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6900000004

第4章

十二、人与猪共同的厨房

农家一进门的这个厨房,其实是人与猪共同的厨房,可见猪在农家的地位之高。

猪之所以尊贵,原因是那一身膘。农家基本上没有可以立刻变现的财产,平时到集上去卖两个鸡蛋,那收入太可怜了,只有养肥了一头猪,杀了卖猪肉最解渴,所以猪尊贵。

农家那时候也没有专门养猪的饲料,无非是采一些猪草(人不能下咽的野菜),再掺和一点儿高粱糠之类,隔天给猪熬一锅新鲜猪食。那猪食的味道,也是令人窒息,一掀锅盖,人必须屏住呼吸一分钟,才喘得上一口气来。

——又酸又臭!

我前面说过,农家是中间一个厨房(外屋),东西两个卧室(里屋),卧室有火炕。这就是说,外屋有两个锅台。

因为直径太大,所以锅盖是两半的,要不然,农村妇女还真没力气能掀起这特大锅盖来。

锅台下面是灶坑,洞口朝北,凹进地下去。做饭用的柴禾,就是玉米秸秆。玉米秸秆在农村没有任何用处,只配拿来烧火。做饭时,先把柴禾塞满一灶坑,再拿干玉米叶子之类的做引火物,划着了“洋火”点燃,一会儿玉米秸秆就“轰轰轰”地燃起来了。

做饭的过程中,要注意火不要灭了,秸秆烧掉一段,就往灶坑里塞进去一点儿,烧完了一捆,就再塞进去一捆。

农家的烟道系统,搞得很科学,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有自然的风力,火烧得很旺,烟也走得很顺畅。但是在冬天极特殊的气候下,从烟囱里倒灌风,这叫“戗风”,那农妇就倒了霉了,两眼被熏得像核桃。

农家的柴禾垛,都堆放在房山头一侧,平时在厨房里也储备一些,以防突然下雨。柴禾就怕雨淋,淋湿了不好烧,一烧满厨房烟雾,两眼又该像核桃了。

厨房里必备的,还有一个水缸。每隔一两天,就要挑两担水回来,把水缸灌满。大约两个月时间,要淘一下缸,把缸底的泥沙清洗干净。

剩下,厨房的财产就没什么了:一个破木柜,装几个破碗碟。做饭的调料很简单,除了结晶体巨大的粗盐,别的可以说没有。什么酱油、醋、味精、香油、花椒、大料,都是城里人的奢侈品。

农家的食用油怎么办呢,总不成去买吧?如果买来吃,那吃油就把一个家能吃败了。要知道,那时候城市居民每人每个月才4两左右食用油,全靠买肥肉熬猪油才能挺住。

农民吃油有农民的办法。那时每个生产大队(行政村)都有一个油坊,用人工榨油。生产队(自然村)每年都会种植一些大豆(黄豆),分给社员。到时候,农家给油坊送去黄豆,从油坊换回一些豆油来吃,数量不是很多,点缀点缀吧。农民一年里绝大部分时间吃不上油的情况,毫不足奇。

厨房里常年烟熏火燎,给我的印象,就是个黑。

这就是农村妇女终其一生要待的地方。那个年头,激进的人指责妇女没出息,常说“就知道围着锅台转”。可是,人总是要吃饭的呀,没有“围着锅台转”的人,饭从何来?

人民公社大食堂,从理论上说,是美妙无比,把农妇都从锅台边解放了出去。结果如何?

