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0400000041

第41章 拜师穆彰阿

我们前面反复提过“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一根篱笆”要有“三根桩”的道理,我们强调过一点,那就是只要你自己是好汉,不管那“三个帮”和那“三根桩”是不是好汉,你都不应该拒绝他们的帮助。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虽然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社会关系却是如此复杂。不论你个人是好是坏,也不论你自己的理想抱负怎样,社会的现实是你不能要求身边的人都跟你一样。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总要遇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是不是你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好人之后,就要完全拒绝所有的坏人呢?

这个答案,在曾国藩那里,是否定的。

因为他的人事哲学里有一条关键的内容,就是在遵守人生原则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地拒绝帮助,更不能拒绝人生发展的机会!况且,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当然,话说回头,虽然“好人”与“坏人”的说法,属于小朋友们分辨人物时的专利,但我们回头去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也总还有个忠奸善恶的标准,这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相比较于岳飞来说,他的对立面秦桧,就是个奸臣,这是毋庸置疑的。

相比较于林则徐来说,他的对立面穆彰阿就是个奸臣,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可曾国藩在官场上最早的发迹,就是来自于这个不算什么好人的穆彰阿的大力帮助。

一般人知道穆彰阿,是因为林则徐。

林则徐作为民族英雄,在鸦片战争之前,坚决抵抗英法列强对中国的鸦片倾销,坚决主张禁烟,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最有名的就是虎门销烟。但作为当时的首席军机大臣,也就相当于主持政务的大臣,穆彰阿却是个彻彻底底的主和派和消极派,他坚决反对林则徐对鸦片走私进行严厉打击。后来英国挑起鸦片战争,林则徐自然是主战派的代表,而穆彰阿就是主和派的代表。

本来鸦片战争一开始,英国人在两广福建一带并没讨到什么便宜。后来英军绕道江浙进兵,这里的清军武备松弛,不堪一击,一直被英军打到了镇江,兵锋直指南京,而且切断了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运输通道。

这一下,清廷大为震恐。而作为首席军机大臣的穆彰阿却十分得意,他是主和派的首领啊,每次战败的战报一来,他就在朝堂里“相顾曰:如何!”(《清史稿·穆彰阿传》)那意思是说,我说不要打,你们看怎么样,不听我的吧,又败了吧!

当时的道光皇帝本来性格就比较懦弱,再加上穆彰阿这么一撺掇,立刻弃车保帅,也就是弃林则徐这个“车”来保他自己的江山那颗“帅”。于是把林则徐撤职查办,流放新疆伊犁,又让穆彰阿全权处理跟英国人的和谈事宜。

就是在穆彰阿这个投降派的主持之下,中英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屈辱的近代史就此开端。

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不能不满怀痛心和惋惜的说——那确实是一个呼唤巨人的时代,但可惜上台的却是穆彰阿这样的政治侏儒!

不过,作为道光一朝最重要的政坛人物,穆彰阿倒并不是在鸦片战争的时候才登上政治舞台的。

道光皇帝38岁登基,上台执政30年,前后最信任两个执政大臣,前15年是曹振镛,后15年是穆彰阿。曹振镛是个老实人,他一生最大的本事就是小心谨慎,一切按道光的意思去办事。他的学生问他做官的诀窍,他的回答竟然是:“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徐珂《清稗类钞》)就是皇上让你干嘛你就干嘛,多磕头,少说话,做一个彻彻底底的奴才就是他当官的诀窍。这种人当政,他能干事吗?他能治理好国家吗?

后来曹振镛退休了,穆彰阿就接了曹振镛的班。穆彰阿向曹振镛学习,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他比他前任还会揣摩道光的心思,当奴才的水平更胜一筹,以至于史书评价他跟道光的关系是“有水乳之合”。是说道光最信任穆彰阿,两个人的关系简直是水乳交融。

穆彰阿凭着道光对他的信任,大力发展自己的政治势力,把持朝政十几年,一直到道光死后咸丰登台,才彻底罢免了他,并且表示永不叙用。

穆彰阿这个人虽然没有政治眼光,虽然是个十足的奴才,但他执政十几年不倒,一是因为他摸透了领导的心思,把道光伺候得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特别注重培植个人的势力,所以在官场上到处都是他的党羽、他的亲信。《清史稿》说,道光朝的后期,穆彰阿“门生故吏遍于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时号曰穆党”。是说他居然形成了一个政治团伙,就叫穆党。而穆彰阿在扩充自己这个穆党队伍的时候,特别喜欢任用私人,特别喜欢提携他门下的学生。有一次,他就看中了一个姓曾的学生。这个姓曾的学生,就是后来的曾国藩。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时的曾国藩还不叫曾国藩,而曾国藩这个名动天下的名字,居然也就是拜穆彰阿这个大奸臣所赐,这也真算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了。

曾国藩当年参加会试的考试,两次落榜,到第三次,他发了狠心,势在必得。结果,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的这一次会试他终于考中了。而这一次会试的总考官就是穆彰阿。

