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41400000042

第42章 袭晋阳颜佑丧师,破袁军赵云用计

却说袁绍欲遣颜良之弟颜佑为先锋大将,领兵三万,杀奔晋阳,当下此令一出,堂下谋士,纷纷反对,沮授道:“颜良性情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我等观其弟行为,亦如兄出,况又征战甚少,主公且不可拜其为将。”众谋士纷纷附议,袁绍道:“前番吾使颜良助曹破吕,捷报频传,如何不可独任?定是汝等量小妒贤,惧他兄弟二人立功,到时好夺尔等权位。”遂斥退沮授等人,拜颜佑为先锋,又使人赏铠甲一副,令其披挂,颜佑谢恩而退,自去点齐人马,预备出征。

次日袁绍于校场中集合兵马,大会将士,以壮军威,见颜佑时,全身金盔金甲,手中刀刃如霜,胯下良驹黄骠马,又兼天色晴朗,云淡风轻,遥望颜佑身上,愈加光耀夺目,比起乃兄颜良,更有之而无不及,袁绍观之,甚是欣喜,连呼:“壮哉!”底下众军士皆呼:“必胜!”众谋士在旁只是不语,绍即阅兵已毕,便命颜佑上前参见,颜佑下马登台拜见,绍乃将先锋印绶,给予颜佑,又命人置酒壮行,道:“将军领军先去,我自引大军随后,且饮此薄酒,权为将军送行,待其扫平并州,建不世之功,再与将军共饮。”颜佑道:“待兄长归来,末将夺了晋阳,三人一同欢饮。”言罢便下台绰刀上马,自领军出征,直奔晋阳而来。

且说颜佑于路之上,未受阻碍,只在行军时见一百姓在山上走动,心下疑惑,道是他人细作,本欲将其捉拿,又见其人只顾往前赶路,未及察觉周围,遂不以为意。不多日便至太原郡境内,因赵云先前所设营寨,俱被攻破,颜佑来时,只留的一些残木断垣,问左右缘由时,左右将先前两境战事,一一叙述,颜佑道:“幽州地处北界,常与鲜卑、乌桓等互有战事,不想人马如此不堪一击!”左右道:“将军莫要轻敌,往日交战,我等虽是胜多败少,然亦无力再攻城陷地,可见幽州人马,亦是不在我军之下,望将军慎之!”颜佑道:“诸公之言,多属沮丧之语,颜某今日领军,便是替主公扫平并州,建功立业,到时望诸公奋勇,也好博个功名。”言还未罢,忽听的号箭之声,勒马看时,见前方不远处现出一彪人马,打着幽州军旗号,中间一将白盔白甲,手执银枪,坐下一匹嘶风白马,威风凛凛,英气逼人。左右忙与颜佑遥指道:“那中间着白色衣甲者便是晋阳太守赵子龙,先前几番交战,我军本欲大胜时,皆是此人领军前来,将我等杀败。”颜佑道:“汝等只在原处待命,待吾取其首级便来。”言罢,拍马舞刀,欲与赵云相战,不想幽州军马掉转身后,闪入丛林中去了,颜佑追赶不及,只得回马,方才归入本阵,又闻的身后号箭声响,又看时,道是西面现出一队人马,为首者亦是白盔白甲,似赵云模样,颜佑又领左右前来观之,军中曾与幽州军交战过的,皆道此人乃赵子龙,颜佑复领兵杀来,那幽州军马亦不慌不忙,缓缓退兵,颜佑本欲快马追赶,不想被手下急忙劝住,道是贼军诱敌之计,我等只可步步为营,万不可孤军深入,颜佑无奈,只得回军。

