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36200000006

第6章 淳于越妄议国政 秦始皇焚书坑儒

东海之滨,始皇帝望着茫茫东海,一言不发。身边蒙毅赵高也只凝神屏气,等待着始皇帝的命令。通缉张良之事有始无终,在天下已经形成的汹汹暗潮。自秦打响灭国战争,这是第一次有人行刺始皇帝却全身而退,这对于六国遗民无异于巨大的鼓舞。始皇帝太警惕,秦军太过强大,让隐于民间的贵族、侠士几近于绝望,而这次失之毫厘的行刺,却给了他们希望,于是六国遗民间的活动骤然频繁了起来。蒙毅赵高面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只得如实禀告始皇帝。自徐福船队离开,始皇帝已经在海边等候了数月之久,期盼徐福能够取回长生不死药。孰料徐福一去杳无音讯,始皇帝的内心压抑着无从发泄的怒火。如今知道张良竟就此消失,脸色更是阴沉的仿佛要滴下水来。良久,才冷冷说道:“一介游侠,妄图以一己之力复归六国之势,当真不自量力!传诏:各地郡守查寻本郡六国遗族,一律迁入咸阳为民!有不从者,编为刑徒,押赴九原戍边!朕倒要看看,在皇城脚下,他们还能翻出什么风浪!”蒙毅肃然拱手:“臣遵旨。”

始皇帝终于回程了,国事繁杂,在东海之滨已经停留太久,将一干国事尽皆托付给丞相李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暂回咸阳,等待徐福消息。刚刚回到宫中,梳洗方罢,赵高入内禀告:“启禀陛下,大公子求见。”“哦?”始皇帝疲惫中透出一丝喜色:“扶苏不在九原练兵,怎么回咸阳来了?传。”赵高躬身退步,出去传召。少顷,公子扶苏大步走进咸阳宫:“儿臣参见父皇!”始皇帝对扶苏一向很是满意,他子嗣众多,但未立皇后、未立太子,为的是废除嫡庶之别,择贤而立,众多儿子中,他最喜欢的是两个:长公子扶苏、十八子胡亥。扶苏为人沉稳,能文能武,颇有英主气象,不足之处是为人过于忠直,不懂变通;而十八子胡亥聪明伶俐,很有些急智,常能逗得自己哈哈大笑,但学业不精,太过贪玩。对比之下,始皇帝自然对这出类拔萃的长公子十分重视。扶苏行礼已罢,拱手肃然道:“启禀父皇,静室令赵成擅调咸阳守军,以泄私愤,已被儿臣押入云阳国狱,经廷尉审讯,他供认多桩罪行,包括昔年灭赵时私杀赵国贵族等,件件与中车府令赵高相关,恳请父皇明察!”始皇帝闻言,目光一扫旁边侍立的赵高,赵高恍如未闻,仍恭敬地站立一旁。始皇帝接过扶苏手中的竹简,看过之后,微微沉吟。他自幼随母亲在赵国为质,寄人篱下,不免常常受到当时一班贵族少年欺辱,当卑微的赵政回归秦国,改名嬴政平灭赵国之时,他将那些昔日的少年尽数杀戮泄愤,为防止六国遗民躁动,此事他一直秘而不宣。而如今扶苏竟然将当初参与此时的赵成赵高兄弟挖了出来,赵成虽然只供出了赵高,但赵高所行,件件出自自己的密令。若治罪赵高,日后恐再难寻得这样一个伶俐之人了。意念一转之下,始皇帝将竹简放于一旁:“好了,朕知道了。你难得回一次咸阳,今日朕与你享受一番团聚之乐,不议国事。”扶苏一听大急,自将赵成收押,他便敏锐的看到了隐藏在赵成身后的赵高的身影,几次审讯之后,瘫若死狗的赵成招认了。赵高犯下的种种罪行,让扶苏为之震惊,他下定决心,一定如实呈禀始皇帝,将这个大奸之人连根拔起,谁知始皇帝看了奏书竟毫无处置之意,难道要任此奸恶之人横行吗?如此下去,国法纲纪何在?心念及此,扶苏疾声道:“父皇!国事为重赵高……”话未说完,始皇帝一拍桌案,怒道:“朕不需要你来教朕治国!随军多年,性情依旧如此急躁,怎能成大器!自己去博士府,问问你的老师淳于越,该怎么应对皇帝!”说罢,不待扶苏反应,拂袖而去,赵高忙踩着小碎步紧紧跟在始皇帝身后。扶苏愣怔良久,沉重的站起身来,长长的叹了口气。

