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94000000010

第10章 “吴派”印风作品(1)

吴昌硕凭借自己的才识和“胆敢独造”的创新精神,在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等师友的影响和帮助下,树立了别开生面的新印风,成为继邓石如、吴让之、丁敬等之后的又一位篆刻大师,与同时代的篆刻大家赵之谦、黄士陵(牧甫)鼎足称雄。由于吴昌硕诗书画印全能,且高寿而“至老与印不一日离”(赵之谦45岁后几乎不刻印、黄士陵60虚岁寿终),加上他一生主要活动在上海、苏州、杭州这三个经济文化都很发达的地区,因此,吴氏印风标帜以后,很快形成了遐迩闻名的“吴派”。正如近代金石学家、印学家易均室(忠)所称:“时安吉吴缶庐方以皖宗易帜山左,称海内宗匠”(《黟山人黄牧甫先生印存》题记)。近现代收藏家、鉴赏家葛昌楹序《缶庐印集·三集》时也云:“今昌硕吴先生以书画名海内,而其篆刻更能依傍而特立,破门户之结习,挈长去蔽,自为风尚,盖当代一人而已”。当时,从吴学者、私淑者甚多,下面分别解析部分学有所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之部分印作,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吴派”印风作品中的共性与个性特征,也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其师生作品之异同,从中受到继承与创新的启发。

第一节 吴门弟子印作技法解析(附寿石工)

1.徐星周(1853-1925)

江苏吴县(今属苏州)人。字星舟,别署星州、星洲、星周,室号耦花庵等。自幼嗜古,尤究心金石,见吴昌硕印作,钦佩心仪,后从吴学刻,渐通六书,所作印谨守师法,不逾规矩,犹有其师中年时期之印作风貌,边款亦肖乃师。然细而察之,所刻线条不如缶翁浑厚恣肆,而是方匀坚实者多,苍秀中“秀”多“苍”少,但整体意味严正不俗,能自具面目。吴昌硕晚年书画应酬多,又限于目力,对四方求印者应接不暇,故多委托其子吴涵和弟子星州代劳。凡代刀之印,缶翁多先篆稿,最后略作修饰并亲刻边款。1918年,徐星周辑平生得意之印作160方成《耦花庵印存》四册,缶翁亲为撰序赞曰:“精粹如秦玺,古拙如汉碣,兼以彝器封泥,靡不采精撷华,运智抱拙,星周之心力具瘁矣,星周之造诣亦浑矣。”下面举例说明:

“立仁行道”,徐星周66岁时作,应是成熟之作。这方印与吴昌硕50岁左右所刻的“从牛非马”很相似,从篆法、刀味乃至边栏处理可见一斑。但就章法而言,徐刻方正平匀而坚实,吴刻则斜正中有灵动。二印孰高孰低,读者自判。

徐刻“神无不畅”,篆法全依昌硕风,布局以“十”字界平分四字,与吴刻“俭以养廉”有不似之似,然徐刻刀法挥舞动作应较小,致使所刻笔画静而润,故全印苍秀中参以和平之气,应是有继承亦有发展之作。

“梦金泥石屑”和“涵容是处人第一法”二印也是徐星周秉承师法而又创新的代表作。这两方白文印留红上轻下重,全是缶师法,但篆法取方势,而且笔划瘦匀,残破少(相对于缶师印来说),因此,古拙中充满清秀,这便是徐星周自己的作品特色。

2.赵云壑(1874-1955)

江苏苏州人。原名龙,改名起,字子云,号壑山樵子,壑道人等。名苏州所居曰耕心草堂。寓居上海时,又取斋名云起楼,思寒斋等。云壑少时家境清贫,但受慈母张氏家习儒之影响,喜读书,有时操笔涂抹书画,及长,私淑石涛、宗法石(残)、八大(朱耷)等,博采兼收,稍有所悟。30岁时,经友人介绍,拜吴昌硕为师,从此书、画、印兼修。晨起必临池,楷、行、篆、隶,无不用功至勤。篆学缶翁《石鼓》,兼及《泰山》等刻石,苍劲沈郁,饶有古趣。印能得缶翁之神而不徒袭其貌,篆法结字参汉《三公山碑》体势,雕镌刀法随意,故能神无不畅,梦金泥石屑,涵容是处人第一法,一日千里撷缶师精萃而稍出新意。赵氏曾辑《壑山樵人印存》,自序云:“以一意追秦而终不是秦,一意摹汉而终不是汉,孰若行以篆隶之法,随体诘屈,即朱之亦以肥润出之,不为瘦劲,间有边署,并与弄翰不殊,盖适成为余之印矣”。可谓不规规于形似,重在得法,博古通今,自成体貌,时东瀛人士以“缶庐第二”誉之。下面举例说明:

