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9600000005

第5章 斯多葛主义的心理技巧(1)

如果理解得正确的话,斯多葛主义是治愈疾病的良方。这里所说的疾病,是指焦虑、悲伤、恐惧以及其他各种消极情感。它们给人们带来麻烦,使人们无法体验到喜悦的存在。而凭借运用斯多葛主义的技巧,我们可以治愈这些疾病,并且因此而获得安宁。

【第四章】消极想象:能发生的最坏结果是什么?

我们应该这样生活,仿佛此时此刻就是我们的最后时刻。

——塞涅卡

任何爱思考的人都会定期预想可能对他发生的坏事情。这样做的明显理由就是要阻止这些事情的发生。例如,某人会花时间来考虑别人到他家入室盗窃的方式,以便能够阻止这种事情发生。或者他可能花时间去考虑自己可能患上的疾病,以便能够采取预防措施。

但是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阻止坏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有些坏事还是会发生。因此,塞涅卡指出了预想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坏事情的第二个理由。尽管我们努力试图避免,但它们还是发生了,这时如果我们考虑过这些事情,就能减轻它们的影响:“能够事先觉察劫难来临的人,就能将它带来的伤害掠走。”他说,霉运的打击对于那些“只期望好运”的人来说,是最大的。爱比克泰德响应了这个看法:如果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而总是在那里设想我们始终都能够享受我们所珍视的事情,就有可能发现,当这些事情离我们远去时,我们就会遭受很大的痛苦。

预想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坏事,除了这两个理由之外,还有第三个,也可以说是重要得多的理由。我们人类不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知足;努力工作、得到我们想要的之后,我们会惯常地失去对所渴望事物的兴趣。我们得到的并不是满足的感觉,而是感到有些乏味,并且作为对这种乏味的反应,我们会继而形成新的、更大的欲望。

心理学家沙恩·弗雷德里克(Shane Frederick)和乔治·洛温斯坦(George Loewenstein)研究了这种现象,并给了它一个名称:享乐适应。为了解释这个适应的过程,他们指向了对中彩者的研究。中彩的典型作用就是使某人能够过他梦想的生活。但是,在度过最初一段时期的兴奋之后,中彩者就会回到原先的幸福程度。他们开始把他们的新法拉利车和大厦看得习以为常,就像从前他们把破烂的小货车和狭窄的居室看得习以为常一样。

另一个不那么急剧的享乐适应的形式发生在我们购买消费品时。最初,我们对自己购买的宽屏幕电视机或者精致的皮质手提包感到欣喜。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开始看不上它们了,并且会发现我们在渴望屏幕更宽的电视机或者更加奢侈的手提包。同样,在事业中,我们也会经历享乐的适应。我们可能曾经梦想得到某一份工作。因此我们会在大学或者研究生院努力学习,以便走上正确的职业之道。在这条职业之道上,我们可能会花上数年的时间,朝着目标努力,进步缓慢但坚定不移。最后,得到梦想的工作之后,我们会感到欣喜,但是过不了多久我们就有可能变得不满。我们会抱怨我们的薪酬、同事,以及老板对我们的才能视而不见。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也会体验享乐的适应。我们遇到了梦中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经过一个激动人心的恋爱期后,和这个人结了婚。开始时我们处于婚姻的极乐之中,但是不久之后,我们就发现自己盯上了配偶的缺陷,再过不久,我们就会幻想和一个新人开始一段新的关系。

作为适应过程的结果,人们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满足感的跑步机之上。当他们在自己身上发现一个没有满足的欲望时就会感到不幸福。他们会努力工作以便满足这个欲望,并且相信,只要实现了这个目标,自己就会满足。但问题是,一旦满足了对于某事物的欲望,他们就会适应这个事物在生活中的存在,结果就会不再渴望它——或者至少会发现它不像曾经的那样令人渴望。最终,他们就会像满足这个欲望之前一样仍然感到不满足。

所以,幸福的关键就是阻止这个适应的过程。一旦得到了经过辛苦工作才得到的东西,我们要采取步骤来阻止自己把这些东西看得习以为常。但是由于过去大概没有能够采取这样的步骤,所以在生活中无疑有许多东西我们都已习以为常,就是那些我们曾经梦想获得而现在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其中也许包括我们的配偶、孩子、房子、汽车和工作。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找到一个办法来阻止这个适应的过程,还需要找到一个办法来逆转它。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一种技巧来给自己创造一种对于已经拥有的事物的欲望。几千年来,世界各地那些曾经仔细思考过欲望的原理的人们都意识到了这一点——获得幸福最容易的方式,就是学会如何想要我们已经拥有的事物。这个忠告说起来容易,无疑也是正确的;但策略在于如何把它放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去。毕竟,我们怎样才能劝服自己,去想要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

