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93000000003

第3章

德彥伸五問。請師答。兼頌(凡一句各具三句)。

第一問。如何作麼生說三句為人底佛。

師云。若是第一句。末頭是德彥。若是第二句。你問什麼事。且作麼生會。若是第三句。還是出世少人知。且作何理論。

頌第一句。

心法甚分明  人人自信生  萬法全體是  一理證我平

頌第二句殺活機。

一句二理更  妙用得縱橫  轉得機鋒後  廣利於羣生

頌第三句迴悲智見慈定。

大道虗空絕纖塵  重重世界性海身  十方三世無別佛  萬般神用只我真

第二問。如何是作何說。還肯也無。還是文殊智收也無。

師云。你若要知第一句麼。你也解與麼問人。要知二句麼。汝通我智。把將文殊來。要知三句麼。你祖我翁。大智自然同。還肯是也無。

頌第一句。

一句自性生  見事無不平  虗空全體是  十方佛弟兄

頌第二句。

悲智顯真常  二句你我彰  法法得自在  機鋒印青黃

頌第三句。

你我祖翁智悲宗  慈定因果自然同  華藏世界塵剎海  重重顯現無別容

第三問。如何說普賢作麼生是行門。還且作麼生說本行。

師云。若第一句。汝名什麼。第二句。汝行他立。普賢在什麼處。第三句。賓主總不與麼。還且作麼生道。

頌第一句。

行立本來平  自己本無生  法法皆如是  一句也相更

頌第二句轉換。

二理二義收  應用得自由  奪下生機後  放光心色幽

頌第三句慈定。

十重萬行周  海印皆自由  古今全生滅  毛端一時收

第四問。作何契理三句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師云。一位聞中收。汝道什麼。二位聞思知。汝諸人盡見者箇師僧與麼問。且作麼生道將來。三句應真常。大眾引毫光。還且作何理契。

頌第一句。

一理本常行  道你一分更  信志依智用  死句兩平平

頌第二轉換句。

換句耀古今  生機最幽深  人我皆無著  同道盡知音

頌第三句慈定。

隱顯放毫光  纖塵應真常  萬般同剎佛  海會實堂堂

第五問。作麼生契會一分流注。二分轉側。三分同詮海會。乞和尚慈悲。逐句答出三分法性。

師云。若是一分。且信本來具足。不生不滅。無去無來。一日相應。一日佛性。若是二分。知其自由自在。機鋒並無阻滯。應用隨方。喚作二分佛性。若是三分佛性。具足色相。名無得物之功。行絕離塵之用。應現自在。舒卷無妨。如此理論。且略而言之。若盡說。未有了期。

德彥咨和尚。更乞為某子細說。要知深淺。惟願和尚不倦慈悲。

師云。若與麼。諸佛菩薩·祖師皆行此法門。廣大自在。所以道。父名知汝字。父名天洪。母名彭質。皇帝生汝。令知有三分。具如是聞知見覺。若與麼道。更為汝說破。

若是第一句綱宗。且自承當。成現具足。盡什方世界。更無他故。只是仁者。更教誰見。教誰聞。都只是你心王心所與全成不動佛。只欠自承當。喚作開方便門。且要你諸人信有一分真常流注。亘古亘今。未有不是者。未有不非者。如此一句。成平等法門。何以故。以言逐言。以理逐理。平常性相。接物利生。說法度人。所以道。一切羣生類。皆承此恩力。且要自信作佛。若解與麼。方喚作一句真常流注。與鐵輪齊位。十信初心。不作儱侗之見。不作斷常之解。若得如是。唯自己真如不生不滅。且知其宗旨。由是明前不明後。一箇平實。分證法身之量。未有出格之句。死在一句之下。未有自由分。如今若知出格之量。莫被心魔所使。莫執我性。入手中便須轉換。落落地。言通大道。不生平懷之見。此是第一句綱宗也。

若是第二句。迴因就果。不著平等一如之理。方便喚作轉其投機。生殺自在。奪換隨機。出生入死。廣利三天下。度現在之眾。諸佛道同。除色欲見愛現前諸煩惱。你今喚什麼作煩惱。若欲知得。我為你諸人說破。汝今眼見好之與惡。被色之所使。為身之拘繫。喚作色愛。住他色愛煩惱。有色便有欲。起於妄心。以貪欲堅固。名為欲愛。住他欲愛煩惱。因貪欲故。便起種種見愛。虗妄分別。貪其父精母血。係著我人。能所攀緣。名為見愛。住他見愛煩惱。生滅現前。於一切處。執有滯無。起一切顛倒。所以四住煩惱和合一念無明。共成三界苦樂之因。日夜纏縳。不得自由。從此迷其道眼。常困輪迴。不得解脫。

你今諸人欲得會麼。但識此無明虗妄元由。自然不被色欲見愛四住所拘。方喚作頓超三界之佛性。三天下銅銀二輪齊位。十信·十住·十迴向·十地·五位·六位。同證生殺之機。互換自在自由。處處通透。若如此理論。方始喚作出格之詞。應用通方。悲智隱顯。耀古騰今。無者不有。無者不無。若與麼。方可二理雙明。二義齊照。不被二邊之所動。妙用現前。廣利二分之佛性。

若是第三句。知有本智性相之本然。通其越量之知見。明陰洞陽。廓周沙界。一真性相元常。大用現前。應化無方。全用全不用。全生全不生。不著平常之量。不著汝我之能。出生入死。應用自在。顯古德之性相。明祖父通量之情塵。本性真常。無其生滅法門。廣利四天下。與三世諸佛為其說法之師。海印三昧一時現前。於羣生一念之中。具足十種華藏世界海會。同四輪之應用。喚作元常不動之智。佛性大海之本心。廣照圓明。性相自在。若與麼。喚作五位六位。迴因見果。舉果全因。入慈定門。未有不是。未有不非。性相如然。與金輪齊位。收四天下。上至諸天。下至地獄。皆得自由。已伏無明見思塵沙無知之煩惱。所作運為。以虗空為座。號曰法身大士。具足印漩三昧。見報化身。把定乾坤。更無他故。

