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7900000010

第10章 道之本体论(2)

道无所不在,皆属道应。若以应处为是者,不应不来,其应即死,若以不应处为是者,其应若来,不应处又死,何处是道?若能以至为是者,可与不可俱是道;若以为非者,可与不可俱非道。道在境智中间,是道在有知无知之间,缕推之,自得甚正正之实性,与空合德。空故能生能灭,不生不灭。……道能遍物,即物是道。物既生灭,道亦生灭。为物是可道,皆是物为道,是常物皆非常。《道藏》第23册,第620-621页。

这里表达了道与物所具有的三个方面思想:一是道教认为宇宙物质世界都反映了道所具有的基本属性,离开了道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则万物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功能;二是宇宙世界的一切均是由于道之作用的结果,"可与不可"、"知与不知"、"生与不生"、"灭与不灭"均是由于道之作用;三是物与道具有统一性,即"道能遍物","物既生灭"、"道亦生灭",体现了"道物"所具有的"为物是可道,皆是物为道"的统一性特征。对此,王玄览在《玄珠录》中又说:"空故无身,无身何爱,即无所爱,即与道同。与道同空,或名爱道,空与身同,故名道爱。……道体实是空,不与空同。空但能空,不能应物,道体虽空,空能应物。"《道藏》第23册,第625页。道与物的关系表现为道虽为"空"但不与空同,具有巨大的能量和空间,"道体虽空"、"空能应物"表现为道所具有的应物之属性,这种属性乃为"爱道"之前提,是道"空故无身"但又空与身同之体现。

第三,"道物相依,一虚一实"。《玄珠录》认为道物关系表现为"一虚一实"之特点:"冲虚遍物,不盈于物,物得道遍,而不盈于道。道物相依,成一虚一实。"同上,第628页。这种一虚一实乃为道物"盈""虚"关系之重要体现,是道教在认识道之本体存在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玄珠录》还通过道与生命之关系来体现"道物"间的关系。《玄珠录》认为:"众生生时道始生,众生灭时道亦灭。"同上,第625页。生命的生生死死是由于道之应物的结果,众生之生反应了道之始生,众生之灭反应了道亦灭,众生生与灭的变化完全是道之生灭变化的表现而已,是道物相应的重要体现。为了使众生之生命运动演化更能体现出其道物关系之"自然",《玄珠录》还认为在道物之间应表现为一种"真实性",即"道与众生互相因,若有众生即有道,众生既无道亦无;众生与道而同彼"。这种真实性是道物关系的自然体现,是人之行为通过"修习"而达到一种"众生与道而俱顺"之结果。"道性众生,性皆与自然同,众生禀道生,众生是道不?答:众生禀道生,众生非是道。何者?以非是道故,所以须修习。"《道藏》第23册,第621页。"众生无常性,所以因修而得道;其道无常性,所以感应众生修,众生不自名,因道始得名;其道不自名,乃因众生而得名。若因之始得名,明知道中有众生,众生中有道。所以众生非是道,能修而得道;所以道非是众生,能应众生修是故。即道是众生,即众生是道。起即一时起,忘即一时忘,其法真实性,非起亦非忘,也非非起忘。……道与众生互相因,若有众生即有道,众生既无道亦无;众生与道而同彼,众生与道而俱顺。"同上。体现了道所具有的本体存在性。

三"自然者道也,强为容即老君也"

——道之本体"老君"说

道之存在是一种"神圣"状态,这种状态称之为"自然之尊"。任何宗教哲学都无例外地为自己设定了一个造物主,如基督教的"上帝",******教的"真主",佛教的"佛"。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运动的"第一推动者",并认为"神总是在善的状态中存在的"汪子嵩《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2页。道教宇宙观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是将老子神化为太上老君,这个神话过程不但渗透在宇宙生成论里,同样影响到道教对道之本体的认识。""太上老君"概念的提出,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只神化老子其人,也神化《老子》其书,树立道教的无上权威,对巩固道教的思想和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此,道教同其他宗教相区别有了无可争议的权威标志。"唐明邦《〈老子想尔注〉--道教祖师宣道的金科玉律》,《宗教学研究》1995年第1期。因为道教在整个宇宙观中都将太上老君视为"万道之祖",称老君是"元气之祖"、"自然之尊"、"天地之根本",体现了道教特有的道之本体存在论思想。对此,陈兵先生在《道教之道》一书中认为:"对道的具体诠释,是从有神论的角度,以道为最高教主神。这可谓本来具有无神论意义的道家之道的退化。……从本相、本迹的角度把道与教主神等同为一,又区分为二。以道为神的说法,一直到北宋,尚见于符箓派的道书中。"陈兵《道教之道》,第3页。道教各派以"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为最高神、为道,并进一步将"道"神化为"尊神"、"真身"、"法身"、"道身",从而使道具有神秘性。"元者,初也;始者,首也。言元始天尊建万物之初,为众道之首。"《道藏》第2册,第186页。