那袁军又往前行军数里,已隐约见得晋阳城墙,方自欣喜,不料东面忽来一队兵马,又是打着幽州军旗号,为首者还是白盔白甲,颜佑正要催动人马掩杀,不想西南两面,涌出两队人来,领队者又是白盔白甲,打着幽州旗号,颜佑顿时大怒,喝道:“白马小儿,焉敢戏吾!”便教手下副将分两路往西南拒敌,自领着人马往东杀去,不想这三伙人马亦不接战,反倒兀自悠闲往周边丛林里钻去,袁军中有些冒失的,急要立功,便匆忙追杀,不想进了林中,到处陷阱,立功不成,反倒丢了性命,余众在林外听的哀嚎之声,尽皆惶恐,不敢入林,那颜佑不识好歹,还要催人马进林搜剿,幸得手下劝道:“我军远来,尚未扎住阵脚,彼等以逸待劳,正好诱我入林,好一齐聚歼我等,如今将军切不可因一时躁起而深入,不如找一处安下营寨,再做计较。”颜佑听罢,只得从之,本欲在晋阳城下三十里处下寨,不想命军士往周边伐木取材时,不知何处猛地射来一阵箭雨,袁军顿时大乱,多有死伤,颜佑慌忙退军,至离晋阳六十里,方立营寨。

袁军方在喘息间,不想闻的城外四周鼓声大振,颜佑急披挂上马看时,见周围火把通明,杀声不绝,颜佑急命手下军士出战迎敌,不想袁军刚出营寨未远,火把便熄,鼓声便停。袁军兀自不敢向前,只在原地待了多时,并不见对面声响,方才松下心来,缓缓返回营寨,正欲埋锅造饭时,又闻的鼓声大躁,火把齐明,袁军急忙捡拾军器,出营拒敌,不料离鼓声渐近时,鼓声忽停,火把又灭,疑惑之间,正见得颜佑一马当先,横刀军前,道:“此定是彼等军少,走投无路,故夜晚出此诡计,以挫我军锐气,待吾等破他计策,再好生安歇!”言罢便调两千弓弩手往恰才鼓声响处放箭,一时箭如雨下,又命军士候了多时,未见动静,这才领兵回营。

至夜半时分,众人卸甲安歇,皆在约梦周公,猛听的外面鼓声又响,杀声复起,比之前番更甚,军士急报颜佑,颜佑道:“此乃敌疲我之计,毋须在意。”众军士一来行军劳顿,二来又经白日黑夜一番折腾,多数疲惫不堪,当下在营中闻的鼓响,亦道是幽州军马欲挫其锐气,遂不在意,一味蒙头大睡,谁知那喊杀声愈加迫近,有几个就朦胧间出营察看,不想都莫名做了刀下之鬼。那颜佑酣睡之间,忽听的帐外乱声一片,方觉幽州军前来袭营,不及披挂,只着单衣上马突围,袁军见主将突围而去,纷纷丢盔卸甲,急急跟着主将逃命而去,那走的晚的,被幽州军马赶杀一阵,统统送了性命。

原来赵云料得袁军势大,便欲挫其锐气,以为缓兵之计,先教人挑其相貌与己相似者,假扮自己,加上赵云,总共四人,赵云命其领着部分人马,从东南西北四面,诱敌深入,那晋阳城周边又多是丛林茂密之地,赵云又命人马埋伏于此,多备弓箭炮石,又挖了无数陷阱机关,若袁军来战时,便命各路诱敌人马转入林中,勿要交战,袁军若追入林中,便用陷阱、弓箭退之。又分拨一队弓弩手,来回机动,若袁军伐木立营,便用强弓硬弩射之,只教他不得在晋阳城下扎营,天色渐晚时,赵云亲领白日诱敌人马,伏于袁军营寨四周,命军士每过一个时辰,便点齐火把,击鼓喊杀,若袁军近前时,便鼓消火灭,才使两回,便惹怒袁军放箭,幸得赵云早就料得袁军如此,便将鼓等用杂草枯枝掩映,率着人马悄悄隐至别处,这才免难,待回至原处时,袁军早已安歇,赵云急命军士擂鼓进击,自率人马四面冲击袁军大营,两路放火,两路冲入劫营,那袁军毫无防备,被赵云大杀一阵,战至天明,方才收军回营。

