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6600000021

第21章 宋翔凤的《论语》学(2)

宋翔凤的这一微言大义说,既强调微言带有根本性,微言先于大义,又注重微言与大义的一致性,认为二者都是圣人之道的体现。在微言与大义之间,宋翔凤更重视的还是微言,他不仅认为微言与大义有本末之分,还主张应该由末反本,合异为同,以为这样才可以得其归趣。而宋翔凤所说的归趣,不过是“道德统纪、治乱条贯”,即儒家的道德政治学说,这也是宋翔凤所说的微言的基本内容。

从大义不过是微言的阐发来看,大义也应该是微言的表现。宋翔凤将传记、汉代今古文经学的师说与家法都说成是发挥微言的大义,也就是说七十子的传记、汉代今古文经学的师说与家法,虽然不可以说是微言,但是,可以说都是对微言的体现。宋翔凤的这一微言大义说与刘逢禄的观念是不同的,刘逢禄只以《公羊》得孔子的微言,宋翔凤则是以七十子的传记、汉代今古文经学的师说与家法都存有经学的微言。所以,宋翔凤早年对微言大义的解说是用包容的精神,把七十子的传记、汉代的今古文经学的师说与家法都包容在内的解说,没有所谓家法、师说的门户之见,与刘逢禄的今文《公羊》学的微言大义观是完全不同的。刘逢禄说的微言是以《公羊》为宗,至多包括五经、《论语》;宋翔凤说的微言大义则以六经为宗,包括七十子传记与汉代的今古文经学的各种师说、家法。可见,宋翔凤早年的微言大义说是不分今古文经学的。

在后来,宋翔凤又提出了新的微言大义说。他在《汉学今文古文考》中说:

微言者即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如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易》、《春秋》皆具性与天道之原,利与命与仁之理备于二经。《论语》二十篇多言《易》、《春秋》之微而未尝显,故《论语说》曰: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以当素王。如《春秋》始元终麟,《易》六爻发挥旁通,乾道各正性命,费、董、孟、京之徒传之不绝。大义即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如《诗》、《书》、《礼》、《乐》是也。故子所雅言《诗》、《书》执礼,此夫子所正言以告弟子,当时并口授其大义。所谓微言大义并汉世博士所传。(《文录》卷三,第9页。)

从宋翔凤特别强调《论语》多微言,并与《春秋》相发明来看,这一微言大义说应该与《论语说义》的基本思想相一致。所以,这应该是宋翔凤晚年的观念,而以《论语》多微言,并与《春秋》相发明,恰好是刘逢禄《论语述何》的观念,这说明宋翔凤晚年的微言大义说受到了刘逢禄经学思想的影响。

这一微言大义说是从六经来区分微言与大义,以《易》、《春秋》为孔子的微言,《诗》、《书》、《礼》、《乐》为圣人的大义;微言即孔子的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大义即孔子的文章可得而闻,微言、大义都是孔子的思想,其区分仅在于可得而闻与不可得而闻,一为性与天道,一为文章,一为《春秋》与《易经》,一为《诗》、《书》、《礼》、《乐》。宋翔凤的这一观念在《论语说义》中多有发挥:

《诗》、《书》、《礼》、《乐》者,夫子之文章也,《易》者,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也……《易》明天道以通人事,故本隐以之显,《春秋》纪人事,以成天道,故推见至隐,天人之际,通之以性,故曰性与天道,所谓与者天人相与也。人皆有天命之性,不能率性则群道,(“群道”据后文“合道”,疑当作“离道”。)圣人能率性则合道。道者,天道,戒惧乎不睹,恐惧其不闻,性与天道之学也。……则《春秋》斯作之后,所传有《礼运》、《中庸》诸篇,畅明旨趣,时七十子者莫不闻,所谓不可得闻者,谓举世之人不可得闻,非自谓不闻也。……所谓仲尼微言,即性与天道之言,求微言者,在《论语》宰我、子贡列言语科,皆能圣情,互为影响,二子之论独多也。(宋翔凤:《论语说义三》,《清经解·续清经解》第十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

