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7300000004

第4章 从“诗”与谣、谚、歌、颂的关系看先秦诗歌的形态及其演变(1)

以文学成熟时代的眼光看“谣”、“谚”、“歌”,它们与诗无大的不同。因为成熟的诗歌,只凸现文本。但无论从语源学的角度,还是从传世文献的记载出发去考察,都会发现,先秦时期“诗”的概念与“谣”、“谚”、“歌”有很大的差别,而与“颂”十分接近。按产生顺序来说,先有谣、谚、歌,然后才有“诗”。因为“诗”有“志”、“持”二义,所以又有主“志”之诗与主“颂”之诗两种形态,这两种形态的“诗”之后,有“辞”的出现。从这些概念的分合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秦诗歌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谣、谚、歌——诗(志、颂)——辞”三个阶段。一后世“谣”与“歌”常常连称,但在先秦时二者的含义仍有差别。“谣”即所谓徒歌清唱。“歌”则与“谣”相对,指合乐曲的谣,有时则仅指“曲”。《诗经·魏风·园有桃》云:“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毛传》释“歌”与“谣”说:“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这个解释常为论者所称引,用以说明“歌”与“谣”的区别。《尔雅·释乐》云:“徒歌谓之谣。”“谣”,《说文》作“”,即古“谣”字。今通作“谣”,意为徒歌。谣的含义看起来是比较确定的,而在歌的理解上则有偏于“辞义”和偏于“声曲”的分歧。实际上谣和歌从辞义上讲都是最初形态的诗,正如杜文澜《古谣谚》凡例中所指出的那样,它们的区别仅在于“谣”是“自歌合乐”,而“歌”则是“工歌合乐”。即有无乐器伴奏的区别。从诗歌形态的演变上说,“谣”是最早萌芽的诗,而“歌”则是进化了的诗。前者产生的文化心理背景,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序》说得很对:若夫哀乐之起,冥于自然,喜怒之端,非由人事。故燕雀表啁噍之感,鸾凤有歌舞之容。然则诗理之先,同夫开辟;诗迹所用,随运而移;上皇道质,故讽谕之情寡。中古政繁,亦讴歌之理切。……可见哀乐之心起,便有谣,这是所谓“诗理之先”;谣只是人的情绪的自然宣泄,最初也是重声不重辞,后世谣之“徒歌”不足以达情叙事,“诗迹所用”才有人为的“工歌合乐”的“歌”出现。这是诗史上的一大革命。要说明的是在先秦也有歌谣互称的情形,但并不影响我们对于谣歌形态的拟测。郭绍虞《谚语的研究》一文认为:“谚是人的实际经验之结果,而用美的言辞以表现者,于日常谈话可以公然使用,而规定人的行为标准之言语。”(1)谚的产生应当是比较早的。它是韵文形态的生活哲理。和“谣”一样,谚也先文字而生,具有口头流传的特点。但歌谣与谚有个主要的区别,即歌谣可以歌唱而谚语不可以歌唱。清人杜文澜说:“谣、谚二字之本义各有专属主名。盖谣训徒歌,歌者咏言之谓,咏言即永言,永言即长言也;谚训传言,言者直言之谓,直言即经言,经言即捷言;长言主于咏叹,故曲折而纡徐;捷言颂其显明,故平易而疾速。此谣谚所由判也。”所言十分正确。先秦的谚带有哲理性的特点,影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文,如《老子》就是显著的例子。据《诗三百》之《毛传》、《郑笺》及阮元、王国维之说,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神圣场合的乐歌,颂在形态上带有剧诗的特点,是辞、乐、舞三位一体的。先秦时期,歌、颂连言,说明二者关系密切。具体考察,歌的“工歌合乐”的特点促成了颂的产生,是颂的重要构成要素。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歌的产生要先于颂。

