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年正是读书时
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曾经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是最佳的读书时光,一旦错过了,你的一生就会后悔不已。因此,我们要珍惜自己的读书时光。
人生苦短,读书学习的时间更是有限,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宝贵的读书时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即将展开的更加绚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没有知识,只会处处碰壁;没有知识,只会寸步难行。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的读书时光,是我们正确的选择。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相信很多孩子在家中,一定常常听长辈说起不识字的痛苦。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农活。现在生活好了,却不能上学了。这样的事实也在提醒我们读书是多么重要,要珍惜读书的机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现在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有些孩子反而不想读书了。许多同学总认为读书太苦,负担太重,承受不了,常常中途辍学或者干脆在校园虚度时光。抽烟摆酷,聚众打架成了“家常便饭”。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人生的道路很长,很多好的习惯和品质都是在青少年时代培养起来的。如果我们不珍惜读书时光,虚掷光阴,养成了不良的恶习,最后后悔的只能是我们自己。俗话说:自古凡翁多白头,少年最怕不读书。
在青少年时代,如果我们不好好读书,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几个例子吧:
“恶魔团伙”大半未成年
从在街头打游戏机的小学生曹某被诱骗、绑架并被杀害一案入手,福建警方近日摧毁一个由17名青少年组成的少年杀人“恶魔团伙”,侦破绑架、抢劫、盗窃、杀伤多人等系列案件23起。这一团伙成员中,年龄最小的仅15岁,最大的也只有20岁。
小丫头指挥“少年帮”
南昌市一个由13岁至17岁男孩组成的“少年帮”,3个月内在滕王阁附近疯狂抢劫在校学生上百次,其中有的学生被抢劫30多次,有的还要定期交“保护费”,而指挥他们的“帮主”竟是一个15岁的少女田扬。田扬上初一时因家庭破裂而辍学,在游戏厅结识了一些不良少年,便结伙抢劫、敲诈,以获取“活动经费”。
涉黑头目年方十八
江苏宜兴历史上最大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少年犯罪团伙主犯吴飞,近日被无锡市中级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吴飞年龄只有18岁,初中毕业后一直在“黑道”上混,称王称霸。他们平时刀不离身,成员大多有手机,出入“打的”。此次涉案人员中,有未成年人10人。
14岁抢劫杀人
仅仅因为缺少零花钱,上海一名年仅14岁、一向表现良好的少年便学电视里坏人的样,谎称其试卷落入天井里而骗开被害人家房门、入室抢劫并杀死女主人,在室内找不到钱的情况下,还去翻看血泊中尸体上的衣服。该少年日前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小小摩擦即动刀
上海某中学两名初三学生在班级卫生扫除中追逐打闹,其中一位不小心将另一位的毛衣撕开一个小口,引起推搡争执,在老师劝导下和解。但放学后,两人在同学怂恿下再度发生争执,毛衣被撕破者手握借来的小刀挥舞捅扎,使对方身中两刀,抢救无效死亡。
一个个的例子,无不让人触目惊心。这些少年罪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不好好学习。一个人的精力只能集中在一个方面,当你集中精力学习时,你就没有时间去上网、玩游戏,也就不会变坏了。
因此,我们在青少年时代,第一要务就是要读好书,要知道:花无百日艳,人无再少年,劝君珍惜好时光,白发方悔读书迟。
2.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时间是构成一个人生命的材料。”每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属于一个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在大千世界的所有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而“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容易令人懊悔的也是时间”。
杨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百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飞来的时候;然而,一个人的生命窒息了,却没有再复活的机会。正如有这样一句话:“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也是如此,它一步一步、一程一程,决不辍步、永不返回。因此,青少年时期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对我们的一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人生有限,必须惜时如金,切莫把宝贵的光阴虚掷,而要趁青春有为之时多学一点,多做几番事业。
自古以来,大凡取得成就的人,他们没有一位是不珍惜时间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项发明,正是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时间进行了仔细地研究,单是寻找用什么材料来作电灯丝就做了一千多个实验。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有句格言,“哪里是天才,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他为我们留下了六百多万字的精神财富,正是由于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的缘故。数学家陈景润,夜以继日,潜心于研究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光是演算的草稿就有几麻袋,但终于证明了这道难题,摘下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临死前还争分夺秒地写《资本论》。这些事例都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人要想在有生之年做点贡献,就必须爱惜时间。
莎士比亚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意大利的杰出画家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明。”列夫·托尔斯泰的格言“你没有有效地使用而放过的那点时间,是永远不能返回的”。还有人问过达尔文:“你怎么一生能做出那么多的事呢?”他回答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时间。”这样一些名言、格言又怎能不是深切地告诉人们:有作为、有成就的许许多多的人们,他们无不是因爱惜时间而得到成果的,他们用珍惜时间的妙法度过了他们青春的岁月。
