登陆注册
19240000000016

第16章 苦难境遇与落花生精神(1)

——许燕吉论

她是落花生的女儿。知道她的人,似乎并不多。这也很正常,因为,她不是明星和大腕,父亲也不是巨商和政要。她大半生里,都过着寻常安静的生活,不显山,不露水,晚年的引人关注,纯粹是因为她的一部作品,因为她的《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其实,此书最初拟定的书名,并不是这个,而是《麻花人生》。“麻花”很形象,很亲切,也含着些幽默和反讽的意味,既准确地隐喻了畸形时代的凶暴本质,揭示了异化力量对人的严重扭曲和伤害,也可见出作者对苦难与坎坷的平静而豁达的态度,正如她在自传的《前言》中所说:“自传取名《麻花人生》,是形容它的被扭曲。国内的同龄人几十年来也未见平坦风顺,只是我的人生被扭得多几圈而已。……麻花虽经扭曲油炸,仍不失可口。人生也被油炸,也如我父亲在他的小说《商人妇》中所说的:‘造作时是苦,希望时是乐。临事时是苦,回想时是乐。’这也是我始终乐观的原因。父亲养育我只有八年,而给我的精神财富,让我享用终身。”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后来的书名《我是落花生的女儿》,也很漂亮,很恰惬。当今的出版物中,以《我的父亲某某某》或《我与父亲某某某》命名的,颇为不少,但大多令人不耐。许燕吉之所以用父亲的笔名“落花生”提领书名,是因为,父亲的生命哲学和人生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她,是因为,没有父亲的影响,她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气质的人,就可能照别样的方式生活。她在《前言》中说:“我是许地山的幼女,可惜在他身边的时间太短,但他那质朴的‘落花生精神’已遗传到我的血液中:不羡靓果枝头,甘为土中一颗小花生,尽力作为‘有用的人’,也很充实自信。”所以,就她的自传来讲,凸显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实在太有必要了。许燕吉用了特别强调的语气,写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和教育,写了父亲的作品对自己的影响:“我不记得爸爸对我们有正正经经地说教训话,大概都是通过这些故事、谈话,潜移默化地把他的思想、观念传递给了我们。等我人到中年,有机会读父亲的作品,发现他阐述的人生哲理,我完全能接受,他笔下的人物和我的思想感情也能融通相契。”许燕吉的自传之所以不同凡响,之所以克服许多同类作品常见的自怨自艾的局限,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总是表现出一种“落花生”的精神气质。如此说来,从许地山入手,具体地说,从他的《落花生》切入,就是解读许燕吉的一个有效的路径。

在现代作家中,仅凭一篇六百余字的短小文章,便使人记忆深刻,便极大地影响了几代少年的生活态度的人,似乎并不多,而许地山,无疑是这不多的作家中的一个。

中小学语文教材,从来就是彰显时代精神变化的一面镜子,时代变了,镜子以及镜子中的投影,通常也会跟着变。那些斗志激昂、意气风发的课文,虽然曾经雄霸语文教材数十年,到最后却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这实在是势所必至、理固宜然的事情,因为,我们不能老是让孩子读这种空腹高心的假文章,不能总是让孩子学着假文章的样儿,说假话,干假事,做假人。

然而,无论时代的风气和时尚怎样变化,许地山的《落花生》,总是受欢迎的,至今依然被选入小学的语文课本。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因为,此文的主题是积极的,与“为人民服务”的主流思想,与认同底层社会的“民粹主义”价值观,与甘做“齿轮”和“螺丝钉”的“工具主义”要求,有着内在的契合。然而,这种似是而非的看法,实在太皮相了。

事实上,《落花生》所表现的,是更为朴实的人生哲学,更为坚实的价值观。落花生固然是实用的,但是,它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功能意义上的实用:它将人生最终的诉求,指向更高的价值领域:

爹爹说:“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

在这里,作者所宣扬和赞美的,是一种像泥土一样朴实的人生理念,是一种像大地一样谦抑的生活态度。这样的道德主张,似乎极为寻常,“卑之无甚高论”,却实在是伟大的成长理念,是高尚的人生哲学。

然而,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个,而是接下来的这段话:

我们都说:“是的。”母亲也点点头。爹爹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爹爹说:“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

