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100000046

第46章 论汉代“不奉诏”的类型及其内涵(2)

三、“为国持正”型自战国已

降,“尊君卑臣”不仅凝化为制度规定,同时也熔融为政治伦理。现实的问题在于:如果群臣必须唯君主的意旨是听,一旦君主的决断出现失误而群臣不加以阻止,那么国家的利益岂不是要遭受伤害?明于治国大道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确实在这一方面颇多匠心设计。于是,出现了辅政制度、职在谏诤之官、草诏与封驳之制等等,其用意都在于防范皇帝个人的错误意旨破坏国家的根本大计。然而,在皇帝(特别是有雄心、有能力而又敢于独断专行的皇帝)执意要做某件事情,并且带有“即时”性质的场合,上述预设的制度就会失效。当皇帝敢于置制度于不顾而强行发号施令的时候,好像只能仰赖有大臣挺身而出,大喊一声:“不奉诏!”形势才有可能得以扭转。这是地地道道的“触逆鳞”之举,其危险性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就已经说得十分透彻了。如果没有为了国家利益而不惜牺牲身家性命的境界,是做不了这样的事情的。因此,这种类型的“不奉诏”,是最具有社会意义、最值得研究的,当然也是最令人钦佩的。

试举汉代的几个显例,借以展示当事人的铮铮铁骨、大丈夫气概。汉初的鲠直大臣周昌,可当得起直谏第一人。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而改立戚姬所生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莫能得”,其中以周昌的面折廷争最为激烈。周昌为人口吃,又在盛怒之下,他对刘邦声明:“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汉书》卷四二《周昌传》。)好一个“期期不奉诏”!为此,刘邦对他油然而生敬意。稍后,刘邦不得不改变初衷,保留太子地位而封如意为赵王。为了保证自己身后赵王如意不至于被人杀害,刘邦留意为赵王寻求一位可以信赖的丞相,结果周昌当选。在刘邦死后,大权在握的吕太后开始了她的复仇举措,囚禁了戚夫人,随即宣召赵王入京。传宣诏命的使者多次往返,赵相周昌拒不应命,他对使者说:“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吕太后大怒,只好先征召周昌入朝,她的计划才得以实现。周昌先后两次声明“不能奉诏”,公开对抗汉高祖与吕太后两位****统治者,是冒着相当风险的;从他的用意而言,不带有任何利己的因素,他比在位的最高统治者更在乎国家的根本利益。

汉景帝时期的大臣窦婴,也以“不奉诏”之举而赢得了声誉。梁孝王刘武是景帝的胞弟,也是窦太后的少子。窦太后不脱老妇人常态,因为喜爱少子的缘故,欲令梁王为景帝的继承人,即按照“兄终弟及”的方式安排继统序列。一次,景帝与梁王按照家人之礼,共同奉陪太后宴饮,景帝可能是出于安慰母亲的考虑,对梁王说:“千秋万岁之后传王。”窦太后果然面露喜悦之色。当时虽然不是在朝会的场合,没有形成正式的诏旨,但是景帝一语既出,就应该为“君无戏言”而承荷起许诺。窦婴也在场,当即对景帝的失言提出批评:“汉法之约,传子嫡孙,今帝何以得传弟,擅乱高帝约乎!”(《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此话一出,实际上就是“不奉诏”的公开表态,也是一种驳议,取消了景帝言论的合法性。景帝以“默然无声”承认了窦婴的批评是正确的,也就撤销了方才的许诺。

西汉后期的名臣史丹,以朝廷公卿“不奉诏”的潜在可能性,阻止了汉元帝晚年废立太子的打算。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重病缠身,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王皇后、太子刘骜却难以得到进见的机会。元帝病情稍为缓和,竟然对王皇后、太子产生了更多的不满。他多次向尚书询问景帝时改立胶东王为太子的故事,皇帝有废立太子之心,在宫廷之中已经不再是秘密。为此,太子长舅王凤与王皇后、太子皆忧心忡忡,不知如何应对。说当时的政治高层疑云密布绝非危言耸听。史丹凭借有元帝的特殊信任而得以陪伴在侧,他在与元帝单独相处之时,涕泣跪奏:皇太子之立长达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但是,定陶王得到皇帝爱幸却广为人知,近来更有道路流言,以为太子位置有动摇之议。言谈至此,史丹极力强调:“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汉书》卷八二《史丹传》。)元帝有感于史丹的涕泣极谏,特别是他所分析的改立太子的诏旨一旦公布,就可能出现朝廷公卿共同抗旨的紧张局面,这使得元帝不得不明确表态:不会有改立太子之举。一场政治危机得以消弭。史丹所言公卿“以死争,不奉诏”的局面尽管没有出现,但从元帝的反应可以想见,一旦形成事实,只要皇帝不是肆行无羁的暴君,就不得不做出让步。因此,如果官僚集团群体性“不奉诏”见诸实行,对于纠正皇帝个人的错误决策,是可以发挥相当作用的。