几年里,有很多很多的人,连吃饭权都没有了。

我知道,农村的姑娘,也爱美,也渴望幸福。不过,烟熏火燎的外屋地,就是她们的归宿,一直到被岁月熬成皱巴巴的老太婆。

十三、最难舍农家小院

我不瞒大家,在农村的时候,我一心一意就想回城,什么“扎根农村”,上边让表态,不得不表。

可是,一旦回到城里,就发现,再也接不了地气了,好几十年也没住过一楼的房子。曾经有一次有买一楼房子的机会,也让我给错过了。

想想在农村,拿小板凳坐在小院里的情景,真是难舍。

在农村8年,我恨农村、咒农村,可是到了最后两年,渐渐地喜欢上了农家小院。中国人,还是有传统的心理积淀,假如没有自己的一小块地,没有自己的一个小院,就没有做主人的感觉。

农民那时候有自留地,面积很小,按人头摊,每家都有几分地,大概也就一二百平米的样子,就在宅基地的前后。用秫秸篱笆一围,就是农家小院。

这个院子,是农民私有的,随便你种什么,没人管。多数是前院种夏秋季蔬菜,后院种土豆、玉米。

农村冬季的蔬菜,一共三大类,土豆、白菜、大萝卜,这是生产队种的,到时候分给社员(不白给,要扣工分),分了就储藏在地下菜窖里,一吃一个冬天。自留地的菜,主要是解决夏秋季的食用。

农家小院里,夏天种的是黄瓜、茄子、西红柿、尖辣椒、倭瓜(南瓜)、西葫芦、胡萝卜、豆角、大葱、生菜。夏季里,满园绿色,煞是可爱。

尤其有味道的是黄瓜架。黄瓜架是用高粱秸秆搭成的,上面藤须缠绕,新鲜黄瓜顶花带刺,摘下来后放到水桶里,下到井水里面去“拔”一下,再捞起来吃,那真是嘎嘣脆,口水直流啊。

小院的边界,有用高粱秸秆编成的篱笆,老农叫做“障子”。房前留下一小块供活动用的空地,每天放工回来,要从门前的小院通过。看看两边绿油油的“时蔬”,心里很敞亮。

前面讲了,小院里的设施,有猪圈、有茅房,此外还有柴禾垛,堆在房山头。一年的柴禾都在这儿,高及屋顶。

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有一口大酱缸。柏杨先生提出一个概念,叫“酱缸文化”,没见过酱缸的人,不能体会他的真意。

农家从来不买食品厂生产的酱,全是各家自己做,程序较为复杂,是把大豆磨碎了,捣烂、发酵。酱缸就摆在屋檐下,上面有一个秫秸编的防雨盖子,样子有点像斗笠,叫“酱帽子”。老农老是叮嘱我们说:酱缸不能被雨淋,一淋雨,酱就要变质,成了臭酱,吃不得了。

各家的酱,各有风味,没有两家的味道是一样的。人人都习惯了自家的酱味,老妈做的酱,那就是香!

小院的风景,也体现在屋檐下,挂了一串串的大蒜辫子、干辣椒、玉米棒子(留种用的),极为祥和。

农家的窗户,不是对开的,而是分上下两扇,下面是死的,上面是我那时候读《陆游诗选》,发现一句“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呵呵,太亲切啦。

这,就是农家小院的情境。

十四、房山头

在前面的段落里,已经好几次出现了“房山头”这个概念。不是东北老农,还真不好理解这是什么方位。

这么说吧,东北的农家,房子都是朝南的,朝南是为了采光好,暖和。东北的冬天死冷死冷的,要是房子朝北开窗户开门,那要把人冻死。农家的房子,东西两堵外墙,就叫山墙,山墙外头的那片地方,就叫房山头。

房山头的设施,我也说过了,前面是烟囱,后面是厕所,还有巨大的柴禾垛。另外还有什么呢?

