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7100000005

第5章 在修身中完善品行

古代圣贤以律己修身作为立身处世之本。因为修身可以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人们通过修身才能达到 怀仁和知礼的人格高度,但是,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而是要通过谨慎的内省和艰苦的克己才能达到。

古语云:“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良好的修养乃立身之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修养之路却是无止境的。持之以恒地践行修身之道,才是提高自身涵养与品行的根本。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语出《论语·子路》

语意: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恰到好处,却不肯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孔子认为,每个人的性格及所处的生活环境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时,就会产生个性和共性的差异。君子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采取的是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的言行虽然彰显了个性,但是,不论是“狂”,还是“狷”,他们都始终行于方圆之内。而小人却不允许他人存在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思想,大有“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意。

君子之所以“和而不同”,是因为君子重视公平、尊崇正义,没有乖戾之心,能从公众角度出发,顾全大局,以求达到政平、人和、心齐的境地。小人之所以“同而不和”,是由于其内心唯利是图。因此,若是与君子共事就要心存坦诚,和衷共济;若与小人共事就要懂得掩饰,还要谨慎小心。

总之,孔子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就是,在处世方面不宜见风使舵、盲目附从。只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强的力量,取得更大的成功。

巧言令色,鲜矣仁。—语出《论语·学而》

语意:爱说漂亮话,喜爱哗众取宠的人中,很少有真正的仁者。

孔子鼓励人们少说多做,即做事要积极,说话要谨慎。孔子还提倡“慎言”,就是说话要小心。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祸从口出”,或者叫“言多语失”。孔子教导弟子:“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多闻阙疑,就是要先带着耳朵去多听,有疑问的地方就先放一放。慎言其余,就是自己觉得有把握的地方,说话时也要小心。则寡尤,就是会少了很多怨尤。多见阙殆,就是要多看,因为人的心中出现困惑,多是由于眼界不够开阔。

谨慎的沉默是精明的回避。君子常能克制自己,表现出小心谨慎的态度,说话简明扼要,决不夸张抬高自己。因为若把自己的长处挂在嘴边,常在别人面前炫耀,则在无形中贬低了别人,其结果是使别人更看轻你。过多的抱怨和谎言也会使人丧失信誉和他人的信任,这是人生的一大损失。所以,君子要谨言慎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语出《论语·述而》

语意:违背道义的人即使财产多、地位高,在我看来,这些物质上的财富都像天边的浮云一样缥缈、短暂、轻浮。

原句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能长久地享用;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用不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真正地摆脱。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就不再是君子。所以,君子即使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能照仁德办事。

人生就像以铁击石所发出的火光一闪即逝,生命就是这样短暂。在寸光中能够争夺多少名利呢?人类在宇宙中所占的空间就像蜗牛触角那么大,在这狭小的地方争强斗胜,究竟能争取到多大的世界呢?今天,奉行“一切向钱看”之人生哲学的大有人在。以此作为人生准则,到头来只会徒劳无功。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语出《汉书·董仲舒传》

语意:人只是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徒然羡慕,是永远得不到鱼的,还不如回家织一张网来捕鱼。

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一个“退”字。我们的目的是得到鱼,但只有“退”而织好网,才有可能得到鱼。“退”的意思就是在特定条件下,有必要把目的暂时搁置起来,先去努力解决手段的问题,就如同我们要过河,得首先解决船和桥的问题一样。在生活中,有的人看到别人先富起来了,会有羡慕之心,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光羡慕是不行的,应该去努力掌握致富的本领,探寻致富的途径,这才是最根本和可行的,这就是“退而结网”。在现实生活中,在目的与手段之间,有明确的目的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目的将是空幻而不切实际的。

不论什么事,如果只是脱离实际地空想,或者夸夸其谈,而不脚踏实地去实行,就像只站在河边对鱼兴叹,而不去结网捕鱼一样,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的。反之,如果踏踏实实地去干,即使在实践中失败,也能得到教训,为成功积累经验。

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语出《菜根谭》

语意:君子在闲暇的时候要有一种紧迫感,相反,在忙碌时要做到忙里偷闲,享受一点儿生活中悠闲的乐趣。

古人云:“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宇宙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间,运动不停,如此才能完成宇宙的运转,这是宇宙变幻无穷的根本法则。

为了更好地生活,人也要做到闲时吃紧,忙里悠闲。闲时不浪费自己的时间,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因为,成功要靠永不停息的奋斗才能获得。反之,在事情繁多、混乱不清时,要在忙中静下心来深思自己的方向对不对。要学会调理自己的情绪,寻找生活中的乐趣来平衡自己的身心。

总而言之,人要学会“吃紧时忙里偷闲,悠闲时居安思危”的生活方式,并使其成为处理事情的一个良好方法。

不恶小人,礼待君子。——语出《菜根谭》

语意:对待品德不端的小人,对他们抱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内心不憎恨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尊敬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内心对他们存有真正的敬意。

原句为: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小人总是有很多过失,因此,一般人都会严词训勉他们,这做起来并不困难。困难在于做到对事不对人。人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也应该对他们抱有希望。若因为小人做事不好或品德不足而憎恨他们,不去教育他们,那么这些小人依然会是小人,而我们也未必是君子。反之,对待君子,任何人都会敬重他们,可是礼貌都应该合乎节度,否则就会流于谄媚。

总之,憎恨小人、敬重君子乃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要因此而过度,不要忘记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语出《论语·述而》

语意: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君子襟怀开阔,安贫乐道,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理想的人格标准,意在教导人们不要苛责外在世界,而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苛责内心。

一个人从内心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儿。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要包容别人的过错,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因此,只有真君子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这样的内心才是健康富足的。

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虑与恐惧,自然就会减少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会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语出《菜根谭》

语意:追逐功名利禄不要抢在他人之先,进德修业不要落在他人之后;享受物质生活不要超过允许的范围,修养品德要达到自己分内所应达到的标准。

人生的一切欲望,归纳起来有两种:精神欲望和物质欲望。为了满足这两种欲望,相应地就产生了两大追求: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庸人、小人把物质欲望当做人生的全部,所以没有多少精神层面的追求。君子、贤人的精神欲望特别强烈,但是却也不能没有物质的欲望,所以他们比庸人、小人多承受一份人生痛苦,但他们最终能使精神欲望居于主导地位,达到心理的和谐。

人的品德修养是在现实中体现出来的。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的正是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表现出的同样是“德在人先,利居人后”的境界。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乐的结果是苦,苦的结果是乐,苦乐相循是自然法则,一个不能吃苦的人万事都不能成功,只有苦尽之后才能甘来。名利地位固然能鼓励人奋发向上,但是假如过分地重视名利,便会有无限的苦恼。

