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4700000017

第17章 李梦阳与《空同集》(1)

关于李梦阳,我们前面已经有好几次提到,并且知道李梦阳之所以起这么个名字,是因为他的母亲在怀他时,梦见一轮红日坠落怀中。殊不知叫这个名字的人还有很多,据说在李梦阳同时期就有一个,而且偏偏让李梦阳遇见了。那时候李梦阳正在江西做提学副使,相当于现在的省文化及教育厅长。官做大了,就免不了有点小脾气。当他碰见那位也叫李梦阳的学子时,就说你不知道我的名字叫李梦阳吗?怎么敢起一个同样的名字来冒犯我?学子听后,毫无惧色,说名字是父亲给我起的,明知相同也不敢改呀!

李梦阳一听,也对,干脆出个对联为难他一下吧。就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上,也就罢了。于是说出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蔺相如和司马相如虽然都叫相如其实是不相如的。言下之意,你怎么能和我一样呢?学子听后,稍加思索就说: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意思是魏无忌和长孙无忌虽然都叫无忌却都没有什么忌讳,他们没有,我们也应该没有。李梦阳一听,认为这联对得工巧,于是欣然一笑了之。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梦阳显著的性格特点,即“负才尚气”。关于他的这一性格特点,还有一些说法,说他“过于自是”、“自恃学富”、“霸气”、“不服人”等。也因此,他一生中仕途坎坷、多有不顺。据史书记载,李梦阳仅做了十多年官,就坐了五次监狱。

第一次,是在弘治十四年(1501年)。那年他28岁。李梦阳20岁参加陕西乡试,考取第一名,第二年又中了进士,官拜户部主事,不料他的母亲和父亲却先后去世,无奈就只好在家守孝,守孝期满,刚做了不到三年的官,就因为性情刚直,执法如山,得罪了人,被诬告入狱。所幸罪名不重,不久就获释出狱,重新进了官场。

第二次可就没有这样简单,娄子捅大了,差点送了命。这是弘治十年(1497年)的事,李梦阳应诏起草了《上孝宗皇帝书稿》——请注意“应诏”二字,是皇帝主动向他征求意见的,他于是就老老实实给皇帝提意见。他说当时社会存在着“二病”、“三害”、“六渐”(六种逐渐产生的祸患)。大致是吏治腐败,宦官专权,军费开支太大,老百姓承担的税赋过重等等。这还不算,他在文章的最后,更是直接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当朝皇后的弟弟寿宁侯张鹤龄,说张勾结社会黑恶势力,图利害民,“势如翼虎”,气焰嚣张如同长了翅膀的老虎。更指出其要害就在于皇帝“厚待张氏”。

此言一出,无疑捅了马蜂窝,张鹤龄大进谗言,张皇后与其母哭闹朝堂,合伙把李梦阳送进监狱不说,并且一定要置其于死地。

所幸当时的皇帝还比较明白,他认为李梦阳虽然狂妄,却一心为国,于是千方百计将其保了下来。李梦阳气愤不过,一出狱门就找机会把寿宁侯痛骂了一回,骂尚不解气,以至于打落了他的两颗门牙。

一年后,孝宗黄帝驾崩,继任的是武宗。这位皇帝倚重的依然是一帮太监,当时所谓“八虎”,以刘瑾为首。尚书韩文等大臣为此很焦虑,痛放悲声。李梦阳看见很不以为然,说身为朝廷大臣,哭顶什么用?待谏官弹劾时,内阁大臣尽力劝奏,文武百官据理力争,朝野必然响应,何愁扳不倒他们?韩文一听,急忙把弹劾的任务交给李梦阳,让他起草《代劾宦官状疏》,李梦阳也不推辞,提笔一挥而就。岂料此事走漏了风声,韩文等人被逐出朝廷,《明史纪事?弘治君臣》:孝宗皇帝与刘大厦语:“比法司奏上,朕试问左右作何批示?一人曰:‘此人狂妄,宜杖释之!’朕揣知此辈欲重责梦阳致死以快宫中之愤,所以即释复职,更不令法司拟罪也。”

