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46500000013

第13章 郑板桥(2)

毛掌柜:“田爷,我那盐行可是你老的股东,盐运使府上的贡银送不上……”转身要走。

田廷林这才搁笔,从旁边拿起一封信丢到案上。豪绅们聚拢看信,不觉眉飞色舞。

田廷林:“家弟隔日即到,我已派人给郑板桥送去请帖。”

县署后院,公事房。

郑板桥把一张大红请帖丢到案上:“田廷林要以吏部侍郎压我不成!把送请帖的赶出门去!”

主簿欲要阻拦,不敢开口。仓大使入,递过一卷文书。

郑板桥翻阅着,皱眉:“饥民数十万,国库无银粮!这么说,只有上表请赈一条路了?”

仓大使:“小人等实在不知还有别的办法。”

郑板桥背手而踱:“请赈,请赈,不知请到赈要何年何月!”

主簿:“小人倒有一个主意,只怕大人不肯依从。”附耳低言。

郑板桥一怔,拿起案上请帖思忖着。

日。王凤带着砚耕走街串店,采购名贵物品。

夜。王凤和小衙役,把采购的物品包裹成箱,又系上大红彩绸。

晨。县署大门前。

郑板桥衣冠齐整正欲上轿,忽然发现两个衙役抬着一箱物品随在后边。

郑板桥:“这是什么?”

一大个子衙役:“大人前去田府带的礼品。”

郑板桥一怔:“这是谁的主使?”

王凤:“是我。”

郑板桥:“谁人要你送礼的?”

王凤:“大人去见吏部大臣,怎好空着两手?”

郑板桥:“本县为潍县十数万百姓请命,岂是私情?”摆手:“礼品放下!”

两个衙役要抬走,王凤拦住,道:“不带礼品,只怕吏部怪罪,大事难成。”

“岂有此理!”郑板桥愤然作色:“百姓落难,朝廷自当解救。你要我贿赂朝廷大臣不成?礼品放下!”上轿。

轿起,启行。郑板桥轿内回头,发现王凤和小衙役抬着礼品,依然随在轿后。他大为恼怒,喝令停轿。

轿停下了,郑板桥掀帘走下,对皂役们:“把王凤关起来!”

王凤无可奈何,被皂役带走。

田府院中。大小吏员、乡绅接踵而至,礼品堆成了小山。

客厅里。田廷烳身着文二品绣鹤补服,接受着来宾们的致礼。

田廷林:“只差郑板桥没到。”

田廷烳:“郑板桥……”

毛掌柜:“他敢藐视二老爷不成?”

田廷烳“哦”了声,想起了什么。

门外声音:“郑大人到!”

田廷林和豪绅们稳坐不动。田廷烳起身:“迎”。

院外。郑板桥入内,施礼:“七品知县郑燮,参见侍郎大人。”

田廷烳打量道:“人说郑板桥是个怪人,依我看来倒也平常。”

郑板桥:“小人官小位卑,怎敢有不平常之处。”

“唔?”田廷烳微微一笑:“鄂太傅享太庙、祀贤良祠,郑知县可已知晓?”

郑板桥:“老师武功文德,皇恩浩荡,郑燮日夜焚香祭祀。”

田廷烳:“慎郡王、沈御史想也常有往来?”

郑板桥:“或有书画相赠。”

田廷烳哈哈笑着,一摆手:“请。”

田廷林、毛掌柜等大为惊惑。

客厅。酒过三巡。

田廷烳:“郑知县书画闻名于世,不知近来可有新作?”

郑板桥:“不过公前饭后聊以成趣罢了。”

田廷烳:“京师如意馆收存古今名画,郑知县何不前去一试呀?”

郑板桥:“下官才疏学浅,书画焉能入得圣地。”

田廷烳:“这有何难!本官与书画谱总裁王原祈大人交往甚厚,自可代为引荐。”

郑板桥:“大人好意承领,只是下官并无入如意馆之意。”

田廷烳:“哦?”

