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4000000016

第16章 人性的基本矛盾(1)

本章通过对人性基本矛盾的阐述,揭示了人类矛盾产生的根源,指明了人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观动因,从而使人们能够进一步明白:人是自需和共生的对立统一体。

一、人性的基本矛盾

前文已经表明,自需是指人的自觉的自我需要,是人对自己身心缺失状态主动补偿的内在驱动倾向。自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是人的一种基本属性,是人性发展的心理动力。没有自需,就无人性可言。共生是指人类的每一个体必须与其他个体或群体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互惠互利、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生长发育、生存发展的关系。共生是个体的人性形成过程中的另一种倾向,是人的又一基本属性。没有共生,也没有人性可言。那么,在人类个体的人性中,自需与共生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自需与共生是人性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基本属性或两种规定性,人生的发展过程就是人在共生状态下,自需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其实质表现为自需与共生之间的无时不有的相互作用。所以,自需和共生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具体可从以下的论述中得到更好的解释。

首先,自需与共生之间具有统一性。

第一,自需是人类个体的自我需要。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理性动物,人的劳动是在共生中进行的劳动,人的需要也是在共生劳动中得到发展的,所以,人的自需是自觉的,正是这种自觉才使需要成为人生发展的心理动力,才使需要能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里的“自觉”指的是自我能够意识到的,是共生的产物。例如,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都只有在共生的自觉活动中才得以实现。所以,共生是人的自需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同样,自需也是共生存在的前提。共生所以能得到发展是因为人的需要促成的。无论是共生范围的扩大,还是共生层次的深化都是人的需要和需要的进一步发展促成的。所以.自需也是共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可见,自需与共生之间互相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双方共存于个体人性这一统一体中。

第二,现实中的人都是社会性的人,个体需要都是自觉的需要,每一层次的需要都和个体的共生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就是说自需的每一个层次中都含有共生的因素。同样,共生的发展也时时包含有自需的因素。个体共生于群体中,一切自觉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最高尚的行为也是个体的德性所表现出的自我愿望或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自需中含有共生,共生中也含有自需,自需与共生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贯通的。个体的自需与共生的这种相容性是该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可见,具有统一性的自需与共生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性质。

其次,自需与共生之间又具有斗争性。

马克思指出,人都具有社会性,没有无个人的社会,也没有纯粹孤立的、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人都是有需要的,需要是人固有的本性。就同一个体的人性来说,他既有自需的性质,又有共生的趋势,且自需和共生之间无时不处于对立和排斥之中。在人类生活的天地里,人类共同享用的物质资源总是有限的,有的甚至是十分紧缺的;精神资源虽然存在着无限性,但是精神依赖于物质而存在,其开发利用总要受到物质资源的限制,因而也具有有限性。马斯洛指出:“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一个欲望满足后,往往又会迅速地被另一个欲望所占领。”“1人的本性是永不满足的。”因此,人类个体需要的无限性和所需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明显地表现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可是,个体又不能摆脱自己的共生性,始终是社会共生体中的一名成员。这就使得个体的一生都无法摆脱自需趋势的无限性和共生趋势的制约性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具体表现为个体的理想与现实、个人与他人或集体、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自我修养与社会规范等两两对立面之间的互相分离、互相排斥、互相限制的趋势。这种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是个体的一生中都无法回避、不能摆脱、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自需与共生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人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矛盾。人际间的竞争是客观的、无法避免的,合作是由自发不断向自觉发展的。如果个体不能意识到共生合作能给自己带来益处,他则会狭隘地只顾自己的需要,往往不愿合作,甚至排斥合作,从而导致不良竞争的加剧。所以,为了维护人类的共生关系,必须弘扬合作互助的精神,让个体都能意识到合作互助给自己带来的益处,使个体都能在健康有序的共生轨道上开展竞争,以最理想的状态来满足个体的自需。

