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8700000026

第26章 以爱的名义劝谕众生(2)

二即观受是苦。受即是对外界的感受,苦固然是苦,而乐又何尝能够持久,最后乐极生悲,仍是逃不了苦。人生在轮回之中而不求解脱,便是身在苦中还沾沾自喜了。苦由‘受’生,那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一种佛的境界了。

三是观心无常。佛教认为,“心”是生命的本质,但心并非实体,也非固定独存,而是因缘和合而有的,这样就不免变化无常,不可捕捉,念念生灭,刹那不住。所以,“定心”就成为修行的主要途径之一。

四是观法无我。众人所看重的“我”,在佛教看来只不过是一种“假象”,因为“我”也并非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由身体各种器官和心念根据某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组成的,只不过是一个概念或者一个称呼而已。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存在,“我”就存在,当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打破之后,“我”就随之消失。所以,不要以为“我”真的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妄执于“我见”。当一个人时时处处都学会忘“我”的时候,种种偏执、烦恼就难以侵扰,心念也更容易安住于道法之中。

藏族学者平措扎西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屠夫想杀绵羊,中途去解手,羊用蹄子把屠刀埋起来了。屠夫发现后,心生怜悯和罪恶感,悔恨之下从悬崖跳下,结果顿悟成佛。这一切被一个在山洞修行的喇嘛看到,心想屠夫尚能成佛,自己更能,所以怀着嫉妒之心,也从悬崖跳下,结果摔死了。这个故事是说,屠夫跳崖成佛,不是因为跳崖,而是因为在那一刻,他的心是纯净的;而喇嘛在跳崖时内心并没有得到净化,而是充满嫉妒和欲望,所以无法成佛。

佛性在哪里,快乐就在哪里。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如果心老是在好与不好、在期望与恐惧之间、在爱恨之间徘徊,当你执著于这些极端时,你的心就被搅乱了。

在仓央嘉措的佛教世界里,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在理论上归纳为观止二字。“观”通俗地说即开“慧眼”,不执著于表面的假象,而是通过对“观”的修行见到被表面掩盖的本质。止即定,就是要“看破”,放下万缘,在各种妄念中修炼定心,这样才能进入“观”的入佛境界。

对普通人来说,我们往往内心紧张,忧郁而不快乐。佛家认为,这都是由于“内心不知足”的缘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怀着强烈的期望,如果期望太高而不能实现,就会痛苦,但是换个角度,降低期望,其实反而是件值得高兴的事。这个世界越繁荣,诱惑越大,期望就越高,内心反而快乐越少。而消除这种压力的办法,就是设法安心,也就是说,要修“止”。

要知道,内心简单的人更容易坚定,更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更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但可惜的是,要做到内心的简单,恰恰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简单的事情,没有之一。

7、 为下一辈子作准备

仓央嘉措诗作之(25)

工布少年的心情,

好似拿在网里的蜂儿。

同我作了三日的宿伴,

又想起未来与佛法了。

于道泉·译

绝似花蜂困网罗,

奈他工布少年何。

圆成好梦才三日,

又拟将身学佛陀。

曾缄·译

工布有少年,

性如蜂在网,

随我三日游,

又作皈依想。

刘希武·译

工布小伙的心,

好像蜜蜂撞上蛛丝。

刚刚缠绵了三天,

又想起了佛法未来。

庄晶·译

工布是西藏海拔较低的林芝地区所辖的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等地方的俗称,那里森林茂密,烟雾缭绕,被认为是魑魅魍魉出没之地,古时候也是西藏流放犯人的地方。

在这首诗里,工布少年指代陷入情网的青年男子,“同我作了三日的宿伴”中的“我”,显然是一位女子的口吻,这是女子对情郎身陷温柔乡而心中不忘佛法追求的抱怨,也是仓央嘉措内心对自己宗教使命的提醒,反映了他在不得不通过放浪形骸来消解愁苦中的纠结和挣扎。

所以,这首诗并不是什么情诗,而是表达了短暂快乐不及永恒追求的主题,劝谕人们对人生意义和更长久的幸福进行反思。

佛家认为,一个生命转世为人非常不易。有多么不容易呢?有几个经典的比喻:就像盲龟偶然浮出水面,恰好把头伸进一块漂浮的木板上唯一的小孔,又像从高山上扔下一粒芥子,恰好从山脚下的一个针眼里穿过,又像一把豌豆从光滑的墙壁滑下,恰好有一粒停在墙上一个微小的凸起处。

