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2500000003

第3章 监管迷雾(1)

1 专家之萌

离2010年春节不远了。

高建明暂时还没有回家住的打算,他现在的工作和当年的工作正相反,现在是帮助政府补漏洞,当年是找政府的漏洞。当然,也有相同的一面--都容易引起一些人的警觉和注意。

回家对他来说,是件奢侈的事情。

东方银座前几天刚刚翻新完毕,重开业第三天他就住了过来。对这家酒店,高建明相当情有独钟,回首当年的第一笔大买卖,就是在这里拿到的抽头。如今,这个被珠三角一带人称做“七星深圳”的五星酒店,尽管对高建明来说已经是物是人非了,但他总是还隔一段时间来这里住一阵子。

电视里正播着凤凰卫视的某财经节目,不时提及的几个词--热钱,引起了高建明的注意。画面中显示一行字幕:“嘉宾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某研究所副所长李永红”。

这个人他听说过,据说是国内最顶尖的热钱专家了。现在,专家同志正滔滔不绝地讲着他的研究成果--

在中国,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就已经发现了热钱开始加速入境。到2008年前后,热钱无论是从往来频率还是从交易量上,都已经相当大了。由此也引发了2008年后金融界言必谈热钱的现象。

事实上,为什么叫热钱?是因为在我们金融体系里,这些钱比较烫手。官方手里拿不住,飘在外面又时刻有人在追逐。热钱的本质还是资本,是资本就铁定有资本性格--High Return Low Risk(高回报低风险)。然而热钱的性格更火暴,是高回报、高风险、游击战。此性格注定热钱不会在某个地方老老实实发呆,更不可能被冷冻成呆账。

比如我们监控到,迪拜危机时,国际游资马上就全面撤出中东,迪拜事件第三天,香港也出现热钱撤回欧美的现象,我们国内的热钱也迅速抽离。

还有2007年年初,热钱加速进入我国,但到了2008年,汶川地震灾害刚刚发生的第三天,我们所监控的地下钱庄们就发觉生意骤然冷淡,热钱似乎一下子就突然停止流动。然而在这种状况持续将近10多天的时间之后,生意又忙了起来,大批热钱又冲了进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对于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资本豪赌也即将开始,他们的目标统一瞄准了股市行情和楼市行情。然而这次,热钱有点失落,行情并未得逞,因此在2008年8月份,也就是奥运会开幕十天左右的时间,资本通过地下钱庄开始返乡行动,热钱出逃预示着奥运会行情没有了。

我们完全可以想得出来,国际游荡的至少10万亿美元热钱,为何能迅速抬腿就走?过国家的外汇关口,不可能这么快。

显然,这里面有一个官方监测不到的渠道在起作用,那就是地下钱庄。

而这个地下钱庄,正是我们一直长期所监控和研究的对象。

什么?高建明心里暗笑,他能监控到地下钱庄?还长期研究?

在高建明这些“圈内”人士的耳朵里,还从来没有听人这么说过。他拿起电话,迅速拨了一个号码:陈哥,看凤凰台节目。

专家继续口若悬河。

现在我们国内对大陆究竟有多少热钱流动,有着很大的争议。大家都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加量减去同一期贸易顺差和外商投资所得的不可解释部分来计算热钱。但是,我们认为,这个方法基本上不可取。可以说,热钱如何统计,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整个经济界。还好,现在我们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搞了热钱与地下钱庄课题组,找到了比较有效的方法。首先我们知道热钱是不可能被计算出来的,因此我们开始重点研究地下钱庄,从某个地下钱庄每个月进来的钱,与过去比较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来监控地下钱庄的流动,我们这种监控能知道某笔钱来自何处,流向哪里。这样,我们通过对上百个地下钱庄的监控和研究,做成一个地下钱庄热钱流动趋势图,然后再根据海关、外经贸公司、外汇管理局等单位的数据,来修正我们从地下钱庄研究出来的这个流动趋势。几年下来,我们给有关部门就报送了几十个研究报告,很多部门都认为我们这种研究方法是有针对性的,是有成效的……

听到此处,高建明觉得,电视这玩意儿现在真是越来越不靠谱了。这时,手机响了,那边传来陈哥的声音:“我靠,真他妈能胡诌,他能监控上百个钱庄?还搞什么趋势图?要是这样,国家明知道是钱庄还不端,难道留着解闷儿?!”