斯多葛主义者认为,他们有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建议我们花时间想象我们失去了自己所珍视的东西——比如妻子离开了我们,汽车被偷了,或者失去了工作。斯多葛主义者认为,这样做,相对于不这样做,会让我们更加珍视我们的妻子、汽车和工作。这个技巧——让我们把它叫做消极想象吧——至少早在克里希帕斯的时代就为斯多葛主义者所使用了。我认为,这是斯多葛主义者心理工具箱里面最宝贵的技巧。

塞涅卡在写信安慰马西娅(Marcia)时也描述了消极想象的技巧。马西娅失去儿子已经三年,但仍然如同埋葬儿子那天一样悲伤。在安慰信中,除了告诉马西娅如何克服眼前的悲伤外,塞涅卡还就未来如何避免遭受这样的悲伤提供了忠告:她需要做的就是预测可能造成她悲伤的事件。他特别说,她应该记住,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从命运那里“借来的”,命运可以不经我们允许而将它收回——的确是这样的,甚至都不需要提前通知一声。因此,“我们应该爱我们所有的心爱之物……,但是始终都要想到,我们并没有得到可以永远保有他们的承诺——没有,就连我们可以长期保有他们的承诺都没有得到。”所以,在享受至爱的人的陪伴时,我们应该时不时地停下来思考这个可能性,那就是这种享受是会完结的。如果没有什么别的东西来完结它,我们自己的死亡也会完结它。

爱比克泰德也提倡消极想象。例如,他向我们建议说,当我们亲吻自己的孩子时,要记住她是终有一死的,而并不是某个我们的所有物——她是作为“礼物”给予我们的,但并不是“不可分离的或永久的”。他的忠告是:在亲吻孩子时,我们应该安静地思考她明天就有可能死去的可能性。顺便提一下,在《沉思录》中,马可·奥勒留也赞许地引用了这个忠告。

我们可以以两个父亲做例子,看一下如何通过想象孩子的死亡而达到珍视她的目的。第一个父亲将爱比克泰德的忠告记在心上,隔一段时间就会提醒自己他的孩子是必将会死去的。第二个父亲拒绝进行这种忧伤的思考。相反他推断他的孩子会活得比他长,而且她总是会伴他左右,由他享受天伦之乐。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第一个父亲比第二个父亲对孩子更加殷勤,也更加爱孩子。当他早晨醒来时,一睁眼就会看到他的女儿,他会为她仍然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而感到高兴。这一天下来,他会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她接触交流。比较起来,第二个父亲是不可能在早上遇到孩子时产生一阵喜悦的。的确,他甚至都不从报纸上抬起眼来,去确认她在房间里的存在。一天下来,他不会主动抓机会去跟她接触。因为他相信,这种接触可以推迟到明天。等到最后他有机会跟她接触时,可以想象,他从她的陪伴中所得到的欣喜,是不如第一个父亲从这种接触中所体验到的欣喜深厚的。

除了预想亲人的死亡之外,斯多葛主义者还认为,我们还应该花时间来思量失去朋友的可能性,或许因为死亡,或许因为吵架。所以,爱比克泰德会劝告人们说,当和一个朋友说再见时,我们应该悄悄提醒自己,这也可能是最后的分别。如果这样做,我们就不那么可能把朋友的存在看成天经地义,结果就会比不这样做从友谊之中衍生出更多的乐趣。

爱比克泰德说,在我们预想的死亡当中,应该有我们自己的一份。塞涅卡用类似的话忠告他的朋友鲁基里乌斯说,要把每一天都当最后一天过。事实上,塞涅卡的做法比这还要极端:我们应该这样生活,仿佛此时此刻就是我们的最后时刻。

过每天都好像是在过最后一天,这是什么意思呢?有些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狂野地生活、从事各种享乐主义的放肆行为。毕竟,如果这就是最后一天,我们狂暴地生活也不用付出什么代价。我们可以吸毒而不用害怕变成瘾君子。同样我们可以满不在乎地花钱,而不用担心明天账单送来怎么支付。

