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9600000006

第6章 古代传说之谜(1)

1、 中国龙文化之谜

多少年来,龙都被视为一个幻想、一个神话和传说,龙作为中国的图腾,也被认为是融合各种生物特征的美好想象。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龙到底是虚构出来的还是真有其物?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

龙又是原始人的图腾,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虚幻生物。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有研究指出,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逐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

龙的名称也有很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龙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的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古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登天。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本书都有,而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经典如《易经》,便对龙进行了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除这之外,历朝历代都不断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上至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汉高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赤龙交配怀孕而生。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可以看到,人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

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着想的,为了解救人间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人们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龙为荣、为尊,而且各种事物都多少跟龙有点关系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

在中国,带有龙名的地方数以千计,其中又有以数字为题的,如吉林省的二龙、江西省的三龙、辽宁省的四龙;有些以龙的身体为题,如江西省的龙头、四川省的龙角、贵州省的龙额、黑龙江省的龙爪等等。

中国含“龙”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个,而我们熟识的黄、青、赤、白、黑龙,就分别在四川省(黄龙河)、河北省(青龙河和赤龙河)、天津(青龙湾河和黑龙港河)、甘肃省(白龙江)、上海(白龙港河)和黑龙江省(黑龙江)。几乎每一省都有龙江、龙湖、龙山、龙洞、龙泉、龙潭,还有数不清的龙王庙。

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龙船;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天上有龙星,地下有龙脉……

古代的书中和龙有关的名词不下数百。一千年前编辑的《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

在中国,龙简直无所不在,龙的文化也是源远流长。

2、 盘古神话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天地是怎么生成的?传说是老祖宗盘古开天辟地的结果。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并竭力支撑,令天地不再合拢。中国有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世界上许多民族也有类似的传说。这些传说的产生与原始人的生活环境、认知水平有什么关联?而我们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传说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太平御览》中引《三五历记》的文字,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期,没有天也没有地,上下一片混混沌沌,好像是一个大鸡蛋。盘古躺在里面,呼噜呼噜地睡大觉。有一天他揉一揉眼睛醒了,觉得心里闷得发慌,瞧着周围的情景很不顺眼。他顺手一摸,摸着一把大斧头,抡起来使劲儿一砍,劈开了鸡蛋壳。只听见哗啦一声,周围发生了变化。一些很轻很亮的东西轻飘飘升上去,一天长一丈,越长越高,变成了高高的天空;另一些又重又浑浊的东西沉下去,越沉越深,变成了脚下的大地。他活动了一下筋骨站了起来,十分满意自己创造的天地。

天地虽然分开了,盘古还有些担心。眼前分开的天地还会不会合拢?如果合拢了,岂不又要恢复原状?他就站直身子,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用力支撑着,不让它们重新合拢。每天天升高一丈,地下沉一丈,盘古的身子也跟着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很高很高,地变得很深很深,他也一天天长得更高了。据说,他的身子有九万里长,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巨人。盘古这样死死撑着天地,连躺下来休息一下的时间也没有,最后终于支持不住,倒下来死了。

盘古死后,天地并没有合拢,反倒分得更开,一直也没有坍塌。据说盘古临死时曾大声叫喊,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声,目光变成了闪电,最后的呼吸变成了风和云彩,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头发和胡子变成满天的星星,倒下的身体和伸开的手脚变成起伏绵延的山脉,血液变成了滚滚江河,皮肤和汗毛变成花草和树林,肌肉变成了一片片田地,脉络变成一条条道路,牙齿、骨头变成闪闪发光的金属和矿石,汗珠变成甘霖雨露……

同样的传说在世界其他民族也有。太平洋上的瑙鲁岛有这样的传说:最初宇宙中只有一只蜘蛛,它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蚌,拾起来找不到一条缝。它轻轻敲打,发现里面是空的,它念了一番咒语,蚌勉强打开一条缝隙,蜘蛛钻了进去。里面狭小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也不能直立身子。后来它摸着两个蜗牛,请它们把蚌壳的缝开大些。蜘蛛把小蜗牛放在西边变成月亮,大蜗牛放在东边变成太阳,世界就有了光明。蜘蛛又抓住一个虫子,从虫子身上挤出一些汗水变成大海。最后把蚌壳上面一半高高举起,成为天空,下面的另一半蚌壳就是大地了。

