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4000000020

第20章 幸福人生的自我创建(1)

知道明天的存在是人特有的特征。人是面向未来的动物,是为希望而生存,为理想而奋斗的万物之灵。所以,人不仅应该展望自己的美好未来,而且是在创造未来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享受幸福,是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统一。因而,人生就是一种自我构建和自我创造,这种创造过程是长期而连续的。快乐和幸福的人生既不可能来自坐等,也不可能来自上天或他人赐给,而只能来自自我创造。本章就是基于这一观点而展开的。

一、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提出“认识你自己”的至理名言至今,几千年过去了,无数思想家、哲学家殚思竭虑,对“人是什么”这一千舌不灭的话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有人说,人是两脚扁平的无羽毛的动物;有人说,人是会说话的动物;有人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也有人说,人是社会化的动物;还有人说,人是有需要的动物;更有人说,人是能劳动的动物;甚至还有人说,人是能超越自我的动物等等。这些观点虽然都具有一定的道理,都是对人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或从某一侧面上的不断接近的概括。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他们的概括不是流于对现象的描述,就是对人性作片面的解释,而解答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真正地抓住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本书通过第二至五章的论述?明确指出:人是躯体和灵魂的有机复合体。是自需和共生的对立统一体。但是,这些只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规定性,是对人存在状态的描述,以及人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甚至是不可抗拒的做人规律。所以,这些还不足以表达出人的真正本质。在探索人的本质的问题上,北京大学陈志尚教授主编的《人学原理》中说的好:“人的本质就是社会性实践。”这一精辟的概括使人们明白了三点:其一,是社会性实践区分了人有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的一般劳动,这就重申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创造了人的观点;其二,是不同的社会实践(主要是劳动)区分了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人和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其三,是个体不同的社会实践使不同的个体区分开来。邵阳学院的王双桥教授在其《人学概论》中也说的好:“人的本质可分为‘人的类本质’、‘人的一般本质’、‘人的阶级本质,和‘人的个体本质,四种不同的类型。”从根本上看,这和陈教授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接着,王教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本质是对幸福的追求。”这里可贵的是阐明了人的本质的目的性。本书在两位元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人的本质就是在共生中为谋求幸福所进行的能动性实践。这一观点可从下列四点论述中得到充分的证实。

第一,因为人性是在共生中形成的,人的本质也只能在共生中形成。人的共生性就是人的社会性,这一点在第四章已有充分的说明,这里不多说了。因此,探讨人的本质只能到社会共生关系中去寻求,而不能从人的纯生物角度去寻找。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里,马克思不是要对人的本质下定义,而主要是针对费尔巴哈的纯生物学观点,着重阐明探寻人的本质的途径和方法,指出人的本质不应到“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中去寻找,而应该到“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去寻找,即到人际间的共生关系中去寻找。

第二,人类一切正常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都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我们已经知道,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都是共生的产物,人生的目的来自于自我意识,于是,人的共生性是产生人的目的性的根本。而目的是人通过人生实践想要得到的结果,是人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原因。人生活动的目的包括人生总目的和日常活动目的。人生总目的是人一生努力遵循的行为方针和根本愿望,代表了人的思想的内在倾向性;人的日常活动目的是人日常行为的内在动因,是人生总目的的具体表现或充分展开。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具体的目的,人的各种行为就是其对应目的的实现过程。人生活动的目的就是人生希望和理想的意识体现,也是实现人生意义的心理指向,目的的实现过程就是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过程。而人生实现目的的一切活动都是人生的实践,由于人都是社会共生性的人,所以,人生的实践都是社会共生性的实践,这种社会性的实践正是人实现人生目的的手段。目的具有心理意识性,实践是物质性行动,目的只能通过实践去落实;没有实践,目的就成为空想。这就进一步证明两点:其一,只有目的没有手段或者只有手段没有目的都不可能构成真实的人生,人的本质的实现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单凭借目的性或单凭借手段性都不可能准确地揭示出人的本质;其二,从人生的目的和手段都源自于人的共生性来说,又一次表明人的本质源自于人的共生性。