且说那颜佑一路突围而去,看东方天色已明,又见自家兵马越集越多,便安下心来,清点人马,伤兵无算,三停中已折了一停,颜佑道:“我总道公孙瓒之辈数败于主公,料想其战力不过如此,不想幽州兵马竟如此厉害!”又见众军士多是灰头土脸,旗甲不整,手中拿的又多是断戈残矛,较之前几日出征时的光鲜亮丽,精神抖擞,又是一番不同,不禁道:“只怪我当日在主公面前轻浮,今又轻敌冒进,损兵折将,连累众人至此地步,还有何面目回的冀州?”言罢便要拔剑自刎,左右急忙劝阻,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何须如此,且将败报传至冀州,命主公多添兵将来援,方为上策。”颜佑方才罢手,又问如今进退不得,如之奈何。左右道:“今日彼军大胜,定然防备松懈,我等可于明日卯时初刻,乘虚袭之,彼军就是昼夜不眠,此刻亦处朦胧之间,如于此时出击,定能取胜。”颜佑大喜,遂又整顿军马,命其次日四更造饭,五更出发,再战幽州军马。

话休絮叨,那颜佑真于次日五更,人衔枚,马摘铃,悄溜至晋阳城下,但见城内外云雾缭绕,团团白色,好似雪海一片,袁军正惊疑间,又不知从何处听的马蹄之声,似地动山摇,却又只闻其声,未见其人,袁军愈发惊慌,本待要退,不想浓雾之中,窜出许多人马,好似潮涌一般,统是打着幽州旗号,为首一将,白马银枪,正是晋阳太守赵子龙,当下舞枪纵马,领兵将袁军截为两段,那颜佑见赵云在自家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不由大怒,举刀来战赵云,那赵云自使龙胆枪接着,斗了几合,又见远处一彪军马冲出,前来截杀袁军,那颜佑原见赵云来此,本是仇恨满腔,欲杀赵云泄愤,突出重围,不想自家军马又中了埋伏,陷入重围,不免心慌,刀法渐渐散乱,被赵云觑得破绽之处,一枪正中心窝,当即落马毙命,余众见主将已死,纷纷逃命,那赵云杀得性起,如何肯放?遂又领人马截杀一阵,那袁军只恨生了两条腿,三万人马,只剩的两三千人逃回,其余尽被赵云所部歼灭,只此一战,赵云名声大振,冀、并二州上至官吏,下至百姓,皆闻赵云之名,然自古臣子若有功名,得善终者究竟少数,幽州地方,免不得又有小人进谗,说道赵云功高震主,引得公孙瓒猜忌了。欲知详细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二回杖邻里赵云披难,毁公孙许攸献计

却说赵云用计杀败袁军三万人马,斩获无数,又把先锋大将颜佑,刺死马下,因颜佑相貌与其兄颜良相似,又加之前军士所报,赵云初时以为斩杀的是颜良,后问降卒消息,方知乃是颜良之弟,赵云遂将颜佑身上披挂剥除,又命降卒将颜佑尸体送还冀州,道:“只将其尸送至袁绍跟前,若见不得袁绍,便送至颜良帐下便是。”降卒仓惶受命,急忙拜谢而去。

赵云手下诸将兵士见此大胜,尽相庆贺,统道赵云英武神算,就是先前一班不服将领,亦俯首参拜,言道多有得罪,赵云急忙扶起道:“此役侥幸获胜,皆赖众将士上下一心,若云孤身一人前去御敌,恐是早已为袁军所杀了。”众人见赵云得了大胜,依旧谦逊如常,愈加感佩。是晚又大犒军士,全军上下,欢声雷动,赵云与众人皆开怀畅饮,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席间不免论起此战胜败之因,底下诸将,或道军士奋勇,或言赵云神武,赵云道:“诸君只知其一,未知其二,袁军自磐河战后,常与我等交战,虽是各有胜负,然我等战力不及,每每皆元气大伤,袁军却只损三分之一,久之彼等便有轻敌之意,外加袁绍乃好大喜功之人,底下谋士武将皆阿谀奉承之徒,云料想其出征之时,定觉此番能一举荡平晋阳,故而先遣兵马诱敌深入,又以假赵云惑之,夜晚遣丛林伏兵击之,皆是缓其锐气。至于今日一战,一为地理,二为士气,晋阳三面环山,北高南低,多有树林,清晨又多有雾气,此乃设伏之地也,彼等初来,不识地理气候,吾乘虚击之,定然获胜。诸军士因昨日之战,已知袁军非不可战胜,因此士气大增,袁军远来劳顿,又被我等挫败锐气,本是惊弓之鸟,偏要强行为之,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况又值清晨时分,兵法云:‘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吾以朝之锐气而击暮归之气,不胜何为?”诸将听罢点首,皆道:“我等跟随公孙太守数年,颇知太守谙熟兵法,用兵亦如神助,与鲜卑、乌桓等交战常有大胜,不想将军今日之运帷,胜太守数倍矣!”