在这段话里,“有用”出现了两次,“伟大”出现了两次,“好看”和“体面”则被当做“伟大”的近义词,各出现了一次。在许地山爹爹的价值认知中,“有用”比“伟大”更重要,因为,“伟大”虽然“好看”、“体面”,但却往往徒有其表,百无一用。在我们这个有着漫长的“颂圣”传统的国度里,被许多人膜拜的“伟大”,凌空蹈虚,渺然云间,缺乏朴实感和有用性,本质上是虚假的和非人性的,大可归入掠夺性的利己主义的价值谱系。

然而,“落花生”却象征着完全不同的品质和德性。它是有用的,也是谦逊的,本质上是给予的利他主义的,并因此与那种虚假的伟大,构成了反讽性的强烈对照。借助“落花生”这一意象,许地山不仅消解了“伟大”的虚假性,批评了那种力求“体面”和“好看”的虚荣心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矫正长期以来对“伟大”的迷信和崇拜。

爹爹的“希望”,给了许地山做人的道德准则,也经由许地山的文章,给了孙辈许燕吉摆脱苦难境遇的勇气。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落花生精神”的支撑,陷入困境甚至绝境的许燕吉,才会如此坚强,如此镇定,如此乐观。在她的业已形成的牢固观念中,人就像“落花生”,本来就在泥土中,或者如《圣经》所言,本来就是泥土,所以,即便被打到,被踩入泥土,也应该平静地面对苦难,应该一如既往地乐观生活。

2

许燕吉的《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是自传,也是“公传”,她记叙个人颠沛流离的经历,也记录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的不幸,记录了国家和民族“世极迍邅”的苦难历程。

幼年时代,随着父亲的猝死,迫于接踵而来的战争,她在母亲的翼护下,由广东而湖南,而广西,而贵州,而重庆,而南京,一路漂泊,疲于奔命。生活虽然万分艰虞,许燕吉却一天天成长了起来。

由于受父亲和家庭的影响,许燕吉的思想,相对而言,比较早熟。如果说,通过与父亲的精神传承,许燕吉形成了以“落花生”为象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信念,那么,也是通过父亲的影响,她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超越性的宗教信仰。“我父亲是基督教供他上的燕京大学,所以父亲信洋教”。父亲的宗教信仰,极大地影响了她的内心生活,培养了她的宗教情感。

还是一个高中学生的时候,许燕吉就与一位信奉唯物主义的政治课老师,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姓罗的老师说:“宗教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许燕吉反驳说:“帝国主义还没有侵略中国时,天主教就传入中国了。”老师说:“天主教是欧美人的宗教,传来迷惑中国人的。”许燕吉反驳说:“马列主义也是从欧洲传来的。”老师说:“你说有鬼有神,你见过吗?”许燕吉反驳说:“你没去过莫斯科,你就不相信它存在吗?”她用自己的有神论的“唯真主义”,来反驳老师的无神论的“唯物主义”,实可谓针锋相对,毫不辟易。

1950年初,读高三的许燕吉,与几个信奉天主教的同学一起,参加了“追求真理青年会”,具体说来,不过就是定期去教堂,听神父讲讲教理;前后时间,自3月始,到6月止,总共也就两三个月。然而,许燕吉却为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955年“肃反”,由于有充分的证人证据,证明她无罪,所以,躲过了一劫,但在1958年“反右”时,她却因此被定为“反革命”,判了六年有期徒刑。

许燕吉的大学生活,是在掀天揭地的政治风浪中度过的。她入学报到的时候,便因为自己“信教”,与接待人员发生了冲突。她严正地告诉质疑者,自己的“宗教信仰”不是“迷信”:“……大教室内各桌的工作人员都放弃了自己的职责,跑过来把我围了一圈,七嘴八舌地向我发表他们的唯物论和反宗教观点。我也不甘示弱地‘舌战群儒’一番,幸而我在三女中已有历练,否则就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吓傻了。后来我才知道,这些年轻的教务人员都是从华北大学农学院来的,大概从那第一天起,我就被贴上‘思想反动’的标签了。”这场冲突,只不过是她成年后,在信仰方面,与这个社会开始碰撞的序曲。是的,事情不过刚刚开了个头,更尖锐更严酷的冲突,还在后面。

