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8100000031

第31章 《朱子語類》特色詞研究(2)

按:“存”、“主”是兩個多義語素,“存主”一詞中,“主”即“主張、總領、掌管”,《玉篇·丶部》“主,典也”,《廣韻·麌韻》“主,掌也”,如《墨子·尚賢中》:“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國家,欲脩保而勿失。”“存”與“主”義近,即“掌管、管理”,如《論語·泰伯》:“籩豆之事,則有司存。”清劉寶楠正義:“《周禮·天官》:‘籩人掌四籩之實,醢人掌四豆之實。’”“存主”一詞,宋明理學家在強調道德、學問修養時常常用到,義即“主張、主宰、總領”。

又,“存主”一詞早見於六朝文,如南朝梁武帝《祠南郊恩詔》:“凡民有單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縣咸加收養,贍給衣食,每令周足,以終其身。”此“存主”講為“保存、保全”,為其本義。到了唐文獻中,“存主”產生新義項,義為守持之道,如唐趙蕤《長短經》卷二《理亂》:“勤事守業,不敢怠荒,動以先公,不以先私,是謂存主。’”《漢語大詞典》、《辭源》、《辭海》、《宋語言詞典》等皆未收該詞。

【涵】

涵泳,浸潤。《廣韻·覃韻》:“涵,涵泳。”《字彙·水部》:“涵,沉浸也。”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水部》:“涵,所受潤澤多也。”在道德與學問的培養中,“涵”表達的是一種深入其中,沉浸其中的修養方式。“涵”常與動詞語素“味”、“養”、“泳”等組合,構成“涵味”、“涵養”、“涵泳”等詞。下面分别討論:

【涵味】

涵泳體味。2見:

太凡義理積得多後,貫通了,自然見效。……不然,讀得這一件,却將來排湊做,韓昌黎論為文,便也要讀書涵味多後,自然好。端蒙。(卷9,頁158)

讀《詩》之法,只是熟讀涵味,自然和氣從胸中流出,其妙處不可得而言。僩。(卷80,頁2086)

此詞此義宋時多見,如宋張方平《華山重修雲臺觀記》:“上益重之,下詔曰:‘華山隱士陳摶,晦跡丘樊,棲心巖穴,跌宕世表,涵味道腴。’ ”又宋董嗣杲《題濂溪書院》詩:“未知涵味其中者,誰是元翁得正傳。”又宋真德秀《西山讀書記》卷二四《語孟要指》:“朱子曰:‘《論語》一日只看一段,大致明白底看兩段,須是專一。自早至莫,夜雖不讀,亦當涵味,常在胸次。’”

按:“涵”,義即“涵泳、領會”。《廣韻·覃韻》:“涵,涵泳。”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三:“正淵明詩意,詩字少意多,尤可涵泳。”其中,“涵泳”謂“深入領會”。“味”,有“體味”義,如唐錢起《酬劉起居臥病見寄》詩:“味道能忘病,過庭更學詩。”“涵味”是朱熹所提倡的讀書之法。

【涵養】

涵泳修養。主要指涵泳心性,修養性情。190多見,例如:

某此間講說時少,踐履時多,事事都用你自去理會,自去體察,自去涵養。書用你自去讀,道理用你自去究索。僩。(卷13,頁223)

欲其權量精審,是他平日涵養本原,此心虛明純一,自然權量精審。時舉。(卷37,頁988)

“根本須是先培壅”,涵養持敬,便是栽培。賀孫。(卷95,頁2450)

另如《二程遺書》卷一五:“學者須是潛心積慮,優游涵養,使之自得。”又宋沈瀛《醉落魄》詞:“致知格物,孔顏學問從茲出。聖言句句皆真實。涵養功深,將見自家得。”又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一〇《黃伯固疏文》:“伏望陛下高拱九重,凝神定慮,屏紛華,斥異端,遠佞人,招延故老,咨訪忠良,可以涵養氣質,薰陶德性,而聖學惟新,聖政日舉矣。”

