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70300000047

第47章 中国外交文化本原(2)

(3)中国文化逐步形成了从整体上由后向前、由整体到个别,从共相、抽象到具体、个别以及由上向下看的思想特质。即,中国人习惯从整体上看问题,按照整体主义对事物进行整体的抽象,通过整体的抽象,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古以来,中国人习惯于先把大问题弄明白了,再讲小问题、具体的问题。中国文化还习惯于从上到下地看问题。即喜欢谈天说地,从天到地,从宇宙万物始,再到具体的人、事、物、非、理。一般是先讲大道理,再讲小道理。如果大道理不通,往往觉得没有必要再讲小道理。按照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中国文化认为,天下秩序、国家秩序都是先于个体存在的整体,因而不存在民主还是专制问题。自古以来,中国政治哲学及政治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是,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是否与个体的利益一致;如果一致,那么天下就会趋向于稳定。而稳定的秩序有利于国家和人民自身的发展,就不会出问题,否则就会天下大乱。由于天下大乱不符合自然规律,所以总是要复归于天下大治,重新恢复上下有序的稳定、和谐,人民各安其所得的社会状态。自古以来,中国文化政治的问题意识之一是治乱。如赵汀阳言:对中国人来说,“政治就是治或乱。对统一和安定的迷恋或者对分与乱的忌讳,这样的意识是西方没有的。”因此,“中国的历史观同时又是生命观和自然观”。“既然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而又‘天不变’,所以,人的生活、社会和历史也要同样生生不息,变化无情并且‘道亦不变’。”即是说,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自然是一切之本,最根本的存在方式;自然是取法自身,其他一切就必须取法自然。因而,同于“道”,或如老子说的“与道玄同”,就是同于自然、生命、社会,达到与“道”、自然同样的状态就是最好的“正”的状态。而“任何想超越自然的努力都是危险的,终将会受到自然的报复。这个意识是中国文化的哲学基础”。