对暴力的否定和排斥,是任何一种健全宗教的基本态度。一个具有宗教的悲悯态度的人,通常会对暴力伤害,更为敏感,更难接受。许燕吉大学期间发生的“肃反”运动,就给她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她真切地记录了这场“天下汹汹,人怀危惧”的运动的声势,以及它对所有人的裹挟力。在这样的运动面前,个人没有任何选择的自由,只允许有一种立场,只允许有一种态度:

那一冬全国开展声势浩大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卢沟桥边沙坡下是刑场。学校组织同学去看,枪声一响,同学的队伍顿时分成两半,有的超前跑,有的朝后跑。回校后,青年团开会,朝前跑的有没有受表扬不知道,就知道朝后跑的都挨了批评,说是对被镇压的反革命少了阶级仇恨,敌我立场不坚定。幸而那天是个星期日,我进城望弥撒去了,否则没见过枪毙人的我,也不知会往前跑还是往后跑。

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刑人必于市,与众弃之也”的非人道传统。然而,无论有多少正大庄严的借口,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通过不可抗拒的组织行为,强迫人们观看杀人,都是不文明的,因为,这不仅剥夺了别人免于被恐吓的自由,而且,还必然会造成人们鉴赏他人痛苦的病态心理,会导致同情心的麻木和丧失,会使一个社会沦入视生命如草芥、视杀人如儿戏的非理性状态。人们不仅被要求对“敌人”充满仇恨,“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甚至对陷入困境的家人,也不能有丝毫的同情,更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和保护,——许燕吉的几位同学,就因对倒了霉的的父母有恻隐之心,而受到了“撤销团内职务和严重警告的处分”。

最为吊诡且最耐人寻味的,是许燕吉与哥哥一起见到吴晗的一个细节:“吴晗问我们农大运动搞得怎么样,哥哥如实说了说。吴晗说北京城里有的小学生把老师按在板凳上,小孩儿们排着队打老师屁股,说完他哈哈大笑。我也不明白这位曾是教授的副市长笑些什么,还好农大没有打老师,只是让总务科的张科长笔直地站在雪地里。我们去饭厅从他身边过,他低着头我们也低着头。”这个反映着吴晗对暴力伤害的情感态度的细节,给富有同情心的许燕吉以强烈的刺激,也给她留下了极为消极的印象。吴晗,一个“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授和学者,听了哥哥的“如实”所说的事情——在“反资产阶级思想运动”中,“批得大教授们一个个低头检讨,甚至痛哭流涕。校园里到处是标语、漫画,广播里放的快板、相声也是在揭老教授们的老底,连挖苦带讽刺”——之后,不仅毫无同情的反应,而且,还在讲述小学生打老师细节的时候,对空前野蛮、斯文扫地的暴行,恬不为怪,“哈哈大笑”,这实在令人吃惊了。不过细细一想,也不奇怪,因为,一个知识分子,若无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若无坚定的信仰支撑,是很难抵抗时代风气的侵染与异化的。只有像许燕吉这样的从小便接受宗教情感教育的人,才能感觉到时代生活的诡异与错谬,才能在自己也“噤若寒蝉”的时候,依然努力与恶言恶行保持距离。

还有,从许燕吉所提供的事象中,我们可以得知,学生斗老师,后生打先生,并非始于六十年代的“文革”,而是在五十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其端绪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谓“文革”,其实只不过是漫长的施暴过程中的高潮,只不过是中国社会剧烈震荡和剧烈疼痛的最具典型性的“拉奥孔时刻”。

3

宗教性质的爱,意味着对傲慢、自大冲动的克服,意味着平等待人,意味着对他者人格的尊重。爱愿与苦难为邻。最具爱的精神的人,往往也是深切地感受痛苦的人,而能深切感受痛苦的人,也往往是最理解爱的真谛的人。只有从宗教精神的角度,我们才能理解许燕吉的不同寻常的态度和行为。同情和体恤别人的不幸,是许燕吉最经常、最稳定的心情态度。虽然在大学读书期间,许燕吉被迫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但是,终其一生,她都是一个具有宗教情怀的人,都是一个能以爱的态度对待世界和他者的人。

对许燕吉的生活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反右”。作为一个单纯的有信仰的人,她“傻蛇出洞”,堕入社会预设的陷阱,堕入炼狱一般的悲惨境地。正是这场“阳谋”,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使她陷入平生最严重的苦难境遇。

