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52400000021

第21章 “人类心理学“构建的基本范畴(1)

中自心理学思想史发展至今,已从最初挖掘整理式的开拓性研究逐步转到对这一学科理论体系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

其中,范畴体系化是巩固、加深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理论基础的重要途径。作为人类理性思维的一种逻辑形式,它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任何一门学科均是由一系列范畴(category)构成的,科学即是范畴的系统。范畴的概括化与系统化是一门学科成熟程度的标志。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论述了梁漱溟的心理学思想,是以“宇宙大生命”为基础的“人类心理学”思想体系。通览梁漱溟有关心理学的著述,我们不难看出,“人性”是其整个心理学思想体系的元范畴。任何一个范畴体系均有其逻辑起点,所有的范畴均从元范畴处生发出来,且又都是对元范畴所揭示的本质的论证说明。这就是说梁漱溟先生在其心理学著述中,提及的“意欲”、“直觉”、“尚情”、“理智”、“理性”诸如此类的范畴,都是对“人性”这一元范畴的展开和说明。

一直以来,西方心理学范畴体系缺少一个根本的、统一的哲学理论基础,心理学各个分支、各个派别朝着各自方向朝前发展。中国心理学思想史则一开始就从人性这个心理学的基点出发,追求主客不分、天人合一的模式,与天道遥相呼应。也就是说,“人性”是中国心理学思想的稳定的归宿,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也依托于此,无外其中。

一、人性:“善”且“清明”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基于性善说和性恶说形成的德治和法治主张,对中国人乃至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作为现代新儒家的梁漱溟,虽然晚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了人性问题,但终其一生的思想来看,其人性观是以生命哲学为理论依据,对传统性善说进行了现代阐释和转换。

(一)人性本善

“善本乎通,恶起于局”,梁漱溟主张人性善,坚持善恶问题的一元论。所谓人性,梁漱溟认为,就是人人所同有的,又不同于动物的人类特征。在人类的形体、心理机能和心理倾向方面,其心理倾向又是人性中最重要的人类特征。他不同意人性即是“先天决定的人类心理活动倾向”的说法,认为人的心理倾向是一个渐次发展的过程,人类在改造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身,“其自身且为后天产物矣,则人性又焉得有先天之可言邪”?

那么,到底有没有人性存在呢?梁漱溟从三方面论证了人性的存在。首先,他从生物推论到人,认为人身的一面基本相同,也就有相同的心理倾向,“有基本相同的心理功能为其发展之心理基础或素质,古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其谓此乎”。

其次,“阶级性后于人性而有,既肯定于前;抑且人性将在阶级性消灭之后而显现,不亦为论者所公认乎?则人性当然是有的了”。第三,梁漱溟从阶级l生在个人身上的改变以及阶级性在个人身上所得到的改造,证明了人性之体、阶级性之用,表明“这种自觉转变性即人性也”。他说,如果不相信人有人性,那么人是怎样完成转变的呢?阶级性不足以限制人,而人原本就存在着人性,这是不容置疑的。

(二)人之性清明

肯定人有人性的基础上,梁漱溟才论述人性的善恶问题。

他坚持人性善的观点。他说:“素丝白纸太消极,太被动,人性固不如是。倘比配虎性猛、鼠性怯、猪性蠢而言之,我必日:人性善。或更易其词,而日:人之性清明,亦无不可。”在他看来,这种人性善或清明的积极特征,其前提皆在人心的自觉能动,在于积极地适应生活环境。梁漱溟对于人性清明的论述,更加趋向于对人类心智的认识和侧重。人性清明具体表现为“自觉”,而人心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就是对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内涵的展开,是人心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

梁漱溟将宇宙看成是一巨大的生命体,认为宇宙生命是相通的,人类生命是宇宙生命发展的最高形态。他坚持人性善的一元论,反对善恶二元论的思想。他在阐释孟子的性善说时,指出孟子所说的性善不是“已然的善”,而只是一个“将然的善”;反对将人性看成是一个呆板的东西,把善恶好坏看成是已然的。

正如先生自己所言:“性即是指现在人性的倾向,这个倾向即是善……因为说他是一个倾向,故说他是将然;将然并不是未然,将然即是指性,即指此活的倾向。……其实生命本来是一个活的倾向,始终是一个将然性善,即是始终是一个将要善。”

二、“意欲”:心理的生机力

“意欲”究竟是什么?这一概念在梁漱溟的人类心理学体系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按照他的理解,文化是生活的样法,而生活就是无止境的意欲的满足与否。

