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4000000008

第8章 民初新剧之情节剧的形式及民初文化保守主义管窥(1)

民初新剧之情节剧的形式及民初文化保守主义管窥

金莉

民初通俗文学,尤其是鸳鸯蝴蝶派小说与其时商业化出版机制和消费市场之共生互促的关系已成为学界的一个定论。本文意在民国文学文化史的一个新的层面,即作为民初通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剧如何参与和干预了其时的“文化生产场域”。“文化生产场域”在本文超越了一般对通俗文化商业化的定义而与民初文化保守主义这个理论议题相关。这种相关性首先在于民初新剧从事者多为传统文人,其转型期的文化心态和身份认同有着传统和现代性对话的深层面向。其次,当把民初新剧的文本阅读与其时的新剧批评相结合,笔者观察到民初新剧对传统伦理的剧场演绎着意于“哀情”(pathos)的生成。这种“负面”的情感经验构成了民初文化保守主义一个高度主观化的层面,联系到伤感主义(sentimentalism)这个涵盖极广的文学文化议题。

目前学界对新剧的关注大多集中于晚清时段。新剧在晚清的兴起与其时的戏剧改良运动紧密结合,与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相辅相成。与“新小说”相伯仲,晚清新剧高度政治化地服务于启蒙国族意识,致力于宣传反清的种族革命运动。把新剧局限于晚清时段从而导致了新剧被单一地界定为服务于反清政治的宣传工具,而民初新剧在历史还原和批评分析两个方面往往都被忽略了。新剧之有晚清和民初的分界早有史实的定论。洪深明确指认民初为新剧的“全盛”时期。欧阳予倩把新剧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以1911年的辛亥革命来界断新剧的“创始”和“发展兴盛”两个时期,而新剧的“发展兴盛”正是从1911 -1917年的民初年间。这两个时段的划分决定了民初新剧不可能与晚清新剧具有相同的主题关怀。具体地说,学界所强调的晚清新剧之政治化倾向,尤其是启蒙国族意识,宣扬反清种族革命的内容,到民初已不再为历史时势所支持。本文所关注的正是民初新剧之有别于晚清新剧的主题关怀及其剧场形式。这个内容和形式共生的议题落实到情节剧(melodrama)这个批评概念如何具象化于民初社会文化心理,从而生成了为民初语境所特设的历史文化意义。

民初新剧一反晚清新剧激进的政治化倾向,其主旨着意于文化伦理的关怀。朱双云于1914年辑《新剧史》,在其自序的结尾吟咏了时代的哀音,表达了浸浸于民初新剧的良苦用心:“呜呼,世道之衰,于今为烈。礼失求诸野,古训昭然。世有季札,其或不我疵乎。”沈所一在《新剧春秋序》中点明了民初“世道之衰”的文化因由:“欧风东渐,俗尚浮华,道德沉沦,伊于何底。忧时之士,创为新剧。寓谲谏于优俳,寄感慨于粉墨。”冯叔鸾在序《新剧史》时更指明了民初新剧所处的政治语境。“自有清失政,四民离所。卑鄙龌龊之流,联袂登朝。而优秀之士,反沉塞抑郁,无由遂其生。落落穷巷,顾影生惭,俯仰人生,富位难忽。势利所激,挟聪明以趋夫歧路者,固比比然。今之《新剧史》之所传者,非其伦耶?”朱双云在“《新剧史》自序”中把传统文人为民初时势所趋的身世之感与时代哀音联系起来。“矧今之所为新剧家者,都英髦特达之辈,使得脱颖而出,必能大有作为。至时运不齐,托足于优孟一流。仍抱其沉郁苍凉之慨,不能大抒其抱负。牛刀割鸡,风尘仆仆。生也无闻,死也无闻,等蜉蝣于天地,夫亦大可怜矣。若夫忧国之士,慨于世道陵夷,志切移风易俗。第以手无寸柄,不能偿其宏愿,乃从事于粉墨场中,将以感人性情。生公说法,石可点头;广长谭禅,佛甘摩顶。盖亦大有功于世道,更不敢湮没不彰著也。余如滑稽玩世之流,愤世嫉俗之辈,凭其一腔热血,发为慷慨悲歌。虽亦借酒浇愁,要亦别有怀抱。”由上所引可见,民初新剧的“发展兴盛”联系到传统文人在“有清失政”、“欧风东渐”的历史时势趋促下所执意的文化保守主义的伦理担当,而以南社成员为代表的传统文人在民初政治舞台上“郁郁不得志于时”,无所用其“才”的政治边缘化地位更彰显了其拯“世道之衰”的文化使命感,新剧则成为其“长歌以当哭”、发抒个人困懑、表达文化伦理关怀的剧场媒介。与《新剧史》之古典主义的修辞不同,欧阳予倩在50年代从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出发,界定了民初新剧从事者在晚清民初历史转型期的边缘境遇:“(新剧)编剧者多是从封建社会出身,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思潮的影响,他们还没有完全能够脱离封建残余的束缚,他们很善良,有正义感,也要求进步,但是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辛亥革命的启示,因为不能答复人民所提出的问题,也就显得软弱无力。”欧阳予倩从阶级论出发对民初传统文人的指认着重于政治的层面,从而民初新剧被界定为对辛亥革命以后政治低潮的一种剧场反应。这无疑是民初新剧所置身的历史时势的一个方面。然而吊诡的是,民初新剧之于文化保守主义的批评意义不在于对其时政治时势的直接反映或反应,而恰恰在于其对政治体制及文化伦理之间隔的执意。正是基于对此间隔的执意,民初新剧之情节剧(melodrama)的形式及其“哀情”的剧场效应才进入了文化保守主义的批评视界,并在民初语境中生成了现代性话语一个高度主观化的面向。

