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4200000023

第23章 社会新闻采访过程的控制

一、社会新闻采访是一个形成有效沟通的过程

任何新闻采访过程中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沟通问题,记者要能够同采访对象聊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全面的沟通是要通过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完成的,所以记者必须学会提问和聆听的能力。

1.记者的提问方式是沟通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记者为了实现自己的采访目的,在采访活动中必须担当一个主导者的角色,而如何去主导就落实在记者提的各种问题上。总的来说,社会新闻采访的提问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记者要结合不同的新闻事件和采访对象,选择有针对性的提问方法。

(1)直入法。这是记者最常用的提问法,它开门见山,让采访对象对记者的采访意图一目了然。直人式提问的类型又有两种,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一般都是向采访对象提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听取对方的观点和看法。它的特点是给采访对象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只要是与记者的问题有关的情况都可以谈出来。当然正是由于主观性较强,谈问题的思路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这一类提问尤其适用于那些文化理论水平较高和社会生活阅历丰富的人。比如说就某一社会现象采访大学教授时,记者就可以直接提出“您如何看待这个社会现象?”这样的问题。

闭合式提问是将一个大问题拆分为若干个小问题,采访对象给出的答案一般是单一的、客观的。这样的提问方式适用于文化水平不高、社会阅历较浅或者对记者所问领域不甚了解的采访对象。还是刚才的社会现象问题,如果记者要采访一位普通路人,很有可能他对记者所说的现象根本不了解。那么这时记者可以换一种思路这样问:“你看到过这种现象吗?”、“你觉得这样的现象好不好?”、“你遇到类似问题会不会也这样做?”等等。这样每一个问题对方都不会思考过多的时间,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予以肯定或否定回答,记者同样能够达到采访的目的。

(2)迂回法。如果采访对象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意从正面去回答记者的提问,但采访又必须继续,那么记者就该考虑调换一种提问方式,迂回式提问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的。可以说迂回式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提问技巧,更是一种随机应变的手段。

有一位记者去康复学校采访自闭症患儿的新闻,但是家长非常不配合,认为记者不把孩子当正常人看,想要干涉他们的隐私。记者本着尊重采访对象的原则,告诉家长我们不聊自闭症的问题。于是他站在一旁当起了旁观者,当家长休息时他先从家常开始聊起,逐渐取得对方的信任,继而问起孩子今年几岁,叫什么名字等。这时由于经过了记者之前的迂回战术,采访对象已经放下了戒心,愿意向记者透露关于孩子的问题。接着记者就可以趁热打铁,逐渐将提问引到自己想了解的主题上。社会新闻记者应当以一颗善解人意的内心去接近和感化采访对象,这样写出的报道才能够富于人情味。

除了对问题本身使用迂回战术外,记者有时甚至可以采取绕开本人,针对他人提问的方法。比如寻找当事人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等进行采访,了解新闻的有关素材,一样可以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3)反激法。反激法说穿了就是一种激将法,即从逆向、反面去提问题,以刺激和触动采访对象的情绪,引发对方解释表白的欲望。这种方法适用于自恃身份不愿谈,或处于谦虚不想谈的采访对象。

法拉奇在提问时就经常使用这种反激法。1972年她采访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要他谈谈越南问题。但基辛格不愿意再谈这些问题。法拉奇便问:“很多人认为您和尼克松接受这个协议实际上是对河内的投降,对此您也不愿谈论吗?”基辛格如果不反驳就等于承认了投降,于是他只能将越南问题继续谈下去。

当然,记者使用反激法需要考虑到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使用次数也不能过于频繁。如果采访对象把看似咄咄逼人的提问理解为不友好的信号,那对记者的顺利采访是相当不利的,对方或许会不愿意将更多的细节透露给你,甚至直接下逐客令。

