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闻程务挺死,喜出望外,欢宴相庆,但对程务挺却非常敬佩,为其建立祠堂,每次出师征战,必先来此祈祷敬拜。
长生殿,“太后娘娘,突厥猖狂侵扰我边塞,突厥可汗骨笃禄屡次率兵骚扰中原。”婉儿拿着邸报读着。
“突厥欺负我大唐无人!这个不卒禄真是该死。” 武媚有些后悔斩杀程务挺,气得武媚给突厥可汗骨笃禄改名叫“不卒禄”。
婉儿看见武媚紧锁眉头说:“太后,李孝逸平徐敬业之乱时颇受重用,娘娘何不启用他呢?”
“朕也想启用李孝逸。武承嗣告知朕李孝逸要谋反,朕让他拿出证据;承嗣为朕解析说,逸字乃是走绕兔者,常在月中。月既近天,合有天分。朕虽不尽信,但李唐皇族中人功勋卓著终究与己不利。能让朕放心的武将实在太少。”
“百济名将黑齿常之、靺鞨酋长李多祚、高句丽权臣后裔泉献诚他们三人如何呢?”
“此三人皆为番将,没有汉将的根基。黑齿常之号称名将杀手,泉献诚公认射技天下第一,每次射箭比赛都得第一,搞得他都不好意思了,请求朕不要再举行这种比赛,还说臣恐自此以后,无复汉官工射之名。李多祚品行忠直,勇猛善战。朕要重用这三人,代替程务挺抵御突厥,捍卫北疆。传旨下去,朕要他们进宫面圣。”
“是。”
“臣等三人皆是番将,太后娘娘能让我们带兵打仗,那是娘娘的恩宠。我等万死不辞。”
“朕还有一项恩典与你们。废除了旧有的御史监军制度,让你们放开手脚,去打大仗打硬仗。”
黑齿常之等人更是感恩戴德,叩谢而去。
“太后娘娘您为何要废黜御史监军制度呢?我大唐虽然看重军功,但对统兵将领的监察也十分看重,监察御史作为朝廷耳目常驻军中,有什么动静随时奏报陛下。娘娘这样做不是废弃耳目吗!”婉儿好奇得问。
武媚说:“御史监军,军中事无大小皆须承禀,以下制上,诸多钳制,令将领不得尽其全功,反而败事。”
“太后娘娘真是深谋远虑。”
685年正月初一,紫宸殿。武媚与久未露面的皇帝李旦一同接受大臣与各国使节的朝贺。因平息徐敬业反叛,改元垂拱,武媚大赦天下。众人看到皇帝临朝,心中大为感动。只是李旦端坐在龙椅上,面色沉静,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刘祎之看着李旦的木然的神情,心中好生感慨。“是我与裴炎一手把陛下推上了皇位,可是陛下丝毫不快乐。我是否错了?”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朕已经年逾六旬,支撑精神,诛徐敬业,斩裴炎,剿灭突厥,为大唐尽心尽力,已经到了回到后宫颐养天年的时候了。陛下已经年满二十五岁,恭顺仁孝,朕打算还政皇帝。”武媚说。李旦诚惶诚恐地站起来跪着对武媚说:“母后,旦儿虽命皇帝,朝廷大事都仰仗母后执掌。旦儿无治国之才,请母后收回成命,自己绝对无意收回执政大权。”李旦跪在地上长跪不起。“母后不收回成命,儿子就不起身。”
“如今皇帝服丧期满,叛乱又已平息,是时候把朝政交托给皇帝处理了,皇帝为何如此推拒?”武媚盯着李旦说。李旦的面容平静如水,超脱于物外,权利与他无关,他的神色恭谨说:“母后应知儿子生性淡泊不习政事,江山社稷唯有母后执掌才能安泰长久。”
李旦话音刚落,武承嗣急忙说:“太后姑母,天下由您来执掌那是人心所向呀。”
武媚眼光由犀利逐渐变得柔和,她迟疑了片刻,缓缓道:“既然皇帝决意辞政,那朕只有继续辛苦下去了。皇帝可以继续在宫中描摹丹青。天下始终是李氏的天下,朕只是代为问政。从今后凡是祭祀天地,也要配坐高祖、太宗等历代帝王,并于洛阳建高祖、太宗、高宗三庙,四时享祀一如长安宗庙的礼仪。陛下的几个儿子,也到了封王的时候了,李隆基为楚王,成美为恒王,隆范为卫王,隆业为赵王。”
“太后娘娘英明神武。”紫宸殿回响着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