在名利享受上不争先,在德业修为上时时提高,是一个人走向品德高尚境界的具体表现。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语出《菜根谭》

语意:要想整治邪恶之神,首先必须克服自己内心的邪念,自己内心的邪念平息了,邪恶之神自然会因在你身上不起作用而退却。

随着时间与生命的流逝,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却寂寥一生;有的人飞黄腾达,有的人却穷困潦倒;有的人赢得了世界,而有的人却输掉了自己……面对差距的出现,也许有人会心怀不解,甚至是茫然失措,同样的时限之内为何会铸就出完全不同的生命境遇?因为,成功者战胜了自己的内心,失败者输给了自己的心魔。

就个人修养而言,人容易看到外在的邪恶并将之克服。而内在的难点会成为修养中无形的障碍。所谓“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必须先消除内心的邪念才能踏上进德修业的坦途。古人讲修养就是改造内心世界,强调只有心如止水才可收到“百邪不入,寒暑不侵”的效果。因此,自我完善和心性的修养,对提高精神境界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语出《菜根谭》

语意:文章写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恰到好处而已。

开始学做文章的人没有功底,所以只好用些华丽词藻。等文章真正做到好处了,让他用华丽词藻去矫饰,他却不愿用了。所以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就像白居易的诗,平实无华,妇孺皆能口诵,却余味无穷。进一步言之,这里不只是就文章本身而言,实际上还包含了对于写作者的道德及品格的内在要求。历史上的唐宋古文运动,就是反对此前文坛中堆砌词藻无病呻吟之风,提倡直抒胸臆之文。因为这样的文章才能代表真实的思想。

做人同样如此,人的品德修养如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和平凡人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已回归到了纯真朴实的本性。儿童之心惹人喜爱,就是因为他们所想及所表达的一切都是出于纯真的自然本性,丝毫没有造作。因此,人要回归自然,假如每个人都能如此,这个社会也就安宁和谐了。

当然,这里的回归自然是指经过一番修省和磨炼之后更高层次的回归,这种回归会使人的言行变得自觉而高尚。

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语出《二程遗书》

语意:如果不能控制一刹那间萌生的欲念,那么就可能产生无穷的后患。

一个人只要心中刹那间出现贪婪或偏私的念头,就会毁灭了一辈子的品德。所以古圣先贤认为做人要以“不贪”为修身之本,这样才能超越他人,战胜物欲,度过圣洁的一生。

品行的修养是一生一世的事,艰苦而又有些残酷,尤其是古人,他们对品行有污者很不愿意原谅。王阳明的理学主张“致良知”,要求为人绝对不可动贪心,贪心一动,良知就自然泯灭了。良知泯灭就丧失了正邪观念,正气一失,刚毅之气也就化为乌有,而聪颖智慧也就变成了糊涂昏聩,仁慈之心也就变成了残酷刻薄,高尚品德也就染满了污点,只此一念之差就会使人格丧失。

生活中的很多人抵不住一个“贪”字,因此使灵智为之蒙蔽,刚正之气由此消除。在崇尚物质的时代,许多人经不住贪欲之诱,以身试法,结果晚节不保,清誉毁于一旦。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语出《菜根谭》

语意:性情急躁粗心大意的人,做什么都不容易成功,甚至一事无成;性情温和心绪平静的人,会使各种福分自然到来。

荀子在《劝学》中谈到,螃蟹有六只脚,前面还有两个坚硬锋利的螯。不过,这有什么用呢?它连自己栖身的洞穴都不会挖,一辈子都寄人篱下,挤在蛇或鳝鱼的穴中过日子。螃蟹一辈子活得如此窝囊,就是它的那八条腿害了它。它四处游逛就浮躁好动,浮躁好动就难以静下来,静不下来又怎么能专心致志呢?

《大学》中提到“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的“定、静、安、虑、得”就是要求一个人遇事心平,做事气和,胆大心细的人才能有所成。一个平心静气的人由于思考得周详,做事当然不会盲目。一个心浮气躁的人由于不能深思熟虑,往往会功败垂成。

向往成就大事的人必须修炼“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的功夫。做事如此,待人同样是这个道理,只要冷静观察,自然相处,不强求,各种福分自然就会到来。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语出《菜根谭》

语意:口是心灵的大门,假如大门防守不严,心中机密就会全部泄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不愿人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人知不妙。有些你信得过的人可能偏偏与你不善;有些人眼下是你的知己,随人事变化日后有可能与你为敌,故有“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名谚。处世必须谨记“隔墙有耳,守口如瓶”。但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因为,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或表现才能本是人的一种需求,由“口无遮拦”到“守口如瓶”,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自控能力是很难做到的。守口如瓶这很简单的四个字,做起来却很难。守口如瓶之难,有时不亚于去堵一口喷薄之泉。所以,只要守住了口,也就守住了心。

人们往往善于保守自己的秘密,而喜欢张扬传播别人的隐私。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对自己的秘密总是“一字千金”,却极度热衷于窥探别人的隐私,常添油加醋地四处传播。仿佛只有自己的秘密是秘密,而别人的秘密却是用来谈论的笑料。可见,守口如瓶并不只是针对自己而言,对他人的隐私也要保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易经·乾》

语意:天,也指自然,它的运动刚强劲健;与此相对的,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要力求进步,也要刚毅坚卓,永不停息。

古人认为宇宙永远在转,没有一分一秒停止,假使停止一秒,整个世界就会毁坏,所以宇宙是动态的。天行健,就是指宇宙和自然永远强健地运行。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教我们效法宇宙,即如孔子所说“逝者如斯”,要如滚滚洪流般不断前进。《大学》也讲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道理。人的思想与观念都要不断地进步。满足于今日的成就,即是落伍。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推动世界前进的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踏实勤奋、埋头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行业都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莫测。如果你有天资,勤奋向上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天资并不聪颖,勤奋拼搏同样会使你赢得一切。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语出《中庸》

语意:在隐蔽的地方,大家见不到什么东西;在事物处于细微状态时,人们不易觉察。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谨慎小心。

