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2400000027

第27章 描绘阴影的艺术(1)

上课的第一天是写生。

林译苇在纸上写道。

林译苇想象着几十年前的一堂写生课。在她的脑海里,浮现出贵都美术专科学校里的一间教室。教室的式样很古旧,雕花的窗户,雕花的门。室内的地面用整齐的青石板铺成。光线从窗户透射进来,映照着教室里二十多个学生。

叶一峰把画板放在膝盖上,手中捏着一根炭条。在他前面约三米远的地方,有一张小桌子。桌子罩着一块蓝灰色的布,上面摆放着一个深色的陶罐,一个白色的瓷碗,一个玻璃瓶。他回头看了一眼,同学们坐在各自的座位上,等待着老师到来。当他正准备收回目光的时候,感觉到一个人的目光在注视自己。他用眼角的余光一瞥,看见一个女同学坐在他身后的第三排座位上。她正是操场上穿白球鞋的少女。这时,她没有回避他的目光,并且正用嘴唇做出口形,对他无声地说话。他看不明白,不知道她对他说什么。他只分辨得出,她说的是三个字。

叶一峰转过脸。老师进教室了。是陶蕴玄老师。他穿着深蓝色的呢子中山装,脚上穿一双圆口布鞋。他背着手,绕着教室里走了一圈。

“我们今天开始上第一课。”他说,“这一节课,我不打算讲什么。你们直接做作业,静物写生。我要看一看你们的风格。我给你们三个小时,你们把它们画在自己的纸上。开始吧,不许说话。”

画画的笔是细细的炭条。叶一峰在纸上迅速地勾勒出陶罐的轮廓。他描得很精细。他画完了陶罐,又画瓷碗。然后,他又画了玻璃瓶。炭条才磨秃了一小截,他就完成了作业。

一道阴影投射到画板上。叶一峰抬起头,看见陶蕴玄站在身后。

“哦,这就是你的风格。”陶蕴玄说。

叶一峰点点头。

陶蕴玄从衣兜里摸出一只棕金色的海泡石烟斗。他往烟斗里填烟丝,用火柴点燃,美美地抽了一口烟。一股灰白色烟雾从他的鼻腔里喷出来。

“小伙子,对造型艺术的基本法则,你还懂得不多。”陶蕴玄说,“你只看见了线条,还没有看见光线。线条只是物体轮廓概念化的表达。实际上,轮廓是物体的体积的边缘,它是不存在的,是假设的,因而,线条也是不存在的,是假设的。而光线是存在的,是真实的。你看见了假设,却没有看见真实。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对真实视而不见。你明白吗?”

叶一峰迟疑地点点头。

“这不要紧。”陶蕴玄说,“你能够坐在这里写生,就是为了学习。承认自己不懂,是好事情,说明你有学习的决心。你看。”

陶蕴玄从叶一峰手里拿过炭条,用拇指和中指、食指横捏着。

“炭条要这样拿。”陶蕴玄说,“在作画的时候,要用腕力运动,不要依靠手指的力量。这样,一根炭条才能够在纸上不费力地到达最远的地方。明白了?”

叶一峰点点头。

“还有,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素描的概念。什么是素描呢?简单地说,它是用单色塑造物体的艺术形式。我们画素描,实际上是在画光线。我们画光线,实际上是在描绘阴影。素描就是描绘阴影的艺术。你明白吗?”

叶一峰没有点头。他的眼睛盯着陶蕴玄老师的眼睛,不明白他在说什么。

“我知道你不明白。”陶蕴玄说,“这不要紧,我会在以后的素描课里讲这个问题。你看,这个陶罐,它有亮、灰、暗三个部分,那都是因为有了光线。没有光线,我们什么都看不见。有了光线,有些人也看不见应该看见的东西。比如你,一只陶罐摆在你面前,你却没有看见它真正的形体,只看见了它的概念。也就是说,你没有看见光线,只看见了线条。刚才我已经讲了,线条只是我们概念中的东西,你把它画在纸上,还认为自己画得很好。是不是这样?”