然而,斯多葛主义者忠告我们把今天当做最后一天来过时,他们意识里所想到的并非如此。对他们来说,带着每天似乎都是最后一天的想法生活,仅仅只是消极想象技巧的延伸:在度过一天时,我们应该时不时地停下来,思虑一下“我们不会永远活着”,以及“因此这一天就可能是我们的最后一天”的事实。这样的思考不会让我们变成享乐主义者,而会让我们欣赏这一天活着的精彩,并让我们有机会用活动来填满这一天。这样做,接下来也不可能让我们把我们的日子挥霍掉。换句话说,当斯多葛主义者劝告我们度过每一天要像度过最后一天那样时,他们的目标并不是要改变我们的活动,而是要改变我们进行这些活动时的头脑状态。特别是,他们并不希望我们停止思考未来、为明天做计划;他们其实是要我们在为明天思考和做计划的同时,记着欣赏今天。

那么,斯多葛主义者为什么要我们思虑我们自己的死亡呢?因为这样做可以大大增强我们对生活的享受。

斯多葛主义者说,除了预想失去生命之外,我们还应该预想失去财产。大多数人都是把闲暇时分用来思考我们想要而又没有的东西。马可说,如果把时间花在念及所有那些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并且反省如果失去了它们我们会多么想念它们,那么我们就会富裕得多。根据这些话,我们应该思考如果失去了自己的物质财富我们会作何感受,这些物质财富包括我们的房子、汽车、衣服、宠物和银行存款等等;我们应该思考如果失去了自己的官能我们将作何感受,这些能力包括说话、听声音、走路、呼吸和吞食的能力等等;我们还应该思考如果失去了自由我们将作何感想。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正生活在梦想中”——也就是,过上了曾经梦想拥有的生活。我们可能和曾经梦想要与之结婚的人结了婚,可能拥有了曾经梦想拥有的孩子和工作,还可能购买了曾经梦想购买的汽车。但是由于享乐的适应,我们发现一旦过上了梦想的生活,就会把这种生活看得天经地义。我们不是把日子用来享受好运,而是把它们用来形成和追求新的、更大的梦想。结果呢,我们永远都不能满足于我们的生活。消极想象能够帮助我们避免这种宿命。

但是对于那些很明显没有梦想成真的人来说,又怎么样呢?比如,对于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来说,又该如何?需要意识到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斯多葛主义怎么说都不是富人的哲学。那些过着舒适、富裕生活的人能够从践行斯多葛主义中获益,穷困潦倒的人也能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贫穷会阻止他们做许多事情,但是却不会妨碍他们践行消极想象。

考虑一下一个穷到只剩下一条裤腰带的人吧。他的境遇可能会更糟:他可能会失去这条裤腰带。斯多葛主义者说,考虑一下这种可能性,他就会活得比较好。那么,假设一下,如果他失去了裤腰带呢?但是他只要保住了健康就行了。不过他的境遇可能会再次恶化——这是值得考虑的。如果他的健康状况下降了怎么办?他依然可以感恩,因为他还活着。

很难想象一个人的境况无论如何都不会变糟。因此,也很难想象一个人无法从对消极想象的体验中受益。并不是说,进行消极想象会使一无所有的人过得和家财万贯的人一样舒适。这里只是说,进行消极想象——更概括地说就是采纳斯多葛主义——能够消除一无所有带来的部分痛苦,因而使得那些一无所有的人不至于像不进行消极想象那样悲惨。

从这个理念出发,考虑一下詹姆斯·斯托克代尔(James Stockdale)的困境。(如果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熟悉,这大概因为他是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独立候选罗斯·佩罗的竞选伙伴。)斯托克代尔是海军飞行员,1965年在越南被击落,成为战俘,直至1973年。在那段时间里,他经历了糟糕的健康状况、原始的生活条件和狱卒的暴虐行为。然而他不仅幸存了下来,而且还以一个健全人的姿态出现。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自己说,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践行斯多葛主义。

还有另一点需要意识到:虽然斯多葛主义者向被蹂躏的人提出建议,教他们怎样使自己的生存变得更可以忍受一些,但是他们可一点也不欣赏让这些人待在被征服的状态里。斯多葛主义者会做出努力,帮助这些人改善他们的外部境遇,但是同时,斯多葛主义者会建议他们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减轻自身的痛苦,直到他们的境遇得以改善。

人们可能会这样想,由于斯多葛主义者总是预想可能发生的最糟糕情况,他们会滑向悲观主义。但是我们发现,经常性地进行消极想象有将斯多葛主义者改造成成熟的乐观主义者的作用。请允许我来解释。