李梦阳也被强令辞官。不久刘瑾又捏造罪名,将李梦阳投入了监狱,而且必欲杀之而后快。幸亏他的文友康海等人相救,才得以免死。

4年后,刘瑾因为谋反被诛,李梦阳才又被重新起用,这一次就当了江西提学副使。在提学副使任上,他拆庙宇建学校,政绩很好,至今江西还有人在撰文纪念他。不料却在三年之后,又被扣上了“欺压同僚,挟制工官”的罪名,第四次被投入狱中。其实所谓欺压同僚,也就是与几个同僚不同道、不同调而已。譬如李梦阳要过江了,有人劝他说该拜拜江神,李梦阳非但不拜,还命人把江神捆绑起来投入水中,说“得其所哉”,得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再譬如淮王府的卫士们与学士因事争辩,李梦阳便认为有辱斯文,鞭打了那些卫士。这一次李梦阳入狱,引起了公愤,史书记载有万余学子为其鸣不平,加之朝廷内有人相救,也还是出了狱。只是官做不成了,不过官员的身份还在,有一个好听的说法,叫“冠带闲住”。

《明史?李梦阳传》:孝宗崩,武宗立,刘瑾等八虎用事,尚书韩文与其僚语及而泣。梦阳进曰:“公大臣,何泣也?”文曰:“奈何?”曰:“比言官劾群阉,阁臣持其章甚力,公诚率诸大臣伏阙争,阁臣必应之,去若辈易耳。”文曰:“善”,属梦阳属草。

《中州野录》:江南润州丁玑,督广东学政,渡江,有司具牲醴请祀水神,玑笑曰:“舟乎,或沉或浮,神何预焉?”至中流,风浪作,而舟覆。李梦阳督江西学政,渡江,有司亦以请,梦阳怒,令从者缚神投诸江。且曰:“水神而投诸水,得其所哉。”竟无恙。

“冠带闲住”本应无事了,李梦阳也正好****文学的爱好。史书记载说这时候的李梦阳更加桀骜不驯,放纵恣肆。不料到了正德五年(1510年),却又有一桩旧案牵扯到他,说他在江西任上时,曾与宁王朱宸濠有过来往,并为其写过一篇文章,《阳春书院记》。现在宁王因为谋反而遭诛了,李梦阳当然少不了干系,于是最后一次被送进了监狱。这一次虽然同样被救出来了,却彻底丢了官,结束了他坎坷凶险的仕途生涯。

李梦阳一生官虽然做得不顺当,但其直言不讳、刚正不阿的品行和操守却为当时和后来很多人所看重,称之为“正气文人”。

当然,人们更为看重的还是他的文学才华,他的诗文成就。有句成语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是在某处有所失,在另一处又有所得,李梦阳的际遇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李梦阳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丰厚的诗文作品,二是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

李梦阳的诗文著作很多,都收集在《空同集》一书中,共计66卷,2000多篇首。《明史?文苑传》说他“工诗赋,重文章,诗尊李杜,赋承屈贾,文从两司马,气势磅礴,思如涌泉”。一般认为他的诗比文要好,能够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关心民生疾苦,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尤其是七言诗,“善用顿挫倒插之法”,颇得唐代杜甫诗的真传。但当代有位学者南玉印,认为李梦阳的文章也同样好,他在自己所写的《李梦阳古文评价》里边,对李梦阳古文内容与形式方面的特点,都做了精到的分析概括,指出文如其人,其为人磊落正直,为文也观点鲜明,单刀直入,议论汪洋恣肆,形成雄辩的风格。其实这一点,过去也多有肯定,与李梦阳同为“前七子”的王廷相在其《空同集序》中就曾经说过,李梦阳文章能“掩蔽前贤,命令当世,秦汉以来,寡有其俦者”,没有什么人能与他相匹敌了。还说“今李献吉者,非今之韩愈乎?”今天的李梦阳,难道不是今天的韩愈吗?还有一位黄省曾也在给李梦阳的书信中说:“往匠可凌,后哲难继,明兴以来,一人而已。”李梦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的一个大才子。这些虽然都免不了过誉之嫌,但也可以看出当时人对李梦阳推崇的程度。