在西方的文学批评中,情节剧作为普泛的批评概念,与古典的悲剧理论以及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剧场理论相抵牾,长期以来被视为“廉价恶俗的惊诧效果的同义词”。在70年代后期,情节剧被摒弃于正统文学批评的境遇发生了转变,其主要契机是彼得?布鲁克斯所著的《情节剧的想像》。继布鲁克斯的奠基之作后,学界普遍认为作为批评概念的情节剧指涉了与现代性共生的一种感知模式,其历史生成和理论意义联系到戏剧、电影和小说等多样的文艺形式。学界对情节剧的研究也早已超越了以欧美为中心的文化界域而成为阐释非西方国家的现代经验的一个重要批评概念。从90年代开始,从事中国电影研究的学者开始注目于情节剧在中国电影之民族形式生成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中国电影史的史实钩沉更确认了民初新剧,即文明戏对早期电影的直接影响。相形之下,情节剧在中国现代戏剧的正统叙述里成为一个吊诡。虽然从剧史的角度来说,民初新剧是中国早期的话剧形式,可是由于现代话剧一贯以易卜生“现实主义”剧场的介绍和胡适《终身大事》的创作为其滥觞,被尊为“五四”新文学的直接传乘,从而导致了民初新剧因其情节剧的形式不为现代戏剧史在批评意义上所兼容,其在民初语境中的历史及批评意义也被搁置而不论。

作为批评概念的情节剧一般指涉情节的奇诡突变以及由此而生成的惊诧、煽情的戏剧效果。在西方的批评语境中,情节剧被确认为兴起于18世纪末期法国的通俗剧场(popular theatre),其作为一种“现代”的剧场形式与当时贵族的新古典主义剧场相对立,是对法国大革命后新兴资产阶级的历史境遇及其阶级意识“戏剧化”的反应。因此,情节剧的兴起与其时一系列历史激变相因果,尤其是帝制的濒危,封建等级制的解体,以及基督教之神圣威权所面临的世俗化的挑战。彼得?布鲁克斯认为情节剧的形式生成于一个“后神圣的世界”(a post-Sacred universe),特别指涉现代性滥觞于西方所导致的基督教作为规范人间道德之绝对威权的弱化及渐及缺失。与古典悲剧传统相较,情节剧对善恶冲突的人格化演绎不着意于心理现实的发掘,其代表善恶冲突的人物往往是平面单向的,其奇诡突变的情节着意于观众的不是智性的反思而是惊诧煽情的感官效应。以新兴的市民阶级为其理想观众,18世纪末兴起于西方的情节剧是当时政治主导地位尚未确立的资产阶级反映于社会文化层面的一种心理代偿机制。当把情节剧这一批评概念应用于民初新剧,布鲁克斯所定义的“后神圣世界”可以用来指涉民初文人眼中“道德沦丧,伊于何底”的民初中国,而布鲁克斯所界定的“情节剧的想象”之主角,即西方新兴的资产阶级,可为处于晚清民初历史转型期的中国传统文人群体所置换。在民初文化保守主义的批评语境中,民初新剧之情节剧的形式彰显了有别于西方情节剧传统的高度“民族化”(nationalize)了的情节和人物,其所寄托的伦理意蕴与民初文化保守主义的潮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类推荐
  • 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本书是一本有关阿拉伯历史文化方面的综合性普及读物,包括阿拉伯人的起源、个个民族部落的历史传说、民族分合演变、宗教信仰、王朝兴替、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以历史时间为先后顺序,选择了阿拉伯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独立成篇,且配以适当图片,内容丰富、雅俗共赏。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团结互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团结互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花千骨之奈何情深

