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46500000015

第15章 郑板桥(4)

郑板桥“嘻嘻”地笑着,对王凤:“吃,吃!”

王凤:“我不像你,见了狗肉就没命了。”

郑板桥边喝边吃边说:“呃……此乃世间……上好之物……不吃岂不是……”

王凤笑着,也吃起来。

半山寺内。郑板桥与王凤在观赏佛像。

一幅字匾前,郑板桥以手代笔比划着,同时瞥着王凤。

王凤:“喝上几杯黄汤,手就痒痒了。这里哪儿来的笔墨?”

郑板桥无可奈何,笑笑。

一侧的大殿前坐着一个老和尚。殿廊里挂着几幅字画,其中还有郑板桥的一幅墨竹。

一位游客向老和尚请教什么,老和尚不予理睬。郑板桥走来,老和尚瞥了一眼,也没有在意。

郑板桥指着墨竹对王凤讲着什么。郑板桥饶有兴致地观赏着字画。

老和尚瞟了郑板桥几眼,站起,指着旁边一个木几道:“先生,坐。”回头向殿内吩咐道:“茶!”

郑板桥点了点头,继续观赏。

老和尚打量着他:“先生贵姓?”

郑板桥似理不理地:“郑。”

老和尚瞟了眼那幅墨竹,指着殿内一张木椅说:“先生请坐。”同时喊着:“泡茶!”

郑板桥只好进殿坐下。

老和尚:“郑先生似是书画中人,不知与那位画竹的郑板桥可曾相识?”

郑板桥:“在下正是。”

“哦……”老和尚连忙起身施礼:“小人有眼不识泰山。”指着上首一张雕花大椅,道:“大人请上座,请上座。”

一个小和尚端上一杯茶来,老和尚连忙挥退:“泡好茶!泡好茶!”

郑板桥端坐不动,老和尚又请,他只好移坐上首。

小和尚端来一杯好茶,老和尚亲手送到郑板桥面前,点头哈腰地:“郑大人书画天下无双,今日光临,定请留下一幅。小僧三生有幸!”

郑板桥一笑:“有纸墨吗?”

“有有有。”老和尚大喜过望,连忙亲自端过笔墨,铺好:“郑大人……”

郑板桥起身提笔:“写幅对联如何?”

老和尚连连施礼:“山门有幸,山门有幸。”

郑板桥厌恶地瞥了老和尚一眼,一挥而就:“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王凤嘻嘻地笑着,郑板桥搁笔,随即离去。

老和尚眉飞色舞地拿起对联,念着:“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忽然,他悟到了什么,一屁股坐到地上。

十六

趵突泉,柳绿水清。

泉边小亭,郑板桥与一班官吏、学士品茗交谈。

一老年官吏:“板桥先生书画闻名,敢请为老朽书赠一幅?”

郑板桥爽快地:“这有何难!”

一学士端过笔墨。郑板桥起身,众人围拢。

——一杆青竹挺拔。

众人:“好!好!”

郑板桥:“一杆太瘦。”又画一杆。端详着:“嗯,够了够了。”

老年官吏尚觉不足:“再画一杆,再画一杆。”

郑板桥再画一杆,不觉摇头:“生拼硬凑。”

“多谢,多谢。”老年官吏喜出望外,就要取画。

郑板桥抬手:“尚可一救。”又画一杆,搁笔。

——四杆青竹疏密相间,亭亭玉立。

“妙!”“好!”“不愧高手!”

一年轻官吏:“先生何不题诗一首,再增雅兴?”

“也好。”郑板桥提笔,问:“题些什么?”

老年官吏:“神笔一挥成厚意……”

学士:“墨竹四竿赠友人。”

众人:“妙!”

郑板桥淡然一笑,写起:

一杆瘦 二杆够

三杆凑 四杆救

众人回味,抚掌而笑。

一中年学士:“也请板桥先生为晚生画上一幅可好?”

郑板桥:“换纸!”

学士大喜,连忙换过宣纸。

郑板桥挥笔,一幅竹石图顷刻画成。

郑板桥:“也要题诗?”

学士:“正是。”

郑板桥:“先生祖上可是山东?”

学士:“世居山东。”

郑板桥即刻题诗:

满目黄沙没奈何

山东只是吃馍馍

众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园内花廊。山东布政使由一行人陪同走来。

布政使来到趵突泉边,瞥了眼小亭,对一随从官吩咐了句什么,走进旁边的大殿。

大殿内。郑板桥参见布政使。

布政使颇为不满地:“……你跑到济南,为何又四处狂言哪!”

