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2500000006

第6章 监管迷雾(4)

和今天的纯市场经济有些许不同,卖这些商品的商家可不是随便广东、天津、义乌跑一圈就能进货的。20世纪70年代的人应该都有印象,小时候上学路上,很多单位大门上都会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口号,意义再明白不过了,很多商品都是国家计划供给统一划拨的。尤其是自行车、缝纫机、名烟、名酒等市场缺货,只有中央有关部门才有权力专项下达,供应多少都是上头说了算。这种模式用现代商品市场的概念来看,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国家相关部门主导下的串货。比如,1982年,对外经济贸易部就曾将原计划供应友谊商店、外轮供应公司、外贸中心和其他获准收取外汇券单位的上海自行车20万辆,一举转拨给了华侨商店。而商业部也在同年的自行车分配计划中,专项划拨出30万辆给华侨商店,具体到了各省,数字上怎么安排,也得商业部与该地商量着安排,不能自由调剂。对于缝纫机和名酒、名烟等,也都一个路数。还有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管理产品调拨的,也有不同部门,比如自行车、缝纫机、名酒之类的,则由外经贸部按照各地需求情况,还要参照实际的收汇业绩统一分配,而名烟这类产品,则又归轻工业部安排。

华侨商店当时是个风光无限的角色。

它对商品的销售价格有直接的但在当时又是相当特权的机动幅度权力。比如对市场上敞开供应的国内商品和利润较高的进口商品,可以允许以低于市场价格20%以内的折扣销售,而对于侨眷需要的副食品,则可以议价购进平价出售,或略高于平价销售,亏损部分由华侨商品自行弥补。商家的侨汇留成比例仍为30%,由各地侨办会同财办掌握,中国银行监督使用。

很明显,这两个比例数字,正是日后滋生投机倒把活动的温床,也为外汇倒卖者提供了足以值得铤而走险的美丽空间。

按当时商品供应市场来说,基本上就是“得紧缺者得天下”,谁掌握紧缺物资,谁得外汇。而对那些侨眷有需求但国内没有或严重供货不足的商品,一些地区如广东、福建以及三个直辖市的华侨公司(商店)可以直接组织对外进口。这就意味着,华侨商店既能收汇,又能付汇。任何东西,只要能够双向倒腾流通,就有可想象的空间。

就拿酒这种商品来说,可以说是全世界人民都喜欢的东西。对中国人更是如此,爱喝几口不说,竟还能拿到文化的台面上。据说喝的过程中,能对诗,能作文,能陪或被陪;喝好了,能交心,能做生意,还能一起洗澡;要是喝多了,能解忧,能发泄,能壮胆,还能骂或被骂,打或被打;甚至还能打出一种架,叫做“醉拳”。从古至今,多少事因酒而成,什么李白斗酒诗百篇,玄宗表爱长生殿。当然,从古至今,因酒而乱的事也没少发生,纣王酒醉摘星楼,除了意淫女娲娘娘,还猥琐下属的老婆,结果不但被打下课,还留下个助纣为虐的成语供后人奚落;近一点的也有,比如“我爸是李刚”,也是因为儿子喝酒开车去河大,肇事之后耍流氓,事态轰轰烈烈还上了国外报纸。

可是,在改革开放之初,酒是最紧俏的生活商品。想想也对,粮食都不够吃,拿什么酿酒?紧俏就要计划供应,要喝就得凭票。而且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国家说了算,私涨1分钱就是扰乱经济秩序,更别说买东西时砍价了。所以,再有钱,没指标也只能感慨没口福。而所谓的票就很有学问了,当时国家为了吸收外汇,鼓励国外的华侨、港澳同胞给国内亲人寄钱改善生活,搞出了侨汇券。比如国外寄来100美元,就可以在兑换人民币的同时获得25张侨汇券,粮票20斤,油票3斤。而当时的茅台酒价格是:8元+ 120张侨汇券。

