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3700000044

第44章 梅花题材的文学表现(下):名家与名作(6)

周邦彦《花犯·梅花》:“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同上,第609页。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入都为太学生,献《汴都赋》,赞美熙丰新政,擢为太学正。哲宗元祐间旧党主政,周邦彦被逐出京,任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知溧水(今属江苏)。哲宗绍圣以来,新党上台,历任国子主簿、校书郎、知隆德军(今山西长治)、明州(治今浙江鄞县)、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等。周邦彦政治上属新党一派,其宦海沉浮命运与苏门文人正好相反。周邦彦精通音律,徽宗间曾提举大晟府,所作词格律、法度精审,承前启后,影响深巨,有“词坛老杜(杜甫)”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吴则虞校点《清真集》第112页。之称。《花犯》一调,或即周氏为咏梅自度。作者对梅花进行了全方位的刻画,纵向上写出梅开花、落花到结实的一生,横向上写了梅的色彩、香气与姿态。但此词的亮点尚非对梅花的刻画,而是巧妙地把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咏梅之中,正如南宋黄升所说,“只咏梅花而纡余反复,道尽三年间事”黄升《花庵词选》卷七。。词中“今年对花”、“去年胜赏”、来日“梦想”三个时段的叠映对比,强烈地寄托了时序播迁、离合无常的深沉感慨,这是传统睹梅惊时、伤春怨逝之抒情意态的发展。清人黄苏评此词“总是见宦迹无常,情怀落漠耳。忽借梅花以写,意超而思永”,并称“此为梅词第一”黄氏《蓼园词评》,《词话丛编》本。。

8高荷《蜡梅》

高荷,字子勉,江陵(今属湖北)人,江西诗派诗人。晚年为童贯客,官兰州通判,不为时论所许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历代诗话》上册第419页。。《蜡梅》:“少镕蜡泪装应似,多爇龙涎臭不如。只恐春风有机事,夜来开破几丸书。”《全宋诗》卷一二六四。前两句是说蜡梅黄如蜡汁,香胜龙涎,后两句写花开。古人用蜡封书信作丸状以传递机密,取其易带且能防湿,蜡梅的花蕾形似蜡丸。一夜春风吹过,几朵花蕾坼苞开放,大概是春风有什么机密要从这蜡丸中探取,特意吹开的。这一想象新颖奇特,出人意表,写出了蜡梅花开的生机勃勃。

9朱敦儒梅词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老人,洛阳人,“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中,召至京师,将处以学官,敦儒辞曰:‘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固辞还山”《宋史》卷四四五。。南渡后,屡召不起,绍兴三年(1133)赐进士出身,历秘书省正字、临安府(今浙江杭州)通判,十九年上疏请退,退居嘉禾(今浙江嘉兴)。朱敦儒虽为洛阳名士,但偏爱梅花。今存词中《念奴娇》一首梅词比较著名:“见梅惊笑,问经年何处,收香藏白。似语如愁,却问我,何苦红尘久客。观里栽桃,仙家种杏,到处成疏隔。千林无伴,淡然独傲霜雪。且与管领春回,孤标争肯接,雄蜂雌蝶。岂是无情,知受了,多少凄凉风月。寄驿人遥,和羮心在,忍使芳尘歇。东风寂寞,可怜谁为攀折。”《全宋词》第835页。此词主要赞美梅花的疏淡孤高,虽然与同时代的咏梅诗相比立意无奇,但放在词坛却颇为出众。其影响更大的是两首《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检尽历头冬又残,爱他风雪耐他寒。拖条竹杖家家酒,上个篮舆处处山。添老大,转痴顽。谢天教我老来闲。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间。”《全宋词》第843页。两词一题《西都作》(又作《自述》),另一题《岁暮》(或《除夕》),均非专门咏梅,主要抒发放达闲逸的处士襟怀,但梅花都是其中重要细节。“且插梅花醉洛阳”和“纸帐梅花醉梦间”的生活情景,正是这位“清都山水郎”萧散疏放和闲淡自适之精神风采的典型写照,在林逋孤山闲吟的基础上加进了更多恣意脱俗的意味。绍兴二十五年(1155),朱敦儒以74岁高龄被秦桧强起为鸿胪寺少卿,教桧子作诗,时人作诗笑道:“少室山人久挂冠,不知何事到长安。如今纵插梅花醉,未必王侯着眼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历代诗话》下册第662页。这一故事折射出朱氏咏梅之语在南北宋之交的广泛影响。

