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2500000025

第25章 扰乱经济(2)

只是,高建明也有自己的原则--做顾问,只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议,不参与具体的调查。其实在他内心深处,也一直有些纠结。一方面,自己就出身于江湖草莽,发迹于地下钱庄,现在参与这样的咨询工作,等于在清查他曾经的母行业,着实有点犯堵;另一方面,高建明一直觉得,地下钱庄并不是一无是处,虽然是灰色产业,是利益链条驱使下的民间赚钱行动,可在某种程度上,对民间资本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解了燃眉之急。但现在面对热钱冲击,他很清楚,这会对整个国家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这一方面来讲,他又是义不容辞的。

事实上,高建明也一直在关注热钱的动向。在他看来,这次的案例仅仅是热钱进中国的一种途径之一。资本项目下的FDI(外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贸易信贷和贷款,都是热钱热衷的流通管道。虽然流入渠道五花八门,但热钱流入的操作,很多时候都能看到地下钱庄积极策划、参与甚至亲自运作的身影。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配合下的地下行业为利而动,力量大得惊人,10多亿美元,在他们的热情配合下,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监管有时让人觉得只是个摆设。

很多人在辞职离开某个公司之后,总还会有意无意之间去关注这家公司的动向。高建明也一样,虽然脱离了以套汇为主的原始地下行业,但他还是时时刻刻在审视着这个行业的一举一动。包括身边的那些老友,很多还在继续着这个行当,所以也能够经常听他们讲述近来的一些情况。比如他从一个证券公司的朋友那边,就听说过热钱过境的雄伟场面。

当时是2006年3月,某经济大国的一家对冲基金找到了他所在的公司,寻求合作。当时国内正值证券公司竞争加剧,除了那些重量级的大公司之外,剩下的小喽啰的日子都不好过。有这样的国际大基金登门造访,还带来发财机会,简直就是福神附体。对方还没提条件,这边就嘴上连说“没问题”,心下暗喜“巴不得”。

结果,这家基金一提要求,证券公司有点傻眼--一个月之内,需要将7亿美元的资金安全入境,并进入到国内近千个股东账户!

见惯了小散户勒紧腰带立户入市的这家小证券公司,哪见过这种级别的投资基金?太有魄力了!

朋友每每回忆起这7亿美元进入股市时的操作,都心有余悸。当时,他们也在考虑,如果按外商投资的办法来操作这笔资金,时间绝对上来不及。最后经过反复设计,他们锁定了贸易渠道(5亿美元)和地下钱庄直接结汇(2亿美元)这两条成本最高、但效率也最高的入境路线。

但是走贸易渠道风险也不小,前提是你1元的东西卖100元,必须保证没人追究才行。而且,要保证资金安全,那么涉及到的5亿美元,就必须通过众多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做多笔不同的贸易,来分散操作。因为按照中国的监管制度,只要境外有50万美元以上要进入国内,就会进入到有关部门的监控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走贸易渠道的操作难度也不小。

不过,最终这家证券公司还是创造了一个月让5亿美元通过贸易渠道安全入境的奇迹。为了避开监管,他们将每一单资金都通过不同的单位周转几次。最后朋友还对高建明笑言:在这么大的客户需求面前,我们这小庙根本就不专业,以后啊,我还得求助你这个专业人士。

7亿美元中的2亿美元,不出高建明所料,是通过地下钱庄的运作进入国内的。最快的一笔,据说在3天之内就出现在国内的指定账户,最慢的也在三个星期之内入账。

随后的热钱操作,可算是让高建明的朋友大开眼界了,即使是见过大场面的高建明本人,听了朋友的描述,也暗自心惊。

外方操盘手在资金到位之后,重现了一场壮观的《骇客帝国》场景:电脑同时打开几百个股票账户,所有的买卖数量都设置为自动匹配,然后数字就像电影画面一样,唰唰变化着。

而且还有一个特没有技术含量的细节:为了分散账户,他们在某市的某个大学里直接租用了几个学生的身份证件开户,这样,股东账户名单,居然出现了1986年出生的“少年英豪”,个个都手持上百万市值的股票,而他们当时年仅21岁!