暗得看不见的地方叫做“隐”,细得看不见的东西叫做“微”。暗得看不见的地方,却是最显露的;细得看不见的事物,却是最显著的。这就是《大学》所说的“诚于中必形于外”以及“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看似隐微,实质不啻“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慎独是儒家传统中重要的、行之有效的修炼方法,它要求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像在大庭广众下一样有修养。如何做到慎独呢?首先就必须内省。内指的是心灵,省就是自我审思。认为人们只要注重对自己的审思,慢慢地就会心境清明,智慧越来越高,本领也越来越大。因为人如果能够在内心不断地探寻,慢慢地就会把后天的屏障剥除,还智慧以本来面目。所以,君子必须慎独,虽独居也不敢须臾离道。

慎独是一种自我修养的道德行为,古往今来,许多杰出人物在慎独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精神境界,表现出了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品德,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语出《中庸》

语意:广泛地学习,审慎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白地辨析,诚实地实行。

这句话说的是钻研学问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意为学习首先要广泛地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若丧失了,为学的欲望则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意为在学习中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来仔细考察和分析,使所学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辨”为第四阶段,指出学问是越辨越明的,不辨,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说学有所得之后,还要努力实践,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现今有很多学校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其实,求学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是从“博学”到“笃行”的内在统一。如此一来,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才不至于流于口号、流于形式。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语出《增广贤文》

语意:钱财没有什么珍贵的,要把它看得像粪土一般;仁义道德才是最为可贵的,价值千金。

钱财本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视之如粪土的确很有道理。有位犹太人说过:“只有智慧是属于自己的。”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在海上旅行,突然遇到了风浪。其中有两位商人,一位学者。两位商人有许多的金银财宝,但在风浪中完全沉没了。他们由此变得一无所有,而那位学者却没有任何的损失。等到上了岸,学者便用智慧很快就积聚了足够的财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不能不谈到钱。中国的文人向来是看淡金钱的,他们视仁义值千金,视钱财如粪土。可是仔细分析这句话,我们会发现仁义的可贵其实也是用千金来衡量的。有时人们更相信,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万万不能。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比如秦琼卖马,何其悲哉!杨志卖刀,何其壮哉!钱是现实存在的媒介,我们的生活需要它。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许多人为了生活在努力地拼搏,用自己的双手去赚取金钱,这也是高尚的。如果你能像巴菲特那样用智慧获得钱财,那么你就是伟大的。

易卜生说:“金钱可以是许多东西的外壳,却不是里面的果实。它能带来药品,却不能带来健康;能带来相识,却不能带来友谊;能带来享受,却带不来幸福与宁静。”易卜生的话充满了文人的理想气息,却也有着一种追求幸福的梦想。我们努力地去追求金钱,还不是为了让生活更加幸福?因此,金钱没有罪,追求金钱也没有错,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

言必信,行必果。—语出《论语·子路》

语意:说了就一定要遵守信用,做事就一定要做到底。

俗话说“天不欺人,人自欺”,诚实善良位于人性之首,乃人类进步发展之根本,抛弃了它就会遭到天理的惩罚。唯有诚信能将事业置身社会之土壤,使它广收社会各方之能量,从而根深叶茂,长成参天大树。国家如此,个人的发展也同样如此。

没有诚信的个人是社会的危险品,没有诚信的民族是人类的悲哀。可以说诚信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华民族历来都把诚信作为一种美德和一种理念,追而求之、歌而颂之。孔子就曾谈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先贤认为“言必信,行必果”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现代诚信要超越传统意义上“朋友有信”的狭隘范围,形成维系市场秩序的经济伦理,维系社会公共秩序的公民道德。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各界应该让诚信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原则之一。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语出《易经·坤》

语意:正直,端正,广大,具备这样的品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

直,是公正无私的正直;方,是处世果断有方的才干;大,是宽大为怀的气量。这是每一个人处世必须具备的人格魅力。没有正直和正义之心,就不会高屋建瓴;不高屋建瓴,就不能有远大的胸怀去包容万事万物。古代还有一个说法叫天圆地方。所以《易经》教导人,只要你像大地一样坦荡、笔直,又极为广大,具有了这样的德行(或者说底蕴),那么不需要学习,也不会不利。这里强调了厚德的基本原则是:直率、方正、宽大。具备了这样的品质,才是一个品行高尚的人。

广大必然存在着包容。像大地一样,容得下千奇百怪的万事万物。大地既容得下和风丽日,也容得下狂风大作;既容得下百花争艳,也容得下秋风萧瑟。有一颗宽容的心,就会博大、丰富又长久。宽容,也必定包含着正直。一个不正直的人,也无法做到宽容。一个宽容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按照《易经》的说法,直即正,方指义。如果一个人能够以敬畏和谨慎的态度,使内心正直,又能以正义的准则作为自己外在行为的规范,那他的德行就不会孤立,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因此更容易取得成功。

括囊,无咎无誉。—语出《易经·坤》

语意: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这样虽得不到称赞,但也能免遭祸患。

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在某些特殊的场合,说话一定要谨慎,要像收紧的小口袋那样,将想要表达的意思好好地组织成合适的语言,用适当的语气表达出来。千万不可张嘴就说,说过后又不负责任。这样不但会惹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会丧失信誉。

在为人处世方面,要根据场合谨言慎行。不能乱讲话,更不能随便表露感情。正如古人所说:即使十句话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遭受人的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奖励,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计谋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所以有修养的君子宁肯沉默寡言,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话不随便乱说;表情绝不冲动急躁,做事宁可显得笨拙一些,绝对不能自作聪明显得高人一等。一次,子路盛装来见孔子,孔子说,仲由,你这样衣冠楚楚,是什么原因呢?过去长江从岷山流出,在其发源地水流很小,只能浮起酒杯,流到大水的渡口,若不用两只船并列,不避开大风,就不能渡河,这不就是因为水流大的缘故吗?今天,你衣着华丽,脸上显示得意的样子,那么天下有谁愿意规劝你呢?子路快步退出,改穿朴素的衣服进来,表示顺从。孔子说,仲由,你记住,把聪明都显示在脸上,显出能干的样子,这是小人。所以,君子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是言谈的要领。能够就说能够,不能就说不能,这是行为的准则。说话有要领,就是智。行为有准则,就是仁。言行既智又仁,哪里还有不足的地方呢?

