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3700000027

第27章 度长絮大(1)

本章专论古今共有共用之修辞手法。或曰修辞既古亦有,今亦有,古今相同,据今即可知古,则无足论矣。其实不然,“文言”与现代汉语书面语就其词汇系统,文法结构的差异,特别是古今人们社会习俗、文化心理的不同,造成人们在使用语言、修饰言辞的时候必然会各有千秋,各有所长。我们主要着眼于文言修辞中那些古今虽然共用,且大体相同,但大同中又与现代汉语相界的那一面,用比较和总结的方法,在前人所论的基础上,尽量能够做到,使文言修辞中那些有异于现代汉语的特征更加明确一些。我们没有能力作更深入的探讨,也不敢总结前人,但我们也不能绕开前人的话题,只是想从文言修辞的事实出发,作一番比较,供阅读文言,学习古典诗文的人有所借鉴,略有裨益,故以“度长絮大”名章。

一、比喻

这是古今书面语言都使用最多,对古今文化都影响很大,而古今人们都各执己见,谈论不已,发明颇深,甚至可以成为一门学问的修辞方法。

(1)原比

古人谓“比喻”曰“比”,“比”之所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日风,曰赋,日比,曰兴,曰雅,曰颂。”可见,古人是把“比”纳之于《诗》教,是同我国最早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诗经》联系在一起认识,称为“六义”之一的。稍后毛亨在《诗大序》中有同样的说法。可是一直到东汉经学家郑众、郑玄等人在传注经书时,才对“比”有了进一步的解释。郑玄于《周礼·春官·大师》注曰:“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又引用了郑众的话:“比者,比方于物,诸言如者,皆比辞也。”“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启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义者,皆兴辞也。赋、比、兴如次者,言事之道,直陈为正,故《诗经》多赋,在比兴之先。比之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当先显后隐,故比居兴先也。《毛传》特言兴也,为其理隐故也。”郑玄又在《周礼·春官·大司乐》注中指出:“兴者,以善物喻善事。”

二郑在区别“比”“兴”之差异时,同时认识到“比”“兴”在本质上的共性,即同一性。首先,他们指出“比”是“比方”,即今所谓“打比方”,打比方最显著的特征是有“比喻词”,“诸言如者”之“如”是比喻词,郑众以为《诗经》里边有比喻词“如”的句子就是“比”,如:《鄘风·君子偕老》:“鬓发如云”《召南·野有死鹿》:“有女如玉”;《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有女如荼”;《小雅·小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小雅·巧言》:“巧言如簧”;《大雅·云汉》:“如恢如焚”“忧心如薰”。郑众能够指出比喻词“如”,这是最早试图从形式结构上分析比喻。

其次,解释了“兴”的主要特征是“讬事于物”“讬”是寄托,即借物寄托感情,所谓触物生情。触物何以生情,是因为“物”可以“取譬引类”,看到同类事物,加以联想,就可以“启发已心”。因而,“兴”的本质还是一种比喻。郑众以为《诗经》里边“举草木鸟兽以见义者”就是“兴”,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周南·桃夭》:“桃之天天,灼灼其华”《曹风·鸬鸠》:“鸬鸠在桑、其子七兮。”《秦风·晨风》:“航彼晨风,郁彼北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其三,指出“比显兴隐”“比”在形式上有比喻词关联,所比方之物(后谓之喻体)与被比之事物(后谓之本体)较为分明,故为显。而“兴”则无比喻词。所谓“理”实为构成比喻的“相似点”,如前所举诸例,作比喻看,其相似处不易辨别,所以“比显兴隐”。

此后,刘勰《文心雕龙》设《比兴》篇对比兴作专门论述,从此对“比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说:“诗文弘奥,乌韫六义,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蓄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记讽,盖随时之义不一,故诗人之志有二也。观夫兴之托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关雎有别,故后妃方德;尸鸠贞一,故夫人象义。义取其贞,无从于夷禽;德贵其别,不嫌于鸷鸟,明而未融,故发注而后见也。”