“是。”叶一峰说。

“你用线条表示你看见的东西,是因为你没有真正看见物象,只看见了经验,而且这是别人的经验。中国画就是这样表达的,它是一种传统的经验,缺少自己的观察。但我们现在学习的是另一种绘画方法。要掌握这种绘画方法,首先要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你坐在这里的全部理由,就是为了学习怎样正确观察物象、怎样正确表达物象。你要记住,线条是一种危险的物质。它像一根黑暗中的线,可能把你带到地狱,也可能把你带到天堂。这要看怎样使用它。那些不会观察的人,往往会被一根线条带到地狱。”

叶一峰感觉到画板上的阴影越来越浓。他抬头一看,同学们都围在他的身边。

“你看你的作业,它只有空洞的线条。它表达的只是别人的经验,没有你自己的东西。光线就在那里,你却视而不见。你看,那个陶罐,它的左侧面临光源,光线把这部分照亮了,在你的画纸上,它应该是白色的。这里,陶罐的中间部分,没有光线直接照射它,它就应该是深色的,在画纸上,它就是深灰色的。这边,陶罐的右边,桌面的反光映射着这一部分,它应该比陶罐的中间部分更亮一点,是浅灰色的。还有一点,亮部和暗部的交接处是明暗交接线,这里是画面色调最深的地方。”

陶蕴玄挥动炭条,在纸上迅速排出了陶罐的素描大关系。一个立体的陶罐出现在纸上。

“明白了?”他问叶一峰,“你要记住,素描的任务就是表现物象的块面和体积。在这里,线条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人们假定的东西。当然,以后你懂得了块面和体积,能够正确地表达它们,线条又会回到你的心中,回到你的手里。那时,它就不再是危险的,而是自由的,因为,它成了你自己的个性的产物了,它会把你带到天堂。那个时候,虚构就变成了真实,你也就真正懂得素描了。”

叶一峰一个劲地点头。

“继续画。”陶蕴玄对着大家挥了一下手中的烟斗。

对照着陶蕴玄老师画的陶罐,叶一峰重新画瓷碗。他的炭条迟疑地在纸上游移,久久下不了笔。最后,他狠心地在瓷碗的一个地方涂抹了几下,这个地方,正是陶蕴玄老师说的明暗交界线。

“你终于敢落笔了。”一个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叶一峰扭过头,是她。

“你其实不笨。”她说,“你听懂了的。这是明暗交界线,是整个画面最暗的地方。还应该大胆一点。你看我的。”

她夺过叶一峰手中的炭条,在纸上飞快地涂抹。很快,一个明暗关系明确的瓷碗跃然纸上。这时,下课铃响了。

“怎么样,烤红苕?”她说。

“你说什么?”叶一峰不明白她的话。

“我叫你‘烤红苕’,你没有听清楚吗?”

“什么意思呢?”叶一峰还是不明白。

“你真笨。”她说,“我给你取了一个名字,就是‘烤红苕’。”

“你为什么要这样叫我呢?”叶一峰的语气里透出一丝不愉快。

“我喜欢,怎么样?”

叶一峰一下就明白了。刚才,她在后面的座位上对他用口型说话,说的就是“烤红苕”。

“我不喜欢。”叶一峰说。

“我喜欢。”她说。

“那你叫什么名字呢?”叶一峰问。

“陶雅。”

“陶老师是她爸爸。”一个同学插话。

“怪不得,你这么凶。”叶一峰说。

“不关我爸爸的事。”陶雅说,“我就是我。你过去没有学过素描吗?”

“没有。”

“我看你的雕塑作品还有些功力。”陶雅说,“你是怎么做的?”

“做什么?”叶一峰问。

“雕塑啊。”陶雅说,“你真笨。”

“我家在一个小镇上。”叶一峰说。

“我看得出来。”陶雅说。

“小镇的旁边有一座庙子,里面有许多菩萨。”叶一峰说,“离庙子不远的地方,有人在烧陶缸。他们把泥巴从山坡上挖回来,放到池子里,浇上水,然后把水牛牵到池子里踩。牛蹄子把泥巴踩融。他们就用这样的泥巴做陶缸。我家经常买他们的陶缸。”

“你家买陶缸来做什么呢?”

“我家开了一个酱园,需要很多陶缸。豆油和醋都需要在陶缸里发酵。”

“哦。”陶雅说,“陶缸和菩萨有什么关系呢?”