高建明之所以觉得电视台离谱,也是基于这一点。这位专家有些东西说得不见得没道理,但他吹嘘监控地下钱庄这个事儿,却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按照高建明的理解,充其量,专家同志也就是道听途说一些大概情况,顶多是什么朋友的朋友或者六度理论中的那种朋友知道一点点地下钱庄的细节,和他讲了几句而已。可以说,他根本不清楚。地下钱庄能让他研究,还能被他监控,那也就不是地下钱庄了。

不过,李专家提出的另一个观点倒是让高建明频频点头。他认为,监管部门越是想规避和控制热钱,热钱流动越是异常,地下钱庄越是更秘密地发展壮大,可以说是一个地下钱庄倒下去,几个或十几个地下钱庄站立起,偶然的打击反而是地下钱庄积攒更多规避风险经验的有效方法。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他提出的“怎么把这些地下活动转化为公开化的正规引导下的活动,是国家要积极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还真是官方第一次有人站出来这么说,而这样的观点,在高建明他们这些曾经的地下钱庄内部人士看来,正好是普遍的共识。

事实上,自从接受了国家的邀请选择当金融漏洞方面的顾问,他也曾经多次向相关部门以及国家高层提过这样的建议。

打破规则的经常比制定规则的更专业,这在大部分时候都成立。

高建明在金融漏洞里生存多年,对于国家金融体制,有比任何专家更深刻的认识。地下钱庄的存在,正是折射出改革开放30多年金融体制相对于经济体制的落后。回想当初在“三来一补”企业这个优惠区的呼风唤雨,他早就清晰地知道,现在的热钱,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地下钱庄的代名词。

漏洞就是用来钻的。

按照高建明所掌握的情况,很多地下钱庄其实都有合法外衣,加上利益之下无操守,基层银行甚至都会积极配合,给地下钱庄分析和提供金融业务漏洞,他们经常被圈内人叫做“吃脑族”。

事实上,有需求就有利益。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罗湖海关每天一大堆人私兑外币,改革开放30年从未间断。后来一些银行为了打击这些人,干脆在罗湖附近开设兑换点,想以此来遏制外汇私下买卖。

然而,适得其反。

因为那些私买外汇的人所买到的外汇价格比卖给银行的价格要高!这让他们情何以堪?

一不做二不休,渐渐地,他们收到的外汇就不再卖给银行了,而是通通拿到地下钱庄来操作,因为有利可图!当然,这些小散户只是地下钱庄的一些小客户。但这里面就说明一个问题:如果把那些经营本外币兑换的地下钱庄合法化,正常地批给它一个公司,引导他们从地下活动转到明面,代理银行的兑换点不和银行间形成明暗竞争,而是通过制度和法则去约束,这样,这些钱既可以很容易地去监管,又能省去地下活动所附着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而这些,正是高建明这些人内心所呼喊的。

看来,针对这一点,地下和官方还是有点共识的。

遗憾的是,金融体制改革到底在哪里?

可笑的专家,又让高建明觉得可爱。李同志凭借自己对地下钱庄的微弱研究,就能提出让地下钱庄合法化的观点,着实也不是吃白饭的。

不过,地下钱庄可真不是专家想的那么简单,地下钱庄所操作的交易量远不是专家或者是警方破几个案子就能轻易预估出来的!

杜女皇涉案的65亿元,为什么那么大的数,相关部门那么多年才发现?她如何能在监管部门眼皮底下滚动这么大的资金?

事实上高建明很清楚,这个65亿元只是个虚数,是经营多年的累积交易额,并不是她真实的流动资金。返回头想想,如果她果真有这么多的资金,早就弃暗投明了。要知道,这个数砸到房地产,利润绝不会比地下钱庄低,又何必一直冒这种地下风险呢?

