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40000000005

第5章 其言直,不隐恶(3)

韦君宜的非凡之处,在于她从“极左”政治造成的可怕的灾难里,升华出了现代性的价值理念。在《思痛录》的“缘起”部分,她说过这样一段话:“这部历史,不论由谁来写,不论是写得直抒胸臆或委曲婉转,实际上都不能不写成我们的领导,(干脆说毛泽东主席吧)这些年打击人的历史,整人的历史。他犯错误的历史这么多年,一茬又一茬,人们刚抱点希望,他又来了。不像是马克思主义常说的无产阶级去消灭资产阶级,倒像是无产阶级对自己的领导人也来有计划地一层一层加以消减。正如文革中的口号‘打倒一切’在实现似的。”1989年4月30日,在《思痛录》的“结语”部分,她又说了这样一段大彻大悟的话:“不把过去那打倒一切的错误方针从根推倒,如何能够开始改革?不许人做一个人,一个与人平等的人,他如何能够自由的思想?又如何能够动手做他要做的事(改革)?经济改革是重要的,但是,要把那种把打倒一切当方针,动辄取消人的人格,动不动戴帽子的路线永远推翻,使中国人也有发挥聪明才智的平等机缘,是更重要的。……像过去几十年来那样地搞运动的政策,一会儿你是右派,一会儿他是反革命,如前所说,由于多年积账,把许多与共产党没仇没恨的普通人吓跑。这种做法,却是全世界所没有的天下最大坏事。我们把这一条最坏的国策取消了,这才是最大的成就。天下最拙笨的民主也胜于最高明的独裁,它使我抱着最高的希望。”

内心的困惑和痛苦,并没有使韦君宜沮丧绝望,心灰意冷,而是给她提供了反思历史和重构理想的机缘。她的充满忧患精神的作品,包含着这样的理念和思想,那就是,对过去的“极左”的政治错误,以及动辄“打倒一切”的消极习惯,必须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批判,而人的价值和尊严,必须受到充分的尊重,人的自由而平等的权利,必须受到充分的保护,——只有自由的人,才能自由地思想;只有给他自由而平等地思想的机会,一个人才能“动手做他要做的事”。然而,说到底,“极左”政治本质上就是不尊重人的政治;它无视人文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可宝贵的东西——自由和平等,由于这种缺陷和局限,它客观上遏抑了人们的精神成长和创造力的发挥,进而严重地阻滞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整个社会生活全面的混乱和倒退。

四 普遍同情与忏悔精神

无疑的,韦君宜不是张志新,也不是李九莲;不是林昭,也不是钟海源;不是王佩英,也不是陆兰秀。她不是敢于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斗士。“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怃。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泰怃,予慎无辜。”(《诗经·巧言》)在人人自危的时代,她也恐惧,也沉默,甚至为了自保,也做违心事。但是,她本质上是一个善良的人,从未干过特别出格的事情。她的良心始终是醒着的,始终在不安而痛苦地挣扎着。

做为一个多愁善感而又富有同情心的人,韦君宜始终保持着对生活和他人的善念和爱意;无论对自己的不幸,还是对他人的痛苦,她都特别敏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度敏感的人,却在“向阳湖”受尽了虐待和侮辱,就连孩子都敢肆无忌惮地玩“恶作剧”戏弄她。冰冷的现实生活让她痛苦和绝望。她把目光投向了天空和大地:“我记得在秋天挖泥做砖时,下午小休。这时已经取消了我的挨斗供娱乐的任务,可以休息了。满地都是供和泥用的干稻草,天上是暖融融的秋日太阳。我就找了一个附近没有人的大草堆,伸脚躺下,仰望蓝天,真比盖被子还要暖和,比睡在大玻璃窗下还要敞亮,一下子就让我脱离了这个受苦受难的人的世界,躺在了地母的怀里。”在这段叙述里,韦君宜写到了蓝天、阳光和地母,通过与温暖、美好的大自然的对比,彰显了人间闹剧的丑恶和人情世态的炎凉,既升华出了一种充满悲感的诗性意味,也包含着强烈的反讽力量和评判锋芒。

一个作家如果只是哀哀哭诉自己的委屈和不幸,只是表达一己的愤怒和不满,那么,他的作品,就不会打动人,就不会有太大的价值。普遍同情的仁慈态度,使韦君宜超越了自哀自怜的局限,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更多的不幸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一本薄薄的《思痛录》里,韦君宜竟然提到了那么多人,竟然写了那么多人的悲惨遭遇,例如,在《抹不去的记忆》一章中,她追忆了“文革”期间在“干校”死去的“十个无罪者”,其中就有《静静的顿河》的译者金人先生。她同情一切陷入逆境的人,尤其同情那些籍籍无名的普通人,——如果不是她,那些冤死在“干校”的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恐怕早就被人们遗忘得干干净净了。