第三,人生的目的就是向往和谋求幸福。我们已经明白,需要与生命同在,失去需要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即需要是人的根本属性,是人生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具有多种多样的需要,不同的人不仅具有相同的需要,而且更具有许多不同的需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也有着不同的需要。但是,无论是什么人的什么需要,当他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相同的结果,即幸福的感受。因此,王双桥教授说,用幸福范畴来界定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即人生的目的性,更能体现人的主体性和共同性。人作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动物,其最终目的就是谋求幸福。德国伦理学家包尔生在谈到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时说:“什么是所有追求的最终目的呢?……什么是所有实践目的中最高的目的呢?对于它的名称,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一个普遍的同意。一般群众和文明阶层都同意称它为幸福。”亚里士多德的这个“普遍的同意”,今天看来仍旧没有例外。历史发展的事实也证明,谋求幸福是所有个人共同的根本特征,无论哪个时代,哪个阶级的人,概莫能外。原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先生这样说过:“生活就是渴望幸福,就是为了幸福而斗争。”司汤达也说过:“人类所以要生存在世界上。并非为了要当富翁,而是为了获得幸福。”可见,一部人类史,就是人们不断地争取解放、谋求幸福并逐步得到实现的历史。历史总是朝着人的解放和幸福这个总目标前进的。

人生的目的就是向往和谋求幸福,这是所有哲学家们和伦理学家们普遍持有的共同观点。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自不待说,即便是禁欲主义、悲观主义也是如此,所区别的仅只在于各自对于幸福的内容及其获得方式的理解不同而已。马克思主义也十分关心人的幸福,面对旧世界非人的现实,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一开始就庄严宣告:必须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可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生,就是为无产阶级、为全人类求解放、谋幸福的一生。他们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就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也就是无产阶级如何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的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解放和幸福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在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的所有社会里,由于受生产力发展不足和生产关系私有性质的制约,人们所获得的解放和幸福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获得人的彻底解放和最大幸福。

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人民,以劳动谋求幸福是古今人民的一贯作风和良好传统。民间故事常常以某正面人物一辈子过着幸福的生活为结尾,表明了幸福生活是老百姓的基本愿望,也是终身愿望。歌曲《东方红》中的“中国出了个******,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真正唱出了亿万人民企盼幸福的心声,也体现了幸福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四,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集中表现。“谋求幸福”中的“谋求”体现了人积极主动地实现人生目的的主体性;“能动性实践”中的“能动性”,集中体现了人在实现自我目的的手段中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人的主体性既体现在人生的目的之中,也体现在实现目的的手段之中。不同的目的支配着不同的实践,目的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性,而实践是人的本质的外在表现。目的具有共同性,而实现目的的手段是丰富多彩的,同一目的可以采用不同手段去达成。所以,只有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区分出人的一般本质、人的阶级的历史的本质和人的个性本质,也是人与动物具有不同类本质的根本标志。

可见,人生的目的是人生活动的导向器,它作为人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全面地支配着人生的一切实践活动。而人的这些能动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在现实中的具体展开。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人们对人生目的的看法和理解不同,所采取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却是所有人都相同的,即都在以谋求自己的幸福作为人生目的,都在以能动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人生目的。所以说,人的本质就是在共生中为谋求幸福所进行的能动性实践。

人都会力求实现自己的本质,人生理所当然地要追求快乐和幸福。但是,人是自需和共生的对立统一体,这决定了人实现目的的手段不能是任意的,而要和共生体的整体利益保持一致,把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统一起来,在创造幸福中享受幸福。剥削阶级的享乐主义人生观的根本错误不在于肯定人应该追求快乐和幸福,而在于他们把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完全对立起来,企图不劳而获,把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直接有悖于人性的基本矛盾,把自己置于人性之外去考虑问题和攫取快乐,从理论上来讲,这种人必将失去人性,失去做人的资格。

