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4200000005

第5章 社会新闻的分类(1)

在分析社会新闻定义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社会新闻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只要是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有关联,又不会因为行业性过于明显而进入专业新闻的研究领域,都可以成为社会新闻报道的内容。根据社会新闻反映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社会新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反映社会生活时尚的社会新闻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自己。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这种变革首先就体现在社会风尚、生活时尚等方面。通过一篇篇反映社会生活时尚的社会新闻,社会发展的轨迹便十分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晚清时期,社会处于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期,受到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清末社会开始变得极不平静,而这些都体现在当时的社会新闻上。比如在《论女生改良服制宜变通不宜阻遏说》中(刊登于:《大公报》,1907年3月8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当时社会上,多数人还是穿着传统服饰:“男的长袍马褂,拖一条长辫子:女子服饰则是宽腰大袖高领风行”,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汉族妇女开始穿西洋、东洋的衣服,“女性革命党人有的一袭男装,把自己从外形到内心全部变成男子;有的则完全洋装打扮,着皮鞋以反对清朝政府”,而服饰的这种“新旧并存、中西结合”,恰恰体现了晚清时期的社会文化特征。而1910年10月26日刊登在《申报》上的《讲武学生先行剪发》和《湘鄂商会反对剪发》,更是把维新派提出的“剪辫”在社会上引起的不同反响展现得淋漓尽致。

到了民国时期,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这个有名无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太多的希望,在社会生活中,传统舆论礼教的压力仍然存在,于是就有了《女子骑车被罚》(刊登于:《民国日报》,1928年10月8日),因为那个时候还有年轻女子不出闺阁的遗风,当然男子就可以尽情享用自行车的来去方便了。

到了建国初期,社会新闻则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新变化,比如说《喝牛奶的人越来越多了》(刊登于:《北京日报》,1953年1月1日)、《工人俱乐部越高越好》(刊登于:《新闻报晚刊》,1957年1月5日)、《全民食堂最受欢迎》(刊登于:《人民日报》,1958年8月25日)等等。

“文革”时期的社会新闻,更是充满了“革命”色彩:《挑好革命和生产两副重担,过一个革命的战斗的春节》(刊登于:《解放日报》,1967年1月30日)、《红色造反列车在前进》(刊登于:《解放日报》,1967年1月17日)等等。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取得了中心地位,社会生活也随之有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眼界开阔了,观念改变了,生活开始变得五彩斑斓:《男士开始光顾美容店》(刊登于:《深圳特区报》,1987年9月6日)、《前门妇女服装店售货员淡妆上岗》(刊登于:《北京日报》,1985年1月12日)、《高级补品“进入”百姓家》(刊登于:《北京日报》,1985年12月28日)、《中国旅游让老外眼红》(刊登于:《北京青年报》,2001年12月27日)……正是这些反映社会发展中最具时代特色的社会风尚、生活时尚的社会新闻为我们描绘了社会发展的鲜活图景,为我们展现了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观念和态度。当然在这一部分,并非仅仅展现社会发展先进的一面,对于社会风气中腐朽、庸俗的一面,社会新闻也应加以体现和批驳,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反映教育与文化的社会新闻

反映教育与文化的社会新闻与通常我们所说的教育新闻、文化新闻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更为侧重于体现教育、文化方面与老百姓生活贴近的内容。比如说对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讨论、对于幼儿教育中男女教师比例失调的看法、对于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大众文化作品的分析和相关报道等等。

这些内容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相当的地位,不会因过于专业性而让人们难以接近。

而关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社会新闻往往也是体现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人们在观念方面的变化往往也会较大程度地体现于此。比如说在清朝末年,《科举害人》(刊登于:《大公报》,1903年1月6日)、《考试留学生揭晓》(刊登于:《大公报》,1907年10月16日)、《浙江省资送日本游学生》(刊登于:《申报》,1905年2月16日)、《西学风行》(刊登于:《申报》,1903年10月7日)让我们看到不少人已经认识到腐朽的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于国家发展全无好处,以洋务派为代表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而派遣留学生更是近代中国教育发生的一项巨大变化,这成为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个良好开端。