郑板桥:“如意馆所藏,皆拟古之僵尸而已,下官书画入内,岂不徒遭窒息!”

田廷烳一怔,颇为恼怒,但忍住。

田廷林:“饮酒,饮酒。”

五什子送过礼品清单,田廷林看了一眼,递给田廷烳。

礼单上,惟有郑板桥名下空着。

田廷烳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但随即嘿嘿笑起,道:“郑知县笔法自是不同寻常。”目视众人:“我等请郑知县当场作画,一饱眼福如何呀?”

“一饱眼福!”“一饱眼福!”众人应着。

郑板桥:“下官作画不难,只是尚有一事恳请大人相助。”递上一卷文书。

田廷烳打开:“……请赈?”

郑板桥离席再礼,庄重地:“潍县十数万饥民,只待皇粮救济。万望侍郎速速代为奏明皇上。”

田廷烳不悦:“本官隔日即要去江南行走。”

郑板桥:“事关乡里父老,还望大人周全。”

“也好。”田廷烳收起文书,朝旁边案上一摆手:“郑知县用笔。”

郑板桥走过,提笔又问:“可是为大人所画?”

田廷烳指指田廷林:“吾兄素爱书画,为吾兄先画一幅如何?”

郑板桥默然片刻,一笑:“也好。”画起。

——一杆耸然的竹木。

田廷烳:“好!”

郭先生:“妙!”

田廷林洋洋得意。

——一株攀竹的老藤。

田廷烳:“哦?”

田廷林:“……”

——几片飘零的枯叶。

郑板桥搁笔于案,“枯藤攀枝图”赫然在目。

毛掌柜、瘦子等莫名所是,观赏着。田廷林双手打颤,脸色铁青。

田廷烳冷笑:“郑知县果然出手不凡!”将请赈文书掷于案上:“送客!”

黄昏。县署后室。

郑板桥在吹着箫,箫声忧郁激愤。小衙役端上饭菜,郑板桥坐到桌边,拿起筷子吃饭,又停住了:“王叔呢?”小衙役指指南屋。郑板桥这才猛然想起,吩咐:“快请他来!”

小衙役退去,片刻王凤走进。郑板桥搬过椅子,王凤不睬,坐到一边。郑板桥示意小衙役把饭菜搬到王凤面前。王凤看也不看,把饭菜推开。

郑板桥:“人是臭皮囊,没食就发慌。”把饭菜又推过去:“吃,吃。”

王凤:“我等着吃你请回的赈粮哪!”

郑板桥默然。

王凤:“那些大官儿们没有食儿喂着,能给你出力?赈粮哪?侍郎老爷给请了?”

郑板桥:“他不给请,我就该去送礼、下跪、做儿子?糊涂!”

王凤:“糊涂……我王凤跟大人这么多年,倒赚了个糊涂。糊涂……”起身欲去。

郑板桥连忙拦住,陪着笑脸。王凤不理,郑板桥硬是推他坐下,端过酒壶为他斟酒,又故意拖着腔儿:“王叔乃是聪明之人,焉有糊涂之理?言王叔糊涂者,大糊涂也!”

王凤“嗤”地笑了。

夜。县署后院。灯光隐约,风摇竹影。

书房内,郑板桥半躺在短床上。窗外风声萧萧,竹声簌簌。

郑板桥起身,走到案边,提笔作画……

院外,高先生和砚耕走来。他们在窗外深情地注视着。

室内,一幅“墨竹图”画就。题诗……

高先生和砚耕悄悄走近,看着。

题诗:“衙署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高先生:“好!”

郑板桥这才发现二人,摆手让坐。

高先生:“听说大人前日去田府……”

“不去提他。”郑板桥一摆手,“你我对弈如何?”

高先生:“也好。”

郑板桥示意砚耕端过棋盘,二人开局。

郑板桥:“一马立当央。”

高先生:“车出牵马缰。”

郑板桥:“请赈一时不成,高先生有何救急之策呀?”