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价值是指个体在自己的一生中所创造和实现的价值,其本质是个体在一生中为他人或社会共生体所做出的贡献。人生价值所涉及的是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人活着有什么意义的问题。人生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体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是就人生价值的个人角度来说的,是指人活着即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对于自身的意义和作用,是个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个人对于需要的自我满足。在此,价值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是相同的,即都是个体自身,涉及的主要是个人相对于自身的价值,也就是个体如何利用自身去满足自己的需要,是相对于个人对社会的价值而言的。

社会价值是就人生价值的社会角度来说的,是指个人对于他人或社会的意义和作用,也就是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它是个人对社会的价值的简称。它涉及的是个体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是指个体如何去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要。

所以,无论是自我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是人生价值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区别在于需要被满足的对象不同:一种是个体满足自身,一种是个体满足他人或社会。

对于个体来说,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不是绝对对立的。一个人在生存和发展中所做的一切,如果只是满足自己的需要,不能对社会有任何价值,那么谈论自我价值就没有任何意义。这是因为人都是社会共生体中的一员,社会共生体的需要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个人需要是社会共生体需要的一部分。由于社会分工的精细化,需要的客体都是经过社会化劳动形成的,所以,每一个人只有参与社会化劳动,首先通过为社会需要作贡献以后,才能由社会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个体的自我价值也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实现和确认。根据人性基本矛盾的客观要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应是一种联动关系,即创造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社会价值。如果一个人对共生体只有索取,没有奉献,则他是在运用种种手段谋取不正当的自需,也是在破坏自己的共生关系,是社会价值的负数,是共生体要排斥和制裁的对象。反之,只创造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的人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人都是有自需的。因此,个体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不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而正是自我价值也同时得到实现的集中体现。例如,个体在社会化劳动中的自我实现,既是个体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体满足自身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的过程。如果个体自以为有通天之才,只要这一才能埋在自己的心中没有发挥出来,不能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就不可能被社会所确认。古今常常会有自居为怀才不遇之士,只要他能为其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他的才能就会立即扬名,他所作贡献的范围有多大,他的名声就会扬多远,他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就会同时得到实现。所以。个体的人生价值不仅仅对个体本身有意义,而且对他人和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就是不断满足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的过程。

可见,人生的意义就存在于人生的价值之中,特别是存在于个体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过程中。然而,不同个体由于价值观的不同,追求人生价值的态度就会不一样。这里我们必须批判两种极端的价值观,一种是个人主义价值观,这类个体从极端的白需出发,完全排斥共生,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千方百计地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甚至不择手段地破坏他人利益和共生体利益。另一种是整体主义价值观,这类个体从极端的共生出发,过分夸大整体利益,完全否定正当的个人利益。甚至试图消解个人利益,从而否定人的自需属性,导致挫伤人的劳动积极性。这两种价值观是把人的两种属性完全对立起来,看不到它们统一性的一面,因而是违背人性基本矛盾的。这两种价值观都会使人性发生扭曲,使人生失去应有的意义,使人的精神麻木,或者导致人生的厄运。所以,我们应该提倡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承认人是自需和共生的对立统一体,既要强调集体利益。也要重视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而不能两全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只有这样,我们在享受人生意义时才会心安理得,也才能真正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共生,才能维持全社会的持久和平和安居乐业,才能实现每一个人的真正而持久的快乐和幸福。

同类推荐
  •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阐述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学,运用过去较少涉及的儒教经注、佛教北宗材料,把老庄等作为唐代道教的主流。认为安史之乱是导致隋唐哲学发生根本转折的主要事件;转折使儒教哲学趋于建立自己的心性论,使佛教诸宗归禅,使道教丹术理论心性化。分析深入,且揭示三教哲学发展趋势。
  • 传习录(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

    传习录(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

    王守仁是明代中叶的著名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以一种“活泼泼”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影响至今。在《传习录》中,王守仁对程朱理学以外在于主体的“理”为本体的思路进行了抨击,指出:“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而为二矣。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普通逻辑学教程

    普通逻辑学教程

    本书内容包括:判断、推理、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论证与反驳等。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葽”、“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