这与他早年的以微言、大义分属经、传,为孔子之言与传记所述、汉代今古文经学所传是不同的。宋翔凤早年的微言、大义之分,是本源与支流之分,是圣人之言与传记师说的区分;晚年的微言、大义之分则是同一圣人之言的不同内容的区分,是可得而闻与不可得而闻之分,是《诗》、《书》、《礼》、《乐》与《易》、《春秋》、《论语》之分,是文章与性、天道的之分。但是,《春秋》少有性与天道之说,所以,宋翔凤在其论证中主要是牵引《周易》为说,如:“太极为天之北辰,于人性为仁,于《易》为乾元。”(宋翔凤:《论语说义三》,《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一,第9页。)并将《周易》一书视为穷理尽性的经典之作:“夫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莫过于《易》,孔子于知命之年,读至命之书,故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是学莫邃于《易》。”(宋翔凤:《论语说义三》,《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一,第8页。)这是宋翔凤晚年与早年的微言大义说的重大区别。

从宋翔凤晚年的微言大义说不难看出,他晚年特别重视《论语》,认为孔子于《易》、《春秋》微而未尝显的微言,都集中见于《论语》,这也可见他著作《论语说义》一书阐发孔子微言的原由。所以,宋翔凤多次说《论语》与《春秋》的微言是相通的,《春秋》可与《论语》相互发明:

《论语》为微言,故与《春秋》之辞同,《礼运》为七十子所传大义,故直明鲁禘非礼。(宋翔凤:《论语说义二》,《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〇,第8页。)

《论语》往往斥言孟氏,与《春秋》讥世卿之义,相为发明。(宋翔凤:《论语说义八》,《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六,第7页。)

因而,宋翔凤在《论语说义》中阐发微言时,常常与《公羊》学相发明。这说明,宋翔凤的《论语》与《春秋》的微言相通,主要是指与《公羊》学的相通。这说明宋翔凤晚年的微言大义说,已经改变了早年的不分今古文经学,而是以今文经学为主,其今文经学又主要是《公羊》学。但是,即使晚年的微言大义说,宋翔凤也没有完全否定古文经学。这是宋翔凤始终不同于刘逢禄的地方。同时,宋翔凤在承认《公羊》微言的同时,也注重《礼运》、《中庸》、《大学》等书,肯定七十子同传孔子微言,这也与刘逢禄的经学有所差别。其中宋翔凤的推重《礼运》一书,尤显突出,数次言及《礼运》传孔子微言,对后来廖平、康有为有重要影响。

无论是早年的微言大义说还是晚年的微言大义说,宋翔凤都没有把微言与大义对立起来,都肯定二者的统一性。宋翔凤的早年之说以微言为圣人之经,带有较为重视微言的倾向;而晚年之说以微言、大义同是孔子所传,就使得微言与大义已无高下、轻重之分,微言、大义就应当同样受到重视。但是,宋翔凤在《论语说义》中实际上所重视的却是微言,而非大义,并且以发挥孔子的微言为全书的中心所在。这说明他无论是在早年还是晚年,他在微言与大义之间其实都是以微言为重点。所以,宋翔凤的微言大义说的重点并不在于二者的统一性,他真正重视的是对微言与大义的区分,而且其区分又带有重视微言的倾向。但是,宋翔凤早年与晚年的重微言是有所不同的,他的早年仅仅停留在微言大义说的一般理论论说上,在著作中也很少有微言的阐发,这与他早年以汉学为主是分不开的。只是到了中年以后,宋翔凤才真正是以阐发微言为主,《论语说义》就是其代表作。正是借助于发挥微言的形式,宋翔凤才建立起了以阐发孔子微言为主要内容的《论语》学。

二重微言的意义与对微言的证明

宋翔凤的两种微言大义说,都肯定微言、大义为圣人之言或是其发挥,并无多大理论价值。然而,宋翔凤提出微言大义说,并在晚年的著作中以探求圣人微言为主的这一现象,却是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理论动向。

