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的病情急转直下,连日来一直围转在阿芸婆婆病床前的医务人员很是着急,想方设法找到了阿婆女儿的电话,但是电话接通后她一听是医院来电就把电话掐断。院方好不容易将其女儿叫到医院(其实她家离医院路程只要十多分钟),该院领导给她做思想工作,其后几天稍有改变,但她每天傍晚到医院只待一会儿,为母亲洗换衣服后,又匆匆离去。昨天凌晨1时许,阿婆病情危殆,医院通知其女赶快到医院,可是,她直到母亲去世后近半小时,才姗姗来迟。医护人员与病友们感慨道:作为晚辈,应该给长辈多些关爱与亲情才是啊。(珮璐 穗民)(金羊网2004—02—28 15:50:37)新闻文稿有导语,有主体、有结尾。导语以设问开局,结尾以议论结束,主体部分中的新闻要素齐全,故事性很强。与报纸新闻不同的是,在导语的前面用了两个很是抢眼的细节,一个是女儿留在医院中的字条内容,另一个是她在她母亲去世后姗姗来迟的行为。
滚动式,是指滚动的“新闻窗”中,将最新新闻信息用滚动的方式传送出来。
超文本的网络新闻样式。这种新闻写作打破了传统新闻的线型写作模式,它用分层呈现的方法,将最关键的内容写在第一层,次一些的内容写在第二层,依次分层。这种分层次呈现的新闻样式,既满足了对信息一般性的了解,也可以让受众从更深的层次中更多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因素。《中国女商人在美国遭美国土安全部官员围殴》就采用了超文本的呈现方式。
来自中国天津从事健身器材生意37岁的赵燕女士,今年7月12日持商务考察签证进入美国,首次来美国洽谈生意,原定美加边境两日一夜的旅游结束后于23日飞返北京。没有想到光天化日之下受到美国国土安全部官员不分青红皂白的暴力毒打,面部受到重创,惨不忍睹。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表示严重关切,案件已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打人的官员已被起诉。
21日深夜惨遭美国官员施暴的天津女商人赵燕,自事件发生至今40多个小时,赵燕头上和面部的大小伤口仍然明显,双眼浮肿,左眼无法视物。第一次来美国洽谈生意就遇到这种事的赵燕说:“我做生意去过那么多个国家,只有美国最野蛮!”
当事人更多内容>>
被殴女商人回组约华裔社区养伤不愿让家人担心,事件发生后,总领事馆的多位领事都去看望了赵燕,并安排赵燕回到纽约的法拉盛华裔社区养伤,由她的朋友负责照顾赵燕的伤势,相信赵燕的身体能很快恢复。同时,总领事馆正积极与美国官方交涉,希望尽快处理此事,维护中国人的正当权益。同时,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将适时在领事馆网站及各大门户网站上发布最新信息,让国内可以尽快了解到该事件的最新进展。
赵燕泣不成声:“只有深深被羞辱的感觉”
调查更多内容>>
调查结果公布:美国警察毒打中国女公民手段残忍。国土安全部移民及海关执法局职业责任办公室的调查报告显示,任职水牛城移民局海关及边境保护局的洛德斯21日晚认为赵燕走私大麻而将赵燕扣留,而实际上赵燕与走私大麻一点千系也没有。而洛德斯在制服赵燕过程中,将赵燕毒打,不但用脚狠踢赵的头部,还撕扯赵燕的头发,将其头部撞地,将其身体猛撞墙,手段极端残忍,结果导致赵燕双眼浮肿睁不开,脸部青一块紫一块,没有一块好肉肇事者处理更多内容>>
洛德斯被控伤害罪 最高面临十年监禁罚款25万据美国侨报报道,位于水牛城的联邦西区检方23日对涉嫌殴打中国公民赵燕的国土安全部移民局督察洛德斯提出控罪,罪名为伤害罪。罪名如果成立,被告将面临最高10年的监禁及罚款25万元。国土安全部总督察长厄文表示,国土安全部对所有侵害他人权利的事件都会进行认真调查。
解决方案 更多内容>>
在美被殴的中国女公民赵燕拟索赔五百万美元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日前就中国公民赵燕被殴打一事发表声明,对这一事件表示严重关注,要求美方尽快对赵女士被殴事件进行认真和彻底的调查,并对无视生命、侵犯人权、粗暴施虐的有关人员依法惩处。
赵燕的代表律师里根表示,赵燕当时是在允许一般游客拍照留念的地方被探员逮捕的,当地没有任何警示限制游客行动,里根说,不论民事诉讼可以拿到多大的赔偿金,也无法抹平赵燕心灵的创伤。我们将代表赵燕向联邦移民局索赔500万美元。