《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这里虽然仅就乐而言,实际上也涉及辞和舞容,可称为葛天氏之颂。葛天氏,高诱曰“古帝名”。毕沅引张揖说云:“三后时君号也。”(《文选·上林赋》注)可见颂的产生也是很早的。由上述可知,颂与歌二者的相同在于辞兼乐舞,区别在于具体内容和用场的不同。颂多依附于宗教祭祀礼仪,歌则可以说是通俗的“颂”。以上从形态构成入手,分析了“谣”与“歌”,“谣”与“谚”,“颂”与“歌”,以及它们与“诗”的联系和区别,由此也可以看出上述各体产生的先后次序是:先有谣、谚,次有歌、诗(志、颂)。刘师培《论文杂记》说:上古之时,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有声音,然后有点画;有谣谚,然后有诗歌。谣谚二体,皆为韵语。“谣”训“徒歌”,歌者永言之谓也。“谚”训“传言”,言者直言之谓也。盖古人作诗,循天籁之自然,有音无字,故起源亦甚古。观《列子》所载,有尧时谣,孟子之告齐王,首引夏谚,而《韩非子·六反篇》或引古谚,或引先圣谚,足征谣谚之作先于诗歌。(2)刘氏精通典籍,又长于论文,所持观点与我们的意见相同。二一般认为,“诗”字的出现,较谣、谚、歌等体都要晚。甲骨文中没有发现“诗”字,传世文献中关于“诗”的记载较早的见于《诗经》,即《大雅》中的《卷阿》、《崧高》,和《小雅》中的《巷伯》。这三首诗的年代,大约可以推定是在西周厉宣幽三朝,即公元前九世纪中期到八世纪中期的一百年当中。这三篇中的“诗”字,显然与“歌”对立。对于“诗”的意义的阐释,则见于传为晚出的《尚书·尧典》,但其中保留了“诗”字的较早的含义。《尧典》帝命夔典乐以教胄子所说的“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由此产生的“诗言志”的传统,认为“志,志意也,即情志”。这个对“志”的解释,将先秦时期“诗”的概念的本相误解了很长的时间。实际上,我们从上述这条材料中可以看出,“诗”的“言志”,是为了和乐相互配合,创造出和谐的气氛,以愉悦神灵,与其沟通,从而达到“神人以和”的目的。这里的“诗”,是通神的工具,所谓“神人以和”,指的是神和人的沟通,由此来看,“诗言志”的活动,是与宗教祭祀仪式有关系的。“志”绝对不单纯是“志意”、“情志”。如果说在“诗”的“演唱”(这里姑且借用这一术语)过程中有所谓“情志”的话,那么这种“情志”也只不过是宗教感情,或者说只是一种宗教上的满足、失望、愉快、恐惧等心理体验。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对此已有辩驳,惜未受到说诗者的注意。他说:各本皆作:诗,志意也。案:诗志声相近,故诸书皆训诗为志,无训为意者。《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贾子《道德说篇》云:“诗者,此之志者也。”《诗谱正义》引《春秋说题辞》云:“在事为诗,未发为谋,恬淡为心,思虑为志。诗之为言志也。”《书大传》注云:“诗,言之志也。”(3)王氏从训诂的角度指出诗并非“志意”。接下来指出“诗”为“言”(名词)之“志”,也即“事”的记载。由此可见,“诗”就是对记载中的某种过去发生的事的歌咏。《周礼·大史》载:“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簋。”据郑注及贾疏,小史在宗庙祭祀仪式上必须要辨昭穆,定帝系,读礼法。所谓“志”即是上述内容。闻一多先生《歌与诗》一文云:“一切记载皆谓之志,而韵文的产生又必早于散文,那么最初的志(记载)就没有不是诗(韵语)的了。”“诗即史,当然史官也就是‘诗人’。”(4)可见诗所言之“志”,是与历史及典章制度有关系的。这一点亦可从其它先秦典籍中多次出现的“志曰”、“诗曰”的内容方面得到印证。《墨子·兼爱下》:“周诗曰:‘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底。

同类推荐
  • 不惑卮言

    不惑卮言

    近几年来,国内学界对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围绕经典的含义,经典的建构、解构与重构等问题,从文化逻辑、消费关系、民族身份、图像扩张、传播机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但是,这些著述不能被看做是对于经典问题的一劳永逸式的解决,相反,这个老话题当中却蕴藏着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
  • 外地人眼中的北京人

    外地人眼中的北京人

    散文集。包括:我喜欢北京人,北京口味,小议京菜,朴素的北京人,北京最美的东西,北京房子,冷漠的北京人等。
  • 动物感动录

    动物感动录

    全书分为生命之思、生命之恋、生命之爱、恩仇之间和灵性之美等5辑,既表现动物狂野的一面,也展示其人性化的一面。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体现出来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一点不比人间的一切情感逊色,相信你读过之后会陷入自省和沉思,从而树起一面审视心灵的镜子。生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我们应该像尊重人的生命一样尊重所有的生命。人生活的世界不仅属于人,也是各种生物的世界,包括各种看似没有生命的物质的世界。人只有和天地万物深情相处,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它们的同时,才会在多大程度上理解自我。
  • 夜光水母