在宋翔凤生活的时代,社会变化已经不是旧理论所能回答的,但是,新理论的出现又不具备其条件,理论所能发展的空间,被局限于如何从旧理论中,去寻求那些历来为人所忽略的所谓有用成分,以此来建构一种看似有新义的理论,以对现实的需要作出某种回应。这就必须对旧理论作出分梳,宋翔凤的微言大义说,区分微言、大义的不同,正是这一分梳的体现。班固早就有“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之说,但是,一直没有分梳二者的历史需要,所以,历代几乎没有人从理论上去区分微言、大义的不同,都是将微言、大义混而为说,连重微言、不重大义的刘逢禄也是如此。宋翔凤对微言大义的分梳,恰好反映了对旧有理论分梳的历史需要。由于在经学中,只有《公羊》学具有讲求微言大义的特点,所以,刘逢禄在宋翔凤之先,要以《公羊》学为宗,借阐发经学微言的形式,创立起了自何休以后最为完备的《公羊》学体系。宋翔凤的微言大义说对微言的重视,可以说是对刘逢禄借微言建立己说的一种理论肯定,也是对自己晚年发挥《论语》微言原由的说明。

因此,宋翔凤晚年的分梳微言与大义,不过是要借阐发孔子的微言,来建立起一种与时代发展相应、看似有新义的理论。正是循着这一既定的走向,宋翔凤不得不对微言与大义作出分梳,将微言说成是可供利用的资源。而分梳就要受到被分梳理论的制约,那些看似可以在文字上与微言一词有语义学联系的语言,如《论语》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论语·公冶长》。)、“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予欲无言”(《论语·阳货》。)等记载,就成为宋翔凤从文字上论说孔子确有微言的最好材料。所以,“不可得而闻”就成为确定孔子微言的标记,宋翔凤在《论语说义》中一再特别强调此点。他说:

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存于几希之间,通乎绝续之介,故不可得闻者谓之微言。(宋翔凤:《论语说义五》,《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第1页。)

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受命之故,存乎微言。(宋翔凤:《论语说义五》,《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第2页。)

夫子赞《易》、修《春秋》,弟子不得闻,《易》有四德,《春秋》有五始。……弟子撰微言,则曰利与命与仁者。(宋翔凤:《论语说义五》,《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第1页。)

而“无言”、“罕言”与“不可得而闻”同义,都是微言的代名词。宋翔凤说:

无言者,微言也。子贡恐学者以无言为不言,故发问以明之。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即无言之谓,而性与天道之故在《易》、《春秋》,《易》以坎离震兑主四时,而七十二候环生于其中,《春秋》四时具,而君臣父子以及草木鸟兽皆统于阴阳终始,故四时行百物生者,天道也。性与天道者,微言也。观夫子再言天何言哉,而后知微言之传,必明于天人之际也。(宋翔凤:《论语说义九》,《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七,第5页。)

罕者,希也,微也。罕言者,犹微言也。(宋翔凤:《论语说义五》,《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第1页。)

卓而,微言之卓绝也。(宋翔凤:《论语说义五》,《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第4页。)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宋翔凤还一反长期以后的训诂句读,将《论语·子罕》的“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读作:“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并训罕言为微言,而为利、命与仁则是孔子微言的内容。经过宋翔凤类似的论证,《论语》的不可得而闻、无言、罕言都成了对孔子微言的代名词。

然而,宋翔凤用“罕言”、“不可得而闻”、“无言”等证成孔子确有微言,完全是一种文字的附会。而附会就必然出现矛盾。《公羊》学言孔子微言,原本称之为微辞,是指用隐微难明的语言,来为亲者、尊者、贤者避讳的用语。《公羊传》、董仲舒、何休皆作如是说。而“不可得而闻”、“罕言”、“无言”与《公羊》学的微辞,含义是有不同的。尽管宋翔凤以其深厚的训诂功底,力证“稀言”、“罕言”可训为微言,但是,无论是“稀言”、“罕言”都只是少有之义,而不是微言的隐微难明;“不可得而闻”、“无言”,更不具备隐微难明之义。而且,如何能够从“不可得而闻”去发现所谓微言,从“无言”的“无”生出“有”的微言,这是宋翔凤以“不可得而闻”、“无言”训微言,在语言学上都无法解释的问题。于是,宋翔凤又提出如下说法:

《春秋》斯作之后,所传有《礼运》、《中庸》主篇,畅明旨趣,当时七十子者宜莫不闻,所谓不可得而闻者,谓举世之人不可得而闻,非自谓不闻也。(宋翔凤:《论语说义三》,《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一,第3页。)

