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8000000015

第15章 断头政治(1)

1、 张居正狠斗高拱

明朝的大臣争权现象非常严重,他们为了掌握朝政大权,常常拼得你死我活。

明神宗时期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也是在搞垮了前任首辅高拱之后才独揽大权的。

高拱比张居正大十三岁,他们曾经同在国立大学(太学)里任职,后来都进入翰林院,又升任内阁顾问,最终都成为皇帝的老师,这实在是三生修来的缘分。

在翰林院时,很多人热衷于吟诗作赋。张居正对此不屑一顾,他喜欢研究历代治国典故,对政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经常和高拱一起讨论治国良策。张居正曾对高拱说:“自从认识先生以后,我长了不少学问见识。”

高拱是明穆宗朱载的老师,朱载从小被父皇(嘉靖皇帝)冷落,姥姥不亲舅舅不爱。高拱的到来给朱载带来了长辈的温暖,朱载对高拱很尊重也很依赖。

朱载登基之初,高拱受人排挤想要辞职归隐,朱载舍不得他走,一再挽留,但高拱也是个驴脾气,非走不可,朱载只好让他回家带薪休假。这时张居正在内阁还没什么分量,总被资格老的大臣挤兑。

第二年,张居正联合太监李春,向皇帝提议召回高拱,他需要靠在高拱这棵大树下乘凉。高拱其实也等着这一天,回朝后他就执掌内阁首辅大权,张居正也跟着红了起来,还当上了太子朱翊钧的老师。

朱载曾经两次选拔掌印太监,太监冯保很想得到这个职位,而高拱却两次都向朱载推荐了别人,冯保因此怀恨在心。

可别小看太监这个群体,明朝的太监都不是一般的人。

朱载因纵欲过度,三十六岁就死了,临死前,他把自己十岁的儿子朱翊钧托付给高拱,并嘱咐他遇事多与冯保商量,也是意在缓和他们俩的矛盾。

高拱是朱载的老师,但张居正是朱翊钧的老师,朱载的早逝让机遇之神降临到张居正的头上,他马上与冯保达成了共识——扳倒高拱!

张居正深知,眼下正是“拔副转正”的好时候,内阁首辅的位子,他已仰望多时。

朱载的死让高拱一时难以接受,不禁就在内阁办公室里失声痛哭起来,哭着哭着就自言自语地说:“圣上怎能这么早就走呢?太子才十岁,如何治理国家呀!呜……呜……”

高拱光顾着悲痛欲绝了,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居正把这话告诉了冯保。

冯保立刻跑去向神宗朱翊钧和李太后说:“高拱在内阁里大呼‘十岁的小孩,怎么能当好一国之君!’,实属对新皇帝不满啊!”

李太后一听,怒火中烧,难道他想另立一个皇帝?

第二天一大早,李太后就领着小皇帝上了朝,向文武群臣宣布:内阁首辅高拱专权独断,藐视圣上,居心叵测,即日起削除一切官职,责令速回原籍,不得滞留!

权倾朝野的首辅大员,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成了无业游民,可以回家种地了。

高拱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击垮了,一下子瘫倒在地上,恍惚中他看到尸骨未寒的穆宗朱载,还在对他说:“国家之事,就劳累先生了。”

高拱眼冒金星,浑身无力,张居正把他扶起来,出了宫雇了一辆毛驴车,把他送回家。

高拱失魂落魄地回了河南老家,而张居正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内阁首辅。

阿龙辞典李太后

李太后是县(今北京通州)人,她出身卑微,在朱载还是裕王时,是裕王府邸里的一名宫人。后来偶然得到裕王宠幸,生下了儿子,于是母以子贵,1567年三月被封为贵妃。朱截在位六年后驾崩,按明朝惯例,应由皇后之子继承帝位,但是皇后陈氏没有孩子。于是好运降临,李贵妃之子朱翊钧继承了帝位,即万历皇帝,李贵妃一跃而成为李太后。