接下来的日子,扶苏深深的体会到了无力之感。他不明白一向英明的父皇,为何如今竟如此固执刚愎,赵高之罪行证据确凿,可父皇偏偏视若无睹。如今更是将自己生生的困在博士府中,虽说众博士儒雅风流,学识渊博,但毕竟不能涉及国事,只是做一些典籍整理的工作,这让长年随蒙恬在军中潇洒纵横的扶苏情何以堪?但皇命大如山,纵然扶苏是长公子,依然没有办法去抗衡始皇帝的决定。好在他为人恬淡,眼见事不可为,便按下性子,随博士们学习些治学之法,对诸子之说也渐渐有了些自己的认识。而赵高自赵成被释出狱之后,如往日一般保持着静默,对待扶苏一如既往的恭敬,全然见不到本分怨恨之色,长久下来,扶苏的心思也就淡了下来,但他心中,对赵高表现出的深沉心机,暗暗保持了忌惮。接下来的日子过得意外的平静,除了始皇帝见徐福长久不归,开始又一次向全国大量征求方士以求长生之外,国事异常平稳。

转眼之间,徐福等人东去已有五年的时光,公子扶苏也在寂静的博士府中度过了五年。这一天,始皇帝正在甘泉宫中静卧,内侍赵高轻轻走到身边:“陛下,卢生、侯生宫外等候。”始皇帝双眼微睁,看不出任何迟暮之象,语气也是无比的平静:“宣。”

这已经是五年来第三次召见这两位方士了,徐福离去之后踪迹皆无至今未归,据应召而来的其他方士所言,他可能已经成功的到达了仙山所在,否则早该回国复命。所以这几年来,他多次派出卢生、侯生这两位颇有名气的方士两次出海,去寻找仙山及徐福的踪迹,可惜依旧一无所获。如今这一次,两位方士声称已然成竹在胸,这不禁让始皇帝已经逐渐冷却的心再次燃烧了起来。正暗自想着,赵高已经引着两位方士走进了甘泉宫。卢生、侯生两位,尽皆白衣白发,虽已老迈,但满面红光,走路之间虎虎生风,全然不见老态。两人叩拜完毕,卢生首先开口:“启禀陛下,一年前臣等二人出海之时,曾于海外百二十里之处,偶获徐福所留书简,上刻一无名丹方。臣等二人不敢妄呈陛下,遂潜心钻研,于日前终于确定,是陛下所寻长生不死药之单方,想是徐福已至仙山,一时不便归来,于是将所求之方授予臣等,以完成陛下所托。现将其呈上陛下,若陛下允准,臣等即刻开炉炼丹。”始皇帝的眼中,突然爆发出摄人的光芒,他一把抓过方生手中的竹简,贪婪的阅读着,良久,他才恢复了往日里平静淡然的神态:“二位尽管放手施为,但有所需,凭借令牌直入国库取之可也。”说话之间,赵高已拿出一枚令牌,交付二人之后。卢生谢恩之后,略有迟疑的说:“不死药炼制困难,臣等恐怕需耗费巨大……”始皇帝冷冷的打断了卢生的话:“但求有成,不问损耗!”两位方士恭敬一拜,齐声应诺:“臣等遵旨。”

二人离去之后,始皇帝久久不能平静,数年来的追求终于有所收获了!长生不死药,我嬴政为了你,可谓是竭尽心力了,如今天不负我!大秦的万世帝业,即将在我手中开创了。如此幸事,岂能不贺!霍然起身,始皇帝高声吩咐:“赵高,传令诸官,仙药丹成有望,朕置酒咸阳宫,请众卿列席为贺!”