考完会试之后是考殿试,考中了也就是进士了。曾国藩再接再厉,又考中了,这一次考了个三甲第42名,被赐同进士出身。

按理说曾国藩考中了进士,那应该非常高兴,因为这在封建科举时代,那就算是鲤鱼跳龙门了。可曾国藩却一反常态,发榜之后反而闷闷不乐。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这个“赐同进士出身”。

我们前文讲他跟左宗棠互相嘲讽,他笑左宗棠“看如夫人洗脚”,说左宗棠喜欢看小妾洗脚实在没有英雄气,左宗棠当时就回了他一句“赐同进士出身”,揭了他的老底。

原来曾国藩向有大志,认为凭自己才学,无论如何能考在二甲之前,二甲之前的就不叫赐同进士出身了,就叫标标准准的进士了。二甲之前的进士可以进入翰林院,作为中央后备干部培养,而事实上朝廷的高官也向来要有翰林院任职的经历,而三甲只能到各部委当主事,或者到地方上当县令,仕途的发展也就没那么理想了。所以曾国藩一看只中了个三甲同进士出身,心就凉了半截。他对自己要求甚高,后来也常以此为羞,所以左宗棠就拿这事儿来揭他老底。

可历史总是不按常理发展。按理说曾国藩只中了三甲,是没有资格进翰林院的,可后来他还是进了翰林院,而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穆彰阿。

因为这一届考试的总考官是穆彰阿,所以说起来这一届的考生都可以算是他的门生,当然这也只是宽泛意义上的。按理,大家考完了要去谢老师,所以考中的人按规矩都得去主考官穆彰阿家里去谢师。穆彰阿在那么多年轻人中,独独对曾国藩特别留意。据说穆彰阿发现曾国藩虽然貌不惊人,但步履稳重,姿态得体,觉得这人将来有可能是个才,就对曾国藩特别留意。

殿试过后,虽然各甲进士的名次定了下来,可为了选拔进翰林院的人才,按常规,还有个专门考诗文的朝考,也就是文学水平的考试。当然,一般情况下这个朝考也就只是个形式,进入翰林院主要还是凭进士的名次,所以曾国藩也没报太大的希望。

可是朝考一考完,穆彰阿就示意曾国藩,可以把他写的诗拿给自己看看。

曾国藩一听当朝主政大臣要专门看自己写的诗,那个激动,难以言表。一溜儿小跑跑回住的地方,恭恭敬敬地誊写了一份,又仔仔细细地核查了好几遍,保证一丁点儿错误都没有,才又一溜儿小跑把自己的诗送到了穆彰阿的府上。

穆彰阿一边看曾国藩的诗,一边跟曾国藩闲聊。这时候的曾国藩只不过是个什么还不是的小伙子,而穆彰阿已经是当朝一品大员了,两个人的身份天差地别,可穆彰阿却对曾国藩很亲切,这让曾国藩实在是感激莫名。

穆彰阿聊来聊去,发现这个年轻人是可以培养的,也就是可以纳入“穆党”的后备队伍的,所以对曾国藩的诗居然大加赞赏。曾国藩也不是笨蛋,当即磕头表忠心,正式拜穆彰阿为师。这一下就不是宽泛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了,那曾国藩就算是穆彰阿的私淑弟子了。所以穆彰阿也非常高兴,一高兴就对曾国藩说:

“我看你这个名字不够大气,不如我帮你改个名字吧!”

原来,这时候的曾国藩还不叫曾国藩,他原名叫曾子城,字伯涵,号居武。他后来戒烟的时候,把那个居武的号改成了涤生,但曾子城这个名字并没有改。

穆彰阿说你将来可以作国家重臣的,“子城”这个名字就稍显弱了点,不如改名叫“国藩”吧,国之藩篱,也就是国家的屏障的意思,这名字多大气啊!

曾国藩一听,再次跪倒谢恩,说老师您这名字改得实在太好了,我以后就叫曾国藩了。于是那个默默无闻的曾子城就因此成了后来那个名闻天下的曾国藩。

当然,有关曾国藩的改名,历来也有些不同的说法。各种年谱里都明确说到曾国藩确实是在这一年把那个“子城”的名字改成了“国藩”。但到底是谁帮他改的呢?据说这一年考试的主考官有四个人,穆彰阿排第一,还有一个叫朱士彦的排第二,除此之外,还有两位。宽泛说起来,这四个人都可以算是曾国藩的老师,有的就说“国藩”这个名字是朱老师朱士彦帮他取的,这样好歹算是避开了穆彰阿这个大奸臣。

后来还有说曾国藩这个名字是曾国藩在考上进士、进了翰林院之后,他自己心血来潮、立人生之大志向的时候给改的。不管怎么说,就算穆彰阿只是曾国藩改名的候选人之一,他此时对曾国藩的影响也已经是无人可比了。

结果第二天,穆彰阿就拿着曾国藩的诗重点向道光皇帝推荐。穆彰阿跟道光什么关系!两人有“水乳之合”,那就好得像一个人一样!所以穆彰阿喜欢的,就是道光喜欢的。所谓“你选择,我喜欢”,结果穆彰阿本来还只是把曾国藩列为朝考的一等第三名,而道光大笔一挥,把曾国藩又往上提了一名,就变成了一等第二名。