宋翔凤认为,子贡的“不可得而闻”是针对世人而言,而不是说子贡自己没有得闻,或者说孔子弟子没有听闻。但是,宋翔凤这样的解说,根本不符合子贡之义。子贡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并没有说是针对世人而言,而是说包括子贡自己在内的七十子都无人得闻孔子的性与天道之言,查《论语》一书孔子之言,也少有性与天道之说,所以,宋翔凤的说法实在是难以为据。而且,宋翔凤在同书另一个地方明确说过:“回之所闻性与天道之言,赐不可得而闻也。夫子之文章,赐之所闻也。”(宋翔凤:《论语说义三》,《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一,第2页。)按照宋翔凤的性与天道、文章之分,也就是微言、大义之分,这里也就是只承认颜渊是得闻孔子微言之人,而认为子贡等弟子只是得闻孔子大义的人。既然如此,又怎么能说子贡一定是说世人不可得而闻呢?这不是明显的自相矛盾吗?一个有深厚汉学功底的学者,如此牵强附会、自相矛盾地证明所谓微言,最有力地说明了借微言以发明某种所谓新理论的现实社会需要,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宋翔凤的经学的。

但是,这并不妨害宋翔凤肯定七十子听说过孔子的微言,他举例说,颜渊叹“仰之弥高”就是“叹圣人微言”(宋翔凤:《论语说义五》,《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第4页。),“所谓言辞命教,正以微言垂教”;“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谓知圣人之微言。故《论语》二十篇,于宰我则有昼寝,问主三年丧之类,子贡则有羔羊,问卫君之类,皆明圣人之微言”(宋翔凤:《论语说义六》,《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四,第2页。)。不仅七十子听说过孔子微言,而且通过孟子、公羊子、穀梁子等流传了下来,如“文无天之语,当是七十子所传,而穀梁子述之。……《论语》显斥季氏,而深没文公,是《春秋》之微言”(宋翔凤:《论语说义二》,《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〇,第3-4页。)。《孟子》、《礼运》、《中庸》、《公羊》、《穀梁》等著作,也都有孔子微言的阐发。甚至汉代的今文经学所传也有孔子的微言,他在论《包氏论语章句》时说:

《包氏论语章句》其为鲁《论语》,今文说也。今文家传《春秋》、《论语》,为得圣人之义。今文家者,博士之所传,自七十子之徒,递相授受,至汉时而不通,如《王制》、《孟子》所言制度,罔不合一。(宋翔凤:《论语说义一》,《皇清经解续编》卷三八九,第3页。)

孔子的微言圣人到汉代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在今文经学、博士官那里却是一直流传不绝的。而他的发明微言,就是接续汉代今文经学。他认为,《春秋》之中存在着许多微言大义,学者若欲求其义,“舍今文家未由也”(宋翔凤:《过庭录》,中华书局,1986年,第149页。)。“《论语》今文学也。今文家传《春秋》、《论语》,为得圣人之意。今文家者,博士之所传。自七十子之徒递相传授,至汉不绝”(宋翔凤:《论语说义一》,《皇清经解续编》卷三八九,第3页。)。宋翔凤此说与刘逢禄是有区别的,刘逢禄仅重汉代的董仲舒、何休的《公羊》学,宋翔凤则是以汉代整个今文经学为说,这不仅为微言制造出了一个从七十子到汉代今文经学的传承统绪,也为清代正在兴起的今文经学接续西汉之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类推荐
  • 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

    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

    本书以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剧作家、出版家、戏曲导演李渔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学思想中的审美文化做了9个方面的专题研究,揭示了李渔在中国审美历史上应有的地位、意义和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将转换研究视角,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切入,进一步全面地认识和客观地评价李渔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在中国审美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意义和价值,从而作一种崭新的揭示、剖析与阐述,以期更加纵深而全面地把握李渔的文学思想。
  • 观潮手记

    观潮手记

    本书选取了国内十七位著名文艺评论家的评论作品,主要是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的论作。选本中既选有见于以往评论集但颇具学术价值、代表评论家本人一定时期学术成就的篇什,也选有尚未编集出版的近期评论新作,涵盖作家、作品评论和专题理论研究与探讨的文字。丛书展示了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我国评论界的成就,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概貌和对许多著名的和新起作家的创作成就及有关见解。
  • 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

    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

    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作出了他独特的文学选择。认真阅读和理解鲁迅文学世界中的“为人生”的实质意义,将有利于我们对鲁迅文学基本思维的细致勘探。
  •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十年非常语文梦:孤舟话语