喝酒不容易,想喝中国名酒更是奢侈无限。因为名酒在一般商店根本就买不到,只有大城市特设的华侨商店里有卖,还需要为数不少的侨汇券才行。

我们可以通过酒来管窥一下当时的紧俏商品的价格(见表一)。

表一1986年名酒零售价格再加收侨汇券的规定

茅台酒54度500克乳白瓶彩盒8元收侨汇券120张五粮液52度500克麦穗瓶彩盒5.8元收侨汇券 80张泸州特曲60度500克白方瓶彩盒4.8元收侨汇券 60张古井贡酒58度500克异玻瓶彩盒3.4元收侨汇券 40张剑南春60度500克莲花瓶彩盒3.4 元收侨汇券 40张郎酒54度500克乳白瓶彩盒3.4元收侨汇券 40张全兴大曲60度500克白方瓶彩盒3.4元收侨汇券 25张洋河大曲55度500克蓝玻瓶彩盒3.4元收侨汇券 25张董酒60度500克异型瓶彩盒3.4元收侨汇券25张汾酒65度500克玻璃瓶彩盒3.4元收侨汇券25张西凤酒65度500克玻璃瓶彩盒3.2元收侨汇券20张问题是,还有很多没有侨汇券的老百姓呢?他们不可能不想喝点名酒吧?怎么办?

这里面就发生故事了。

高建明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高建明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过去最讲究的“成分”那是没得说,但家里没沾上什么好成分的光,日子过得一直比较紧。他平时就很爱喝点小酒,一喝了就开始教子:对着高建明大讲什么一技安身、信义立命的道理。

高建明那时候还小,教育听多了,多少还是能在心灵里留下痕迹。除了类似教育,印象最深的就算是父亲喝酒了。

岁月如同被鞭子抽一般的没命狂奔,高家日子一直平平安安,没什么大风浪。转眼间,儿子高建明高中毕业,考上了广东某大学。

上大学,对20世纪80年代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美好未来的代名词。高建明的父母自然在街坊四邻的赞美和羡慕中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高建明大二那年,他父亲出了趟差,目的地正是儿子上大学的大城市--广州。回家后,一进门就开始显摆,从包里拿出一个色彩艳丽的盒子,不用问,一看就知道是酒。母亲就问他哪来的,说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包装呢。父亲一脸的神秘,告诉她,是给车间主任捎的茅台,140一瓶。

“多少?140?”母亲显然是被这瓶酒给“雷”倒了,眼睛瞪到极致:“就这一瓶?”

“对呀,我也是头一次买这种高档东西。主任不是总爱喝两口吗,平时对咱家也不错,我就给他捎了一瓶。”

“你意思是送他?天,太贵了吧!都快够我们一家俩月的生活费了!”母亲有些抱怨,不住地唠叨着。

“我倒是真想送他,不过,第一是我买不起,第二估计他也不能要啊。我走的时候人家给我带钱了,让我尽量给弄一瓶。”父亲边说便从口袋里翻钱,“我告诉你啊,不过这次,还真的能送给他了。”

母亲有些不解,手里一边忙着做饭,一边抬眼斜睨着他。

原来,父亲也早就听说这东西很难买,临走时告诉主任,说尽量试试吧,买不到回来把钱还他。结果这一趟不是一般的长见识,到了广州跑了几家商场才知道,茅台太稀缺了,普通人根本买不到。倒是有家商店说是有货,但需要什么侨汇券,父亲没那东西,也没细问。

本来,这茅台到此他也就放弃了。

结果他趁着出差,顺路去看望一个亲戚。虽然平时不怎么走动,但亲戚还是特别热情,又是请吃饭,又是请喝酒,而且都是他说不上来的高档地方。酒过三巡,慢慢一聊才知道,这个亲戚竟然参加过中越战争。早些年父亲听说这个亲戚当兵走了,但一直也不知道他还打过仗。其实,用亲戚的话说,那叫“命好”,一上战场就被流弹打个正着,都没来得及开几枪,就退二线医院了。负伤的时候身边一个战友也伤得不轻,他是拼着命把战友拖了下来。

后来,亲戚和战友就再没断过联系。

而他说的“命好”除了指能活着从战场上下来之外,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他拼死相救的那个战友在海外有亲属,据说发展相当好,类似于民族资本家的级别,新中国成立初期没少为国家侨汇作贡献。战友家理所当然也就成了福建省重点照顾的侨汇户。