2.记者是否善于聆听是沟通成功的必要条件。聆听在采访中的作用绝不亚于提问。对记者来说,善于倾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是索取更多谈话内容的一种方式,是集中智慧的一条途径。善于倾听才能捕捉住对方谈话中的真实意图和目的,而不至于产生“各取所需”的错误。采访对象如果拙于口才,缺乏条理,记者就需要在耐心倾听的同时帮他理出头绪;采访对象如果老奸巨猾,弦外有音,记者就要能在倾听中敏锐觉察,及时应对。如果一名记者不能很好地去聆听采访对象,只是机械地提出事先准备的问题,那么他就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和采访对象的沟通。

采访中聆听的技巧可以包括:

(1)不时发出表示正在聆听的声音。在聆听别人叙述的同时,记者可以不时发出一些简捷的应答,如“噢”、“嗯”、“是吗”等等,以此来表示对采访对象谈话内容的关注。这样对方会认为记者对自己的谈话内容感兴趣,有利于他进一步发挥,让记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但是记者在插话时不可太长,或提出可能转移话题的问题,因为这样会造成采访对象思绪的短路,把原先准备回答的问题一下子全忘了。

(2)注意运用沉默。掌握娴熟聆听技巧的记者在对方说完一段话后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个小冷场,留下一个空白让对方沉浸在原来的思绪中,对前面的话进行审查,寻找是否有遗漏、讲错的地方。很多情况下,采访对象第二次补充的内容由于经过了更多时间的思考,会显得更加客观,往往这正是他思绪的中心和重点。如果急于提出下一个问题或者急于就对方说得不全面的地方发动“攻势”,对方的自尊心也许会受到打击。

(3)配以相应的态势语言。态势语言作为有声语言的补充可以对采访沟通起到促进的作用。态势语言主要包括目光、表情、坐姿等。记者在做采访记录的同时应该不时与采访对象进行目光的交流,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目光的交流能够缩短采访双方的内心距离。记者的面部表情应该随采访对象的语意呈现时而关注、时而点头、时而皱眉、时而微笑……在所有的态势语言中,点头是使用最为频繁的一招。当说到要点关键处,记者轻轻点一点头,这实际上是向对方发出了一个中性信号,意为“你说得对”或是“我有同感”等,这就可以配合有声语言增加采访对象说话时的自信心和心理归属感。

二、社会新闻采访是一个进行探索发现的过程

由于采访之前掌握的新闻线索可能只是非常细小的一部分,社会新闻记者在实地采访时会产生不断发现新的新闻线索,深化报道主题的可能性。这就需要记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新的问题,充实自己报道的角度。

1.采访观察的作用不容忽视。采访观察首先可以使记者对新闻事件获得直观的感受。

社会新闻发生后,当新闻记者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到有关新闻线索时,事件往往已经过去。如果记者只是通过采访对象的口述或寻找相关的新闻资料而没有到现场进行观察,就可能会妨碍记者对事件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有些记者认为社会新闻的影响力不像政治新闻那样巨大,即使没有到现场进行观察也能从其他途径形成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我们说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社会新闻报道有其故事性的一面,但绝不等同于写小说,记者没有到现场观察就不能具备对新闻事件的发言权。所以,为了核实新闻的真伪,防止虚假新闻的出现,社会新闻记者同样必须到达现场进行实地观察。这不仅尊重了客观的新闻事实和当事人的利益,也尊重了新闻受众的情感。

采访观察还可以为记者提供新闻细节,加深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视觉作为人类最主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细致的现场观察,记者可以凭借敏感的职业眼光去发现最能表现事物本质、体现人物特征、生动传神而又感染读者的细节,并将其写入社会新闻中,从而使受众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对同样一个社会事件的报道,我们会觉得电视媒体的吸引力比平面媒体更大,这正是因为电视媒体有“记者到达现场观察”的电视画面,捕捉到了众多新闻细节。而平面媒体相对电视媒体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更具理性思辨的能力,所以平面媒体的社会新闻记者通过对现场的观察往往可以得到一些深层次的,掩藏在新闻表象之后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把感性诉诸于理性,对客观事实进行深刻的剖析,这就能发挥媒体引导受众认知的作用。如果所有的社会新闻报道都只是流于形式,千篇一律、平铺直叙地描述新闻事件,外加引用当事人的话语,就会使社会新闻报道走入死胡同,越做越没有新意。

