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4800000012

第12章 木桶、鲶鱼及其他(2)

有位威猛的船长,当然是挪威船长了。他很聪明,灵机一动,摸一摸自己下巴上的胡子,就计上心来了。渔船出海捕鱼时,他预先准备好几条活跃的鲶鱼,捕获到的沙丁鱼放入水槽后,他就把鲶鱼放入水槽里。鲶鱼生龙活虎,四处游动,到处追杀沙丁鱼。可怜的沙丁鱼们,见到与天敌同居一室,吓得魂也没了,魄也丢了,就是一个劲地四处逃窜,不要命地挣扎,把整槽鱼都搅得上下翻滚,从而使槽里面的水补充到了足够的氧气。于是,沙丁鱼们欢蹦乱跳地被运进渔港了,当然,它们其实只是在作最后的挣扎。

这一现象被人称为“鲶鱼效应”,广泛地应用在管理实践上。但是,这条“鲶鱼效应”可以成为管理科学的原则或管理艺术的原则吗?如果它是一条科学的原则,那么,它的科学性在那里体现出来呢?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沙丁鱼所以死,是水里缺氧造成的。而造成缺氧的原因,是鱼太多了。而鱼多了,本来是好事,是丰收。但故事里的挪威渔民似乎比较扣门,不太爱惜自己的渔获,连装一台气泵的钱也不愿花。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装一台气泵能花多少钱呢?这是长线投资,而且还能从消费者口袋里掏回来。真是太抠门儿了,这种给鱼供氧的气泵,我们在菜市场的卖鱼档里,倒是常可见到的,在海鲜酒家的鱼池里,也可以见得到。

挪威的渔民聪明地利用了鱼的不停顿的翻滚运动来给水里带进氧气,从而解决了渔获损失的问题。但是,沙丁鱼不是那种有灵性动物,不是说一声sit。它就坐下了,举起两只前鳍,把舌头伸出来摇晃着。也不是叫一声up,它就会跳跃起来的。挪威船长聪明之处,在于巧妙地在沙丁鱼群中投下恐怖的阴影,他让沙丁鱼们感到恐怖,无处不在的恐怖,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的恐怖,在整个运输的过程中,沙丁鱼们就是这样一直处于无休止的恐怖中,从而激发出生命最后的潜能。这有点像停电时点的蜡烛,临熄灭前总会发出突然的闪亮,挪威船长所要的,就是这最后的闪亮。

把“鲶鱼效应”从一项捕鱼运输技术延伸进管理领域,是符合心理科学的,通过把管理对象看作为沙丁鱼,把管理手段作为鲶鱼,把恐怖的阴影投入管理对象心里,使管理对象常常处于极度的恐惧中,从而把生命最后的潜能释放出来,获得生命最后的一闪亮。所以,“鲶鱼效应”说白了,也就是恐怖统治而已,不是什么特别的秘密,用不着说得神乎其神的。

采用恐怖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是对人性的摧残。不妨想想,那些欢蹦乱跳的沙丁鱼,给几条鲶鱼这么折腾一翻之后,又能再蹦哒多久?动物也有因恐怖而吓死的。

5

“鲶鱼效应”的一个最典型的应用实例,就是原哈尔滨第一塑料厂厂长发明的“满负荷工作法”。在理念上,“满负荷工作法”就是制定出一些具有鲶鱼功能的管理措施,使管理对象迫于恐惧感拼了命地激发出极限潜能,从而使生产效率不断地得到提高。

比如,原来一个工人看管一台机器,用3分钟时间生产一只塑料茶杯子。现在认为这个工人的工作负荷量不足,制度改变为一个人看管两台机器,用4分钟时间生产两只杯子。劳动者个人劳动强度加大,生产率提高,企业利润也跟着提高了。

我曾和一个在企业里混的朋友,闲聊起中国的企业管理,像满负荷工作法、承包制、竞争上岗、岗位工资制等等管理创新,最初在试点单位实行都是很成功的,可一旦作为成功经验全面推广开来,就会失败。他觉得很不理解,满负荷工作法推广后,哈尔滨第一塑料厂就不行了,现在也不知嫁了没有。朋友开玩笑地说,如果你能解决这个奇怪的中国现象,说不定能获诺贝尔奖呢。我回答他说:若是真的,这奖项我就拿定了。我这样给他证明:

原来一个工人生产一只杯子需要3分钟,这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现在管理创新了,一个工人可用4分钟时间生产两只杯子。个人生产率提高,试点单位获利了。但当这一创新经验向全社会推广以后,因为,都变为一个工人看管两台机器,于是,生产一只杯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由原来的3分钟变为2分钟,没有一个单位能够得到生产率差额,试点单位也就不能再继续因此得利。于是,一切又回到原状,该怎样的,还是怎样的,只是生产者劳动强度加大了。