到了民国时期,思想进一步开放,北京大学甚至冲破女禁,破天荒在1920年2月第一次录取了九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大学中男女同校的首例。《北大男女同校以前的我和以后的我》(刊登于:《晨报》,1920年3月31日)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件在今天看来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在当时却是一项创世之举。而《上海市社会平民教育现状》(刊登于:《民国日报》,1928年1月30日)则让我们看到,尽管当时已经实行了“平民教育”,但因为家境贫困,真正能去上学的孩子依然很少。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于向“老大哥”学习的想法,我国很多制度都沿袭于苏联,甚至在高等教育的模式上也深深的带着苏联的烙印,《新国家的新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介绍》(刊登于:《人民日报》,1950年10月10日)中处处都体现着这一特点。而在文化方面,也是清一色的“苏式”体系,于是便有了《欢迎苏联电影》(刊登于:《人民日报》,1949年10月30日)、《青年人的榜样——“保尔?柯察金”观后》(刊登于:《人民日报》,1950年10月9日)等报道。在那个谈革命、谈干劲的年代,一切带有“爱情”的歌曲都被视为带有资产阶级情调的“黄色”歌曲,于是《靡靡之音人人厌弃电台进行清除黄色歌曲毒素》(刊登于:《新民报晚刊》,1958年1月10日)。

“文革”时期,《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刊登于:《人民日报》,1973年8月10日。)所刊登的张铁生的书信,极大的影响了当时的教育,考核制度一改以考试为主的方式,出身开始成为进入大学的敲门砖,这位“白卷先生”也从此成为那个时代教育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以后,教育体制不断革新,人们的教育观念也不断变革,“知本家”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知识经济的重要性,于是出现了《高校和大企业联姻:知识经济时代的前奏曲》(刊登于:《光明日报》,1998年7月7日),学校的教育也开始创新,学校不再只是鼓励学生埋头苦读,《北大鼓励在校创业学校以冠名权参股学生企业》(刊登于:《中国青年报》,1999年12月6日)、《冰城:本科生配导师》(刊登于:《中国青年报》,1999年11月9日)成为高等教育中的新现象。

三、关注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社会新闻

伦理道德是社会生活中,法律以外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保证社会有序发展的另一种手段。和法律不同,伦理道德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对于社会风气的形成和改进,并不使用强制的手段,而是依靠人们的观念进行自我约束。因此,对于伦理道德,我们不能用一条条现成的规定去进行规范,更多的时候是要依靠新闻媒体对于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反映,进而从婚姻、家庭、责任、公德心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舆论,并用这种舆论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所以,反映伦理道德问题的社会新闻对于社会形成统一认识、批判错误认识、纠正错误风气、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能够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对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宣扬和倡导,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于丑恶现象的抨击和阻止。

同类推荐
  • 诚信中国:中国企业信用危机报告

    诚信中国:中国企业信用危机报告

    本书对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系统的种种危机作了由浅入深的报道,首先介绍了黑心商家诚信丧失、引发食品信任危机,接着介绍了黑洞事件触目惊心,中国股市诚信难寻等内容。
  • 鄂温克人与电视

    鄂温克人与电视

    本书以态度与行为的微观视角为切入点,重点研究电视对鄂温克人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意向以及行为变化的影响,并且就电视影响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改变的因素作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适读对象:新闻传播、心理、教育等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及爱好者。
  • 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5?12”汶川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但在抗震救灾的艰辛过程中,我在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陇南、甘南地震灾区采访时所经历的、听到的、看到的感人情景,仍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感动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 信仰追问