那赵云邻里亦在其列,赵云因同乡之宜,命其为军中参谋,不想当日酒醉,道:“将军既胜公孙太守数倍,又坐拥并州数郡之地,当今天下为肉食者强之,将军何不表奏朝廷,命立为并州刺史,我等诸将,亦可封妻萌子,岂不快哉!”众人听罢,沉默不言,赵云起身大喝道:“汝是何人,安敢在此口出胡言乱语,左右与我推出斩之!”诸将急忙上前相劝,只道是人家酒后失言,勿要怪罪,赵云道:“念诸将相求,暂饶汝一命,只是活罪可免,死罪难逃,左右且与我杖责二十军棍,以示众人,今后若有人再道此类言语,定斩不饶!”诸将听了,本待再劝,但见赵云怒气冲冲,不好多言,只好在旁看着,当下杖责完后,一哄而散,各自歇息去了。

又逾几日,赵云将晋阳战事,书写成章,欲遣可靠之人快马至幽州,左思右想,一时竟无人可胜此任,忽又想起前日邻里遭杖责一事,自思道:“前日这厮口中说的皆是造反之语,若在军中谣传,定起众人疑虑,那时公孙太守亦要疑心,故不得不杀鸡儆猴,以缄其口,好教他人莫要再传,如今诸将皆忙于公事,我又将人得罪,如何是好?”遂举棋不定,无心理事,左右侍卫似看出赵云心思,道:“此人乃将军乡里,人道远亲不如近邻,前番受了委屈,只是碍于将军颜面,没处发泄,如今诸将皆忙,唯独彼尚在养伤,将军何不亲去看望,好言慰问,人非木石,岂能无情?如此冰释前嫌,复为将军所用矣!”赵云大喜道:“既尔等如此说,我去走一遭也好。”遂将诸事料理毕,至邻里家中,见其已能下床行走,不禁大喜,先把前日杖责一事陪个罪过,又将送信之事,说过一遍,邻里见赵云言语深切,自然答应,赵云又书举荐信一封,赠予邻里,道:“至幽州后,且将此信一同交予太守,太守自会重赏于你。”邻里谢过,自去收拾,飞驰至驿站,自去送信不提。

赵云又料颜佑被杀,恐颜良、袁绍等起大兵复仇,遂派手下将领逐一分散,尽在州郡边境巡哨,打探消息,不想诸将来来回回几遭,皆言边境相安,毫无袁军动静,赵云心下疑惑,便语诸将道:“前番我杀袁军大将,唯恐不几日袁军前来复仇,故命你等不辞辛劳,昼夜巡边,不想边境竟毫无动静,岂不怪哉?”左右道:“袁军定是闻将军之名胆寒,故不敢出兵犯境,将军诚是多虑了!”赵云道:“袁军向来多诈,此番不出兵,定有阴谋,巡边一事,万不可松懈。”诸将领命而去。

不想又得数日,袁军依旧毫无动静,赵云心中不免焦虑,反倒是公孙瓒处,遣人来此催征军粮,赵云先前并不问讯缘由,后来征粮次数,越来越多,先前与民养息之策,尽皆被弃,百姓颇有怨言,赵云以为幽州有战事将近,不料着人打听,竟是平安如常的很,又问及粮官,粮官只道前来征粮,未知缘由,赵云自思如此下去,定然民反,如今稍得太平岁月,暂无战事,倒不如先将晋阳府库挪用一半,以供交差,百姓闻之,拍手称庆,皆念赵云恩德。