赵刻“一日千里”与缶翁所刻“半日村”如出一辙,虽然印文字数与布局均有不同,但形与神却惊人相似,可以被认为是“仿创”水平极高的作品。朱文印“破荷弟子”、“鹤寿”亦为缶师体势,只是笔画刻得粗犷而豪迈,纵放有度,唯印文粘边较多,结字、章法虚实不像缶翁那样大起大落,但亦浑然天成。白文印“人书俱老”、“畏俗”,仍源于师法,力求苍劲浑厚,但笔画“破”而印地缺少残破呼应,边栏效果制作亦显得小心翼翼,故其印浑厚沉稳有余而气势飞动不足。

3.赵古泥(1874-1933)

江苏常熟人。名石,又名古愚,字石农,号古泥,晚以号行,又署泥道人。赵氏幼年家贫,痛失慈母,一度苦闷,又因在药铺学徒无成,愤然而奔姑苏寒山寺,欲求削发,未果后经同邑有识之士倡导,奋发学书习刻。先从师吴昌硕弟子李虞章得启蒙,后客当地名儒沈石友家刻砚铭。再之后吴昌硕列其为弟子,授以治印要诀,古泥也因此颜其居曰“拜缶庐”。

赵古泥学缶翁而不为缶师所囿,继承吴派印风而能另辟新境。他师法封泥的抽象形式,得汉金文、砖瓦文之精髓,出神入化,将缶翁的圆转浑穆,化为方折凌厉,于章法之经营亦别出心裁,终于形成印风特立的“稳”、“雄”、“阔”等艺术特色,最后还开创了“虞山派”,成为“吴派”的一个分支流派。古泥高足邓散木曾比较其师与缶翁印艺之别:“缶庐治印,侧重刀笔,故其章法往往有支离突兀者;而泥师治印,于章法别有会心,一印入手,必篆样别纸,务求精当,少有未安,辄置案头反复布置,不惜积时累日,数易楮叶,必使安详豫逸,方为奏刀。故其所作,平正者无一不揖让雍容,运巧者无一不神奇变幻。”(《篆刻学》)所评精当而透彻。

赵古泥勤于学、善于学、勇于学,成为缶门弟子中佼佼者。他成功的道路与其他开宗立派的篆刻家一样,经历了模仿、求变,自成风格等三个阶段。下面结合具体印例来说明。

“怀石秦汉金石文字印”和“金钝金读碑记”二印是赵古泥“仿吴”时期的作品,它们与缶翁刻的“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此中有真意”二印分别息息相通,篆法、刀法、残边、虚实亦步亦趋,就连白文印的九宫界格也是一个模式(只不过字的结体撑满一些),可见他模仿的功夫扎实。他在某印款中曾说过:“拟苦铁(吴昌硕)意,究未能得其一二为恨。”这一“恨”字,道出了他仿吴求似的急切心情。

“逃禅”、“瞻太阁”,是赵古泥“求变”时期的印作。这两方印章法上露出严整方正之端倪,刀法仿汉印凿刻痕迹明显,是涉猎广泛、善于吸收的表征。更关键的是这一时期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在指导思想上有大进,可谓“观念先行”。如他在“逃禅”印款中对大名鼎鼎的浙派创始人丁敬提出了尖锐的疑问:“敬叟开口便仿汉锤凿,考其结体用刀皆非,岂能者之欺之欤?”又在“瞻太阁”印款中对明代流派篆刻的鼻祖文彭、何震提出了大胆的批评:“三桥(文彭)太板,雪渔(何震)太纵,世之工篆刻者未敢道也。”敢怒而敢言!最后,他把治印“求变”归结为:“一切技艺,胸中皆不可无书,有书而后可。”有这样的理论基础,赵印自成风格,就顺理成章了。

“前身画师”、“邹朝印”、“沈沅”、“佛心”等印是赵古泥自立门户的代表印式,篆法字字方整,合之则似古代方塔之形,稳实如山,有力扛千斤之势。朱文印之边框设计和白文印的留红都较缶翁更为夸张,如“沈沅”印框三边实一边虚,实边特别宽而且方形,但通过敲凿等效果制作手段使之虚,而虚边与印文笔画搭连,使其实,可以说是“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登峰造极。其刀法以切带冲,斩钉截铁,完全领会汉凿印的意境。又如“前身画师”印的“师”字右半部突然收小,使下边留红成坡形块状,是“印眼”,比缶师印的宽带状留红更胜一筹。“佛心”一印,是古泥逝世那年所刻,边款说:“学苦铁须有生动处”,可见此时赵氏仍念念不忘要富有创造性地学习缶师。此印之边栏造形如缶翁,但章法布局精心巧妙,“佛”取纵势,横笔画向字的中心偏上团聚,实上虚下,“心”字重心更上移,左上借边栏结实,下以一灵活的挑脚与“佛”相接而立稳,又与“佛”之右上一笔形态呼应,全印团结稳健,繁简合度,字不动而疏密变化动。匠心独运!