同类推荐
  • 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

    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

    《品悟成长心灵书系》之《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第1季珍藏版)》,书中包括了:《笨小孩的成长》、《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少年哀歌》、《我为什么而活着》、《真实的高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要笑遍世界》、《人人想当别人》、《机会在敲门》、《哨子》、《爱怕什么》、《不死鸟》、《读书示小妹生日书》、《对陌生人的责任》、《回家》等作品。
  • 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本书是诗歌评选小集。通过约100首杜诗以及评论文章,还原了当初杜子美所处时代唐朝人的爱恨情仇。为生活在当代,却十分关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女读者们奉献了一本令他们喜欢的杜子美诗歌评选小集。备受到大家的喜爱。
  • 世界最美的散文

    世界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你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则故事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帮你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优美的散文,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燃点希望。期望读者在品味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收入被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先生数十篇文字,谈论了读书、治学、文史方面一些有趣的话题。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收入被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先生数十篇文字,谈论了读书、治学、文史方面一些有趣的话题。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
  • 中华千年文萃:曲厅

    中华千年文萃:曲厅

    本书以《全元散曲》、《元曲选》、《元曲选外编》为基础,参酌各家,汇校诸本。选注时扩大了作者的入选面,包含元明清三代中一百一十多位作家的四百多篇作品,并附有作者小传。
热门推荐
  • 混子的兄弟

    混子的兄弟

    一个还是花季的学生,却只身混入黑道。成为了黑道大佬。看他如何在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成为万人之上,零人之下!群550417411
  • 末世楚倾

    末世楚倾

    无依无靠的楚倾,好不容易在末世生存下来,却不小心触碰到救命恩人的秘密边缘而无故惨死。一朝醒来,楚倾不光重生还穿越到了末世之前。楚倾发誓,这一次的人生,她一定要好好把握!
  • 保宁仁勇禅师语录

    保宁仁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锦绣盛世之后天皇妃

    锦绣盛世之后天皇妃

    第一次相遇,他抢了她的药,她收了他的玉;第二次相遇,她将一只耗子与几个李子扔在他脑袋上,第三次相遇;她撞见他洗澡,并面不改色的将他的衣服“借”走了。从此,惹回来一尊大佛请都请不走。某男:来来,咋们来聊聊正事。某女:不,我拒绝,滚!某男:(将某女打横抱起)既然娘子这么想滚,为夫肯定得满足啊。某女:突然有些后悔当初把药让给他!
  • 绝世毒医:天才狂女

    绝世毒医:天才狂女

    她,公瑾家的二小姐,自小痴傻,由于一缕异世灵魂的注入,从此人若犯我,我必诛人,天若犯我,我必灭天,是谁让人梦境留恋,是谁让人生死相依,是谁让人不可自拔,又是谁让人无悔今生,血与泪的融合,生与死的挑战,是搏击,是放弃,是希望,还是轮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楼梦续

    红楼梦续

    本书是对曹雪芹八十回《红楼梦》的续写,至第一百零一回结束。从内容而言,更加接近曹雪芹的原意,是一次有力有益的文学尝试。作品的语言风格与《红楼梦》本书亦相似,文字清雅,耐人寻味。
  • 你能保守秘密吗

    你能保守秘密吗

    一个先离婚后爱的故事。结婚两年,权正终于如愿以偿的和妻子秦墨离婚了。然而当他拿到离婚证之后,却发现自己多了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他病了……病程漫长且病情迁延不愈,发病迅猛,尤其在见到前妻和别人卿卿我我的时候。权正:秦墨!说好的你暗恋了我十年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昔日望幻情

    昔日望幻情

    希望与绝望共存,光明和黑暗共进。世界的一切,其实都是幻象。你心之所想,世界必定投影给你什么。然而,幻惜,是幻界的希望,亦是绝望;是光明,同是黑暗。每个人都会有双重人格,在别人面前,总会带着面具生活。为什么不大大方方的活出自己的精彩?
  • 恶魔权少的掌中明珠

    恶魔权少的掌中明珠

    他们是命中解不开的缘,他对她来说是恶魔,但她对他来说确是捧在手心中的明珠,一生所爱……
  • 天策风云录

    天策风云录

    1那一天。他来了。于是这个世界,因为他而改变了。2你永远不会懂,我守护的是什么。或许有一天,当你无聊或者难过的时候,一个人走在夕阳西下的山间小路上。我相信,当你看见了那风中摇曳的一朵小小的野花时,便会知道。那,便是我穷其一生,也要去守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