韦君宜怀着悲痛和自责的心情,叙述了爱人杨述的不幸而又荒诞的遭遇:“我要写的不是我个人的悲痛,那是次要的。我要写的是一个人。这个人在十年浩劫中间受了苦,挨了打,挨了斗,这还算是大家共同的经历,而且他的经历比较起来还不能算最苦的。实际上他最感到痛苦的还是人家拿他的信仰——对党、对马列主义、对领袖的信仰,当做耍猴儿的戏具,一再耍弄。他曾经以信仰来代替自己的思想,大家现在叫这个为‘现代迷信’,他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老一代的信徒。但是,人家那种残酷的游戏终于迫使他对于自己这宗教式的信仰发生疑问。这点疑问是不容易发生的啊!是付了心灵中最苦痛的代价的!可惜他并没有来得及完成这个自我解剖的过程,是怀抱着这些疑问死去的。我相信,如果他再活几年,他会对自己看得更清楚些。现在是不可能了,只能由我代他写下来。”

韦君宜单位的同事李兴华,本来是个“左派”,但却被“平衡”成了“右派”,她觉得心里始终觉得对他不起。她看见他在“下放”的地方形容憔悴,而且苦恼于不知怎么“改造”自己。韦君宜这样“勖勉”他:“今后你除劳动外就注意低头走路,少说话,在吃饭上尽量别吃好的,多吃坏的,也就是一种改造了。”这给了李兴华极大的安慰。“我怔怔地看着他走出那条农村的小巷,看着这个人显然已消瘦的背影,想起初见时那个厚墩墩的样子,忽然悲从中来。我在这个四顾无人的破屋里没有必要再抑制自己,就伏在那破窗台上,放声哭了一场。”在一个人心普遍冷化和硬化的时代,能有这样的慈悲心肠,能以如此强烈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一个不幸者的同情和怜悯,实在是太难得了。

有爱心和同情心的厚道人,也许并不少见,但是,有罪感和忏悔精神的人,就不是很多了。耻感意识很强而罪感意识薄弱,这是我们民族性格中的一个特点。这就使得我们在报仇雪耻的时候,可以卧薪尝胆,受胯下之辱,但是,对于罪恶,我们却往往抱一种马马虎虎、麻木不仁的态度,——无论小的罪错,还是大的罪恶,无论是自己的责任,还是别人的错误,我们多取一种不了了之的态度,很快就将种种罪孽遗忘得干干净净。

因为不满他们的健忘和缺乏反省精神,不满他们的避重就轻的写作姿态,韦君宜曾尖锐地批评那些“青春无悔”的“知青作家”:

那最年轻的,最早动手打人的学生们呢?他们一开始是到处挨门挨户斗争,被学生打死者,听说甚多,我不能统计。知道的有师大女附中的校长卞仲云(耘)同志,无故死于女学生之手。罪状没有,只因她是个领导。还知道分司厅中学的一个、育英中学的陈沅芷一个。大学校长知道高芸生被逼死。这些十六七岁的孩子,一时竟成了凶神恶煞,无人敢惹。开口闭口:“毛主席是我们的红司令,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他们更不懂什么是资本主义文化,反正学校里念的都是,都不要。于是,先是把学校一律改名“抗大”,每日只出门造反,在家斗老师,不再上课。后来学校一律关门,学生们全国去跑。然后大学“恢复”了,要高小毕业生去升大学,叫做“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这些不必赘述。只说这些胡闹了二三年的学生们,最后结果是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全体赶到北大荒、云南边境、内蒙古、陕北边区……种地去了。书,就是你想读也不让读了。孩子们在农村里受够了苦,才慢慢明白了自己那样对待父母和师长是错了。明白自己把青春白白扔掉,是难以挽回了。这一群“文化大革命”新一代,后来大多数都成了没有文化的人。有一些在农村里苦读,回来补十年的课,终归差得多。有些人把自己的苦写成小说,如梁晓声、阿城、张抗抗、史铁生、叶辛……现在已经成名。但是,他们的小说里,都只写了自己如何受苦,却没见一个老实写出当年自己十六七岁时究竟是怎样响应“文化大革命”的号召的,自己的思想究竟是怎样变成反对一切、仇恨文化、以打砸抢为光荣的,一代青年是怎样自愿变做无知的。

所有这些老的、中的、少的,所受的一切委屈,都归之于“四人帮”,这够了吗?我看是还不够。

这样的批评,也许责之太切(事实上,史铁生就写过《“文革”记愧》),但却是语重心长的,是含着大关怀和大忧患的,很值得那些“没有文化”而又一味追怀“燃情岁月”的知青作家深长思之。