我们通常把乐观主义者描述成一个把他的杯子看成是半满而不是半空的人。但是对于一个斯多葛主义者来说,这种程度的乐观主义仅仅是个起点。在表达了他对于他的杯子是半满而不是全空这一事实的感激之情后,斯多葛主义者甚至还会继续表达他对于拥有一个杯子的感激:毕竟,杯子也是可能被打破或者偷走的。如果他正处于斯多葛主义游戏的兴头之上,他还会继续评论说玻璃容器是多么令人吃惊的物件啊:它们既便宜又相当经久耐用,不管装什么东西也不会留下那种东西的味道,而且——奇迹中的奇迹就是——还能让我们看清它们装的是什么。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傻,但是对于一个还没有丧失获取快乐能力的人来说,这个世界是一个很精彩的地方。对于这样一个人来说,玻璃杯也是令人惊异的;对任何其他人来说,玻璃杯就是玻璃杯,而且还是半空的。

享乐适应拥有终止我们享受世界的能量。因为这种适应,我们把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所拥有的东西看得习以为常,而不是对它们感到欣喜。但是,消极想象却是对付享乐适应一剂有力的解药。用有意识地想象失去我们所拥有的事物的方法,我们就能够重新获得对这些东西的珍视;用这种重获的珍视,我们就能够使喜悦的能力死而复生。

孩子能够享受快乐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把任何事情看得习以为常。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世界的新奇和令人惊讶达到了精彩的程度。不仅如此,他们对这个世界如何运行也不确定:也许他们今天拥有的东西明天就会神秘消失。当他们甚至还不能够依赖于某种事物的持续存在时,他们是很难把它看得习以为常的。

但是等长大一些之后,他们就变得没有新鲜感了。等他们长成十几岁的少年时,他们就有可能把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了。他们可能会抱怨不得不过他们正在过的生活、待在他们碰巧居住的家庭里、与他们碰巧拥有的父母和兄弟姊妹相处。在多得吓人的例子中,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不仅无法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欢愉,更有甚者,他们似乎还因为这种能力的缺失而感到骄傲。关于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生活,他们可以毫不迟疑地罗列出一大堆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并且如果可能的话,希望它们会改变。这些事情包括他们的配偶、孩子、房子、工作、汽车、年龄、银行存款、体重、头发的颜色以及肚脐的形状等等。如果你问问他们欣赏这个世界什么——问问他们,如果有的话,他们对什么感到满意——那么他们呢,就可能思索一番,然后勉强地点出一两件事情。

有时候,一场灾难能够将这些人从麻木中抛出来。例如,我们假定一场龙卷风摧毁了他们的家园。当然,这样的事件是悲惨的,但是同时受灾的人却有着潜在的希望之光。那些幸存下来的人可能会开始珍视他们还没有失去的一切。更概括地说,战争、疾病和自然灾害都是悲惨的,因为它们把我们珍视的东西带走,但是它们也有力量改造那些经历了它们的人。过去,这些人在生活中可能是梦游而过;而现在他们却是喜悦而感恩地活着——和之前的几十年间一样真切地活着。过去,他们可能对于周围的世界漠不关心;而现在,他们却敏锐于世界的美丽。

不过,灾难引发的个人改变有它的缺陷。一则,你不可能依赖灾难来打击你。的确,许多人都没遇到过什么灾难;结果,他们的生活毫无乐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人幸运地过着没有厄运降临的生活,这却正是他们的不幸。)二则,有力量改变某人命运的灾难,却也可能要了他的性命。比如,考虑一下一位飞机乘客吧:他所乘坐的飞机引擎突然燃起了大火。这个突发事件可能促使这位乘客重新审视他的生活,结果呢,最终他可能会有所领悟,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真正宝贵的,哪些不是。遗憾的是,这种顿悟之后没多一会儿,他可能就死掉了。

由灾难引发改变的第三个缺陷,就是变迁所激发出的欢愉之心会渐渐被消磨掉。那些濒临死亡随后又复生的人,通常都会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比如,他们可能会主动去观赏以前曾经视而不见的日落,或者致力于与以前遭自己冷落的配偶促膝谈心。他们会这样持续一段时间,但是随后,在所有的例证中(这样的例证太多了),冷漠又回来了:他们很可能只为向伴侣抱怨电视上没有值得一看的节目,而忽略窗外燃烧着的绚烂的落日。

但是,消极想象却没有这些缺陷。我们不必像等待灾难打击那样,等待着进行消极想象。受到灾难的打击很容易使我们丧生,而进行消极想象却不会。而且由于消极想象可以重复进行,所以它的益处,不同于灾难的益处,是可以无限延续的。因此,消极想象是我们重获对生活的珍视以及与此相伴的获得欢愉的能力的绝佳办法。