从朋友口中,高建明迅速判断,7亿美元仅仅是一家对冲基金的热钱,2006年中国股市还没有启动新一轮牛市行情,总体还在被国内机构不断唱空,而且为了挤压股市泡沫,国内机构在有关部门“请喝咖啡”之后,纷纷开始抛售如工商银行等权大盘重股,仓位极低。但这段时间内,股市快速上涨的势头却显得没有一点犹豫,非常雷厉风行。由此可以想到,光靠这7亿美金或者是国内散户的力量,不可能有如此表现。显然,其他国外基金也已经入境中国,而且资金量大得可怕。

再返回到数据分析,当年中国已获批的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总投资额仅90.45亿美元(合700亿元人民币),而当时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是2.4万亿元人民币。如果仅靠QFII这点儿毛毛雨,根本没能力去拉动大盘上扬。但热钱砸盘的行动就好像事前商量好的,步调出奇一致,在机构们抛出工商银行的时候,他们非但没有减持工商银行,还反其道而行之,略有增持!这说明QFII只是前线炮灰,其背后还有很大数额的境外资金在跟进。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在国内股市至少会游荡着近千亿美元的热钱!

很明显,权重股是他们建仓的主要目标。

他们为什么看多中国股市?

答案令人毛骨悚然:他们根本不是来中国坐庄个股的,而是来坐庄整个A股的!

4 绑架房地产

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其实,说到住,中国人的要求也不比吃喝差多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比所谓的“天”都大,都重要。

看似饥渴的热钱,其实根本就不打无准备的仗,临行时早就无数次进行了关于中国经济形式、发展模式、产业行业漏洞、金融体制的研究。在进入中国之后,他们除了在中国的股市兴风作浪之外,也知道很多中国人为了买房都彻底癫狂了,哭爹喊娘,甚至恨不得把爷爷级的从坟里挖出来凑钱。正是这种所谓的刚需,让他们发现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早期一个比较独特的“肛需”:

首先,地方政府为了财政创收,不惜把未来三十年的用地都拿出来盖房子。而银行对此也极为配合,毕竟政府的事儿是公事儿,觉悟一定要跟上。于是,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了“零首付”按揭的怪事儿。

正是这个“零首付”,极大地触动了一批有头脑的人士,他们或者是银行内部,或者是政府至亲,大家纷纷跑出来,一分钱不用拿就能先住新房;也正是这个“零首付”,才造就了中国第一批身家千万或过亿的炒房客。

那年,上海打工的刘磊遭遇了低谷,相处近6年的女友因为他没有房子而最终选择了房子(和有房的人走了),情绪低落的他,由于心不在焉,公司的项目上又出了差错,老板义无反顾,选择了开除。

生性就有些偏激的刘磊这下真被打击倒了,感情和事业有点彻底崩塌的意思,悲催的小伙子一个人信马由缰,溜达到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一看到盖房子,气就不打一处来,越想越窝囊,就准备爬上尚未封顶的楼房,结束自己的生命。

正当他经过装修华丽的售楼处门口时,一个职业售楼女叫住了他,问他是否是来看房的。刘磊更气了,随口而出:“看,看什么看,我像买房的吗?”

售楼女还是一脸笑容:“哎呀,先生,现在正好是零首付活动,买不买的先看看呗,定金都不用呢,看好直接签合同,办理贷款。”

零首付什么意思?

从来没动过买房念头的刘磊一头雾水,脱口就问:“不用先花钱,就能先贷款入住?”

售楼女笑盈盈地点头,伸出玉臂就把他拽进了售楼处。

刘磊也豁出去了,反正都不想活了,就看看到底是什么猫腻。

结果,事情就这么简单,刘磊信手挑了一套三居室,售楼女马上登记注册,留下他的身份证复印件和电话,告诉他回去等消息,一个星期之内需要配合办理贷款手续。

就这么简单?

没错,买房很简单,简单到没人相信。这年月,买樱桃多尝两颗,人家都会赠送白眼,这种事儿能信吗?

信不信且不说,这一闹,弄得刘磊没心情去死了。

过了三天,售楼女就打来电话,通知办理贷款手续。

就这样,失业中的刘磊贷了18万,买房了,至于什么收入证明等,刘磊根本没参与!