咸阳已经多年没有过这般欢庆场面了,从六国一统秦王政即皇帝位之后,安置六国移民、修筑长城、推行郡县等等等等大事小事不断,繁重的国事让咸阳的官吏没有片刻的安歇。如今皇帝置酒咸阳后,仿佛给这灰色的生活增添了一些色彩,众人的脸上竟是少见的挂满了笑意。众人山呼万岁见礼之后,酒会的氛围迅速的热烈了起来。始皇帝不好虚礼,自然没有了过多的繁文缛节,况且置酒畅饮又不属于国事议政,因此一众大臣并未过多拘束。按照规矩,众位大臣需上前为始皇帝祝酒,丞相李斯首先向前恭贺,各品级大臣紧随其后,李斯祝词方罢,后面的博士(博士,秦时官职,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之中突然转出一人,高声赞颂:“他时秦过土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帝闻言大喜,视之,乃仆射周青臣也。方待赏赐,一人突然厉声驳斥:“此言大谬也!臣闻殷、周两代传承千年,皆因分封子弟功臣,以为枝辅。今陛下虽有海内,但子弟皆为匹夫,如若有田常等一类人行谋逆之事,陛下若无亲族辅助,如何能够平定危局?以此论之,陛下不师法古人,反行郡县制而求千秋功业,正是缘木求鱼也!今周青臣不思劝诫陛下改过,反阿谀为功,非忠臣所为!”众臣尽皆悚然,原来近年来始皇帝逐渐喜怒难测,重权术,好杀戮,因此朝野之间逐渐形成了阿谀之风,如此当面驳斥始皇帝所行郡县之制,岂非是活的不耐烦了?!况且秦廷一向不准博士议政,此人妄然议论国政,公然触犯秦法,岂非自寻死路?寻声看去,原来是原稷下学宫名士淳于越。淳于越本是齐人,师承孔子的儒家学派,因其博学多知,入秦作了太子傅,负责教导公子扶苏。秦独尊商鞅之法家学说,一向不准儒墨等学派妄议国政,但对于国家所采用的体制这样一个影响千秋万代的大事,很多儒家士子还是无法做到闭口不言。早在平定六国,定“皇帝”称号之时,丞相王绾等人就提议沿袭周之分封制,认为“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自春秋以降,礼崩乐坏,周礼已被大大的忽视,因此,穷孔子孟子一生,未受过各国重用,提倡富国强兵的法家占据了整个春秋战国的舞台。如今秦一扫六国,若继续沿用秦法,儒学将注定沦落,因此这一提议,受到了儒家士子的赞同。但时任廷尉的李斯提出:“周文王武王两代分封同姓子弟十分之多,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各子弟间血缘关系逐渐淡化,最终终于形成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而周王室天子沦为傀儡,根本无力制止诸侯纷争。现如今海内一统,若沿袭分封制,必将走周的老路,若能废分封、行郡县,则天下安宁,不复有攻伐。”始皇帝亲自感受过周王室的衰微,一次决定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皇帝决议已下,儒门众生也只得遵从,但对这以举措,他们毕竟还是心存异议的。如今天下平定已然数年,但郡县制在各地推行得却并不顺利,尤其一些贵族,有爵位而无封地,一直对郡县制心存不满。如今始皇帝罕见的置酒咸阳宫,显然心情大好,因此淳于越皆批驳周青臣之言,重提行分封这一举措,希望借此劝服始皇帝,儒家也能够重建周时的礼仪秩序,实现孔孟一生也未曾实现的治国主张。话音未落,丞相李斯出言反驳:“黄帝、颛顼等上古五帝,治国各有主张,尧舜禹三代治国也各有主张,究其原因,并非其理念有冲突,而是因各自时代不同而产生的变化而已。如今陛下大业初创,正是建立万古功业之时,岂能拘于成法!况且如今淳于越等所论,是恢复周之礼仪秩序,与现今之形势,岂可同日而语!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起,各家学派纷涌而出,私学盛行,百家纷乱,但有法令推行,则各论其非,导致法令不能推行,国治趋于阻塞。如今陛下并有天下,若继续放纵私学,那么每当一法令下达,则各以其学说非议之,入朝堂则心存异议,进市井则诽谤阔谈,以此来博取声明。如此情形若不予以禁止,那么天子威严将不复存在!”说着,李斯突然稽首下拜,“臣李斯大胆请求:自今日起,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死刑)!以古非今者族(灭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面上刺字)为城旦(秦时的一种刑罚名。四年兵役,夜里筑长城,白天防敌寇)。所存而不灭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国内但以吏为师,传习法家精神,如此则政令一统,万世功业可期!”说罢,长拜不起。其实这些年来,始皇帝对于分封郡县一直在两可之间,加之六国虽灭,天下隐患仍在,郡县制剥夺了贵族、功臣的封地,所受非议之声甚大。李斯所奉行的法家学说,必须保证全国政令一统,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若容许淳于越继续进言,难保一班贵族众臣不随之附和,若始皇帝被说动,则数年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因此,他选择了最为决绝的应对方式:焚书!只有焚尽《尚书》,才能避免儒家思想继续流传世间,只有焚尽百家之书,才能保证法家推行千古!