与之对应,佛教也有三个经典的比喻,教化人们对能够转世为人的今生应该如何珍惜:要像乞丐遇到珍宝那样,像逃犯逃脱监牢那样,像落水的人碰到游船经过那样。

佛教并不反对享受世俗的快乐,佛教反对的只是贪恋和痴迷。事实上,很多高僧认为,越是经历过世俗欢愉与磨难的人,越能够有缘亲近和理解佛法。这就如同仓央嘉措在历经人间情爱之后,最后越加虔诚一样。

既然人身如此难得,而人身又是六道众生中唯一能悟道成佛的生命,如果不加以珍惜,这辈子通过做人追求成佛的机缘就浪费了,这是佛家慈悲之心所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同样,佛教认为,如果物欲占领了人的内心,那人就与动物没有多大区别了。一位上师曾说,很多人一生都在忙碌无关紧要的事情,这些俗务就像是“梦中的家务事”。人被琐事搞得晕头转向,自己对生命一点选择也没有。所谓黄粱一梦,人生不过是更长一些时间的梦。

“惰性有两种,一种是懒洋洋地晒太阳,无所事事;另一种是忙得身不由己,没有时间面对真正的问题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位上师说。

据说,贝珠仁波切(仁波切是对活佛的尊称)通常每到新年都会哭泣,因为时间又过了一年,今生距离终点又近了一年,而许多人依然毫无准备地接近死亡,彻悟生命的机会变得更小了。

人碰到比自己拥有更多荣华富贵的人,大都会不自觉地羡慕,希望自己有天也能那样。但是,有位高僧却建议说,一个人应该经常把自己观想成最后一次放风的死囚,或者在渔网里挣扎的鱼,或者在屠宰场待宰的禽兽……人需要经常清醒一下,并且真诚地问自己:如果我今晚就去世,该怎么办——一个人最可怕的事情之一,是他或她一辈子都在准备,但唯独对下一辈子没作准备。

其实,“刚刚缠绵了三天,又想起了佛法未来”,只要心中有佛,总比一味沉迷要好。也许对于觉悟来说,任何时候都不算太晚。

8、 情意成羁绊

仓央嘉措诗作之(29)

心腹话不向父母说,

却在爱人面前说了。

从爱人的许多牡鹿之间,

秘密的话被仇人听去了。

于道泉·译

密意难为父母陈,

暗中私说与情人。

情人更向情人说,

直到仇家听得真。

曾缄·译

亲前道不得,

伊前尽其词,

耳边心上语,

又被情敌知。

刘希武·译

心腹话没向爹娘讲述,

全诉与恋人情侣,

情侣的情敌太多,

私房话全被仇人听去。

庄晶·译

这首诗依然是为了教化众生不要沉迷世间各种情意的羁绊——无论新朋还是旧侣,又有谁比大慈大悲、智慧深广的佛法更加可靠呢?既然连亲近的情侣带给自己的都是苦恼和怀疑,那么,为什么不跟佛爷学习怎么追求终极快乐呢?

对于世人来说,怀疑和不善向来都是烦恼之源。比如,在小商店购物,店主每次都会拿着你付的钱右左看右好半天,好像别人使用假钱一样。再比如,即使在比较大的饭店吃饭,很多人也会要来账单仔细核对一遍,好像老板在做假账一样。

在笃诚的藏传佛教信徒看来,沉湎于世俗的人想得太多,说话做事总是拐着弯儿,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些看上去很亲近、很诚恳的人,那种亲密的关系最后往往也以欺骗和背叛告终。世人不但要担心自己的仇敌,甚至连自己身边的人都要防备。

那么,这个世界还不足以让人心生厌离、转而追求在佛法光辉的照耀和庇护下,如何更好地明见这个万千世界以及自己内心的本来面目吗?

米兰·昆德拉在《笑忘录》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情节:前苏联的坦克来了,母亲还在关心花园里的花有没有人管,女儿批评她,都什么时候了还关心花。但多年以后女儿发现,革命、热情、坦克,一切都是暂时的,而母亲的花的价值反而更长久——这就是对自己内心和生命本质的关注和思考。

9、 “我”为什么会“憔悴难堪”

仓央嘉措诗作之(38)

躁急和暴怒联合,

将鹰的羽毛弄乱了;

诡诈和忧虑的心思,

将我弄憔悴了。

于道泉·译

羽毛零乱不成衣,

深悔苍鹰一怒非。

我为忧思自憔悴,

那能无损旧腰围。

曾缄·译

秋鹰为暴怒,

羽毛遂凌乱,

我因常忧伤,

容颜暗偷换。

刘希武·译

石岩加狂风捣乱,

把老鹰的羽毛弄乱。

狡诈说谎的家伙,

弄得我憔悴难堪

庄晶·译

尽管很多人把仓央嘉措诗歌归为“情诗”,但毕竟有严肃的研究者不断告诉人们这样的事实:六世达赖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歌从总体上说属于“道歌”,即使在表面的谈情说爱背后,也是有很深寓意的,包括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对教义以及修行的证悟理解,都闪烁着智慧和慈悲的终极关怀……这首诗,正是这一判断的一个例证,表达的是他对人生多苦的理解,以及从烦恼中寻求解脱的出离之心。

