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受人尊敬,那么首要的一点就是你得尊敬你自己。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俗话说,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因为,除了自己以外,任何东西都是靠不住的,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怎样去寻求外界帮助上,而应该把精力放在怎样使自己自信自强上。因此,自己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绝对是上策。当然,一个人在一辈子中不可能不求人,但求人务必要谨慎。一个处处依靠别人的人,肯定会失去自己的人格,更会经常遭受他人鄙夷厌烦的眼光。
一个人从小深受父母的宠爱,从来过的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可是,这种蜜罐子里泡大的所谓幸福,却是其不幸的根源。过去这个人天真地认为天下人都会像父母那样帮助自己,但是当自己走上社会四处碰壁以后才发现这种认识却是极端的错误。在顺境中生活惯了,一旦进入逆境中生活,简直就会束手无策。如果一个人能够反思,能够彻底抛弃幻想,去刻苦地学习和工作,掌握谋生的一技之长,那么,还是可以找到自信和自尊的。
年轻人的幸福在哪里?不在父母的身上,而是在自己的身上。我们不能一辈子都去依赖父母的帮助,如果没有父母的帮助,我们还去怎样生活?“脱开了母亲的扶助,孩子才真正学会了走路。”一个人到该独立时还不能独立,则是极端的怯懦和无能。要是父母此时还百般地呵护,这种呵护是真正的溺爱和愚蠢。
溺爱下成长的孩子是个畸形儿,属于永远长不大的“幼童”。依赖一旦成为习惯,则让自己变成了“断不了奶”的孩子。时时依赖也是一种不孝之道,必须培养自己的独立精神。
一个人家庭条件再优越,也不能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虽然这种生活看似富贵和幸福,实质上是残害自己心灵的毒药。一个人若从小不意识到这一点,长大以后肯定要吃苦头。家庭的过度宠爱和特殊照顾,无疑会慢慢把自己培养成社会的低能儿。不要别人的特殊照顾,自己必须自立,这样长大后才具有搏击风浪的能力。
不要有“婴儿情绪”,不要总是长不大。时常要自问“将来以何来生存”。以自己的青春美貌来生存,青春总有一天无声消逝,没有美貌依靠什么谋生存?依靠自己的好爹好妈来生存,爹妈不可能管自己一辈子,若没有了父母庇护自己将来依靠什么谋生存?常在有时思无时,一个人就会慢慢地成熟,就会在年轻时刻苦学习,努力去掌握谋生的本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身好并非以后会有好命运,而出身不好不一定就没有好命运。有些人虽然整天置身“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却只会依靠父母吃饭,一天到晚养尊处优,全然不知生活的艰辛,更不知“闻鸡起舞”,更不知生存竞争的残酷性,这种人实际上是寄生虫,在市场经济中终有一天被淘汰。没有历尽人生磨难的人,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许多做父母的常常这样想:“自己年少时吃尽了苦,受够了穷,现在生活富裕了,让孩子享享福也是应该的。”其实这样想是很不理智的。很多人认为:“浪子挥霍的是他的祖业和父业,败子炫耀的是他祖业和父业的辉煌。”一个人从小挥霍的往往是其不劳而获的钱财,这种习惯会使其不知人间苦难,会培养其好逸恶劳的败家子作风。一个人长大以后若失去父母的庇护,去挥霍谁的金钱呢?好逸恶劳会使一个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到时候做父母的就会后悔莫及。
年轻人什么时候都要避免导致一生无所事事的蠢举。譬如:没有时间去学习和思考;喜欢头脑发热,仓促行事;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或喝彩;不善于读书,却喜欢演讲;常说“我不会”导致无能低能;不会寻找事情去做;人生没有目标,漫无目的地生活;经常抱怨没有机会;忽视自身智慧的积累和开发;总喜欢依赖别人。千万别去这样做,否则将是虚度人生。
幸福的人生应从珍惜自己的小收获开始。既要为解决一道难题而喝彩,为克服一个困难而高兴,又要为实现一个小目标而兴奋,更要为改掉一个小毛病而快乐。只有这样,一个人的自信和自强才能不断地增长,生活才会越活越感觉美好,生命才会越来越感觉壮丽多彩。
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想自己独立就认为自己一定要去做大事。人生哪能天天都有大收获?!忽视小收获而企盼大收获,既是徒劳的,也是愚蠢的。细心发现自己的美好所在,就能够增加一个人的自信心。
一个人想自己依靠自己,就必须要及早拥有成功的四大资本,即“健康、学识、信用和常识”。爱迪生认为:“专门学问的功用,仅及普通常识的一半。”没有金钱、没有股票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腹中空空。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却一天到晚妄想发横财,或者成就伟大的事业,这应是年轻人最忌讳的事情。学好自己的本领,学好生存的资本,这是一个人的幸福和快乐所在。
感悟人生才有人生的幸福
我心如止水,安静而平和。宁静的不是环境所致,而是自己的内心所生。快乐的不是环境所成,而是自己的感觉所滋。如果自己感觉快乐,那么整个环境也是在微笑。如果自己感觉痛苦,那么整个环境也是在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