【阿龙看热闹】

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

有一位指挥家,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乐队的核心人物,不可替代,常常沾沾自喜。有一次,他参加一场演出,却忘记带指挥棒,他就想马上回家去取,但是助理却对他说:“那太耽误时间了,向别人借一支就行了。”指挥家以为助理昏了头,别人怎么会有指挥棒呢?但他还是勉强问了一句:“谁能借我一根指挥棒?”话一出口,马上有两位提琴手、一位钢琴手,都从口袋里掏出指挥棒递给他。指挥家暗自惊诧,原来有这么多人准备替代他!从此他再也不敢骄傲了。

2、 夺情事件

明神宗朱翊钧十岁登基,登基后任命他的老师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开始推行了一系列新政。

张居正的新政推行了五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整肃军纪,国家财政方面也初显成效。可是正当他意气风发激流勇进的时候,传来了一个让他难以接受但又无法回避的消息——他父亲去世了。

在儒家思想控制的社会,古人对“孝”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如果父母去世,这个人不管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事,都要立刻辞职,回家守孝三年。哪怕平时打爹骂娘,只要能守孝就是孝子,否则不管你平时多孝顺,如果不回家守孝,都会变成被万人唾骂的畜生。

张居正此时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如果回家守孝,那他的事业必将从此中断,朝廷上的事瞬息万变,别说三年,就是三天,都足以改变他的命运,当年他搞倒前任首辅高拱,不过是一夜之间的事;如果不回家守孝,天下人的唾沫也足以把他淹得半死。难啊,难。

张居正思前想后,决定以事业为重,放弃守孝。但是他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己跑去说“我不想给我爹守孝,我还有大事没做完呢”,这话得让别人说。太监冯保是张居正的政治搭档,这事就交给他了。

于是冯保就去试探朱翊钧的意图,发现朱翊钧也不愿让张居正回家,这就好办了。

朱翊钧从登基后,朝廷大事全让张居正打理,现在他才十五岁,翅膀还没硬,所以他现在是万万离不开张居正的。

冯保给朱翊钧出主意,拍着马屁说:“圣上英明,自从圣上登基之后,天神庇佑,国富民强,奴才想着张大人必然也会以江山社稷为重。人事部(吏部)部长张瀚是张大人一手举荐的,不如让张瀚去劝劝张大人,为国‘夺情’吧。”

夺情指的就是放弃守孝,过去有这么个说法,如果国家遭遇重大事件,如战争、水灾之类的情况,可以打破守孝的规矩,强令大臣留职。

朱翊钧认为这主意不错,就让冯保召张瀚进宫。

张居正一面暗中部署夺情,一面还要做出孝子的样子来,上书要求回家守孝。朱翊钧很乐意跟他唱这出双簧,于是回复不准,只让冯保给他送去一些钱粮作为慰问。

但是那个张瀚,却是个保守派。虽然皇帝找他谈话,让他劝张居正夺情,但他心中暗想:“张居正,你不想遭万人唾骂,就让万人骂我呀?嘿,我才不当这个替罪羊呢。”他就开始装糊涂,不提这茬。

没人提议,张居正心里可着急了。不过张瀚手下有个叫李幼滋的,发现这正是讨好张居正的好机会,为了升官发财,他甘愿第一个吃螃蟹。

李幼滋首先跳出来,提议首辅大人应该为了国家社稷,忍痛夺情。有带头的就有跟风的,朝中大臣吕调阳、张四维、曾士楚、陈三谟先后力挺张居正夺情。

张居正心中暗自得意,心想夺情的计划马上要成功了。可是这时偏偏冒出几个不识时务的人,张居正亲点的进士吴中行和赵用贤,算是他的学生了,却率先站出来维护“万古纲常”。随后张居正的老乡艾穆,也不念乡情出来反对他,跟艾穆一起的还有一个沈思孝,都痛斥张居正贪恋功名利禄,弃孝忘亲,不配立于朝堂之上。

阿龙记事贴

张居正的十年

1572年,张居正向小万历皇帝进献《帝鉴图说》,这是一本插图版领导实用手册,直到今天,还被许多高级领导推崇。1573年,张居正与宫中太监一把手冯保联合排挤走了高拱。1576年,张居正的学生、辽东巡按御史刘台,向万历皇帝控告张居正有十大罪,被张居正打屁股伺候。1577年,发生了夺情事件。1578年,张居正任命潘季驯治理黄河。1579年,张居正废天下书院64座。1580年,核查天下土地。1582年,张居正死于痔疮。万历皇帝很快就追查张居正和冯保等人的罪行,万历的时代来临。