    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才怪人军团的成神之路

    天才怪人军团的成神之路

    “军团长大人,近卫军团已经准备待命,要向何处出击?请指示!”近卫团团长矮人族西西里拿着一根彩虹蘑菇一本正经地问道“看心情!各位议员以为呢?”军团长大胡子默克一脚踩在已经摇摇晃晃的破木椅上,不顾四周升腾而起的灰尘挥斥方遒。“我觉得还是先搞卫生吧~”一号参议员女仆莉莉丝打扫中提出的建议不够专心,驳回!“要不去打糖果城吧,听说那里满满都是好吃的呢~”二号参议员法师萝莉爱丽丝的意见过于满足个人欲望,驳回!“那不去打赫比斯城?虽然有些冒险,但是只要作战计划得当的话,我们胜算还是蛮大的。”三号参议员黑铁骑士团团长路西的意见....嗯...怎么说呢...反正驳回!至于到底打啥...第一章都不看,你也想知道?
  • 重生之杀死公主

    重生之杀死公主

    不是每一次的重生,都能让人活的更加潇洒,也许你还需要第二次,第三次等等。安阳公主重生的时候,发现自己还能够以魂魄的姿态在阳间先逗留三日。在重生回到过去之前,如果你还有三天的时间留在阳世,你打算做些什么?安阳公主比较倒霉,她在自己的灵堂上,发现了一个秘密……
  • 仙树编年史

    仙树编年史

    如果你是一个无神论者,忽然有一天遇到了传说中的神明,并且被莫名其妙带到其他世界,你会怎么办?怀琅最先做的,是抽根烟冷静一下。......他是与鲜血冰霜同行的死亡骑士,是玩弄噬人烈焰的毁灭术士,也是掌控暗影的忍者大师,他是你,他也是我,他只是个想要自由自在过完这一生的普通人。
  • exo祸国妖女:王爷求放过

    exo祸国妖女:王爷求放过

    她是现代的精明大学生。竟穿越为了郡主,可惜郡主不受宠,竟要拉去和亲!据说和亲对象是年过40的老头。她一生气,睡了当今摄政王。她笑眯眯的和摄政王对视着“夫君,奴家要启程和亲了,可惜了肚子里的孩子了”…………
  • 风水瞳

    风水瞳

    拥有二十年丰富风水堪舆经验的风水相师邓九灵,梦回1998,重生为一个十八岁乡村穷少年。邓九灵发现自己拥有了“看”到各种邪门东西的力量——鬼、凶灵、祖坟青烟……。姬家老宅中的邪门惨叫、半夜凶地的桀桀笑声,县城来的抓鬼师横尸深坑……。故事,是从柳树村那块鬼地说起的……。
  • 绝代魔女

    绝代魔女

    年少诺言,一生诠释。为君,踏平天下,成魔又如何?族人被屠,亲人离散,血海深仇,不共戴天。谁言女子不如男,清儿一怒,苍天皆颤!追者无数,独钟情青梅竹马,为君,踏平天下,斩神立魔!
  • 游戏王之交错的命运

    游戏王之交错的命运

    决斗怪兽卡游戏的历史发源于古代埃及并经战斗怪兽卡之父贝卡斯。J。克罗夫多从发现石板壁画而诞生出来的游戏,这已经是决斗者们公认的事实,但是就连贝卡斯都没想到的是在古代运用战斗怪兽决斗的不只是古埃及这一个地方,在遥远的东方中国的西北某地考古学家发现的墓地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找到了古代决斗怪兽在中国存在的证据,而我们的故事就是从发掘以后开始。
  • 星兽联盟

    星兽联盟

    天地蒙蒙,万物原始。阴阳成道,道法自然……人和物的属性一样,是按着惯性的轨迹运行,只有当遇到外力改变原运行轨迹的时候,命运才会得到改变……受外力改变命运的张奇转世于地球原界云南的虎族……开始了他征战天宇的足迹……涉及到了虎族的变身狂化近身搏杀技能……魔法技……超越现代地球的能量武器……在现在、远古、星空……丰富的情感及爱恨交融!
  • 重生六十年代末期

    重生六十年代末期

    爹不疼娘不爱的大龄剩女穿越六十年代末期,偶遇重生女一枚,围观看戏并获得幸福的故事。书友群13826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