你且看文化是什么东西呢?不过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样法罢了。生活又是什么呢?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Will)(此所谓“意欲”与叔本华所谓“意欲”略相近)和那不断地满足不满足罢了。

综观梁漱溟先生对“意欲”一词的种种利用,不难从中发现先生眼里的“意欲”在狭义层面上正如第六章的“心理发生动力论”所言,实质上“既是一种盲目的意志,又是一种精神,又是一种趋向、态度和动机,有时又含有一超越的实体的味道……也有如柏格森所提出的‘生机力’的意思”。那么,在广义层面上应该怎样理解“意欲”呢?就整体而言,梁漱溟对“意欲”的理解是和他所谓人生中“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梁漱溟的人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好用心思”的人生,也是“问题”的人生。他追求“意欲”的满足是对生活,同时也是对“问题”的不断探究,并寻求解决的过程。

同时,梁漱溟接受了柏格森关于生命冲动形成物质的思想。

柏格森用喷泉的向上喷发现生命的奋进,用其受阻后的坠落比拟形成物质,表达了生命是运动,而运动的逆转就形成了物质。

梁漱溟用“现在的我”来代替柏格森的“生命”概念,用“前此的我”或“已成的我”来说明柏格森视野里的物质现象。在柏格森的哲学里,精神并不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它只是生命本体创造出来的一种结果。因此,他的自然人本主义进路与儒家的心性道德本体思想相去甚远。

三、直觉:道德心理的体认

虽然梁漱溟的直觉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柏格森哲学的影响,但是,两个人关于直觉的思想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梁漱溟认为,西方文化在于奋力取得所要求的东西,遇到问题就要求将其克服,以满足人生的要求。这种文化表现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态度,所用的认识方法为理智。与西洋文化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不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征服和控制,而是对人类自身的“自觉”。这种“自觉”表现为对人类道德情感的体认,这种道德情感本质上是一种“抽象的意味或倾向”,即主观的情感,因此不可能为理智所分析把握,只能为直觉所体悟。梁漱溟认为,理智的认识和直觉的认识是两种迥然不同的方法。

梁漱溟指出,直觉所认识的对象是善和美的本质,而不是事物之“真”。直觉的认识对象一方面是人的道德本性,另一方面是事物的美感。这两种对象的共同特性就是非客观性质,包含主体的意味、感觉、价值判断等具有非客观因素的内容。

直觉这一认识方法在梁漱溟的思想中,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认知功能,一是道德实践功能。对于梁漱溟来看,直觉这一认识形式最重要的并非是其具有的认知功能,而在于它的道德实践功能。直觉的认识对象是充满道德意味的生命本体,用梁漱溟的话来说,直觉是我们认识自己“内在生命”的唯一窗口。他强调,直觉是一种不用理智去“打量”、“计较”的认识,是“一任自己”的直觉。

梁漱溟还就直觉与直观之差异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盖直观虽为人所自知与自持,而其但为全程之一部则昭然若揭焉……唯在于直观为构成直觉本质之重要部分耳。”他批判了逻辑实证论者鄙弃直觉的观点:“姑无论逻辑实证论者依一知识立场对直觉赋予以任何论点,使此一论点果为举世所纳,则文明将土崩瓦解矣。盖人类不可无彼诉于个人良心之道德与形而上学而独傍科学为生也。”

诚然,梁漱溟对直觉这一认识形式的解释,更多的是它对人的生活态度和生命意义的影响,即它的道德实践功能。因此,从根本上说,他的直觉在道德修养层面上的意义,要超过作为一种认识层面上的意义。虽然,梁漱溟的直觉主义是受柏格森“形而上”的直觉主义的影响,但是他又秉承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认”、“体道”、“顿悟”等概念的内涵。从本质上说,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依然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

梁漱溟的直觉方法以价值和生命为对象,追求精神生活或文化体验,以及生命的自由伸展。他认为,直觉是认识生命的唯一方式,又是体验文化生活的实践方法。它只能是一种哲学的方法,而不能是科学的方法。

在梁漱溟那里,性就是心理,亦可称之为直觉。从直觉之内涵(本能、情感、体认)和完全听凭直觉随感而应就是仁的见解来看,梁氏这一观点是沿着心学的思路,沿着“率性之为道”的思路,发展而来。只是,他也未能说清人为何具有这种为善的本能(直觉)。