这几个人骂得挺痛快,张居正也不能白挨骂呀,他强忍了两天,看再没动静了,就命人把这四个反对者统统按在大殿上,打了一顿板子,前两人打六十大板,后两人打八十大板,后来居上嘛。

本来打板子是为了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不料,还有人羡慕挨板子。有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人物邹元标,认为这是一个扬名露脸的好机会。他先是给了“督板”太监一笔银子,嘱咐打他的时候下手轻点,然后马上递交一道奏折,他写道:“张居正一向认为自己非同常人,而守孝奔丧这样‘人该做的事’,他就不屑去做,因为他已经不是人了。”

张居正怒不可遏,哪里冒出来的无名鼠辈,竟敢如此狂妄,于是下令打邹元标一百六十大板。监督的太监收了邹元标的银子,早就安排好,一百六十大板打完了,邹元标竟然还活着,大家都引为奇迹,他也因此得到保守派的一致尊重。

但是打板子并不是结局,张居正哪能容忍这样的人继续留在朝里做官?他把吴中行和赵用贤都从朝廷里开除了,艾穆、沈思孝和邹元标都发配边疆。

朱翊钧一看事要闹大,赶紧出来收场,对满朝文武说:“张先生本是先帝托孤重臣,我年幼登基,家国大事都仰仗先生,哪能离开一日?这件事不要再生分歧了,先生就留在朝里,不可辞官。”皇帝都说话了,大臣们一看也甭自讨苦吃,都偃旗息鼓了。

张居正夺情成功,继续主掌朝政大权,新政得以延续,他的事业也更加辉煌,但是他也因此受到很多贬诋,在死后遭到清算。

阿龙辞典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的基本内容如下:内政方面,创制“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擢选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经济方面,任用潘季驯督修黄河,使黄河不再南流入淮,于是,漕河直达北京。在赋税制度上,实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改变了过去税收繁多的毛病,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张居正的改革进行了十年,据说张居正死后,国库储备的粮食多达一千三百多万石,可供五六年食用。

【阿龙看热闹】

生活中的情和理

我们常说某某做法“合情合理”,其实很多时候,情和理是没法同时满足的。父亲去世了要回家奔丧,这是情,非常时期需要坚守工作岗位,这是理,这时候情和理该怎么选择呢?张居正的难题很有代表性,其实这件事里,最不合情理的是这条规定:父死要三年守孝,三年里做儿子的须放下一切工作,专心在家怀念亲恩。

3、 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在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突然出现一个手持枣木棍的男人,他来到宫门口不等门卫问话,几棍子就把门卫打倒,冲进宫里也是逢人便打,一时间宫女太监喊叫声此起彼伏。

太子的近侍太监韩本用身手敏捷,趁其不备将他抓获。

到太子宫中行凶,这事得好好问问,于是这凶犯就被交到刑部审讯。

可是审了半天,这人除了说出自己名叫张差之外,再也说不出有价值的供词,满嘴只说些吃斋念佛、讨封娶媳妇的疯话。

主审官不耐烦,就把他送交了二审。到了二审,这张差似乎稍有清醒,又说自己在家被人欺负,进京来告状,遇到两个男子,给了他一根木棍,而他一时迷糊,不知怎么的就闯进一个宫院,打伤了人。

说来说去还是犯迷糊,最终审判官认定张差是一个疯子,就把这个结果报上去了。

张差被关进大牢。一天,看管大牢的管事王之寀给犯人送饭,他觉得张差不像是疯子,就决定再次提审张差,于是他对张差说:“你和我说实话,就给你饭吃,否则就饿着你!”张差低头无语,过了一会儿,他小声说:“不敢说。”

王之一看有戏,赶紧命令身边的人都退下,只留两名狱卒在身边。王之趁热打铁,把张差隐瞒的实情全都诱导出来,才发现这背后大有文章。

原来这个张差本名叫张五儿,家里贫困,只靠砍柴为生。有一天他在集上卖了柴,就跑去赌钱,结果输得精光。张差垂头丧气地回了家,他的几个亲戚来到他家,还带来一位太监。亲戚对他说:“我们给你找了个发财的好差事,你跟这位公公去,按他说的做了,就给你三十亩地,还有一笔可观的银子。”