2.采访观察的主要内容。从理论上说,任何新闻现场发生的事实都应该成为社会新闻记者观察捕捉的内容。但是同样的人物、事件、场面、细节在不同人的眼里形成的反馈可能是见仁见智的,所以记者在采访时的观察应该做到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同时,做到全面与细致相结合,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抓现场环境和气氛。1986年夏天,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记者诺曼?马西尼到中国进行采访。在采访了十多个城市后,他决定到农村走走,因为许多西方人对中国的农村生活既陌生又好奇,马西尼选择了走访一户农民家庭的方式来采访。到当地后,他拒绝了显然是当地接待人员安排好的采访对象,自己看中了一户农家。有一篇文章做了这样的描述:

……这幢有224平方米的别墅式的新建楼房,有舒适的卧室、宽敞的客厅,还有餐室、贮藏室以及附属建筑柴间、猪棚、厕所等。室内室外干净整洁。家门口的自留地作物茂盛,瓜果累累,猪栏里的猪膘肥体胖……这篇文字详细抓住了农家的居住环境中的各个细节,短短几句的描写不失生动有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新闻记者必须形成通过观察抓现场环境和氛围的观念,要善于从外部、从整体上去把握一个新闻事件。

二是抓人物神态和动作。比如说,采访事故的受害者时,对方可能会因为情绪激动而流泪;采访服刑的犯罪分子时,对方可能会为自己的行为后悔而低头沉默不语;采访处于困难中的人物时,对方可能会因为无奈点一支烟,深深吸一口等等。像这样的人物神态和动作都是非常人性化和生活化的,平面媒体记者应该抓住并在报道中给予笔墨描写,这样才能够感染读者,电视媒体记者则应该适时地用特写镜头的方式来表现,具有强大的冲击力。

三、社会新闻采访是一个实现采访目的的过程

对记者来说,每一次采访事先都做了那么充分的准备,肯定会有一个明确的采访目的,即记者应该知道自己想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什么样的信息。而在和采访对象交流的过程中,双方谈论的话题可能是天马行空,采访对象不一定明确记者的目的,但无论谈论的是题内话还是题外话,记者要始终做到心中有数。有些采访对象说起话来比较哕嗦,当他的发言长时间明显偏离主题时,记者要学会用婉转的语言适时地予以打断。

如果记者需要采访的是一位社会地位较高,工作繁忙的人士,他很可能不会轻易答应你的采访,即使答应,通常也会事先告诉记者采访的时限。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要做到接近采访对象和实现采访目的两项工作的统一,无疑是难上加难。要是在一场10分钟的采访中,记者把前5分钟都用来和采访对象聊家常,那么在剩下的5分钟内想要完成事先的采访计划往往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采访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社会新闻记者要学会“既摊得开,又收得拢”的采访方法,时刻牢记所有的题外话都是为了更好地收获主题而服务的。采访做得成功,达到预先的目的,一条优秀的社会新闻就离你不远了。

(编写:杨海燕吴漾)

同类推荐
  •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常用的命令、指令、议案、决案、布告、通知、指示、请示;条例、制度;计划、总结;函电、传真;会议文书;社交文书;涉外工作文书。介绍了各文书的概念及写作要点,并附有大量的例文。特在第十一章对公文的处理作了全面的介绍,在第十三章介绍了新兴的各行业岗位职责写作,全书涉及面广,因而具有全面性、指导性、借鉴和实用性,实是公务员必备之工具书。
  •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党报所处的发展环境入手,全面分析党报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探究党报群众工作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党报群众工作的改进思路。
  •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本书紧紧围绕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展开阐述,即打造师德魅力、储备专家水平的知识、教研相长、在反思中成长、凸显创新等。全书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操作技巧;既有许多鲜活的案例,又有为切实解决专家型教师成长中的实际问题而精心设计的适用方法。
  • 公文作品集

    公文作品集

    本书《公文作品集》可分为讲话、论文、调查、通讯、报告等章节。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热门推荐
  • 7日熟络:跟上司打交道(七日职场炼金术丛书)

    7日熟络:跟上司打交道(七日职场炼金术丛书)