此之三句。師各頌之。

一句頌。

具足現成是本身  心心色色只我真  法法無生本不滅  流注一如鎮目前

二句頌。

二句銅銀得自由  輪中轉側未甞休  奪得平等真常性  大用現前實是幽

三句頌。

應用重重華藏界  十方三世性海在  明明法界絕纖塵  大智圓明印心海

師云。若得與麼。方始喚作三句一時運用。皆得自在自由。已後也須得自看。莫當等閑。珍重。

師一日與雪峯·招慶遊山次。師云。看見者箇象骨峯頭還有佛法也無。若道有。作麼生說有。若道無。且作麼生道無。

峯云。你道什麼。

慶云。是有是無。

師云。若與麼。和尚與招慶總只明前不明後。

峯云。你且作麼生。

師云。佛法還曾有麼。作麼生說有無。試道看。還是也無。

師又問招慶。作麼生說有無底句。

慶云。是者箇。作麼生說有無。

師云。招慶也作麼生說有無。

慶云。和尚是什麼心行。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峯云。你作麼生說有無。

師云。即今是有是無。

峯云。你也作麼生。

師云。不是外物。和尚。

雪峯舉。神楚闍棃問我。亡僧遷化向什麼處去。我向伊道。如冰歸水。

師云。是即是。某不與麼道。

峯云。你作麼生。

師云。如水歸水。

峯又向師道。我時時全機提持。把三箇木毬一時拋。要他全提去。

師云。和尚拋後。忽被箇師僧出來道。和尚看毬。作麼生。

峯云。道什麼。

師云。某不與麼。

峯云。你作麼生。

師云。也未是分外。

雪峯云。此事如一片田地相似。一任眾人耕種。無有不承此恩力者。

師云。且作麼生是一片田地。

峯云。看。

師云。是即是。某不與麼。

峯云。是你作麼生。

師云。只是人人底。

師問雪峯云。某如今大用去。和尚且作麼生。

峯遂將三箇木毬一時拋。師遂作斫牌勢祗對。峯云。你親在靈山。方得如此。

師云。也只是自家事。

師問道怤云。你作麼生說是什麼。

怤云。只是從來事。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怤云。乞和尚道。

師云。具足怤闍棃。

怤云。若與麼。不從外得。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因什麼不覓箇入路。

問勁長老。你作麼生說性海。

勁云。性海自家事。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勁云。不知和尚作麼生說性海。

師云。你性我海。還且是說也無。

問[啗-口+王]長老。作麼生說平常佛性。

瑫云。平常更說什麼。

師云。不是。

瑫云。未審和尚作麼生說平常佛性。

師云。遇茶喫茶。且作麼生說平常佛性在什麼處。

問光默云。你作麼說見色便見心。

默云。是光默。

師云。你儱侗不分緇素漢。

默云。乞和尚道。

師云。未是分外。

雪峯向師道。我者裏近日有箇把斷乾坤漢。汝須著精彩。同學兄弟也難得。

師云。是即是。且作麼生把斷。

峯云。豈不是自作用正是把斷。

師云。和尚用甚得。某不與麼。

峯云。你作麼生道。

師云。和尚是乾。某是坤。且作麼生說兄弟難得。

峯云。你得與麼自由自在。要用便用。要收便收。

師云。未是分外。只是自家底。

峯云。你是出格之見。他時後日子孫大興你此理去。如今且與麼。

師云。如此。如此。兄弟共知。且與麼三二之後。方始應用。

峯云。我也知汝同學一理之見。

師云。根門無功。和尚若得與麼。方始得自在。

上堂云。大地虗空。皆因心成體。諸人且作麼生說因心成體道理。又且作麼生說心法無形。通貫十方。未有一分不從悲起智。未有一分不從智興悲。未有一分不從悲智齊明於性海。廓周沙界。圓融自在。知其明暗色空。悲智齊歸慈定之門。報應化法。自由自在。廣利四天下。大地虗空皆是慈定之門顯現。所以道。心法無形。通貫十方。諸上座。若與麼會得。也知和尚用三箇木毬一時拋下。要你諸人同詮性海。見性成佛。無事。珍重。

師因出大溈塔。赴忌齋。問義通上座云。我只禮塔。你作麼生。

通云。放某過。有箇道處。

師云。我放汝過。作麼生道。

通云。某若禮拜。即不見有和尚。

師云。吽。吽。不是者箇道理。

又舉問諸禪客云。我只禮拜塔。你作麼生。

中塔云。只是箇塔。

地藏云。和尚也不識塔。

志超云。志超不識。

元昌云。只是元昌。作麼生禮。

師自云。塔也不識。

神祿云。和尚去大溈禮塔因緣。乞和尚慈悲。

師云。是汝作麼生。

祿云。某不會。

師云。我向汝道。是汝不會。

至來日。却問。昨日禮塔因緣。神祿未會。乞和尚慈悲提持。

師云。我比來時時長向汝道。綿綿地。無一法從外而來。從內而出。都來只是你箇去處。亘古亘今。更問我覓箇什麼。

祿云。雖然蒙和尚與麼道。實無領會。

師云。若實無會處。你去問地藏。必向你說。

祿乃去地藏處。舉前因緣。和尚有語云。塔也不識。不知作麼生。乞師兄慈悲相為。

藏云。自家豈不是祿兄。

祿云。不會。師兄莫只與麼抵神祿。

藏云。若實與麼。贈兄一頌。禮塔圓成是你宗。問來問取塔中通。你體你道元是你。只說南北與西東。

師因入府齋。於路上望見大中塔。遂問參隨師僧云。你隨我手看。那箇是什麼。眾皆無對。

師自云。不是見聞覺知。

了然云。見聞覺知不是。

師云。佛法不是者箇道理。

然云。與麼既不得。乞和尚慈悲。

師云。我向你道。不是見聞覺知。

然云。如何即是見聞覺知。

師云。佛法不與麼。

然云。某不會。乞和尚慈悲說破。

師云。我尋常向你道。離却見聞覺知。還我恒常不變異體。佛法不是見聞覺知境界。應須是自徹去始得。

然不會。却舉向地藏和尚云。不是見聞覺知。作麼生。

藏遂示頌二首。

不是見聞滿道場。識性覺知海中光。

本體元成不動佛。了然自在法中王。

你是了然非了然。恒明了然恒不然。

堂堂顯現非他物。是你聲前聲不前。

上堂云。我今問你諸人。我時時向你道。盡十方世界是箇真實人體。更莫外求。何以故。只此四大五蘊。身田根識。用處無功。所以你眼有不見色。耳有不聞聲。意有不分別。會麼。眼·耳·意用處無別故。且作麼生。諸仁者。會麼。

行滿云。五蘊本性空。

師云。佛法不是者道理。

道昇云。只是箇本來四大性。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匡穆云。聾瘂盲。更說箇什麼即得。遂作頌上師。