就这样,他们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死之交。用现在的话讲,关系位于“四大铁”--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一起分过赃、一起嫖过娼--之首,自然是没话说了。在战友的拉应照顾下,他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有了份好工作,娶了个好老婆,分到了好房子,还买了摩托车。

酒一喝高,亲戚俩越聊越近乎。亲戚就问高建明的父亲,有什么困难。父亲其实也算个老实人,没想过什么逮着个高枝就往上攀的那些事,说自己虽然不富裕,但也凑合着有吃有喝,没什么大困难。

喝过酒的人都知道,酒一喝高了,仗义劲儿都能甩出油来,那是相当的豪迈。

亲戚抓住他“没什么大困难”那句话不放,说没大困难,说明还是有困难。这样吧,于是就兜里掏出点钱,说亲戚多年没来往,这次以后我们就要亲密往来,走得更近一些。这钱拿着回家给嫂子和孩子买点东西。

一直以“信义立命”教育孩子的父亲反复推辞,坚决不要。哥俩就在饭店里你来我往揪扯了半天,引得很多吃饭的旁桌都纷纷投来五颜六色的目光。

最后看情况实在推脱不开,高建明父亲就说,这钱我肯定不能要,但我要你帮我个忙--买瓶茅台!

说着,父亲把主任给拿的140块钱掏了出来。

亲戚把父亲的手推回去,然后大拍胸脯,说这东西光有钱不见得能买得到,需要有侨汇券才行。这样吧,我给你一些侨汇券,都是那个战友给的,我现在也基本上用不完,没那么多稀缺东西可买。有了侨汇券,你自己到华侨店里应该就能买上,还便宜很多呢。

酒终人散,经过这一顿推杯换盏,哥俩的关系显然已达化境。亲戚还专门给高父开了一间高档酒店的房间,让他退了招待所,还陪着高父专门去了趟正在上大学的高建明的学校,把他也叫到酒店,父子俩在“宫殿”里算是美美睡了一晚。

这亲戚还真仗义,第二天一大早,高建明和父亲还没起,他就过来了,和他一起来的,是150张侨汇券。

一直过着平凡生活的父亲从来没见过这东西,自然不知道这一沓小票票到底有多大能量。要给亲戚钱都不知道怎么算。两人再次你推我让,最后亲戚说,行,你这份心我领了,150张,你就给我15块钱吧。

于是,亲戚拿了15元,拍拍父亲肩膀,说了些嘱咐的话,就此别过,差点洒泪。

父亲赶忙来到华侨店,拿出侨汇券说要买茅台,售货员一报价,父亲就彻底傻了--一瓶8元,外加120张侨汇券!

父亲惊得都不会算账了。回程路上,合计了一路,才弄清楚,这瓶酒买得相当于发了大财呀--

主任给他带了140元,他给亲戚15元,买茅台只花了8元,手里尽余117元,还有剩下的30张侨汇券!

高建明母亲听完之后,表情的惊愕程度比听到售货员报价时的高父更甚,连着数了两遍侨汇券:“哎呀我的老高,你这趟差出的可真是赚大发了!”

父亲这时候倒是淡定异常,说话颇有点语重心长的意思:“我呢,打算就把这瓶酒送给主任了。钱也给他,就当我送23块钱的礼物,他平时对我也没得说,我不能偷偷把人家钱给眯起来。再说,咱还尽落30张侨汇券呢,以后说不定还能有大用处呢,你说对吧?!”

要说那个年代的人,情操水平还真不是现在可比的。母亲也欣然同意,觉得自己家老高真是个有情有义、有担当的男人!

车间主任拿到酒和钱,自然也是千般推脱万般不好意思,非要给酒钱。高建明父亲最终没要。

后来,1989年,车间主任升任厂工会副主席,高建明的父亲,成了车间主任的不二人选,顺利走马上任!

故事讲到这里本该结束,但有一个伏笔需要在这里扒出来,那就是当时亲戚给高建明父亲侨汇券的时候,150张只要了15元。老实巴交的父亲也没多想,他根本不知道,当时社会上倒卖侨汇券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黑市价格从最初的一张3角,到后来的5角,到了高父出差的1986年,黑市价已经涨到最低1元了。

而仗义的亲戚,只收取高父一张1角!