2.“中”、“和”、“正”一体

中国先哲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体悟出,万物化生、事物变化、天下太平都是“中”、“正”“和”相互作用,合而为一的结果。首先,在汉语中,“中”字代表宇宙空间的中位和万物创生的源头,它同“和”、“正”合而为一,表示事物“最可欲的存在状态”。如《文言》曰:“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而“乾”(道或太极)即处于中位和“正”的状态之中的宇宙本体。基于此,孔子、孟子等儒者一贯主张“以正求中”,“以中匡正”,提倡“中庸之道”,把“中庸”提到了形而上本体范畴的高度。即,在孔孟思想中,“天”、“道”的一体两用;人生、社会生活中最高的德行、善与美等,都与“中”联系在一起。在儒家看来,离开了“中”就无所谓“真”、“善”、“美”;“天”、“道”自在中正、中庸、时中和中和之中。如,儒学经典《论语》讲中道、中行;《孟子》强调执中;《中庸》重视中和;《大学》倡言“诚于中,形于外”。如孔子言:“君子道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忌惮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国先哲认为,人要做到中庸,关键在于把握住“时中”,即中于时的智慧。换句话说,“君子的中庸是时中的中庸,是依时、依事、依问题而采取的中庸态度。”简言之,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中”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它既是价值,又是价值目标及追求价值的活动。如,孔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孔子还强调,做人做事“无可无不可”,关键是要中于行,即,为实现一个道德理想,采取合乎理想的行动,达致一个适当的目标。同时,孔子本人在“践道”中遭遇的诸多磨难还使他认识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因此,孟子强调,“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所谓“中道”就是能综合各种不同的道理的大成之道。此道在儒家自然指的是“仁道”,即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与具体地应用切合普遍真理的“仁道”。而相对于孔子讲“中于行”,孟子强调“基于道而执中,即固执地使之切合仁道”。如,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还强调“执中”不是“执道之中”,而是执于“中道”,并要“反身而诚”,“推己及人”,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因为,在孟子看来,真正的中正道,是以实现世界大同为目的,推己及人的仁道。在《中庸》中,儒家“求中”之道发展为求“中和”与讲“中庸”、“中和”。如,《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所谓“中和”,在儒家看来就是天下之大道、大本或宇宙之本体。而且,作为宇宙之本体的中,是一个具有感应性、创造性与普遍性的实体,是一切创造、感应之源。换句话说,儒家以“中”字代表原初的人和人的本性、善性;同时又把“中和”当做原初的宇宙、人的自然状态。因此,儒家一贯倡导“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而《中庸》中的中节,指的就是《论语》中的“中道”,即“中”于心灵中所认知的“道”。同时,在《中庸》中,“中”被视为暂时处于静止状态的“和”;同时又把“和”当做处于运动之中的“中”。成中英认为,“所谓‘中和’,就是本体通过被认知而得以实现的过程。亦即人在具体的环境中去实现人的本性与宇宙的本性的过程。”“‘致中和’是从中来达到和,从‘和’里面得到‘中’”。这表明,儒家认为“宇宙不是命定的宇宙,而是趋向和谐的宇宙,以和谐为目的的宇宙”。而“‘中’并不含有妥协的意涵,其重点是如何切实地履行人性已达到崇高的目标,如何追求知识以实现善性”。如,孔子曰:“道之不行也,知之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其次,汉语中“和”字反映了中国先哲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体悟出,万物化生、事物变化、天下太平都是“合和生新”这一根本的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他们认为,凡事因“合”而生,因“和”而立。儒家经典《周易》认为,阴阳和合与变易产生了天下“万物各正性命,不相悖害”的“太和”状态,即混沌世界自然生化出一种多样性与差异性并存,且和谐统一的生命世界。所谓“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就是主张通过保持世界万事万物各自的特殊性,来寻求相互之间的和谐、均衡和稳定。因此,人的理想境界是做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时,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如,荀子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再如《国语·郑语》言:“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乃尽弃矣。”又如《管子》言:“畜之以道,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儒家根据“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天下百虑而一致,同归而殊途”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有助于促进人与人、国与国等之间和睦相处的“和合”之道。儒家还将因“仁”而生之义,称之谓“义和”,并认为,“仁”生“义”,“义”生“和”,“和”生“利”,“利”生“仁”是一个反复其道,不断循环往复的良性社会理性沟通过程。如《子夏传》言:“利,和也。”《周易·干·文言传》言:“利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和‘义’”。儒家提倡的“仁”、“义”与“礼”就是一种现代的“予让原则”,或现代博弈论中的“回应性”模式。这一原则和模式将他者的心灵,即他人的价值观、生活想象和情感方式不可还原作为实现理性沟通的前提,并在考虑与他者的关系中引入了自愿的“克己”原则。如孔子言,“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即是说,只有考虑到他者的利益,使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利,才能实现和谐。故此,中国民间一直流行诸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和气生财”、“有理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冤相报何时了”、“化干戈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等说法。它们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利益冲突和仇恨的独特认识,倾向于把矛盾和冲突视为事情发展的一个阶段或者过程,相信最终都会走向“和合”。因为尚和之心必生礼让之风,唯其逊让方能求和。但这种“和”只能是一种不同之和,或和而不同。自古中国人认识到,世界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特点,人的意识千差万别,世界正是以此生机勃勃;如果事事都无差别,人的见解千篇一律,世界就不仅仅变得苍白,而且更要归于死寂;生存之道的关键不在于通过消除差异性来求得同一,而是对差异作适度的调整,让差异不但能并行不悖,而且又能融化在一个整体之中,形成一个整体沟通的秩序。因此,对世界上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差异性和对立性及彼此之间的利益、观念碰撞需要有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和合精神,并通过存异和逊让求得和平与“共赢”。任何和平的秩序不仅只能建立在保存差异性之上,而且必须建立在“均”(平均、均衡)和“安”(安宁、安定)的基础之上。这就是中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上走向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本战略指导思想之所在。道家多从形而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谈“阴阳和合”,旨在强调事物之间存在既相互依赖又彼此独立的“共生性”,并以此揭示事物运动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如老子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淮南子·天文训》曰:“道始于‘一’,‘一’而不成,故分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管子明确指出,“和乃生,不和不生。”可见,这种认为任何事物本体上是一个合而为一的存在,主张包容世间一切差异的主动和谐化解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基本价值取向之一。而能否实现“和合”的关键在于,对人、对事,对一切事物是否做到了“允执其中”。儒家认为,义者,宜也,也就是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存在的合理性。儒家与兵家所谓“义战”、“兵以义动”就是讲只能进行合宜的战争。在这个意义上,义又等同于时中或中和与适得,即得其所得;通过执中而治,把握住事物发展的度,使事物处于一种暂时、合理的中间调和状态。如《礼记·中庸》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据此,儒家提出“欲致中和,凡事必叩其两端取其中”,主张做人做事不应热衷于胜者通吃,置人于死地,而应当追求一种互胜、互赢、共生。