廓然大道瘂盲聾。十方三世色真空。

念念法法無生滅。只此明明釋迦宗。

上堂云。我比來向你道眼有不見色。耳有不聞聲。意有不分別。良由用處無功。你便道聾瘂盲。且作麼生會。你每日還見色麼。還聞聲麼。還語言分別。若見青黃赤白。或拈箇拂子起。是你又眼盲也。或擊鐘鼓。或敲禪牀。又耳聾也。始教你下一言半句。或說箇道理。又口瘂不能分別。你若只向者裏與麼會。又成箇儱侗。認得箇生死根本。向識陰中作活計。若別有道理。又只成得箇斷常知見。你且作麼生會。

諸仁者。若於此不能明徹得。便是三界狂人。被見聞覺知繫縛。不得自由。何時便得箇安樂去。諸仁者。應須是通徹始得。不取你口頭辨。我今明明向你道。更有諸方達道者。忽有人具此盲聾瘖瘂三種病人。於佛法中又作麼生方便接得伊。若道接得。聾瘂盲人來。作麼生接。若道接不得。佛法斷滅。無有靈驗。且作麼生商量。若有會處。便請出來。大家理論看。也要知你深之與淺。有麼。出來。

師因僧寫真圓月相。自書真贊云。

圓月性相瑩真容。真相圓光海相中。

我今是真無真相。元本圓光釋迦翁。

因志超上座往建州教化茶。問。乞和尚慈悲。提撕心地法門。

師云。是你。不可教我更提撕也。

超云。乞和尚直道。志超不是愚癡人。實不會。

師云。且去建州。迴來向你道。

超云。時不待人。乞和尚道。

師云。我今直向你道。我者裏三棒打汝愚癡。還會麼。

超云。不會。

師云。是你。且去。

師乃說向眾僧云。超闍棃去建州乞茶。問我示入心地法門。我向伊道。者裏有三棒打愚癡。你諸人且作麼生會。

道本云。喚什麼作愚癡。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中塔云。自愚癡。

師云。不是此箇道理。

地藏云。和尚愚癡教什麼人打。遂有頌呈和尚。

三棒愚癡不思議。浩浩溶溶自打之。

行來目前明明道。七顛八倒是你機。

問。四威儀外。如何奉王。

云。你是王法中罪人。爭合問事。頌曰。

隱顯行來四威儀。罪人是你也要知。

圓通法法皆如是。應聲應色不思議。

王令公送茘枝上師。師拈起云。者箇茘枝得與麼紅。得與麼赤。你諸人且作麼生。若道一色。又是儱侗。若道是眾色。只成箇斷常。你諸人且作麼生。

彥瑫云。也只是和尚自分別。

師云。者儱侗愚癡。有什麼交涉。

沖機云。都來只是一色。

師云。總與麼儱侗。有什麼了時。

師問皎然。你作麼生道。

然云。不可不識茘枝。

師自云。只是茘枝。

師云。你諸人如許多時在我者裏。總與麼說話。不辯緇素。不識吉凶。我比來向汝道。用處不換機。因什麼只管對話。有什麼交涉。諸上座。應須是附近人始得去却見聞覺知。識辯得機鋒。明得好惡。了其是非。在處便得落落地。免作儱侗。若一向只與麼去。說道見色便見心。更無他物。並無可得作其見解。諸上座。如此言語。有什麼堪為出家人。堪為說法之器。莫只與麼三箇五箇相聚。說人間名利好之與惡。思衣念食。有什麼了期。他時後日忽然著熱病煑著。三日五日便見神見鬼。眼目[目*壽]張地。悔之不及。大不容易。

和尚子喫他國王水乳。履他田地。不知脩禪入定。又不附近人。只管打箇肉團子作麼。好墨褐細襵裙子。紬絹貼相子有什麼。三五乳竹麻草鞋。三箇七箇。大作羣隊。者邊那邊。恰似箇一隊趂人狗相似。有什麼救處。諸仁者。你今賴遇我不惜口業。向你與麼道。他時後日更勿可得人身。便見輕重報應。地獄畜生。輪迴諸趣。未有出期。仁者。須是著忖始得。莫當等閑。無事。不用上來。珍重。

韋監軍看師。師乃問。作麼生是本體。

監軍對云。亘古亘今。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代云。也只如此。

一日。監軍請師去宅內供養。處分客司安排一床菓子。把單子蓋却。教兩人舁向和尚面前。却揖師喫果子。師云。佛法不是者箇道理。

又差客司送一封白紙上師。師向客司云。傳語司徒。謝狀見到。且作麼生。監軍無對。

師自代云。人人各自底。

一日。拈起盞托云。具足盞托子。司徒作麼生。

云。謝師指示。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代云。也只是自家底。

因王令公差人送葛衫與眾僧。師拈問僧。者葛衫都有幾領。

懷歸云。九百領。一人一領。

師云。看汝何曾有佛性。

師代云。只是箇葛衫。

王令公送橄欖。師拈問僧。者箇橄欖因什麼與麼大小。

行普云。隨他各自見。

師云。也是五穀袋。

代云。好橄欖。

一日。見燒亡僧。問云。適來幾人舁亡僧。

對云。四人。

師云。看如許大漢。只袋飰得。

師代云。四箇死人舁箇活人。

師拈竹尺子問宗靜云。你喚者箇作什麼。

靜云。只喚作竹尺子。

師云。不是。

道怤云。尺子不是。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師代云。一尺二尺。

師拈拄杖問僧。喚作什麼。諸人對者。並不契師意。

師代云。也只是自家底。

師將篾拈問僧。者箇竹是我栽種。是我斫劈篾。如今將與地藏。汝且作麼生。

元安云。好篾。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師代云。也要東使西使。

地藏云。箍桶得。

師遂頌云。

大道虗曠不思議。隨機對答總得之。

言下無言一時了。元成不動帝公希。

師拈茶盞子云。只者茶盞。具足成現。你諸人會也無。且作麼生。

代云。也自知得。

師問法源。闍棃。你見那箇香爐也無。

源云。不要者箇。

師云。五穀袋是你家物。便道要。

師代云。只如此。

上堂云。諸上座。法體本自無生。本自無滅。法法如然。亘古亘今。因什麼便得不會去。若不會。也只是上座。若會。也只是上座。會與不會且作麼生。諸仁者。其道本體。若出若沒。卷舒自在。妙用恒沙。只據目前。千般神用。也只如然。萬般變化。也只如然。何以故。本自具足。本自圓成。性相常住。不動智佛。因底便得不知不會去。具足仁者。仁者不知。真常無變。只為具足。所以仁者便道不知不覺。知之覺之。切忌量之。諸上座。只如今現定身心。且作麼生說有具足底道理。若說得。便請出來。大家理論。若說不得。仁者便有一分現定肉團身。具其五蘊性。便有一分法身。無其形相。只是自家體解取便是也。