    花千骨之奈何情深

    黛眉双锁,只为一人倾心。满目江水,伊人何堪伤神。弄拨弦思还乱几分秋雨,飘起落叶满天。冬风潇涩,谁血情把雪染。非人间魂飞断忆君意遗世恋
  • 忆陵

    忆陵

    阴谋与欺骗,利用与被利用。普通考古系大学生无故灵魂穿越。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却发现只是少了“自己”。注定陷入阴谋之中,跟着出入各类古墓。洛阳邙山墓,山东尧王墓,河南帝喾(ku)陵,湖南舜帝陵,陕西黄帝陵.....到底大家都在隐瞒什么,到底如何可以挣脱这些羁绊...新建读者群:130782433,欢迎加群
  • 零度控温

    零度控温

    某宗门掌教从宗门中运出一个大件物,道:“这是我们宗门的震门之宝,只希望方大侠还要保我宗门风水温润。”方正看也不堪,一把将大件物收入了乾坤囊之中,“算你识相。”某宗门掌教见到来人,赶忙叫弟子从他房中拿来了一把利剑,“此剑乃是上古之神遗留下来之物,今日便是赠予方少侠。”方正脸色微微一变,利剑瞬间便是进入了其乾坤囊之中,“好说,好说。”某宗门掌教一脸胆怯地看着方正,什么都没有做,只是慌忙说道:“不要改变我XX宗的温度啊,我可是不想变成冰山。”于是,随着方正挥手一变,原本的密布森林变成了无垠的火海。某宗门掌教看着来人,不屑便是挥掌劈来。方正看都没看,只是听闻“噗——”一声,那掌教便是飞出了万里之远,这就叫人不动屁先动。——————俺是无耻的分割线——————求收藏!!!求推荐!!!
  • 乱舞晨天

    乱舞晨天

    他原本是个平平淡淡的人,和其他人一样,高考落榜后他去了一家电子厂打工,一年后,他却发现了自己身世的秘密,于是,他重返校园,借着自己现有的条件,来一步步实现自己以前只敢想不敢去做的梦想。
  • 忍道之太姥大陆

    忍道之太姥大陆

    八年前的那场灾难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各族子民、道者、武者。为了解开天演之谜,开始相互勾心斗角,争夺天演钥匙。天演就是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和法则。谁要是能够解开天演之谜,那就是太姥大陆的霸者。得天演者盛弗得者亡,得天演者得天下的理念从此深入民心。八年前天锁一词问世,让太姥大陆上的所有人对天道的理解豁然慨然。为解天道中的天演之谜,一场钥匙的争夺与厮杀,在太姥大陆上拉开序幕……
  • 朕即人皇

    朕即人皇

    太古,众神君临,万族跪服,众生蝼蚁;远古,人皇崛起,横扫天下,皇威浩荡亿万里,人族称王;上古,天帝垂拱,开疆辟野,四荒九州莫不从,万世承平;今,皇不存,帝不出,神州动荡,万族争天。最后的帝皇威压,还能维持多久?……
  • 萌宝来袭:辣妈快逃

    萌宝来袭:辣妈快逃

    没有人比她倒霉了,钱没讹到,反被眼前的男人吃干抹净!恶意整蛊他后,她逃之夭夭。而他却遭遇车祸,忘了这一夜缠绵。六年后,她带着萌宝归来,却再次遭到他的围追堵截。这个小辣椒般的女人,带着她致命的甜美,再次扰乱他心跳的频率!未婚妈妈,前男友……他通通不在意!其他男人,全部靠边闪。她,只能做他尚冰瞿的女人!
  • 《曾经: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字眼》

    《曾经: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字眼》

    曾经,是一个微弱的词,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随风飘去····曾经是虚幻的----曾经看过的朝阳,写过的日记,听过的CD,都被时间掩埋,化成泡沫···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避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是拎起那明媚的忧伤···她们---互相依靠却又互相伤害她们在各自的小路上匆匆行走,一直都未停过~不知道下个秋天还能不能看见那个调皮可爱的少女~~~
  • 丛林骑兵

    丛林骑兵

    丛林之战神,天下之霸主。野战滔天,丧尸现世。生,灭?
  • BlackBorder

    BlackBorder

    在不远的21世纪中叶,病毒性寄生生物‘血影生物’的突然出现,让人类仅在一年之内就失去了98%的人口和83%的领土,并被血影生物给强制的压躲在了由数百座黑色巨石柱构成的黑色结界里。幸存的人类带着绝望和仇恨而屈辱的存活着2065年,那次特殊世界大战结束的14年之后,一次政府的机密任务打破了居住在江苏区域-苏州分区的高中生兼职武装侦察者(FAR):张默风与他的工作搭档,只有12岁的萝莉:白翡翠的正常日子。以近未来为舞台,以末世为背景,在人性的光明与黑暗中徘徊,在死亡的边缘与死神擦肩而过,人类的未来该在血影生物的魔爪之下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