我们反复强调,刘磊性格有些偏激,他知道这18万贷款期是一年,中间不用按月还贷,期满本利全还。但是他始终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姿态,等哪天一死了之,还什么钱呀!

就这样,半年之后,刘磊还没舍得死,结果就拿到了钥匙。反正单身一个人,连装修都免了,简单铺了点地革,弄个破床,就住了进来。

一旦有房了,人的心态就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半年中,刘磊没再去琢磨怎么死,而是开始琢磨如何好好生活。重新振作的他,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开始了有房族的生活。

不过,他心里还是始终在打鼓,贷款期限到了之后,怎么还钱?

再一想,反正自己没花一分钱,还不了的话,大不了银行收走了事。于是,心下也就释然了。

然而,房子住了大半年,住出感情了。到了还款期,刘磊反倒更加执著,根本就没打算放弃房子。于是,爹妈、亲戚、朋友等地方,洒了刘磊一路汗水,到处借钱!

这天找到一个银行工作的同学,谈起了凑钱还款的事儿。没想到银行同学却给了他一个诡秘的微笑。接着就给他出主意:其实贷款不用还,有更好的方法。

刘磊根本不信,一脸不高兴,你不愿意借给我钱,也不能用这种借口啊,贷款不还,银行可是六亲不认,要收房的。

银行同学还是笑:“你这房不是零首付吗?”

刘磊说:“是啊!”

“你这样,让你父母也办个零首付贷款,以两倍的价格买你的房子,期限也是一年,不用按月还贷……”

“什么?两倍的贷款,那就是两倍的利息!你这坑爹呢?”刘磊有些急眼。

银行同学还是不紧不慢:“兄弟,害不了。你父母到时可以不还款呀。”

“那房子还不是被收回去了……啊,天哪,不对,你是说,银行把贷款转移到我父母那里,我卖房的36万,扣除我贷款的18万以及利息等,还会凭空给我差不多17万,是吗?!”刘磊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嗯,你个猪脑子,才算明白呀!哈哈。”银行同学大笑起来。

就这样,在银行同学这种内部人士的帮助下,刘磊很快完成了转贷父母的手续,自己凭空住了半年,还拿到一笔可观的钱!

感情银行是这么开的,房子是这么买的!

刘磊彻底顿悟,像参透大光明心法一样,心里说不出的豁亮。就这样,刘磊在其后的一年之中,连续买了3套零首付房子。后来,还真有几个傻得可以所谓投资客要买他的房,刘磊就加价出手了两套。手里剩下的两套(连同转贷给父母的),到了还款的日子,就再次把自己的房子加价转贷,就这样,他不断地用银行的钱还银行的债,而自己上班、拿钱,什么事情都不耽误。

实际上,刘磊自己还不知道,像他这种有银行关系的,或者是银行内部人士,都这么干,很多人手里都有房子在转,而且买个十套八套的,都不好意思和熟人打招呼!

后来,随着按揭政策的逐步完善,“零首付”完成了打造炒房客神话的历史使命,渐渐淡出了房市舞台。

但是,刘磊曾经在闲暇的时候也独自琢磨这些“童话”故事,有时怎么想怎么不相信,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荒谬又让人欲罢不能的事情呢?我们买房,资金一直在银行那儿转来转去,开发商怎么赚钱呢?

终于有一天,又和银行同学喝上了小酒。当然,这时候刘磊已经是手握百万资产的富人了,喝酒的场所不再是当初的大排档路边摊儿了。

哥俩打开心扉,刘磊一直以来的疑问才得以彻底解开。

原来,很多开发商都是表面风光、现金吃紧。他们一般拿地的时候从来不掏钱,钱都是从银行贷款;而盖房子的钱,则先由建筑承包商垫资。开发商是完全的“空手道”。这里面操作的关键步骤在开盘前,一般楼盘都要搞一个“内部认购”,这实际上就是开发商召集公司的内部员工以及一些经常性“合作”的炒房客,甚至有时候干脆从招聘会上收集众多应聘者的身份证复印件,然后用这些人的名义来买房子,而且依靠过硬的银行关系,全部用按揭贷款来买。而且内部认购时,报给银行的价格要比实际的内部认购价高出30%。