2 迷雾重重

“钱”的前头加个“热”字,听起来很温暖,但对一国经济来说,却显得极为烫手。

2008年,金融危机让经济研究者们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研究题材数不胜数,各类数字指标也层出不穷。那年,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的经济学家们确实拥有了同一个梦想--搞清楚有多少热钱。

于是,在中国,关于热钱,差点就爆发了一场数字战争。但对于这种事,高建明曾经的那些“同行们”只是躲在酒店里围观,围观之余,仍旧不断地“做生意”,不断地把本就让经济学家头大的热钱数字搞得更大!

最先站出来说话的是中国社科院,给出一份说是很严肃的关于中国热钱的报告:5年来,流入中国的热钱约为1.75万亿美元,超过截至2008年3月的中国外汇储备余额。

事实上,在这份报告出来之前,已经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当前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与渠道》所给出的中国有8000亿美元热钱的判断就让中国经济界炸开了锅。现在猛然翻番,将“热钱”一词再次炒到散发出煳味的境地。就连小卖铺买烟的民工大哥,在给老家打电话的时候,还和电话那头的老婆强调:“本来金融危机,我们快失业了,可是听说最近热钱多了,也许我们的工资还能涨点呢……”

可是,仅仅5天之后,大名鼎鼎的世界投行摩根士丹利也发了篇名叫《计算热钱》的报告,直接指着社科院的鼻子说:你那叫骇人听闻!从外管局的细节数据和金融资本流动数据来看,中国的热钱规模顶多也就是2000亿~3000亿美元。

也不知道为什么,高建明从打混江湖的时候,就极度关注财经新闻。这场热闹自然也没有错过,看着你来我往的数字,高建明得出一个结论:

一个权威说话,叫真相;两个权威说话,叫探讨真相;多个权威说话,就没真相了!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面临这样的局面时,再去问究竟谁的统计数据更逼近真相,基本上就很难扯清了。

事实上,数据越不统一,越是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热钱根本无法估算。高建明有时真的特别想把这句话告诉那些吵来吵去的人:有时间忙点有意义的事吧,统计热钱和睡觉之前数羊差不多,最后的结果都一样--迷糊!

不过,无论是社科院看上去涵盖面更广的所谓全口径统计法,还是摩根士丹利引用外管局的数据,至少有个起码的基础--承认中国存在热钱。

但让高建明感到尤为可笑的是,有的人偏偏就不这么理智,比如也是差不多这个时候,作为外资流入监管者的外管局竟然冒出一位官员表示,中国根本不存在热钱,言外之意,似乎是外管局的工作做得简直是滴水不漏。然而,这位本着“正本清源”的官员话音刚落地,外管局官网立刻说,“这只代表某官员的个人看法”(外管局已经很留面子了,没说这个人是临时工)。

既然连外管局这样权威中的权威也不敢对热钱规模下贸然的结论,那么,在数字上纠缠确实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高建明很清楚其中的道理。

事实上,热钱无法准确计算,无法得到一个相对比较统一的规模测算,恰恰有一个原因被人忽略了--热钱是如何流动的?

特别是在对外汇监管方面从不松懈的中国,这个问题比究竟有多少热钱更值得研究。“要是换了我,起码,不会再继续舍本逐末,在没弄清狗熊是怎么笨死的之前,先去研究狗熊的愚笨指数是多少。”高建明经常会这么想。

幸运的是,很快,在热钱数字战没多久,大家也都纷纷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社科院报告的作者、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就出来说了句比较务实的话:“比热钱具体数字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弄清热钱流入的途径。”

同时,他立即投身这项调研工作,最后也确实得出了比开始那1.75万亿元热钱稍微有价值点的结论:热钱进入中国的渠道可能有三类--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地下钱庄。