郑板桥:“下官等方才只是助兴,并无狂言。”

布政使:“有人告你在潍县欺侮乡绅、干涉盐政,可有此事?”

郑板桥:“大人详察。下官此次求见大人,一为禀报潍县豪富、盐道、盐差欺压盘剥百姓,二为兴修水利,根治白浪河水道……”

“这些你不要对我说。”布政使一摆手,声调变得柔和起来:“沈御史明日就到。”

郑板桥惊喜交并:“沈御史?恩师?”

十七

山东巡抚大衙前。鼓乐震天,山东巡抚、布政使、盐运使等大小官吏,衣冠齐整跪于地上。

郑板桥跪在末排,急切地向前探望着。

一幅“钦差”大纛。

一行威严仗列。

一顶大轿停住,沈椒园英姿神采,下轿。

沈椒园由山东巡抚、布政使等陪同,步入巡抚府大衙。

巡抚府后院大门前。一班官员求见沈椒园。

一随行官:“钦差大人正在召见州府官员,请各位先回。”

后院大厅。几位州府官员告退,沈椒园目送众人离去,无意中,发现侧房里摆着几箱礼品,顿时恼怒。

沈椒园:“回来!”

州府官员不知为什么,连忙回身。

沈椒园一指:“这些可是你等送的?”

一州府官员:“是小人们的一点孝敬。”

沈椒园:“岂有此理!皇上派我南下,乃是除暴安良,你等有何劣迹要我袒护不成?”

州府官员大惊失色,一齐跪地。

一知州:“小人等该死。小人等实出好意,决无此念。”

沈椒园:“当今皇上至圣至明,我等臣僚当以‘清’字为立身之本,报君效国留芳百世。你等须当记取!”

“下官等记取!”

“谢钦差教诲……”

沈椒园摆摆手:“礼品各自带回,再有此事定然不饶!”

州府官员们连忙起身,亲自搬起礼箱……

十八

潍县城关街头。主簿等押运赈粮来到,百姓欢呼雀跃。

主簿把郑板桥书札交给县丞,向他说着么。县丞晃着脑袋。

街上。常平仓门前。

百姓们正在领取赈粮,五什子和一班家丁背着大麻袋赶来,砚耕上前阻拦,被推到一边。

砚耕跑上高台向县丞报告。县丞看了看,又闭着眼晃起脑袋。

躲在墙角的毛掌柜、瘦子等,一齐吆喝家丁抢粮。

领赈的百姓被挤到一边,成袋的粮米被搬走。

砚耕撒腿跑去……

县署院内。砚耕跑进,向大个子衙役等报急。

大个子衙役等手持棍棒,奔出……

常平仓门前。衙役和百姓把五什子等围了起来,七嘴八舌地斥责着。

县丞走来,不耐烦地瞪着眼要赶衙役们走。

五什子等上前又要抢,砚耕示意两个衙役推上仓门,上前扣死了大锁。

县丞无可奈何地晃着脑袋。

十九

夜。济南,接官邸内一室。

墙上、地上晾着许多字画条幅,郑板桥还在写着、画着。

隔壁,几个官吏、学士、商贾模样的人,围着王凤七嘴八舌:

“板桥先生难得一见,定请留画一幅!”

“我们老爷子特意让来的,务必,务必……”

“要银子也可。这是二十两,够不够?”

王凤无可奈何,拿出小本本,众人争先留起名字来。

隔壁,郑板桥还在作画,王凤走进。

王凤:“看看,又是这么多。”

郑板桥拿过小本本一看,丢到案上:“你这是存心要累死我不成?”

王凤:“大人吩咐,小人怎敢有违。”

“不画了!不画了!”郑板桥把笔一搁,摆着手:“搬走,搬走!书画书画,伤透脑瓜!哟……”揉着手腕。

王凤一笑,上前将笔墨纸砚搬了出去。

郑板桥气恼地走到窗前踱了几步,舒了几下手臂,又回到案边;他习惯地伸手抓笔,案上空空一无所有。

他坐到椅上,闭目片刻,百无聊赖,又站起来踱着。

他搓着手,终于忍不住了,又坐到案边。

郑板桥:“王叔!”

王凤应声而入。郑板桥:“你要把我闲死、憋死不成?笔墨端来,端来!”

王凤一笑,又将笔墨纸砚摆到案上。

郑板桥提笔,又画起来。王凤嘲弄地望着他。

日。巡抚府后院,书房。

沈椒园伏案批阅案卷,郑板桥入内施礼:“学生、潍县知县郑燮拜见恩师。”

沈椒园起身,满面春风:“好。坐,坐。”

郑板桥:“一别数年,不知恩师是否安泰?”