第一,"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所谓"昆仑"、"虚无"、"自然"、"无名"、"同一",皆是太上老君之体现,表达了道教将老君作为道之本体思想所具有的基本内容。《老子想尔注》认为:"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中间,但往来人身中耳,都皮里悉是,非独一处,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老子想尔注校笺》第13页。宋仁宗时期李思聪集《洞渊集》中则认为"老君"乃为"祖宗"、"根本"、"师",其功能可以"在九天"、"游四海",说:"混元老君者乃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历劫行化,代代为师。或在九天,或游四海,不可无师教,不可无主立。"《道藏》第23册,第835页。《混元皇帝圣纪》则首先从道之本体认识论的角度对太上老君在宇宙中的地位和特性作了如下描述:

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盖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绪,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故称大道焉。夫道者,自然之极尊也,于幽无之中而生空洞焉。空洞者,真一也。真一者,不有不无也。《云笈七签》第2204页。

这里将太上老君定位为"混元皇帝",其生于"无始"、"无因",形态为"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绪"、"幽幽冥冥",但"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故称"大道","自然之尊也"。""太上"二字是至高无上之义,也就是说没有比这个更高上的了。"陈撄宁《道教与养生》,华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84页。其表现的主体地位则具有"万道之先"、"元气之祖"、"真一"、"不有不无"的特征,体现了老君所具有的道之本体地位。

第二,"相好众备,自然之尊"。《云笈七签》卷一百二《纪·混元皇帝圣纪》里对老子的道之本体存在的"天地之根本"地位作了更为明确的论述:

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玄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乾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故曰:吾生于无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浮游幽虚,出入杳冥。观混沌之未判,视清浊之未分,盼髣髴之兴光,瞻响罔之眇然,窥惚恍之容象,睹鸿洞之无边,步宇宙之旷野,历品物之族群。《云笈七签》第2205页。

这里,称老君为"无上正真之道",具有"祖宗"、"根本"之地位,"大道"则"出于自然","挺于空洞"、"陶育乾坤"、"神奇微远,不可得名"。通过"观混沌"、"视清浊"、"盼髣髴"、"瞻响罔"、"窥惚恍"、"睹鸿洞"、"步宇宙"、"历品物"等"上无所攀,下无所蹑"的过程,成为宇宙生成、演化、存在之"主",成为宇宙万物本体之"精""灵"。此乃"老君"道之身也。《云笈七签》还通过对于老君具有"至精至灵"、"结气凝真"之功能来表达老君所具有的道之主体地位:

老君者,乃元生之至精,兆形之至灵也。昔于虚空之中,结气凝真,强为之容,体大无边,相好众备,自然之尊。上无所攀,下无所蹑,悬身而处,不颓不落。著光明之衣,照虚空之中,如含日月之光也。同上,第2206页。

即道教认为"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并使"老君"作为道之本体存在,而具有"以虚无为道,自然为性"之特点,表现为"老君"作为道之本体存在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规定性。

第三,"强为之容,则老子也"。宋贾善翔在《犹龙传·禀自然》中以"自然者,道也"为核心,提出了老君作为道之本体所具有的自然而然的特征,并形成了"老君-元气-自然-道-老君"之统一性,并进一步认为彼此之间具有相同的属性内涵,即"自然而然"。将老君视为道之本体,并认为这种本体存在具有"自然"之属性,使"老君"成为"自然者"、"道"等代名词。《云笈七签》说:

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强为之容,则老子也。以虚无为道,自然为性也。夫莫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亦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不然,故曰自然而然者也。《云笈七签》第2306页。