这和盘古开天地有异曲同工之妙。

神话传说里往往包含着一些真实的成分。我们都知道,人类出现只不过两三百万年,宇宙和地球的历史远远比人类悠久得多,天地早就“开辟”了。以人类本身来说,也经过了“从猿到人”的漫长过程,那时候的天地也早就存在了。盘古开天地、蜘蛛分开天地等神话,真正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原始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过程。

最早的原始人尚不能认识周围的世界,所以才有了整个天地就是一个混混沌沌的大鸡蛋和黑暗无光的蚌壳等说法。

后来,随着原始文明的发展,原始人类的脑筋一天天开窍,眼界一天天开阔了,他们慢慢看清楚了周围的世界,就好像眼前的天地一下子“开辟”了,这才有了开天辟地的故事,这其实是我们的老祖宗“开辟”了自己的认识水平而已。

创世神话的生成,显然和人类认知水平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有关。

原始人类何时才有较完善的认知水平?以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最早似乎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文化可以作为见证。山顶洞人在亲人尸骨周边撒布象征血液的赤铁矿粉,期盼尸骨输入血液而复活,表明他们已经具有了灵魂和神灵的观念。同时期的西欧克罗马努人,为狩猎而祈神所制作的洞穴壁画也表现出同样的观念。山顶洞人还能够制作钻孔骨针,用以缝制兽皮衣服,用砾石与兽牙制作项链等物,有了原始的爱美习惯。既然有了祭祀祖先的活动,就有可能出现最早相互交流的语言,口头传说的神话也就可能产生了。当时他们对环境的认知水平较之以前有极大的飞跃。所谓“天地开辟”的观念有可能从此逐渐产生。

这个时候的古气候状况如何?《淮南子·览冥训》记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象征洪水的水神共工与象征干旱的火神祝融交战,构成这个时代的恶劣环境的主题。结合山顶洞文化的时代,正好和晚更新世末次冰期相当,反映了原始先民在最后冰期时代的艰险生活情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是不是这个时候产生的?

3、 伏羲、女娲是兄妹还是夫妻

中国古代“三皇五帝”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伏羲和女娲都位居“三皇”之列,他们是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兄妹通婚的故事,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也流传得较广。据传,伏羲和女娲是一对兄妹。天降洪水,他们在一个大葫芦里躲过了劫难,然后兄妹结婚,人类便是他们的后代。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没有太多的历史记载。唐末李元的《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昔混沌初开之时,有娲兄妹二人于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

河南唐河曾出土了一幅《伏羲女娲图》,其前均有两朵烟,这就是可以结合的象征。

还有的汉墓画像石上有作交尾状的伏羲、女娲像。伏羲被画成鳞身,女娲被画成蛇躯。他们被比喻成人格化的蛇神和女神。

有的汉墓画石上有分别手捧着太阳和月亮的伏羲和女娲。这就是说伏羲是太阳神,是阳精;女娲是月亮神,是阴精,取阳光雨露滋育着万物生长之义。

如今,在陕西省临潼骊山有一座人祖庙,庙里面仍供奉着女娲。

这里每年要举行两次祭礼,一次在农历三月三日,一次在农历六月十五日。当地的人们把这两次庙会称为“单子会”。

很多不育的妇女往往趁庙会之时,夹着床单,怀里藏着布娃娃,先到骊山的人祖庙给女娲烧香许愿,然后再偷偷地夜宿附近的树林中。

附近各村的青壮年男子在晚饭后也多上山,遇到这些不育的妇女,便可就地同居。

次日清晨,这些妇女回村时,只能低头走路,不可回顾,否则会“冲喜”。

这种奇异的“野合”风俗,恐怕也是从远古伏羲、女娲兄妹通婚的传说中传下来的。中国远古时,兄妹为什么可以通婚呢?人类最原始的婚姻状态可以对此做出一定的解释。

婚姻和家庭观念最初并不存在于人类的头脑之中,当时人类之间是一种杂乱的两性关系。采集、狩猎经济发展起来后,古人们在劳动中开始按照男女、年龄进行分工。

随着人类思维的进步,父母开始不愿与自己的子女发生两性关系,最后杂乱的两性关系终于被人类摒弃了。比较固定的“血缘家庭”或“血缘公社”发展了起来。作为一个生产、生活单位,它同时又是一个内部通婚的集团。在这里面,祖辈与少辈之间、双亲与子女之间发生两性关系是不允许的,而兄妹之间互相通婚并没有被禁止。