还有一种情况:皇帝的言论不属于原则性错误,而只是一时失言,鲠直的臣子也可以用“不奉诏”的方式表示抗旨。东汉初年的循吏任延,对光武帝刘秀的驳论,可称之为一段历史佳话。建武初年,任延为九真太守四年,深得民心,离任之时当地吏民“生为立祠”。后转任武威太守,光武帝亲自接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任延却毫不客气地反驳:“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光武帝之言,本来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为官之道,务实却难免俗气,特别此话出自于皇帝之口,更为有失体统,在听到了任延坦荡无私的批驳之后,他只好叹息认错:“卿言是也。”(《后汉书》卷七六《循吏列传·任延》。)

在以上所举四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共性:公开声称“不奉诏”、“不敢奉诏”的臣子,其见识均在皇帝之上,他们的态度一旦表达,就会光明磊落地坚持下去;而皇帝则因为意识到自己的失误或失言,还需要通过表示尊重抗旨者的方式,借以纠正错误。

公开宣称“不奉诏”而抗旨者,也并非都能够体面“收场”,毕竟这是“触逆鳞”的行为,万一“真龙天子”动怒,当事人受到迫害也是难免的。东汉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安帝受人蛊惑,下诏命令公卿以下朝官集会讨论废立太子。大将军耿宝等人秉承皇帝旨意,以为太子当废。时任太仆的大臣来历,却持不同意见。他与太常桓焉、廷尉张皓联名上奏,请求皇帝收回成命。安帝在盛怒之下不予采纳,是日遂废太子为济阴王。来历认定太子无罪,皇帝的旨意应该纠正,于是邀约了光禄勋祋讽、宗正刘玮、将作大匠薛皓、持书御史龚调等十余位大小臣僚,“俱诣鸿都门证太子无过”。他们援引法律来证明,即便是太子的属官确实犯罪,皇太子也不该坐罪被废。安帝对来历等人的举动极度恼火,派中常侍奉诏威胁他们:“父子一体,天性自然。以义割恩,为天下也。历、讽等不识大典,而与群小共为哗,外见忠直而内希后福,饰邪违义,岂事君之礼……若怀迷不反,当显明刑书。”面对皇帝要治罪的强硬表态,参与进谏者莫不失色。将作大匠薛皓率先改变态度,表示“固宜如明诏”。这是见好就收的聪明人。来历却瞧不起薛皓的见风使舵而出言相讥:“大臣乘朝车,处国事,固得辗转若此乎!”其他人先后退走,只有来历“独守阙,连日不肯去”。安帝大怒,竟然下旨罢免了来历兄弟的官职。(参见《后汉书》卷一五《来歙列传附曾孙来历传》。)值得注意的是,来历的愤然抗旨之举,本来出自于维持政局稳定的公正体国之心,与上述周昌等人的“不奉诏”本来别无二致,但是竟然被安帝加以“与群小共为哗,外见忠直而内希后福,饰邪违义”的政治罪名。可见,“不奉诏”的处置结果,包括当事人的命运,其实是掌握在皇帝手中。这是君主****体制之下,“人治”占据压倒性优势的体现之一。

秉持正义而“不奉诏”者遭受迫害的事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出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长远考虑,部分思想家不得不设计出某些理论,借以对君主滥用权力实施约束。西汉后期的学者刘向,假借他人口吻,就臣子应该如何对待君命的问题,说出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从命利君谓之顺,从命病君谓之谀,逆命利君谓之忠,逆命病君谓之乱。”其中,他把“逆命利君”作为忠臣本质特征的表述,是大有深意的。他还对“辅弼之臣”寄予特殊的期望:“有能比和同力,率群下相与强矫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亢君之命,反君之事,窃君之重,以安国之危,除主之辱,攻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弼。”(刘向撰,向宗鲁校证:《说苑校证》卷二《臣术》,北京,中华书局,1987。)稍加思量,其实所谓的“忠臣”、“辅弼之臣”,他们的共同点恰恰在于——为了国家的根本利益,也是为了君主的长远利益,他们应该有“不奉诏”乃至于强迫君主按照正道行事的意识和能力。