高先生:“潍县粮米自可救一时之急,只是都在田廷林之辈手里。”

郑板桥:“你是说,强令平粜?”

高先生摇头:“百姓囊空如洗……”

“借?”郑板桥落子:“一步好棋!”

县署大堂。大小官吏豪绅齐集。郑板桥居中,县丞、田廷林陪坐两边。

郑板桥:“……本县为救燃眉之急,才不得不向各位借粮。诚望各位以百姓为念,竭力相助。”

一片沉默,豪绅们低眉耷脸,不置一词。

郑板桥:“各位有何难处,也不妨明言。”

毛掌柜、瘦子等瞥着田廷林。田廷林二目微闭,不动声色。

郑板桥胸有成竹,扫视诸人,目光落到田廷林身上:“田大人,你看如何呀?”

田廷林微微抬头:“小人想听听各位乡绅高见。”

郑板桥:“田大人家中所藏可借多少,总可先讲一二吧?”

田廷林:“不瞒大人说,连年干旱,租米不齐,小人家中实已无粮米蓄藏。”

豪绅富户们悄声议论起来:

毛掌柜:“小人家连锅都快揭不开了。”

瘦子:“小人也实在无米可借。”

另外几个富绅也一齐叫起苦来。

郑板桥不动声色:“果真无米?”

毛掌柜狡黠地望着县丞:“县丞大人可以作证。”

瘦子:“对,县丞大人可以作证。”

正在闭目养神的县丞,望望郑板桥,又望望富绅们,嗫嚅地:“各位是否……先借……些许……”

毛掌柜:“些许?大人今日肚子没有吃饱,小人倒是可以借米一碗。”

“嘻嘻嘻。”几个富绅笑起来。

县丞倒也不恼,干笑两声,朝郑板桥无可奈何地晃了晃脑袋。

郑板桥:“如此说,借粮之事是只好罢了?”略顿,缓慢而威严地:“百姓无粮皆因天旱。明日午时,本县在城南五龙泉设坛祈雨。各位皆是百姓之主,当以诚感天,先行沐浴斋戒,按时到齐。”

田廷林等:“谨奉钧旨。”

夜。

县署后室,郑板桥在筵客,他淡汤素饭。

田府后院,田廷林在筵客,他荤腥厚味。

县丞院内。县丞边啃着鸡脯边斗着蛐蛐。

城南五龙泉。

祭坛前,一班衙役在搭着伞盖,摆设杯盘。小衙役传令撤去。

午。祭坛前,骄阳当空。

县丞持羽蘸水洒毕,郑板桥拈香。县丞、田廷林等依次拈香。

郑板桥在蹓前席地而坐,双手合什,郑重祈祷。众人依次坐定,祈祷。

一支香毕。田廷林、县丞等燥热难当,急欲起身,见郑板桥纹丝不动,只好再祈。

二支香毕。田廷林、县丞汗流满面,郑板桥依然不动。

三支香毕。田廷林大汗淋漓、头晕眼花,县丞昏昏欲倒,郑板桥也被汗水湿透。

郑板桥目视众人,道:“祭天祈雨本是辛苦之事,茶水不可不少饮。”对小衙役等:“送水!”

小衙役抱过一只大瓮,倒满一碗,递给郑板桥,郑板桥一饮而尽。

衙役们为田廷林、县丞等送水,田廷林、县丞等如牛大饮。

训术又续起香来,郑板桥等继续祈雨。

一支香及半,县丞忽然“哇”地声呕吐起来。田廷林、郑板桥等不约而同,也都呕吐起来。

衙役们慌忙上前掩盖呕吐之物。

“慢!”郑板桥起身,指着众人面前,道:“祈雨贵在心诚,此正可检查各位心诚与否。”对小衙役等:“验记!”