4.陈衡恪(1876-1923)

江西修水人。字师曾,号朽者、朽道人。入缶门后,以“染仓室”名其斋。衡恪祖父曾任湖南巡抚,父为光绪年间进士,家学渊源深厚,故少善诗文,喜丹青,7至10岁能作擘窠书,天赋过人。27岁时,携弟寅恪东渡日本留学(兄弟二人均为文化界奇才),1909年归国后任教于江苏南通师范学校,转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不久北上京华,主要从事美术教育,还曾与鲁迅、乔曾劬等人同事于教育部。鲁迅曾赞陈“才华蓬勃,笔简意绕”。在京时陈常与齐白石等切磋艺事。篆刻初由浙派黄易、奚冈入手,又心仪赵之谦,后转喜缶翁印风而师之,得吴氏钝刀入石之妙——用其法、变其意,溶铸秦汉,撷取凿印神韵,印作古拙,气息醇厚。友人姚华论其印曰:“师尊印学导源于吴缶翁,泛滥于汉铜,旁求于鼎彝,纵横于砖瓦文,盖近人之最博者。又不张门户,不自矜秘。“(《弗堂类稿》)这是非常精当的概括。下面举印例说明。

“染仓室”、“夕红楼”、“朽者”,这三方印是仿缶师痕迹较浓的作品,应为早期所刻。他学缶翁不像赵古泥那样欲求夸张其形,而是淡化、削弱其形。如印之边框,在保持虚实相生的前提下多化缶师印的残破为整齐,篆法重谨严,刀法亦尽量传笔意。

“陈朽”、“老萍之诗”、“朽者”,这几方印师缶翁而能化其法。“陈朽”(1919年刻)印之白线框倾斜摆放,动态强,布局上紧下松,底部留红多,仍源于老缶。“老萍之诗”

印的笔画线条齐爽,“老”、“萍”之间大块留白,如画中之“眼”,“诗”下留白与之呼应,而且“之”字最后一横右向下倾且略伸长,破“白”且“摇”动全印。另外,印之外框四边化缶师一实三虚或二实二虚为三实一虚,通过连边、借边、并边等手法使全印凝聚一体,有纵有逸,亦奇亦宕。“朽者”(1920年刻)印的右边栏之破、并、接亦有巧思。齐白石曾评陈衡恪这阶段的印作说:“予独知师曾在戊午(1918年)、己未(1919年)之间渐远缶庐。周大烈亦语予曰‘观师曾用印,戊午以前师缶庐作,以后之刀法篆势渐远缶庐,苍劲超雅,远胜汉之铸铁,亦非前代之削做’”。

“勇猛精进”,汉烂铜印貌;“新会梁启超印”,刀法仿凿印,篆法、章法与赵古泥白文印异曲同工;“任公四十五岁以后所作”,刀法中锋,笔画浑厚,小中见大,布局平正紧密,创造性地加几条纤细而若隐若现的横竖界格线,形成界限不明的“九宫”,有一定的装饰意味。“宁支离勿安排”,刀法、章法可能因印文内容有感而发,残破多,分布也“碎”,这种兴致偶成的作品有时也能启发一条新路。

以上几方印例,反映了陈师曾治印的探索精神,论其个性,确实出类拔萃,可惜天不假年,否则他在近代印坛也将独领一方风骚。梁启超曾把陈衡恪的不幸逝世称为“中国文化界的大地震”,由此可见一斑。

5.吴涵(1876-1927)、李苦李(1877-1929)

这两位吴门弟子,生活的时期差不多,学缶翁篆刻的成绩也相似,故列在一起叙述。吴涵,字子茹,号臧龛,吴昌硕次子,幼承家学,读书、习画刻印。28岁始,游宦江西、太原、哈尔滨等,1922年返沪,多随乃翁左右。李苦李,名祯,字筱湖、晓芙,号苦李,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西,其父客居南昌,曾从赵之谦学艺。苦李幼受父染,嗜书画篆刻,然而13岁遭丧父之痛,生活艰辛,以画工度日,发愤自学。

同类推荐
  • 声乐理论与实践

    声乐理论与实践

    歌唱有益于身心健康、增强信心、焕发青春。歌唱是表现音乐灵魂和打动人们心灵的最佳手段。本书介绍了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技巧训练等声乐基础训练方面的知识;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不同表现特征、演唱特点做了介绍;介绍了一些学科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声乐艺术;在声乐教学实践这部分中,对于在歌唱中遇到的实际的问题,例如声部的界定问题;如何解决喉头上提、如何解决音色等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解决的方法;在声乐训练实用指导这方面,强调了学习声乐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练声曲和歌曲分析,供大家参考。
  • 明清床榻