刘勰的比喻解说有以下方面比前人更为深入,值得重视:其一,“比者,附也”,比就是比附,比附事理,“附理者,切类以指事”即是说比喻的实质在于说明事理,这是比喻修辞手法有价值的作用。其二,指出比喻的相似点就是“类”,相似点是构成比喻深层次的因素,“切类以指事”就是通过相似点的切合来说明被比喻的道理。其三,分析了比喻修辞手法“状态形容”的几种作用:“喻于声”、“方于貌”、“拟于心”、“譬于事”。用比喻的方法描摹声音,举宋玉《高唐赋》以风吹细枝声音状竽籟之声;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事理,如贾谊《鹏鸟赋》用绳索纠缠比喻祸福相交。其四,此篇虽以“比兴”名篇,而文中所言,只为“比”而未及“兴”,这反映了自汉以后“兴义消亡”的现象。“兴”只是《诗经》“六义”之一,人们只是在论及《诗经》才讲到“兴”,《诗经》以后不言“兴”,是不是《诗经》以后的文学作品里“兴”这种修辞现象“消亡”了呢?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兴”这种修辞现象来自民歌,后世文人作品没有很好吸收继承这种修辞手法所致;故“兴”在诗歌创作中不盛。另一方面恰好说明,“比”“兴”同一,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比喻,因而后来“比”“兴”合流,以致以“比”代“兴”了。所以刘勰论“比兴”,实际受合流的影响,他在文学作品里找不到“兴”的实例,于是只好把“比兴”二字连缀,当作一个整体,实际只是讲“比”,而使“兴”名存实亡了。

后来关于“比兴”也仅仅只限于《诗经》的纠葛,比如《关雎》,刘勰、孔颖达,都把“淑女”说成后妃,即文王的妃太姒,把“君子”说成“文王”,关雎有配偶不乱的优点,所以用以比后妃德行,不过既然称为“兴”,就是一种暗比,而朱熹却认为关雎与淑女毫无关系,所以他说的“兴”里边不包含“比”,正因为如此,他在《诗集传》里好多地方说的“兴”别人都看作是“比”。

宋代陈骙在《文则》一书中对比喻修辞现象的产生和实质,本体喻体的特征及关系,对比喻的形式和相似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观察和认识,分析和归纳,分做十端,谓之“十喻”。其可取者如下。

称“直喻”者能够指明比喻词:“犹”、“若”、“如”、“似”等。

称“隐喻”者,实为古汉语文法所造成的特殊修辞形式。《文则》均能据文义举例发明。如“诸侯不下渔色”,“渔色”易为人忽略为一个词。实则“色”为名词用如动词,“追求美色”之义,“渔”为名词作状语,意为“像渔人捕鱼一样”,连起来是以“状”比“动”。

称为“类喻”者,实为据几个本体喻体特征,成为同类事物由大及小,或由此及彼,有顺序地依次类比。如“天子、群臣、庶人”“堂、阶、地”,知“天子如堂”余则类推。

称为“诘喻”是比喻以“反诘”句式表示。

称为“对喻”者,实为两句相比,前句为喻体,后句为本体,也算文言比喻的一种形式,如“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称为“博喻”者,即同一喻体,用以比喻不同本体。如《荀子劝学》:“犹以指测河,犹以戈春黍也,犹以锥飧壶也。这是对不实行礼法,只按书本知识办事的比喻,“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米”和“用锥子取食”三个喻体比喻,说明达不到目的。

称之为“简喻”,就其例是省去了比喻词,因文辞简略。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夫令名,德之舆也。”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在同一个判断句中而无比喻词。