农村人,即便再穷,也得有个杂物间。有的人家是把厨房和卧室的空闲地方做杂物间,放置锄头、镐头、镰刀、箩筐、种子篓等农具,还有秋后存放够吃一年的粮食。也有的人家,是在一侧的房山头修建一座小屋,专门做储物间,这小屋,叫做“偏厦子”。

房山头的地面,还有一个重大的功用,年轻读者可能想不到。农村是没有上下水设施的,上水好说,到井沿去挑水;那么下水呢,总不能把淘米洗菜、洗洗涮涮的脏水,都端到后院厕所去倒掉吧?那个大粪缸,容不下太多的水。

房前倒是有一小片空地,但这是要经常走动的地方,不宜泼水。于是,房山头就成了农家的下水道。洗完菜、淘完米、洗完脸,端着一盆脏水走两步,“哗”一声都泼在房山头。夏天好办,水一下就渗进土里去了;到冬天,泼出的水,一到地面很快就冻上了,层层累加,积累一个冬天就很可观了。

那时候农民冬季起夜,光着身子披个大棉袄,一出门就冻得哆哆嗦嗦。要是没月亮,黑灯瞎火的还真不方便进厕所,弄不好一脚踩偏了,扎进粪坑,那就成了全屯子的笑话了。于是,一般的走到房山头就解决了。

老娘们没啥问题,蹲那儿“嘘嘘”一下就完事。伸手不见五指的,想要偷窥都看不见。老爷们儿的问题则带有方向性,于是大人就总教训小男孩:别往山墙上滋尿啊,看我擂你!”

为什么不许往山墙上滋尿?总滋总滋的,岂不是要把土墙冲出个大洞来?

在冬天,无论走到谁家的房山头,总有那么一块地方,是一层一层的冰,色彩很丰富,白的、黄的、清澈的、浑浊的,这就是日子积累的印记。偶尔在角落里,还有小小的、冻硬了的“巴巴橛子”,这都是小崽子们干的事。

有人也许要问,这房山头,岂不是气味很复杂?

不会。冬天里没问题,天气嘎嘣冷,什么怪味儿都没有。夏天是有一点儿味道,比如柴禾叶子腐烂的味道、泼出的脏水暧昧的味道,不过,我们的大自然有超强的自净功能,风一吹、雨一淋、日一晒,味道样的事儿。

——农民里也有流氓,但不至于这么下作。

还有就是,我想:夏天干活太他妈的累,冬天晚上又死冷,谁有闲心在那儿守着窥伺,发神经了吧?

同类推荐
  • 人生如春·夏·秋·冬

    人生如春·夏·秋·冬

    人生如春。人生的开始就像人们赞美迷人的春景那样开始了旅程。满怀着希望开始播洒幸福的种子,通过辛勤的耕耘来完成美好的心愿。本书撷取了必知的人生智慧,这些智慧蕴涵了成功者的经验教训,饱含了智者的睿智豁达。也有平凡人的深刻体验。是人们生活中的良好读本。
  • 阅世新语

    阅世新语

    生命依赖希望,希望抚育生命。这是一位智者的话,精辟形象地阐明了希望对人的生命,犹如阳光、水分一样重要。几十年来我自信生命一直充满活力,保持年轻心态,就是因为心里一直装着希望。这个希望除了做一个好教师外,就是将遨游于生活沧海中的所见所思所感不断写成文学作品,在报刊上露脸,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这个希望与所学中文专业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它犹如吸烟、喝酒、钓鱼让人成瘾。这样实现起希望来就不会有驱使身为心役的感觉,而是乐此不疲地去做。多少个茶余饭后、周末岁首时间,蜗牛般爬行在文学写作的路上,于是就有了一篇篇散见于报刊的散文、随笔之类文章。加上连自己也恨得咬牙切齿的古怪性格——不会养花,不会下棋,垂钓于河边、湖畔,又嫌鱼儿上钩太慢,没有耐心等下去,见人多的地方就想躲开。凡事都有两重性,这样促使自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移情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上,加快实现希望的步伐。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中国2010年度诗歌精选

    中国2010年度诗歌精选

    本书精选集结2010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青春是一首歌,演绎着浪漫的童话,这里有我们青涩的成长历程,有我们甘之如饴的美好回忆。任时光流转,最初的亦是最美。
热门推荐
  • 战神之路系列第一部