按:從以上文例可見,“涵養”作為理學家所提倡的一種修養方式,常和本原、心性、性情、氣質類詞搭配,涵養持敬也被理學家推崇為修養之根本。在此基礎上,有了操存涵養之功,進學窮理也有了保障,誠如朱熹對程頤的推崇:“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

【涵泳】

深入領會,體會。43見,例如:

先看《大學》,次《語》《孟》,次《中庸》。果然下工夫,句句字字,涵泳切己,看得透徹,一生受用不盡。只怕人不下工,雖多讀古人書,無益。謙。(卷14,頁249)

須是讀熟了,文義都曉得了,涵泳讀取百來遍,方見得那好處,那好處方出,方見得精怪。僩。(卷80,頁2087)

所謂“涵泳”者,只是子細讀書之異名。蓋。(卷121,頁2928)

另如宋張載《張子全書》卷六《義理》:“要見聖人,無如《論》、《孟》為要。《論》、《孟》二書,于學者大足,只是須涵泳。”又宋陳埴《木鍾集》卷一〇《近思雜問附》:“又須讀書,涵泳義理,以灌溉滋養之。不爾,便枯燥入空門去。”又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一:“自今而後,擬以純灰三斛,細滌其腸,日取《六經》、《周禮》、《孟子》、《老》……便須銓擇佳者,熟讀涵泳之,令其漸漬汪洋。”

按:從文例看,“涵泳”一詞強調對義理深入體會,反復玩索,以明其意旨。在理學發展中,“涵泳”亦是讀書進學的重要方式。

【敬】

恭敬,敬肅。《說文·苟部》:“敬,肅也。”《玉篇·苟部》:“敬,恭也。”《易·坤卦·文言傳》:“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徳不孤。”唐孔穎達疏:“內謂心也,用此恭敬以直內。”“敬”是理學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朱子語類》文本中,“敬”與語素“誠”、“居”、“主”等組合,構成“誠敬”、“居敬”、“主敬”等詞,成為了理學文化中重要的涵養心性與修持德行的術語。下面分别討論:

【誠敬】

誠實恭敬。60見,例如:

問:“人如何發其誠敬,消其欲?”曰:“此是極處了。誠,只是去了許多偽;敬,只是去了許多怠慢;欲,只是要窒。”去偽。(卷12,頁113)

古人由小便學來如,“視無誑”,如“洒掃、應對、進退”,皆是少年從小學,教他都是誠敬。椿。(卷18,頁403)

因問:“‘誠敬’二字如何看?”廣云:“先敬,然後誠。”曰:“且莫理會先後。敬是如何?誠是如何?”廣曰:“敬是把作工夫,誠則到自然處。”曰:“敬也有把捉時,也有自然時;誠也有勉為誠時,亦有自然誠時。且説此二字義,敬只是箇收歛畏懼,不縱放;誠只是箇朴直慤實,不欺誑。”(卷113,頁2743-2744)

按:關於“誠”、“敬”之義,朱熹與門人弟子進行過深入討論,由以上文例可見。另如卷六榦錄:“妄誕欺詐為不誠,怠惰放肆為不敬,此誠敬之别。”又同卷端蒙錄:“誠只是一箇實,敬只是一箇畏。”“誠敬”此義宋前已見,如《宋書》卷一六《禮志三》:“便可詳考姬典,經始明堂,宗祀先靈,式配上帝,誠敬克展,幽顯咸秩。”到了宋明理學家眼中,尤其強調內在心性的“誠敬”品格,也成為了德行涵養中的重要元素。《漢語大詞典》義項③釋“誠敬”為“程朱學說中所謂存誠與居敬的並稱”,欠妥。

【居敬】

猶“持敬”。守持恭敬。76見,例如:

立志必須高出事物之表,而居敬則常存於事物之中,令此敬與事物皆不相違。言也須敬,動也須敬,坐也須敬,頃刻去他不得。卓。(卷18,頁419)

所謂功夫者,不過居敬窮理以修身也。由求只是這些功夫未到此田地,不若顔子,故夫子所以知其未仁。銖。(卷28,頁720)

問横渠“得尺守尺,得寸守寸”之說。曰:“不必如此,且放寛地歩。不成讀書得一句且守一句!須一面居敬持養將去。”德明。(卷99,頁2538)