    明清床榻

    本书图文并茂,不仅介绍了床榻造型的演变轨迹,还对明清床榻所承载的文化含量和历史信息进行了开创性的系统研究。
  •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中国民族音乐欣赏》主要内容包括:泠泠七弦 悠悠古韵——古琴、渔舟唱晚 流水高山——筝、千重钩锁撼金铃 万颗真珠泻玉瓶——箜篌、猿鸣雪岫来三峡 鹤唳晴空闻九霄——琵琶、落盘珠历历 摇佩玉铮铮——阮、玉指双钩承弦鼗 却从绝塞识风流——三弦、形似柳叶 声如筝琶——柳琴、或在剧院 或在歌场——月琴、烽火耀长城 秋月照汉宫——二胡、两岸风光好 曲奏迷胡调——板胡等。
  • 境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十周年文集

    境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十周年文集

    艺术教学有很强的互动性。一个角色的塑造、一首歌曲的演绎、一幅作品的构图、一个画面的捕捉等,往往都需要师生共同完成。经过十年的摸爬滚打,有过踌躇,有过烦恼。更有过欢乐,有过向往。学院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本书所收文章便是教师们朴实无华的肺腑之言,是建院十年教学工作最生动的佐证。
  •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最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热门推荐
  • 血染重天

    血染重天

    受诸神背弃,坠入星河,穿越诸天万界,崛起于微末,只为复仇,重掌诸天。诸天神魔妖佛,挡我者死,阻我者杀,心中自有正义,自有柔情。。。“道名无常,承天地之始,万法不全,启轮回之源。天以载道,道亦方天,无仁心,可以斩道;无信义,可以斩道;无公正,可以斩道。以本心为道,成己之道,以心为器,量天道之不全;以心为皿,善天道之不敏;以己之道,掌天之道,补天道之以情,合天道之以思,则大道废有仁义,天道缺有德善,道法不沽,众道不失。”看本书主人公如何在向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道,众生的道。本书已在凤鸣轩同时发行,谢谢阅读。
  • 大众美味小炒

    大众美味小炒

    《大众美味小炒》是专门为普通老百姓设计的一套家常食谱,这些食谱选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烹制而成,一般读者都能学会和制作成功。书中附有烹调方法、食材的选购处理及营养功效的介绍。有的菜只需更换食材、调料或烹调方法,即能变成一道新菜的“新口味”,一菜变多菜。该书内容更丰富,轻松易学。
  • 明伦汇编人事典五十一岁至六十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五十一岁至六十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川文学(2015年第8期)

    四川文学(2015年第8期)

    《四川文学》: 文学刊物。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刊物融现实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聚读者、作者、编者为一家,所发作品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和全国各家文学选刊的青睐。
  • 御制题絜斋毛诗经筵讲义

    御制题絜斋毛诗经筵讲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陌路归途

    陌路归途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很简单。一个青年,穿越异世,没有奖励,没有光环,吃饱喝足做点事儿。光明在左,毁殿灭神,黑暗在右,拆枷脱锁。觅前人足印,寻回归之途。魔路,陌路,归途。嗯,就这样的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故事简单,慎勿代入。
  • 雁门集

    雁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帝邪妃:废材三小姐

    魔帝邪妃:废材三小姐

    “这次一定要跑走,等下要是被那个妖孽发现了,就走不了了啊”此时的墨凌汐急急忙忙从房内走出。“汐儿,你是想要去哪呢“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墨凌汐僵硬住,只能尴尬转过身来。“那个,没事没事,我怎么可能会想要走呢,对吧,我只是,只是来透透气的。”墨凌汐此时整个心都在跳,竟然又被发现了。“是吗,那,我们就来一点有趣的事情吧,汐儿。“妖孽嘴角微微翘起。这笑起来的样子,墨凌汐一下子就花痴了。“有趣的事情,什么事啊”但没等墨凌汐反应过来,自己就落入了一个怀抱。结果你们懂的,”我去,xx的妖孽,xx的,我一定不会放弃的。””汐儿,原来你这么有斗志,那不如,我们再来一次吧”妖孽一脸笑意,一个公主抱便走往某处。
  • 无心之旅

    无心之旅

    旅者的脚步不断前进,穿越或熟悉,或陌生,或奇异,或光怪陆离的位面......无限世界没有尽头,时空无尽,宇宙或许只是起点......
  • 魔君狂后

    魔君狂后

    脚尖轻轻一跺,都能让三界六道为之一震的凌冰仙子,一觉醒来竟变成了人人可欺的将军府小姐——百里凌冰!野种?父亲不理会死活?府里人人欺负她?同父异母的妹妹更是把她打死?同体不同魂,让本仙子吃亏的都不会有好下场!敢打她主意的,那就千百倍的还回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