小衙役等自郑板桥始,对面前吐出之物,逐一查看、记录。

小衙役:“回大人,祈雨诸人中,唯有大人所吐藜藿赤饭,余者皆是腥荤厚味。”

郑板桥:“如此说,祈雨诸人中,惟有本县一人是斋戒过的了。”

田廷林等震惊,县丞晃起了脑袋。

郑板桥扫视诸人,道:“为民求雨乃是国家大事,当朝皇上亲临黑龙潭祈雨,尚且斋戒沐浴,至真至诚。你等乡绅小吏竟敢如此!”

田廷林等大为惶恐。

郑板桥厉声地:“潍县久旱不雨,皆是你等欺天所为。本县当上本奏告,严加治罪!”

田廷林等一齐跪到地上,县丞也只好跪了下来。

郭先生:“小人愿借粮百石,以赎己过。”

毛掌柜:“小人也愿出粮百石。”

“小人愿出粮八十石。”

“小人愿出粮五十石。”

郑板桥目视田廷林。

田廷林目光逡巡,道:“小人未曾斋戒,实出别因。”

郑板桥:“欺天罔民,田大人可知该当何罪?”

田廷林:“……小人亦愿出粮百石。”

郑板桥怒容满面,不予理睬。

田廷林:“……小人愿出粮五百石,以赎罪失。”

郑板桥微微露出一丝笑意。

村镇一角,田家大仓。饥民们担筐提袋前来借粮,借券堆成厚厚的一叠。

郑板桥布衣长衫,站在一旁观看。樵根背着一袋粮米走来,郑板桥迎上:“小和尚!”

樵根惊喜地:“郑大人!”

郑板桥:“小尼姑怎么没有来?”樵根傻笑着,比划比划了肚子。

郑板桥:“要当爹爹了?你小子本事不小哟!”笑着,指着粮袋:“能吃到秋粮下来不?”

樵根点点头:“再加上些野菜、桑叶。”

郑板桥:“你个傻和尚!”

田廷林书房。

田廷林气极败坏,由丫环搀扶着在写着一封信。信写完了,对五什子:“派人送给二老爷。”

五什子应声退出,毛掌柜、瘦子等人入内。

毛掌柜抖着一叠借券:“就这,就这!一百石粮食哟!”

瘦子:“田爷,这可怎么得了哇!”

田廷林坐下,道:“现在借去了的,秋后要加倍地收回来!”恨恨不已地拍着椅子扶手:“郑板桥!”

十一

盛夏。田边。郑板桥观看老农耕作,与老农交谈着。

初秋。农舍。郑板桥观看老妇织布,向老妇询问着什么。

仲秋。白浪河岸边。郑板桥手拿一张图,与高先生等沿河勘察。

郑板桥:“好!按你高先生这张图治理,不愁白浪河不为百姓造福。”

高先生:“但愿有郑大人扶持,晚生数十年心血能够得以实现。”

郑板桥:“你再将此图作些修订……”二人下堤,向村子走去。

村边一小店前,一伙盐丁在拆着小店的门窗桌椅,殴打一个老实农民。妻哭儿嚎。郑板桥加快脚步向那边走去。

高先生拉住他:“又是捉私盐!这些人直受盐运使管辖,不会听你县太爷的。”

郑板桥:“一群强盗!”

二人拐上村间小路。

高先生:“听说那个盐运使,每年单收礼银,就有上百万两。”

郑板桥:“这可是真的?”

高先生:“还能假了不成?可朝廷里有个什么郡王硬是护着他,听说与田廷烳也有些瓜葛。”

一个少妇低头走过,郑板桥惊喜地:“桑叶!”

桑叶打量郑板桥,上前就要跪倒。

郑板桥拦住她,问:“樵根哪?”

樵根家中。樵根抱着一个孩儿,在打着转转。

郑板桥走进,樵根连忙迎过。

郑板桥看着孩子:“姑娘?小子?”

樵根:“妞儿。”

郑板桥:“叫什么名字呀?”

