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2100000023

第23章 求贤士(2)

“让他赵普胜去缠住陈友谅,我们可以放心南略歙县了。”李善长说。

“花云留守池州,不知可守多久?”朱元璋征求李善长的意见。

“暂时无妨,这要看陈友谅何时殊杀赵普胜,陈友谅一旦得手,必攻池州。”李善长很有把握地分析着。

朱元璋听着李善长的分析,心中却在对自己说:这个赵普胜,不是等闲之辈,不是一下子就能杀得了的。想到这里,问李善长:“依先生看来,陈友谅这回有没有胆量让赵普胜进安庆城?”

“可能是个问题。”

“到底有没有?”朱元璋追问李善长。

“我一下子也拿不准。”李善长说。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朱元璋已经想得很明确,只是一时没把这层意思说出来。听李善长说拿不准,心里不由得暗暗得意,只把目光投向李善长,微笑着点点头。李善长见了,也微笑地点点头。对于陈友谅有没有胆量让赵普胜进安庆城,李善长已经想得很清楚,而且与朱元璋想到一起去了。他之所以不明说出来,正是想给朱元璋长一份高兴,一份自信。因为在这段与朱元璋相处的时间中,他深深地感到,朱元璋并不喜欢他的臣子处处都比他行。李善长博古通今,深知帝王之术,更明白为臣的道理。所以,他一面尽力为朱元璋出谋献策,一面又时时注意不让朱元璋感到他李善长处处比他朱元璋高明。偶尔显示出不如这个大有希望做皇帝的主子,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益的。正因为如此,李善长终于能使朱元璋一直相信自己。朱元璋做了皇帝时,曾对天下人说:李善长是他开国的第一功臣。只可惜李善长到了晚年时,终又为朱元璋的那点帝王的私心所杀死。这是后话。

此时,朱元璋的东南路军徐达,派人前来报告:他们已经夺了常熟、泰兴、长兴等地,还带来了张士诚的“求和书”,朱元璋看了哈哈大笑:“徐达真我韩信也。看看,他把张士诚逼得愿交奉银了。”

说完他将“求和书”交给李善长,让他们都看看。待大家看完,朱元璋开始征求意见。常遇春先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徐大元帅可先稳住张士诚,待这边攻下歙县,急速东进时,徐大元帅再趁势南下,构成东、南两面夹击杭州之势,到时就可一举击败张士诚。

常遇春说完,李善长正要开口,被朱元璋拦住,他果断地说:“张士诚求和,无非是赢些时间,以图再起。我看徐达不必再等,应该乘胜追击,击溃张士诚的军队。参议官以为如何?”

李善长面带微笑,似乎难以启齿,朱元璋见了心里明白,这参议官的看法肯定与自己相左,这才不好开口,于是恳切地说:

“参议官有何高见,一定要直说,不管怎样,我都会感激的。”李善长听了,心里一热,支唔着说:“我一时也不能拿得很准,只是感到常元帅之言,实在值得考虑。我们如不能一举击败张士诚,逼得急了,他可能投降元朝。”

“这怎么可能?元朝丧尽民心,乃日薄西山,能照几时?张士诚应该知道,何以去降?我看你是多虑了。”

李善长是个儒生,既然说出了看法,便要把因由说清,于是辩道:

“张士诚乃俗气小人,他举事早于国公,且已称王,一点薄面,决不可臣服于国公。元朝虽说气数已尽,但南方尚有浙江、福建大部分在,北方更有大都、天津等大城市,况且原本是泱泱大国,张士诚降之,既不失体面,又可借其力壮大自己。因此依臣之见,若是逼急了,张士诚必降元军。”

这时的朱元璋,虽然凡事很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李善长的,但他到底还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骨子里,是非常自信的。这回听罢李善长的一番话,很不以为然,特别是李善长断定张士诚决不肯臣服自己的话,朱元璋很不愿听,心想:就算他降元,我也要迅速拿下杭州这个大粮仓,我越来越庞大的军队冬季需要供养,况且,让张士诚这么蓄精养锐,再去攻打恐怕更加费力,到时这边杭州攻不下,那边陈友谅在解决了赵普胜后又出兵来袭,就难应付了。这么想清楚了,朱元璋果断地给徐达下达命令:

“乘胜前进,进攻杭州,击溃张士诚。”

李善长在一边听了,只得暗自叫苦。他深知,这么一来,张士诚非降元不可,到时肯定更难对付。

78、

徐达接到朱元璋手令时,有些不解。在这个问题上,他与李善长的看法非常一致,如照此办理,张士诚势必投降元军,如有元军为其撑腰,会出许多麻烦。这是个非常明白的道理,朱元璋为什么就想不明?