总而言之,在人类社会中生活的每一个体,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或是将来的,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论是私有制下的还是公有制下的,自需都是与人同在,只要个体还存在着,需要就不可能被消解而存在着,所以,该个体的整个人生过程时刻都存在着自需与共生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决定着人生发展的轨迹,是个体人性发展和升华的基本动力,矛盾双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斗争,共存于个体的人性这个统一体中,矛盾运动结束也是个体生命的结束。所以,自需与共生的矛盾是人性的基本矛盾,人是自需和共生的对立统一体。

二、人性基本矛盾的正负效应

自需与共生是人的两种生存属性,它们之间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关系。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矛盾双方都存在着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

由于自需是人的基本属性,是以自我和自觉为前提的人的需要,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浓厚的人的自我保存这种本能的利己色彩,这是客观的,不容怀疑的。所以,人的自需属性是人的利益或物质资料私有制的客观理论基础。需要作为人对自己身心缺失状态主动补偿的内在驱动力量。其中的生理缺失状态是由躯体代谢引发的自然现象,心理缺失状态是由人自我创设的奋斗目标而人为引发的心理现象。以上两层含义使自需有着积极的正面效应,表现为以下两点:

(1)自需是个体人性发展和升华的不竭的心理动力。

对此,前文已分别描述过,这里再作简要的概括。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或欲望是无限发展、永不满足的,其发展顺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宿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发展顺序实质上是一种由生理到心理、由物质到精神的升华过程。只有当前一种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时,后一种需要才能在个体的心理上出现。由于人是自觉的理性动物,人的每一种需要都打上了自我意识的烙印,都表现为自觉的心理需要。人能通过创设自己的奋斗目标,使自己在自我实现的轨道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随着个体自我需要层次发展的深入,个体自私的成分越来越少,直到出现无私或基本无私的境界(详见第三章第一、三节的论述)。特别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条件下,人的精神境界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倘若人人都能进入这种境界,就能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奠定一定的精神基础。

(2)自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观能动力量。

在人类诞生以前,客观物质世界上只有自然物,没有人造物。人类出现以后,在人造物和与之相对应的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下,人文化的世界不断得到发展。最原始的人造物就是原始人最初由于劳动的需要而制造的劳动工具。正是这种工具的制造,使人和动物产生了本质的区别。一定时代的人造物(其中包括促进人造物发展所需要生产工具)水平就代表着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人的需要水平。一定时代的人造物水平是该时代生产力水平的物质标志,科学技术虽然代表着该时代人的意识水平,但是,由于它属于精神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以本时代的人造物和人脑为载体。正是这种时代的人造物和该时代的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使科学技术不断物化和积累在人造物中,使人造物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发展,才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水平。才使原始的茅屋成为今天的摩天大厦,原始的野生水稻成为今天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原始的马车成为今天的电气化高速火车……人造物和科学技术这两者所以能够相互作用而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是因为适应这一时代的人的需要在起主观能动的推动作用。这说明人的需要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观能动力量。由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直接的物质推动力量,所以,人的需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观能动力量。大家都知道,人作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作为类的发展是无限的,这种有限的个体间断性的需要构成了无限的类的连续性的需要长河,从而构成了人的主观能动力量发生作用的无限连续性。由于一代代人的主观能动力量的强有力的付出,才出现了今天的生物工程、新能源工程、新材料工程、航天工程等在发展上的不断突破。

然而,由于人的自需属性是个人主义意识和行为的根源,也是人的利益和社会物质财富私有形式产生、延续和发展的根源。所以,自需作为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如果引导不当,它会造成一定的消极负面影响,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共生属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1)因为人后天所处的文化和教育环境的不同,不同的个体会养成不同的生存习性,有的人很勤劳,有的人却很懒惰;有的人善于开拓创新,有的人却因循守旧;有的人以积极进取为乐,有的人却以消遣偷生为快等等。再加上人先天遗传上的差异,势必导致一部分人走向富有,一部分人沦为贫穷,而且这种差距随着私有制社会的深入发展会造成极大的贫富两极分化,结果使社会动荡不安。

