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屯回到了翠竹村,小乞丐没有去处,跟他住在了一起。母亲死了,蠢屯非常悲痛,攻打天成庙假和尚的时候,一天忙到晚,只能把悲痛压在心中,假和尚被消灭了,天成庙烧了。回到了家里,看到母亲住过的屋子,睡过的床,用过的镜子、梳子,想起母亲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悲痛涌上了心头,觉得家里处处都能看到母亲的影子。早上,仿佛听到母亲的声音在喊起床,到地里干活,觉得母亲在和自己一起挖土、种菜,吃饭的时候,仿佛母亲仍然在一旁搛菜倒汤。
蠢屯没有办法摆脱对母亲的思念,触物伤情,一天到晚活在悲伤痛苦中。他实在没有办法在翠竹村生活下去,决定离家出走,卖艺为生,天南海北飘流。小乞丐不赞成恩人哥哥离家卖艺,他小小年纪没有了家,失去了父母的疼爱,知道漂流的痛苦,努力劝说。
小乞丐态度诚恳地说:“恩人哥哥,求求你,不要离开家,我好不容易跟着你有了家,你走了,我怎么办?”
蠢屯把小乞丐拉到身边坐下,亲切地说:“小兄弟,我带着你一起走,我卖艺,你收钱,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
小乞丐摇摇头说:“恩人哥哥,家里好,翠竹村的乡亲们好,我们一起留在翠竹村,耕田种地,好不好?”
蠢屯叹了一口气说:‘妈妈没有了,留在翠竹村没有意义了。”
忽然,门外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蠢屯,你想离开家,我给你指一个去处。”
蠢屯和小乞丐吃了一惊,蠢屯抬起头看,从门外进来一个道长,眉毛浓黑,两眼有神,微微笑着说:“小兄弟,怎么,不认识贫道了?”
小乞丐眼尖,已经认出进来的道长就是镇上遇到的算卦先生,惊喜地叫起来:‘算命先生,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蠢屯也认出了进门的道长,赶忙行礼,把道长扶到上座,说:“憾谢道长教给我速行的技巧,帮助我打败了作恶多端的假和尚。”
果然,进门的道长就是神仙吕洞宾,他轻轻摇了摇头说:“小兄弟,你现在还没有完成消灭邪恶、替亲人报仇的任务,还不能离家出走,你要继续练功,准备和恶和尚再作决斗。”
蠢屯有些莫名其妙,说:“恶和尚,他不是已经逃得不知去向,老窝天成庙都烧了。”
吕神仙脸色严肃地说:“逃走了可以卷土再来,老窝烧了可以重建老窝,蠢屯,你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小乞丐插嘴说:“对头,恩人哥哥不能离开家,将来恶和尚来了,还要保护翠竹村的乡亲。”
蠢屯知道道长说得有理,恳求说:“先生,你给我指一条路,我现在该怎么办?”
吕神仙说:“到白云观,那儿是一个光大善行爱心、驱除邪恶的大本营,你可以拜白云道长为师,认真学习武功,和白云观的道士一起,抵御邪恶,保护白云观,保护瀛山的乡亲不受邪恶伤害。”
吕神仙走了,像来时一样,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过,吕神仙的话打动了蠢屯的心,他决定到白云观拜师做道士,潜心修炼,守在瀛山上保护瀛山乡亲。
小乞丐缠着蠢屯,要跟着一起到白云观当小道士。蠢屯耐心劝说:“小兄弟,就在翠竹村,綦大哥,还有翠竹村的众多乡亲都会好好照顾你。你可以住在我们家的房子里,种地喂猪,我经常回家看你。”
小乞丐嘟着嘴说:“不,我也要修炼功夫,好与恶和尚决斗,做你的帮手。”
蠢屯劝说了很久,小乞丐上白云观的意志坚决,无可奈何,蠢屯同意带着小乞丐一起上白云观。
蠢屯要到白云观当道士,修炼本领,抵御邪恶,保护瀛山乡亲。
