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楚天都市报》2001年12月9日的社会新闻《“麻木”******与原配住一楼》,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重婚等违反一夫一妻制的行为进行了报道,对这种破坏家庭和睦、破坏中国女性集体尊严的丑陋行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而《中国妇女报》1994.年5月16日的一篇社会新闻《“下海之家”的缝隙》则反映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金钱的诱惑,不少人的价值观念开始转变,对于用金钱还是用情感来维系家庭,他们没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致使“下海”给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冲击了家庭原有的运行机制,酿成新的家庭矛盾和家庭冲突,引发了人们对于构建一个与中国社会经济新的运行轨道相适应的家庭新秩序和家庭新准则的思考。《中国青年报》
更是针对随着社会风气日渐开放而逐渐增多的大学校园恋情进行了《大学生恋爱变奏曲》(1989年1月19日)的报道,分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引起了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广泛关注。
四、展现社会发展风貌和风土人情的社会新闻
社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软件”方面,诸如建筑、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等“硬件”方面的变化恐怕能让人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变化。而这些恰恰是社会风貌新闻所要表现的对象。这类新闻往往会选取一些很有代表性的方面加以展现,集中展示社会发展给“硬件”建设带来的显著变化,往往有一种成就性的意味在其中。
风土人情新闻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是自然景观,可以是人文景观,也可以是奇闻轶事。只要是可以陶冶情操、满足人们对于世界探索欲望的内容都可以纳入进来。
五、关注社会保障体制发展的社会新闻
社会各种保障体制的变迁与进步也是社会新闻反映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保障体制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是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而这部分内容(包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房改制度、养老体制等方面的内容)因为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往往会受到格外的关注。
在我国,曾经出现过由国家负担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就医、用药费用的职工医疗保障制度,于是不少家庭存在着“一人公费,全家吃药”的现象,大大加重了国家的经济负担,而对于医药卫生行业来说,也缺乏一种健康发展的环境。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行改变了一切,对于人们的生活也着实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社会医疗保险制开始试行
任明辉
从1997年4月1日起,一种新型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为模式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将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0多个城市(区、县)的上千万职工中开始试行,它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
在新型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下,根据往年医疗费用实际支出占职工工资的比例,测算出医疗保险金的缴纳比例。职工和单位分别按年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医疗保险金。职工一般按个人年工资总额的1%缴纳医疗保险金。单位按职工年工资总额的10%缴纳,即总的医疗保险基金相“-3于职工年工资的11%左右。
医疗保险基金划分为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基金两部分。个人缴纳的全部医疗保险金和一定比例的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金,共同构成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由专门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保值、增值,专款专用。这种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缴纳机制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公平和共济原则。
职工就医时按规定的医疗收费标准付费,首先从个人账户支付,个人账户不足支付时,由个人现金支付,直到相当于本人年工资的5%,再超出部分,主要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个人自付一定比例,比例随医疗费用升高而递减,分段累计。
同时,许多城市还因地制宜,确定社会统筹基金支付的最高金额以及医疗保险药品等服务项目报销目录。超出社会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金额和报销项目的费用,医疗保险基金将不予支付。或者分担较少的部分,其余将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由此可见,新制度加强了对职工医疗消费的约束,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以减少不必要的医药浪费。
部分试点地区对医疗机构将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设定医疗机构年收入增长幅度,并降低药品收入在业务收入中所占比例。由于目前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有限,在逐步规范政府投入方式和范围的同时,适时增设和提高部分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是从根本上扭转医疗机构投入与补偿机制,控制医疗费用的适度增长,减少药品”大处方“,重复检查的重要措施。
过去实行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只包括了城市中的部分人口。是造成”一人公费,全家吃药“的一个主要原因。同一地区各单位条块分割,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经费”自负盈亏“缺乏风险分担和经费共济机制,导致”一人生病,全厂医药费超支“的现象出现。因此,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是覆盖到城镇所有职工,包括”三资“企业中的中方职工、民营企业职工和个人劳动者,并且要求试点城市境内,包括中央部委、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参加当地的医疗保险。
《人民日报》1997年12月6日
医疗保险制度的出现是我国医疗体制的一个革新。面对新出现的医疗保险制度,人们难免会产生一些疑问:新的制度是怎样一种制度呢?这种制度究竟如何实行?个人在制度中有着怎么样的权利和责任?等等。看完了上面这篇报道,相信人们就能够对于新制度的内容和实行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对于推动新制度的实行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六、报道灾难的社会新闻
灾难类的新闻一向是受众关注的重点,据1997年美国报纸发行人协会及报纸读者协会进行的联合调查表明,读者对于天灾人祸新闻的关心仅次于国家大事或军事方面的报道。
1999年11月,一艘名叫”大舜“号的普通船只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
山东一轮船海上遇难
尹建华张松青
山东烟大轮船轮渡有限公司”大舜“号滚装船,昨晚因风大浪高,动力丧失,在牟平姜格庄附近海域搁浅倾斜。船上共有旅客船员312人,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已抢救生还36人。
“大舜”号滚装船昨天下午去大连,因海上风浪太大,途中返航。16时30分发现二层甲板有烟雾,请求救援。烟台救捞局、烟大公司、烟台港务局轮泊公司相继派船救助。但因风大浪高,无法靠近。20时15分,“大舜”号主舵失灵,开始漂移;22时30分,救援船多次带缆均未成功。23时45分,“大舜”号与陆上失去联系。后确认已搁浅倾斜。
山东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接到“大舜”轮遇险报告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救援。********吴官正对救援和善后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派一名副省长带队连夜奔赴现场指挥。北海舰队、济南军区、武警部队也迅速派人员船只驶往遇险船处救援。据悉,部队、武警和省市区已出动数千人,动用大马力渔船、救捞船、海军舰只200217艘,在出事海域援救落水人员。沿海16个村5000多村民,沿45公里海岸线
设立嘹望哨,牟平区6个医院120多名医护人员参与抢救。
据了解,现在海上风浪仍然很大,阵风达九级,浪高达4至5米,气温降至0度左右,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光明日报》1999年11月26日
这次海难的发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时间,全国上下都在关心救援工作的新进展,虽然和自己相隔甚远,可是这则社会新闻却让不少受众为之揪心难过。
一般来说,灾难新闻都是突发性的,是受众无法预料的。从心理角度来说,能够极大地调动受众的好奇心和一探究竟的欲望,同时对于灾难中人物生命和命运的关心也使得受众对这场可能跟自己毫无关系的灾难产生极大的关注。而对于媒体来说,灾难新闻也一直都是报道的重点。
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场“9?11”恐怖活动会引起全世界如此大的关注,以至于三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对这场灾难记忆犹新。
七、塑造人物形象的社会新闻
反映社会人物或新闻人物的生活或活动也是社会新闻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这类社会新闻主要是报道人们所关心的专家、学者、演艺界人士、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社会活动家等的活动与生活情况,通过报道展现这些人物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进取精神,以达到示范等作用。比如《中国当代保尔——张海迪》(刊登于:《广州日报》,1983年3月8日)、《谢晋与残疾人》(刊登于:《浙江日报》,1990年1月20日)、《拒绝繁华成大道——访“
清帝系列”小说作者二月河》(刊登于:《文汇报》,1998年8月1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