称之为“详喻”者,《文则》谓“须假多辞,然后义显。”所谓“多辞”实为喻体叙事繁复详备而不简略,因而能够使本体所表达的抽象意义形象化。如《荀子·致士》“夫耀蝉者,务在乎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入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人主有能明其德,天下归之”,这是一个抽象的政治伦理道理,言君上德行光明,则天下人就能归向君上。这个比喻是用“捕蝉之事”来做喻体的,详述蝉有向火习俗,而捕蝉者必“明火”而“振树”,取其“明火”以比君上“明德”之重要。

称为“引喻”者,是把“引用”与“比喻”结合起来。与“引用”的不同是“引喻”以所引用的成语、俗话、谚语为喻体说明某件事或一个道理(本体)。《文则》举《左传·文公七年》:“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宋昭公想除去宋国群公子。乐豫引用这个谚语作比,谚语的意思是说树的枝叶能够遮荫蔽凉,反而寻找爷头要去砍掉它。乐豫是反对除去群公子,所以他引用这则谚语的用意是用谚语中“庇”即“荫庇”“枝叶遮蔽”来比喻“群公子”。

称作“虚喻”者,指本体是一种抽象的,属于精神方面的思想或感情。举《论语·乡党》:“过位,色勃如也,足跃如也,其言似不足者。”用人的面色,言谈举止作喻体,比喻对国君的尊敬心情。

《修辞学发凡》从汉语修辞现象的机制成因,形式要素方面研究,认识“比喻”手法的,它只讲古今比喻的一致性、共性、普遍性。因此把“(梅雨潭)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和“流丸止于欧臾,流言止于知者”归为一类,把“我们伟大的队伍是长城”和“君子之德,风也”归为一类,未加比较,均称为“明喻”“暗喻”。然而,由于古今书面语言毕竟不同,古今比喻修辞现象毕究是在两种不同的书面语言里产生的,因此,古今比喻还有许多差异,这些差异首先表现在比喻的形式上。

(2)文言比喻的形式

文言的比喻是在文言的土壤里生成的,它的形式必然具有文言的词汇特征,语法关系、语用习惯、甚至文言的文化内涵。文言比喻的形式,是白话文所没有的。

①词类活用式的比喻

“词类活用”是现代人对古代书面语一种语法现象的称呼。意思是甲类词临时活用为乙类词,具有了乙类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但这种“意义”和功能只是处在上下文句子里才有。离开句子就没有了,所以才叫“临时”。词类临时活用的特殊语法现象,有时会构成比喻的形式:

甲,名词的意动用法

文言“名词意动用法”,其语法意义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在主观上看作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即把宾语之甲,看作名词之乙。这一语法意义,与构成比喻的机制及心理基础是完全一样的。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而“打比方”的心里基础是把甲当作乙,“打比方”要有被比方乙,和比方甲这两个构成要素,而“名词的意动用法”是被比方为名词代表的人或事,所比方,是宾语代表的人或事,如

荀子《云赋篇》:“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友”,朋友,“子”子女,具为名词所代表的人,“风”“雨”具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依语法意义,“友风”意为“把风当作朋友”,“子雨”意为“把雨当作子女”。“风”和“雨”是本体,“友”和“子”是喻体,这就构成比喻,“风像朋友一样”“雨像子女似的”。荀于此赋是《云》赋,所以是写云,把云人格化,然后在云的眼里看来。风就像他的朋友,雨就像他的子女。

孔稚珪《北山移文》:“芥千金而不盼,屣万乘其如脱;闻风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芥”,草芥,是细微渺小而不值钱的东西;“屣”草鞋,亦不值钱,均为名词。“芥千金”即“把千金当作草芥一样”,“屣万乘”意为“视天子之位如同破鞋(弃置不顾)”这两句有意渲染刻画周颐初为隐士,眼光很高;尊如万乘,视同敝屣;贵如千金,当作草芥;弃名利于不顾,与后文由隐而仕,追逐名利形成对比加以讽刺。

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襟”衣襟,衣的前幅。“带”束衣之带,均为名词,“襟三江”即以三江为襟,言豫章为衣,则三江为其襟。“带五湖”,以五湖为带,五湖就像衣上之带。是用比喻的手法,写豫章地理,周边接连之地。