消息传开,綦强扶着母亲、翠竹村的乡亲们都来看望,蠢屯家小小的茅屋挤满了人,有的乡亲挤不进屋,就在屋外围着。
綦强流着眼泪说:“兄弟,我对不起你,要将功补过,你放心上白云观,家里的房子我一定好好照看,你父亲、母亲的墓,我当作自己父亲、母亲的墓一样,按时烧烛烧钱,扫墓挂青,想家的时候回来看看。”
綦强母亲吩咐小乞丐:“小兄弟,跟着蠢屯大哥一起,好好照应他,蠢屯是好人,你也是好人,好人和好人要相互照应。”
终于,綦强和他的母亲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蠢屯家,一些翠竹村的乡亲又来了,从早到晚,从天刚黑到深夜,到蠢屯家看望的乡亲络绎不绝。
离开翠竹村前,蠢屯让小乞丐陪着到生父生母,养父养母墓前祭拜,他跪在亲人们的墓前,流着眼泪说:“孩儿不孝,不能守在亲人身边,孩儿要去白云观修炼本领,消灭邪恶,光大善行,让瀛山的乡亲们都过上幸福祥和的生活。”
蠢屯带着小乞丐离开家去了白云观,乡亲们都来送行,綦强和几个年轻人帮着拿行李,一直送到了瀛山脚下的小镇。
蠢屯和小乞丐到了白云观,杨常符和王白云十分高兴,杨常符亲自为两个新来的修行人作了人道的法事。蠢屯和小乞丐都成了王白云的徒弟。王白云宣读了庙规,蠢屯变成了蠢屯道人,小乞丐没有名字,王白云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小尘,道观里的人称呼他叫小尘师弟。王白云带着蠢屯、小尘拜会了师兄师弟,蠢屯的大师兄叫天明,负责督促师弟们早晚修炼,攻读经文。
蠢屯和小尘在白云观住下来了,每天听师父讲经说道,阐述行善的光明,行恶的丑陋,世上的人要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天天听师父说道,蠢屯心中的悲痛化解了,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身体比刚刚到庙里时好了,脸上红润润的,觉得人世间充满美好的东西,心情一天比一天愉快。虽然庙里规矩严,清早起床读经,深夜师兄要抽背经文,一天到晚十分辛苦,可是心情愉快,不觉得苦。小尘也觉得生活得非常快活,他不认识字,要跟着蠢屯学习认字,学着诵读经文。小尘还要照顾蠢屯生活,帮着整理床铺,洗衣洗裤,轮到蠢屯到玉井挑水,抢着帮忙挑了。
一天,王白云叫上蠢屯到白云观外游玩,来到高大的银杏树下,当年杨常符和妻子秦娇娘种下的银杏树长得枝繁叶茂,仿佛一对恩爱夫妻,枝枝叶叶交错一起。王白云讲了杨常符和秦娇娘的故事,蠢屯感慨万分,赞叹不已。两个人又游览了仙人下棋的棋盘石,仍然弥漫着香气、下临万丈悬崖的香碑。玩得高兴了,王白云作了一首诗随口念出来:“城市山林去路赊,历书颁不到仙家,社前社后唯视燕,春浅春深只看花,全仗酒杯扶道力,不需甲子计年华,醉来坐看东风里,鬓也蓬松帽也斜。”
蠢屯听了,大声叫好,想了一会儿,和着师傅所作诗的韵,也作了一首诗念出来:“弱水天台道路赊,足眼行到即为家,溪边泛泛胡麻饭,洞里夭夭有好花,只解盂中瓷谑浪,那能世上觅光华,闲披鹤氅云端立,袖惹风吹山顶斜。”
王白云听了也拍手叫好,两个人虽然名为师父徒弟,实则像亲兄弟一样,一起游玩赏花,一起吟词赋诗。
蠢屯没有忘记算卦先生说的话:恶和尚还贼心不死,有了机会会卷土重来。有了空闲便刻苦练习武艺,他还教道观中一些年轻道士习武,小尘十分喜欢武功,学习得最认真。
一天,诵经背经练习武艺,非常辛苦,晚上,蠢屯上床便睡着了。
忽然,听到床边有人高声呼唤:“蠢屯!蠢屯!快快起床。”翻身爬起,看见算卦先生站在床前。蠢屯已经知道算卦先生是神仙,下床跪倒,态度诚恳地说:“道长有什么指教?”
吕神仙笑了笑,问:“蠢屯,在白云观生活可好,有没有勤奋苦练功夫?”