按:“居”有“守持”義,《廣韻·魚韻》:“居,當也。”以上文例中“居敬”謂守持恭敬。此詞此義宋前已見,如《論語·雍也》:“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孔安國注曰:“居身敬肅,臨下寛略,則可居簡而行簡。”後一直沿用此義,例不贅。在理學文化中,“居敬”被看作重要的學者工夫,伊川言“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胡五峰言“立志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由此可見一斑。在此基礎上,朱熹將“居敬”與“窮理”看作學者工夫中的兩件大事,《朱子語類》卷九廣錄:“學者工夫,唯在居敬、窮理二事。此二事互相發。能窮理,則居敬工夫日益進;能居敬,則窮理工夫日益密。”

【主敬】

守敬。41見,例如:

只如主敬、窮理,不可偏廢。這兩件事,如踏一物一般,踏著這頭,那頭便動。如行歩,左足起,右足自來。(卷119,頁2880)

故先生教人,専以主敬、窮理為主;欲使學者自去窮究,見得道理如此,便自能立,不待辨説而明。此引而不發之意,其為學者之心蓋甚切,學者可不深味此意乎!炎。(卷121,頁2940)

若不讀書窮理,主敬存心,而徒切切計較於昨非今是之間,恐亦勞而無補也。(卷122,頁2949)

按:《廣雅·釋詁三》:“主,守也。”宋玉《招魂》:“主此盛徳兮,牽於俗而蕪穢。”劉良注:“主,守也。”參《朱子語類》卷一一九:“初投先生書,以此心不放動為主敬之説。先生曰:‘主敬’二字只恁地做不得,須是内外交相養。蓋人心活物,吾學非比釋氏,須是窮理。”不難看出,以上文例中“主敬”猶“居敬”、“持敬”,指的是守持恭敬之心。同時,朱熹將“主敬”、“窮理”作為讀書教人的兩件大事,雖二端猶一本,即卷九所錄:“主敬、窮理雖二端,其實一本。”

又,“主敬”一詞宋前已見,如《禮記·少儀》:“賓客主恭,祭祀主敬,喪事主哀,會同主詡。”唐孔穎達疏:“恭在貎,敬在心,賓客輕,故主恭;祭祀重,故主敬。”可見,“主敬”即貴在敬,以敬為主。《漢語大詞典》等未收此詞。

【索】

探求,探索。《小爾雅·廣言二》:“索,求也。”《周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唐孔穎達疏:“索,謂求索。”在《朱子語類》文本中,“索”與動詞語素“究”、“極”、“窮”、“玩”等組合,構成“究索”、“極索”、“窮索”、“玩索”等詞,表示對義理的研究與探求。下面分别討論:

【究索】

探究,探求。2見:

看前人文字,未得其意,便容易立說,殊害事。蓋既不得正理,又枉費心力。不若虛心靜看,即涵養、究索之功,一舉而兩得之也。時舉。(卷11,頁179)

書用你自去讀,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箇引路底人,做得箇證明底人,有疑難處同商量而已。僩。(卷13,頁223)

另如朱熹《晦庵集》卷四九《答王子合》:“要當推類究索,拔本塞源,然後心得其正,而可語聖賢之學也。”又元吳澄《吳文正集》卷一〇《趙以文兄弟字説》:“聖人之道,書所具載。首之以學文而講習之,究索之,則能明其道於心矣。”

按:“究索”乃同義複合,《字彙·穴部》:“究,推尋也。”文例中“究索”一詞,是指對文字、義理等的探究,探求。此詞此義宋前已見,如唐蘇源明《元包說源》:“人觀象立言,垂範作則,將以究索厥理,匡贊皇極。”

【極索】

窮究,探求。1見:

要須驗之此心,真知得如何是天理,如何是人欲。幾微間極索理會。此心常常要惺覺,莫令須刻悠悠憒憒。大雅。(卷13,頁226)

另如《二程遺書》卷一八:“《中庸》之書,其味無窮,極索玩味。”又宋呂南公《灌園集》卷七《測幽記序》:“於是深思極索,遂見理數之始終,知古人之於此,言不言各有意也。”又明陳獻章《陳白沙集》卷三《與董子仁》:“只平生問學一事,極索理會,不可悠悠。人一身與天地參立,豈可不知自貴重?”