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语出《易经·遁》

语意:像用黄牛的皮捆起来那样,谁都难以解脱。

这里描述的是人如何让自己坚韧地沿着一个目标前进,而不发生偏离。一个清晰的奋斗目标,或者一个明确的人生方向,对于任何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都具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果失去了它,我们就会像盲目行走在沙漠中一样,左冲右撞却始终走不出茫茫戈壁。如果我们的生活失去了目标,就会始终停留在碌碌无为的状态上。因此,明确的人生目标,其实就是我们为之奋斗和拼搏的力量源泉。所以,古时的先贤智者才会在浩如烟海的经史典籍中,总结出一个人应该如何在所生活的大环境中按照确定的人生方向不懈奋斗。

一个人要想走向成功,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在目标一旦确立之后,就要想尽办法,竭尽所能去完成它。在朝着目标前进时,内心的信念必须要坚定,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

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人心能辨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能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

当我们开始接触复杂的社会时,现实向我们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要判断一种行为是善的还是恶的,一件事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要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每个人心中都不能缺少一把标尺,即是非善恶观。懂得法律规范,我们的标尺就不会弯曲变形;懂得善良正义,我们就能避免误入歧途。

社会生活五光十色,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需要和不同的生活理想。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追求有多种层次,有的高尚,有的中庸,有的低俗,有的邪恶。有时我们会面对似是而非、界限模糊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理性分析。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平民得到一块璞玉,献给本国的大夫子罕。子罕不接受。于是这个平民说:“这是宝玉呀,最适宜给君子做用具,留给我们地位低下的人是不合适的。”子罕回答:“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 平民以璞玉为宝,子罕以“不贪”为宝。子罕的可贵不在于他鄙视宝玉,而在于他能够分清是非。

为人处世应该明辨是非,只有明辨是非,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无论面对任何事情都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无论做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不管做哪一种人,最重要的是不可有嫌贫爱富、以财势来衡量人的习气。不论从事哪一种行业,永远都不要存在轻率不定的心思。

“等”有等第、阶级之意。古代社会中阶级观念相当重,现代社会的人也以工作职位以及贫富的差别划分等级。人心灵和精神的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地位和财富。所以,无论是什么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无论所接触的是高高在上的管理阶层,还是以劳力赚钱的工人及农民,最重要的是不以财势衡量他人。

在平日的学习或工作中,若粗心大意地对待所要处理的事情,是不会收到良好成效的。一个人之所以会成功,主要在于他有一颗谨慎稳重的心,否则,就像以网捞水,最终难以有什么成就。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敬重他人,便是敬重自己;与其依赖他人,倒不如自己去努力。

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你若对他人不尊重,他人自然不会尊重你。尊重他人并不是阿谀奉承,而是以礼相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你攻击他人,那么对方一定也会还以颜色。所以,人际关系中的裂痕,几乎都是由于彼此不尊重或不坦诚造成的。

靠他人不如靠自己,因为依靠他人做事,就要仰人鼻息。如果不是自己的事情,他人很少会用心去做。由此看来,靠他人做事,无论是不是至亲好友,总不太好。处理得不好,还要亏欠别人的人情。许多事,除非是万不得已,否则还应尽量自己做。这样,一方面可以克服困难,增长能力;另一方面也免于亏欠人情。俗语说得好:“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最好。”

种田人,改习廛市生涯,定为败路;读书人,干与衙门词讼,便入下流。—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种田的人改学做生意,一定会失败;读书人若是成了替人打官司的人,品格便日渐下流。

古时,只要农民的家里有一亩田,总还可以生活得衣食无忧。这种生活与商人的钻营算计差别甚大。因为,种田人一不明商场利害,二不解人情世故,三没有社会关系。何况商场的事情起伏不定,也许今天身无长物,明朝却摇身一变,成为暴发户,也有人投资做生意结果是血本无归,这不是质朴的种田人所能明了的。不能知己知彼,怎么可能在商场上立足呢?所以,种田人若不专心务农,而在商场上争名逐利,常是失败的居多,搞不好还要变卖祖产。何必以“世代不竭之食”,换取“商家一日之富”呢?还不如守着一亩方田,过着淡泊名利的日子,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如此反而能收成稳定、生活安稳。

读书人讲的是“明是非”和“辨义理”,而衙门讼师则是以犀利的言辞与巧辩的口舌,只为雇主争取胜诉。由于“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所以并不分辨是非黑白,只是卖弄口舌,图取利益。这些均有违圣贤之教,因此,古人认为这不是读书人该做的事,读书人应当知道如何持守自己的节操,去教化众人,进而使民无争才对。切不可以此作为生财之道。

无执滞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气,便非本色人。—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通达事理的人没有执著滞碍的心;想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就要摒弃矫揉造作的习气。

“刻舟求剑”常用来比喻人固执不通的性格。这种人就是怀有一种“执滞心”。有“执滞心”的人往往只知道抓着一些“道理的教条”不放,运用时也不知变通。“通方士”就是指博闻而通达事理的人。一个人的心若固执不通,那么便无法通达无碍地研习学问。人们也提倡“择善固执”,但是执著也极易造成偏见。因为,人的心中若常有偏执取舍,就无法以客观与谦虚的态度去评判或接受正确的事物与观念。因此,他即使再有学问,也是固执一隅,只能成为专才而无法成为通才。

真正的道理都是活的,并不是一些刻板的理论。一个人若刻意去掩饰与改变自己的本性,便是一种扭曲,是为了别人,甚至是为了世俗的名利违背自己的心意。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想改变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不要在表面上下工夫,而应从内心的改变做起。不过,到底是变好还是变坏,自己要辨别清楚。如果改变并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还不如保持原来的自己。

知过能改,便是圣人之徒;恶恶太严,终为君子之病。—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能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加以改正,那么便是圣人的弟子;攻击恶人太过严厉,终会成为君子的过失。

“知过能改”要从两方面来谈,一是知过,二是能改。世人大多自以为是,鲜有在行动上进行自我反省的。有些人好面子,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些人陋习已久,不肯下决心去改,或改之又犯,这是自制力太差的表现。因此,知过能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且加以改正,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的。有些人小过能改,大过却不能改;有些人易改的改,不易改的就不改。所以,能做到凡过必知,凡错能改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恶人恶事固为君子所不容,然而总要考虑事情的原因。若让一恶人自觉其非而改之,即是真正的善人。古语有言:“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因此,君子教导恶人,不应该单纯地横加指责,而要善加诱导,教给他们改正的方法。人皆有善性,一味地攻击只会增其偏执,终非社会之福,这便是君子之过而非君子之德了。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读书人必须以知识和高雅的生活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为人要从孝悌上立下基础。

读书人若只有知识虽能有益社会,但缺乏生活情趣;若只有情趣而知识不足,则无法服务社会,二者应并重为佳。《诗经》记载了生活的情趣,《尚书》是知识的累积。所以,古人将《诗》、《书》列于经书之首,视其为必读的课业和处世的根本。