因为,开发商手头没钱,只有通过内部认购,才能先收回一部分现金,用来支付两成首付、拿地和建筑费用等。比如,要想收回1000万,就必须以1300万的房价向银行贷款。这样,银行发放的贷款就是1300万×0.8=1040万;开发商除去拿出一些打通银行关系的好处费之外,就能够拿到1000万。

我们经常听到的开发商囤房,实际上就是这么一个标准的流程。这一套猴拳玩下来,在开盘之前,实际上开发商就通过内部认购成功盘回盖房子赊欠的投资,而把所有的风险都转交给了银行。

这样,到了开盘之后,开发商实际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压力。因为他们买地的银行贷款和盖房子的建筑承包商垫资都已经归还。后面的操作,就是开发商自己当炒房客了,一旦有人买,售出价肯定会高于银行贷款价;如果一直没人买,就不断把房子加价转贷,形成用银行的钱来还银行的债的闭合环路。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由于已经收回了所有成本,所以后面的贷款并不需要每一次都加价30%那么多,只要按照整个房地产的上涨幅度加价就可以了。

这个里面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风险。因为,在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楼市上涨幅度低于当年的贷款利息的情况。

在这种买卖双方的循环炒作之下,房产价格上涨,基本上就是铁板钉钉子。什么刚需、什么建筑成本和地价不断上涨是房价飞涨的原因,这些都是扯蛋!其实在这种金融游戏规则之下,房价必须上涨,否则银行那些贷款就是死账。

反观那些有真实住房需求的老百姓,就确实很惨,明明已经超过老百姓的真实购买能力了,还在涨价。因为,在这个金融游戏当中,房子是用来炒的,不是用来住的;商品房是卖给银行的,不是卖给老百姓的!

对于这样的市场,热钱自然不会坐视。他们摸清了其中的玄机之后,甚至兴奋得夜不能寐。时不我待,人傻、钱多,还不速去?于是,他们便赶快装上钞票直奔中国!

地下钱庄也不想丢面子,一看外国资本来了,当然烟酒糖茶大肆接待,只要我的地盘,路路通畅,只要我能消化得了的汇兑任务,势必完成。于是,大量的资金进入内地之后,和射箭项目差不多,目标都是十环--中国房地产。

但是,他们知道,如果按照原先这种炒房的做法,即使中国在政策上不会有所警觉,他们也只是吃炒房客的残羹冷炙!

于是,打退一盘散沙的炒房客,被提上了操作台。

比如,摩根和高盛就不约而同(没准是约好的呢)来到中国,不约而同开始了买楼行动。

首先,他们锁定区域和目标,用几十亿狂砸,开始了疯狂的收购行动。而且,他们的收购价都比市场正常价格高一些。

同类推荐
  • 零售企业管理

    零售企业管理

    无论是淘宝小店,还是电商大户,都逃不过零售的狙击。只有打通零售这道坎,才能实现零售的威武,脱离零售=“0售”的命运。本书从战略、市场调研和预测、商品展示与配置和促销管理等方面全面阐释零售业最新理念,并深入探讨切实可行的最新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零售商的管理水平。
  • 大咖说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

    大咖说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

    如果你正在创业或打算创业,那么你不该错过本书!书中集结张兰、王健林、王志东、李静、潘石屹、冯仑等知名企业家,在问答、访谈中为你答疑解惑。从中,你能读到这些成功人士创业的甘苦,面对困境时的心路历程,以及经过实战检验的经验之谈。或许你能从只言片语间得到有益的启示,更清楚地看清自己脚下的路径。
  • 每天懂点儿销售心理学

    每天懂点儿销售心理学

    利用心理战术功课销售难题,让销售无往不胜。
  • 零售业92个创意促销方案

    零售业92个创意促销方案

    性别决定消费偏好、刺激不同群体的需求、众目聚焦的攒金吉日、榜样的成功经验等内容。“欲取之,先予之”,经商也一样,要想从顾客口袋中钱,先要给顾客一些实惠。只要经营得当,学会从“赔钱”中赚钱不失为一条取胜的妙招。促销方式千变万化,大家都喜欢小投入、大产出的促销段,其实只需要稍微地动下脑筋,另类的做法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收获。视觉形象所传达的信息不再是“这是一些商品,请您来选购吧!”而应该是:“这是一种生活,请您来体验吧!”这样,视觉营销所起到的作用,就不仅仅是把商品推向市场,让顾客被动地接受,而是变成了把顾客请进市场,让顾客在时尚生活的体验中,自发地产生消费的需要,进而产生购买行为。
  • 不懂谈判,就当不好经理