为了印证一下这些评论的可信性,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李梦阳的这样几首诗和几段文字。

第一首诗是写庆阳的,“庆阳亦是先王地,城对东山不窋坟。

白豹寨头惟皎月,野狐川北尽黄云。天清障寨收禾黍,日落西山散马群。回首可怜鼙鼓急,几时重起郭将军?”这首诗起首两句点题,中间四句写景,写得极有地域特点,只要是庆阳人,一看就会觉得亲切。最后两句抒发感慨:这样一个边陲重地,战事急迫,如何才能再有唐代郭子仪那样的将军来驻守呢?

另外几首是写自己的。一首写在他31岁生日时,主要是思念双亲,追忆往事,抒发悲愤之情。诗有七首,其中第二首这样写道:“母之生我日初赫,缺突无烟榻无席。是时家难金铁鸣,仓皇抱余走且匿。艾当灼脐无处乞,邻里相吊失颜色……呜呼二歌兮歌思长,吾亲俨在孤身旁”。诗中的“缺突”指烟囱,“榻”即床,“缺突无烟榻无席”意谓缺吃少用。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李梦阳小时候的家境是很不好的,缺吃少用到连一支治病的艾草都没有。

另两首写于他第二次入狱时,其情益悲,其景更惨。“湫宇夕阴阴,寒灯炎不长。气栖递微明,飘忽如清霜。人云网恢恢,我胡寓此房?”诗里的“湫宇”指牢房,牢房里阴暗潮湿,灯光微弱。人都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为什么我却得不到公正的待遇,住在这样昏暗的地方呢?这种时候,他也和大多数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一样,把洗雪冤狱的希望寄托在帝王身上,怎奈“帝居杳何许?

苍苍隔九阍。白玉为阿阁,黄金为重门。可望不可即,仰见云飞奔”。天庭高远,难达圣听,最后只有万般无奈地发问:“何事发炎旭,下照孤葵根?”怎么样才能让红太阳的光芒,下照到我的身上呢?我可是一枝绕日葵花呢!作者这样自我比况,正好反映出作者的忠君思想。但忠君和爱国,在封建社会士大夫那里,常常是不可分的,对此,我们不应该有所诟病。

这种忠君思想也即爱国情怀在李梦阳的政论文章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他在前述《上孝宗皇帝书稿》中,这样写道:“盖直言之臣,秉性朴实而不识忌讳。睹事积愤,诚游于中,义形于词,故其言剀切而无回互,药石而鲜包藏……今睹可畏之势而得言之时,使仍缄默退缩以为自全苟禄之计,是怀不忠而欺陛下耳。”敢于直言朝政弊端的臣子,大都秉性朴实,不懂得忌讳,看见不公平的事,心里就气愤,嘴上就要说,说就还说得尖锐深刻,好像没有经过包装的药片一样。现在看到这种可怕的情形(即前面所讲危害国家安全的种种祸端),又赶上皇帝主动征求意见的时机,假使仍然保持沉默不敢说话,借以保全身家性命苟且偷生安享俸禄,实在是怀有不忠之心而欺骗皇帝您哪!在前述《代劾宦官状疏》里,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臣等伏思,与其退而泣叹,不若昧死进言。即使进言以死,不犹愈于缄默苟容乎?此臣之志,亦臣之职也。”即使今天我们读这些文字,也依然会为这种冒死进谏的精神动心动容。