苏轼《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蝦而友麋鹿”。

“侣”伴侣,“友”,朋友。两词均为名词。“侣鱼虾”为“把渔虾当作伙伴;“友麋鹿”,是为“把麋鹿当作朋友”,两句从主语看来也是比喻句。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鱼肉”,名词,可宰割而食之者。“鱼肉之”,即当作鱼肉。

鲍照《芜城赋》:“拖以漕渠,轴以昆冈。重江复关之噢,四会五达之庄。”

“拖”通“舵”。“舵”,船舵。“轴”车轴。“漕渠”可作漕运的渠道,名词。“昆冈”扬州附近山名。“拖以漕渠”“以”字作连词,“拖漕渠”是“把漕渠当作船舵”,在主语看来,“漕渠就像船舵”;“轴昆冈”,是“昆冈山就像车轴”的意思。“船舵”和“车轴”还可以看作借代,指代陆上运输和水上运输,但就上二句字面,还是比喻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名词的意动用法”都可以当作比喻,如:

《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前一个“亲”名词,父母亲;前一个“子”是名词,子女。“亲其亲”的意思是“把自己的父母亲,当作父母亲”,“子其子”是“把自己的子女当作子女”这两句都没有构成比喻,其原因是,作为本体的名词所代表的人和事(即前一个“亲”和“子”)与作为喻体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即后一个“亲”和“子”)是同一个事物,本体喻如为同体同类事物则不能构成比喻。

乙,名词作状语

普通名词作状语,这是古汉语常见的现象。而普通名词作状语,它的语法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就是具有修辞作用,能够构成比喻:

《左传·庄公八年》:“豕人立而啼。”

“立”动词,站立。“人”,名词。“人”作动词“立”的状语,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动作特征,来比喻、描绘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方式或状态。名词人或事的动作行为是喻体,主语的动作行为(即动词的动作行为)是本体,“豕人立而啼”是豕像人一样地站立着啼叫”。这一类状语翻译成现代汉语都要翻译为现代汉语的“比况词组”“像……一样/似的”:

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这个句子有三个名词作状语:“云”即天上的云彩,名词,“集”动词,聚集、会集。“云集”是说天下豪杰像云彩一样聚集起来”,“响”回声,名词,“应”回应,动词。“响应”是说(天下人)像回声一样地回应;“景”即现代汉语“影子”的“影”,名词,“从”跟随,动词,“景从”是说(天下人)像日影一样地跟随着”。

《史记·魏公子列传》:“其后秦稍蚕食魏。”

《战国策·秦策》:“嫂蛇行匍伏。”

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雁鹜行以进,平立。”

《史记·陈涉世家》:“狐鸣曰:‘大楚兴,陈涉王。’”

《汉书·李广苏建传》:“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史记·循吏列传》:“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状号哭,老人儿啼。”

王勃《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韩非子·内储说上》:“数见诀猃而不任,奸则鹿散。”

《孙子·谋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贾谊《论积贮疏》:“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聊斋志异·狼》:“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广东军务记·三元里抗英》:“乡民蚁拥蜂攒,布满山麓,有十余万众。

以上句子都构成了比喻,“蚕食”即像蚕一样吃”;“蛇行”为“像蛇一样爬行”;“雁鹜行”为“像雁和野鸭一样排成行”;“狐鸣”即“像狐一样呜叫”;“鸟兽散”是“像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儿啼”“像婴儿似的啼哭…‘雾列”“(房屋)像雾一样罗列着”;“星驰”(人才像星光一样奔驰”;“鹿散”,“像麋鹿一样逃散”;“蚁附之”“像蚂蚁一样去爬城墙”;“狼顾”,“像狼一样回顾”;“磬折”“像石磬一样曲折着(身子)”;“犬坐”,“(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边”;“翼蔽”,“像鸟的翅膀一样遮蔽”;“蚁拥”,“像蚂蚁一样拥动”;“蜂攒”,“像群蜂一样凑集着”。