台湾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一根火柴不够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但一根火柴可以烧毁一栋房子。一根火柴是什么东西呢?是无法自我控制的情绪,是不经理智判断的决策,是顽固不化的个性,是狭隘无情的心胸。

狂风只能吹乱老鹰的羽毛,而贪、嗔、痴的世人本性,却可以扰乱人的心绪,让人愁苦憔悴。佛说嗔心如火,一旦心生嗔怒,所有的善法都将烧尽。佛教经典中也说,就算贪欲如山高,一刹那的嗔心也比之更罪业深重。所以,每种人性的弱点都是一根可以毁掉整个大厦的火柴,我们每天随身带了多少火柴呢?

“躁急和暴怒”的反面,即是“慈心”。慈心不断增长,就是无量慈心。实际上,当一个人有无量慈心时,便不会看到众生的错误,只看到众生的功德,善心就会自然而起。若有这样的心,就算众生迫害我们欺侮我们,也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甚至能将之化为进一步慈心的修持,转恶为道。

更进一步说,时常为种种外在的狡诈说谎而被扰乱了心思的“我”到底是谁?“我”为什么会“憔悴难堪”?其实,在藏传佛教看来,与其抱怨外在的苦因,不如修炼内心的安定。“自我”是依靠外在诸多条件存在的,所谓的自我其实是虚空的,此即“无我”。所以,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抛弃贪婪、憎恨和无知,获得涅的平静和欢乐。

人生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回头一看,仿佛只活了一天。争斗、欺骗,让我们失去了豁达和纯净,无论得到什么,都不足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佛家认为,人类有很多宗教追求,比如求永生、求赎罪、求成仙,但这些不过是出离尘世,境界仍在在六道三界之内。而佛教修持的目的,在于脱离轮回跳出三界。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就是因为其他宗教无法放下自我,不知“诸法无我,诸行无常”的道理。

著名的卡鲁仁波切曾说:在一生接一生的无限过程中,无穷的轮回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执著我、自我,认为心是某种本质上的真实。就是这种执著,使人不能脱离轮回。任何试图达到完全觉悟的想法,就是试图要超越对于自我和我的执著。修行者把焦点从自我转移开去,超越“我”的限制并突破,才能进入真正无我的大自在境界。

10、 人的“面具版”和“真我版”

仓央嘉措诗作之(40)

表面化水的冰地,

不是骑牡马的地方;

秘密爱人的面前,

不是谈心的地方。

于道泉·译

外虽解冻内偏凝,

骑马还防踏暗冰。

往诉不堪逢彼怒,

美人心上有层冰。

曾缄·译

地上冰初融,

不可以驰马,

秘密爱人前,

衷情不可泄。

刘希武·译

表面化冻的土地,

不是跑马的地方。

刚刚结交的新友,

不能倾诉衷肠。

庄晶·译

西藏是献给佛法的土地,达赖喇嘛理应是佛法的化身。藏传佛教认为,这一辈子是为未来很多辈子打基础的,世俗世界是为了宗教世界而存在的。所以,作为达赖喇嘛的仓央嘉措在这首诗里的言下之意,就是要告诉世人这样的宗教体悟:在体会到世事的无常和幸福的脆弱之后,回头是岸,一心向佛才是正理。

在另一方面,就“倾诉衷肠”来说,佛家其实并不鼓励,因为甜言蜜语也好,私房情话也好,言多必失,话说过了往往成为烦恼的根源。有位对佛学颇有研究的哲人曾说,每周找个时间守一天的“不语戒”很有好处。他说,很多话放在心里,一开始一定很难受,不吐不快,可是很快你会觉得不说也没有什么,然后你就觉得还是不说的好,心灵就这样平静下来。心灵一平静,就会擦去污染,发现自我心性的本来面目,即所谓“明见”。

的确,少言反而意味着多智。

同时,慎言意味着更多的独处,而独处更容易把一个人从欲望、傲慢、声名、地位这样的虚幻中解脱出来,让自己更加真实,更加能够看清自己和别人。对于倾诉的依恋和对社交场面的热衷一样,把自己的内心情绪交由他人左右,人也更容易成为逢场作戏的机器,丧失自己思考和独立辨别的意识。