桑叶:“还没有名字哪。”

郑板桥:“叫竹兰如何?像竹子又像兰花。”

桑叶抱过孩子亲着:“竹兰……”

“竹兰,叫爷爷,叫爷爷……”郑板桥逗着孩子的小脸。忽然试了试孩子的额头,问:“孩子病了?”

桑叶背转脸,抽泣起来。

樵根:“没有钱,毛掌柜不肯给药。”

高先生:“就是那个盐商。”

郑板桥摸摸身上,一无所有,想了想,问:“有笔墨吗?”

樵根茫然:“笔墨……”

高先生:“就是写字作画的那个……”

同类推荐
  •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收录了莎士比亚四部悲剧代表作,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麦克白》(1606)等。在这四部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以悲剧告终,却因其喜剧气氛使得剧本里“处处是青春和春天”;《哈姆莱特》中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越来越少,现实主义描写越来越突出;《奥瑟罗》则对现实社会中的邪恶势力做了深刻有力的批判;《麦克白》等作品中,理想光辉的正面人物形象不再出现,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也日趋破灭。这些作品无不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与人性的悲剧,代表了莎士比亚最杰出的成就。
  • 衣食亦有禅

    衣食亦有禅

    为随笔和国画的集合。王祥夫不仅仅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耳濡墨染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之道。他有专门的绘画老师,老师亦是一个具有古典文化情结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加之他的天性,他热爱市井,热爱饮食,热爱生活中注视到的点点滴滴美的享受。他说:人类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始终追寻美的过程。许多事物,只是当它们过去或消失的时候才会显示出它们的美来。他最经典的话是:古人除了击鼓鸣金地打仗,一般都很闲散。
  • 那

    当代诗歌的进程中,70后诗人的山场,随之而来的迅姑崛起,确乎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枓,不仅诗歌读者感到意外,而且诗歌界内部也感到意外。对冇些诗人来讲.由于70后诗人的登台,原先似乎清晰可辨的当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变得无从把握。原来设想的从始于1970年代的地下诗,延伸到朦胧诗,再转换到第三代诗歌,并进而扩展到后朦胧诗的这一当代诗歌的谱系,本来就在上世纪90年代的诗歌中遭遇了离析,但在诗歌史的评述上似乎还有折中的办法。而70后诗人的星火燎原,则彻底捻灭了人们对修复原先的当代诗歌谱系的动机和可能。
  •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多少年过去,我也曾几次和人讲起。可是没人会相信它的真实性。甚至包括我自己。那不是梦。在那之前和之后,我都未曾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匹马的眼睛。而它从书架上移开眼神来看我的时候,我忘不了那双眼睛。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我虽然早已过了要牵强附会才能了解自我的年龄,也不再有拼命幻想的激情,可是每当我在一排排的书架前难以自持地激动的时候,我知道,我属于这片天地。《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讲述了作者的记忆故事。
  • 古典情思

    古典情思

    从书中可以看出,“仙作”之美,美在材质,美在工艺,美在工艺中的文化内涵,三者缺一不可。传扬“仙作”之美,理所当然要向这三个维度深入,才可能直逼古典工艺家具之美的内核。在这一方面,志忠除了向各大媒体提供新闻稿件,广泛报道“仙作”古典工艺家具的发展动态外,还深入研究,深度挖掘,试图全方位展现古典工艺家具的独特魅力。志忠虽不是工艺师,也不是专业的文化研究者,但他是明智的,也是用心的,以自己的悟性和才情,穿越古典工艺家具繁简不一外表下的迷障,向着这三个维度深入,把貌似简单其实复杂的“仙作”说得有眉有眼,有滋有味,颇为引人入胜。
热门推荐
  • 轮回不轮回

    轮回不轮回

    主人公本来只想安静的呆萌,却遇到各路野鬼散仙为寻找“太公后人”而尽显逗逼风范。为的到底是什么,一切的因果都缘起千年前的魏征梦斩泾河龙王。。。
  • 轮回之清衣行