过了数日,有左右言道袁军既然不出,不如领自家军马,袭扰冀州,直取袁绍,被赵云回绝,道:“我军虽胜,然元气尚未恢复,此时攻打,后力不济,况公孙太守,不知何故,频频催粮,幽州又无战事,如今倒弄得百姓怨声载道,正不知如何是好呢。”此事尚未得平息,不料过几日又接军士急报,道是袁军来袭,赵云道:“今番便是来了!”言罢,便急忙点兵,披挂上马,开城门一路驰去,谁知袁军一见赵云大军到来,四散奔走,赵云只夺了些器械旗帜等物。次日天明,探马报边境之上,多有袁军骚扰,只是两军一相交,其军便退,不知何故,后几日亦是如此,赵云先前因袁军来袭,多设营寨,未能奏效,反至自家颇有折损,因此此番未敢仿照此计,众人又无良策应对,因此只得来回奔波,疲于奔命。一日将袁军驱赶之后,正欲回城歇息,不想将至城门时,见军士纷纷出跑,被赵云上前喝止,众人见是赵云,急忙下跪,口中只道不好,赵云急问何故,那班军士道:“公孙太守不知何故,忽派将军邻里来此,便是前日将军遣去送信的这厮,不想此人奉着公孙太守将令,言道因将军前番私自开府库充抵军用,又拥兵自重,欲求自立,已犯大罪,故要罢黜将军太守之职,贬回原籍,不得录用,所招兵马,亦要解散,我等心念将军旧恩,又料此中定有蹊跷,恐是这邻里携着旧怨,暗中进谗。我等心下不服,争执起来,一时怒从心起,将此人杀害,如今已闯下弥天大祸,恐连累将军,特此出城。一来报之将军,二与将军作别。三劝将军勿要回城,我等料此事事发,公孙太守不几日定要来此捉拿,到时将将军拿去抵罪,实非我等所愿。望将军三思。”

那赵云听罢,一时无言,转而叹道:“古之有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今既是太守下令,云安敢不从?只是私开府库,实为百姓免遭赋税之苦,此番苦心,太守怎会不知?云欲自去幽州与太守说明。汝等且各自遣散,再行商议。”左右纷纷苦劝,道:“将军大好前途,岂可轻易弃之?既然公孙太守不纳,不如再转投明主,或亦可先做书一封,道明缘由,遣人送至太守处,将军可先回原籍修养,以候消息,待此事风头过去,在做商议未迟。”赵云无奈,只得从之,当下就马背上做书一封,遣人送至幽州,当下又与众人匆匆作别,临走时叹道:“纵观海内,号为明主者甚多,然实为军阀互杀,为攻城略地计,毫无一丝体恤百姓处,如此明主,天下何得太平?”言罢,自纵马回常山真定去了。

看官道赵云怎有此难?原来那袁军败报送至冀州处,又加败卒说道赵云英勇神武,极善用兵,袁绍得报后不禁大惊,适值颜良已回军,闻的己弟被杀,又见其尸首心窝上有一拳大小窟窿,被钻个透明,不由得怒气满盈,当下便来袁绍处请战,时众谋士亦在旁相陪,见颜良如此冒失,不由得奚落道:“汝弟心浮气躁,偏要出头,我等几次三番在旁相劝,亦不搭理,今日落得如此下场,岂非自寻思路?”颜良听罢大怒,拔刀指道:“尔等食君之禄,不思为君报效,倒在此逞口舌之利,奚落他人,今日我便将尔等一刀一个,统统杀尽便罢!”那许攸离的最近,被颜良一手拖将过来,帐内五六个军士上前阻拦,皆被颜良喝退,众谋士见状纷纷欲逃,幸得被袁绍喝止,颜良方才住手,袁绍道:“此役非关他人事,乃吾轻敌之过也,败军丧将,吾亦痛心,将军切莫焦躁,待吾等商议良策,定与将军报仇雪恨!”颜良这才作罢,拱手道:“主公若能如此,我等之幸也,若有起兵之日,良愿为马前之卒,取其首级,献于帐下。”袁绍又好言抚慰几句,命其归营,众谋士方才心定,齐齐坐下,商定策略。