若如此說話。便成斷常外道見解。有什麼救處。有什麼堪在清眾受他應供。如今欲得會麼。我今為你說破。法身·報身·化身。如今現成。諸人還會麼。還省麼。若與麼去。在處自由自在。諸仁者。若也不知不覺。莫向人前亂統。便說道達磨大師只是傳心印法門。要人知有法身。若如此言論。未夢見在也。只道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達磨大師與麼說話。且作麼生。莫是傳法身麼。莫是傳報身麼。且作麼生理論。作何領覽。莫道祖師只說此五蘊身便是不生不滅。無去無來。若與麼。還夢見佛法未。更有一般人。擔我能我解。不辯是非。便向人說我識性是一花。五蘊是五葉。著他後生。見其脚手被輕弄著。便面青面赤。不奈伊何。若如此。還且是也無。只為不附近人。致得如此。你今欲得會麼。便說向你諸人。現成不用外覓。法·報·化具足。人人具足。人人現成。應處無方。通古通今。未有不是者。未有不非者。

諸仁者。若有一法。一法即不成。若有二法。二法亦不成。何以故。念念全生。念念全滅。念念不生。念念不滅。若如此理論。即是自智不生自智。自智不滅自智。大道通於十方。鎮斷乾坤。皆是本智圓明。心印法門。更無他故。所以道。三際求心心不有。若與麼。便是諸惡莫作也。

問。如何是三際求底心。

師云。你得與麼妄語。

云。如何體悉。

師云。不用體悉。

問。如何是三世佛身。

師云。你是行脚僧。

問。如何是一花開五葉。

師云。你道看。

如何是結果自然成。

師云。猶故寐語在。

云。還有行履處也無。

師云。有。

云。如何即是。

師云。不用即是。師乃頌祖師意。

一花本無生。菩提亦只寧。

諸法常隱顯。心地應真乘。

一日。王大王差使送紫菜上和尚及眾僧。師拈問僧。者箇是何處紫菜。

法燈云。者箇什麼好紫菜。

師云。不應機。

師代云。與眾僧。

僧問訊次。師指香爐云。汝喚作什麼。

僧云。不可喚作香爐也。

云。不是者箇道理。

師代云。粧香。

一日。拈衣袖問僧。你喚者箇作什麼。

僧云。也只是衫袖。

師云。不如此。

代云。也只是和尚底。

問。如何是三世諸佛一時現前。

師云。我是釣魚船上謝三郎。

學人不會。

師云。我又爭得會。

問。作何行履即得不著見聞。

師云。汝喚什麼作見聞。

僧云。見聞見聞。

師云。者箇瞌睡漢。

問。言不中時如何。

師云。汝喚作什麼。

問。作箇什麼即得不被生死所拘。

師云。作箇漆桶。

云。為什麼如此。

師云。只要如此。

問。如何是安國家風。

云。是你家風。

問。如何是體本無生。

師云。你名什麼。

云。作何即是。

師云。作何不是。

師拈拂子問僧。汝喚者箇作什麼。

云。喚作拂子。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代云。也只是東拂西拂得。

又問僧。你是何處人。

云。西川人。

師云。千鄉萬里來。何不學禪。

師代云。和尚尊體萬福。

上堂云。大道虗曠。常隱於自受用中。常顯於自受用中。絲毫不有。絲毫不無。應古應今。全生全不生。全滅全不滅。還且作麼生會。還見麼。自還是生。自還是不生。自還是滅。自還是不滅也無。且作何理論。作何領覽。若與麼見。與麼知。與麼說。與麼道。也只如然。無得而得。不行而行。應須與麼始得。遂成頌云。

言來言去鎮毫光。現前施設只如常。

大用卷舒皆自在。塵塵剎剎顯芬芳。

勁頭陀問。只如雪峯和尚道。我者一片田地。一切眾生皆承此恩力。不知雪峯意作麼生。

師云。我向汝道。如一片田地相似。將賣與人作契書。東西四至交關約定了也。只有中心樹子猶不賣。你且作麼生。

勁便問。如何是一株樹。

師云。你不知我。我不知你。

云。如何即是。

師云。分明向汝道。各自不相知。

云。未審不知。不知什麼。

師云。不知。不知什麼。

勁問。只如和尚在雪峯道。如水歸水。意作麼生。

師云。你還知水也未。

勁問。只如從諾問靈雲。如何是佛未出世前事。靈雲竪起拂子。如何是出後事。雲亦竪起拂子。未審還分不分。

師云。作麼生不分。

云。如何是分。

師云。東西南北。

云。如何是不分。

師云。南北。

云。作何體會。

師云。不要體會。

云。方便乞師道。

師云。你適來問什麼。

上堂云。佛道閑曠。無有程途。無門解脫之門。無意為人之意。不在三際。故不可昇沈。建立乖真。非屬造化。動則起生死之本。靜則醉昏沈之鄉。動靜雙泯。即落空亡。動靜雙収。顢頇佛性。必須對塵對境如枯木寒灰。臨時應用。不失其宜。鏡照諸像。不亂光輝。鳥飛空中。不雜空色。所以什方無影像。三界絕行蹤。不墮往來機。不住中間意。鍾中無鼓響。鼓中無鍾聲。鍾鼓不相交。句句無前後。如壯士展臂。不藉人工。師子遊行。豈求伴侶。九霄絕翳。何在穿通。一段光明。未曾昏昧。若到者裏。體寂寂。常的的。日赫焰。無邊表。圓覺空中不動搖。吞爍乾坤迥然照。