10陈与义题墨梅诗

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病见昏花已数年,只应梅蕊故依然。谁教也作陈玄面,眼乱初逢未敢怜。”“粲粲江南万玉妃,别来几度见春归。相逢京洛浑依旧,惟恨缁尘染素衣。”“舍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白敦仁《陈与义集校笺》上册第99-105页。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宋徽宗、高宗朝重要诗人。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南渡后官至参知政事。这组七绝五首约作于政和八年(1118)白敦仁《陈与义年谱》第45页。。张规臣,字元东,陈与义表兄。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花光仁老作墨花,陈去非与义题五绝句,其一云:‘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徽庙见而善之,召对擢用,画因诗重,人遂为此画。”从诗歌题目看,是和人之作,并非直接题画,也没有指明所咏墨梅的作者。陈与义早年交游唱酬多为汴、洛一带权奸王黼党派人士,这里咏的很有可能是当时新进之士颜博文(字持约)的墨梅,陈与义稍后有《次韵何文缜题颜持约水墨梅花二首》白敦仁《陈与义集校笺》上册第317页。。宣和五年(1123)王黼党人葛胜仲把这组诗推荐给宋徽宗,大受赏识,即命召对,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时为元祐党禁、文禁后诗坛一片沉寂萧条之际,陈与义因诗得宠,一时名声大噪,同时也成就了咏梅史上咏梅幸遇的一段佳话。

这组诗主要着意于水墨写梅的变白为黑,别出心裁地展示独特的意境和风神。第一首入笔不俗,直言墨梅的貌丑神姝,并加以桃李俗艳作反衬。第二首以自己的病眼未能遽视来反衬墨梅的殊异。第三首最为精彩,以人拟花,花中有人,尤其是化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诗意,虽属拾人牙慧,但联想巧妙而含意幽微。第四首赞美画家,引伯乐所见九方皋相马,但取神气不问牝牡之事,形容水墨写梅遗貌取神的独特造诣。据说宋徽宗特赏此首,大概正是作为丹青高手对“意足不求颜色似”的主张深有共鸣。陈与义的这一观点是继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苏轼诗集》卷二九。之后文人画“写意”观念的又一经典宣言,影响深远。而其发自墨梅评论,更成了画梅领域脍炙人口的格言。最后一首以林逋和齐己梅诗作比较,赞美墨梅深得林逋“疏影横斜”之意的观赏效果。五首构思各具机杼,新意迭出,虽有议论,但多精择意象巧妙比拟隐喻,因而颇具风神情韵,对后世墨梅诗、画两界影响都大。(二)南宋

1陆游咏梅

陆游(1125-1201),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之爱梅咏梅,心存志结,意高才健,成就显著,广为人知。陆游为人性格豪放,才力健举,情感浓挚,既具英雄气概,更饶诗人气质。而其一生遭时苟安,壮志无酬,仕宦断续波折,意气则激越不平。以如此丰富、强烈之性格意气写景体物,一山一水莫不即目成情,顾盼有意;一草一木莫不情感沉着,意趣分明。而其咏梅尤其如此,最大特色和贡献就在于将自己的强烈个性投注于梅,进一步丰富了梅花的“比德”之义,尤其是强化了梅花的坚贞气节和斗争精神。清人所说“写出性情气魄”《养一斋诗话》卷五,《清诗话续编》第四册第2076页。,也即此意。其代表性的作品有:

《雪后寻梅》:“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剑南诗稿》卷一一。作于淳熙六年(1179),两首一组,这是其中第二首。以高人、节士比拟梅花是陆游咏梅最常见的手法,出现次数较多的是“夷齐”(伯夷、叔齐)、“巢许”(巢父、许由)、屈原、苏武等。此诗正是其一,巢、许,相传为尧时隐士,尧欲让位给二人,皆不受。诗以两位远古隐士比喻,写出了梅花超凡脱俗、高雅幽逸的品格。

《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剑南诗稿》卷五○,“梅前”或作“梅花”。嘉泰二年(1202)作于故乡山阴,原六首,此为第三首。前两句写故乡山阴春来梅花满山盛开的景象。后两句设想如何可以分身千万,使每株梅前都有一个放翁。这一设想本源于佛教,唐代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河东集》卷四二。柳以此抒发登临思乡之情,凄楚刻骨。而放翁则写其爱梅之心,透过这奇特的愿望,将其对梅花的痴迷狂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其性格的激越奔放,也跃然纸上。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宋词》第1586页。上片写梅花开放的孤独、落寞和凄凉;下片则写落花的从容和执著。前者所写重在外在环境,情绪是骚怨的;后者则强调内在品格意志,气格是坚贞的。这种对立的情形正是陆游一生怀才不遇之经历、特立孤傲之个性的生动写照,同时,这内外对比的结构鲜明地突出了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神韵。