按:“極索”乃同義複合。“極”有“窮究,探究”義,如漢王充《論衡·問孔》:“聖人之言,不能盡解,説道陳義,不能輒形。不能輒形,宜問以發之;不能盡解,宜難以極之。”其中“難以極之”,是說難以窮究。以上文例中所言“極索”,謂對事理窮究探索。

【窮索】

推求,探求。3見:

擇之問:“且涵養去,久之自明。”曰:“亦須窮理。涵養、窮索,二者不可廢一,如車兩輪,如鳥兩翼。如溫公,只恁行將去,無致知一段。”德明。(卷9,頁150)

但舜是生知,不待窮索。如今須著窮索教盡。莫說道只消做六七分,那兩三分不消做盡,也得。賀孫。(卷58,頁1357-1358)

另如宋陸九淵《象山語錄》卷四:“先生曰:‘讀書不必窮索,平易讀之,識其可識者,久將自明。’”宋陳淳《北溪大全集》卷二五《答郭子從二》:“以窮理言義,又不相似。窮索乃平日之功,非裁度處事時之事也。”又明馮從吾《少墟集》卷一三《眀道先生集抄序》:“不須防檢,不須窮索。先生明言心懈則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

按:“窮索”乃同義複合,皆有“推求、探求”義。“窮”有“推求”義,如北齊顏之推 《顏氏家訓》卷第六《書證》:“大抵服其為書,隱括有條例,剖析窮根源,鄭玄注書,往往引以為證。”《漢語大詞典》釋“窮索”為“苦心思索”,以朱熹《答林擇之書》為引例,未確。

又,“窮索”一詞宋前已見,如唐張讀《宣室志·師夜光》:“是時,玄宗皇帝好神仙釋氏,窮索名僧方士,而夜光迫於貧,不得西去,心常怏怏。”其中“窮索名僧方士”,是說四處訪求或搜求名僧方士。

【玩索】

玩味探求。22見,例如:

若年齒向晚,卻須擇要用功,讀一書,便覺後來難得工夫再去理會;須沉潛玩索,究極至處,可也。謨。(卷10,頁169-170)

聖賢說出來底言語,自有語脈,安頓得各有所在,豈似後人胡亂說了也!須玩索其旨,所以學不可以不講。。(卷11,頁194)

致知工夫,亦只是且據所已知者,玩索推廣將去。具於心者,本無不足也。(卷15,頁283)

另如《二程遺書》卷一五《入關語錄》:“所謂日月至焉,與久而不息者,所見規模雖略相似,其意味氣象迥别,須潛心默識,玩索久之,庶幾自得。”又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八《敘畫》:“其家世藏名跡,鮮有比者。朝夕玩索,心領神會,加以遊於畫藝,悟入厥趣,是故鑒賞品藻,萬不失一。”又明薛瑄《敬軒文集》卷一九《雙桂堂記》:“兄弟篤於知行之正學,沉潛玩索,勇猛精進,勤脩於一堂之上。”

按:“玩”有“玩味,體會”之義,如《周易·繫辭上》:“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其中,“玩其辭”、“ 玩其占”,說的是君子就卦爻辭之象反復玩味、反復體會。以上文例中“玩索”,是指對義理、學問等玩味探求。

【體】

動詞,謂“施行、實行”,含有強烈的主觀能動色彩。《朱子語類》中,“體”常與動詞語素“當”、“察”、“會”、“究”、“看”、“認”、“貼”、“驗”等組合,構成“體當”、“體察”、“體會”、“體究”、“體看”、“體認”、“體貼”、“體驗”等詞,表示對義理學問等的體會與踐行。下面分别討論:

【體當】

體會。8見,例如:

或問:“‘知者動,仁者靜’。如《太極圖說》,則知為靜而仁為動,如何?”曰:“且自體當到不相礙處,方是。”人傑。(卷32,頁823)

