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部分资金,不可否认,也是热钱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出境的境内热钱。但是钱都一样,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佳人望着墙里笑。银联卡这么搞,境内热钱往外跑,境外热钱也不闲着,忍不住偷偷乐,他们觊觎内地市场已久,巴不得能冲进来横捞一笔走人。现在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突然柳暗花明就又一村。因此,和这些内地游资一样,外资热钱也发现了银联卡这条路,不是一般的通畅,于是,他们的进出方式里就渐渐多了一条优质路线。在国外向国内输入资金时,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地区通过银联卡向国内的企业或个人账户打款,往往几百亿元可以瞬间完成交易,这样的外汇入境,外管局是根本无法监管的,只能按照收入的美元对付人民币给个人或企业。尽管现在这样的情况还不明显,但已经出现了上升的苗头,如果以后的管制越严格,就越可能利用这样的通道。
所以,可以说银联卡,在其担负着重大的发展金融产业责任的背后,也同时为地下金融市场以及国际热钱的进出开了后门。
反观热钱,一旦进入中国,大都先投资写字楼,再将写字楼抵押获得贷款,进而流入股市,对某些题材或行业龙头大炒特炒。比如,工商银行股价每上一个台阶都几乎出乎市场的意料,这就是明显的境外资金,特别是一些大的对冲基金的操作能力,他们一开始对倒拉升股价,就会至少有5家同样规模的基金一起对倒,以保证股价在掌控中快速上升。这种方式可以将手中的投资本金最大化,而他们所选择的投资渠道也大都是能够凭借资金量的优势炒作起来的渠道,获取高额利润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
而当这部分“热钱”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或者投资区域时,它们就会快速通过地下渠道出逃,给当地的经济金融体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7 热钱路线图
随着热钱大规模来袭,人们在对热钱进出迷惑不已的同时,地下钱庄却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发展壮大时期。凭借灵活运用新的金融工具和汇兑支付手段,在我们关注热钱流动的同时,地下钱庄也进入了金融人士的研究范畴,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进入他们猜测的范畴。
然而通过我们前面的讲述,大家已经明白,地下钱庄是个行业,是个概念,或者是一面地下旗帜,远不是所谓专家口中所指的那些深圳罗湖口岸星罗棋布的“便利店”。就像本书人物之一的邱国建所言,没有银行系统的密切“友情”配合,地下钱庄是绝对不可能如此高效地运行的。更加令人瞠目的事实是,部分银行外币代兑点或银行授权外币代兑点,甚至部分基层银行与地下钱庄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利而动,永远是开张做生意的潜逻辑,地下钱庄是一个隐形而庞大的群体,而恰恰是这个群体,很好地配合着众多境外资金潜入或逃出中国的行动。
就像一个内部人士所言,之所以缺乏有效的监管,是因为取证比较难,而且,出台的政策严,并不代表管得就一定严。
现在,罗湖口岸已不是地下钱庄的地标,仅仅是地下钱庄衍生的冰山一角!热钱进出中国这种巨大的需求,对地下钱庄来说,分明就是“钱多,速来”。有钱能让鬼替驴干活,利益的力量可以轻易冲垮任何心理围墙。因此,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地下钱庄也变得异常繁荣。广州、珠海、东莞以及江浙、福建等沿海省份甚至在新疆、陕西这样的内陆省份,以及新近崛起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到处“羊头”,遍地“狗肉”。而且他们也不是绝对的游资,往往背后都有更大的老板或机构支撑,呈现出网络化、集团化的趋势。成亿的规模对他们来说,迅速消化没有一丝难度。甚至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银行系统每天的营业额,都没有地下钱庄高。
高建明虽然早已退出钱庄舞台,但他从来也没有放弃对这个灰色地带的关注。由于对国内金融体系的漏洞以及热钱的进出一直了如指掌,更凭借自己的“从业经验”,使他曾经成为国家金融体制建设的重要建议提供者。他的看法是,在目前的监管条件下,热钱进出境的手段和渠道之多,地下操作手法翻新变化速度之快,别说常人,就是那些每天埋首于书本资料研究的专家教授都望之兴叹。
他的总结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比如,自从2007年中国股市得了神经病,境外资金就变得精神多了。他们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入场”,策略是:赚一把就走。
如果热钱和钱庄是初次合作,或者境外机构对风险非常谨慎,地下钱庄则会采用和进口信用证相反的假出口方式,帮客户先在香港的银行开具保兑信用证,客户在内地提现,钱庄在境外收汇。至于出口什么货物,那都是钱庄内地的关系早已安排好的,有的根本不用装箱;有的装箱竟然是垃圾,一出海就倒掉;有的更巧妙,信用证条件是贸易预付承兑,约定交货期,这样钱可以在这个交货期内兑现出来进行投机,而何时交货,那就另外再说了。
这样的操作对于上亿资金进入非常容易。当然,有钱要进来,也有钱要出去,钱庄就两头获利。有时甚至连资金都不用走,直接挂账。
况且,还有一点不要忘了,这种操作方式在台面上的表现都是合理合法的,因此,钱庄还能获取数额庞大的退税!