田丰先道:“想我军自虎牢关始,与各路诸侯对阵,未尝有如此之败,不知晋阳何人镇守,竟得如此厉害!”袁绍遂将赵云来历,大致说了一通,只道赵云不知何故突然出走,未得提及昔日暗中结交吕布一事,田丰点首道:“此人既曾投靠我军,定熟知我军战法,今日有此大胜,亦不足为奇。”袁绍叹道:“如今幽州未曾取,并州又有此人驻扎,正不知何日能取天下?”许攸在旁道:“主公勿忧,我得冀州之地,又有并州一半,此二者皆兵马钱粮广盛之地,公孙瓒地处北境,物产不丰,今日虽有此胜,亦无力讨伐我等,如今计策,一可先遣人陈兵边境,时时骚扰,令赵云、公孙瓒之辈无暇他顾,只得疲于奔命,二因赵云独自镇守晋阳,经此大胜,定然功高震主,主公可散布谣言于幽州,只道赵云欲拥兵自立,主公亦可表奏朝廷,封其为并州刺史,公孙瓒自恃才高,两地又处偏远,不常互通消息,久而久之,公孙瓒定疑赵云,或杀或逐,主公若是爱才,届时或可招降,若其不从,便可与公孙瓒一同伐之,那赵云自然走投无路,公孙瓒亦是自毁长城,此乃离间之策也!”袁绍听罢大喜道:“先生既有此策,何不早献?此计足抵十万大军,若是早献此策,吾等三万人马,尽可保全矣!”言罢便依从许攸之计,至于赵云如何应对,自在前文有叙,此处不再细说。

再说那邻里因赵云杖责,心中怀恨,虽得赵云书信引荐至公孙瓒处,然心中那愤懑之气,依旧结节,无处发泄,便每日在公孙瓒前道赵云坏处,又加袁绍使人散布谣言,道赵云拥兵自重,有自立之志,自古道人言可畏,三人成虎,如此内外夹攻,不由得公孙瓒不信,因此有了前番故事,众看官欲知赵云回常山后命运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墨日之劫

    墨日之劫

    西元12345年,末日之劫,迫使世界各国停战。开始寻找拯救世界的方法。21世纪的莫书,成为了拯救未来世界的人选,被送到了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之后,天下民不聊生,新建立的东晋,在士族控制之下,成了傀儡。刘裕建宋,南北朝开始……本为风云一看客,却成历史樊笼鸟。(不得不PS:南北朝开始时期是不同的,北朝开始公元386-581年,南朝开始是公元420年-589年。不过,笼统的说法是420年-589年。因为,东晋的灭亡,就是南北朝的开始。)(PS:本来我想给这小说的名字是《墨日》的,可是,已经占用,只能临时想了一个这样的名字,大家见谅啊)
  • 北归路

    北归路

    远征军缅甸作战失败,十万大军奉上面的命令。踏进了滇缅边界的野人山。唐霖,一个远征军的排长,因为掩护主力撤退。全排战死。独自踏上了北归回国的道路。野人山中遇到了同样和部队走散的老兵王家喜、年轻的女军医张燕、士兵周二娃等十几国军士兵。日军的袭扰,可怕的缅甸原始森林中的野狼。蚂蝗。甚至沼泽......他们不想面对,又不得不面对,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北上,回家。回到自己的祖国。
  • 新中华1873

    新中华1873

    穿越到1873年的台湾,建立义勇军,剩下的除了打仗,还是打仗
  •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承载着三千年华夏历史的《史记》,全面地展现了帝国的治乱兴亡、朝代更替、庙堂权术、江湖生存的原始形态,贯穿其中的则是智谋、心力、情感、品质等人性文化的潜规则。知源流,明因果,识人性,观成败,历史的经验正可以用来弥补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游走于世情的边缘,寻找属于自己的心路历程。
  • 新宋英烈

    新宋英烈

    一群来自都市的商界精英、公司白领,一队正在参加演习的军人,他们相隔数百公里,却同时遇上了时空异常,被传送到了千年前的五代十国末期。当他们为自己的未来担心时,不但遇上了一位好心的当地人,而且还有幸走到了一起。两支在前世的经历、背景、甚至行为方式都相差甚远的队伍,为了更好的生存而结合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团队,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历史的创造者,而非见证者——而努力着。试图创造历史的远大理想,不但让他们竭尽全力的在幽云十六州建立起自己的根基之地,而且这个时空的历史发展也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变得与前世完全不同。他们使柴荣北伐幽云的结果与前世大相径庭;他们把“黄袍加身”的典故演绎成了完全不同的版本;他们创造出了一个与前世完全不同,其成就远迈汉唐的全新的大宋王朝。
热门推荐
  • 她和