这一下曾国藩虽然只是赐同进士出身,但因为朝考成绩极其出色,也就顺理成章地、也出人意料地进了翰林院。

同类推荐
  •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所著,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精选了泰戈尔、卢梭的关于人生哲理的论述:有“人生的意义”、“追求幸福”、“生命的完美”、“文明的衍生”、“生存的孤独”、“万物的根源”等。
  • 论语·孟子

    论语·孟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 持平常心 修生活禅

    持平常心 修生活禅

    自从有了佛陀拈花,施加微笑,便有了蝉的诞生,蝉宗就是这样开始的。蝉的宗旨是从佛教传下来的,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它在印度出生,在中国成长,在日本开花,如今,蝉文化作为一门炽手可热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文化风景,因它涉及的是人生名中实实在在的东西,被人们推崇为“一种探究生命意义的及高智慧”。
  •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外交事业。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热门推荐
  • 复仇校园生活

    复仇校园生活

    三个复仇少女与上三个美男,他们经历了许多,最终会在一起吗。(请看本文介绍)
  • 天已暗夜已凉

    天已暗夜已凉

    年少时你是否也因为嘴硬失去最爱的人?十六岁的叶苡凉因为年少轻狂失去过十七岁的他,六年过去二十二岁的她与二十三岁的他狭路相逢只是她的又一次嘴硬让她彻底失去他再也没有机会触碰。他最终成了她心中一道不可言说的暗伤。
  • 混沌之猪

    混沌之猪

    每个人都有倔强的一面,有的人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消磨了自己的那一面,有的人却因为执念而无法释怀,他的故事往往在倔强中透着一股热血,这就是我要讲的故事。
  • 如果:等

    如果:等

    如果说悲伤会让人变得憔悴,那么我早就可以满头白发了,其实内心心里的人,最会伤春悲秋了。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我们常去的小镇,空闲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地钟声。古老的时钟,敲出地微弱声响,像时间轻轻滴答,微弱的晚风,拂过小镇河畔的杨柳,你我的发丝随风飘荡。你会牵着我那柔若无骨的小手,走过河畔,走过小镇,走过古老的钟塔。多少年以后,往事随云走,我们站立在纷飞的冰雪中,你会告诉我:“时间真的太少,一生一世,不够你我融化冰雪的深情。”
  • 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

    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

    《我是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是周嘉宁的短篇小说集,包括《爱情》《幻觉》《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等13篇短篇小说。在生活的一马平川面前,幸好还有些格格不入的入侵者,带着热气腾腾的怒气、哀怨、惊恐和悲伤。潦草的梦境、遥远的记忆、深藏的悲伤……13个故事,写给在未知恐慌中顽抗的男男女女,他们渴望亲昵,终于逃离;摊开痛苦,却又无力倾诉。13段消磨,写给尚未与自己和解的你们,和那些终于被我们毁掉的生活。
  • 将泪

    将泪

    那里,有一古国,以武立国。国中,美女无数,帅哥遍街。街中,有一乞丐,破指指天。天下,必有纷争,招妖乱世。这世,谁都不争,只争苏婵。
  • 倾城侯爷狠俊美

    倾城侯爷狠俊美

    夜辰煜说熙儿,我跟皇兄会守护你一世,温宸希则说,熙熙,爹爹说让我要照顾妻主,跟着妻主一世,南宫言总是什么都不说,他只负责跟,而跳跳更加,姐姐,你是我的哦,.................
  • 男神大人,偷个吻

    男神大人,偷个吻

    【爆笑1v1无节操宠文】论如何扑倒男神100式。-“男神,天气这么冷,我来给你暖床吧~”男神拒绝,“我热。”“男神,我可以亲你吗?”男神又拒绝,“不要脸。”“好,那我亲嘴。”“男神,我看你根骨奇佳,天资聪颖。”“所以?”“咱俩双修吧。”……36计,扑为上计,看沫然如何花式扑倒男神!某天,扑倒成功了,男神逆袭成大灰狼了,“宝贝,我唱歌跳舞玩乐器,洗衣做饭针线活都会。”“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不会离开你。”男神说:既然你参与了我的现在,就不要缺席我的未来。
  • 热读与时评

    热读与时评

    本书分“现象观察”、“新作短评”、“女性写作”、“历史小说”、“西部小说”、“荐语与序言”六个栏目,从宏观扫描和微观考察两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的90多部长篇小说进行了追踪与论评;获过奖的、得好评的和有争议的各类作品,都在认真的观照之中给予了自己的评说;开放的视野怀精到的品评,既有益于读者理解具体作家作品的精妙与独到,也有助于读者了解长篇小说创作长足演进的情形与态势。对于想在浩如烟海的长篇小说之林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还可能起到“长篇小说导读”的作用。
  • 重生之家有儿女

    重生之家有儿女

    相公五年不回家,留下俩娃,一个刚会跑,一个肚里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