"老君"具有"自然为性"、"自然而然"等与道之本体本质属性相同的特性:"老君乃元气之真,造化自然。自然者,道也。强为容即老君也。以虚无为道,自然为性,莫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亦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不然,故曰自然而然也。"《道藏》第18册,第3页。宋代谢守灏在《太上混元老子史略》中则将"老子"称为"自然合道",老君即是自然又合乎大道,具有道与自然的统一性,并将老君之本体视为"天尊造化,行应自然,暗与理合,自然玄悟"《道藏》第17册,第899页。从而充分表达了道教将"老君"作为道之本体存在认识论思想的根本宗旨,达到"老君自然合道而世世为师"的崇尚之目的。

第四,"第六神仙,自然之君"。道教还通过尊奉老子为"天之魂"、"自然之君"的第六神仙,实现了道教在道之本体认识论方面对老子的神化和尊崇,从而使道教宇宙生成论和道之本体论共同建立天体起源、宇宙生成演化及存在的"老君之说",并把这种具有"二元论"倾向的"老子"神本论思想,确定为道教的道之本体存在认识论的重要内容。这种将老子作为道之本体存在的"神本"思想,是通过道教的"神仙"思想来实现和完成的。《老君中经》认为:

第一神仙,上上太一者,道之父也,天地之先也……第二神仙,无极太上元君者,道君也。上上太一之子也。非其子也,元气自然耳;……第四神仙,经曰:西王母者,太阴之元气也。姓自然,字君思……第六神仙老君者,天之魂也,自然之君也;第七神仙太和者,天之魄也,自然之君也。《云笈七签》第418-421页。

其中,道教"第六神仙"、"老君者,自然之君"的提出,为建立并完善道教道之本体存在认识论的"老君之说"奠定了基础,使道教自然观特有的"老君之说"既成为道教天体起源之说,又成为道之本体存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亚里士多德在《宇宙论》中对神是这样认为:"神之于宇宙就有如舵师之于航船,驾驶(御者)之于驷车,指挥(领队)之于合唱队,礼法(执政)之于城市,将军之于部伍,神和他们之间唯一的差异只是这样:他们的统治是辛勤劳苦,至于尽瘁,既到处充塞着干扰,平生就尽是烦扰;至于大神,他既不操劳,也就完全免于干扰,他既无所赖于体力,也就全无困乏。自居于永恒不变的中心,他就能运转万有,一如其意地使动向任何地方,变化任何形态与性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宇宙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93页。道教对于太上老君本体地位的确立与推崇,是"将《老子》关于"道""一""自然""气"等本体论的概念,综合而成为"老君"神圣的形象,它既指老子,又不简单地称老子,尊为"太上老君",在创立道教过程中这一思想升华,充分表现了道教创始人具有超人的创造思维"。唐明邦《〈老子想尔注〉--道教祖师宣道的金科玉律》,《宗教学研究》1995年1期。

四"三一者,谓虚为一,虚中有自然"

——道之本体"三一"说

道之存在是一种"本源"状态,这种状态通过"三一"表现出来。"老子不仅把"一"作为其宇宙生成论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提出了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世界生成模式;而且在更多的时候,则把"一"同他的最高原则"道"等同起来,作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最终本原。"周瀚光《先秦数学与诸子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页。道教根据道家的"三生万物"思想发展成道教道之本体存在论的"三一说",是道教宇宙观的又一重要内容,是道教特有的表达其道之本体存在的思维方式。"道教有所谓"三一"之说,"三一"指"天一""地一"和"太一";他们也被拟人化为"天皇"、"地皇"和"泰皇"(或人皇)。三者之中,天一、地一为对立者,是正题和反题;代表人类的太一则是合题,由天一地一化生而成,为对立的统一。此三者来自一个最初的混沌,合成一个后来的宇宙,既是三,也是一。"庞朴《一分为三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07页。""一"在一脱离纯粹算术的阶段,一踏进哲学思辩的领域之后,便在宇宙观和本体论这一哲学最根本的问题上,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对于"一"这个概念自身来说,无疑是一次飞跃。""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把"一"引入自然观,并由此而奠定了中国一元论宇宙观。"周瀚光《先秦数学与诸子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125页。如果说道教的"老君之说"还具有"神性"论的本体存在思想倾向,道教的"三一"说则具有"一元"唯物存在论的积极内涵。