“是这样。”叶一峰说,“我经常到陶器工场去玩。那种做陶缸的泥巴很软,可以在手里捏成任何形状。我就用这样的泥巴捏菩萨的头像。这很容易。他们都说,我捏得很像。”

“像烤红苕。”陶雅说。

“我不喜欢你这样说我。”叶一峰说。

“我知道你不喜欢。”陶雅说,“但我喜欢。”

叶一峰不吭声了。

“你说下去啊。”陶雅说。

“我不想说了。”叶一峰说。

“但我想听。”陶雅说。

叶一峰有点生气了。他盯着陶雅的眼睛。陶雅的眼睛里含着一丝笑意。她是双眼皮,瞳仁是深褐色的。他从来没有与一个女子在这么近的距离对视过。她的眼睛真漂亮。他的心里有点慌乱。

“你不说了吗?”陶雅说,“其实,我说烤红苕并没有其他的意思。你还记得前两天的事吗?我在操场上看到你的雕塑作品,那些菩萨头像,第一感觉像烤红苕。仔细一看,这些菩萨头像雕塑得真好,造型很准确,充满了灵气。这是天生的。你明白吗?”

“他们都说我捏的菩萨很像。”

“不要听别人怎么说。你要自信。你有天分。明白吗?”陶雅说,“但你不懂素描。你应该接受正规的绘画基础训练。你要在正确的艺术道路上行走,才能到达别人无法到达的高度。”

“你多大了?”叶一峰问。

“十七岁。”陶雅说。

“我还以为你比我大,你懂得那么多。”叶一峰说,“我十八岁。”

“在美术方面,我比你更懂得多。至少现在是这样。”陶雅说,“几年前,你还在对着菩萨像捏泥巴时,我就在画室对着陶罐和玻璃瓶画素描了。我们起点不一样。但你会比我走得更远。我爸爸是雕塑家,你爸爸是酱园老板,但你比我更有天分。这有点奇怪,是不是,烤红苕?”

叶一峰发现,现在教室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外面出太阳了,淡淡的黄色光线从窗户射进来,把地面晒成了几块亮晃晃的斑块。同学们的画架安静地站立着,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馒头味。同学们用馒头替代橡皮,擦掉纸上画错的木炭条痕迹。馒头碎屑掉在地板上,散发出粮食的香味。

叶一峰转过脸,陶雅的眼睛还在盯着自己。他突然感到有点不自在。这时,上课铃响了。

田单岭从树林里背了一捆柴回家。

林译苇想,田单岭应该用一条草绳捆住树枝,把它背回家。

他背着一大捆从树林里找到的桢楠、青冈和黄楝树枯枝,手里提着一只野兔。野兔是昨天布下的陷阱套住的。他沿着幽暗的林间小道往坡上走。昨天夜里降了霜,在草叶间,凝结着细小的水晶般的冰晶。地面冻硬了,他的布鞋底踩在小路上有点打滑。

林译苇想象着田单岭在树林里行走的情景。她仿佛闻到了从树林里散发出来的腐殖土气味,听见了田单岭的双脚踩踏地面的细微声响。有了这个形象,她就可以把自己融入陌生的时间和空间。她的思绪随着田单岭的脚步走出树林,来到单岭堡。

在这里,路已经很熟悉了。林译苇认出了那条通向田单岭家的小路,路面有一些陷在泥土里的石块,下雨的时候,就不容易滑脚。

林译苇还能认出来,田单岭的家坐落在村里的最高处,它是一幢泥土垒成的房子,茅草盖顶,但窗户却镶嵌着雕花玻璃,图案是日本樱花。

现在,田单岭看见家里的窗户亮起了灯光。橘黄的油灯光亮从玻璃窗户里映射出来。他看见有两个人影映照在窗户上。其中一个影子晃了一下,消失了,剩下的影子没有动。他认出来,是母亲。

田单岭感到奇怪。父亲前几天与祝师叔一同下山走了。父亲临走时对自己说,他要带祝师叔到很远的地方去跑江湖。他会挣钱回家,给他买花玻璃纸裹着的夹心洋糖。过去,父亲一走就是一个月,现在才几天,他就回来了?