众臣万没想到竟会有如此意外发生,眼见李斯态度坚决,淳于越情绪激愤,正不知如何是好时,蒙毅快步走入咸阳宫中:“启禀陛下:方士卢生、侯生携重金逃亡!”始皇帝顿觉头晕目眩,他一生英明,唯晚年独好求仙问药,以求不死。这次卢生、侯生自称能炼出不死药,他一心所系有了希望,大觉畅快,因此大会群臣,共享其乐,只待长生不死药炼出,便可建立大秦万世之基业。如今骤闻二人逃亡,如何不遭受重创?蒙毅仍昂声汇报:“臣已将咸阳剩余方士收监,计四百六十余人。据审讯,卢、侯二人,曾非议陛下,有言曰‘上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博士虽七十人而不用。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莫敢尽忠。贪於权势,未可为求仙药。’因此逃亡,臣闻此言,不敢擅自做主,因此请求陛下,发令擒获二贼,以正秦法!”始皇帝双眼紧闭,眩晕感渐渐消退,缓缓睁开双目,看着殿下不敢吭一声的大臣们,威严的脸上露出了狰狞之色:“朕所以倚重方士,是想要借助他们寻得奇药,以助朕建万世之功业!如今徐福等人耗费万金,一无所获!卢生等人,朕尊赐甚厚,乃诽谤于我,咸阳方士,必有闻言不报者,当是二人余党!御史何在!”群臣中转出御史,沉声道:“臣在!”“蒙毅所收监之方士,闻非议而不上报,知贼逃而不首告,皆二人同党!将此四百六十人,一人不少,皆坑(活埋)之!使闻于天下,让天下之人清楚,胆敢非议秦法者,罪在不赦!命各郡守搜捕卢生、侯生二人,不放过任何一处山林,不错漏任何一个山洞,务必将这两个贼子押回咸阳,车裂于市!”言罢,看着殿下的淳于越,想想李斯所言,百家学说不禁,非议之风不止!长此以往,皇帝威严何在?于是从牙缝中狠狠的挤出了几句话:“诸子百家之书,皆按丞相所言,烧之!咸阳士子,除法家外,皆发赴漠北,修筑长城,终生不得回咸阳!”众臣不敢言,旁边却转出了公子扶苏,扶苏生性仁德,这几年来又颇受淳于越教导,对儒家的温良恭俭大是赞赏,淳于越深具名儒风范,扶苏对他大是敬重。此次见到始皇帝如此轻率大开杀戒,且牵连甚重,终是于心不忍,于是出言谏道:“父皇,天下安定未久,齐楚旧地百姓尚未归附,当此之时,应推行仁政以收外心。如今国内士子甚多,陛下却若施以峻法,难免大失民心,致百姓不安。而咸阳众方士受皇命而来,今两人犯错而株连如此之重,有失恩德。希望陛下法外施恩,望陛下明察。”始皇帝闻言更怒:“法外施恩,法外施恩,法外何曾有恩!若人人皆求法外施恩,置秦法威严何在?你身为公子,无视法纪,妄图为罪人求情,已然触犯秦法!我本以为你会收一收草率的性子,谁想到你竟受到儒家荼毒,如此迂腐如何能为一代明君!”扶苏长长稽首:“儿臣只愿父皇皇恩浩荡,赦免群臣,余皆不敢奢求!”始皇帝顿时怒不可遏,他为人虽然严厉,但对扶苏却是大为看重,否则也不会让他如军中磨炼,之前扶苏举发赵高,他虽贬斥扶苏,但终究自己心中有愧,所以对扶苏之期望并未稍减。如今见扶苏忤逆强谏,只觉得一腔心血付诸东流,如何能不怒?当下愤然而起,骂道:“竖子!枉我对你这般期望,宫廷之上,公然抗拒皇命,你眼中还有我这个父皇吗?赵高!”赵高忙躬身上前:“臣在。”“拟诏:公子扶苏公然抗法,大逆不道,发于北方长城随蒙恬戍边,非诏不得回咸阳!焚书、坑儒(《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方士之称。”因此历史中的焚书坑儒,并不是坑杀儒家之士,而是坑杀方士)势在必行!再有多言者,同罪论之!”言罢,挥袖而去,留下扶苏跪在原地,久久不能言语。