夫佛出世者。元無出入。名相無體。道本如如。法爾天真。不同修證。只要虗閑。不昧作用。不涉塵泥。箇中纖毫道不盡。即為魔王眷屬。句前句後。是學人難處。所以一句當天。八萬門永絕生死。直饒得似秋潭月影。靜夜鍾聲。隨扣擊而無虧。觸波瀾而不散。猶是生死岸頭事。道人行履處。如火消冰。終不却成冰。箭既離絃。無返迴勢。所以牢籠不肯住。呼喚不迴頭。古聖不安排。至今無處所。若到者裏。步步登玄。不屬邪正。識不能識。知不能知。動便失宗。覺即迷旨。二乘膽戰。十地魂驚。語路處絕。心行處滅。直得釋迦掩室於摩竭。淨名杜口於毗耶。須菩提唱無說而顯道。釋梵絕聽而雨花。若與麼。見前無疑何事。沒拪泊處。離去來今。限約不得。心思絕路。不因莊嚴。本來真靜。動用語笑。隨處明了。更無欠少。

今時人不悟箇中道理。妄自涉事涉塵。處處染著。頭頭繫絆。縱悟。則塵境紛紜。名相不實。便擬凝心斂念。攝事歸空。閉目藏睛。終有念起。旋旋破除。細相纔生。即便遏捺。如此見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底死人。溟溟漠漠。無覺無知。塞耳偷鈴。徒自欺誑。者裏分別。則不然也。不是隈門傍戶。句句見前。不得商量。不涉文墨。本絕塵境。本無位次。權名箇出家兒。畢竟無蹤跡。真如凡聖。地獄人天。只是療子之方。虗空尚無改變。大道豈有昇沈。悟則縱橫不離本際。若到者裏。凡聖也無立處。若向句中作意。則沒溺殺學人。若向外馳求。又落魔界。如如向上。沒可安排。恰似焰爐不藏蚊蚋。此理本來平坦。何用剗除。動轉揚眉。是真解脫道。不彊為意度。建立乖真。若到者裏。纖毫不受。措意則差。便是千聖出頭來。也安一字不得。久立。珍重。

師上堂。眾集定。遂將拄杖一時趂下。却向侍者道。我今日作一解。嶮入地獄如箭射。

侍者云。喜和尚再復人身。

上堂云。一切森羅萬象從鏡中現。乃提起拄杖云。者箇是象。那箇是鏡。

長生云。若不與麼。爭獲圓通。

上堂。提起拄杖云。汝諸人第二頭。便下座。

開平元年丁卯歲九月。大師遊清源招慶法要。師纔到。便云。也什麼好招慶院。

慶云。也只是自家底。

師云。還且如何。

慶云。只如此。

師云。是。是。

慶云。喏。喏。

又語話次。師問云。者箇法堂有幾間。

慶云。三二即不是。只椽木作。

師云。在什麼處。

慶云。也只在。

師云。還且如何。

慶云。和尚道途不易。

師云。招慶你因什麼。

慶云。奉天之下和尚。

師云。是。是。

慶云。喏。喏。

師問招慶云。我如今去看王太傅。

慶云。是也只是。

師云。作麼生。

慶云。某也去。

師云。還是也無。

慶云。作麼生。作麼生。

師云。我且去。

慶云。也且善為。

師云。得。得。

慶云。知。知。

師去到州內相看次。便問。太尉什麼好。

郡城太尉云。不敢。

師云。久響太尉。也只如常。佛法不如是。何不覓箇入處。太尉無語。

師代云。故非外物。

師却歸招慶。云。久響王太尉。何曾有佛性。

慶云。又何曾不有佛性。

師云。又與王太尉分疎作什麼。

慶云。明明也非他故。

師云。還我歸也未。

慶云。者裏只是招慶法堂。

師云。且作麼生即得。

慶云。未是分外。和尚。

師云。知得。知得。

慶云。也未是分外。

師云。還的當也無。

慶云。亘古亘今。

師云。也須與麼始得。

慶云。不敢。不敢。

師云。是。是。

慶云。喏。喏。

來日。太尉出招慶復禮。師云。太尉主領郡城不易。

太尉云。啟大師。不敢。

師云。吽。吽。佛法不是者箇道理。

師代云。也只是桑梓。

又招慶與師對座。太尉起禮拜。便問。二聖對談何事。

師云。也知是清源。

尉云。莫只者便是也無。

師云。佛法不是者道理。

師代云。也知無別故。

師問保福云。適來何處來。

福云。只在此。

師云。還且作麼生。

福云。也只如然。

師云。誰與麼道。

福云。知得。更不別有。

師云。也且如何。

福云。人人也只如然。

師云。還得與麼也無。

福云。也不分外。

師云。是。是。

福云。喏。喏。

問明真。你在何處。

云。和尚。近到不知如何。

師云。你又與麼多知作什麼。

真云。又何曾不在。

師云。是你如今作麼生。

云。也無他故。

師云。還且作麼生。

云。是桑梓。無他故。

師云。我與你且如何。

真云。也定和尚。

師云。我知不是你底。

云。正是不是某底。

師云。若實即得。

真云。作麼生。作麼生。

師云。是。是。

云。不敢。不敢。

問弇長老云。你在者裏得幾夏。

弇云。也不是別故。

師云。即今作麼生。

弇云。也自知得。

師云。還向人也無。

云。未是分外。

師云。好。好。

弇云。喏。喏。

問麟上座。什麼生一院有幾寮舍。

麟云。前六後六。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師代云。也只是尋常屋。

問匡上座云。者裏即日有幾人。

匡云。據現定。

師云。不應機。

師代云。是桑梓。

師與招慶語話次。以手打法堂柱云。也是什麼好法堂。什麼好柱。

慶云。只是些子破屋舍。

師云。你得與麼不知足。什麼生好屋舍。

慶云。也是人人桑梓。

師云。我知得。

慶云。不敢。不敢。

一日。王太尉差人送書請師與招慶茶筵。師向送狀人說。傳語太尉云。便是喫茶了也。

太尉却差人傳語。謝大師到來。

師云。吽。吽。不是者道理。

代云。比來辨茶。如今却不辨。

師向招慶道。屈來日喫茶。招慶你可去否。

慶云。和尚適來不是喫茶了也。

師云。你還喫茶了也未。

慶却喚侍者取一椀熟水來與和尚。師云。也須與麼始得。

慶云。了底是了底。

師云。得與麼靈利招慶。

慶云。無別故。

來日。與招慶去到府內。師云。太尉昨日謝茶。

尉云。昨日無可得喫。

師云。山僧昨日何曾喫太尉茶。

尉云。也因大師所致。

師云。佛法不如此。

代云。把湯水與大師漱口。

師問太尉。當郡有多少戶口。

尉云。請大師鑒。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師代云。也是小小州郡。

太尉問。如何是宗門中不見底道。

師云。見底宗門不是道。

尉云。宗門又作麼生。

師云。得與麼顛倒。

尉云。因何如此。

師云。只為顛倒。

師與招慶遊南宅。師云。招慶也什麼一所宅。

慶云。也是太尉宅。

師云。你與太尉分析作什麼。

慶云。比來向道只是桑梓。

師云。是。是。

慶云。知。知。

太尉請師於南宅上堂。云。諸上座。看者一片田地。得與麼把定三千大千世界·色欲諸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皆得自由自在。更無一物與你作眼見耳聞。如今且作麼生體解。諸人若體得。便請出來對眾理論看。若體不得。便有一分是一分非。若與麼。還曾夢見自家日用三昧也未。更有一般人不識好惡。不辨綱宗。便說道。我能我會。只是箇事。與麼說話。未夢見。何以故。只為如今現定應用底。並不知當向。有什麼救處。