    十年非常语文梦:孤舟话语

    十年磨一剑。这是一位血液里流着语文热情和激情的青年教师的智慧结晶。全书不仅记录了春来老师十年的追梦心路历程,而且全面展示了春来老师对语文的解读对语文问题的思考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诠释。
热门推荐
  • 黑化英雄联盟

    黑化英雄联盟

    穿越在瓦洛兰大陆,我只想找个自己喜欢喜欢自己的妹子就这样无忧无虑的活下去,可自诩英雄的你们为什么不放过我?。
  • 终极化龙

    终极化龙

    传说上古时期,最后五条巨龙飞升时留下十颗舍利,得到龙舍利的人将拥有莫大力量,上天入地,破碎虚空。一只被贬入凡间的废龙,失去了所有龙力。一个万中无一的废物,根本无法修炼。这一废龙和一废人,却创造出人界和龙界前所未有的壮举,且看龙和人怎样颠覆世界!
  • 宅女的一亩三分地

    宅女的一亩三分地

    牡丹花前,月圆夜下,夏如冰的农庄生机满园。一丛草前,夏如冰明眸正对墨刑风皓齿:“风,我给你来个无痛变性,可好?”墨刑风大笑三声,“二货,我请你顿竹笋烧肉可好?”对于这样的对白,众宠似乎早就见怪不怪,翻翻白眼,挠挠耳朵,翻个身,继续自己的月光浴。一个神奇的空间,一段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宅女屌丝华丽转身,逆袭高富帅。
  •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的一生,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生命历程如同史诗一般;那深刻的底蕴,肤浅的人根本不可能体会,只有崇尚真实的人才能走到他的内心深处。他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一生写就了生命的悲歌。在他身上,我们会看到自信和勇气,激情与幻想,勤奋与斗志,而他也凭借这些,使自己的人生达到辉煌。今天,世界充满着变化,无数的机遇,只有那些有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全欧洲的热血青年们,没有谁比拿破仑更适合做你们的榜样了!他在所有的西方人中,独一无二,在历史的舞台上呼风唤雨,掀起狂风巨浪,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代价。
  • 万物有灵之爱情传说

    万物有灵之爱情传说

    万物有灵,可我,究竟是谁???花草树木、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人灵仙神……人生一世,皆在苦苦挣扎些什么???不能脱胎换骨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不该被舆论诱惑绑架而给自己定性编程设套、不得不一次一次放弃自己的灵魂之声、不甘心破罐子破摔!……我敢说:我就是我,不疯魔不成活!只求一世真爱,但求死而无憾!你呢?在挣扎着是否放弃?还是在拼命争取?来我的世界,我们一起加油吧!
  • 爆宠毒舌妃:皇后我爱你

    爆宠毒舌妃:皇后我爱你

    21世纪,神医杀手死后来到神界,才知道自己笛神的牛逼身份,来到人间帮助妖孽老公渡劫,实则为自己度情劫,还是个玄幻的世界,哈哈,想要欺负姐,幸好姐还有法力,看姐不玩转后宫,重回仙界
  • 天泯论

    天泯论

    一觉醒来,很悲伤的发现自己失忆了,迷茫了三年,改了个名字。上央和认识的朋友们一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意义这是一个很快乐也很悲伤的故事
  • 斗龙战士之总裁的爱恋

    斗龙战士之总裁的爱恋

    洛小熠和百诺是搞政治联姻,结婚后的他们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当她埋葬他对她的爱,最后经过重重困难他们彼此喜欢上对方,而洛小熠也重新追求百诺,并且他要重新娶百诺,让百诺成为自己的老婆!
  • 灵魂三部曲

    灵魂三部曲

    我们的肉体终有一天会死去,但我们的灵魂不死,这是我死后才发现的。在我死后的第二天下午,当我的肉体被人从九层楼下的石浪里抬回家时,我的灵魂就从死去的肉体里爬出来开始游荡。就在我卖力地游荡在家里的时候,一个人盯着我——准确地说是盯住了我的尸体。这个人满脸疮痍、眼含热泪的盯着我……
  • 那谁我和你不熟

    那谁我和你不熟

    她和他真的不熟,面对一群如狼似虎的老同学,她把这话默默的咽进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