沈椒园:“老夫身体倒也康健,只是报国为民之愿尚多艰难。”

郑板桥:“恩师之心,学生铭心刻骨,不敢稍忘。”

沈椒园:“你从范县到潍县,为官数年,政声不坏,书画亦有长进,倒也不负老夫当年一片苦心。”

郑板桥真诚地:“恩师当年之情,学生没齿难忘。”

——兴化,郑板桥家中,一贫如洗。

郑板桥正在用小匙给饥病在床的犉儿喂着稀粥。

门外,一个半大孩子在喊:“东家来咯!东家来咯……”

郑板桥慌忙背起犉儿,从后门逃出。

——兴化,乡间竹林里。郑板桥气喘吁吁放下犉儿,犉儿死去。

郑板桥大哭起来。

——扬州,小金山,雨后。郑板桥衣冠不整,坐在古庙前卖画。游人观赏着瘦西湖景色,三二成群走过。一对阔夫妻,瞥着郑板桥挤眉弄眼。

沈椒园身着翰林衣冠漫步而来。他观赏着雨后景色,吟道:“山光扑面经宵雨……”他向下吟,一时吟不出来,在原地徘徊起来:“山光扑面经宵雨……山光扑面……”

郑板桥见他苦苦思索,脱口而出:“江水回头欲晚潮。”

“江水回头欲晚潮……对得好!”沈椒园回头寻人,一见郑板桥,大为惊异。

郑板桥:“小生随口胡诌,大人莫怪。”

沈椒园走过,观赏着郑板桥的字画,道:“先生才学不凡。但不知为何弄到这般模样?”

郑板桥长叹,道:“小生命苦,三岁丧母,多蒙养母抚养长大。前年老母过世,去年妻子夭亡,撇下几个孩儿,只得借债度日。不相……”

沈椒园思忖片刻,毅然唤过书童,打开包囊,将一封银子送到郑板桥面前。

郑板桥惊疑注视。

沈椒园:“这一千两银子,请先拿回去。”

郑板桥:“不,不,这怎么可以!”

沈椒园:“大丈夫在世,当以功名为重,些许银两算得什么!”

郑板桥:“不!大人恩德晚生受领,银子断不敢收!”

沈椒园收起郑板桥字画,说:“这总可以吧?”

郑板桥还是不收:“小生字画哪里值得这多银子!”

沈椒园略一思忖,道:“那我收你作个学生如何?”

郑板桥拜倒在地:“恩师受礼……”

——兴化,郑板桥家。郑板桥告别女儿,出门。

——杭州,苏堤。郑板桥对着地上的竹影,在习练画竹。

——泰山,经石峪石坪。郑板桥在石刻前揣摩笔法。

——京师,天坛。郑板桥与一班期门羽林子弟,研读诗书。

——京师,皇宫前。皇榜赫然,郑板桥的名字排在进士栏内。

巡抚府后院,书房。

郑板桥:“学生前时呈送书札,不知恩、师可曾读过?”

沈椒园:“老夫这次南下,正要追查此事。”

郑板桥大喜,但随即又颇为忧虑地:“听说盐运使与靖郡王是姻亲,与吏部侍郎田廷烳等亦关系甚密,只怕……”

沈椒园愤愤:“朝廷大政都坏在这班人手里!”正气凛然地,“管他什么郡王、侍郎,罪在害国害民,老夫岂能饶他!”

郑板桥感动钦佩的目光。

二十

巡抚府大堂。沈椒园高居正位,山东巡抚、布政使等陪坐两侧。群僚伫立,气氛肃然。

盐运使被押在堂上。

随行官在宣读文告:“……该盐运使在职三年,不思报效朝廷,为国为民,反贪污盐税、盐款银五百万两余,逼死人命百二十个余,实为大恶之徒。本钦差特命削去其盐运使之职……”

一侍从官上前,摘去盐运使朝冠。群吏注目,神情各异。郑板桥含笑。

随行官又读:“……按刑治罪,打入死牢,明日寅时处斩。”

满堂震惊。巡抚、布政使等不敢相信地大瞪着眼睛。

武士将盐运使押下堂去。

欣喜、振奋的面孔;

忧郁、沉默的面孔;

惊恐、怨恨的面孔……

巡抚起身:“本巡抚禀告钦差大人。”

沈椒园:“请讲。”

巡抚:“盐运使所犯之罪理应严惩,但以本官之见,尚不足以斩首。”

沈椒园:“巡抚差矣!贪赃害命,民怨鼎沸,不杀何以平民愤、正王法!”