这样的文稿相对于与其他网站的链接或利用新闻网站提供的搜索引擎搜索的背景材料相比,这还是一种封闭式的结构,更有一些有轰动效应的新闻网站会提供许多相关的链接,其信息量大得惊人,这样的结构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这也是网络新闻的魅力所在,它满足的是人追根究底的欲望。
动态写作就是根据事件发展的情况及时进行报道的一种方式,有的网站甚至利用网络现场直播的方式。2003年大陆****人士登上******以后,就用卫星电话同网站的编辑直接联系,而网站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在网上发布出去,直到他们被日本警察强行带出******为止。
网络中的社会新闻编辑。网络社会新闻的编辑同样涉及到新闻文稿,也包括图像、声音的选择、修改和编排问题。在具体谈这些问题以前,我们先谈一下网络中社会新闻编辑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其一,是网络新闻快速与新闻真实性把握问题。现在网络媒体新闻的更新速度很快,一般每天都要定时更换几次,对于重大新闻和一些突发性的新闻更换的速度就更快了。在快速的新闻选择’中,如何核对事实,如何确定事实的真实性,确实是每一个网络编辑所面临的问题。
其二,是在新闻编辑的交互过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问题。发出去的稿件一般都会收到大量的反馈意见,有一些重要的选题会在网上征询意见等等。如何对待来自于不同角落里的形形色色的意见,顺从?坚持?妥协?抗争?
其三,是如何对待点击率与新闻业者的操守问题。许多网站都是营业性的网站,点击率是他们的根本,有了点击率就有广告,有了广告就有了收入,这是最简单的道理。社会新闻的内容往往都是趴在道德和非道德的边缘化的地带,有的则追求以刺激、轰动为主旨的稿件,虽有点击率,但谈不上其他效应,该如何办?
此外像隐私权问题、著作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编辑过程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没有冷静、理智、智慧和果敢是难以处理好的。
社会新闻的选择除了遵循一般新闻的选择标准以外,就是要考虑社会新闻的特点以及网络传播的特点,前面已经谈了许多这里就不再详谈了。
网络中社会新闻文稿的修改,包括标题的修订、结构的把握、语言的修改。网络中的社会新闻标题准确性是第一原则,以煽情的语言、耸人听闻的语言虽然可以一时吸引人的眼球,但失去的却是受众对新闻的信赖。第二原则是尽量用短、小、精、动感的标题,所以许多网络新闻的标题一般都采用单一型的,少用引题和副题。如《吃姜比吃肉还贵》、《“情人节”将近购物也疯狂》,第一个标题实,第二个标题中的“将近”和“疯狂”赋予标题以动感。第三原则要求写实就要强调画面感、写虚则设置悬念等等,如《千种风情演绎四月美食香》《渐行渐远的自行车》都在渲染情绪,也很有画面感。
文稿的结构在网络的社会新闻中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结构的修改就必须结合具体的文稿特点,但有儿点是不变的,以新闻的重要性和新闻价值为依据,把重要的有价值的放在前面,放在上层,以便于受众很快就能发现这些内容的原则是不变的;强调新闻的故事性、突出细节、提供必要的背景的原则是不变的等等。
对网络新闻语言的修改除遵照一般的语言规范以外,还要考虑在网络环境中的一些语言表达习惯,甚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难理解的语言,但在语言的“语境”中就变成了一种常规的语言,“Ic”“Q”“Cu”这样的英文缩写,“伊妹儿”
“东东”这些谐音,都经常出现在网络的交流中,许多已经成为网络语言的一部分。
为了强化编辑的手段,在编辑网络的社会新闻时可以考虑依靠下面的方法。对突发性的重要的社会新闻用滚动播出,或实时播出的方式;对相关主题的社会新闻可采用集纳式的编排方式;对有一定的时效性的也较重要的新闻在版面设计上可以多下一点功夫,如配上图片、增加标题的字号、正文的字号也可以适度加大、也可以在编排的层次上加以体现等等;而对于一些需要提供背景的新闻要尽可能多地提供资料,不然的话就要提供相关的链接。
由于社会新闻在网络新闻中一直占有比较突出的位置,所以加强网络中的社会新闻的编辑对于提高其他文稿的编辑水平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编写:包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