李梦阳所处的时代,文坛由当时的内阁大臣李东阳主持,基本上还是奉行着此前“台阁体”的文学主张。所谓“台阁体”,是指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台阁重臣们倡导的一种文体,这是一种由压抑的道德和平庸的人格出发的文学,既缺乏对自我内在感情的切入,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关心,并且缺乏艺术创造的热情,是一种内容苍白贫瘠、形式僵化呆板的文学,用史书上的话说“阿谀奉承、********”、“啴缓冗沓,千篇一律”。李梦阳对此很不满意,他勇敢地打出复古的旗帜,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提倡真情,重视比兴,在明中叶文坛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当时追随他的还有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即历史上所称“前七子”。这些复古理论及古文运动被后来的李攀龙等七人(即“后七子”)继承了下来,且“历经三朝,推陈出新,百年不衰”。

当时开展的古文运动固然有其积极意义,但也有缺陷,即“盲目尊古,一味以类比剽窃为能,成为毫无灵魂的假古董”,因而被人讥为“模拟剽窃,得史迁少陵之似而失其真。”只学到了司马迁杜甫的表象而缺少内涵。这一点,就是李梦阳自己后来也有认识,他说“余之诗非真也,王子(叔武)所谓文人学子韵言耳,出之情寡而工之词多也”。自己的诗缺少真情,只是辞章讲究而已。

他认为真正的好诗在民间。我们看前面所引的李梦阳的诗文,并不如此,可见李梦阳对自己的要求是很高的。

总之,作为文人,李梦阳是成功的,既是明代文坛的荣耀,也是庆阳人的骄傲。李梦阳之后,庆阳籍文人学者辈出,这与李梦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明?徐祯卿《谈艺录》: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弘治时,宰相李东阳执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梦阳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等号十才子,又与景明、祯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皆卑视一世,而梦阳尤甚。

附录一

李梦阳三下长安

李梦阳天资聪颖,禀赋超群,加上从小就好学多思,因而到他十五六岁时,就已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的才子了。他17岁那年,陕西长安府开科考试,他备行装,告别家乡父老,只身前往长安。当时,李梦阳虽说血气方刚,才华横溢,但他一点也不自负,相反,他总是想到自己的不足,想到“强中更有强中手”。到了长安,他不像别人那样整天吟诗聚会,高谈阔论,借以炫耀自己,也不像那些纨绔子弟,临考前游山玩水,忘乎所以。他把自己关在小店里,认真读书。眼看就要考试了,一天,他碰到一伙挟鸡斗狗的纨绔子弟喧嚣而来。李梦阳早对这些人的行为非常反感,便上前说道:“就要考试了,你们为何如此嬉闹不休?”那些纨绔子弟,从李梦阳说话口音知是从庆阳府来的穷酸小子,哪里瞧得起他,奚落道:“北山狼,只知学而时习之,岂敢应试?”李梦阳听后心中非常气愤。他的性子格外要强,心想,要考就必然要高中,让这些纨绔子弟看看,煞煞他们的傲气,但目前自己的学识状况还无这个把握,不如再读一年书。主意一定,试也不考了,长安也不呆了,回到家里,更加刻苦地攻读。

同类推荐
  • 军事,国家的骨骼

    军事,国家的骨骼

    在地球上,战争比和平更早出现。从人类开始出现,为争夺食物、栖息地,而发展出战争。战争从未曾长久停歇过,它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存在过。中国各个朝代的灭亡与崛起,军事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该书通过描述古代的战争史,展现这种文化的独特性,让人了解战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从而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我国的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汉代,典当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这是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化,虽然它们曾经备受争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以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秦始皇陵和“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详细阐述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一、二、三号陪葬坑的布局特点及剑、矛、戈、戟、弩等出土青铜兵器。精美的图片、精确的考古数据及小资料充实了本书内容,可作为知识的补充,也充分展现了秦代的冶炼技术、工匠的细腻手法和出土文物的艺术价值。
  • 中华名句

    中华名句

    本书是一本介绍中国古典诗词歌赋知识的通俗读物。内有名句、出处、解释。
  • 修德养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修德养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地球的花衣:自然奇观(地理知识知道点)

    地球的花衣:自然奇观(地理知识知道点)

    山是地球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地貌之一,高耸入云的山峰常常给人一种博大宽厚之感。正因为如此,山历来都是人们向往之地,历史上的隐士常常选择名山作为隐居之地,孔子也曾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话。
  • 傲世轻狂:殿下的惑世魔妃