地下钱庄的实力大小要看其自身的背景,看其和政府部门的关系以及和地区外贸公司的熟悉程度。每个地下钱庄,除了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子公司之外,手里都还有一批能配合他做进出口报价的公司名单,专门用来做假单据。
当然,所有这些,最关键的一点,还得有银行“配合”才行。
银行配合也就是资金出入境时逃避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境外机构和钱庄操作的都是大额款项,这本应该由境内的银行来监管,但是不要忘了,钱庄在各地银行都有内线策应,他们马上就会用多个身份证把这笔资金化整为零,把一笔钱拆分成无数笔小账,根本就不会出现大到需要被监管的地步。而且,很多银行的分支机构为了争取业绩,上头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在中国的这块山寨盛行的土地上,地下钱庄有真的,也有假的。
假的?
“地下工作”已经是不可思议了,还有假地下?
当然有。就像依靠贩卖假币发财的人会遇到假的假币一样,地下钱庄的暴利不仅吸引江湖人士和有钱大佬纷纷参与,就连外资银行也开始琢磨其地下钱庄的模式。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扮演着地下钱庄的角色,为国际游资的出入境提供方便的同时,自身也赚得脑满肠肥。他们的方式“业内人士”都知道怎么做,但对于圈外的人,就觉得不可思议。用高建明的话说:监管?要避开太容易了!
比如,外资银行会给予热钱持有者普通储户根本无法获得的VIP客户身份。这样,就可以把巨额外币存到外资银行的境外所在地,在境内再轻松分批提取。至于风险性,基本上不用担心,因为即使是监管部门去查,寻找证据的成本也相当巨大。
看着外资银行随心所欲的赚钱,外资保险公司当然也不甘寂寞。都是外援,谁比谁的球技差呀,凭什么你会擦边,就能赚大钱,我会弧线球,就不行?
于是,他们首先把保费优惠设定得比任何一家国内保险公司都高。这样,就吸引了更多的人购买。
二麻子拆迁加征地,一下发得不知天高地厚了,有钱了大多怕出意外,于是就到外资保险公司买保险。保险公司在境外以外币的形式把合同签了,保单就挂在境外。然后再和二麻子在境内签一份意向合同,二麻子痛快地把保费交了。就这样,人民币爬进了保险公司的账面,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钱正大光明地搞境内投资。
对于境外热钱,还是一个道理。外汇根本不过境,直接交到境外保险公司的店面,而保单挂在国内,这样,就可以明媒正娶地在境内交付人民币过账,然后再利用投资联结产品等方式,投资基金和股票。至于外汇结算额度,在公司内部完全可以搞定。
8 终极问题:困惑的监管
创新与制约是一对兄弟,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两肋插刀,一旦有了外部利益的冲击,则可以互插两刀。
对于金融创新与政府监管,同样如此,为了发展,可以相濡以沫,但各自独立出来来看,就成了一个不断博弈的动态过程。
金融创新隐含着尝试,政府监管确实一项制度,有尝试,就会有漏洞,要监管,就会有成本。
热钱祸乱的时节,其能量超乎想象,从我们介绍的钱庄与热钱勾连的个案中也许会觉得资金量并不大,但其出入境的渠道极其分散,总量级别似乎只有四个字--无法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