张差就跟这位太监来到京城,进了一座大宅院,有一位老太监请他吃了一顿美餐,然后对他说:“待会儿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你进了门只管见谁打谁,打跑了就往里冲,如果看到穿黄袍的,就使劲打,打死了这个,重重有赏。不用怕,打死人也没事,如果被抓住就装成疯子,我会救你的。”

阿龙记事贴

立太子之争

1586年,政府官员要求万历皇帝早给嫡长子朱常洛太子之名。但万历皇帝当时热烈地爱着郑贵妃,总想把郑贵妃的孩子朱常洵立为太子。政府官员们挽着胳臂,组成人墙阻止万历皇帝那样做。万历皇帝用尽浑身解数,千方百计想得偿所愿。可“人墙”就是不让他得逞。双方对峙了16年,16年时间里,万历做宅男,官员们什么事都不干,只在那里玩人墙。终于在1601年,万历皇帝正式册立朱常洛为太子。

王之心中暗自庆幸,果然是有隐情,但是他再问那两个太监是谁,张差就说不知道。

王之先把他押下去,立刻把这个阶段性成果上报给神宗朱翊钧。

朱翊钧多年不理朝政,但这种危及皇族生命安全的事,他不能不理睬。于是他命令刑部的陆梦龙再审。陆梦龙先审了张差,又把他的亲戚抓来,各种刑具打眼前一放,张差并没有做好当烈士的准备,很快就把那两个太监的名字交代出来了。原来老太监叫庞保,是朱翊钧的宠妃郑贵妃宫中的近侍,年轻的叫刘成,也是郑贵妃宫里的。

审到这里已经无需再问了,两个太监不可能吃饱了撑的,自己雇人去打太子,明显是受人指使嘛。这事传扬开去,朝廷内外议论纷纷。

大家都知道郑贵妃想立她的儿子朱常洵做太子,但是因为朱常洛比朱常洵年长,按“规矩”应该立朱常洛,而郑贵妃心有不甘。朱常洵受封福王,本应到外地就藩,但是他却迟迟不肯离京,司马昭之心,早已路人皆知。

朱翊钧一看牵扯到自己的爱妃,就不想再查下去了。郑贵妃眼看事情要败露,心神不宁,只好去找朱翊钧哭诉,说自己实在不知情,希望不要牵连到她,而太子朱常洛也来向朱翊钧请示。

朱翊钧觉得这事太明显,就像和尚头顶的虱子,他也不好再偏袒,就对郑贵妃说:“这事闹得满朝上下风言风语,我也不便多说,你自己求太子吧。”

朱常洛看出父皇不肯表态,定是有偏袒之心,他不能不给父皇面子,只好说:“这件事只要张差自己承担就行了,让刑部立刻结案吧。”

朱翊钧听了笑逐颜开,高兴地说:“还是太子说得对呀!”

为了平息朝廷内外的议论,朱翊钧破天荒地在“隐居”了二十六年之后,见了一次朝臣,他向大臣们声明决不会改立太子,让天下臣民安心。

刑部给张差定了凌迟处死,他的亲戚都发配边疆。张差临死时愤愤不平地说:“同谋作案,事情败露了却让我一个人当替死鬼,大官们也不追究了。”这小子智商确实有点问题,让你来当然就是做替罪羊的,否则人家自己拿棍子去打好了。

同类推荐
  • 梦染东汉

    梦染东汉

    他,枪神童渊的弟子,征战沙场,只为守护在乎的人,一生只此一人足矣;她,尽心尽力,不管世人如何看待,她此生不悔。铁血东汉,柔情似水,一个不一样的东汉末年,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一切尽在本书,新手写书,写的不好的地方,多多指点小弟)
  • 烟云楼阁