(2)由于物质利益的竞争和驱使,一部分人损人利己,违背人性,致使社会集团之间冲突不断;引发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战争、侵略和掠夺,从而日益加剧国际间的军备竞赛;导致霸权主义者公开恃强凌弱,恐怖主义者暗渡陈仓。

(3)由于物质利益的驱使,一些人置全人类的生态环境于不顾,大肆乱开、乱伐、乱排、乱放,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而生态恶化的极点,也就是人类末日的来临。

(4)人的自需是人际间竞争的根源,表现在经济领域,不同的利益个体或集团会保守科学技术秘密,使科技资源不能及时地得到共享,这就会造成了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从而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可见,人的自需属性是私有制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它所造成的正负面影响都是现实的。而人的共生属性则是私有制的克星,它客观要求人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人的共生属性的发展趋势决定着物质资料的公有形式的发展趋势,人的共生属性是物质资料公有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理论依据。然而,在现有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共生也存在着正负两面效应。其积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

(1)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性是在共生中形成的,人性的形成标志着人从动物中分离出来。大自然从造就出人那一时刻起,就赋予了人天生的平等权利。因为共生的本质就是相互依存,相互共生的个体彼此之间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就决定了共生个体间天然的平等性。这种平等性是由人的共生属性决定的,而现存的人与人之间的某些不平等现象是人性的扭曲,是由人的某些不正当的自需行为所致。

(2)共生的另一本质就是共生个体间的合作性,这种合作关系集中体现在共生个体彼此间的互助、互利上。所以,人的共生属性决定着人必须在助人中利己,在平等中生存,在合作中发展。人类的任何一个个体都不能排斥他人和社会,都应该和其他个体、社会融于一体,否则也不利于自己,这是共生关系的真实写照。因此,人的关心、爱护、帮助等各种利他行为都是人的共生属性所致的,都是作为人必须应该做到的。现实中的某些反面行为都是反人性的,是由不正当的自需导致的。

(3)共生能促进人际间资源的共享。共生不仅能促进人类物质资源的共享,而且能促进精神资源的共享,共生与共享能相互促进、共同向纵深发展(详见第四章第五节)。

(4)人的共生属性是集体主义精神和行为的原因和基础,共生会越来越展示出人性美好的一面。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不断由自发走向自觉的,随着社会生产力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人类对自身共生属性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这会促使人的共生由原始的自发行为不断向自觉行为的突破,从而使人类社会这个最大的共生体经济高效、健康有序、并与环境和谐共处地向前发展。

(5)共生客观要求社会共产。人的自需与共生这两种属性是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由于自需是私有制的根源,自需的发展必然带来私有制的不断强化,从而派生出一系列阻碍共生发展的矛盾,所以,私有制始终是共生发展的桎梏。一代代人的共生关系只有不断地向高级发展,人类社会才能更加美好。可见,使公有制不断发展最终彻底地取代私有制,是共生发展的客观要求。

尽管共生有诸多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积极因素,但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的社会里,过分地提出一些超前的共生现象,企图不切实际地过早地利用减少社会矛盾来美化社会,则会有碍于生产力的发展,例如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社会就越优越。所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共生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这就是对人的欲望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打击(详见第三章第七节的论述),使人的心理陷于极度矛盾之中。自需是人的根本属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心理驱力,能让人积极进取,勇往直前。人的欲望来自需要,只有在物质条件充分发展的条件下,由人去自我升华,向自我实现迈进,人人的需要都进入了高级发展阶段,人的精神境界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共生的发展。而不能以强制性的外力对其进行遏制、打压,这样做会在人的心理上形成强烈的冲突:一方面是主体的欲望本性蠢蠢欲动;另一方面是外在压力迫使欲望主体极力控制自己,不许冲动。如果外在强制力大于内在驱动力,人的欲望心理就会被扼杀,这样就会使人精神彷徨,心理懒散,不思进取。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充分张扬,使社会发展失去生机和活力。