那么,形成侨汇券黑市价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 这玩意儿能买到稀缺物件,如电视、自行车等。

第二, 用侨汇券购买奇缺物价能便宜很多,我们从江苏省物价厅1988年7月28日下发的白酒核定零售价格就能完全明白普通人追逐侨汇券近乎痴迷的程度了(见表二)。

表二核定白酒零售价

茅台酒53度500克乳白瓶彩盒140元五粮液52度500克麦穗瓶彩盒80元郎酒54度500克乳白瓶彩盒80元泸州特曲60度500克白方瓶彩盒75元古井贡酒58度500克异玻瓶彩盒40元剑南春60度500克莲花瓶彩盒35元全兴大曲60度500克白方瓶彩盒35元洋河大曲55度500克蓝玻瓶彩盒35元双沟大曲53度500克青瓷瓶彩盒35元董酒60度500克异型瓶彩盒30元汾酒65度500克玻璃瓶彩盒35元西凤酒65度500克玻璃瓶彩盒25元黄鹤楼酒62度500克方异瓶彩盒20元第三,同样的白酒,存在两种零售价,有侨汇券的执行的是表中的价格标准;没有侨汇券的则只好花高价,当然了,高价还不见得能买到。这无形中就释放出一个意思:就是政府已经默认了侨汇券1元钱一张这样一个事实!

这个事实,如果只站在买酒这个角度理解的话,就是有券低价买,没券高价买,国家在控制定价。

但是如果站在侨汇券的角度,则可以这样理解,有券直接买,用不了可以卖,无券也能买,只要到黑市兑换即可。

这等于是,国家名义上定价,实际上是放开了白酒的市场价格。

曾经用于照顾部分侨眷、刺激侨汇收入的侨汇券,终于惹来了麻烦--刺激了黑市,滋生了倒卖!

这个看似是偶然催生的倒卖市场,实际上的根本在于商品价格上所存在的巨大差异。

我们前面也提到过,凡是有价差的地方,必然会有交易。因为侨属本身的生活条件相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就较高,他们经常收到大额的汇款,手头自然不缺钱,更不缺侨汇券,紧俏商品对他们来说早已追逐到手,剩下的券,与其拿在手里当废纸,不如友情转让。而这“友情转让”催生的商机在于,精明的黄牛们眼中看到的是一种“供需价差”。于是,侨汇券从最初侨眷们真正的友情转让发展到了黄牛低价收购,高价卖出。

到这里,我们才彻底明白了所有这些侨批、侨汇与地下钱庄的关系--正是这些侨汇券的倒卖者,绝大多数成为日后地下钱庄的经营者。

可以说,侨汇券倒卖才是最原始的地下钱庄萌芽期。

侨汇券黑市交易一度让很多人着实发了点小财,而国家的商品票证管理系统也渐渐显露出混乱的迹象。

5 黄牛始发

猫一偷上腥,就基本上再也管不住自己了。

倒卖侨汇券赚钱简直太容易了,这样已经习惯了眼高手快的赚钱生活的倒卖者们,几乎不想再干别的了。这些人除了“玩侨汇券”之外,随着改革开放,也将目光瞄准了另一种高风险的倒卖生活,那就是外汇券。

可以说,自从侨汇券开始,货币的地下交易就一直在继续。

同类推荐
  • 李嘉诚谈商录

    李嘉诚谈商录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1943年,其父李云经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他被迫放弃学业到一家茶楼工作。1950年,白手起家创办长江塑胶厂。1957年,创立长江工业有限公司。1972年,长江实业在香港成功上市。1979年,长江实业收购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成为第一个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0年,成立李嘉诚基金会。从此积极投身公益事业。1981年,创办汕头大学。1985年,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
  • 李嘉诚经商三论

    李嘉诚经商三论

    《李嘉诚经商三论》内容简介: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李嘉诚是一个财富神话,他享有“华人首富”的美誉数十年,更早已进入“世界十大富豪”的行列,始终是年轻人的励志榜样。李嘉诚的经商之道,非三言两语所能完全概括,《李嘉诚经商三论》就从素养、眼光、取舍这三个方面为您全面讲述李嘉诚的传奇人生,深入分析李嘉诚的成功经验,破译李嘉诚的智慧密码,最终为您指出借鉴之道。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框架研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框架研究