仁者。如今欲得易會麼。山僧為你說破。法法恒然。法法如是。無有生滅去來。亘古亘今。且喚作什麼即得。如今現成地會麼。諸仁者。莫只者箇便是你諸人去處也無。莫是心外無法。心心自在也無。莫不都來只是一箇去處也無。諸上座。今日太尉與麼敬重佛法。盡是受佛付囑去來。方始如此樹立精舍供養師僧。蓋是來生因果也。諸上座。若有事。便請出來為眾決疑。

明真大師問。作麼生是不落三鋒底事。

師云。得與麼瞌睡。

云。作何即得。

師云。作何不得。

保福問。去却目前。如何舉揚。

師云。目前也不識。

太尉問。諸聖不出世。請師不談。

師云。得與麼顛倒。

尉云。正是某顛倒。

師云。佛法不如此。

代云。正是和尚不顛倒。

師云。太尉從今至古。只與麼。還會麼。還省麼。還知麼。還覺麼。太尉知覺省現成。因什麼便得不會。會與不會。也只如然。久立。珍重。

師問招慶。前日去到何處。

慶云。只在。

師云。知得。

慶云。不敢。

師云。且作麼生。

慶云。恒然。和尚。

師云。帝公作麼生。

慶云。如然。如然。

師云。如何即是。

慶云。有不是者。

師云。是。是。

慶云。知得。知得。

太尉差客司送疏請大師於招慶上堂。師向客司云。傳語太尉。未甞不說法。

太尉却差客司傳語大師。合郡有望。

師云。道也甚道。只是不如此。

代云。只是帝公。

上堂云。太尉及諸官僚·大師·大德。且作麼生。還會麼。若不會。如今聽取山僧說葛藤去也。太尉。人人如是。人人如然。未甞不有。未甞不無。通古通今。廣大自在。三世諸佛溶溶浩浩轉於法輪。或隱或顯。無處不通。無處不透。是什麼人境界。與麼說。莫不是法華經麼。莫不是維摩·涅槃·楞伽·思益麼。為甚麼如此。太尉。只為祖師特地與麼來親傳心印法門。只要上至諸天。下及一切羣生。皆以佛之知見。一音演說。俱承解脫。如今太尉并諸官僚·大師·大德總皆在靈山。同為法友去來。如今方得相遇也。與麼興建伽藍。崇重佛法。又與麼生供養心。太尉。欲知昔時道友言句麼。便請諦聽諦聽。太尉。日用常如此。還會麼。明明密密地。無一法不是現太尉形相。為太尉說法。更道箇什麼即得。所以大道沖融。性相齊照。顯現毫光。或現人王。於人王中得自在。或現法王。於法王中得自在。如今太尉與麼自由自在。還且作麼生知。又作麼生不知。莫只與麼。便是同為法友。應用有領解處始得。頓契心地法源始得。太尉。人人具足。亘古亘今。也無一法不是。也無一法不非。會與不會。出來大家理論看。定取金剛眼睛。只在如今。有麼。出來。出來。