朋友当时瞪大了眼睛望着我,想起来真是好笑。因为,我的证明如此简洁,把如此复杂的管理难题用三言两语就说明白了。他不得不承认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真理总是简单的,只在于我们是否接受罢了。但他虽然承认我的证明解释了为什么创新管理一经推广就不能再发挥作用,却始终坚持认为我不能凭此原理得到诺贝尔奖。这我也是承认的,诺贝尔奖又不是他发的嘛。

在前一段时间里,管理创新的作用被我们的媒体不恰当地夸大了。如果管理创新所提高的效率,最终只是落实在加大生产者劳动强度上的话,这种创新与社会进步是毫无关系的,也肯定不是什么创新。管理创新,只在一种特殊情况下才可能是真正的。这就是以不加大生产者劳动强度为前提条件,通过适当的措施,减少企业内部的非生产内耗,从而增加企业效益,这样的创新才是真正的管理创新。否则,通过加大劳动强度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意义。因为,对社会整体来说,效率提高要来自科技创新才是进步的。

6

《没有任何借口》一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著者美国人,编译者中国人。书的内页,向读者介绍这是一本被美誉为最完美的企业员工培训读本的书。就我所知,确实有不少单位公款购买此书派给员工学习,并要求写读书心得。结果,这本书今年1月才出的第一版,但到目前为止,10个月的时间内,至少重印了23次以上。大有洛阳纸贵的感觉,商业操作极为成功。

这本书的基本理念就是书名所说的“没有任何借口”。该书的序言《千万别找借口》第一段,开宗明义地扯上好大一张老虎皮。它说:

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西点军校,这张老虎皮吓得人两腿发软了。一所大名鼎鼎的,为强大的美国军队培养指挥官的学校,当然是一个军事位了,至少,门口会有两个持枪的岗哨笔直笔直地站着。枪杆子,可是杀人的武器。

该书作者对西点军校的军事化作风赞口不绝,认为体现了完美的执行能力,并应该应用到企业管理上来,成为企业的员工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所以,一个企业员工,在遇到上司问话时,应当立即把工作服梳理得笔挺笔挺的,然后笔直笔直地站着:“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而不能说:“报告长官,事情这样做可能更好些”,“报告长官,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太劳累了,能否补休”等等。总之,绝对服从,无条件地服从。服从,服从,即便做到死,也要把这个两个字的信条奉为最高原则:服从。

这是美国人写的,但会有多少美国人读这本书呢?不知道有多少美国人会接受书中所吹捧的信条。感觉中,美国人都很有些西部牛仔风格,比较珍惜自己的自由和个性。对“没有任何借口”这种军事化的、或半军事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我很怀疑美国人会无条件接受的。

当然,我不是说这本书的编译者假托了一个美国人的名字来造假。尽管,一本编译著作,编译者是很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书里头。但我是倾向于认为,这本书的的确确是美国人写的。因为,美国人奉行双重标准国际知名。因此,很可能地,这是一本美国人写给非美国人读的书。否则,又何来文化侵略一词?垃圾当然是扔给别人最好。如果美国人真是把书中那条垃圾似的信条奉为圭臬,那么,我就真要可怜那些美国人,为那些美国人感到悲哀,是万分的悲哀了。一个自称为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的公民,他们的所谓自由,原来不过就是站得笔直笔直地说:“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奴隶的美德。但以美国今日的强大,美国人民需要给哪一个国家的人民当奴隶呢?当然,话也许不能说得太绝对,有些美国籍人士可能还是需要信奉这样的奴隶信条的。比如,新移民,这可能是合适的短板,或者是少数族裔人士,这可以用来充当沙丁鱼。

近十多年来,伪劣理论极有市场。如上面的几条所谓的管理学原理,就极得中国企业管理界迷信,并且认真地实践了。不过,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到效果,基本上是得一利而生百害。所谓得一利,也就是管理者本人得利,但为害了企业,也为祸了社会。

管理对象先被教导说要非人化地甘愿做一块木板,然后又被虐待成一条沙丁鱼,现在还要求不要吭吭,“没有任何借口”,直至人性的泯灭。这样地过日子,也真是够累的了。老实说,与其被人当作是一块木板或一条沙丁鱼,我宁可被人看作是一架没有生命的机器。做机器设计的人心中都会有个安全系数,决不会设想机器长期在满负荷条件下工作的。比如,一栋楼房要起30层,建筑师设计它的地基时,绝不会刚好是能够承担30层的重量,让地基满负荷工作,总会留有余量的。而且,为了延长机器的寿命,人们还不时会给机器加点油,受到些人道的待遇。

学习外国的所谓先进经验时,我们还是要带点儿头脑的好,别把垃圾当宝贝,泯灭了自己的人性。

2004/11/29

同类推荐
  • 上古传说

    上古传说

    上古历史多存在于神话传说中,从上古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得我祖先对于世界的认识,可以得知我们的祖先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许多美丽的文学形象也取自于上古传说。
  • 一带江山如画:古诗词里的山水故人