宴会散后第二天,成群的信使就从咸阳出发,奔赴各地,不久之后,全国点燃了焚书之火,大火整整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中国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在这举国的大火中,尽皆化为灰烬。出了秦宫博士门所留之书,天下诸子学说被焚烧殆尽。而咸阳捕获的四百六十余方士,尽皆活埋,惨嚎之声,震于四野。秦法的暴戾第一次展现,就给了天下莫大的震撼。而大秦一统的根基,也在这一刻,受到了最大的动摇。诸子百家之人,开始隐藏起仇恨的内心,若有一点星星之火,反秦之势必成燎原!乱世的大幕,终于缓缓拉开。

同类推荐
  • 回到唐末当皇帝

    回到唐末当皇帝

    大唐盛世,如烟花灿烂,黯然落幕却悲凉凄切,帝辱臣死,巍峨殿堂,尽数飞灰烟灭……某孤身而来,却见黎民百姓竟为草中累累白骨,苍凉之处,且看某如何平军阀、斗豪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秦末汉初那些事儿

    秦末汉初那些事儿

    《秦末汉初那些事儿》向读者描述了生动具体的事例,结合史学家精彩的研究论证,并且参考了重要的历史文献,阐述了秦始皇行暴政,千秋梦难圆;秦二世僭位、奸臣当朝;陈胜揭竿而起,应者云集等故事。希望《秦末汉初那些事儿》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乐与启迪。
  • 开心小三国

    开心小三国

    一个从三国穿越而来的小说。小小三国,开心学院会发生什么事情敬请期待。。。。。
  • 夏商时代的社会与文化

    夏商时代的社会与文化

    是否有历史的观念也许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最根本区别之一,只有人才有历史,因为他不断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过去,历史正是在这种反思的过程中呈现和确立起来的一种对于过去的特定观念。这种习惯的来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在先民的生产和生活中,总是会有许多困惑,面对这些困惑,先民一方面是恐惧。另一方面也有一种积极地努力解决问题的尝试,人类正是在这种对于困惑的不断努力和尝试着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和成长起来。
  • 回到汉朝谋天下