    不懂谈判,就当不好经理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谈判技术已经发展成集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行为学、传播学、公关关系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科学。现代企业的经理人,如果不能在商务活动中把握谈判的技巧和艺术,就不可能做好经理,获得成功。经理人成功的谈判,是平衡和创造有效的结合,既维护客户的需要与利益,又能使企业与客户之间通过彼此合作创造更大的整体价值和利润。经理人成功的谈判,是当双方离开谈判桌时,彼此都是赢家。
热门推荐
  • 学园都市的观测者

    学园都市的观测者

    变身,穿越,学园都市……大概就是这样。脑洞和恶趣味的混合产物,不定期更新。欢迎留言、收藏、投票以及回答作者调查。
  • 风云起:天骄争雄

    风云起:天骄争雄

    我本就是天子之骄,只是不想太过高调,才行事低调与人为善,但是请你不要超过我的底线,少年雪羽,一个远古传承世家的天才,不骄不傲,在整个寒水城青年一辈,没有人能与他的天赋媲美,可是雪羽本人,却是真人不露像,让寒水城的其他少年抢了风头,可是神龙终非池中物,他的光芒终究要闪耀着这个世界……
  • 武圣

    武圣

    一个资质平平的世家子弟,被人算计却得‘大自在天’传承,从此开始了与当世无数天才相争锋的逆天之旅,与人战,与妖战,与魔战,无所不战!战战战!唯战是存!
  • TFBOYS之命中注定的爱恋

    TFBOYS之命中注定的爱恋

    三位容貌倾国倾城,有着绝世武功的女孩儿来到重庆后,与我们的三小只发生了怎样的爱情故事呢?是虐心爱恋。。。。。。还是甜蜜暧昧。。。。。。女主的父亲竟然是世界首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 双时空物语

    双时空物语

    一篇关于灵异事件的报道,让一个小小娱记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改变,是注定的相遇,还是命运的轮回,一只蝴蝶扇动的翅膀,在两个不同的时空,泛起阵阵涟漪。
  • 最强王者诞生录

    最强王者诞生录

    伟大,不是一场比赛得了多少分;而是当你目睹完生涯所有黑暗,依然对这项运动抱有热爱。奇迹,不是又破了什么记录;而是当你历经艰难险阻、千锤百炼,终于逆袭了那些在人们眼中不可阻挡的存在。传奇,不是夺取了几个冠军;而是当所有人都将你视作心腹大患、头号大敌,你依旧还如腊月寒梅,雪夜盛开。千禧年初,上帝渐隐,群雄逐鹿;而神秘东方,一首王者的战歌正悄然奏响。
  • 破译人类起源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人类起源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人类起源之谜》讲述的是揭秘有猿人进化成人类的起源之谜。
  • 花开缭乱,爱上你

    花开缭乱,爱上你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宫出品】此文曾经发过,但是,如今想删了重发。简介:一个人带着两个灵魂活在这世上,是祸是福?曾经想着,可以很好的过着生活。却因为一个预言师的介入,让她的生活一团糟。不停地穿越,不停地爱恋。最终,换来的是什么?
  • 帝师之乡话螺洲

    帝师之乡话螺洲

    《帝师之乡话螺洲》既述介了螺州古镇的历史沧桑、名胜古迹、祠堂文化、姓氏源流,又重点展示了螺江陈氏族群繁衍发展的脉络,以及后裔许许多多的爱国勤政、艰苦创业的辉煌业绩。全书分为钟灵古镇的历史沧桑、丰富多彩的名胜古迹、宏伟壮观的古名祠、创造人文奇迹的螺江陈氏家庭、古镇旅游开发的美好展望等六章。
  • 唐朝名画录

    唐朝名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