伊川解“修辭立誠”作“擇言篤志”,說得來寬。不如明道說云:“修其言辭,正為立己之誠意。”乃是體當自家“敬以直內,義以方外”之實事。學履。(卷69,頁1718)

問《遺書》首卷“體道”之說。曰:“‘體’,猶體當、體究之‘體’,言以自家身己去體那道。”僩。(卷97,頁2488)

除《朱子語類》外,此詞此義宋及以後文獻中有見,如宋張栻《南軒集》卷二七《答舒秀才周臣》:“向者元晦有所講論,其間亦有與鄙見合者,因而反復議論,以體當在己者耳。”又明王陽明《傳習錄》卷下:“心者身之主宰,目雖視而所以視者心也,耳雖聽而所以聽者心也,口與四肢雖言、動而所以言、動者心也,故欲修身在於體當自家心愷,常令廓然大公,無有些子不正處。”

【體察】

體會察驗。45見,例如:

如今看文字,且要以前賢程先生等所解為主,看他所說如何,聖賢言語如何,將己來聽命於他,切己思量體察,就日用常行中著衣吃飯,事親從兄,盡是問學。謙。(卷8,頁140)

且先收放心。如心不在,無下手處。要去體察你平昔用心,是為己為人?若讀書計較利祿,便是為人。(卷116,頁2799)

今請歸家正襟危坐,取《大學》《論語》《中庸》《孟子》,逐句逐字分曉精切,求聖賢之意,切己體察,著己踐履,虛心體究。(卷121,頁2918)

除《朱子語類》外,此詞此義宋及以後文獻中多見,如宋陳文蔚《克齋集》卷二《與余正叔書》:“文蔚每日於體察外,尤著意克已工夫,緣有性偏難克處,殊以為撓正。”又明王陽明《傳習錄》卷中:“今必曰窮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諸其心,則凡所謂善惡之機,真妄之辨者,舍吾心之良知,亦將何所致其體察乎?”

【體會】

體察領會。6見,例如:

今人皆無此等禮數可以講習,只靠先聖遺經自去推究,所以要人格物主敬,便將此心去體會古人道理,循而行之。僩。(卷15,頁287)

問:“‘不當以體會為非心,故有“心小性大”之說’,如何是體會?”曰:“此必是橫渠有此語,今其書中失之矣。”可學。(卷97,頁2502)

每日讀書,只是讀過了,便不知將此心去體會,所以說得來如此疏。僩。(卷114,頁2755)

按:“體會”一詞宋前已見,如《祖堂集》中多見,其卷八《曹山》:“若體會不盡,則轉他一切事不去;若體會得妙,則轉他一切事,向背後為僮僕者。”又同書卷二〇《瑞雲寺》:“眾生若發真智,達得真空,即真智是佛,空是淨土。若能如是體會,何處更求他方淨土及佛也?”可見,“體會”也是佛學修行之道。而融匯佛道之學的理學,亦將“體會”之法用於義理探究與學問涵養。此詞此義宋及以後文獻多見,例不贅。

同类推荐
  • 在鹰眼的那些记忆

    在鹰眼的那些记忆

    本书大部分收集的文章写于作者在Iowa读书期间,在作者从Iowa回来后的三年中,他一直在向原来的这些文章补充其认为值得记录的回忆,以至现在形成了您所看到的整本书,只为记录下昔日最真实的记忆和想法。
  • 唐宋八大家(第3册)

    唐宋八大家(第3册)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他们的作品在许多方面给现、当代散文写作以深远的影响。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编者精选了八位大家的著名篇章合做而成《唐宋八大家》一书,希望读者面对纷繁复杂,文字艰深的古书之苦,能够直面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一边学习,一边就可以运用。
  •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在这个卷帙浩繁的时代,我们推出《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书系,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在紧张的生活之余,撇开那些尘嚣的文字垃圾,多读好书,多读精品。
  • 越人歌

    越人歌

    这本《越人歌》由金铃子著:我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天空,这么多的白鸟,它们含蓄着脸,坐在村头的皂荚树上,题写宋词。作者八十年代末期开始诗歌创作。曾就读鲁迅文学院,参加第24届青春诗会。获2008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第七届台湾薛林青年诗奖等文学奖。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谈及了政治、经济、宗教、爱隋、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话题,几乎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黑格尔、雪莱、罗素等大师一致推崇的传世美文。
热门推荐
  • 第十旅馆