    本书借鉴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一个分析框架,该框架包括什么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向谁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哪些内部控制信息和如何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等问题。
  • 领导能力最佳实践手册

    领导能力最佳实践手册

    领导能力,简而言之就是领导者率领部属开展工作、推动工作和完成工作的本领。严格说来,领导能力不单是管人的能力,还包括影响人的能力;不单是激励下属的说教能力,更包括感化下属的身教魅力;不是仅仅靠自己行动,而是号召大家一起行动。在不断变化的新的形势下,每位领导者都面临着不断提高领导能力的问题。
  • 创新

    创新

    本书主要介绍了我国19位著名企业家的艰辛创业历程,这些企业家有中国“芯”缔造者,有最大中文搜索先生,有乳业少帅,有中国自主品牌的轿车制造者,他们的创业故事,一波三折,困难重重。阅读本书,想创业的你,或许能从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和经验。本书主要介绍了19位企业家的创业历程,这19位企业家分别是:邓中翰、李彦宏、潘刚、尹同耀、谭旭光、周厚健、梁稳根、王健林、马云、陈卫、黄鸣、张宝全、傅成玉、魏家福、廖晓义、万捷、王中军、刘晓光和陈金良。
热门推荐
  • 天变之火

    天变之火

    夏朝末年,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夏去秋来,变化的何止是天气。天变,则天下变。桀曾以天上太阳自比,太阳对于天下万物与桀对于天下万民其实如一。事在人为,九州大乱,谁主沉浮,仙,妖,人?五行天下,侠骨柔情。妖祸四方,人道觉醒。人变,天亦变。
  • 西游记故事

    西游记故事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本书故事,很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
  • 灵魂破坏者

    灵魂破坏者

    这个故事是讲述主角伊修,来自神秘古老家族的最后一代传人,一个人一把长枪还有一个不拘的灵魂.
  • 至尊武君

    至尊武君

    浩瀚宇宙位面交汇,百族林立,强者崛起。他是一个孤儿却天资聪颖,十二岁开始习武,仅仅只用数十年的时间就走到了别人毕生都难以企及的领域。践踏万千天才,撩倒亿万美人,成就无上至尊皇位。且看他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走向巅峰。本书故事情节曲折迷离,爽点多多,如果朋友你不点进来,实在错过了一本旷世神作!关于本书的更新每天有三更9000+字,分别是下午两点、下午六点、晚上十点更新,希望喜欢此书的朋友可以多多支持一下,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码字的动力。
  • 校花校草谁最拽

    校花校草谁最拽

    她,从无依无靠的孤儿摇身一变成为万人敬仰的大小姐。神一般存在的少爷霸道的吻上她的唇,“季樱雪,我爱你。”而她却钟爱那个让她在雨天安睡的男人玄凡。她与他之间究竟能走多远??
  • 螽斯秘诀

    螽斯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大历史课

    北大历史课

    北大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一批又一批的北大人见证了时代的变革;回首历史,也看穿了过去的风云变幻。本书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娓娓道来,从远古传说到近代文明,从华夏大地到世界舞台,内容涵盖古今,贯通中外,让我们以史为鉴,立足当下,放眼未来。
  • 倒掉鞋里的沙:小毛病大问题

    倒掉鞋里的沙:小毛病大问题

    在漫漫人生旅途,人们朝着成功和幸福的目标前进。每个人心中都有不落的太阳,我们会抬头看天,也会低头走路,难免会碰到障碍,难免会徘徊不前,速度缓慢,有时还会陷入误区。
  • 一见倾心的爱恋

    一见倾心的爱恋

    一个富家妹纸和一个冰山男孩的故事,他们会在一起吗?
  • 御宅千机变

    御宅千机变

    某宅穿到异界大陆,历经九万年修成神王!突破虚空,重返地球!然,世界已过五百年,以往所熟悉的已经彻底消失。“啊,被遗忘的记忆正在苏醒。”“让你们看看死宅的脑洞吧!”林洛举起一把剑,大喊:“誓约胜利,咖喱棒!!!!”《这就是偏偏有无敌的力量,却要通过二次元的技能施放出来》《偏偏能一剑直接戳死敌人,却要放个大招》《我就是要大炮打蚊子,我就是要装比,我就是要嗨,你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