斯多葛主义者并不是唯一运用消极想象之力量的人。比如说,我们可以考虑一下那些做饭前祷告的人。有些人做饭前祷告大概仅仅是因为他们有这个习惯。其他人做饭前祷告可能是因为他们害怕如果他们不做的话上帝会惩罚他们。但是如果理解恰当的话,做饭前祷告——就此事而言,说任何感激的祷文——就是消极想象的一种形式。在吃饭之前,那些做饭前祷告的人会停下片刻,来思考一下他们本来有可能吃不上这顿饭的事实。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们就会挨饿。而且即便可以吃得上饭,他们也有可能无法和此刻坐在饭桌旁的人一起分享。做饭前祷告时怀着这些想法,就能将一顿普通的饭食,变成一个庆祝的理由。

有些人并不需要斯多葛主义者或者一个神父来告诉他们,就能知道获得欢乐性情的关键,就是定期地怀有消极想象;他们是自己弄明白的。在我的人生阅历中,碰到过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分析自己境遇的根据并不是缺乏什么,而是拥有什么,以及如果他们失去这些自己拥有的东西他们会多么想念。客观地说,他们当中许多人的生活相当不幸;然而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你他们有多么幸运——因为他们还活着、还能走、还能生活在他们生活的地方,等等。如果把这些人同那些客观地说“什么都有”但却因为对所有之物全无珍视的缘故,而过得十足悲惨的人进行一番比较,那将是很有教益的。

我在前面曾经提到,有些人似乎会为他们不能从周围世界获取快乐而感到骄傲。他们似乎有这样的观点,通过拒绝从这个世界中获取快乐,他们显示出情感上的成熟:从外界事物获取快乐是幼稚的。或许他们认定,拒绝从这个世界中获取快乐很时髦,就像他们认为劳动节之后拒绝穿上白领衬衫是时尚一样;他们感觉自己是在被迫遵循时尚的法则。换句话说,拒绝从这个世界中获取快乐,就是老练的证明。

如果你问这些不满的人,他们怎么看待刚才说到的那些愉快的人——或者更糟,就是那些就玻璃杯的奇妙喋喋不休的斯多葛主义的乐观主义者——他们很可能用这种轻蔑来回应:“这样的人显然是傻子。他们不应该因为这仅有的一点点就感到满意。他们应该要更多的东西,不达目的就不罢休。”但我要争辩的是,只要改变生活观就能轻易地将满意揽入怀中,你却偏要在自我诱导的不满中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愚蠢。能够对很少的东西满意,这并不是一种失败,而是一种福分——无论如何,只要你寻求的是满意的话。如果你寻求的不是满意而是别的什么,我就会(惊讶不已地)探询:你发现的比满意更值得拥有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会问,是什么东西,值得人们牺牲满意去获取?

如果我们能够进行积极的想象,消极想象也就会容易起来;比如,想象我们的房子被烧毁了、老板把我们解雇了、我们变成瞎子了等等,都很容易。如果想象这样的事情有困难,可以注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坏事并且思考这些事情也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消极想象。或者,也可以做一些历史研究,来看看我们的祖先是怎么生活的。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梦幻的世界——我们视作天经地义的事物,在祖先的生活中却是不可想象的,包括抗生素、空调、卫生纸(!)、手机、电视、橱窗、眼镜,以及一月份的新鲜水果,等等。意识到这些之后,我们会得到解脱似地叹一口气:我们幸好不是我们的祖先啊!当然,我们的子孙后代大概有一天也会同样叹一口气:幸好他们不是我们啊!

顺便说一下,消极想象的技巧,也可以反方向使用:除了想象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之外,也可以想象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坏事发生在别人身上。爱比克泰德就在他的《手册》中倡导这种“投射式想象”。他说,假定我们的仆人打破了一个杯子。我们有可能生气,这样我们的安宁就被这件事情破坏了。转移这种怒气的一个方法就是想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另外某个人身上,我们会作何感想。如果在另外某个人家里,他的仆人打破了一个杯子,我们是不大可能生气的;我们可能试图用这样的话语来使主人保持平静,“只是一个杯子,这样的事是常发生的。”爱比克泰德相信,进行投射式想象,能够使我们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坏事相对而言的无足轻重感到释然,从而阻止这些坏事搅扰我们的安宁。