四、“尚情”:求对、求安、求乐

面对“五四”时期中国人的信仰上的“意义危机”的现实,梁漱溟试图通过对孑L子生命哲学的提倡,尤其是对陆王人生态度的倡导,反对西方唯科学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片面理解,寻求人的生存意义和幸福的终极价值,找回失去了的安身立命之所,解决“意义危机”问题。他认为“人生空虚无聊”、“人生究竟有何意义”这类问题,既可以径直走入否定人生一途,也可以仍旧折回到“勉于人生”一途。前一途必为宗教或长生的出世法;后一途则不必为宗教,而尽可以于人生中为人生之慰勉。在他看来,孔家暨后之宋明儒都具有使人步入后一途的能力是他自己信奉和提倡陆王心学的动机和原因。

梁漱溟十分尖锐地指出,西方文化的路走到极端便会扼杀人类的本性,但这种结果并非欲望本身的过错,而只是选择的方向错了。所以,解决的方法就是顺从人类的自然本性,调整意欲要求的方向,从向外追逐以满足欲望转变为向内求得主观情感上的自我满足。唯其如此,才能把人类从精神痛苦中解脱出来。

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主观上的满足感,它可以使人在感情上得到一种慰藉。快乐或幸福都是人在情感方面的自我满足,而不是有所享受于外。于是,他提出了“尚情”的理想人格。“尚情”,即崇尚真情、情理,是梁漱溟的人生价值取向。梁漱溟“尚情”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一)以直觉求“对”

在梁漱溟的哲学里,所谓“对”,就是理性,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之必然,是应然的事实。梁漱溟认为,人性本善,只要在生活中顺其自然,遇到事随感而应,通常所走的路就是对的,这原本是不需要操心打量的。做到这一点,我们必然要依赖于我们的直觉,听凭直觉就会少走弯路,自然不会违背规矩。换句话说,在直觉的引导下,外在的规矩会直接被内化为一种内在的尺度,不再是孤立于外的简单规定。正因为如此,梁漱溟认为宋儒把“天理”说成是“客观的道理”是错误的。在他看来,“天理不是一个认定的客观道理,如臣当忠、子当孝之类”,而是人内心中的理性,“是我自己生命自然变化流行之理”,即“主观的情理”。诚然,“依理性行事”与“从心所欲”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同一个问题。所以,听任直觉是“存天理”的最好办法,只要“完全听凭直觉活动自如,他自能不失规矩,就谓之‘合天理一”。

同类推荐
  • 写给青少年的心理学

    写给青少年的心理学

    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活得太累、活得太烦,他们把原因归结于外部,殊不知控制心态的主动权却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样的处境、同样的事情,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那样你就会感到轻松;但是,如果你用悲观的态度去对待,就会感到悲楚不堪。叔本华说:“一个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好比美酒到入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要看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
  •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Ⅲ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Ⅲ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孩子除了要承受学习的压力外,还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青少年患抑郁症的人数正以8%~10%的速度递增,面对这种情况,专家建议: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师,应该做好最基本的心理疏导。本书为您打开一扇通往孩子心理的天窗,让您可以改变孩子的不良心理。
  • 聪明男人要读女人心理学:女人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

    聪明男人要读女人心理学:女人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

    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女人世界:这是一本为男人量身定做的女性心理书,它不仅对女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最全面、最深刻的挖掘,而且总结了最实用、最有效的应对女人的技巧。有了它,即使不会读心术,你也可以轻松掌握女人的所思所想,并在交往中赢得主动。
  • 家庭心理健康新概念

    家庭心理健康新概念

    作者以心理健康为重点,围绕着家庭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分十二章,详细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常见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障碍的基本治疗方法等,力求把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全部涵盖在内,并配有数十种生动有趣的心理测试题,供大家测试参考。本书立意新颖,观点独到,趣味横生,其目的就是希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中不仅能够“有的放矢”,还可以“防患于未然”,以愉快、轻松的心情面对人生,接受挑战!
  • 语言与认知译丛:认知的边界

    语言与认知译丛:认知的边界

    弗雷德里克·亚当斯和肯尼斯·埃扎瓦在本书中对认知科学领域的争论斥以严厉的批评。他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延展认知系统假设与延展认知假设的区别,以及最为重要的是提出了“心智标志”这一概念。借以批判安迪·克拉克和丹内特等人的理论。
热门推荐
  •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这是一套记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成长以及他们艰辛的科研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这些大科学家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生在战乱年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骨肉同胞饱受欺凌;他们忍辱负重、负笈海外、卧薪尝胆、发奋自强;他们学业有成、毅然归国、隐姓埋名、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科学拓荒,为国家造“争气弹”。以“两弹一星”为标志,他们在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大国封锁与孤立,使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站稳了脚跟。世纪人生,百年追梦,爱国奉献,砥砺创新,科技强国,这是大科学家们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值得历史记住的科学英模。
  • 末路寻仙