太尉問。如何是日用底事。

師云。適來問什麼。

尉云。現問次。

師云。什麼處去來。

明真大師問。至尊至貴。莫若法王與國王。談玄明者作麼生。

師云。也是自家底。

云。還理論談玄也無。

師云。什麼處去來。

問。大道體真時如何。

師云。你問什麼。

問。真不立。妄不生時如何。

師云。是真是妄。

問。如何得不犯目前。

師云。目前在那裏。

云。不可拈出也。

師云。還知得也未。

云。分付也無。

師云。是亂統在。

問。道不得處。請師道。

師云。得與麼顛倒。

僧正大師禮拜。問。太尉崇重佛法。請師為眾決疑。

師云。適來豈不是道。

云。更請道。

師云。自問取。

招慶大師問。理契無方。言中諦當。且作麼生。

師云。言中也不曾諦當。

云。若與麼。則亘古亘今也。

師云。也未是分外。

云。是何世界。

師云。招慶世界。

問。目前尊者談玄何事。

師云。你豈不是妄語。

問。作何行履便得與麼作家。

師云。行履也道不識。

百法座主問。如何是宗門中事。

師云。是大德事。

云。作何體悉。

師云。不用體悉。

問。如何是玄沙出格外底句。

云。看者顛倒漢。

問。二聖一王。當說什麼法救度眾生。

師云。太尉。者箇師僧却是作家。

云。為什麼却如此。

師云。只要如此。

問。如何是安國出格外為人底道理。

師云。你祖父名什麼。

問。如何是大用現前底人。

師云。大用也道不識。

問。親傳底事。請師道。

師云。我是謝翁兒。

問。作麼生得出者裏去。

師云。出去什麼處。

云。學人不會。

師云。我也不會。

問。把定乾坤底人來。師如何接。

師云。是乾是坤。

問。眾聖雲臻。太尉瞻仰。請師再道。

師云。你豈不是北客。

問。作何日用便得與道相應去。

師云。你在那裏。

問。如何是不應聲色底佛法。

師云。聲色作麼生道不應。

問。如何是自受用底事。

師云。你是行脚僧。

問。如何是色真性。

師云。你名什麼。

問。如何是學人心。

師云。太尉心。

問。如何是正當肯重底人。

師云。你還肯我也無。

云。不肯重和尚。

師云。你猶亂統。

問。如何是明星現時事。

師云。你問什麼。

云。還當也無。

師云。作麼生說當不當。

問。直得不思時如何。

師云。也是箇漆桶。

問。三乘教旨盡為指南。請師直道。

師云。你豈不是東報國僧。

惟勁問。作何受用即得自行三昧。

師云。你豈不是惟勁。

云。是惟勁不會。

僧問。承教中有言。我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即無住。如何是如來。

師云。大德也不識如來。

云。為什麼却如此。

師云。只要如此。

問。太尉敬重佛法。明古洞今事作麼生。

師云。你什麼處去來。

問。道人相見。無理不宣。請師不相為。

師云。你還知自家脚手現也未。

問。如何是三世諸佛現前道場。

師云。你不可不識道場。

問。如何是現成底道場。

師云。你不是從襲。

問。如何是一切法空相。

師云。香爐。

問。末後一句。請師道。

師云。是前是後。遂成頌云。

末後一句最分明。談玄話理證無生。

十方三世一時說。任運逍遙實暢情。

師云。今日謝太尉尊重久立。然則如此過去未來現在總皆如是。深愧太尉台斾遠出。洎諸大師等久立多時。山僧輒成頌曰。 招慶法堂此日昇。大地虗空絕纖塵。自此登其真覺會。十方國土契緣因。

上堂云。諸上座。還見也未。還知也未。千般妙用。其體無異。且作麼生會。作麼生領覽。言無不實。理無不周。大地虗空。更無他故。諸上座。十方世界悉皆如是。若要易會。我今向你道。上座。上座具足。因什麼得不會去。會與不會是何境界。無事莫久立。珍重。

招慶辦茶筵送路。師云。招慶今日謝狀。

慶云。些些子。每日喫底也未是分外。

師云。若與麼。來日只管喫茶也。

慶云。阿誰與麼道。

師云。且作麼生。

慶云。還且不是與麼。

師云。的當也無。

云。教招慶道箇什麼即得。

師云。是。是。

慶云。不敢。

太尉辦茶送路。令客司送狀屈師。師向客司云。傳語太尉。有功者得且如何。

太尉傳語大師。未有者不功。

師云。你向太尉道。未在。還且如何。

太尉來日纔見。便云。昨日謝大師全機提持。

師云。是有者還且如何。

尉云。還得也未。

師云。是教什麼人知。

尉云。同道者。

師云。作麼生是同道者。

尉云。請大師鑒。

師云。吽。吽。佛法不是者箇道理。

尉云。某只與麼。不知大師作麼生是同道者。

師云。道什麼。道什麼。

太尉請遊龍船。師纔上船。師以拄杖打船云。太尉作麼生得出者裏去。

尉云。大師在裏許多少時也。

師云。久響太尉。只解與麼亂統。

尉云。若與麼。却請大師代道。

師云。未是分外。

太尉出招慶。相送次。師問。太尉。還見招慶大師未。

尉云。已相見了也。

師云。佛法不如此。

師代云。和尚尊體萬福。

因語話次。師云。太尉。人人具足。

尉云。啟大師。不敢。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師又云。太尉具足。某具足。還且作麼生。太尉無對。

此時。忽有一沙彌揭簾入來。師云。者箇沙彌。好喫二十棒。

太尉云。某有箇會處。

師云。作麼生。

尉云。謝師指示。

師云。佛法不是者箇道理。

尉云。某只與麼。不知大師意旨如何。

師云。未是分外。

師云。太尉。法法恒然。未有者不是。未有者不非。全機體性如是。言無不實。行無不通。一法如然。萬法悉皆具足。(某)與太尉什麼處不如是。大地虗空咸是妙明真心所現。應用自在。廣利十方法界眾生。大作佛事。所以人人具足道。人人具足佛。萬里山川。性性如是。重重無盡。出生入死。應聲應色。無者不是。更無他故。

招慶問。和尚時時還且作麼生說具足底道理。

師云。還且作麼生說不具足底道理。

慶云。還是具足也未。

師云。作麼生。作麼生。還是不具足也無。

慶云。若與麼。肯也無。

師云。道什麼。說什麼。

慶云。還是說具足也無。

師云。還是不說也無。招慶。

招慶又問。和尚時時作麼生說人人具足道。人人具足佛。更請和尚子細說。也要知凶之與吉。

師云。招慶。你者裏豈不是一千徒眾。

慶曰。還是具足道。具足佛。

師云。作麼生且論人人具足道。人人具足佛。

慶云。若與麼。和尚亦是八百人。

師云。招慶。汝由是說具足道也。

慶云。比來是和尚具足。更說什麼即得。

師云。若與麼。即有我之能也。

慶云。和尚。不見一法為大過失。

師云。是失箇什麼。

慶云。不得不道著。

師云。教什麼人知。

慶云。是和尚道什麼。

師云。你還提持也無。

慶云。更道什麼看看。

師云。汝若與麼。全機具足佛去也。

慶云。雖然如此。亦未是分外。

師云。汝為復通前。為復明後。

慶云。是即是。不知和尚作麼生說通前明後。

師云。若是一分具足真常流注。亘古亘今。直下是什麼。盡什方世界。只是當人自己本體。恒然如是。更無他故。喚作本智之佛性。或隱或顯。應用自在。一日相應。一日佛性。一時相應。一時佛性。諸法所生。唯心所現。凡所見境。唯是見心。元成不動之性相。出生入死。本自平等。一分法身。一分理量齊明。猶如王印。無一法從外而來。無一法從內而出。人人如是。人人自信作佛。人人自信具足。是我一真法界。更無別法。如此理論。喚作一分真如流注。平常自通自解。此猶是因中之因。明前不明後。未有生機。喚作死中句。若子細商量。未有了期。如是理論。一分真如。入十信初門之行相。且依此脩。因中一分具足。招慶。且作麼生。還是也無。

慶又問。未有一分性相不是真常流注佛性。喚作自己本智如然。未甞轉側。機鋒不到。奪換明後底句。作何理論。更乞和尚慈悲。子細為說。也要招慶作事業兄弟知得佛法。細大綱宗。

師云。若是轉側明後底句。機鋒不到。二分法性。元常不有不無。應用自在。奪下真如平常之見。光應之量。一槩心法總皆奪下。生機轉側。不座唯心平實一真法界。因中之因。死中之句。就緣中知有因果性相。常生不滅。總皆如是。方始喚作生機作用。不作如是之量。明因知果。出格之詞。未有一法不從悲起智。未有一法不從智興悲。更無一法不是二分性相。不座平實一槩心法。今日與招慶作此理論。不知合聖人也無。你且作麼生。