    她和

    作为史上最不按套路出牌的女主,赢九黎可以说是靠一张嘴就能活过一个世纪的最具主角光环的富家大小姐。对于自己从无父无母都已经习惯了19年的赢九黎,在自己生日当天突然收到某企业老总的生日礼物,并要求自己在三年后与其结婚的无礼要求,她表示自己可是从中国签订第一份不合理条约那个时候就活过来的人,老子会怕你?结果发现那位老总竟是自己小时候的青梅竹马,就更坚定了应该送他去医院看脑科的决心……本文为“二十八星宿”系列的引导篇,关于星宿的描写不会出现太多,详情请期待星宿系列的正文?(????)
  • 魔武乾坤

    魔武乾坤

    “屠戮亿万苍生,血染一方天地,这就是魔吗?不!远远不够,我刘寻既然为魔,屠戮的就要是那些凌驾于众生之上的诸天仙神。”刘寻站立在一片尸山血海之中,目光凝望向苍穹,冰冷而无情。
  • 姚姚无期

    姚姚无期

    四年前,经历过情伤和家庭变故的余姚,决定去山区支教来遗忘过往,但是凡事总是不尽人意。面对爱情,她觉得自己早已爱不起也无心再爱,何况人生之中并非只有爱情这一主题。然而人生总有逆转,当前任男友张靖安再度纠缠,她是否会坚持不回头呢?当吴峥携带爱情来敲门,她能否看清自己的心呢?
  • 寻觅稻草人

    寻觅稻草人

    他背景不详,父母不详,聪明度不详,喜欢的东西不详,唯一看见的就只有他这个人,温柔,懂事也很个性;而他言辞搞怪,背着人就暴发户一个,当着人就跟平民无异。她连自己的性格是什么都不明白,但在别人眼里就是会温暖人心的女生。三人之间明里都是性别不分的好朋友,但心底里总暗涌着一份不明的感情。
  • 我就是我: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我就是我: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本书详尽地记录了张国荣一生的艺术成就,力求还原他的各个艺术创作阶段。越是短暂的越美好,让我们记住张国荣这段躲开了岁月的磨损美好人生,记住他永远站在云水间、迷雾里,魅惑地笑着,带着美好的年华与灿烂的脸庞。四月又如期而至,在这春暖花开的某个时候,希望我们大家依然会记起,当年那个满眼烟火色的哥哥。
  • 萌宝的辣手娘亲

    萌宝的辣手娘亲

    新婚夜过后就被扔进猪圈!王爷美名曰:王妃丑的天下无双,让猪欣赏欣赏!气得她直接跳脚,突然,一声娘亲从肚里传来!她一个趔蹶直扑在地!我勒个去,她竟然怀了个未成形就会说话的千年灵胎?!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外加空间携带油盐酱醋!?哈哈哈,这是要火的节奏啊!走,儿子,老娘带你揍人去,把那些看不顺眼的全部拍飞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武将世家,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 启示录

    启示录

    顾亭然是一名留学巴黎的中国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同学克劳德参与了导师奎德先生的研究计划。可随着研究计划的深入,克劳德深受幻觉之苦:他在镜子中只能看见自己。动摇了自己是否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克劳德在成为“镜子杀手”后自杀身亡。作为朋友,顾亭然希望为好友查明真相。同时,女主人公索菲亚也因为自己的父亲曾遭到克劳德的袭击而卷入事件当中。当根据线索追查到巴黎圣母院的院长安托万神父时,等待两位大学生的却是神父的尸体以及一张印有《圣经?启示录》内容的纸张。随后,每隔七天,便有一位对应于《启示录》中记载的七个教会的教堂的神父被杀……
  • 半夏冷暖少女心

    半夏冷暖少女心

    一位高一女生冷慕溪为了自己心仪的男生从初二奋斗到了现在,可是他们会用怎样的故事呢?
  • 如火青春,似水流年

    如火青春,似水流年

    朗杰,四岁偷瓜摸枣,六岁爬墙,偷看隔壁大姐姐洗澡,七岁成就孩子王,到九岁才完成学前教育的长跑……可到了26岁,他还是一个连女生手都没牵过的老处男。身上无长物,脑袋还有坑,浑浑噩噩两年,没等到飞黄腾达,却等到她的结婚请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