到这里,一个非斯多葛主义者可能会提出以下的反对。我们已经看到,斯多葛主义者是忠告我们追求安宁的,而作为获取安宁策略的一部分,他们又忠告我们进行消极想象。这样的忠告是不是自相矛盾呢?我们设想一个斯多葛主义者应邀去参加一次野餐。当其他人在那里尽情享受时,这个斯多葛主义者会坐在那里,静静地思想野餐被破坏的各种可能性:“土豆沙拉可能是变质的,有人可能在食物里下毒;某人在玩垒球时可能会折断脚踝;也许会来一场暴风雨把大家浇成落汤鸡;也许我会被雷电击中而死于非命。”这些听起来很扫兴。但更关键的是,一个斯多葛主义者如果进行这些想象,似乎是不可能获得安宁的。相反,他很有可能因此闷闷不乐,忧心忡忡。

作为对这种反对的回应,请允许我指出,认为斯多葛主义者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预想潜在的灾难,这无疑是一个错误。相反,他们只是阶段性地做这件事情:一天几次,或者一周几次,一个斯多葛主义者会从他对生活的享受中抽身出来,去考虑所有这些也就是所有他享受的东西,如何有可能从他这里被拿走。

而且,预想某种坏事的发生和因为这种坏事而焦虑,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深思熟虑是一种智力活动,我们进行这样的活动而不影响我们的情感,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说,一个气象学家整天预测龙卷风,但是并不会因此而生活在恐惧中,担心自己会因一场龙卷风而丧命。同样,一个斯多葛主义者预判可能发生的坏事而并不因此而变得忧心忡忡,这也是有可能的。

最后,消极想象不仅不会使人们闷闷不乐,还会提高他们享受已有生活的程度,因为这可以使他们不把这个世界看得理所当然。尽管他有——或者说恰恰因为他有——(偶尔)闷闷不乐的想法,斯多葛主义者可能会比其他拒绝怀有这种负面想法的人对这次野餐享受得更多;他能够从对某个活动的参与中得到快乐,因为他充分意识到,这次活动也许本来就不会举办呢。

斯多葛主义的批评者现在可能提出另一个他们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如果你不重视某物,你就不会在意失去它。但正是由于持续不断地进行消极想象的练习,斯多葛主义者会非常珍视他们周围的人和事。他们会因此而准备好伤心吗?当生活真的把这些人和事卷走时,因为有时确实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难道他们不会陷入深深的痛苦吗?

我们用举例的方法考虑一下前面提到的两位父亲。第一个父亲会不时地预想失去他的孩子,因此就不会把她的存在看成理所当然;相反,他会非常珍视她。第二个父亲设想他的孩子总是会为他待在那儿,因此就会把她看得习以为常。这里的意思可能是,因为第二个父亲不珍视他的孩子,所以对于她的死,他的反应可能就是耸耸肩而已;而第一个父亲因为深深地珍视他的孩子,所以他注定会在她死去时陷入悲伤。

我认为,在回应这样的批评时,斯多葛主义者会指出,第二个父亲几乎可以肯定会为失去孩子而深陷痛苦:他会为把她看得习以为常而充满悔恨。他尤其可能遭受“要是……就好了”这种想法的折磨。“要是我花了更多的时间跟她一起玩就好了!要是晚上睡觉时我给她讲更多的故事就好了!要是我不去打高尔夫球而去参加她的小提琴音乐会就好了!”而第一个父亲是不会有这样的遗憾的;因为珍视女儿,他就会充分地利用各种机会和她在一起。

不要弄错:第一个父亲的确将会为他孩子的死而悲痛。我们将会看到,斯多葛主义者认为,间或出现的悲伤小插曲是人类生存状况的一部分。但是知道自己很好地利用了有限的时间,和孩子呆在一起,这个父亲至少可以得到一些安慰。第二个父亲就不会有这样的安慰。结果他会发现,他悲伤的感情会跟负罪的感情混杂在一起。我认为,第二个父亲那么做,注定是要伤心的。

斯多葛主义者也可以如此应对上面的批评,那就是他们观察到,消极想象在帮助我们珍视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帮助我们准备好应对这个世界的变化。毕竟,进行消极想象,就是预想我们周围世界的非永恒性。这样,一个进行消极想象的父亲,如果他做得正确的话,心里就会接受两个判断:他有幸有一个孩子;而因为他在有生之年无法确定能一直拥有她,他就应该准备着有可能失去她。

这也就是为什么马可为什么忠告读者们花时间想一想,如果他们失去财产、他们会多么想念这些财产之后,又立刻警告他们“要警惕,以免对所有物的爱会导致你过分地珍视它们,以至于失去它们会打破你心灵的平静” 。塞涅卡用类似的话,在建议我们享受生活之后,又劝告我们对所享受的事物不要发展出“过多的爱”。相反,我们要小心,要成为“命运之恩赐的使用者而不是奴隶”。