其实,韦君宜责人固然严格,但责己更加无情。她的一个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将解剖的刀锋指向自己,以少见的反省精神和道德勇气,将自己在非常时期的“阴暗面”暴露给读者看。在中篇小说《洗礼》中,她就开始涉及自我解剖和自我忏悔的主题;这篇小说中的人物王辉凡在日记中写道:“受了刑的我,不能不想到我过去亦曾刑人——不是鞭打火烙,而是由于我一语,致人于流离伤残之苦。……我考虑政策,而很少考虑到按当时政策处理后,那些受影响的人。对于农民和干部,都一样。我看他们大约如同‘秦人视越人肥瘠’。”在《思痛录》中,韦君宜则将自己当做解剖的对象:“我在反右运动中间也干了些违背良心,亦即违背党性的事。我甚至写过违心之论的文章。黄秋耘同志的《不要在人民疾苦面前闭上眼睛》《锈损灵魂的悲剧》,都被中宣部点名批判。他是《文艺学习》的人,《文艺学习》必须表态。我竟然执笔去写批判他的文章!在这一段,我和他是患难与共的。两人一起受批判,又每天相对秘密诉说无法告人的苦闷和愤懑。这种文章我怎么能写!但是我居然写了,我胡说八道了一番,署名‘朱慕光’,写完便交给秋耘自己看。他看了只笑一笑,说:‘叫余向光更好,表示你向往光明,不曾看见人民疾苦啊。’”韦君宜对自己“胁从为恶”的批评,严肃而真诚,是很值得称道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发生了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争论,一时气氛甚为紧张,颇有剑拔弩张之势。虽然在关于“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的争论中,周扬的学术观点更有现实感和针对性,因而更为可取,但他却处于被打压的下风。他希望得到“同志们”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当周扬问韦君宜“你们的态度怎样”时,她却怕惹火烧身,以“不懂哲学”敷衍了过去。后来,她反复想起那句“不懂哲学”的话,“不禁越想越愧怍难禁”:“我还是那个不分是非,不敢在是非面前挺身而出的旧我。我分不清是非吗?头脑里没有是非吗?应该是有的,可是我为什么不敢在周扬面前和别的客人面前响亮地回答:‘我不同意那个批判,完全同意你的意见!’”

韦君宜的丈夫杨述在“文革”中受到极为残酷的毒打和折磨,遭遇极其悲惨。他去世后,韦君宜才慢慢地了解到了他的苦况,也为自己以前没有好好待他而自责不已:“他死前一年半,还挣扎着写些短小的悼文,还去参加听报告,听会,还去要求工作。但是,他已经说不出几句意见来了。过去的‘宣传家’姿态完全消失,要叫新认识他的人来看,这人大概不过是个老废物。而他自己还不肯承认,还老跟我计议能做什么工作,到哪里去工作,至昏倒的前一天,还对我说:‘大夫说过我还能好。’我知道这已不可能,也就不再同他多谈。他的突然去世才使我感到,自己在最后的时间里实际上也是在虐待他,我自己也同样有罪,虐待了这个老实人。号啕痛哭悔恨锥心都已无济于事。”

韦君宜的忏悔,涵盖了公德和私德两方面,从外部的社会性生活,到内部的家庭生活,都涉及到了;她的忏悔也是具体而微、落到实处的,绝无空洞虚泛之弊。在文过饰非业已成为文化习惯的文化语境里,她的这种真诚的忏悔,就具有了特别高尚的性质和特别重要的意义。她的显示着忏悔精神和反思勇气的作品,也许不会引起国外汉学家们的注意,也许不会受到“诺奖”评委们的青睐,但是,对中国和中国人来讲,却有着特别值得珍视的价值。就此而言,韦君宜才是最值得我们尊敬和热爱的当代作家,而《露莎的路》和《思痛录》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读者认真阅读的伟大作品。

2012年10曰28日,北京北新桥

同类推荐
  • 空灵之约

    空灵之约

    《空灵之约》汇集的十七篇文稿,是何为近几年关于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的札记。
  • 是谁在唱歌

    是谁在唱歌

    本书为杂文、杂感集,书中许多文章为作者对一些事情所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本书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从体例上突破了《中国小说史略》的框架,却又未背离撰写一般通史的原则。在对古代小说进行分门别类的同时,使读者仍然看出时间上的发展顺序,真正落实了“演变”的前因后果。当然,有些小说是各种题材的融合体,在分类过程分很不容易为它们找到恰当的归属,因此本书的分类未必对每一部作品都区划得十全十美,无懈可击。但这部《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毕竟是从新的角度来观察、考虑问题的,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发。我个人在审读书稿时,就感到它的内容既有纵向发展的脉络,也有横向联系的轨迹,实际上作者们只想在我国古代小说领域中尽量做到点、面、线的结合。可以说,这确是一次大胆而有新意的尝试。
  • 让我们一起恨天才