田单岭把柴火放在屋檐下面,推开门走进屋,看见祝师叔站在堂屋里发愣。田单岭感觉到,祝师叔身上少了一样东西。但是,他想不起是啥东西。

祝师叔向前走了一步,身子突然歪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痛苦的神情。他用手捂了一下胸口,咳嗽了一下,咳出一口带血的痰。他的手在墙边摸索了几下,摸到了一张木凳。他慢慢坐到凳子上。

母亲从里屋走了出来。她把田单岭搂在怀里。她的胳膊在轻微颤抖。田单岭知道,母亲在克制自己的哭泣。

“你爸爸死了。”祝师叔说。

田单岭不知不觉地摇头。母亲抱着他的头。

“是真的,儿子。”母亲带着哭腔说。

“我们遇见了他们。”祝师叔说。

“他们是谁?”田单岭问。

“你们不认得,只有你爸爸和我认得。”祝师叔说,“我们在好多年前就结了梁子。这次他们人多。我们这边,只有我和你爸爸两个人。”

母亲紧紧抱住田单岭,没有再说话。天黑了。

“我们要关门了。”母亲说。

祝师叔仰着脸,看着母亲。田单岭感觉到他的眼睛里有一丝哀求的神情。母亲转过脸,不理睬他。

祝师叔慢慢站起来,扶着墙壁走到门外的黑暗之中。母亲关上门,用一根粗木棍死死抵住。

从里屋透出的油灯光线射在他们身上。母亲把脸埋在田单岭的头上轻轻地哭出了声。过了一会儿,她擦干了眼泪。

“我们吃饭,儿子。”母亲说,“今天晚上,你陪妈妈睡。”

晚饭是白水煮洋芋,母亲从坛子里舀出半碗豆瓣酱,让儿子蘸着吃。田单岭瞟了一眼墙角的野兔,他想叫母亲把兔子炖了,但母亲的眼神发直,死死盯着窗户。

“妈,你也吃吧。”田单岭说。

母亲轻轻摇摇头。

“妈不饿,儿子。”

田单岭听见屋外起风了。风掠过墙角,发出轻微的尖啸。他想到了祝师叔。现在不知他走到哪里了。外面很冷,天很黑,下山的路很陡。

同类推荐
  •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讲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悲剧虽然取材于丹麦历史,但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廷内部的腐化和堕落的尖锐的斗争。
  • 河边的呼唤

    河边的呼唤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创作的《人在天涯》《河边的呼唤》《惶恐》《小城忧伤》《遍地阳光》等多部反映现实题材的中篇小说作品。
  • 婚后三十六个月

    婚后三十六个月

    当“七年之痒”被“三年之伤”所取代,当婚后第三十六个月的情感压力达到最高点,夫妻双方如何应对婚姻八面埋伏的挑战:与爱人关系的紧张、微妙的婆媳关系、养不起的孩子、入侵婚姻的彪悍小三……任何一个挑战都足够让婚姻以最快的速度瓦解。 金灿灿、江一朵、杜娟三个80后女孩从不谙世事、懵懂的小女孩逐渐成为妻子、儿媳妇、妈妈。在步入婚姻的第三十六个月,她们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不断地改变,不断地适应。经历使她们成长,生活的矛盾与疼痛更让她们炼就了将婚姻的一手烂牌打到最好的勇气。
  • 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正式成书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尚友堂书坊于翌年1628年刊行。《初刻拍案惊奇》是模仿话本小说而创造的小说集,其题材大多取自前人。书的内容比较繁杂,思想倾向前后不尽相同,主要有描写商人思想行径、命运遭际的作品和描写婚恋的作品。其多出自前代著述,但经过凌濛初的再创作,也一定程度表现出晚明社会现实与时代气息,浸含着凌氏本人的思想观念和愤世不平之气。常与《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二拍,加上冯梦龙的“三言”,则为“三言二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重要的影响。
  • 爱情的质地

    爱情的质地

    浸入这方冰晶的华美之表、炫美之光、纯美之心、凄美之境、唯美之意,谁个都会流连忘返,意犹可可。于是,循着这样的视听渴念,我们又开始拂动《倾情之恋》、《从今以后谢风流》的曼妙裙裾。三个不等的玲珑故事,三个仿佛的玫瑰家园,三个相递的情感部落,在陈家生、吴宁、高建波、费铭、张索索等人“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的倚望中,凝成了《爱情的质地》。这个集子真好,有一种丝绸的感觉。柔柔的,滑滑的,凉凉的,不小心划拉一下又会是怔怔的,涩涩的。这是否就是爱情的质地?或者,这中间的通感就是构筑爱情的灵感?
热门推荐
  • 心印复旦园