换句话说,消极想象,是教导我们拥抱我们恰巧拥有的无论什么样的生活,并从中抽取每一点欣喜。但是它同时教导我们对于那些会剥夺使我们欢欣的事物的变化要做到有备无患。换个说法就是,它教导我们享受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又不依附于它们。接下来的含义就是,靠践行消极想象,我们不仅能够增加经历快乐的机会,还能增加经历的快乐长盛不衰的机会,也就是说我们的快乐在经过了境遇的变化之后仍然存在。这样,通过践行消极想象,我们就能够寄希望获得塞涅卡所说的斯多葛主义的主要裨益,也就是“一种坚实的、不可改变的无尽的欢乐”。

我在“引言”中提到,一些将我吸引到佛教里的事物在斯多葛主义中也能找到。和佛教徒一样,斯多葛主义者也倡导我们思考世界的非永恒性。“人类的一切事物,”塞涅卡提醒我们说,“都是短暂的和可以消亡的。”同样,马可也提醒我们说,我们珍视的事物,就像树上的树叶一样,风一吹就有可能掉落。他还论证说,我们周围世界的“流转和变迁”,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我们宇宙本质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在心里牢牢地记住,我们所珍视的一切和我们所爱的人,总有一天都会离我们而去。如果不是别的什么东西,那就是我们自己的死亡,会将他们统统从我们这里剥夺掉。更概括地讲,我们应该记在心里的是,任何不能够无限进行下去的人类活动,都必然有一个终结。你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刷牙、理发、驾车、割草坪或跳房子都是会有的——或者已经有了。将会有你最后一次听到下雪的声音,最后一次看见月亮的升起,最后一次闻到爆米花,最后一次感觉到一个小孩在你怀里睡着时的温暖,或者最后一次做爱。某一天,你会吃下你最后一顿饭,接下来不久你将进行最后一次呼吸。

有时候这个世界会提前给我们打招呼,我们就要最后一次做某事了。例如,我们可能在某家最喜欢的餐厅宣告停业之前的那个晚上在那儿用餐,或者我们可能吻别一个为境遇所迫要搬到地球上很遥远的角落而且可能将永远待在那里的恋人。以前,当我们认为可以随意重复这些事情时,在这个餐厅的一顿饭或者与恋人分享的一次接吻,可能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既然我们知道这些事情不能够再重复下去了,它们就有可能变成不同寻常的事件:这顿饭将成为我们在这个餐厅里吃的最好的一顿饭,分手时的吻别将成为生活所能够提供的最强烈的苦甜参半的经历之一。

通过思考世界上一切事物的非永恒性,我们被迫意识到,每次做某事时,我们都可能是在最后一次做这件事。这种意识能够赋予我们所做的事情一种意义和深度,而它们在没有这种意识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的。我们再也不会在生活中梦游而过了。我发现,有一些人会感觉预想非永恒性是令人沮丧和恐怖的。然而我还是确信,我们能够真正活着的唯一方法,就是将预想非永恒性作为我们定期要做的事情来做。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活学活用

    道德经活学活用

    《道德经》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哲学的主根。2000多年来,研习《道德经》的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山野村夫,古今中外,不计其数。真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矣。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快感时,却同时不得不忍受着快感背后的负面痛苦。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失衡,气候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渐严重;精神空虚,缺乏信仰,道德沦丧,恶习流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日俱增。此时,人们想到了《道德经》。希望从中找到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医治人类身心疾病的良方。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人生的五个问题: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人生的五个问题: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本书收集了安德烈·莫洛亚对人生、生活的一些思考,这些沉重的明天再作者笔下显得举重若轻,压制隽永。他用清新的语调、十个班的语言描述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五大人生问题。在每一个问题的解答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莫洛亚机智诙谐的生活艺术,就像作者本人一样,是以为用诗意话语记载伟大深刻思考、用精妙语言解释生活智慧的伟大艺术家!
  •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的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缺乏了解。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界、学术界对胡适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日益深入,对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热门推荐
  • 中国古代帝师传

    中国古代帝师传

    “古之学者必有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的着名论断。随着《师说》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历年讲授,这一论断也一代一代地深入人心。韩愈说得很清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师是指启蒙教育,知识传授方面的老师。
  • 极品司机在都市

    极品司机在都市

    司机?保姆?不不,这只是叶辰的一个身份。他真正的身份呢.....强大的背景...吊炸天的武功技术。黑社会?收下!军队?收下!当然还有最不能缺的,美女!看一个极其可怕的人物如何在华夏为了寻找一切谜底而创出一片天!
  • 再见,不败的恋人