孝是指顺事父母,悌是指友于兄弟。能顺事父母的人必不致违法乱纪,重恩而不背信;能友于兄弟的人,必善与人处,重义而不忘本。孝之推广则为敬重一切可敬者;悌之推广则为爱护一切可爱者。做人由最基本的孝悌做起,自然能逐渐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境界。

为学不外静敬二字,教人先去骄惰二字。——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钻研学问不外乎要求“静”和“敬”这两种行为。想要教导他人,首先要去掉其身上“骄”和“惰”两个毛病。

学问之道深矣,远矣!《大学》之中谈及:“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由此可知,要想学有所得,一定要先静下来,然后才能安静思考。至于“敬”,不仅是为学之道,也是做人之道。做任何事首先要有一颗恭敬之心。研究学问就更离不开敬了,若是没有恭敬的心,学习就不会认真,更不会严谨,自然就不会有收益,可见敬字多么重要。

在教导他人时,若要让对方学到真东西,首先要除去他的骄慢心和怠惰心。因为,骄慢就不能虚心接受教导,怠慢则不能持之以恒。所以,若不能除去骄慢心和怠惰心,那么就什么也学不到。从个人角度出发,无论学什么,首先要谦虚,承认自己的不足,接着要勤奋地下工夫学习,这样做才会令教者喜欢,最终学有所成。

心要如天平,称物时物忙而衡不忙,物去时即悬空在此。只恁静虚中,正何等自在!——语出《呻吟语》

语意:一个人的心要像天平一样,称量物体时,物体上下动荡而衡杆不会随之摇摆不定,物体去掉时就空悬在那里。在这样的清静虚空中,真不知有多么自由自在!

我们的心灵要像天平那样,称量物体时,你看那物体忙来忙去而秤杆却一点也不忙;物体被搬下去时,天平也就自然悬空而浮了。如果我们的心灵也能够像天平的杠杆一样,保持天然的平衡,那么,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就总能保持自身独立的见解。

自在就是不受外界的干扰,拥有顺其自然的本性。心灵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你看不到它的运动,但外物一照,它便与之沟通无碍,也就是来之则应,去之则寂。这样,就不会被任何外界的事物所牵制了,这岂不就是彻底的自在?

大丈夫不怕人,只是怕理;不恃人,只是恃道。—语出《呻吟语》

语意:真正的大丈夫不是怕什么人,只是怕真理;也不是仗恃着什么人,而是仗恃着大道。

大道就是宇宙自然运行的规律,如果与它合为一体,那么便是自然本身了,也就会同自然一样不生不灭了。大道在运行的某一个阶段,自然会有其特殊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理。所以,我们所能够认识到的真理都是相对的,一旦认识了绝对的真理,也就是进入大道了。

真正的大丈夫所仗恃的就是大道和真理,他们决不把自己或他人的权位势力、富贵金钱、功名利禄等外在的东西当做一回事。有形必有坏,无形方是真。有形的物质总有消失、毁灭的一天。依靠这些外在事物的人,等到外物逝去的那一天,自己也一定会感到悲哀。相反,以大道真理为依靠的人,由于大道永在,真理永明,因此他决不会感到失望和痛苦。所以,只有智慧和真理才足以让人感到敬畏。

官吏不要钱,男儿不做贼,女子不失身,才有了一分人。连这个也犯了,再休说别个。—语出《呻吟语》

语意:当官为吏的不贪婪钱财,男儿丈夫不做贼为寇,闺中女子不****失身,这样才有了一分人格。如果连这个也都违背了,那就不要说别的东西了。

这几点不仅是封建社会里的人们需要遵守的,同样也适用于任何社会制度的人。当官为吏的如果爱上了钱,他们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贪赃枉法;男人若做贼,就会丧失尊严和气节,不会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觉悟,更不会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女子的品德一旦败坏,就会对家庭的和睦与社会的风气产生不利的影响。

人做到这些,方能具备一些最基本的道德水准,以此为基础才能为社会带来稳定和进步。

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精明,身愈劳愈强健。但自不可过耳。—语出《呻吟语》

语意:心灵要经常操练,身体要经常劳动。心灵越操练也就越精明,身体越劳动也就越强健。但是,这些都是需要掌握尺度的。

人的生命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那就是心灵与肉体。真正的幸福生活来源于心灵与肉体的平衡。这就好像人在走钢丝一样,任何一边不平衡都会出现危机。从心灵的本身来说,它是空虚无形的,所以可以容纳许多东西,或者说,其中包含着整个宇宙和人类的所有信息。有的人把心思全用在了争名夺利上,时刻提防着他人,并且一直算计着如何损人利己。这样做,心灵就永远处在不平衡的状态中,对自己显然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心灵的失衡,会造成生理上的负担。

身体也不能整天处在运动的状态中。如果长期如此,只运动身体,不运用心灵和大脑,人势必会变得有勇无谋。而且运动强度过大,身体就永远处在紧张状态中,反而对健康没有好处。生理不健康,心灵也会受其影响,幸福生活也更谈不上了。

万物安于知足,死于无厌。—语出《呻吟语》

语意:万物都是因为知道满足才得到安宁,同样,也会因为贪得无厌而死亡。

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恒苦。人若能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现状,即使是再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愉悦。然而,很多人的心理常不平衡,执著追求物欲的满足。他们梦想可以享受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由于不知满足,所以永远没有快乐。人的欲望永远没有尽头,但生命却是有限的。所以,那些追求虚荣的人,注定会在痛苦中失去自己的生命。既然凡事都“安于知足而死于无厌”,又何必再去与人争来争去呢?

对待外在的物质欲望,我们大可以安于现状,而不必过分贪婪。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心灵自然就会得到解放,生理上也会平衡长寿。人一旦贪得无厌,那么生命再长也会显得不够用。

做本色人,说根心话,干近情事。—语出《呻吟语》

语意:做真我,说真话,干合乎情理的事。

人应该保持率真的本性。人自生下来,天赋和本性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有什么伪装,更不需要扭曲自己的个性和心理。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这就是本色,又叫做率性而为。

人活在世间,每天都在做着很多事情。有的人做的是好事,有的人做的却是坏事。为人处世都应该合情合理。合情合理是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也同样是我们的落脚地。合情合理了,社会才能发展;不合情理只能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情、道义所不容的事情,我们就不去做,以避免给别人带来烦恼。若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和社会的法律,最终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君子有过不辞谤,无过不反谤,共过不推谤。谤无所损于君子也。—语出《呻吟语》