这种名词作状语所构成的比喻,还保留在成语或其他文言材料里,如:

风流云散 鸟集鳞萃 龙腾虎跃

鸡鸣狗盗 风驰电掣 鲸吸牛饮

虎踞龙盘 星罗棋布 豕突狼奔

鱼跃茑飞 土崩瓦解 狼吞虎咽

瓜分 蜂拥

②修饰性的比喻

同类推荐
  • 黄河金岸

    黄河金岸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黄河文化广纳百家,兼收并蓄;黄河文化内涵深广,意蕴深邃。作为中华民族母体文化、本源文化的黄河文化,融入了各民族的血脉,成为连接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黄河金岸”具有强烈的文化启示意义和高度实践价值。“黄河金岸”是大自然的启示,是历史进步的启示,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启示。“黄河金岸”是宁夏迎接一个伟大时代的厚礼。《黄河金岸》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及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历代诗人留下关于黄河的千古诗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 美丽的海南可爱的故乡

    美丽的海南可爱的故乡

    书中主要介绍了“这里的山水让你醉,旅游观光度假是天堂”,“这里是四季如春的健康岛、长寿岛”,“说不尽宝岛的富饶”,“说起那家乡的往事”,“家乡的民族风情”,“宝岛英杰数不尽”,“海南的人文名胜古迹”,“独特的海南传统艺术”,“海南的民俗和地方节庆”,“海南的传统美食和名牌特产”,“遍布世界的海南人”,“日新月异数家乡,国际旅游岛展新颜”等主题,其清新、通俗和亲切的文字,让人备受感动。
  • 中书集:朱湘作品精选

    中书集:朱湘作品精选

    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本诗集是为了纪念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举办五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由诗歌的摆渡者—树才、孟强和余中先先生翻译,收录了法国当代诗人雅克·达拉斯等十四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诗集展现了法国诗歌的现代性音调,使读者在聆听、阅读和分享中传播诗歌在文字理解之外的美妙旋律。
  • 深秋红枫

    深秋红枫

    本文共分为:搬家录;九江怀古;美哉狼山;瑞雪;茶楼闲话;好一杯虞山茶;电视机情思;生日礼物;雾;扬州杂感;北京,真好;周庄断想;清明泪;老人的情怀;尚湖的傍晚;校园二景;清茶一杯度晚年等。
热门推荐
  • 魂主万界

    魂主万界

    研究表明正常人的大脑开发程度不足10%,一个四岁小男孩的大脑若是被开发到40%,会如何?开发了100%呢?这是大脑,而正常人的身体开发程度就更低了,身体机能的开发远不足1%,若是能过了1%会怎样呢?远离疾病,健康长寿?达到10%呢,长命百岁,青春永驻?50%呢?飞天遁地,移山填海?……
  • 贵妃倾颜,本宫不为后

    贵妃倾颜,本宫不为后

    这世的嫣寻伤不做来世的嫣寻儿。今生她是嫣寻伤,大嫣的郡主,大魏皇帝的弃后,大霎百姓中祸水,北曦皇帝宠爱的贵妃,西安太子最喜爱的姐姐。尧请,前世你给的痛及格了。魏昭湛,今世我既是害你苯锦,利用太后爬上后位,你眼中的坏女人,呵!那我可要坏女人做到底,乱大魏不得安生。楠霎珺,一直利用我的你,如愿让我成为百姓眼中的祸水,你说我与你有共同目地,我俩才应该在一起。绾曦歌,你说我是你一生中要保护的人,最后,你承诺了,宁愿惜牲北曦和自己,护我一世周全。嫣寻池,从一开始,你就不是我弟弟。但你说过,我是你永远的姐姐,最喜爱的女子。在这五国乱世中,这魂魄穿越的女子,该何去何从。
  • 相信你不会抛弃我