    第十旅馆

    我把这本书作为一个礼物送给那些我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希望大家看过之后能找属于自己的选择。十字路口从来都不缺各种灵异故事,本书并不是恐怖小说,只是作者用笨笨的脑袋和笨拙的文字讲述了几个从十字路口走过的人的故事而已……
  • 红梨

    红梨

    万物之地,人、魔、仙三界纷争不断,血然天际。生长于九灵泉边的一株梨花,透过水镜,看透三界疾苦,将所有的仇恨与权欲汲尽,将自身染成红瓣,藏于万界林,誓与三界隔绝,不再触及此痛。不料怨念和欲望在三界之中不断滋生,恐将再现浩劫……
  • 看风沙成雪

    看风沙成雪

    得不到的似乎永远都是最好的
  • 逆魔路

    逆魔路

    动乱世间,泯灭人性,纵使为神,高居天帝,何足道哉,我自化魔,一并屠戮,杀!杀!杀!
  • 慈夫多败妻

    慈夫多败妻

    出嫁之日被掉包,林亦然道:此为命也。娶得娇妻变妻奴,楚谦道:妻为夫纲也。
  • 完美女探

    完美女探

    白若雪:人如其名,白衣若雪,美丽,善良,成熟,充满正义感,知识感,有着对未知事件的强烈好奇感,是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21世纪现代化女侠,她的职业是一名高级女探,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传奇生活,在她的故事当中充满着各种光怪陆离的经历,她是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女侠,但也同时有着每一个女性都有的丰富感情。在柔道和空手道上有极高的造诣。秦少游:消瘦,英俊,具有绅士风度。开锁偷盗本领一流。本为无业游民,后在白若雪的帮助下改邪归正,屡屡帮助白若雪解决遇到的困难。方兰花:白若雪的职员,极其好打抱不平。然而,时常冒失,冲动,性子急。?在分析事情上常常犯错误。
  • 星际夺宝

    星际夺宝

    茫茫星际之中,人类踏上了新的星系,这里被分为十二个街区。秦泽自幼生长在在遗弃星球,在一次不成功的打劫经历之后,遇到了逃难而来的魔法家族后裔,拥有东方血脉的他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本功诀,从此之后,一个广袤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沙漠中的魔法遗址,大海内的神奇岛屿,冰原上的古老洞府……一场奇异的星际探宝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 遇龙:三世情缘

    遇龙:三世情缘

    根据一个游戏改编。她因一场意外救了渡完雷劫之后的他,自此一颗芳心便落在了他的身上,他爱她却不能给予她任何的回应,只能在心中暗许承诺,她与他有情却是无缘。三世的无缘让他目送她嫁于她所不爱之人,他痛他怒,“小流萤,三世之后就再也无人可以阻挡我们了,你要等我,等我以万里红妆,迎娶你的那一天。”却奈何三世的等待终抵不过命运的捉弄,见她魂魄散于他的面前,他怒,不惜入魔,也要毁了这天界为她陪葬。“你把她从我的世界带走了。连同我的魂魄一起摧毁了。你加诸于她身上的伤痛,我会百倍、千倍还于你。朗朗天界,欺我三世!我命所失,加倍讨还!”散了三世,聚了一梦,清风拂面,泪落夕云,也只能唏嘘,流年浮生,聚也匆,散也匆。
  • 全能女孩养成系统

    全能女孩养成系统

    前世,她是一个要钱没钱,要颜没颜,要才没才的普通高中生。一朝穿越...你说穿就穿吧,还穿娘胎里去了。娘胎就娘胎吧,全能女孩打造空间是个什么鬼?啊啊啊,精灵你别跑!为什么小学同学会在空间里面?....空间你逗我...——by女主注:本文金手指大开,不喜者误入。
  • 带着boss打怪兽

    带着boss打怪兽

    一个小小萌货,一个大大boss,这是一个萌萌的故事,如果你是美女,帅哥,就快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