    战神之路系列第一部

    为了追求真爱,我进入了另一个陌生的国度--幻魔大陆。在这里,我拥有数种身份,却发现了又一个强大的自己。是什么力量能复制幻魔大陆人、神、魔三界第一强者的身体?会有谁拥有控制三界的能力?为了摆脱命运的安排,无奈之下踏入了挑战自己的战神之路!
  • 去波恩

    去波恩

    进站之前,我和小周窝在他的二手商务车里说话。暖气开着,天有点儿冷,小周建议先别进站,进去了也是瞎挨冻。我知道他是想和我再多说一会话,能和一个中国人在异国他乡如此深入和漫长地聊天,对他来说机会并不多,虽然他兼职导游,接的团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
  • 九逆仙途

    九逆仙途

    仙道茫茫,多少世俗红尘事。身为外门低阶弟子的齐弦,为了野心,为了红颜,纵然碎骨粉身,万劫不复,也要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哪怕是九逆仙途!
  • 一记重拳

    一记重拳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人修,兽将,妖神,魔圣,所求大多是世间大道之真。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人奴,兽宠,妖灵,魔偶,所求大多是权力大道之巅。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修真,求权,求强,求生,所需者万万千千,大到世界元素之法,小到金铁兵器之利。谢清求的是随心意,需者不过...一记重拳!中创元年1173年,妖魔并起,人兽合谋,古仙神推波助澜,今圣魔血洗人间,且看一地球来客除奴籍,踏巅峰,斩仙神圣魔,不求魔,不求佛,不求神仙,只求一条随心大道!天逆我意我逆天,我逆天行天随我!亦正亦邪随心客,拳碎江山乱世魔。
  • 凡遥

    凡遥

    按世人常理,修魔无所羁绊,修仙心如止水;修魔血海翻天,修仙青莲出池;修魔累尸如山,修仙功德若海;但果真如此?其实没有什么界限,仙魔不过众生,众生不过尔尔。不1111,越往后越精彩,鄙作好坏,还请诸君点评。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 梦貘传

    梦貘传

    梦,既是人类的起源,也是人类的终点。梦貘,梦境的吞噬着,但更确切的说,是梦境的制造者。当你在冥冥中窥得梦境真相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梦貘的掌控之中了。古往今来,能这么做的人不在少数,但能安然活下来的,是零。。。。。。
  • 紫藤落殇:倾妃几度

    紫藤落殇:倾妃几度

    紫藤花下的秋千摇荡,他坐于其上,望着随风飘落的紫藤花瓣,眼前仿佛是她的脸庞,耳边似是仍回荡着她的话语,直到一滴温暖咸涩的液体自眼眶流下。那一年的紫藤花飘落,月下相拥。而今见面却是对立。不要说谁是谁非,感情错与对,只想梦里与你一起再爱一回!紫藤树下,只为相思魂断红颜。爱恨就在一瞬间,坦诚相待情似天。爱恨两茫茫,问君何时恋,依偎君之怀,梦回今世爱。古道的风,嫣然了晨曦的笑颜;紫藤的殇,飘落了夕阳的爱恋。
  • 异界之傲神九决

    异界之傲神九决

    身怀绝世功法,手持逆天神器。男儿一身傲骨,岂能轻易折腰!阴谋、算计、红颜、兄弟,激情热血的奋斗,缠绵悱恻的爱情。强者林立的世界,硝烟四起的征战!是天才的崛起,还是废柴的逆袭?且看林潇如何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一步步成长,一步步走向巅峰!
  • 我的体内有魔神

    我的体内有魔神

    原本的他生于豪门,不料一场车祸让家庭支离破碎。父亲去世,母亲瘫痪在床。15岁的他从天堂掉落凡尘,承担起家庭重担。“我欲成魔,血与封天!”神又如何,魔又怎样?这世界上,最丑恶的不是恶魔,而是..人心!!——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