巡抚:“罪在当斩,亦应报奏朝廷,候旨执行。”

沈椒园冷冷一笑,起身,从随行官手中接过一柄宝剑,双手擎到面前,威严地:“皇上授我宝剑在此,有枉法殉私者,与案犯同罪!”

巡抚惊恐地跪在地上。郑板桥眼睛里闪射着火焰般的光。

二十一

潍县县署大堂。郑板桥正气凛凛地向大小吏员、豪绅们训示着。

田廷林低眉闭目,毛掌柜、瘦子等汗下如雨,郭先生面带喜色……

村镇街头,鞭炮齐鸣,纸花如雪。

郑板桥向百姓们讲着什么,百姓们欢欣跳跃。

郑板桥来到樵根、桑叶家中。映目的年画:门神、福字灯、金童子、财神关公、打猪鬼、牛子……

郑板桥观看着、赞赏着。

竹兰向郑板桥张着两只胖胖的小手。郑板桥接过,逗着。

竹兰甜甜的笑脸。

日。县署后院,公事房。

郑板桥与县丞、主簿等在商谈公务。

郑板桥气势昂扬地:“……何以来赈前,不能为周防?何以既赈后,不能使乐康?白浪河治理之后,旱可排灌,涝可泄洪,潍县百姓富足有年。更加此事乃是沈御史亲批,我等当全力以赴,务求全功!”

众人大为振奋,县丞微微晃着脑袋。

主簿:“民夫数万,粮米需得妥善之法。”

郑板桥目视县丞:“县丞主管粮马,定有高见。”

县丞一惊,茫然:“什么?”

郑板桥:“民夫粮米从何而出,请县丞定出良策。”

县丞晃着脑袋:“有大人在,小人能有何……良策……”

郑板桥:“你食君之禄、为民之官,从无一言之计,是何道理?”

县丞:“但凭大人教诲。”

郑板桥:“皇赈下达,本为饥民百姓,你一任田廷林之辈强取豪夺,是何用心?”

县丞:“但凭大人教诲……”

郑板桥拍案大怒:“昏庸至极!”

县丞连忙起身施礼,依然晃着脑袋:“……但凭大人教诲……”

白浪河岸边。

一个高达数十丈的“转秋千”耸立在河滩上。“转秋千”下围着许许多多百姓。

砚耕身着彩裙,与王凤站在秋千下,不时向河岸的高台上望着。

同类推荐
  • 诗经里的植物

    诗经里的植物

    认识《诗经》里的植物,能够让人不经意间想象出中华文明曾经生成的场所:心里的一爱一恨、容颜里的一擦一笑、山风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飘一落,虽然已 经相隔两千多年,伴随这样的心路历程,让我对生活于其中的家乡土地、山、河流,比所看的,要更为厚重,更为缥缈,更为神秘。因此,在这种亲切感里,爱的心也更真实一些。
  •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感人故事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感人故事

    本书收录了来自师友亲朋以及陌生人的感人故事,彰显人世间的真情感。
  • 映秀的月

    映秀的月

    《映秀的月》记述了一个美丽年轻的母亲在5?12大地震之后,从成都奔向汶川找女儿和亲人的真实经历。在通往汶川的路上,作者和沿途加入的各类寻亲的人们历经了强烈的余震和各种生死考验,虽然最终没能进入汶川,但是他们却在映秀参加了志愿者的队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遭受地震灾难的家乡父老尽自己的所能,献出自己的爱。在离开映秀的前夜,一轮上悬的明月升起来了!
  •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本书收编古今中外机智应变趣事趣话小故事280篇,多为名人大家、领袖人物、帝王将相口才艺术的真实记录,充分展示了智者的应变妙答技巧和语言艺术。
  • 粽香在舌尖舞蹈

    粽香在舌尖舞蹈

    乡村是永远的家园,行走乡村总能让人亲切平和。乡村生活在作者笔下充满诗意,童年岁月、儿时游戏、农家生活,在作者的笔下还原昨天的面貌,即使曾经的苦难也存有温馨。乡村离都市越来越远,顺着作者的目光,我们走回过去,走进乡村,感受乡村的诗意和醇厚。而文化是观照一个区域的坐标,无论是林语堂、周碧初或者是三平寺、灵通山,人和景的融合,物和事的渗透,在作者的笔下,遥远地平和走来。但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地理概念,更多的是一个区域的文化散发岁月的芬芳,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热门推荐
  • 玄灵帝主