    末路寻仙

    一介女流孤身踏入修仙界,身负仇恨必要亲手血偿,命犯孤煞逆天而行。天下纷乱,烽火四起;末世暗路,腥血陪伴。我躯体会灭,然神思不灭。虽然我菜,但我努力。凡入此门者,请勿存侥幸。让我带你进入,陪你一起见证用死亡堆砌的廖寂漫漫修仙路
  • 言灵王

    言灵王

    本书偏日本妖怪类动漫风格描写妖皇之子转生人类家庭名,因名叫那尼名而被人嘲笑。其秘密监护人处理神秘现象的中国民俗事件调查局局长帮那尼进入了为各国培养言灵的超级学校,那尼的实力同时被日本的御魔组,欧洲的精神力研究中心,美国的超自然现象管制部看上。那尼为建立一个人妖共存的和谐世界而创建了天空幻城,末日战争爆发。另外本书对仙踪林,罪恶之森,云逸海等瑰丽迷幻的场景描写十分出色,灵言战斗系统也绝无仅有。能引发灵魂之力的语言即为灵言,能使用灵言之人即为言灵
  • 燃烧的星系

    燃烧的星系

    和平只是下一次战争的前奏!30年前神秘的星际入侵者来到了我们所熟悉的这个星系,人类被迫迎战。20年前,人类赢得了这场历史上第一次对外战争,付出了许多年轻的生命,换来了20年的短暂和平。然而今天,他们又回来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母星在哪儿、为什么不断的入侵这里,人们只知道他们带着更为强烈的战意抵达这里,年轻一代的士兵们将用鲜血和生命筑起长城为我们蔚蓝色的母星―地球而战。
  • 萌菌系统

    萌菌系统

    肖隐死后意外穿越了,没有7系魔法全通,没有神级老师,他有的,是——菌娘系统。肖隐花了许长的时间才明白了这个系统的一丁丁点,总而言之:它能将细菌萌化、娘化,让原本恐怖的各式细菌,成为莺莺燕燕在肖隐身周的萌妹子,协助肖隐战斗……好像很不错的样子,但对光明磊落的肖隐而言,似乎也有不太好啊——决斗时分,让对手因为大肠杆菌娘的调皮而惨白着脸捂着肚子疼痛艰难战斗,还得夹紧X花憋住汹涌的屎意……哥们,这战斗,我肖隐赢定了啊!
  • 夜光之恶魔琥珀

    夜光之恶魔琥珀

    奥维辛50年,经历了那次世纪大战,那次爆发把所有生命都毁灭了。多年后的地球,二块恶魔琥珀,很偶然地被人类捡起,简单的处理,却培育了恶魔的生命体。唤醒了恶魔的心脏。一年后,历史就要被改写。人类面临灭亡的危险,过去的战士,光明已经逝去,仿佛没有办法再改变即将发生的事。让恶魔们没有预料到,先古的人虽然已经死去。先古灵魂却没有消失,在一切到来时,在这里的远古灵魂会选定“光明者”阻止这一切的发生。而当有人灵魂和过去的灵魂共通的时候,他将获得一年的灵魂锻炼,从而挑战现实的恶魔,带领正义走向光明。当琥珀面世的时候,夜就暗了。谁来带来光明?
  • 一世修仙之降落凡尘

    一世修仙之降落凡尘

    为了爱情,为了生存小人物的变强生存路。别无选择毫无退路。唯有一路前行。未来充满迷茫————但我决不退后
  • 变世

    变世

    这是一个没有坟墓的世界,所有死后的人都会变成厉鬼,行走世间,因为这是一个受到诅咒的世界。同时,这也是一个修士横行的世界,道统万千,三大洲睥睨天下,三足鼎立。当鬼魂行走人间,修道者自保执剑,一切将会走向怎样的终点?多年后,当这段纪元终于开始走向末端,浩浩荡荡的变世终于开始它的第一步,新的世界将要到来,一切都将改变的时候。白心择独立于苍天之巅,脚踏大陆仙舟,仰头望着深蓝九天,双眸摄人,嘴中兀自喃呢:“如果这世界要变,那么,就从我手里开始!”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曾经的故人,你好

    曾经的故人,你好

    下次见你,谈笑风生,不动情但我做不到。顾北城,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