四、“政令失御”型

在正常情况之下,皇帝的诏旨,不仅仅是其个人意旨的表达,更是国家政令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说来,皇帝的诏旨,如果在下达执行的过程中被以各种方式所搁置,那就意味着出现了“政令失御”的问题。此类的“不奉诏”行为,大概有两个特点:一是没有人公开表态,抵制是在暗中进行的;二是“不奉诏”者自身不是公正的化身,恰恰相反,他们代表了官僚集团中的黑暗势力。“山高皇帝远”的俗语,是对此类“不奉诏”行为成因的最好说明。在边远地区,一直存在着“鞭长莫及”的实际问题。地方军政长官对中央的离心离德往往也从此开始。“今者刺史、守相,率多怠慢,违背法律,废忽诏令,专情务利,不恤公事。细民冤结,无所控告,下土边远,能诣阙者,万无数人,其得省治,不能百一”(王符撰,汪继培笺:《潜夫论校正》卷四《三式》,北京,中华书局,1985。)。这一分析,还道出了其危害性:地方官“废忽诏令”得不到惩治,百姓就难免蒙受劫难了。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有时候最高统治者实在不愿意“装糊涂”了,也会在诏书中把这一官场“潜规则”予以揭破。和帝逝世之后,殇帝即位之初,临朝称制的邓皇太后下诏大赦天下。为了避免大赦令形同虚设,她在诏书中强调:“自建武以来诸犯禁锢,诏书虽解,有司持重,多不奉行,其皆复为平民。”(《后汉书》卷四《孝殇帝纪》。)邓氏是高明的政治家,把政令受阻的严重问题表述为官员的“持重”之举,但遮羞布掩盖不了这样的事实:许多以皇帝名义下达的诏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被各级官员打折扣是半公开的秘密。汉安帝曾经借着大雨成灾,在救灾的诏书中,指责“武吏以威暴下,文吏妄行苛刻,乡吏因公生奸,为百姓所患苦”,进而指出,朝廷虽有“养老令”和赈济贫困的规定,但是“郡县多不奉行,虽有糜粥,糠秕相半。长吏怠事,莫有躬亲,甚违诏书养老之意”(《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明知国家的法令、皇帝的旨意,被地方官吏大打折扣,朝廷除了下诏谴责之外,并没有实际的制裁措施、纠正之策,这里透露出多少无奈?

这一类型的“不奉诏”,折射的是政令不畅的政治弊端,是吏治昏暗的表现形式之一。在集权制的体制体系之内,“令行禁止”一旦成为官样文章,那么任何立意高远的法律、制度、政策,都会归于名存实亡。不论在哪一个历史时期,一个讲究效率的政府,一个想维持社会公信度的政府,都应该设法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

以上列举的四种类型的“不奉诏”行为,各有其特定的内涵与社会意义。分析这一现象,有助于了解古代政治的实际运作状况。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其中“为国持正”型的内涵是最为丰富的、作用与影响也是最值得肯定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当皇帝的意旨明显有失误的时候,朝臣的反对意见能否得到事实上的合法存在权。如果我们要对古代的“开明政治”加以界定的话,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要考量当政者对“异议”的宽容度。如果一个皇帝不允许“不奉诏”有事实上的生存空间,那就是****独裁到极点了。在政治运作层面,如果将缓冲区间和调适空间压缩得过小,就会造成缺乏机动性和调控性的困境,减少了从容回旋的余地,而这绝非国家之福。

同类推荐
  • 三国之云风起

    三国之云风起

    (穿越,地点:落凤坡)咦,不小心穿越了。还不知什么情况,前面一个骑着白马长相奇怪的将军突然转身问道:“听说汝是西川人士,可知这地名为何?”正想支支吾吾的怎么混过去,忽然另一些零碎的记忆纷涌而至。不禁脱口到:“回军师,此地名为落凤坡。”此言一出,心里万千草泥马飘过,还有这么玩人的吗?
  • 穿越大唐武神

    穿越大唐武神

    龙翔九域通宇内,蛇盘九地游四方,凤舞九天临日月,鹤鸣九皋闻天下.则天临朝,四灵降世。隐龙雄据西北,蛇灵盘结幽燕,舞凤君临天下,鹤鸣辟地东南。佛道六大圣地,魔邪八大宗门为了信仰,利益展开激烈争夺!
  • 大明陈於传

    大明陈於传

    我叫陈於,不种马,不断袖,争做大明好丈夫,想和我的宝儿过着平平淡淡的种田生活。可老天偏偏不让我平淡,就让我在历史的洪流里,挣得一些安稳吧!
  • 重生和珅之不走寻常路