同类推荐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其间的精妙故事,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隐士洪应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儒、释、道三家之思想精髓,涉及修身、处世等各方面内容,雅俗共赏,受到了文人学者和市井阶层的广泛欢迎,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按照为学励志、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若干主题,对《菜根谭》原作进行重新编排,加以现代文翻译和评析,并精心选取任伯年、吴观岱、程璋、徐悲鸿、陈少梅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作插图。希望读者能在文与画的双重熏染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热门推荐
  • 夏日盛宴

    夏日盛宴

    冥族圣女,人族少年,青梅竹马。她为了责任而离开了他。十几年后的相遇,爱情和责任,她该如何选择?冥族,鬼族,血族是上古血脉,具有异能。
  • 在这个夏天等到你

    在这个夏天等到你

    在那个夏天,故事开始了,在这个夏天,故事结束了。夏天,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 双人行

    双人行

    现代的一个孤儿,一个刚毕业的女学生因为一次意外来到了魔法和斗气盛行的异世,成为了姐弟,他们有不用于常人的灵魂,他们懂异世界中人不懂的文明,一次次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异世创造出奇迹他们是异世崛起的两颗耀眼明星。
  • 喷气侠

    喷气侠

    这部作品是《风速侠》的兄弟篇章,喷气侠是风速侠团队里面的一位热血感动的人物,充满热血、幽默,带给人感动的,就是喷气侠杰克了...又名“喷气大叔”...
  • 劫天运

    劫天运

    我从出生前就给人算计了,五阴俱全,天生招厉鬼,懂行的先生说我活不过七岁,死后是要给人养成血衣小鬼害人的。外婆为了救我,给我娶了童养媳,让我过起了安生日子,虽然后来我发现媳妇姐姐不是人……从小苟延馋喘的我能活到现在,本已习惯逆来顺受,可唯独外婆被人害死了这件事。为此,我不顾因果报应,继承了外婆养鬼的职业,发誓要把害死她的人全都送下地狱。
  • 豪门复仇天使

    豪门复仇天使

    从一个冷面女杀手成为别人的小三,她究竟肩负着怎样的秘密和伤痛?
  • 痞子仙尊

    痞子仙尊

    一个流里流气的痞子大少,偶遇一个神秘储钱罐,从此桃花运不断,财运不断,试看痞子大少,成为一代仙尊,笑傲仙界!
  • 烟雨揽月

    烟雨揽月

    有人问我懂不懂爱,我哈哈大笑的回答他,我为了一个甩掉我女人来闯天界塔,为的就是能够让她爱上我,你说我懂不懂爱。他又问我为了一个没有承诺的谎话,你值得吗?我的回答是:我没有付出,她早已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为自己的躯体锁拼,我值得!
  • 重生之逆天毒妃

    重生之逆天毒妃

    上辈子,她为了所谓的爱情,结果却落得一个满门抄斩,夫弃子亡的下场。这辈子,云溪发誓,一定要那个男人和她所谓的好闺蜜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是这位大昭国的摄政王又是怎么一回事?她都还没有要他负责,他干嘛这么主动贴上来啊?云溪抽抽嘴角:我才不要当王妃!某人冷哼一声:有了我的娃还想跑不成。
  • 虐宫狂妃很嚣张

    虐宫狂妃很嚣张

    2015年9月份中旬。一个挺特殊的日子,我被单位派到北京博物馆出差。说是出差还算好听,说难听点就是去那边给人看馆子去的。2015年10月初旬。嗯。。。这个翡翠金钗还不错。我就站在这看了一会儿就奇葩极品穿越了。尼玛。。。奇才。我真的是太特么幸运太特么幸运了。过去之后我还有个娃?有个娃就算了你起码给我个娃他爹吧?咳咳。。。看看我在另一个时空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