蠢屯不敢隐瞒,实话实说:“蒙师傅指出明路,在白云观生活很好,一有空就练习武功。”
吕神仙高兴地称赞说:“好!蠢屯,恶和尚进攻,早迟难免,为了你能彻底铲除恶和尚,消灭邪恶,保护良善,我再教给你两套功夫,一个叫分身术,一个叫分水术,学会分身术,你会身在庙里颂经,神在庙外斗魔,学会分水术,下江入海,如履平地。”
蠢屯十分高兴,赶紧磕头谢恩。吕神仙教给了咒语,又指导练习了几遍,看到蠢屯已经学会,告诫说:“年轻人,我教给你的法术,只能用来对付邪恶,万万不可以此欺负良善。”
蠢屯又跪倒在地,虔诚地说:“师父教诲,永生不忘。”
吕神仙走了,转瞬不见了踪影。蠢屯猛然醒来,原来做了一个梦。他又惊又喜,回忆着梦中神仙教给的咒语,悄悄起床来到观外,找到一个池塘,念动分水咒语,大步走入水中,果然衣服不湿,入水如行平地。蠢屯又念起分身咒语,身留在观外,神进入庙中,与梦中神仙所言,一点不差。
第二天,众位师兄弟在大堂听杨常符主持讲经,蠢屯端坐堂上,想起神仙所教分身之术,正好试试,于是悄悄念动了咒语,身留堂上,神已经出了白云道观,使出速行法,只听耳边风呼呼呼响,山形树木、道路房屋像影子一般往身后掠去。他已经练习速行很久了,速行速度比开始时快了十倍,一会功夫便下了瀛峰,渡过了大河,猛然停下脚来,看到眼前巍巍矗立一座山峰,峰峦入云,白云山腰绕,仙气山间飘,山前有一巨大岩石,凌空突起,状似古剑倒插,直指云天,山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小泉流水,潺潺宛如琴声,山间隐隐约约露出庙宇的轮廓,红墙黄瓦,飞檐翘壁。
蠢屯大声叫起来:“好雄伟的一座仙山,与瀛山峰顶白云观,一般无二。”向路边村民打听,知道是綦江境内的又一座名山古剑山。山前有一小道,弯弯曲曲,盘旋直达山顶,也跟白云观前上山小道一样。
蠢屯踏着小道,慢慢走上山去,路两旁参天古柏成林,几只猴儿在树权间跳来跳去,仿佛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走了一阵,汗水出来了,大口喘气,口渴难忍,听身边泉水丁冬,顺声找去,一股清泉从地下汩汩冒出,用手捧了送入口中,甘甜淳美,非常舒服。蠢屯休息了一会,又继续前行,看到山崖上四个大字:古剑名山。再往上行,来到了一个山垭,风呼呼扑面而来,白云在脚下冉冉升起,身在山上,仿佛在云里雾中,再往山上攀登,到了一座古寺门口。一个小和尚在大门前迎接。蠢屯进了寺中,随小和尚到庙里参观,一边看,一边问:“小师父,古剑山山势雄伟,山有多高?”小和尚回答:“古剑山和瀛山同为名山,从山脚到山顶,小路七百八十二步,站在寺中舍生岩,可望方圆几百里的地方,群山逶迤,大江奔流,千万景象尽在眼中。”
小和尚把蠢屯请到客厅喝茶,介绍起古剑山的来历:“古剑山起源黔境,逶迤而来,兀突成峰,古人在山顶建庙,掘地基时挖出一柄古时宝剑,山名由此而得。”
蠢屯跟着小和尚到舍生岩看綦江山河,从庙里到舍生岩要经过一个叫羊桥的险要地方,两处绝壁中间搭架着一块长长的独石条,走在羊桥上,风呼呼吹来,往脚下看,悬崖绝壁让人心惊胆战,往两边看,没有扶手,没有依靠的地方。蠢屯感叹羊桥的险要,询问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建造。小和尚回答,羊桥是庙里先辈所建,也是神仙所赐,先辈修建羊桥时巨石条没有办法搭在两处绝壁之上,正愁没有办法,一天晚上,风雨大作,雷鸣电闪,天明风住雨歇,修桥的人到绝壁前看,惊呆了:两只山羊的后足分别抵住对立的绝壁,两只前足和羊角相抵,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拱架,修桥的人非常奇怪,两只羊怎么一动不动,仔细观察,原来是两只石羊,不知怎样到了绝壁之上。有了桥拱,桥修成了,人们取名叫羊桥。
过了羊桥,到了舍生岩,下临千丈悬崖,放眼望去,江山如画,景色秀丽,蠢屯感慨万分。
蠢屯试用分身术,身留堂上听经,神游古剑名山,身没有神犹如木偶,经文从左耳进,右耳出,听不进心里,记不到脑中,等到神游归来,身神合一,福庵道长的经已经讲完了,蠢屯一句也没有记住。按照白云观中的规矩,白天听道,晚上背经,背不出经文的不能吃晚饭,蠢屯白天没有听到讲道,晚上自然背不出经文了。天明师兄知道蠢屯天资聪明,白天堂上听道时聚精会神,一句闲话也不说,晚上却背不出经,十分奇怪,按庙规背不出经不能吃晚饭,本想宽恕,又怕师兄弟怪他偏心,十分为难。蠢屯见了,上前说:“天明师兄,按道观中规矩,背不出经便不能吃饭,一视同仁,今天晚上我不吃饭便好了。”
果然,蠢屯晚上没有吃饭,捧着经书认真诵读,天明师兄十分过意不去。其实蠢屯的神已经到了山下小饭馆,饱饱吃了一顿,还没有忘记给小尘师弟带回一块糖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