    重生和珅之不走寻常路

    和珅不贪,天理难容。*******************************************新书,《幸福官虫》已经上传,请大家支持。美女们说他是一个才华绝世、豪放不羁的真男子。清官们说他是一个忍辱负重、打入贪官内部的真英雄。贪官们说他是一个神机妙算、可以推心置腹的好盟友。富商们说他是一个一诺千金、出手大方的财神爷。百姓们说他是一个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活菩萨。老皇上说他是一个忠心耿耿、可以完全信任的栋梁之才。但是他却说自己只是一个想要活得更加滋润一些的幸福官虫。【本书轻松诙谐,希望能让大家在工作劳累之余开心一笑。】推荐好友力作海飞龙在人间》《岳飞的贴身保镖》《手撕人生》《一指观音》《道是无情却晓晴》《九天计》《双面咒》《彼此的承诺》《风雨沧桑》《将纵大明》
  • 蝶裂

    蝶裂

    太祖皇帝突然病世,更离奇的是太祖竟然没有传位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兄弟。朝里朝外一时众多非议,民间甚至流传太祖皇帝是被当今皇帝加害而死的。一时间新朝岌岌可危,不得以,杜太后发明旨晓谕朝廷,才平息了这段风波。
热门推荐
  • 名门枕上宠:娇憨妈咪有喜了

    名门枕上宠:娇憨妈咪有喜了

    她,看似弱如花,其实坚似钢。他,看似冷如冰,其实就是冰。可是这坚冰在遇到花后,竟然开始慢慢融化,这不知道吓退多少人。她带着一双腹黑的儿子强势归来,她在父亲的安排进入了他的公司做了他的秘书,不知道救了多少被冰封的人。婚礼上,所以人都说他们的结合是一场交易,却不知这是早就定下的缘份。
  • 不良少女与小白脸高富帅

    不良少女与小白脸高富帅

    我的女神被高富帅抢走了,我为打倒高富帅,必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于是我每天都跟在高富帅身边,观察他,学习他的优点,发掘他的弱点,博取他的信任….最后——我们在一起了伪lse不良少女vs小白脸高富帅甜宠小短文
  • 异世火邪

    异世火邪

    这是一个神奇的东方玄幻世界这是一场人兽之间的旷世绝恋一个是异世纵横的一代邪神一个是风华绝代的美艳佳人如何谱写一曲感人至深的倾世恋歌?一代邪神,异世突起,化身火云,席卷苍穹·····················新书求点击求收藏
  • 长河落日圆

    长河落日圆

    凝眺西天,红橙也似的一颗残阳渐次欺近了长河一线,窦克似乎看见许多面含不舍与不安的北匈奴人正沿河西去,斯情斯景,正如一卷残破的美梦。如果说在这个变幻时代、杀戮江湖里,真还有什么可依赖的话,那绝不会是权势、金钱、地位等等,而只有人对人、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才能把所有人团结成一个整体,相互扶持,以应付未来的挑战。
  • 人鱼海

    人鱼海

    人鱼公主于人类的悲惨虐恋,朋友的复仇,复杂的身份相交,史上最虐古言,发誓把你虐哭!
  • 花城记忆簿

    花城记忆簿

    这里有很多故事,有真实的也有虚幻的,也许你会在其中找到你的影子。生活本艰辛,人世亦难居。但你要相信自己,相信爱和信念。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在风雨中生根发芽,在爱中摇曳风姿。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记忆簿,里面记载着每个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更新不定时。一篇一个故事。欢迎入坑~
  • 道界武神

    道界武神

    重修武道,厚积薄发!二十一世纪国术八极拳武者“文轩”,在一个道术昌盛的世界重生。十余年积累之后,放弃了顺应潮流、前途无量的道术,重修国术,追寻武道极致!!国术,在一个国术完全没落的时代扬威!————————————————国术等级:炼体、炼气、内丹、外罡、金身、武圣、往生、玄神道术等级:凝神、出窍、定神、分身、洞虚、真仙、神解、道神(神解:类似雷劫!)————————已完成一部130W国术题材作品《兽拳》,对国术已有一定积累,请大家放心阅读。再写国术,重塑八极!VIP一群,猛男铁杆:105468702(进群请发VIP截图,谢谢!)普通一群:82428033
  • 夏之安,江无风

    夏之安,江无风

    “我们还会见面吗?”“否则,我们的缘分仅此而已吗?”
  • 总经理如何识人、用人、管人

    总经理如何识人、用人、管人

    本书对识人用人管人的各种方法、模式和技巧进行了36个方面介绍,指导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 马钧点评创业

    马钧点评创业

    在本书中,马钧先生全方位、立体地阐释了创业者所应具备的个人修养与知识结构、商业运作能力与市场运营技巧,并且从把握商情到选择创业模式、从融资到市场运营、从团队建设到危机管理都做了精辟分析。语言中尽量放弃枯燥的理论解释、严肃的说教,而是以中外知名企业的创业史为基点,对其创业成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对创业者一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