可是,在现在我们中总还有少数人对时间很不珍惜,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他们把今天所要干的事放在明天去干,生在蹉跎岁月,一点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他们或是白天痛玩,晚上开夜车,这样不仅谈不上珍惜时间,反倒影响了人的身心健康。
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谈到:一个人即使是有两次生命,这对于我们青年来说也是不够的。董必武同志给《中学生》的诗句:“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人云此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都是提示了我们应珍惜时间。
珍惜时间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行动当中的。
要珍惜时间,我们首先必须明了时间是怎样被耗费的。而要想知道时间的耗费情况,又必须先记录时间。我们应该养成勤于记录时间消耗的习惯。办法是在做完一件事之后,立即记录下所耗费的时间,每天一小结,连续记一周、两周或一个月,然后进行一次总体分析,看看自己的时间究竟用到什么地方,从中找出浪费时间的原因。专家研究证明,凡是这样做的人,对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收效甚大。现在人们常常把“应该”花费的时间,看成是实际已经花费的时间,而这两者往往是不相等的两个量。如果人们问一位领导者:“您今天上午做了什么,花了多少时间?”答曰:“起草报告花了3个小时。”其实,在这3个小时中,他喝茶,抽烟花费了18分钟,中途休息了两次,花费了23分钟,与同事聊天,花费了27分钟,接3次电话,花费了5分钟,这样总共花费了73分钟,实际上真正用于起草报告的时间只有1小时47分钟。可见浪费时间是多么惊人。因此,进行时间消耗记录,对时间使用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每个人提高时间利用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这里介绍一位前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方法。柳比歇夫的一生,成就赫赫,硕果累累,他发表了70多部学术著作,写了12500张打字稿的论文的专著,内容涉及遗传学、科学史、昆虫学、植物保护、哲学等广泛的领域。在这些成就中,有相当一部分要归功于他那枯燥乏味的日记本——“时间统计册”。柳比歇夫每天的各项活动,包括休息、读报、写信、看戏、散步等等,支出了多少时间,全部历历在案。连子女找他问话,他解释问题,也都在纸上作记号,记住花了多少时间。每写一篇文章,看一本书,写一封信,不管干什么,每道工序的时间都算得清清楚楚,内容之细令人惊讶。
依据效率研究专家的说法,在相同的时间内,用相同的劳力做尽可能多的事情的最佳方法就是即时处理。所谓即时处理,简单地说,就是凡决定自己要做的事,不管它是什么事,就立刻动手去做,“立刻”这一点至关重要。立刻动手,这不仅省去了记忆、记载或从头再干的功夫,而且可以解除把一件事总记挂在心上的思想包袱。
如果对一切事务性的工作都采用“一次性处理”,那么就省去了对一件事再花第二次、第三次的工夫。比如我们完成作业,就应该当天一次完成,如果拖延几天再写,就得再一次读原信,当然就多费了一些工夫。
然而,有一些人却有一个很不好的拖拉作风,本来可以随手处理的事,却拖得几天几周办不了,几天内可以办的事,却几个月不见踪影。这样导致学习效率极低。殊不知,被拖延的事务,将来仍然需要做,而且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做。
中国有句格言,叫做“今日事,今日毕”。要赢得时间,必须养成随手处理可以处理的事务的作风,不能依赖着明日。否则,就如古诗所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3.懂得合理安排和分配学习时间
老天很公平,给每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但是,同是24小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效率。如有的同学善于科学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生活、休息井井有条,学习效果也很好;而有的同学却相反,不善于安排时间,整天忙作一团,但学习、生活无规律,学习质量也不高。所以,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么安排才算合理?
拟好计划
一个学期要有一个学习的计划,有了学期的计划后,还要有每周的计划。可以说,制订周计划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制定一张日作息时间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娱乐等。安排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当然,学习不应该占据作息时间表上全部的空闲时间,总得给休息、业余爱好、娱乐留出一些时间,这一点对学习很重要,值得注意。
拟订学习计划除注意劳逸结合外,还要注意每天预习和复习的时间分开进行。复习尽可能在当天课后作业前进行,预习则在课前进行。无论复习预习都是距离听课时间越近越好。一句话,及时复习、预习事半功倍。
了解生物钟的规律,高效学习
时间安排是学习计划的重点内容。我们首先应该顺应自己的生物钟节律。从一天24小时的生物钟节律来讲,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上午7~9时是短暂记忆的高峰,适合背记东西,但所记内容不易维持。
上午9~12时是思考高峰和分析推理的最佳状态,适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上午10~12时是一般人最清醒敏锐的时刻,也是我们操练对话的最佳时间。
下午1~3时瞌睡虫袭来,感到昏沉沉,可以小憩一会儿或借助运动来提神。
下午3~4时午后清醒,精神开始恢复,长期记忆达到高峰,是准备考试或背记单词的好机会。
下午4~6时为技术性工作高峰,是学习打字、练习乐器、做数学运算的好机会。
晚上6~9时,衰退期来临;思考力、反映力开始逐渐迟钝,这时最适合做的是认真完成家庭作业。读点课外书籍后准备按时睡觉,不要期待做任何挑战性的工作,尤其应该避免激烈地运动,以免导致失眠。
针对生物钟的情况,我们应该合理地安排学习:
(1)记忆方面。早晨短时记忆好,比其他时间高15%左右;下午长期记忆强,所以,应当设法在下午做大部分功课,不要留到晚上。
(2)活动方面。上午头脑清醒,最好从事认识活动,到了下午,由于手的灵活度、速度和协调性逐渐达到高峰,适合从事技巧活动以便更好地发挥身体的潜能。
(3)感觉方面。早晨体温低,各种感觉的敏锐度低。下午体温上升,黄昏时达到高峰,于是各种感觉的敏锐度随之上升。因此上午宜思考,下午宜背记。
学习是一个比较繁重的脑力劳动,拥有一个缜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方法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最主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而根据自己的生物钟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是再好不过的方法。
在计划中,自学时间集中使用不如分散使用效果好,尤其在前后内容连贯性不强的功课,如记英语单词,与其花40分钟集中强记,不如在睡觉前和起床后各花20分钟记,后者效果肯定好于前者。
为了能较长时间持续学习,一定要注重45分钟后的10分钟休息,10分钟不做剧烈运动,但可以做简单的体育运动,如出去散步,玩一会飞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