当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娑,徐达心中疑虑,信步来到花园里,来来回回地走过不停。这在以往,他还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情形。“参议官李善与与常遇春都在国公的左右,他们的所思所虑应该是非常的周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难道,是我徐达想的不行?”徐达是个办事谨慎,遇事总是先反省自己的君子。可是,在他反复地反省了自己之后,结果还是相信自己是对的。现如今,朱元璋已不再是昔日儿时的玩伴,而是独居一方的吴国公,他徐达的主子,朱元璋的命令,徐达不可以不执行……这一夜,徐达思虑良久,始入内室,通夜不能寐。

第二天早上,走进帅府时,徐达脑袋仍是昏昏然然的。“既是国公所令,还是遵之为好。”徐达这么想着,最后下了决心,命令部队:向苏州进发。

张士德为宋军所虏,短短的两月,江苏南部又尽为徐达所夺,张士诚心里烦躁不安,又害怕得不行。正在这时候,有探马来报:

“徐达已离开常熟,挥军南下,直取苏州。”

“看来,朱元璋是不要奉银,而是要置我于死地。这个秃和尚!”张士诚这么想着,又怕又恨,惶惶不安。他召来众臣,商议对策,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好的建议,让他能躲过这一劫。张士诚身边官员,主要来自元朝旧官吏。投奔他张士诚,一为保命,二为保富贵。现如今见张士诚将为宋兵所败,当然都说投元最好。这一回,风吹一边倒,再没有人主张迎战,也没有人主张去讲和。张士诚自己也明白:如今既没有迎战的力量,也没有讲和的本钱。长叹一声,在心里对自己说:看来,如今只有投降元朝了!

元朝已是及及可危,有人相投,自是条件甚丰。于是,以参军俞思齐为首的主降派很快占了主流,极少数想打下去的武官讲出话来也无人去听。正在这时候,被俘的张士德秘密托人捎来口信:实在撑不下去,可降元朝,背有依托,东山再起。

张士诚思虑再三,终于下了决心,派亲信周仁前去元江浙行省请降。时元朝右丞相达识贴睦迩留守杭州,正孤立无援,见张士诚请降,欢喜不尽。一面致书张士诚表示愿意接收,一面报请元朝任张士诚为太尉。张士诚闻知精神大振,立刻派出使节与西东南面元军联络,互为依靠,准备迎击徐达之兵。

徐达闻知,深知情况不妙,遂驻兵锡山,派人禀告朱元璋请求水军前来支援。朱元璋闻报,立即大力支持,派出廖永安率二万水军由无锡入太湖,从西面直逼苏州。这些水军已久经训练,船只均为新建,厚实坚固。

五十八条战船,上面装有火炮、巨弩、链抢、滚石……廖永安坐在船首,志在必得苏州。徐达率重兵已临苏州城下,只等水军得利,便蜂起攻城。

可是,就在廖永安船队接近苏州西城时,城上火矢如雨,纷射船上。廖永安见乱军火力太猛,知道硬攻必然伤亡太大,急忙喝令回航。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象是从水底冒出来一般,廖永安船队的后面,突然飞驰而出上百条战船。原来,长兴的元军得到命令,出兵增援张士诚,打朱元璋船队一个首尾夹击。在强大的敌军面前,廖永安首尾不能相顾,被元军杀上船来。可怜廖永安没杀几个元军,便死在乱刀之下。

陆上的徐达,闻之水军受挫,便不敢再去攻城,只好缓缓撤兵城下。

79、

朱元璋此时刚拿下歙县,闻知张士诚降元,徐达苏州受挫,不免慨然长叹:

“苏州之败,不在徐达,在我朱元璋所为。”

朱元璋虽然判断失误,令水军伤亡惨重,但能当众承认,不免让李善长等人佩服不已。自己反省了一番后,朱元璋着令常遇春,负责西南大军诸事宜,巩固好长江中部南岸阵地,自己与李善长火速赶回南京。路过池州,花云设宴迎候。朱元璋与李善长再进池州,只见市井生意兴隆,百姓安居乐业,不由非常满意。

席间,朱元璋问花云有关赵普胜情况,花云回答说:“赵普胜过江以后,因陈友谅见他全师而返,疑其为我所用,故一直未能入安庆城,如今乃驻池州对岸枞阳镇里。”

“赵普胜是个人物。”朱元璋说:“可不可以设法收为我用?”