    玄灵帝主

    玄灵大陆,以武为尊。少年林蓝,自幼经脉封堵,被众人耻笑为废物!少年自幼立志下成为玄灵大陆最强者的誓言,一路背负着愈加沉重的流言、讥嘲,以其蓄满胸腔的不凉热血,以其不懈的坚持奋斗,铸就一段属于他的传奇!玄幻爽文,热血励志!
  •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北京有多少个部队大院?很少有人能说的清楚,仅在城区一条著名街道的几公里地段内,就有六七个紧挨着的、分别生活着几千上万人的部队大院,一个大院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部队大院戒备森严,在普通老百姓心中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民道、官道,都是学问;家事、国事,皆有文章。作者从军35年,主要任职于解放军总后勤部,常年生活在北京某部队大院。本书就是他品读人生、总结军旅生涯的心灵体悟,第一次原生态地展现北京某部队大院生活的小说集。不同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号召,本书着眼于个体生命的细致把握,展现新时期下部队大院人们的生活状态。
  • 领袖之高中时代

    领袖之高中时代

    白小雨是黄金帝国酒店的千金,因跟后妈不和,离家出走。只身一人的白小雨自己报名来到了A市最乱、最杂、最躁动的火炎高中。因为从小母亲的去世,父亲的不闻不问,7岁时便把她送进了全国高等武术学院,现在的白小雨来到了火炎高中的门口,她要的不紧紧是整个高中而已、、、
  • 古纪横踪

    古纪横踪

    西大陆的索兹里德半岛不仅仅是诺亚在这块大陆上中兴之地,也是前往自由岛的最佳出港口,在这片土地上面,孕发了无数的生机,无数的公会在这里层出叠立,而与索兹里德半岛隔着一片新月湾的土地上面有着一座名为“双冠”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之中孕生了这个故事的主角。一个名为‘涅磐’的公会。一个创造了无数故事,而且也注定会在将来书写无数故事的公会。
  • 笼斗

    笼斗

    玉佩化作真龙入体,让他拥有无限的潜能。从默默无闻到名扬四海,从无人问津到美女环绕。从海边小城一直打到世界冠军统一战!且看我如何用中国散打征服整个世界!真格斗,尽在《笼斗》
  • 菜鸟老师

    菜鸟老师

    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走出大学校门,进入中学教师的角色。学生们的笑容是多么的灿烂,眼睛黑亮黑亮的,让懵懂的我充满了培养祖国未来栋梁的激情。可为什么以前的朋友变成同事后关系就像是诗歌《相隔一层纸》中那么别捏,同时期进的新人都拿奖无数,为什么我还在被人嫌弃。哼,看我职场菜鸟的翻身!
  • 绝世剑灵

    绝世剑灵

    一个平凡的少年,为了一个梦境,在比武大会上机缘巧合发现了一些他所不知道的能力,后来在一系列的痛苦和磨难中不断变强,不断挑战极限,发现自己的身世之谜。
  • 塔罗女神探之幽冥街密史

    塔罗女神探之幽冥街密史

    中俄边境,幽冥街东头的圣玛丽教堂中,被神父收养的男孩频频被害,死相残忍又诡秘。幽冥街的西头,与潘小月开设的赌场有关联的人亦纷纷莫名死亡,并被做成人刺在赌坊后院示众。神父、赌坊掌柜、白化病患儿、流莺、老千……卷入案件之人越来越多!杜春晓一面手持塔罗混迹于赌场深入调查,一面与她的“老友”斯蒂芬进行着终极智慧较量。随着真相浮出水面,一段幽冥街最黑暗肮脏的岁月也被曝光无余,它影射着杜春晓的黑暗过去,也诉说着自人性转兽性的无奈与苦痛……
  • 飞碟与外星人

    飞碟与外星人

    本书内容包括:引人遐想的史前文明、飞碟与外星人的档案记载、揭露外星人的暴行、外星人留下的疑问、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文明、锁定神秘的UFO基地、窥探神秘的飞碟等。
  • 东方篮球传奇

    东方篮球传奇

    野球场上的普通小子东方路开始向校队发起了冲击,因为他喜欢的苏小小喜欢篮球啊!然而,校队教练是个唯身体论的退役运动员,身体条件一般的东方路能通过考核加入校队吗?或许这只是一群普通学生的开始,但最终他会带领我们走上荡气回肠的逆袭之路。让东方路带我们去CBA,去NBA,领略我们无法领略的伟大、经历我们无法经历的热血!让东方路带我们回到梦想出发的地方,再一次领略篮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