这种血缘群婚在人类发展史上经历了以百万年计的漫长岁月。据人类学家考证,在我国发现的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均属于分类学上的直立人阶段,大致都处于血缘公社时期。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如纳西族、傣族、苗族、侗族、壮族、黎族和高山族等,现在还都流传着兄妹通婚的神话。此外,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现在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血缘婚的残余。

现代的历史学家至今还不能断定伏羲和女娲的年代距今有多长时间,但是,他们一定是生活在原始社会的血缘公社时期,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而这一时期距今有百万年之久,所以伏羲和女娲究竟是否兄妹通婚,现有的史料还无法充分证明。

马克思曾说:“在原始时代,姊妹曾经是妻子,而这是合乎道德的。”这样看来,伏羲和女娲兄妹通婚似乎有存在的可能。

4、 红山女神之谜

1983年10月,在辽宁省建平、凌源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推测其原来是一座女神庙。遗址出土一件面涂红彩的泥塑女神头像,头高22.5厘米,面宽16.5厘米,形体与真人相当。这是迄今为止新石器时代陶塑遗物最重要的发现。

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发现的陶塑残块大约分属5或6个个体的女神像。尤为珍贵的是神庙主室西侧发现的接近真人大小的彩塑女神像,神像肢体虽已残碎,但头部基本完好,较为完整的还有肩臂、乳房、手等。

在此以前,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的祭祀遗址中也发现了两个小型孕妇塑像。

据研究,女神庙已残碎的女神像可能也与孕妇像一样同属坐姿,女神头部两眼都用圆形玉石镶嵌,更显生动。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前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现今,已经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

20世纪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对辽西东山嘴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掘。

喀左县东山嘴遗址坐落在山梁顶部中央,面向东南,俯瞰大凌河开阔的河川。这是一处用大石块砌筑的成组建筑遗址,呈南圆北方、中心两侧对称的形制。

南部圆形祭坛旁出土的陶塑人像中,有在我国首次明确发现的女性裸像。

与东山嘴相距仅30—40千米的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分布着大规模红山文化遗迹,包括牛河梁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群。

牛河梁居大凌河与老哈河之间,为东西走向的山梁。这一带地理环境优越,红山文化遗存密集,以高高在上的女神庙及广场平台为中心,十几个积石大冢环列周围,并且都和远处的猪头形山峰相呼应,形成一个互有联系的祭祀建筑群。

目前,发掘工作限于局部,但女神庙已出土了大量泥塑人像的残块,可辨别出这些残块至少分属6个人像个体。其中最小的如真人一般大小,主室出土的大鼻大耳竟相当于真人的3倍。

泥塑人体的上臂、手、乳房等,与泥塑禽兽残块以及彩绘庙室建筑构件、墙壁残块等,无一不是杰出的艺术作品,而一尊较完整的人像头部尤为雕塑佳作。头像结构合理,五官比例准确,表情生动逼真。

同类推荐
  • 宇宙战场(兽王系列)

    宇宙战场(兽王系列)

    告别了地球,兰虎、柳远藤、苏尔三人前往宇宙深处的守护者联盟。守护者联盟是宇宙中的庞然大物,以守卫宇宙为己任,汇集了诸多星球的超级强者。守护者联盟每五十年选拔一次,兼具勇气、智慧和运气的强者才能通过考核,成为守护者联盟中新的守卫者。当兰虎他们三人抵达守护者联盟时,离下一次的选拔还有一年的时间。靠塔塔鲁特的资助,三人暂时在守护者联盟中住了下来,并抓紧利用这仅剩的一年时间和各星球的强者们一块在联盟中学习,如同海绵吸水一样吸收一切知识。对众人来说,竞争在选拔前已经开始。
  • 神奇的动物世界