    相信你不会抛弃我

    有一个叫做杨小钰的少女女主角突然遇上来自亲戚家的哥哥晓垚,从此开始了同居的生活……后来,杨小钰对哥哥晓垚从陌生逐渐变得熟悉,杨小钰渐渐喜欢上了哥哥晓垚,而作为哥哥的晓垚却浑然不觉,杨小钰无意中看见哥哥晓垚经常和一个同班女生交往,似乎"吃醋"的她,正在揣摩怎样战胜那个女生,便先下手为强,在背后对哥哥青睐,对那个女生做了一个假朋友,于是本来叫真白的呆萌女生被杨小钰叫成了“小白”,心中默默盘算着抓住真白的把柄,把她推出哥哥的心坎……然而令杨小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她似乎觉得哥哥晓垚看出自己诡计,因为晓垚开始慢慢的疏远她,她更是心急如焚……
  • 破古荒天

    破古荒天

    他是神之弃子,只因生错了地方,灵气过于稀薄,无法修炼,自九方天帝的出现,他的未来发生了转机,九方天帝欲要夺舍他,可却被他夺取万古记忆,他的辉煌之路,才真正开启。
  • 残化怂

    残化怂

    残化,还能重组吗?帝国残化,还能重组吗?世界残化,还能重组吗?
  • 染指成婚:老公请温柔

    染指成婚:老公请温柔

    五年前,她拒绝了他,选择了他的弟弟。五年后,他强势回归,让她家破人亡,也让她承受了最深的背叛!在她的世界之中掀起惊涛骇浪。他用尽一切手段,只是为了将她留在自己身边,原本以为是最痛的报复,哪里知道会成为最深的爱情。皇甫家太子爷,堂堂华夏最年轻的特战队长,在外人眼中俨然冰山天神,但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分明是干柴,只能被名叫黎一宁的烈火点燃。
  • 微凉阳光依旧的季节

    微凉阳光依旧的季节

    原名:岛是没有潮的心三年相爱,四年相守,却抵不过时间。。她为他付出所有,他狠心将它抛弃。她不顾父母反对,执意嫁给他,因为他承诺,“我没有车没有房,只有一颗爱你的心!”以前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互相扶持,家虽然小,但却很温馨,现在,他每天带不同的女人**,她默默忍受,他抱着心爱的女人居高临下“把这个离婚协议签了,你就可以走了,我不爱你了!”她含泪签下离婚协议。为何他的心会痛?五年后,她化身世界第一钢琴公主带着小帅哥高调回归,会发生什么?_?
  • 中阴

    中阴

    万物众生,在灵魂脱离肉体和即将赶赴下一场轮回之间,其间隔共有七七四十九天。而这段时期,亡者的阴灵仍有行为去感知于色、声、香、味、触、法。而佛教把这四十九日,死亡与重生夹缝中的过程称作“中阴”。
  • 锦绣连年

    锦绣连年

    食大如牛,相貌奇丑,天生哑巴,举止不雅……这年头,首富家的女儿也愁嫁了。偏偏哥哥却生得斯文俊朗,不近女色,急坏了京中门名贵女。百里鸿:令妹愁嫁?方锦年:嗯,高不成,低不就,愁着呢!百里鸿:不如,我娶?六子:小姐,小的快装不下去了(尼玛户部尚书都来求亲了,到时候你嫁还是我嫁啊!要人命的啊!)方锦年:装不下去也得装!*总之,女扮男装,轻松文一篇。求各位看官赏脸,点个收藏和推荐谢过~
  • 神话时代走出的僵尸

    神话时代走出的僵尸

    无知僵尸都市修仙,洪荒传说逐渐显现,慢慢解开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这里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争雄,本源修士与外族邪魔斗狠,谁又能想到,这座安逸浮华的都市下竟有这般的神话故事。这是一本披着都市外表的仙侠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