“未将曾派人三次与之联系,但赵普胜念及兵败巢湖之辱,不肯与我们合作。”花云说:“据报,徐寿辉见陈友谅不许赵普胜入城,多次为赵普胜叫屈。”

徐寿辉连这个主也做不了?朱元璋在心里问自己。看来,陈友谅取代徐寿辉只是迟早的事。朱元璋知道,这陈友谅原来不过是倪文俊手下的一员副将。倪文俊要杀徐寿辉取而代之不成,败逃到陈友谅处,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向徐寿辉邀功。徐寿辉将兵权交给陈友谅不到半年,自己便被架空,若大的一支义军尽归陈友谅所有。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又联想到自己。“我朱元璋原本不也是郭元帅手下的副将么?不过,我得到今天的位置,并没有大逆不道。可是,我的手下有没有陈友谅这样的人呢?”

他为自己突然冒出的这个想法吓了一跳。望着沐英,一张英俊而透出厚道之气的脸,他想起拥兵最多的徐达、常遇春。不,他们不可能是陈友谅。我既不是倪文俊,更不可能是徐寿辉,我是朱元璋!这么一想,朱元璋的脸上渐渐露出一种禀然的自信。一旁的李善长,将朱元璋面部的这些个变化看得清清楚楚,可就是不知道,朱元璋何以如此。正在揣测,只听得朱元璋对他说:

“陈友谅现在还没有取代徐寿辉,是因为他自知军心尽失,我们现在可以制造更紧张的军势局面,使之顾及外面,暂不敢作内部清理,这样可以使我们争取时间,整顿三军,巩固已占之地。如何采取行动,参议官谈谈有什么好的看法。”

李善长听了,略一思考说:“国公所言,微臣认为非常有理。而今雄霸天下,能与我匹敌,唯有陈友谅。陈友谅如今兵多将广,占地辽阔,但因其不义之为,内部人心惶惶,此事陈友谅自然清楚,要向外扩张,必先肃清内部。现我们可竭尽全力作外部骚扰,散布舆论即将攻打安庆,使陈友谅只思防我去攻,暂不作内部肃清。其次,赵普胜既是决不肯降,就多派使者往与之谈,漫天应其条件,加深陈友谅对其猜疑。到赵与陈完全对立,与其降我相差无几。”

朱元璋闻言,非常高兴,对花云等说:“参议官之言,你们定要谨记。希望你们在此能使百姓安居乐业,使众将士心情舒畅,我们只有建立起一个个稳固的地盘,方可图长远之大业。”

离开池州的途中,朱元璋问李善长:“依参议官之见,池州可保多久?”

“国公自然比我明白。”李善长笑着说,心想,这个朱元璋,真是了不得,刚有一点闪失,自己就纠正过来了。只见朱元璋还在等自己说明白,只好接着说:

“只是近月而已。不过,此话又是不尽妥当。”

是啊,你这话是不妥当。朱元璋看一眼李善长,心想:这次可要让花云他们吃苦了,池州在他们手上最多只能保得了个把月,可是,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到时候,陈友谅的安庆、汀州,我迟早要夺得,又怎能说池州会不保?

俩人似乎都看懂了对方心里的想法,四目相视,哈哈大笑。笑声里,充满了对胜利的信心与自豪,却丝毫没有对池州的上万将士生命的挽惜。

一将成名万骨枯,统帅在制定战争计划时,追求的只是胜利,他的军队哪怕是剩下一个人,只要胜利,他也会在所不惜。

80、

马车沿着长江南岸东北而行。窗外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连个山峰也看不见。零星的房子,散布在成行的楜树之间,小道便从那房子群落中延伸出来,一条条地汇集到稍大一些的路边。路上的过客很少,偶而能见到的,多是柱着木棍,捏着破碗的要饭人。

“唉。”朱元璋叹息出声:“这儿应该比濠州富裕,这儿可是中国最富遮的地方啊!”