语意:君子做人,有了过错就不反驳别人的批评;没有过错的话,也不会去反对别人的指责;共同犯下了过错,不会推脱或让别人去承受诽谤。因为诽谤或诋毁并不能够给君子本身带来任何损害。

人生追求的目标不同,做人的态度也会不同,所采用的处世方法也不会相同。能够做到别人不愿意做或者不能够做到的事情,才有资格被称为圣人或君子。

一个人有了过错,肯定会对别人或者集体带来不良的影响,他人一定会有看法或者怨言,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时,才会使集体得到发展和壮大。一个人一旦犯了错误,要么是他自己没有完成本职工作;要么是由于失误,导致集体利益受损。如果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他肯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谨慎小心,也会减少损失。从这一点上讲,别人的诽谤对我们来说,应该是苦口的良药,值得认真听取。但很多人似乎都没有这样的耐心,所以社会中的凡人居多。身为君子,即使是没有犯什么过错,别人因为误解或者道听途说而作出诽谤,这或许对他们不利,甚至造成一些伤害。但如果他们的确是清白的,过上一段时日,等事实真相大白,那么别人就会因此而感到羞愧,也就对他们更加尊敬和拥戴了。

君子之出言也,如啬夫之用财;其见义也,如贪夫之趋利。——语出《呻吟语》

语意:君子说话的时候,就好像吝啬的人在使用自己的钱财一样;他见到正义的时候,却好像那贪婪的人在追求利益一样。

君子与小人的观点和立场是永远对立的,这代表着人格的两个极端。言语是人类进行感情交流和思想表达的必要手段,所以非常重要。可是,许多人不看重自己的语言,说话前不思考,说过后也不负责任。君子在说话的时候,就像那吝啬的人一样,惜字如金。正因为看得珍重,所以君子的一句话顶普通人的一万句。

物以稀为贵,言以少为佳。即使句句都是真理,说得多了,也就不值钱了。所以,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话语有分量,那就应该少说为佳。说得少,并不代表做得少。做到言行合一,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处身不妨于薄,待人不妨于厚;责己不妨于厚,责人不妨于薄。—语出《呻吟语》

语意:对待自己的时候,可以刻薄一些;但对待他人的时候,最好能够仁厚一些。如果责备自己,不妨严格一些;责备他人的时候,不妨浅薄一些。

构成社会的两大因素,无非是“人”与“我”。只有站在“我”的立场上,才能够认识世界。只有把“我”的事情做好了,才能够处理好与“人”的关系;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了,“我”也会得到益处。

从“我”的角度来说,什么事情都好说。但对待别人的事情就不好说了,因为我们无法左右别人的思想。所以,在对待自己时,可以要求严格一些,对待他人的时候不妨宽厚、温和一些。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帮助;在别人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宽容一些;在别人受到委屈的时候,我们应表示同情和理解。这样做,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会受益无穷。

多门之室生风,多口之人生祸。—语出《呻吟语》

语意:门多的房子会生出风来,爱多嘴的人容易生出祸来。

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世人之所以生病,多是因为饮食不卫生或饮食不知节制,这样病菌就会从口而入。世人之所以会有祸患,多是因为不注意言语,因多言而伤人,则容易惹人怨恨,最终给自己带来灾祸。

杨修是东汉末的文学家。他博学多才,智能过人。但为人却恃才傲物,并且爱说话,喜欢饶舌,数次犯曹操之忌。有一次,曹操嫌工匠造的园门太宽了,就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一看,即明其意,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又有一天,曹操在一盒点心上写了“一合酥”几个字,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 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后来曹操与诸葛亮交战,接连失利,退守斜谷。传令官问当夜口令时,曹操正在喝鸡汤,随口说了“鸡肋”二字,杨修便知曹操意欲撤军。曹操因此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其斩首。

因此,为人处世应言语谨慎。做到言语不伤人,不谈别人的短处和是非,不谈长辈的曲直,应该隐恶扬善。这样才能不伤口德,不与人结怨,自然就不会有灾祸了。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语出《呻吟语》

语意:富能济世扶贫;贫能乐道无求;贵能礼贤下士;贱能保持人格尊严,这才是德行所在。

人在贫富贵贱之时,能够做到富以能施、贫以无求、贵以下人、贱以忘势,就是一个有仁德之人。如果为富不仁、贫而志短、贵而骄人、贱而忘耻,就是没有德行的表现。历史给后人的教训是:有德则兴,无德则衰。

一个人的德行是由众人来评判的。所以,德行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具备的,社会上所有人的道德平均水准又可以理解为社会公德。公德是大家认可的一种公共意识,任何地位与层次的人都必须具有。也就是说,大家都必须进行平等的交流。就像一家人一样,有先懂事的人,就得去教那些晚懂事的人;有力量的人,就得帮助那些没有力量的人,大家才能够一同前进。对富足的人而言,他的财富并不是其德行,将钱财施舍给那些贫穷的人,让他们也能够过得幸福,才是富人的公德。富人能够帮助穷人,本身就已经超越了常情,所以就是一种美德。贫穷的人,其贫穷也不是自己的德行,不去乞求才是美德。贱人的卑贱,不是由于德行不够,而是由于出身的实际所造成的,如果不把权势高贵放在眼里,做到不卑不亢,自然也就不会感到自卑了。

因此,有德行的人只有在与人正常平等的交往中,才能够真正表现出自己的高贵品质来。这就是有的人出身高贵但却很卑微,有的人出身卑微但却很高贵的原因。

六合是我底六合,那个是人?我是六合底我,那个是我?—语出《呻吟语》

语意:天地东南西北这六合都是我自己的六合,哪个是别人呢?我自己是那六合的我,哪个又是我自己呢?

古人讲“天人合一”,意思是天地万物都是与我自己相合一的,本来没有什么分别与差异。《易经·系辞传》有言:“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在最初的时候,我们与天地万物根本就没有区别,整个宇宙无非是一团清气,到处都是一样的。只是到了后来,才慢慢有了分别,从根本上说,大家都由无极而生,也同样都拥有太极,谁能说我们不是一体呢?