    夜光水母

    本书将收录的诗篇编为五辑:辑一:逆光辑二:金粒子辑三:深海辑四:迷路的水母辑五:黑光。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思想拾零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思想拾零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之“思想拾零”收录了中外多位名家的散文,他们有对世态人情的感叹,有看透死生的彻悟,也有在异国的秋思,对故乡的依恋……还有凡间琐事如耳边絮语般在字里行间流淌。他们情之真挚,感人至深,他们语之含义,发人醒思,让我们抚卷静坐,再体会一下这一段段不再复现的名家篇章,再聆听一遍这一首首震动过无数人的心曲。
热门推荐
  • 世界神童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世界神童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世界神童故事》讲述了自古至今的一些用勇有谋,多才多艺的人物,给孩子树立了多个学习的好榜样。
  • 无限智战

    无限智战

    破阵子·电影风云——————————曾经弱冠孤亢,今朝可战群狼。刀山火海又何妨,年少热血总轻狂,豪气盖无双。都道行为乖僻,谁知满腹玄机。地狱无门难寻路,剑锋所指即通途,阻者皆杀戮!
  • 逆天废柴:无良成瘾

    逆天废柴:无良成瘾

    这不是一个废柴的故事,而是一群废柴的故事,一群废柴程度各异的主角之间奇妙的命运牵绊……风清流更是除了无良以外什么都不会。有时看上去像百合文,其实这是一个NP外衣下的一生一世一双人……(怎么越说越奇怪了呢?)文文以惜缘为主旨,以一群废柴的成长史为主线,辅之以宅斗、武斗、斗智斗勇为发展,夺嫡、夺宝、横刀夺爱为情节,以亲情、友情、人兽恋(人和神兽节操满满)、师徒恋、禁忌恋(文章设定里是禁忌的而已)等为情感线索组合成的奇怪文章……过程发展可谓悲喜交加……但是最后会是好结局的!
  • 精灵的恋爱

    精灵的恋爱

    古代,几万年前,精灵、妖曾经大战,双方俱灭,无一幸免,至今,已被遗忘,据说,妖是可怕的,看守妖的,是精灵,一妖石受天地精华,方能育出一对姐妹妖。。。
  • 死亡请柬

    死亡请柬

    江北大学美术系学生,牛欣欣再为海外贸易公司老总吴宇翔画壁画期间,屡次要款未果。然而有一天牛欣欣看到吴宇翔突然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接着收到了一个神秘的盒子。第二天牛欣欣接到吴宇翔的电话,令牛欣欣十分诧异的是,吴宇翔居然爽快的付清了所有款项。可在牛欣欣拿到钱的当天晚上,吴宇翔上吊自杀,盒子神秘失踪,并留下一张神秘的照片。同时江北大学第三校舍开放的当天下午,美术系方晓彤在画室用铅笔刺向自己的喉咙,诡异自杀。一连串诡异所思的事件,神秘的死亡请柬,牛欣欣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场凶杀风波,同时牵扯出了十几年前的两件无头公案。命运的天枰到底会偏向哪边?盒子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第三校舍又有什么恐怖的过去?
  • 狂刀怒饮血

    狂刀怒饮血

    铁血男人带着一把冷血狂刀,将要在这世间搅荡起怎样的风云?血何时洒?泪何时流?情何处去?人性又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性才是好的?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对的?
  • 魂傲天穹

    魂傲天穹

    天元大陆以元素为尊,十大斗魂争相辉映,究竟谁才能笑傲天穹,一位从异世穿越而来的少年,将在这里创造属于他的辉煌传奇。
  • 微笑天使:唯美邂逅的那个他

    微笑天使:唯美邂逅的那个他

    即使你已经不爱我了,即使你已经忘记我了,即使我已经从这个世界消失,我依然会爱着你“王俊凯,你还爱我吗?”“我…”——凯萱“快看,那边有烤肠!”“快走,不然一会儿木有啦”——源馨“小千千,我们去练舞吧!”“额…好吧”——千曦
  • 唐驼

    唐驼

    不是天才,也不是废物,这世上有一种称谓叫平凡。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绝无仅有,这世上有种身份叫存在。不是毫无感情,也不是牵肠挂肚,这世上有种感情叫相遇。无论身在平凡世界,还是黄泉地狱,亦或是冰荒尽头,我的存在,旨在让天下记住我,一刻就足够。
  • 夙月黛梦:宫若有情

    夙月黛梦:宫若有情

    沈毓秀,户部侍郎之女。初入宫门的她会在后宫掀起怎样的一场火花?千辛万苦为皇帝生下公主,却又屡次遭遇他人陷害,被打入冷宫,她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