他摇了摇头,掀开轿帘直盯着那远远站着的,捏着破碗的年轻人。“我当初曾是这样么?”他问自己,随即有力地摇摇头。如果真是这样,再过几年,他今后又成为一个朱元璋?!他不由得为自己这点想法笑起来。那么,我是为他们打天下的?!朱元璋有些茫然了。

他想起李善长跟他提到的口号问题。如今元人大势已去,谁在群雄中称霸,谁就会最后去解决元朝的问题,去取而代之!想到这里,朱元璋即刻振奋起来。他突然感到自己浑身有用不完的力量,他坚信自己身边人的能量……

正想到好处时,已到铜陵,守将邓友德出城迎接朱元璋、李善长入城,邓友德设宴相待。席间,小明王特使到来,宣曰:

“封朱元璋为中书省左丞相。”

朱元璋微笑,领旨谢恩。“我如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小明在北方已处于劣势,我反倒来领他的封赏!”朱元璋这么想着,心里感到有些可笑,嘴里却大声吩咐:

“给我重赏小明王特使!”

看到搬出的几箱金子,特使高兴的目瞪口呆。朱元璋让他回去禀告小明王,说:西系红巾军早已反叛,我们东巾系红巾军将誓死忠于小明王。如有什么难处,可随时通知我朱元璋,到时一定拼命效忠。特使听了,感动不已,又夸又谢地去了。送走特使,朱元璋问李善长:

“小明王之旗号,是否还得打下去?”

“必须打着,这样既可减少目标,又可更得民心。”

听李善长如此说,朱元璋来了情绪,把目光停在他脸上,分明是让他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李善长也知道,这事,朱元璋已是胸有成竹,之所以问他,只不过是想验证自己的看法,于是分析说:

“小明王如今虽在北面四处出击,但多处都在失利。由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率领的两支元朝最凶狠的军队,对宋政权的包围圈正在缩紧,我想刘福通也撑不下去多久了。国公今天一番言语让小明王得知,到时必然向我求助……国公乃是天生英主,远见卓识,圣人也不能及也。”

朱元璋听着,满心的欢乐,又问李善长:

“此番回南京,是否也收些儒生,作些礼乐之事,以究管理之业。”

李善长听了,心中一惊,对于朱元璋也更加的敬服起来。如今,战事尚未尘埃落地,他就想到了礼乐之事,非天子之胸襟,又何能如此!对于寻找些贤儒的事情,朱元璋已经给他说了几回。李善长自己就是一大儒生,物以类聚,英雄识英雄,李善长的心中自然有几个熟知的贤儒在。只不过,如将差一些推荐给朱元璋,可能会使这个胸有大志的国公感到不快;如果将那最优秀的推荐给朱元璋,李善长又担心这样一来,岂不是自己将自己赶下这第一谋士的舞台。因此,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李善长始终没有给朱元璋推荐一位贤儒来。这次听朱元璋又说起,知道朱元璋已经看透了他心中的那点小算盘。既然如此,李善长就不能不说出一个贤儒来。李善长稍稍犹豫了一下,对朱元璋说:

“我见国公这一向忙于军务,没来得及告诉你,就在南京的东面、乐思山上,有四位君子,皆是当代之大儒贤儒。国公可以去请来,当做大事用。”

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当即表示:到了南京,首办此事!李善长听了,有些儿不安,他有些怕那个刘伯温。

同类推荐
  •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但只要把与她相关的名字罗列起来: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莎乐美”便会如雷贯耳。这位出生于俄国,夹杂着法、德、丹麦、俄国四种血统的女子,一生之中,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地吸引并征服了众多“时代名人”,直至生命末年,依然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她凭借的不是超人的美貌,而是迷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非凡的领悟性和异常的理解力,更重要的,是她与生俱来的自由精神和无可妥协的独立灵魂,本书讲述的就是莎乐美充满传奇的一生,由法国知名女作家、国务秘书弗朗索瓦丝·吉鲁完成。
  • 达·芬奇(名人传记丛书)

    达·芬奇(名人传记丛书)

    一个怀着无穷好奇与创意的天才画家,除创作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惊世杰作之外,还涉猎数学、地质、解剖学、机械制造学等多种学科,并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进步,永远不知疲倦。本书客观生动地叙述了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为青少年读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 马到功成

    马到功成

    马云、马化腾历经江湖的腥风血雨,才分到了互联网市场的一大杯羹。2008年,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已经高这百亿美元,“二马”笑傲江湖。同是搞互联网,一个“出语不凡”,一个“很粉很年轻”,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才能。
  • 元帅智慧:徐向前

    元帅智慧:徐向前

    徐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戎马一生,驰骋疆场,擘画军事,大智大勇.足计多谋,奇韬伟略。徐向前善于从全面分析敌我力量强弱、战争态势优劣、战场环境利弊等实际人手,施谋展计、用兵布阵,由此创造了诸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有效战法,提出了对中国革命战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军事理论,提供了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样式的成功战例。江泽民同志说:“徐向前同志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深厚的军事理论造诣。
  • 风雪多瑙河