第一,"一者道也,天之纲纪"。基督教关于三位一体(或称三位一神或三一神或神圣三一),是指圣父、圣子、圣神(新教称呼圣神为圣灵)为同一本体(本性)、三个不同的位格,三位格为同一本质。详细阐述有关三位一体这个信条的教义被称为三一论。"不能认信圣父、圣子与圣灵三位一体就不能算是持守基督宗教信仰。"许志伟《基督教之三位一体教义:内在与超越》,载许志伟、赵敦华主编《冲突与互补:基督教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50页。道教在其道之本体存在论的"三一"说中则认为"三"指天、地、人,又指精、气、神,还指上、中、下。"一"指三而归一,"三一同元","由三故一","一是三一"。道家提出"万物得一以生"的论断表明了"一"的本原性。汉代刘安编《淮南子》中强调"一"的本原性,指出"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道教继承和发展了道家"一"的本体论范畴,使"三一"之一的本原性更为明确。《老子想尔注》认为:""一"者,道也。"《老子想尔注校笺》第13页。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以"三一"为宇宙系统模式,以"三一"作为划分事物存在的一种普遍形式。道教认为:"一者,数之始也;一者,生之道也;一者,元气所起也;一者,天之纲纪也。……欲解承负之责,莫如守一。守一久,天将怜之。一者,天之纪纲,万物之本也。"《太平经合校》第60页。《太平经钞》对此又作了如下论述:"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欲太平也。"《道藏》第24册,第316页。道教借"三一"模式以论证其道之本体存在思想,天下凡事皆可一分为三,而"三"作为一个统一体,又三而为一,三者之间,相须而立,相得乃成,相通相爱,并力同心,即当三合相通。通过"一而三"和"三而一"两种方式,实现宇宙生成、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体现道教在道之本体存在思想上特有的认知水平。

同类推荐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佛教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零距离感受佛教文明,全方位接触真实历史。
  • 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本书在选取翻译《百喻经》中每篇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省略了它所譬喻的深刻佛理,增加了更有阅读情趣与指导意义的禅林故事。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成唯识论述记

    成唯识论述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兴复哈密国王记

    兴复哈密国王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那一刹那的年华

    那一刹那的年华

    那一刹那的年华,你还记得么?教室里,欢声笑语,你还记得么?痛苦悲伤,你还记得么?身为同桌的你还记得么?那几个一刹那的年华,那几个欢声笑语的年代,那几个让你难以忘怀的年华,你们还记得么?
  • 女扮男装之完美至尊的爱恋

    女扮男装之完美至尊的爱恋

    “啊!你干什么,这是我的房间出去,你不能进来。”“进来又怎样,都是男生……”
  • 帝狂

    帝狂

    一个从小饱受冷眼的环境中长大的恶帝一族竟然拥有尚卑大陆上至纯致尚的灵魂!谁说在卑界成长的人只能拥有世上最卑贱的灵魂?那些曾带给我痛苦与不堪回忆的人,请享受我回赠与你的狂怒!!
  • 五行之剑之乱世葬雪

    五行之剑之乱世葬雪

    千古之五行,修仁道之行,唯忍、静、坚、强、明为所成才之理。红颜、知己、朋友三样都为情之一,不得共取,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乱世之间,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五行之剑又有怎样的故事,千古的仇恨,又由谁来做个断绝呢?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穿越之不懂情的相府嫡小姐

    穿越之不懂情的相府嫡小姐

    身为黑道的no.1因一次触目惊心的事件,意外的发生,再醒时,已穿越到架空的朝代。问若情为何物,一无所知,旁人问其尔可知情,绝然回知与不知又何妨?譬如纸上谈兵!亦是如此。一次偶然,不得不与天帝王朝的太子结为夫妻,太子冷若冰霜,不进女色,更不谈情,却唯独爱她。
  • 神秘湖海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神秘湖海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求知探索系列丛书:神秘湖海之谜总集》分为“五”湖“四”海、形形色色的岛与泉、令人匪常所思的鱼等。
  • 白玉兰市

    白玉兰市

    随便写写,想些什么就写什么,剧情看兴趣,有意见qq我,我可以采纳你们做我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