    傲世轻狂:殿下的惑世魔妃

    上古奇物八荒石让她离奇穿越,下定决心要夺回它,却被分成两半,一半落在她的体内,一半消失。因八荒石暴露了稀世体质,玄天神体。从此后成为众矢之的,她小心的隐藏着身份,却始终逃不过他的围墙。“百里清夜,你别跟着我!”“一,我们从未相识,二,我不认为你会对我一见钟情,再见倾心非我不可。三,您身价太高,本姑娘高攀不起。”“我的小公主,一,我们相识。二,不是本殿下对你倾情,而是你要了本殿下的一生,三,公主与殿下,足以与我相配。”
  • 问魔传

    问魔传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男主在设定的情况下踏上猎魔的道路中遇到各种磨难,最终经历九九八十一关之后终于还是惨死沙场的故事。
  • 夜店诡谈

    夜店诡谈

    宅男偶像最美嫩模周秀娜、台湾当红歌星范逸臣联手演绎夜店、医院、学校经典鬼故事。万圣节夜,几个年青人各怀心事聚集在一间酒吧。席间,大家提议讲恐怖故事,投票决定谁的故事最不吓人谁就请客。于是其中三位轮流讲述了失踪、单行道、夜勤病栋三个离奇诡异的故事……
  • 无间东宫

    无间东宫

    两国交战,江湖动荡。一身白衣,冰冷血瞳,若不是受够了屈居人下的日子,怎么会储蓄力量不择手段的想要独尊天下,可谁曾想到那个温柔浅笑的东宫竟然是一生都未曾了解的变数。这天下终究还是因你而起,也因你而落,是该策马轻舟随你而去,还是权谋天下,自此山高水远,永远的失去你。这场以爱为名的阴谋到底是谁中了谁下的盅~
  • 异界奇侠

    异界奇侠

    以前写的发来玩玩。。。。。。。。。。。。。。。。。。。。。。。。。。。。。。。。。。。。。。。。。。。。。。。。。。。。。。。。。。。。。。。。。。。。。。。。。。。。。。
  • 无限之英雄崛起

    无限之英雄崛起

    “虾米???主神空间什么时候升级改版了????这娃儿是病毒吧???”“靠靠靠,喂,老哥,我手机出问题了,上面弹出一个窗口说什么你想知道生命的意义吗,下面还有两个选项,一个yes一个no,求助,这个怎么弄??”“按yes,我不会骗你的”“真的吗?”“我读书少你别骗我......”“我都点过4次了怎么会骗你呢???相信我,有好东西”“二蛋卧槽你大爷!!!喂!喂!喂!怎么不说话???”卧槽我穿越了??!!怎么手上还多了块表?还有任务?这是怎么回事?!?!
  • 尸兄,我们不约

    尸兄,我们不约

    被同学逼着吃下死人饭后,没想到半夜有人再次把那碗米饭送到我床前。六叔告诉我,吃了死人饭的人,最后都会枯竭而死。为了活命,我被迫活在一个经常欺负我的小流氓麾下。然而,我把他当朋友,他却一心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龙女传说

    龙女传说

    拆了龙王庙夜夜梦到老龙要吃我,为了活命神汉竟要我和龙女结妖亲……
  • 废柴重生之绝色小姐称天下

    废柴重生之绝色小姐称天下

    她是21世记杀手榜的no.1,却被爱人杀害。穿越到一个奇迹般的大陆,一个有灵力的大陆。成了将军府里的废柴嫡女。但这难不到她,修炼,炼丹、召唤、练器……样样在行对于别人来说一本秘籍已是难求,而她左手一本绝世炼丹秘籍和一本失传已久的练器秘籍,右手一把有修炼万年的器灵的剑;身后跟着一大帮讨好他的兽兽。额……还免费送了一个大美男。“你是为夫的,不许看别人。”“我什么时候答应你了?”“为夫替你答应了。”“呜呜~,不带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