    “如何管理上司”,这样一个话题肯定会让许多职业人士挑起眉毛来,毕竟,一般来说不是上司管理员工吗?怎么会发展到让员工来管理老板呢?可是,本书各处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是,上司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双向的,想要有所作为的员工必须要“管理好”上司,正如上司必须管理好自己一样。员工不一定非得是上司发号施令的被动接受者,也不一定非得迎合上司的期望。反过来,他们与上司应该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在这种合作的过程当中,双方都要实现对自己有益的目标!
  • 娇妻别逃

    娇妻别逃

    公司破产,父亲重病,洛伊伊咬牙签下一纸契约,从此成了宫昱的情人,包吃包睡包生娃。半年后,未婚怀孕曝光,四周全是恶意的指责,让洛伊伊整个人陷入绝望的噩梦。然而就在她陷入绝望时,宫昱却突然到来。他搂着她强势的宣布,她是他的未婚妻。那一刻,看着挡在自己身前的男人,洛伊伊想,或许她对这个男人来,不仅仅是契约。“宫昱,你说,若是故事只到这里就结束的话,该多好啊!”盛大的婚礼上,她穿着所有女人都羡慕的婚纱,看着婚纱照中嘴角上弯的男人,笑出了眼泪:“可惜······”
  • 极品兵王在花都

    极品兵王在花都

    :本私人军事公司承接一切军事任务、承包世界各地所有战争、提供武装支援。:出租枪械、火箭、飞机、大炮、军舰、炮艇和一切军需用品。本公司的宗旨就是:只要你出得起钱,全世界哪里的战争都能帮你轻松搞定。
  • 刀战狂潮

    刀战狂潮

    在生死狙击的风雷国世界里,存在着一个恐怖组织——风暴联盟,雷霆战警则是为了延续被消灭的风暴战警保护国家的任务而组织起来的高层反恐部队,在这个神秘的国度中,一场场原始的冷兵器战斗,掀起一阵腥风血雨的……刀战狂潮!
  • 推背图之谜(下)

    推背图之谜(下)

    推背图》相传是我国唐朝太宗皇帝时期,当时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以推算大唐国运。因李淳风某日观天象,得知武后将夺权之事,于是一时兴起,开始推算起来,谁知推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 还是回去休息吧!”,即第60像所述,所以《推背图》由此得 《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
  • 重生成河

    重生成河

    何川,世家子弟先天高手,意外溺死重生成河。自此身躯绵延千里,皆可吞吐天地灵气。心意转动兴风作浪,掌管百万生灵生死兴衰。身怀水源经吞噬五湖四海,炼化天下水源于一身。以滔天巨浪,威临三界!
  • 指尖的蝴蝶

    指尖的蝴蝶

    豆蔻年华的孤儿关紫怡在桂花飘香的时节与钟瀚海不期而遇,一见钟情。暮景桑榆之心的瀚海重拾幸福,爱情面前,他战战兢兢。十年噩梦般的婚姻以及心中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常常怀疑眼前的幸福。在感情上他也像孤儿一样,害怕失去,他感到她就像偶然落到他指尖的蝴蝶,随时会飞走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他们是情投意合的恋人,却因秘密的阴影蹉跎许多的良辰美景。当他们终于心神合一,化水入泥时,却因来自他自身的恐惧撒手归西,他奔赴黄泉后她最终做了他的寄生草,而不是他指尖的蝴蝶。
  • 至尊邪刀

    至尊邪刀

    一位被命运诅咒的少年,偶得一双邪异的血色双瞳,和一柄神秘破刀。从此斩破命运枷锁,洞穿宿命轮回。绝世妖孽层出不穷,无上战体镇压群魔。狂刀神剑纵横无匹!武可证道,法可通天。邪刀出世,踏血而行,负酒狂歌,血染青衫!一人一刀纵横睥睨!诸天寰宇,天才妖孽如辰星璀璨!但是,我云阳,必是这无尽星辰中最耀眼的一颗!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凌云戮天诀

    凌云戮天诀

    凌云一出,谁与争锋。今生无愿,但求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