    风雪多瑙河

    他不是冒险家,却有着冒险家的无惧;他不是侠客,却有着侠客的肝胆;他不是慈善家,却有着慈善家的爱心。这就是欧洲著名侨领张曼新的真实写照。这部长篇传记,运用独具特色的艺术架构和表现手法,浓墨重彩而又生动地再现了九十年代初张曼新挈妇携子勇闯东欧以及他出国前后种种奇特的生活遭际和天方夜谭般的传奇。本书,将带给您一个充满独特情感世界的精神领域!
热门推荐
  • 以爱为囚

    以爱为囚

    时光匆匆流过,带走了曾经的片段,那些沉寂下来的回忆,是深埋心底不再相见,还是如同火山一样,喷薄而出,曾经的甜蜜是否还在,现在的伤感又是谁的作品。
  • 穿越之潇洒在异世

    穿越之潇洒在异世

    二十一世纪的寒月,失去了亲人,穿越到了异时空,前世她得到的是稀薄的亲情,异世她拥有了一个完美幸福家,正因为如此,她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为了保护他们,聪明善良,活波可爱,助人为乐的寒月卷入了一场宫斗。
  • 休夫记:花心堡主

    休夫记:花心堡主

    哼!眼前这个自以为是的“沙猪”竟然对她宠爱三日后就消失不见。东询西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堡里还住着N名女子,全是被她宠幸三日后,打入这莫名的冷宫。冷宫,她可不要,好歹她也是21世纪的高材生,岂能由他控制。她要展开一场“女权主义”计划,不但要“沙猪”拜倒在石榴裙下,还要赶走堡里的其她女人,她要做正,还有是唯一的!*天呐!他要疯了,这个过期女人不安分的待在自己的庭院,竟然三天两头来找他麻烦,还害得他被人误会是“姓无能”,不但承受不白之冤,连堡内的下人都用有色眼光看他!好,太好了,既然要玩阴,他就奉陪到底。*可当他兴致勃勃的接受挑战时,这个过期女人告诉他说她怀孕了,而且孩子不是他的,听到这个噩耗,他两眼一闭,直接昏倒了……
  • 叛逆年华

    叛逆年华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总会有叛逆的时候,而那些时候的自己可曾想过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正在改变着自己的未来。
  • 网游末日进化

    网游末日进化

    本书分为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终日乾乾、龙跃于渊、群龙无首七卷。第一卷:潜龙勿用。撒旦给人类带来了一个能让全人类进化的游戏,并展示了超越人类能力范畴的能力。神秘的网友尘封往事在高进进入游戏的前一刻称,自己是从50年后穿越回来的。这到底是一个笑话,还是一个波澜壮宽的大时代开端?答案在第一卷:潜龙勿用结束见分晓!
  • 给时间一点时间

    给时间一点时间

    青涩的年华有你们相伴,懵懵懂懂的我们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是你改变了我,让我不再担心会受伤,因为有你的呵护让我不再害怕。
  • 帝凌九天

    帝凌九天

    星辰大陆,实力为尊!没落家族子弟承祖先遗志,身负绝世体质,身怀命运之术,承担家族兴盛冲破九霄!我要让天不能亡我,地不配葬我!我当凌帝路,掌命运!只手遮天,脚踩万道,唯我帝尊凌九天!
  • 全能召唤师:我是小狐仙

    全能召唤师:我是小狐仙

    她自小被家人抛弃,一次意外来到神虚大陆,在这里,她拥有了温暖的亲情,可靠的友情,以及那冷若冰霜,却对她至死不渝的他......一次次生死离别,一次次逃离死神,他们最终能否在一起.......
  • 风和雨的歌

    风和雨的歌

    这是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唱着我们过去曾唱过的歌。那是我们的少年时的故事,念着我告诉你们的诡异。这是我们的故事,风和雨吹过身边。
  • 封天魔帝

    封天魔帝

    大道三千,小道无数。宇宙洪荒,道之碎印遍布,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暴兽一族,得天独厚,天道以印记神通授之,傲视苍穹。····战神山,拥有绝强的五大传承,亦是炼域最强宗门。少年王平,便从此地开始踏上无尽的征途,掌控日月星河,脚踏无垠河山,蔑视众天骄,狂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