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致和,行方思远。
——字严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清诗铎·读书》
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孙中山
努力向学,尉为国用。
——孙中山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孙中山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孙中山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
——陈独秀
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鲁迅
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鲁迅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鲁迅
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
——鲁迅
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鲁迅
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
——鲁迅
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鲁迅
不动笔墨不读书。
——徐特立
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徐特立
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
——徐特立
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青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朱德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泽东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毛泽东
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毛泽东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采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
——华罗庚
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
——华罗庚
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华罗庚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
——华罗庚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郭沫若
多读名家著作,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同样是必要的。
——郭沫若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郭沫若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郭沫若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的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叶圣陶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事在人为:一年可以等于二年、三年,例如每天用十七、八小时读书;反之,二、三年也可以等于一年,甚至比一年还少,例如每天只用五六小时以下读书,我决心每天用十六到十八小时翻阅中国历代文集。
——蔡尚思
做学问要花功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吴玉章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高永祚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王梓坤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林语堂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便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谢觉哉
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羊粪、人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邓拓
自学如果缺乏恒心,专业知识就无法得到巩固;如果没有事业心,遇到困难就会止步不前,甚至半途而废。
——蔡祖泉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没书读,这是苦恼。
——莫耶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邹韬奋《韬奋文集》
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雷锋
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
——萧楚女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刘白羽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
——池莉
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
——谚语
识字要读书,种地要养猪。
——谚语
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
——谚语
读书全靠自用功,先生不过引路人。
——谚语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增广贤文》
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
——《对联集锦》
晓月闲移三尺剑;孤灯苦读五更书。
——《对联集锦》
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
——《对联集锦》
明月一池水;清风万卷书。
——《对联集锦》
春庭早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
——《对联集锦》
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
——《对联集锦》
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
——《对联集锦》
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
——《对联集锦》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
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
——《对联集锦》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对联集锦》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对联集锦》
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
——《对联集锦》
书山寻宝;学海泛舟。
——《对联集锦》
深思立身道;精读修业书。
——《对联集锦》
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
——《对联集锦》
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格言联璧》
非读书,不畚入圣贤之域。非积德,不能生聪慧之儿。
——《格言联壁》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格言联壁》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格言对联》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成绩优良,不是天资高,而是辛勤学。
——新格言
读一书,增一智。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以人为师能进步。
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不听指点,多绕弯弯。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百思,必有一得。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勉是成功之母。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有钱难买少年时,失落光阴无处寻。
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熟读游泳学,不如下大河。
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
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经常出门的孩子,比父母知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