    信仰追问

    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信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的个别信念或信条,而是关于信念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信仰问题的不懈探求与追问。在论述信仰这一哲学味很浓的较为玄奥的问题时,作者梳理出101个问题,采用哲学随笔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信仰、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何用,极富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思辨的体验和一种精神的愉快。
  •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班级管理者基于对班级发展的展望和预测,并从班级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规律,制定出各项管理目标和措施,从而去落实、评价、反思、调控的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教育集体,实现和谐的教育发展,而且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班级办学的整体水平,从而提升班级内涵的发展。
热门推荐
  • 冷艳王妃倒追夫

    冷艳王妃倒追夫

    从不相信情的她,却一步步地踏进了他布下的陷阱。谁夺了谁的情,谁应了谁的劫。她说,吾不信正,亦不信邪,吾只信汝。他说,为人你覆了这天下又如何。当她一次次将他从身边推开,他终于绝望了。可是,当他陷入困境时,她却一次次地救了他。
  • 仙悲酒

    仙悲酒

    他叱咤一生,一路为成仙斩尽风骨。一路血雨纷飞,却发现自己早已成仙,而自己却在囚仙......才发现一切都为幻,回首时,囚仙,囚自己......找冥冥中的大手,才发现......
  • 灵意

    灵意

    我一念万物可生,却唯独睁不开你们的眼,我一念天地可灭,却唯独唤不醒你们的轮回;则索性我便自封为灵,取其意,化灵为天,重立规则!
  • 唐殇:使者篇

    唐殇:使者篇

    唐朝,是一个东西方各领域交流都十分密切频繁的时代,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各样使者们的活跃表现。“使者篇”要重点呈现的,就是那些如流星一般,曾经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独行的使者们的故事。其中的一些,并没有一闪而逝,而是化作了明亮的恒星,在历史的星空中,永远的占据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本书不穿越,不架空,而是选取在真实历史环境下可能出现的路人甲和路人乙们,来充当我们的眼睛,从普通人的视角,去观察和感受真实的历史脉络。
  • 涩女传说

    涩女传说

    大姐,请你不要介意,我真的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搬进来与您同住的,请相信我真诚的眼神,我绝对没有想要染指这屋子里的任何一个女人。严寒语……雪帷,相信我,过去的女人都是浮云,只有你才能让我永久地停驻。我一定会删掉所有MM的联系电话,永远只给你一人打电话的。蒋诚度语……
  • 传闻中的三公主

    传闻中的三公主

    两年前,她们太善良,太纯洁,太可爱,太天真了,导致受过太多的伤害,就在这时,她们在美国小时候的玩伴回来了,但是么没办法结果实在是不行了,再次回美国。两年后,她们又回来了,这次的回来是来报仇的,把所有伤害过她们的一个个全都杀了,最后的结局有了很大的变化,男配角当上了主角??男主角到最后只是一个过客??这是要逆天了吗??奥买噶的!!受不了了!!!
  • 灾难危机

    灾难危机

    2050年全球的每个角落里,都遭到了外来生物人的入侵!它们的目标是我们的水资源与及我们所居住的土地。它们的种种行为,看起来就像野蛮的殖民入侵,它们的死亡病毒能让人类感染或变异,变成没有人性的残暴怪物。主人公之一的马德理斯为了寻找他的哥哥马德杰克(猎鹰特种部队-指挥官)一直在末日的世界里和那些感染者、变异生物与及主谋"科多拉”外星人作战,一个接着一个的解决问题,直到将所有问题解决。
  • 珍珠项链

    珍珠项链

    爱情与富贵,米尔选择金钱;爱情与事业,施恩选择事业;爱情与友情,金沙麦里克选择友情;爱情与金钱,赫布拉选择金钱。
  • 神史风云

    神史风云

    中华大地流传,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洪荒魔兽横行。可是,神从何来?魔从何来?天地存在之前,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身为战神之后的柳如风,本只想着怎么去守护自己的一切,却逐渐翻开了史前的历史……
  • 罪与罚与续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