    烟云楼阁

    她是封家大小姐的贴身丫鬟,再一次随大夫人迎接在国外读书归来的大小姐的时候,以自己的身体为大夫人挡了致命的一枪,被大夫人收为了干女儿,为她招婿入赘。他兄弟姐妹五个,但家境贫寒,父母为了生活只有将他送到了封家入赘,从此他与她相依为命,受尽折辱。在封家这个充满欲望与阴谋的大院里,他从一开始的善良无知变得阴狠毒辣……
  • 浴血战狼

    浴血战狼

    秦天,十二岁便跟随祖父南征北战,用六年时间打下半壁江山,但他却不爱江山爱美人,更爱江山一统万民永安。然,十年乱战,天下两分,遗朝北窜,关外胡马嘶鸣,又适逢朝内剧烈动荡。值此危难之际,秦天力挽狂澜,又亲率劲旅镇守边关,并暗中创建战狼军团,誓要天下清宁,万民长安。
  • 山河雄图

    山河雄图

    羌国纷乱,群雄割据而起,轩辕厉战胜群雄,终再统六境,建都无双境,国号“晋”,并将其余五境封予五王。并肩王勘察旧案,不知不觉牵扯出诸多恩怨。危情一触即发。少年本是并肩王之子,小小年纪却肩负仇怨独自亡命天涯,历尽危险,坚毅不减。最终为自己写下一段历史,传颂千古!名动九霄!
  • 药草

    药草

    由唐代盛传的长生术,与一千多年后现代智慧火花的猛烈碰撞。
热门推荐
  • 神魂天体

    神魂天体

    魂,万灵之源,体,万物之根。魂者掌控万源,体者承载万物。世间一个毫不起眼的一个次元空间孕育出了一个万魂之祖的最强之魂,不为人知的祖魂之魂,承载一个少年身上,而一无所知少年欲定永恒的法则,命运注定不会平凡,强者之路的风雨坎坷,这些将伴随着少年将会踏上怎么样的巅峰之路.....
  • 地下的那五年

    地下的那五年

    在一次盗墓中发生事故,主角失去五年间的记忆,尸毒带来的特殊恢复能力和痛苦的折磨,寻求记忆,却在这潭浑水中越陷越深......
  • 素手执

    素手执

    绿草茵茵,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素手染绿,萃茶焙香。执取心中一念,笑看世态炎凉。思念成灰,永夜未央。逆流而上,可寻其芳?纤云弄巧,难为儿郎。唯愿逆流而上,将你放在心上。
  • 魔鬼首领:缠情绵爱

    魔鬼首领:缠情绵爱

    当刚分手的伤心妹,遇见初试爱情的小正太!当误会开始,一对仿佛是上天注定的欢喜冤家开始精彩绝伦的激情碰撞!是你似火般热情,捂热我冰冷异常的心···
  • 辛巴达航海历险记

    辛巴达航海历险记

    本书讲的就是一个航海冒险的故事。穷挑夫辛巴达阴差阳错被一个富翁邀请到家里做客,他意外得知这个富翁竟然与他同名同姓,也叫辛巴达。富翁辛巴达在这样的惊奇又兴奋的气氛之下,开始讲述自己年轻时航海的故事。富翁辛巴达的父亲给他留了一大笔财产,但是很快被他挥霍一空,于是一无所有的他开始了航海的旅程……
  • 心航之路

    心航之路

    迈克的实验室有着惊人的称呼“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院”。在迈克出生前几十年,美国曾经投入了举国之力妄图研制出一批具有人为意识的机器人。但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从美国政界到商界都丧失了信心。要不是为了一点面子和幻想中的奇迹,这个实验室或许早就关闭了。
  • 踏着失败走向成功

    踏着失败走向成功

    本书内容包括:有梦想才有远方、心怀梦想、追随梦想、为梦想打工、怎样走出沙漠、飞向自己的目标、埋下逐梦的种子、奔向成功的门等。
  • 双生

    双生

    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没我想的那么好,也没你想的那么脏……谨以此文,祭奠我的青春,以及前男友。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但梁晓声一直坚持创作,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推出自己的作品,其中饱含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情怀,一直为大众所喜爱和尊敬。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作家、大学教师、读者等立场,对这个时代的文艺、文学等问题作了多维度的沉思。
  • 武者世界

    武者世界

    这是一个武者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只有武者能称霸江湖!而他,就是那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