如果不同场合的女人有“精装版”和“平装版”,那么,男人也有“面具版”和“真我版”。夜深人静,对灯孤坐,脑子里浮现得越来越清晰的,是记忆深处那个已经有些陌生的自己。只有捧卷细读,凝神遐思,才能重新发现真我。

同类推荐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作为道教宫观“神圣空间”的内核与作为社会化外延的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中产生发展的,从而奠定了宫观文化的研究基础。第二章主要探讨道教宫观内神仙信仰在当时的政府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神仙信仰的特点,以及人神交通的斋醮仪式。第三章主要探讨宫观的神职人员——道士的产生发展、清规戒律、组织制度以及经济生活等。第四章重点探讨了道教官观的建筑、美术以及音乐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解读其艺术表象下的神学思维和世俗情怀。第五章,宫观文化的世俗化典型——道教庙会。
热门推荐
  • 古墓迷魂

    古墓迷魂

    主要讲述主角张天乐与马三儿的奇特人生经历,探索张天乐的身世之谜,马三儿脖子上的貔貅是怎么回事?虚云老道又是何方人物?盗墓惊魂,鬼怪奇事,最可怕的是人心,还是未知的东西?
  • 乌托邦命运史

    乌托邦命运史

    闲来无事写着玩,权当博大众一乐,本故事纯手工制造,绝无半点杂质,正在连载中、、、文笔欠妥,资质尚浅,还望亲友们多多指教。。。==多提宝贵意见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火影之失忆者

    火影之失忆者

    我不懂感情,也不知道什么是感情,更加不知道自己存在这个世界的意义,在内心深处似乎一直都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用心去体会这世间的情,去寻找最真实的自己,做一个有些有肉的生灵!
  • 彼岸花之心:腹黑的爱恋展开长途

    彼岸花之心:腹黑的爱恋展开长途

    或许,世间的亲情是看重于权势,凡尘的友谊是看中虚伪,凡尘的爱情是在与欺骗。当死神的步伐一步步走来,危险的警钟敲响于世间,他【她】们,如何应对
  • 恃宠而骄:半神老大有点皮

    恃宠而骄:半神老大有点皮

    我若不入地狱,那谁入地狱……生来父母仙逝,独自一人活到现在,看尽了生离死别。遇到她,他说是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从出生那一刻起便刻上了……他说以前都是他一个人数星星,现在有她陪着一起看星星,死,也知足了!直到一天,某只妖孽踢开人姑娘家的房门,抱住人家就喊娘子,姑娘道“公子是否需要在下踹一脚?”某只妖孽撒娇“不要嘛,人家好不容易回来,这次要恃宠而骄的嘛!”
  • 魔王大人的狐仙

    魔王大人的狐仙

    曾经被所有人嫌弃甚至还被赶出了九尾灵狐一族,现在是高高在上的狐神……背负了比任何人都多的命运,有时我真想回到从前可是现在却什么都改变不了了真正的身份是是一个被遗忘了的秘密…………魔族的王虽然高高在上可是却是一个外边冷酷内心像一个玻璃杯一样易碎的物品,知道遇上了殇璃才慢慢的改变了………………谁又知道蔷薇花刺下那颗柔软的心呢?
  • 玄日紫月魂

    玄日紫月魂

    玄日紫月现,江湖仇杀至。苦心孤诣奇中奇,天下英雄谁敌手?朱门王爷欲天下,武林皇教主江湖,朝廷锦衣奸人舞,四方蛮夷妖氛现,谁能峥嵘竟风流?大漠欲中原,龙象法王龙象舞;西域番人竟权势,太虚剑魔万人敌;天竺神王佛中土,大雄尊者发狮嗥,波斯拜火烧大明,百变妖姬天魔舞;东瀛三岛度江海,柳生一刀迎风斩;各方霸主现武林,齐拜秦皇九天功,城下结盟,王爷只手可遮天,凶丑邪恶同舟济,正义之气何存?
  • 十指相扣

    十指相扣

    一场车祸之后,她始终做着同一个恶梦,似乎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她疯狂的爱上了他,一个似曾相识的男人……就在二人即将举行婚礼时,一个天大的秘密由此揭开……
  • 宠妻百分百

    宠妻百分百

    一见钟情,一往情深?都是骗人的!在他的婚礼上,怀着他的孩子给他祝福,陆瑶觉得没有比这更靠谱的报复方式了,可是……儿子越来越像他肿么办?一见倾心,再见钟情。都是在演戏!以爱她之名,给她致命一击。容六觉得没有比他更混蛋的男人了。可是……越来越沦陷的心怎么办?电视台节目上,主持人问,你爸是哪位?我爸姓容,排行老六,渣男一枚!what??那是我儿子??求婚?渣男,你太天真了!儿子是我的,心也是我的,想挽回?做梦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