慶又問。如此理論。方始喚作明前明後。二分生機。出格之量。二分轉側。生殺機鋒。應用自在。不存賓主。通於有無。不生不滅。二分法性。更無一法與麼不是悲智齊明。不座悲智之量。入慈定門。廣利羣品。未審作何理論即合於古德語句聯環。更乞和尚一一分明為說。冀一眾師僧知得山中和尚。齊時大用木毬三箇一時拋底道理。兼後來參學兄弟知得綱宗去處。更乞慈悲。

師云。若是三分具足性相。未有一法不是。未有一法不非。元常未曾生滅。出沒自在。廣利一切眾生。三分具足。通古通今。隱顯光明。不見有一法不是。不見有一法不非。法報化應。悉皆如是。輔於明聖之量。佐於一乘之道。然而真如法界。無自無他。所以喚作一如性相。不座智悲之量。通明慈定之門。現行三昧。華藏海會。十方重重之家風也。還得也無。還合於古聖也無。招慶。且作麼生。更說什麼即得。更道什麼即是。(某)如今少分說之。更無他故。

師又謂招慶云。你時時直須一時說。

慶云。更教(某)說什麼即得。

師云。你與麼便是一時說也。

慶云。不敢。不敢。

慶又問。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更作麼生說。

師云。言宣諸法。作麼生寂滅。

慶云。與麼則和尚是言宣諸法也。

師云。是諸法。是言宣。

慶云。還可履踐也無。

師云。履踐即不無。還且作麼生說。

慶云。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

師云。是。是。

慶云。喏。喏。

師去時問。我拄杖在什麼處。

瑫長老云。在(某)手中。

師云。我拄杖爭得在你手中。

瑫云。把取拄杖。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展長老云。執捉又何妨。

師云。吽。吽。佛法不是者箇道理。

行怤云。應處無方。又作麼生。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靈照云。和尚莫要拄杖麼。

師云。不是者箇道理。

瑫長老云。許多人總不契師意。不知和尚作麼生道。

師云。我要擔衣鉢行脚。

瑫云。去什麼處。

師云。歸府去。又云。諸仁者。直須一片去始得。莫只與麼會事。無有了期。各自善為。珍重。

因舉。祖師道。圓同太虗。無欠無餘。師却云。大小祖師只道得一半。

僧問。國師三喚侍者。意旨如何。

師云。却是侍者會。

師座次。中塔·地藏侍立。便打中塔一棒。云。就名就體。塔無對。

師又問地藏。你又作麼生。

藏云。者僧著棒。不知來處。

廣錄印版。歷載既久。字漫滅者。參拾餘版。(契祖)因訪在山座元。同心募緣。鋟木而補之。遂為全帙。庶幾便於觀覽者目擊而道存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千源万语,难以凯口

    千源万语,难以凯口

    三小只的校园遇爱故事,相遇——相识——相知——相爱
  • 绘仙卷

    绘仙卷

    米盛,一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一次见义勇为的行为中救下七条鲜活的生命,后因体力不支而牺牲判官大人为了奖励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决定送他去仙界,于是,米盛开心的踏上仙路,去做一名更加年轻有为的神仙**当他来到了仙界后,突然发现事情根本就没那么简单米盛,他,似乎是,上当了……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脚踏巅峰

    脚踏巅峰

    忐忑的路途总是遥远、平淡的日子依旧短暂;年少的青春被热血点燃、爆发出新的羁绊。曾几何时哥几个大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用鲜血与热泪祭奠那段光辉岁月。
  • 千年殇:月已倾城

    千年殇:月已倾城

    她,跨越千年,倾城绝恋,才恍然惊觉只是阴谋一场,重回现世,梦中之人的脸渐渐清晰,午夜梦回,每每伤痛欲绝。他,身份不凡,运筹帷幄,却将心遗落在那倾城之月,执念千年,历尽万难来到她的身边,誓死不再放手。他曾问:月儿,若我终将下地狱,你可后悔遇到我?她笑着回道:牧,上穷碧落下黄泉,有你有我!只道是人生如雾亦如幻,半缘修道半缘君!
  • 仙葬灵棺

    仙葬灵棺

    奇门在手,来人不问,一掌阴阳,生死可断,天命难违,气运可改。是什么主宰了我的命运?我踏过无数枯骨,无数次的出生入死,命悬一线,成就了谁?然而我却甘愿被雪藏在历史河流中,这就是命……
  • 日本战国恶来记

    日本战国恶来记

    一个用作军事用途的人造人,一段日本历史中最起伏多变的战国乱世。由于身为人造人,没有过于复杂的头脑和深沉的思想,刚刚接触到人世的他没办法对信长说出其他如别的时空的人那般圆滑取巧的回答,甚至更多的时候显得有些莽撞和莽直。这样一个经历诸般痛苦才慢慢成熟的人,将在那下克上、英雄辈出的战国画卷上,抹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 血龙舞天

    血龙舞天

    这一世,天骄辈出,万族林立,造化天降,仙缘层出,充满了繁华。繁华的背后,上演着杀伐与无情,黑暗的深渊又有怎样的火光溅起?一枚玉佩,内含诸天,自演三千大道。一位本不该存在的少年,融合万千大道,踏出至强之路,揭开这一世神秘的面纱,最后竟是……仙之殇。
  • 活在当下最美:把握当下,过幸福人生

    活在当下最美:把握当下,过幸福人生

    在纷扰复杂的社会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平和的心境有—个好方法一活在当下!该工作时就工作,该休息时就休息,放下过去的烦恼,摒弃未来的忧思,全身心地投入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并坦然地接受它、享受它,才是生活的大智慧!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过去无法改变,未来尚未发生。只有当下才是最为真实的。它承载着过去,连接着未来。只有把握当下,才能纠正过去的偏差,汲取此时的力量,创造未来的辉煌,让人生变得丰盈而美好!本书从大众心理和生活哲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和方法。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把握当下,享受当下,从容不迫地面对生活!
  • 一位CEO给青少年的礼物(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一位CEO给青少年的礼物(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你在为谁读书,现在似乎很少有人觉得这会是个问题,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我们不妨抽时间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本书作者,一位CEO,鉴于自己从平凡到优秀再到卓越的历程,对国内的青少年如何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自己成为卓越者所需要的潜能给出了规划和答案,《你在为谁读书:一位CEO给青少年的礼物》2006年出版以来,畅销60万册,深受读者好评,这份送给青少年的礼物,使许多读者的人生发生了转折,也让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重新燃起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