自古以来,尚中原则和中庸之道与“和为贵”思想共同构成中国人理解自然,消融社会矛盾,实现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基本价值取向。这些价值也是中国人“为政”和“为人”的根本之道。中国文化历来推崇“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庄子认为,“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已矣。”即是说,中庸既是“践道”的方法,同时也是“道”本身及“道”之用,所谓“道”中庸,反过来说,就是中庸即“道”,两个词指的是一回事。“中”也是指“践道”和“致中和”的过程中一切行为、状态,即所谓“用中之中”。而作为形容词的中,既是道、本,又是践道,务本;既是过程,也是行为和目标,是过程、目标和完成的统一整体或思与行的合一。如孔子言:“因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因此,汉语中如将中与用两个字合在一起,就表示一种“基于本体之中及用中之中所发挥与实现出来的生活行为”。总之,中国文化精神之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求中,用中,执中,时中。“中”指向终极,“庸”代表了重视实用;“庸”、“用”合一意指平常、普遍而具体的日用生活或庸常生活之道、常道、常识。在这个意义上,中庸显然非指“求得表面折中与妥协的中间路线”,而是指基于中之道,而行中之道的中用或用中。而能否做到“道中庸”的关键在于时中。所谓时中,就是在适当时间,做适当的事,说适当的话,采取适当的行动、行为和举措。时就是切合实际,主观与客观相互协调一致。在客观世界充分实现自己,在主观的“践道”中弘扬客观的“道”。如《大学》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同类推荐
  •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生动介绍了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演变轨迹、《龙图公案》成书内容简介、《龙图公案》展现的市井乡村风貌、《龙图公案》中的破案技巧、《龙图公案》的艺术特色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传统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固原”,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清水河上游西岸、有着“贫瘠甲天下”之称的大片黄土丘陵地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固原地区”或“西海固地区”。包括固原市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众多的回族人口,使“西海固”这一独特的自然文化地理概念闻名于世。
  •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本套书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著名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揭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这套书不是介绍酒店的小册子,不同的视角和对酒店建筑文化、民族风情、特色服务的浓彩重墨的描写使它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热门推荐
  • 冥妻

    冥妻

    人常说,厉鬼是最可怕的。其实,有比厉鬼更可怕的,那就是人心。陆风,从成为阴阳师后,他决定为正义做代言人。新浪微博:西岳才子
  • 仙魔弈

    仙魔弈

    纪元将尽,浩劫将起,在这动荡不安的世界,平凡少年从茫茫群山中走出,他能否决定自己的命运,于这末世之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 疑狱集

    疑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读者超人气作家精华文萃:爱情鱼的智慧瓶

    读者超人气作家精华文萃:爱情鱼的智慧瓶

    本书从“净重三克的爱情”、“绽放如花的谎言”、“借一扇窗发现爱”等几个片段收录了《读者》的多位作家的精品散文。
  • 降临异世之女王逆天崛起

    降临异世之女王逆天崛起

    【正文完结,处于全文修整阶段】(关注泣梦歌新书)呵呵,是笑话吗?王牌特工一朝穿越秒变废材,嘲笑?侮辱?欺凌?看姐穿越也能玩的风生水起,姐永远都是那个最顶端的人,你说我祸国殃民,羡慕姐的脸你就说,你说我用了妖术,羡慕姐的灵力你就说。。。。。。超级逆天男主遇见更逆天女主,擦出火花,嘭!
  • tfbOys十年之约

    tfbOys十年之约

    我曾经幻想满片花海中你捧着一大束蓝色妖姬款款走来,我微笑着满怀抱住那一大束的爱意。——夏依雅他曾经说过,你是我倾尽一生想要守护的温柔,我嘴角的浅浅笑意只有在遇见你的时候才会加深。——夏依雅我曾爱过一个女孩,欠她一个永世的承诺,当初我为了彼此更好的未来转身离去了,现在我有能力了,回来了,她还爱我吗?——王俊凯她曾经说过,我的所有不完美都只落在一人眼中,我所有的完美也只是为了更加靠近你与你相配才去拼尽全力学的。——王源“千玺,你丫的能不能不这么高冷?”夏依雅拿着大喇叭对准了易烊千玺的耳朵大喊着。“傻丫头。”易烊千玺笑了笑,抿着唇看着面前的夏依雅不顾形象的大喊着。
  • 双生血魔

    双生血魔

    一个双生的种族,历经万年重铸于世,圣灵一族,双生的时代,血魔的天下。灵魂回归,福祸并兼。
  • 亦仙亦魔终化尘埃

    亦仙亦魔终化尘埃

    [甜虐来袭]花篱落以为,这一生只会喜欢师父一个人,直到遇见了那个惜字如金却又句句毒舌的阎迟溪。“迟迟,抱抱~我要举高高的那种抱抱!”“不抱。”“迟迟不爱我了!我去找师兄玩去了!”“……”“我就知道迟迟最爱我了……等等,我要的是举高高,不是叫你……叫你把我丢起来!”“……”“不要抱抱了,不要了!”“玩够了?那我们接下来就进入正题吧!”“那个,我……迟迟,我还是去找师兄玩吧!”
  • 孕育健康宝宝四步曲

    孕育健康宝宝四步曲

    本书共分四篇,包括孕前准备、孕期保健与胎教、产后护理及防病、0~3岁婴幼儿喂养与智力开发。介绍了在这个过程中孕产妇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并指出了具体应对方法。
  • 续碑传选集

    续碑传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