    轮回之清衣行

    他曾是守护神界的根基女娲神殿的大神,因一次神界大乱,神殿内五件神器遗落人间,他自罚下界,寻回神器,却因那次神界大乱给三界九重未来埋下灭顶之灾。下界后的他,竟然将一切忘得干干净净。最后一个梦,他潜藏的意识模模糊糊的将一切重新输回的的记忆中。下界后的他潜意识的将其化作一个很怪的梦。冥冥之中这一切早便是安排好了。这个少年居然想逆天行事。本文就是讲述这个下界的神的故事。说声不好的,因为这两天我的病情加重,没时间更文,也心情去更文。
  • 诛神之界

    诛神之界

    一人一剑,剑修与剑;一眼瞬间,一恋万年。就如当初,我一眼看到的就是你那绝世身影;但我却不知,就一眼,我却爱上你千百万年。
  • 七彩龙神力

    七彩龙神力

    一个平凡的少年,在觉醒龙力时,传承了上古七彩龙神的修炼功法,从此踏上了充满阴谋与血腥的强者之路,为国家征战杀场独战六国.为爱人入黄泉闯地狱,…
  • 霸道总裁养成记

    霸道总裁养成记

    他是温暖爱笑的邻家大哥,她是纯真烂漫的小小姑娘。他们相识在最美最纯的时候,是所有人羡慕的邻家兄妹。然而世事难料,无奈与背叛,他们终究还是分开,就好像失去依靠的蒲公英一般,各自飘零。五年后他是令人艳羡的富家公子,娇妻在侧她是万人追捧的艺圈新秀,夫君在旁一次晚宴,他们相遇,他目光里的炙热依旧,她感觉到的却只有陌生。他说:“我怎么可能让你一个人走,我们重新开始。”她却说:“小哥哥,我们回不去了。”……石小叶在一旁,实在不想再看他们虐下去了,场外说明道:“什么娇妻在侧,什么夫君在旁,那个是女朋友好不好,另外一个是经纪人好不好,你们俩矫情啥,赶紧在一起。……第一次想将自己的故事写出来,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石小叶。
  • 无限之噩梦虫王

    无限之噩梦虫王

    一个混吃等死的青年。在给奶奶出殡后醉酒掉入下水道进入了电影第九区,变身虫族并发现以前在小河里发现的项链竟然是前任万虫之王的种族秘宝。在他以为这辈子再也回不去的时候,却在女王遗产中得到了噩梦徽章。在第九区一波肥后进入噩梦空间,立誓要超越万虫之王后的冒险经历。新人新书请大家多多支持,书友讨论组:365335880
  • 异域幽冥

    异域幽冥

    她有一双迷离的浅琥珀似的眼睛,笑起来,毫无杂质,只是衣服上,常带血液,在一个幽灵、恶灵遍布的世界,她身怀异能,与一群各怀鬼胎的人共同踏上了一段未知征程,血腥杀戮,暗黑政治,纠结情感,教会她成长……
  • 超品神王

    超品神王

    经历千百轮回的本源之树,悄然降临的异界来客。是就此沉寂,还是就此奋发?无尽却灿烂的宇宙虚空,无极却无始的本源之道。是匿迹,还是崛起?一切,都将从这个小小异世说起。
  • 仙法武缘

    仙法武缘

    万界最后一位仙灵后裔,转生下界低武世界,当仙法结合武学会产生怎样的一段故事呢。爱恨情仇不可或缺,兄弟情义尽皆有尔,就让我们随主角一起踏苍穹,碎星辰
  • 《金木水火土》

    《金木水火土》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孙悟空是谁?然而在这个漫长的五百年里,他经过了怎样的神奇却被世人所不知,如果你能去品味其中这种被山压着的感觉,也许你就能明白这座山是来自吴承恩心中的一座山,也许你可以去揣度他的笔下灵魂,因为他是来自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的产物。在我看到他的产物时,我只能感受他的内心与孙悟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因为没有人可以推倒这座大山,而且在这座山上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下面便是我为大家讲述吴承恩心中的大山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