人是从那无极当中生出来的,所以那天地四方也肯定是属于自己的。其中的万事万物,也都应该是自己的财产,哪个又会是别人的呢?既然不是别人的,自然也没有必要去争去抢了。即使是有人要拿去一部分财产,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太阳送给人间温暖的时候,难道还会计较照射的是善人还是恶人吗?六合与自己没有区别,别人也与六合没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来,自己与别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六合本为一体,自己与他人为一体,做到心心相印,则没有分别与隔阂,也便是极乐世界了。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语出《呻吟语》

语意:遇到重大或艰难的事情时,就要看你能不能够担当起来;处在困难或顺利的环境中,就要看你的胸襟和气度;面临喜悦和愤怒的时候,就要看你的内涵和修养如何;众人一起行动或一起静止,就要看你的认识和见解怎样。

人们的脸面是心灵的窗户,所以心灵中的一切都会通过自身的面孔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这就叫做喜怒形于色。喜形于色,就会给人以可乘之机,使奸佞之人得以进谄;怒形于色,就会与人结怨而给自己留下祸根。这个时候,最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如何。有涵养的人会谨小慎微,不做过头的事;没有涵养的人只管自己一时的痛快,做出的事却很难让人接受。

与大众同行同止的时候,自己是其中的一个成员,但同时又关系到这个团体的前途和命运。如果人云亦云,也许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坏处,但对整个集体来说就是另一回事了。这时,就需要有自己的见解与认识。见识过人,才会把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令人信服,便会得到大家的拥护,并且能够带领集体到达目的地。同时,个人的品德与修养会在处世过程中得到检验和提高。

坐间皆谈笑而我色庄,坐间皆悲感而我色怡,此之谓乖戾。处己处人两失之。—语出《呻吟语》

语意:与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在谈话嬉笑,而我自己却面色庄重、不苟言笑;大家都悲愤感伤,而我自己却面色欢欣、心情畅快,这种情形叫做乖戾。这对自己或者别人都不会有什么好处。

有些人就是喜欢跟周围人不一样,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比如众人谈笑风生,他却独自坐在一旁若有所思,不屑与众人为伍。众人一看,自然极其扫兴,也增加了彼此间的隔阂,对人对己都不好。同样,当众人都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中时,他却兴高采烈,这只能让别人觉得他是在幸灾乐祸,自然就会招来大家的反对和攻击。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集体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你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少些乖戾之气。只有这样,你才能融入集体,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语出《呻吟语》

语意:称赞别人的善良,我就有了一分善良,所以又何必再去嫉妒别人呢?

善恶是分辨一切事物的标准。因此,又衍生出了是非、荣辱、得失、苦乐、悲欢等对立的概念。没有了善恶的观念,一切都会顺其自然,生活也就会像高山流水一样自在无忧了。但是,社会中的人本身并不自然,而是有种种想法和欲望,会违背自然规律行事,所以必须设立一个标准来让大家共同遵守和奉行。这样,以善良与丑恶为标准的根本尺度就出现了。

社会从整体上用善恶这个杠杆来撬动人们的思想和意识,所以伴随善恶的还有名利。行善的人会得到社会的赞赏,为恶的人会受到惩罚,于是人们都向往善良而厌恶丑恶。有人做了善事,给社会带来了好处,自然应该得到赞扬。我们称赞别人善良的时候,自身的心理也会平衡和高兴,这同样是一种善良。所以,当我们赞赏别人时,也等于自己在做好事,所以就没有必要嫉妒别人了。同样,在指责别人的恶行时,自己也就有了一种恶行,那又何必再去诋毁人家呢?

力有所不能,圣人不以无可奈何者责人;心有所当尽,圣人不以无可奈何者自诿。—语出《呻吟语》

语意:任何人都有力所不及的事情,圣人是不可以用无可奈何的事情去责备他人的;心总有应当用尽的地方,圣人是不可以用无可奈何的理由来推脱的。

在社会交往中,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前途和命运。有的人对别人要求严格,却对自己放松警惕。或者要求别人必须按照良心道德去做,而自己却逍遥于伦理道德的约束之外,这样是没有办法与大家处理好关系的。

如果是通过千方百计的努力也做不到的事情,圣人是不会要求别人来做的。但有的人就不同了,自己做不到,却一定要他人做到。正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圣人所做的,就是让天下的人都知道,只有每一个人都幸福了,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天堂。只有人间变成了天堂,每一个人才能够得到幸福和快乐。

圣人是不好做的。要做个圣人就必须超越常情常理,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宽厚对待他人。严于律己才能以身作则,宽厚待人才会得到拥护。

世人皆知笑人。笑人不妨,笑到是处便难,到可以笑人时则更难。—语出《呻吟语》

语意:世间的人都知道嘲笑别人。嘲笑别人并不妨碍事情,只是要知道别人哪里值得嘲笑就难了,而且要能够达到可以嘲笑别人的资格时就更难了。

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了笑声,往往是有人在议论或嘲笑别人。嘲笑别人是因为别人没有把事情做好。但很少有人反思自己是否具有嘲笑别人的资格。

那些嘲笑人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真正的本事,根本就不够嘲笑人的级别。所以,他们所嘲笑的对象,并不见得都是值得嘲笑的。而且由于见解的悬殊,往往使得那些嘲笑都变成了人格上的诋毁。

我们如果觉得别人可笑,那么首先就应该自我审视和反省。要是自己本身还有这样的问题,那么再去嘲笑别人,岂不就是五十步笑百步了吗?嘲笑别人无益于我们自身的完善和进步。因此,在我们想要嘲笑别人的时候,首先应该思考一下别人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嘲笑了。常言道“一瓶不响,半瓶晃荡”。真正有学问的人是不会嘲笑别人的,他们只会指出旁人的毛病进而帮助他们改进。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语出《论语·雍也》

语意: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可以说被称赞到了极点!百姓们缺乏这种中庸之德已经很久了。

孔子之所以被历代统治者和士人们所推崇,不只是因为他的那一套仁义礼智的学说,更因为孔子的言行常常恰到好处,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态度让人佩服,也就是他的品性十分中庸。中庸之道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可是,对当代人来说,中庸的实质是什么,却并不是人人都很清楚。

何为中庸?于政治,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壮志,不巴结权贵,不行巧言令色钻营取巧之术,全凭一身修养、一腹经纶、一腔热血,适时而为,进而不骄狂,退而无愧悔,安守现状时不颓废哀怨,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为中庸。于衣食住行,不骄奢、不淫逸,亦不刻意求贫,始终持一颗平常心,是为中庸。于为人处世,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不攀附权贵,不嫌弃贫弱,是为中庸。

由此可见,中庸之道非为平庸,非为世故圆滑,而是在点滴言行中流露的自然本性。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语出《论语·里仁》

语意:富有和尊贵是人人所希求的,如果不是用正当手段取得的,君子是不愿意接受的。

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谁都希望得到富贵与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来获取。取得富贵的手段正当与否,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所在。凭本事通过个人劳动所得就是来路正当,所以孔子说替人执鞭的事他也干。靠拍马钻营甚至坑蒙拐骗而取得富贵则是“不以其道得之”。所以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但取之有道,小人则会不择手段。