    让我们一起恨天才

    策划了《范冰冰×男人装×蜷川实花》《天体狂想曲》等成功杂志大片的《男人装》人物总监汪洋,痞子的外表下藏着对女性的尊重和体贴。拍过无数美人,面对美女却还会无措。这样一位“做游戏文章能真游戏,写妙趣故事能真妙趣”的文艺青年,终于把自己对时尚、生活及人生的独特见解集结成76篇精彩的随笔集,得到瘦马、庄雅婷、李海鹏、杨幂等各界名人的高度肯定。他的文字既辛辣讽刺,也风趣调侃,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带着一股认真执拗劲儿,个性,但不激进,坦率直白的把他所思所想剖给你看,《让我们一起恨天才》带你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启发你的思想,用文字戳中你的心,启发你找到属于自己的观察生活的方式。
  • 童心永在

    童心永在

    孩子可以最直接最无私地帮助别人。在他们眼里,生命是平等的,他们没有成年人的许多顾虑和种种为自身的打算。他们的眼光没有被世间的灰尘蒙蔽,思想没有被世间形形色色的物质羁绊,他们保存着最初的真善美。孩子的心透明而纯洁,敏感而脆弱,我们要用心呵护。孩子成长的路漫长曲折,我们要教他们学会生活,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告诉他们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教会他们在坚持善良的同时快乐健康地成长。
热门推荐
  • 星武战皇

    星武战皇

    风水地脉?那都不是事!锻体无双?那都小儿科!法决佛光?咱跟玩一样!美女!金钱!权利!样样不落下!且看姜宇如何玩转星球,打爆星宇,成就皇者尊位!揭开万古疑秘!
  • 瞳狼

    瞳狼

    前世狼神,今生为人!冲破云霄,捣毁禁制!洛夏大陆从此不再平静,异军突起的少年卷起一番风雨,将改变这世界瞳,人的心灵之窗,但亦是最诡异的武器!瞳由两眼集齐天地之气,万物之能所创造的!寻仇之路,复国重任驱使他不断向前,不断进步,只为一个————站在世界之巅,傲视群雄!一切立即展开!
  • 恶魔王子:丫头别跑

    恶魔王子:丫头别跑

    身患重病,命不久矣的陌氏集团千金陌怡诺来到L市寻找儿时约定的他。陌怡诺能否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个他呢?面对美男们的柔情,不知所措的陌怡诺该如何选择?是美满幸福,还是阴阳相隔?某男捂着头“犀牛女,你干嘛打我头。”某女挤出几滴‘泪水’揉着手“呜呜~什么叫我打你头啊,明明是你用头撞我手,都不知道是不是骨折了啦。”——陌怡诺捂着脸:“沐星辰,我希望你不要后悔。”…爱她至深伤她至深…——“别走,陌怡诺,你是我的,也只能是我的,我不允许你再离开我。”
  • 爱情,那刺眼的泡沫剧

    爱情,那刺眼的泡沫剧

    本文章以围绕四个不同背景不同身世的主人公来创作的,诠释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纠纷,暗讽出了一对情侣中的第三只手~那恋人之间的你侬我侬却变成了难以脱口的刺耳话语!!!
  • 情野迷殇

    情野迷殇

    这不是普通的女强文,而是一个小白穿越,经历了告白失败,朋友背叛,激发内心的底线,黑化,的坎坷一生,结局开放
  • 重生黄金岁月

    重生黄金岁月

    上苍给了张嘉明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让他在九岁这个节点上重走一遍人生路,当他带着四十年的人生修为回到自己小学三年级的课堂时,那些尘封于童年记忆中的人和物全都鲜活的浮于眼前,他明白自己是带着领先于同龄人三十年的阅历再次踏入这条人生长河的,他的人生注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 天罡学院

    天罡学院

    万年前的人魔大战,让世间许多东西都化入飞灰,但是竟然有一所学院,屹立不倒。世间的所有天才都想进入这里,这里集中了所有大陆的天才,但是每个时代的王者只有一个。在一块破碎的大陆,身上却流着皇族血统的少年,会不会给这所学院带来新的变化?所有的故事都将在这里发生!
  • 奔月传说

    奔月传说

    一梦醒来,成后羿,易尘一大早就起来梳理了一个自认为帅帅的发行,坏笑道“小嫦娥,这是你可跑不了,嘿嘿………”
  • 世界科普故事精华:科学之谜故事卷

    世界科普故事精华:科学之谜故事卷

    本书涉及的科普知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 是我们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盛世痴情大帝:李隆基

    盛世痴情大帝:李隆基

    本书讲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分为武皇的宠儿小三郎、志存高远初露锋芒、巩固皇权立基业、开元盛世业繁荣、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爱情、痴迷色情长生与艺术等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