2萧德藻《古梅》

萧德藻,生卒年无考,字东夫,福州闽清(今属福建)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曾任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令,于是定居境内屏山,自号千岩老人。仕途困顿,病贫交加,甚是沦落。其诗歌与陆游、范成大、尤袤等齐名。杨万里称其诗风“工致”,元初方回称其“苦硬顿挫,而极其工”方回《瀛奎律髓》卷六萧德藻《次韵傅惟肖》诗评。,但存世作品较少,不得全豹。其《古梅二绝》堪称代表:“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百千年藓着枯树,一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直愁斜日冻蜂知。”《全宋诗》卷二一○八。据同时代范成大《梅谱》记载,吴兴颇多古梅,此诗当作于定居乌程后。前一首以湘江妃冻立蛟背、海月冷挂珊瑚形容古梅的花枝怪奇,可谓形神俱似。而“妩媚”一词用唐太宗称赞魏征貌似“疏慢”却“妩媚”的话,更是含意深厚。后一首重点描写古梅的苔封花稀,开头一联句法和声律都较“苦硬”拗峭,深切古梅老成简淡的气格神韵。两诗后两句都幽情潜含,一叹知音之少,一说不求人知,从两个不同方面进一步表现了梅花的清苦和幽峭,也包含了作者一生困顿寥落、托梅自寓的抒情内涵。两诗揭示的老枝怪奇与萧疏古淡之神韵,代表了当时人们欣赏古梅的基本取向。

3黄铢《梅花》

黄铢(1131-1199),字子厚,号穀城,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徙居崇安(今属福建),早年师事理学家刘子翚,与朱熹为同门友。以科举失意,隐居不仕。《梅花》:“玉箫吹彻北楼寒,野月峥嵘动万山。一夜霜清不成梦,起来春信满人间。”《全宋诗》卷二三九七。前三句写冬夜楼寒、月冷、霜重,末句陡然一转,展现满目春意。所谓春意,正是所见梅花。通篇不着梅字,而梅之阳和勃发,意气阔大之气势,充沛有力,极其动人。

4刘翰《种梅》

刘翰,字武子,长沙(今属湖南)人。曾与张孝祥、范成大游从,又为高宗吴皇后侄、建康府留守吴琚门客。久寓临安(今浙江杭州),布衣终身,有《小山集》。《种梅》:“凄凉池馆欲栖鸦,彩笔无心赋落霞。惆怅后庭风味薄,自锄明月种梅花。”同上,卷二四一二。诗写江湖文人生活清贫,其寒碜的后院植梅装点,自成风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选择的时间是月下,月下种梅本就有几分不寻常的意味,而称“锄月种梅”,造语新警,更添了几分奇思妙想。其构思与李贺《天上谣》“呼龙耕烟种瑶草”《昌谷集》卷一。相仿佛,李贺写的是天府仙国,而此处描写世间寻常艺植,便强化了高洁幽雅的意境氛围。这大概正是此句脍炙人口的原因。当时即得杨万里欣赏杨万里《诚斋诗话》,《历代诗话续编》第143页。,元人王恽、萨都剌、明人卓敬王恽《学圃亭》,《秋涧集》卷三○;萨都剌《赠来复上人四首》,《雁门集》卷四;卓敬《栽梅》,李维樾、林增志编《忠贞录》卷一。都把这句原封不动地搬入自己的诗中,可见人们对这一意境的喜爱。

5姜夔咏梅

姜夔(1155-1209),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早岁孤贫,依姐姐居汉阳,后旅食于江淮一带。淳熙十三年(1186)游长沙,结识萧德藻。萧氏很赏识其文才,把侄女嫁给他,并带他到吴兴一带,居吴兴苕溪弁山白石洞下,友人称其为白石道人。晚年依张镃、张鉴兄弟,长期住杭州,所与交游多一时名流,如杨万里、尤袤、范成大、辛弃疾、楼钥、叶适等。一生布衣,过着江湖游士的清贫生活,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其生活之清苦、品格之清狷、才学之博雅在当时的江湖文人中都很有代表性。

在姜夔所处的时代,梅花的欣赏在士大夫文人中已成普遍风气,而作为江湖文人,对梅花的幽雅清峭更是情有独钟,加之姜夔长期生活的太湖和杭州一线艺梅颇盛,因此其诗词中咏梅之作数量较多。姜夔现存词84首,咏梅与探梅纪游之作19首,其他涉及梅花的作品9首。现存诗180余首,咏梅诗4首,其他涉梅诗4首。姜夔咏梅名作莫过于《暗香》、《疏影》二词。《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第48页。据作者词前自序,绍熙二年(1191)冬,应范成大之邀,姜夔往访石湖,居留月余,创作了这两首自度曲。很显然,题名取自林逋“疏影横斜”诗联,词之主题也在咏梅。范氏范村、石湖别墅艺梅颇多,又著《梅谱》,姜夔的创作灵感或源于此。