人生之路该怎样去走,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必答课题。有的人很茫然,走到哪里算哪里,活得很空虚。脚下的路是实际的道路;人生的路则是命运之道。如何去走?前途如何?这都是人们想知道的,用现在的话说就叫“人生规划”。

孔子一生都在努力寻求和传播人生之大道。他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认识活着的价值和意义。这个大道是人生的大道,是宇宙自然的大道,也是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通晓了这个规律,便是一个真正的人。

如何知晓这个大道呢?那你就得切切实实地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一步一步地迈进,踏踏实实地行走,来不得半点儿的虚伪与造作。所以,那些计较名利得失的人都无法领略到人生的真谛。

同类推荐
  •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全集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全集

    本书遵循“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真谛,将做人寓于做事之中,通过精彩的事例和精辟的说理来阐述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成为开启事业与人生成功的钥匙,旨在带给读者说话办事的实用策略和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从而帮助读者走向成功,成就完美人生。
  • 不要忘了你的爱

    不要忘了你的爱

    世界上的爱有很多种,爱并不仅仅在家人之间、朋友之间。在本书中,作者带我们用心去爱美好的生命,用心去爱美丽的自然,教我们理解和宽容各种不同的人、不同的为人处事的方法,学会“大爱”,快乐生活。
  • 你为什么想不到

    你为什么想不到

    《你为什么想不到:打造不可替代的自己》为美国执业心理医师玛德莲·赫克所作。全书分为11章,每一章均以“盲点”和“策略”两部分揭示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的十大思考及生活盲点,深入剖析了盲点产生的原因并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消除盲点的策略。
  • 现代礼仪教程

    现代礼仪教程

    《现代礼仪教程》以礼仪为主线,从礼仪概述开始,分别介绍了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往礼仪、求职就业礼仪、职场礼仪、餐饮礼仪、演讲的礼仪、商务礼仪和国际交往礼仪,以及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礼俗。
  •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精装版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精装版

    本书是一本用故事来诠释成功、心灵、人生、生命、幸福的书,书中拥有故事的答案,而真正的答案却要靠我们自己去找。
热门推荐
  •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

    美国礼仪皇后艾米莉·博斯特写就的鸿篇巨制,一部分门别类、细致入微的全球礼仪手册。书中介绍了包括社交礼仪、商务礼仪、职场礼仪、举止气质、服饰形象仪表、社交礼仪、用餐礼仪、及旅行礼仪等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所有礼仪规范。自问世以来,已修订再版18次!为了迎合当前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我们力求在尊重于原著的基础上,取其精华,打造一本全新的礼仪书,以实用而规范的解说,向你展示了魅力的秘密。紧贴生活实际,详细而实用。
  • 修媒

    修媒

    靓影修媒窥月中红颜易老线难求宁肯舍身修来世只恨月老终无情月无影风未静白衣飘然终绝境情未了愿难泯只恨你我缘太浅终是含恨绝离别莫莫莫舍今生弃来世从此你我是陌人生与死何来畏静看生死笑人间
  • 炼狱修罗

    炼狱修罗

    我叫赵君生,今年二十岁,救了一个老和尚,得了一个破盒子,从此以后我就成了代理阎王。
  • 天赐粉墨人生

    天赐粉墨人生

    平行世界,一个悲苦少年,得到了来自地球的馈赠。为了养活自己和小小未婚妻,只得走上一条闪亮的道路。《风姿物语》《悟空传》《福尔摩斯探案集》《牡丹亭》《傲慢与偏见》他成了文豪;《春江花月夜》《阳关三叠》《童年》《东风破》《加州旅馆》《命运》他成了音乐家;《三国演义》《人鬼情未了》《闻香识女人》《肖申克的救赎》他成了著名编剧。然而,等他功成名就,众人却遍寻不到他的身影。山中小亭,他挥毫泼墨,潇洒写意:富贵人生有时尽,名利官场道有无。金井坐等梧桐落,闲庭漫看火云舒。
  • 末劫之剑走偏锋

    末劫之剑走偏锋

    一场从地球形成之初的游戏再次开服,在外星人的控制下人类的名誉将何去何从。在《末劫》开服前意外获得三个逆天天赋,虽然获得的要比常人多一倍,但是目标全能的他付出的僵尸别人的十几倍。且看这条剑走偏锋之路。
  • 逃出尸天

    逃出尸天

    危机四伏,山穷水尽……一种合成病毒的爆发,使全球在短短的几个月内,遍布满了一种生物——异变体:丧尸!人心,到底有多么阴暗?兄弟,是如何共同患难?情况在不断的恶化,丧尸竟然进化了?!猎杀形态……生存形态……变异型态……危险,接踵而至……我们,能活下去么?一切都是未知数……当亡者复生后,在沦为丧尸国度的土地上,且看四个幸存者如何竭尽全力,逃出一片生天!携你体验一番刺激的末日逃亡!
  • 盛世温婉

    盛世温婉

    先皇后的好姐妹高坐凤位,摔死她的儿子、谗言害她被万蛇噬体、水银封穴而永世不得超生。重生起的那一刻,云温婉就发誓要活剐仇人。大师断言她来者不善,必将妖祸江山。勉强活下,云温婉甘愿堕落,不信神佛只信自己。红袖添香,美人骨中蛇蝎心肠。且看她浴血步步为莲,给他一个盛世温婉。
  • 黑道商骄的凶悍妻

    黑道商骄的凶悍妻

    她,被恶魔强占了初夜……亲人的背叛将她推到悬崖峭壁……她悄悄生下他们的骨肉,他却将摇篮中的生命残忍扼杀。于是,她不再忍让,不再原谅!一夜之间,她从平凡女人成为商界骄子,大权在控,她要毁掉他所有的一切!他,是为爱成魔的地产界大亨;他,是游戏花丛的纨绔富家子;他,是冷面冷心的腹黑商骄子;他,是任性睿智的黑帮继承人;他,他,是蓝颜亦或是敌人……谁是幕后黑手,操纵全局?谁是爱情玩家,成败难定!
  • 小齐新传

    小齐新传

    超级妹控,为了复活妹妹,不惜利用家族,利用国家,利用世界,结果功败垂成,自己也差点魂飞魄散,却来到了异世界
  • 薛丁山征西

    薛丁山征西

    本书为章回小说。书中叙述了唐将薛丁山征西保唐途中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