要知道,高建明就是钱庄出身,里面的水有多深,他自然比纸上谈兵的专家教授们更清楚。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尽管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已经严格到几乎无缝的程度,但过去他们经常玩的那种通过与外贸企业相勾连,利用低报进口、高报出口的虚假贸易方式入境的所谓经常项目(包括骗退税),以及身披外商直接投资的(FDI)项目外衣,然后转而投向其他非标的领域,或是利用证券投资资金(QFII)和私募股权投资(PE)这样的资本项目入境的貌似“合法通道”的手段,现在仍旧是令监管当局风声鹤唳、头疼不已的大窟窿。而且,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堵住过。而地下钱庄,恰恰是这些漏洞的主要“消费者”,他们无论是做小九九生意,还是帮助国际热钱过境搞雁过拔毛,主要就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操盘。

因此,专家下的结论需要稍微修改一下,才更加准确:

热钱进入中国的主要渠道有两类--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主要操盘手是地下钱庄。

专家们还经常会提出问题:相关金融部门对地下钱庄能控制吗?

这个问题很傻很天真!

第一,要是能控制地下钱庄,就不会出现热钱算不清的局面了。而且,不只是难以控制,更有甚者,很多人恐怕连地下钱庄的完整运作模式都缺乏深层次的了解。

可以说,他们所了解的,只是地下钱庄的一个业务流程而已:

地下钱庄会让想要入境的境外资本拥有者将钱汇入其指定的境外账户,然后,地下钱庄再以高于官方汇率的黑市价将等值的人民币打入境外资金拥有人的中国境内账户。可以说,这中间他们扮演的是银行的角色。这期间,地下钱庄会假借房地产、外贸进出口、退税等大宗交易设计出等额的利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瞬间将这笔来路不明的钱“洗白”。

看似很简单的往来,实际上,这笔游资已经完美地避开了所有的资本入境管制,外管局、调剂中心,连钱的影子都没看见,人家就已经入境了。

简单吗?

貌似简单。

实际上,这里面涉及很多的细节,是地下钱庄的局外之人始终搞不明白的--

手续费佣金比例是多少?汇率是挂牌价还是调剂价?如何设计大宗交易的利润?每天的交易额是多少?有没有私下里的合同?出现信用问题,赖账怎么办?

还有最关键的,为什么不走合法途径而选择地下钱庄?

据一些已破获的案件资料,曾经有过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把2亿多美元打入了1000个股票账户中的超级快马,还有比这个更快的吗?

所有这些问题,靠什么数字研究,靠几个人的调查取证,是不可能回答上来的。

恐怕,也只有置身事内的如高建明这些人才能回答。

或许只能这样说:了解地下钱庄的,只有地下钱庄本身!

同类推荐
  • 和谐力:打造和谐型企业

    和谐力:打造和谐型企业

    本书从多角度就打造企业的和谐力,构建和谐型企业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操作方法,包括构建内部和谐、外部利益的和谐、外部环境的和谐、和谐领导、和谐文化等方面。
  • 复制沃尔玛

    复制沃尔玛

    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复制沃尔玛》从销售理念、服务措施、物流模式、管理风格、市场竞争力、产品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等这几个方面复制沃尔玛的成功经营理念。《复制沃尔玛》由吕叔春主编。
  • 职工节能减排手册

    职工节能减排手册

    职工素质教育是指对企业职工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因此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现代企业所必需的学习型、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员工,因此非常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 是企业成就了你

    是企业成就了你

    是企业成就了你,离开企业你什么都不是。不要想着企业能为你做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企业做什么!职业化员工的核心理念。员工是种子。企业是沃土,稚嫩的种子只有投身于沃土才能生机勃勃;企业是船。员工是船员,大家只有同舟共济。企业这条船才能载着所有人挥戈猛进。
  • 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

    本书从体验经济、体验消费形态、体验营销方式、体验营销策略等多个研究视角,系统的论述了体验营销的基本原理、可行性策略和成功案例。
热门推荐
  • 回忆高中

    回忆高中

    秦叶萧是一名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当他老了时,他就对着他的孙女说起了他以前在高中时后发生故事。
  • 山水田园:带着包子忙种田

    山水田园:带着包子忙种田

    《穿越系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重生了又如何?爹死娘嫁人了又如何了?带着三岁的小弟弟那又如何?一切只因为遇上了你!
  • 三世甘堕桃花劫