同类推荐
  •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本书全面总结和剖析了中国人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过程中的礼仪、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重点从备局、设局、布局、对局、收局等几个角度举例阐述饭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让你在饭局之上尽显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有助于你在觥筹交错间结交贵人,轻松成事。
  • 中外名著导读

    中外名著导读

    《中外名著导读(彩图版)》遴选了古今中外近百部优秀作品结成集子。虽然《中外名著导读(彩图版)》是一部导读书,但我们仍然力图为读者打造一个立体的、彩色的、极具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中国古人云:“文为道之饰,道为文之本。”文学名著作为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凝聚着作家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
  •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热门推荐
  • 唐舞风云

    唐舞风云

    瑞气祥云初盛,诗情画意正浓。喜看百花齐放,笑闻百家争鸣。李泰一个看似普通的图书馆管理员穿越初唐,在这个陌生世界面对“文德皇后所生”,太宗“特所宠异”他一个来自异世孤魂该如何自处,宠爱下隐藏着什么,是真爱还是捧杀,看兄弟冷眼,朝臣“恭敬”,如何周旋。初闻《括地志》,往来文学馆,识张柬之,养狄怀英!开启不一样的盛唐!
  • 神通大主宰

    神通大主宰

    神通者,掌控天地真元,修炼至大成,可创造万物!一念之间,主宰天地,万物生,万物死!越界而来的林青木,习无上神通,独步天下,走上一条神通主宰之路…主宰天地,无上神通!有诗为证:一世红尘一世缘,人间如梦梦如烟。仗剑漂泊弄日月,不见清风不见仙。
  • 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人际的运用

    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人际的运用

    人际交往的原则多为他人着想友善待人多关心他人牢记他人的名字多给他人讲话的机会多赞扬他人不要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人际亲近的秘诀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勿逞一时的口舌之能适当地恭维他人学会倾听他人讲话顾全他人的名誉。
  • 唐僧的告白

    唐僧的告白

    出门在外处处不易,古往今来不外如是。且把衷肠述
  • 拼婚

    拼婚

    对于现代的爱情有一种颠破性的理论不要世俗不要规矩我的爱情我做主
  • 真理之扉

    真理之扉

    这是一个因意外迈入神秘世界大门的少年,在诸位面旅行、学习和冒险,并在自己的世界不断探索存在于身边那些不为人知的隐秘与未知的故事。这本书中设定为主、人物为副、剧情简要提及,基本的格调为大体参照原著的情节和架构,但是细微处有着根本性不同。如今这本书经过修订后,剧情将会和原版有着很大变动,请书友不要将两个版本的内容混为一谈,其中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另外,新书友若是对旧版感兴趣,也请当做一个不同的故事来看。
  • 妖孽特工皇妃

    妖孽特工皇妃

    她是爱钱如命的21世纪杀手之王,无名无姓,代号“万能”。人如其名,本领横霸世界!最终却葬送在唯一的弱点爱钱上。一朝穿越,没穿成吃香的喝辣的公主皇妃,成了破落户的老幺!没关系,换个世界,看姐照样玩转天下!可为什么他们一个个如此痴缠?争皇权?姐讨厌参与政治斗争!要天下?天下送给姐有何大用?猜不透谁的心真谁的意假,想风淡云舒的体验上一世不曾拥有过的温情,为什么他们非要打破?既然都看姐不顺眼,好,弑天灭地!风卷云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霓衣风马记

    霓衣风马记

    沉睡了三十年,一朝觉醒而天下皆知,白君为了解开三十年来的疑惑,在坎坷的命运中不断前行。
  • 淡定的人生不焦虑

    淡定的人生不焦虑

    淡定的心态能够帮助人们坦然地面对眼前的一切困难,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不会再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变得焦虑不安。淡定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气度,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一个淡定的人,一定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是一个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能够控制自我欲望的人。淡定其实也是一种心情,是一种自我感受到的愉快心情。在这忙碌的世界里,生活的焦虑、工作的压力、家庭的担忧常常让我们变得苦恼与烦躁。欲望无止境,欲壑终难填,一味追名逐利之人是难以拥有幸福的。
  • 宁负春光不负青柠

    宁负春光不负青柠

    林青柠再次遇见那个本来属于她生命的一个过客时,是在烈日炎炎的暑假。经过坎坷,待到春光烂漫时,他们依偎在阳光下,阳光打在顾修的脸上只闻他言。林青柠这么美的春光这么好的青春年华感谢你与我相伴。岁岁年年,花前春下,一听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