    再见,不败的恋人

    哥伦布说地球是圆的,找到一个方向不停的走,只要你的信心足够,总会有那一天,遇见你心中的爱人。可是,如果她遇见的那个人不够聪明,两个人永远的错失,那该怎么办呢?总以为足够幸福了,剩下的只要坚守住这场幸福就够了,却想不到幸福之所以令人觉得珍贵,是因为太难得。
  • 爱情公寓3

    爱情公寓3

    《爱情公寓》电视剧播放三季以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好评。本书展示了《爱情公寓3》从孕育到推出这之间的种种心路历程,内容主要包括导演、编剧创作手记,爱情公寓人物介绍,创作团队的内心世界,《爱情公寓》第三季独家爆料,幕后的故事,演员的真实生活,粉丝与演员及创作团队的交流问答等,带领大家一同回顾在爱情公寓里的点点滴滴。
  • 妾本伊人

    妾本伊人

    高高兴兴服下一颗灵丹,醒来之后,失了美貌也就算了!咦?那两个白白软软的大馒头呢?只不过想找个歇脚的地方,却摔下了高高的楼阁,昏迷过去。醒来之后,忘却所有,成了迷糊惹祸的小吃货!邑王,天下万民景仰的战神,竟然是,断、袖……“邑王,您老喜欢的是男人,请看看清楚,妾本伊人……”……(本文轻松小白,是您吃饭饮茶必备之喷品,喜欢本文的友们,请多多支持!)
  • 毒妃:谋倾天下

    毒妃:谋倾天下

    她是21世纪某组织的试毒人,天生冷漠,却无法孑然一身。一朝穿越,她成了青国将军府的痴傻三小姐。任人欺凌,命该如此?呵呵,安沁玥放肆一笑。教训目中无人的小妹,她游刃有余。反击心狠手辣的庶母,她乐在其中。无所谓阴谋阳谋,她来者不拒。本以为这辈子可以清闲度日,却不曾想既定的命运无法改变。青国先祖曾预言,武帝三百年,有女安沁玥,将可倾覆天下。她一笑置之,却有人暗中打起算盘。身怀异能,所有的生物为她所控。血液含毒,百毒不侵。不停地强大自己,却也只是为了......
  • 回不去的曾经忘不掉的过去

    回不去的曾经忘不掉的过去

    当时光一闪而过,我们睁开双眼,来到了现在,再回想起过去,却是回不去的曾经。当身处于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学会珍惜的时候、却没有发现时间正从我们身边溜走。有人说、青春是一场游戏、有遗憾、有激情、更多的是开心和玩过后的念念不忘。也有人说、青春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这路上有快乐、有辛酸、有苦涩、也有收获、就像五味瓶一样。青春的解释有很多种、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一样。所诠释的也就不一样了。
  • 英雄联盟之网恋

    英雄联盟之网恋

    我说过我每一局都会陪着你,从青铜白银黄金每一场。因为一次偶然让他从游戏中认识了她,在的她的陪同下让从一个青铜神坑上到了王者,但当他成为游戏巅峰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享受的不是游戏而是和她一起双排的快乐,而他准备努力奋斗想去追求她的时候,却知道她要嫁人了。我的辅助依然厉害,但adc再也不是那个adc了。一段现实与游戏交错的故事,本文剧情特别搞笑,有喷子,有感动中国好队友,有天然呆,但看到最后又会有一些伤感,这是我特别用心的作品,望大家支持。
  • 情定异界:菲你不可

    情定异界:菲你不可

    夏菲儿为给母亲寻找一味珍惜的中药材治病时,失足跌下万丈深渊,就这样穿越了……这里是一个被诅咒的地方,人像动物一样,动物像人一样,这是成人荒诞的童话。是夏菲儿的粉色爱情梦……是让我们寻找我梦中的“千与千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霸虚空

    仙霸虚空

    仙人不知何处去,此地空余神传说。浩缈的神洲大陆,修仙分为炼体和炼器两大类。一个得罪了大人物的小国士子,被发配到坟山劳役,无意中的冥想却触动了一位死去强者的神魂,进而获得了修行资格。艰辛修仙路,要与人斗、与兽斗、与国斗、与鬼斗,与即将来临十万年一次的无量劫斗。当站在大陆巅峰时才发现,这所谓的顶级修士在另一个世界的人眼里,其实只不过是高级一点的蝼蚁……要想随心所欲,就要得证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