    三世甘堕桃花劫

    三万年前,上神梦瑶是神族唯一的正神,女娲氏后人,与魔皇之子陌离情投意合,琴瑟之好,却因那场神魔大战香消玉殒,一缕孤魂入驻轮回之镜。三万年后,婴胎受灵而生,天生的神灵,仙与魔的相遇依旧是正与反的对立,三万年前的结局是否会重演?“大叔,你认错人了。”“大叔,梦瑶上神与我很像吗?”“你到底有……有没有喜欢过我?喜欢过我……柳灵雪?”三万年后的再相逢,他误认了她,却发现一具身体两缕灵魂,她究竟是梦瑶还是灵雪?可当真相揭开时,结局会如何?时光逆转,倾覆所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孟婆诡汤

    孟婆诡汤

    “我”一直以为我是人,可是好像不是;我一直以为婆婆是人,可是好像不是;我一直以为小古是猫,可是好像不是。。。
  • 倾城妖魔女

    倾城妖魔女

    混沌中,闪过一丝光芒,这是什么?在哪?"醒来吧......""你是谁?""醒来吧,你睡的太久了,修真世界快要消失了,拯救它去吧......""什么?我是谁?""现在,你是......去吧,孩子,这个世界不和平了......"
  • 盛世无双:废材逆天六小姐

    盛世无双:废材逆天六小姐

    她,二十一世纪的夺命杀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是,身怀异能的她竟遭到天谴。欲哭无泪,谁叫自己的技能太逆天了,连老天爷都忌妒。被黑白无常带到冥界,用异能闹得冥界天翻地覆,阎王只好把她送回了人界。可是,她并不知道,更多的“好事”等着她。“阎王,我绝对不会放过你!”荒无人烟的宁山上,传来一阵愤怒的吼声,只见她从山崖间坠落,愤怒的叫声不绝于耳。“嘭!”凤漠颜睁开双眼,眼里的笑容深不见底,低声道:“凤漠颜,你是我的今生,我是你的前世。既然你给了我新的生命,那你的仇便由我来报,从今天起我就是凤漠颜。”是,她穿越了。成了南吟国凤府的凤漠颜。骇人的容貌,废物的标志,整个南吟国的笑话?她势必要逆转整个乾坤!
  • 风虩漪澜

    风虩漪澜

    水无情,岁月流转,逝无痕。意无取,沧海桑田,幻成真。
  • 爱你逆流成河

    爱你逆流成河

    我是他计划中的一颗棋子,他是我托付终生的迷局。一场荒唐的婚姻,让我一个好端端的姑娘陷入了无限忧伤。本以为一切都是命。然而,当有一天我推开家门的时候,我发现,我那个老公竟然出轨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魅总裁独宠娇妻成瘾

    邪魅总裁独宠娇妻成瘾

    他是国际第一大集团的CEO,他多金的身份和邪魅俊美的外表,让他成为女人心中向往的情人,可是,多年以来,从来没有一个女子可以成功地接近他的身,走进他的世界。传闻他其实是喜欢男人,也有传闻说他其实多年以前就已经深深爱上一个女子,他已经把所有的爱都给了那个女人,所以才不会再接触其他女人,也有传闻说.....当这些传闻传到安墨寒的耳朵里时,只得到了他的一记冷笑。与此同时,当这些传闻传到还在M国的安以陌耳朵里时,得到的是如同安墨寒一样的冷笑。
  • 曲江歌女

    曲江歌女

    本书原著名为《绣襦记》。关于它的原著者,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今以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中国十大悲喜剧集》编者认定的明代无名氏。我在改写时,将其改名为《曲江歌女》。这是因为原名费解,不通俗不响亮,又因为有人曾改用过此名。我认为《曲江歌女》突出了女主人公身份,并有地名界定,通俗而又响亮。李亚仙是唐代人,是京城长安曲池风景区的著名歌妓。她与书生郑元和真诚相爱。就是郑元和穷得沦为了打莲花落的街头乞丐,甚至被他当太守的父亲郑儋打死后弃之而去的情况下,李亚仙仍然不变心地将他救活并爱之如初;最后,还劝说与激励他发愤攻读,高中了头名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