    神奇的动物世界

    揭开未解之谜的神秘面纱,探索扑朔迷离的科学疑云;让你身临其境,保受益无穷。书中还有不少观察和实践的设计,青少年读者们可以亲自动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广大青少年学习、掌握科学知识也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 细节(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细节(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的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细节》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书中故事娓娓道来,插图生动有趣,可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知识。
  • 变成昆虫的日子

    变成昆虫的日子

    天昊小学六(6)班的五个孩子,在去学校后的小树林中捕捉昆虫标本时,被一个精灵法师变成了五只昆虫——蚂蚁、螳螂、蝴蝶、蜘蛛、蜻蜓,精灵法师告诉他们,要想回到学校,就必须穿越茂密的丛林,去挑战自我和命运。他们在变成昆虫后的日子里,遇到了哪些前所未见的危机,经历了哪些前所未想的曲折?
  • 自然纪事·胡萝卜须

    自然纪事·胡萝卜须

    《自然纪事》中作者以其敏锐的眼睛,丰富的想象力与优美如诗的文笔,栩栩如生描写公鸡、鸭子、乌鸦、马、猪、葡萄园等生活中的不同影像。《胡萝卜须》写的是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他因一头红头发和一脸雀斑而得此绰号。家人不喜欢他,常拿他出气;胡萝卜须常被吓得六神无主,做出许多可笑又荒唐的事情。
热门推荐
  • 唯有清欢是栩深

    唯有清欢是栩深

    雪还在下。漫天风雪,再述说谁的爱恨?当真相浮现,是否还能镇定自若?尘埃落定,你,后悔吗?
  • 追棺

    追棺

    一个古老的村落,牵扯出离奇的事件刘忆被东蓿道长认定做为新任掌门人他到底能否胜任,把道门发扬光大红棺女鬼,诡异木棺,夺命金棺...看一个青年是如何扬刀追棺,叱咤风云
  • 名胜趣谈

    名胜趣谈

    本书内容包括:探访自然的神奇魅力、领略壮丽的人文景观、寻觅逝去的帝国古陵、踏访富饶的960万平方千米、全球搜奇——异域风情。
  • 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

    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幻影漂流

    幻影漂流

    没有曾经的那么美好,留下的也不只是悲剧,繁华过后能依旧陪伴,或许,这才是最常情的告白。
  • 追爱年代

    追爱年代

    清清说:女人都有三个愿望:一是遇见一个可以让她倾心的男人;二是找一个一辈子都疼她爱她的男人;三是做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这丫头总是一副大小姐的姿态,在她看来,男人就是用来管教的。正是因为她那霸道而又不讲理的小脾气,从某一天起,我便属于了她的管辖范围。
  • 巫师威离

    巫师威离

    莘籽意外被龙卷风带入一个人类无法生存的魔法世界,为了活下来与恶魔巫师威离签下卖身契约。人类女孩遇上邪恶巫师,一场浪漫奇幻的爱情冒险。威离:“把那地拖了,桌子擦了,衣服洗了,去给我热洗澡水。”莘籽:“老板,你知道为什么小镇上的人那么讨厌你?”威离:“为什么?”莘籽:“太刻薄”
  • 戎蒦

    戎蒦

    这个世界上有一颗神奇的幻珠,得到他的人能洞悉别人内心最深处的秘密,然而怀壁之罪,得天下正邪两派所有人合力将其封印,封印在一个上古大能的神国之中,至此神国便为幻界,幻界之中,上古大能至邪神魂化为镇界凶兽,名唤戎蒦,一丝残魂于这幻界从头开始修行,残魂转世名唤沧溟,
  • 恋上冰山

    恋上冰山

    顾颖儿经受多次痛苦多次伤心最后与邝亦凡相亲相爱永远不分离
  • 腹黑五师妹玩转江湖

    腹黑五师妹玩转江湖

    她,是上古世界强者紫燃捡回的弃女,从小,她与几个师兄师姐一同生活在那个世界,没有师姐的偷逃,她也不会出去,一场意外,她遇见了他。“师夫说,这个世界有一种毒药,那种毒药,无药可解,但有一种是活在幸福中,而令一种,却痛苦万分……”“我中毒了……中的……是你的情毒!所以……你休想甩开我独自去死!”他,是想让天下合二为一永无战争的魔帝,本该与她没什么瓜葛,但,遇见她时,他的心,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