    心印复旦园

    本书主要由复旦大学退离休教授撰写的纪实文集。全书分“风范篇”、“创业篇”、“师泽篇”、“缤纷篇”,共收文章111篇。风范篇是对资深专家学者和管理干部的素描;创业篇是创业者艰辛创业的诗篇;师泽篇谱写的是师生情浓、薪火传承的乐章;缤纷篇是复旦人多姿多彩生活的扫描。
  • 千玺:你是我心头上的烊光

    千玺:你是我心头上的烊光

    女主夏冷柠,从小和爷爷相处,自己没有父母,全凭爷爷将她养大,却欠下了一笔巨款,为还债,她四处打工,却遇见了生命中的他。早已接触世界的的冷漠的她和外冷内热的他会擦出什么火花呢?会交识怎样的朋友呢?
  • 幻灭的泡沫

    幻灭的泡沫

    相识、相恋、相爱,他们一同走过风风雨雨,本以为会白头到老永相依,却不想命运的噩耗降临。一切的希望,都像这泡沫一般幻灭了……她又该何去何从?
  • 炉石之王

    炉石之王

    林木在炉石传说中战胜了一名难缠至极的对手后,忽然两眼一黑,发现自己竟到达了一个奇怪的地方。“什么?穿越?那边有电脑吗?”“没有。”“我可以拒绝吗...”“不行。”就这样,林木重生到了一片陌生的土地上。“什么?想要我这21世纪的三号好学生跟人贴脸对A?门都没有!”亡灵、精灵、天使、元素生物、恶魔甚至巨龙和古神,且看他如何运用这些形色的卡片,将整片大陆玩弄于股掌之间。
  • 豪门宠婚:鲜妻,枕边见!

    豪门宠婚:鲜妻,枕边见!

    先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昨晚的事情就当……反正吃亏的也不是您。/如果知道自己会一次中奖,尤珍也不会只拿走一件外套蔽体。/再次见到宝贝他爹,宝贝小手一挥,妈咪你爱我是吧,那我要他当我爹地!
  • 傲娇溺宠:眷念你的温柔

    傲娇溺宠:眷念你的温柔

    她说:“当初你是怎么喜欢我的呀?”他说:“因为你很二!”她说:“我哪里二啦?”他说:“你说你姓井,横竖都是二的井,不是二嘛?!”校园里肆意的青春,是她与他的青春。当她依旧在校园时,他已步入社会。校园里的她在挂念着他,挂念着的他在为她营造一个家。她是豪门里的千金,他是从小被抛弃的孤儿。她与他能跨越过着无形的鸿沟嘛?是匆匆那年?还是一起为“家”而筑梦...(PS:清水宠文,喜虐勿看!)
  • 金石录之蜀盗

    金石录之蜀盗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三张清朝老照片,无名童谣,竟引得蜀中盗墓世家蜀七门再度聚首!唐门何灭?张献忠屠川秘密何在?影魁,尸阴,蚕陵镇,七杀碑,黑白双身塔,黄龙仙人冢。。。。。。一切都如此真实。一本蜀盗,半部川史。
  • 地球修仙场

    地球修仙场

    修者世界和地球融合,这是人类的浩劫之灾。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近乎摧毁了整个人类文明。自然的灾害,变异的生物,威胁着幸存的人类。而来自异世界,实力更为强大,拥有种种神通的仙人,更成为了人类世界最大的敌人。唯一一个好消息,灾变之后的天地,充满了大量的元气,人类世界的幸存者,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成为高高在上的仙人。在末世中苏醒的林轩,发现自己在城市的废墟之中,而时间,已经是灾变一年之后。我的父母家人,朋友,还有那些过去的敌人……你们现在还好么?
  • 带你去我的地狱

    带你去我的地狱

    她和他曾经海誓山盟,但却借口真爱出现抛弃了他,到底是她放荡,还是另有隐情。他又该何去何从?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 太上正一盟威法箓

    太上正一盟威法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