    一带江山如画:古诗词里的山水故人

    站在无数前人吟咏过的美丽山川的面前,忽然觉得自己是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所幸,美丽的山水并未嫌弃我们这些粗鄙的后来者。它们仍然以宽广博大之胸怀,拥抱每一个来访者。于是,它们只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吵吵闹闹的话语声中,想起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怀念王湾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思念王维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沉思与反抗

    沉思与反抗

    本书收录了“鲁迅与瞿秋白”、“悲剧的诞生”、“思想和思想者”等作品。
  •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本书集纳红学界内外诸多声音,对红学史上著名的“索隐派”和“考证派”之争、《红楼梦》是不是在隐写历史、曹雪芹是不是作者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 杂烩集

    杂烩集

    宁夏银川建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卓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企业家,几个月前给我特别推介了付登华老先生的书稿《杂烩集》。当时,我正忙于参加中国枸杞博物馆布展和搜集素材创作第九部长篇小说《杞圣》,只好背着这部书稿抽空阅读。读后感触颇深,不由想起了他一生最喜欢的两句诗:“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热门推荐
  • 黑客霸主

    黑客霸主

    程序专家:研制人工智能最少需要五十年!……神秘组织:破解外星文明最少需要一百年!……我:不好意思,我已经替你们做了…………重生八年前,……再现精彩的黑客大战……试问这世间,还有谁能阻挡他成为黑客霸主!……
  • 我8天的青春

    我8天的青春

    总是有一些人出现在你很需要的时候,当你认为一切都就这样错过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所谓的当初的恨只不过是当初的青涩和幼稚的自尊扭断了当初彼此通往下一个路口的可能。经历了很多才发现:我们都没有变,我们都还在原地顾盼自怜。不是不想回到过去,只是大家都知道已经回不去。于是那些错过的往事总是在灵魂里面萦绕。黑涩的犹如怒放的紫玉兰让人心有余悸,而红色的就像血管里面鲜红的液体,让人心疼。再回首,我们都已经不再一如当初,只是我还在回忆在当初,靠体验着这些生命中的故事在生命的旅途中行走着,记录着。其实不多年以后我们的故事怎么样,我们知道自己真实地活着就是好的。
  • 放下就是快乐(全集)

    放下就是快乐(全集)

    本书中收集了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一则则小故事,或长或短,都使我们不曾想到,这小小的故事中,蕴藏着丰富感人的人生科研成果,更有智慧闪现之后的心情舒畅,如春雨秀滋润心田,第一个故事,都演绎着一个不变的生命真理,当你在饭前茶后,睡前晨起拿起它的时候,使你在淡淡的哲思中获得感悟和真知。一些社会学家利用几年的时间,对48个国家进行调查,调查的课题是关于快乐。在调查之初,他们认为快乐指数排在第一的应该是日本。因为日本人平均寿命79.5岁,长寿年龄居世界前列,如此延年益寿,一定有快乐的因素。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说:“只要你觉得你是幸福的,那么毫无疑问你就是幸福的。”
  • 龙腾帝国

    龙腾帝国

    神秘的五角,称霸星空的外族,星际中艰难生存的人类;来自矿村的林天,因寻弟报仇踏上星空。一段波澜壮阔的星际历程展现给大家。
  • 无限神罚

    无限神罚

    破坏无限者死,这是天罚队的承诺,龙有逆鳞,触者必死。
  • 机战异闻录

    机战异闻录

    带着满脑子奇妙知识、游戏专属的攻略本以及无比逆天好运的宅胖穿越到了游戏的世界中,平凡无奇的宅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凭借近乎开金手指般的优势,成为妖孽般的存在。《机战异闻录》第一部_终焉的银河,将带领大家畅游在机器人大战的世界中,享受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快感。
  • 步入社会应该知道的生活智慧

    步入社会应该知道的生活智慧

    本书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在步入社会前,给孩子提供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议,使你发挥独特的潜质,轻松地步入杰出青年的行列!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十万末日

    十万末日

    末世三年,行尸走肉。人类与丧尸僵持,道德与生存抉择。打怪是日常所需,抢夺是人类本能。有人打着打着怪就被怪打死了,有人见怪就躲还活到最后。有人面对未来无比惶恐,有人意志坚定坦然踏入黑幕。有少年一路成长,有英雄不断陨落。是谁无意中踏入强者之途,是谁谋划终生却始终无果。搞笑不是初衷,阴谋不是主流,打怪纯属娱乐,热血实属雷同。
  • 重生之七十年代

    重生之七十年代

    本文带你走进七十年代农家里的家长里短。这里有着极品的亲戚,有着爱护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且看女主如何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