    回到汉朝谋天下

    我宁愿做一个无拘无束,快乐的王,也不愿做一个政务缠身,忧愁的皇!一个意外回到汉朝的现代人,刚一开始仗着自己熟悉未来历史,便阴谋造反,但是却被自己身边的贴身侍女所出卖,原本他能够君临天下成就九五至尊之位,但是却为何到最后失败后只有他自己一人,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不可重演亦不可改变。本故事纯属虚构,里面的历史也并非真正的历史,以及一些人物,民族都是按照作者自己的意愿而来的,请切勿与真正的历史相互比较!
热门推荐
  • 是梦是醒

    是梦是醒

    初中刚毕业的林羽秦打扮一新,参加初中同学聚会的路上,却失足落入时代漩涡。南宋风云活生生的在这样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女面前上演,在表面繁华的南宋内部却是风起云涌,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她是去是留?在这不真实的风云变幻中,她是梦是醒?
  • 千鸟谷追踪(大自然在召唤)

    千鸟谷追踪(大自然在召唤)

    本书描写几位小探险家,在护林员的带领下,追踪相思鸟,历尽艰险,神游鸟类世界的故事。本书充满了鸟类世界的奇趣。
  • 异界之虫族崛起

    异界之虫族崛起

    星际争霸中的人类英雄吉姆雷诺战死,虫族用他的细胞造除了新的虫族,但是却发现细胞质含有混元体的基因,刀锋女皇为了使有着所爱人的细胞的男孩不被混元体做控制,将其送入了一节的时空,并嘱咐他“没有成长为可以对抗混元体的力量,就不要找回家的路”
  • 恶魔恋上天使之烈火青春

    恶魔恋上天使之烈火青春

    谁都渴望生命中有一场烈火般的青春,青春里有一场永世长存的友情和至死不渝的爱情。她(他)们是来自不同国家,一次”预某“让她们成为闺蜜;他们是从小就在一起的好兄弟。一次意外的相遇,让她(他)们有了交际,而这场意外的相遇是”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她(他)们将如何在属于她(他)们的舞台上放射出自己独有的光芒?又如何上演一场关于他(她)们之间烈火般青春的友情与爱情呢?
  • 折翼的天使落了伤

    折翼的天使落了伤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献。”仰望星空,还是和那晚一样有着同样的星星在闪烁,只是不再那么明亮了。“最遥远的距离是想离你近点,你却越来越远,越陷越深……”这好像是说给她听的一样。曾经的我们都只是个过去式,现在的我们变得开始杀伐果断,就像那折翼的天使一样……
  • 天门十二纪

    天门十二纪

    五代十二纪,罗天神魔,妄图三界一统,不过笑谈。自古以来,三界仁人贤士,侠客豪杰,皆入天门。天门中人,不入神籍,不尊魔帝,不死不灭,无欲无求。
  • 再会我的爱人

    再会我的爱人

    门虽设,常掩秋来春去过;花尽落,曾是风吹雨打错;人亦错,时光亦过。我以安静的神态,捧着朵朵绽放的半枝莲守候你的到来,虽然感觉是那么苍老,可是却总觉得,我依然站在二十岁的时光里。那时候我们还年轻,年少轻狂,不懂生离,不懂死别,不懂亲情,不懂何为爱。你好吗?
  • 总裁倒贴:休逃再婚妻

    总裁倒贴:休逃再婚妻

    三年,她追他。四年,他们成为了羡煞旁人的情侣。大婚当天,她却逃走了。他为了让自己强大起来,放任不管她三年。三年后他卷土重来,她是否可以挡住他猛烈的进攻呢?那晚他醉酒后对她说:“早在十年前就不小心陷入了你的迷宫,找不到出口也不想找到。”
  • 废材嫡女天下临凤

    废材嫡女天下临凤

    什么什么她堂堂华夏一姐king殿下居然魂穿成了第一废材?不对不对什么叫废材?不能修灵?不好意思,姐姐我三系同修,什么什么?不能炼药?丹药什么的姐姐给宠物当零嘴,什么叫废物,奶奶的,才不是
  • 七秒钟人生

    七秒钟人生

    他与她因为七秒钟的眼神交流,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婚姻,又因七秒钟的记忆,结束了七年的婚姻……,他的一生与七结缘,最后的七秒她留给他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