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9日,杭州。江南美景在暮色里四合,整个城市在缓慢的车流中等待着夜晚的到来。我坐在西湖边的酒店里,等待的却是明天晚上:一代电商领袖马云,走下国王宝座。
等待一场庆典,参与一次聚会,早已习以为常。暮春时节的杭州天,烟雨迷蒙。西湖水气侵衣,氤氲的湖面上,人迹已是了无。在中国画里,了无便是留白,白透纸背的地方,荡漾着一股莫测的写意。宋人林升有诗云:“直把杭州作汴州。”而我,却是直把西湖比江湖。
这一次,我身处江湖之远,却无法让自己如局外人一般平静。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可是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这句话已经成为网络江湖广为流传的名言。缔造它的人是马云吗?在今天,这个问题已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明天晚上,马云又会缔造一个怎样的告别?这场告别酝酿已久,仿佛一次预先张扬的死亡,但这样的死亡又让人有着凤凰涅槃的期待,似乎是为了隆重庆祝一种更好的重生。让“死”活下去,这是只属于江湖老大的玩法。
是的,明天晚上。2013年5月10日。
有人说这一天全中国的企业家都云集在杭州。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透露,订酒店的时候他们直接去扫街,总共预订了31家酒店,6900多间客房。这一天,也许是杭州城最堵的一天。乘车从西湖边的凯悦酒店到黄龙体育场,10分钟的车程,竟然走了一个多小时,沿途不断有车流汇入到同一个目的地。告别不易。
傍晚时分,杭州落下淅沥小雨,却丝毫没有降低黄龙体育场聚集的四万多人等待马云的沸腾热度。淘宝10年纪,现场气氛宛如一场盛大的演唱会,数万观众身着雨衣,湿润的空气蒸腾出一番别样的狂欢景象。马云一身潮流装扮,唱着《我爱你,中国》,从升降台上缓缓出现在舞台中央。他嗓音清亮,吐字清晰,亮嗓时刻我都没有辨别出来他的声音。等到马云全身画面切到现场大屏幕,全场震撼,身边的柳传志拊掌大笑。第二首歌《朋友》唱到最后,他现场飙高音,把整个体育场的气氛带到了最高点,这一晚的明星,他当之无愧。再度返场,马云已换上清爽的白衬衣。没有人会对他的告别演讲不抱期望,许多现场观众打开手机的摄像功能,全程录制。“从今天晚上12点以后,我将不是CEO,从明天开始,商业就是我的票友。”这是马云的个人宣言,也是阿里巴巴历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
交接仪式结束后,我来到江南会,参加仪式之后的After Party,郭广昌、冯仑、王中军、李连杰、胡祖六等人悉数到场。隐秘于西湖绿水青山之间的江南会,由马云、陈天桥、郭广昌、丁磊等八位浙商投资创办,是他们的一座谈商论道的后花园。深怀武林情结的马云,把这里当作各路英雄豪杰相会之所。设计师艾未未匠心独运,将会所的七座民居按照北斗七星顺序排列,每一处的陈设摆件,遵循传统又不失时尚新锐。而手执马云所发“英雄帖”的各路精英汇聚于此,让人每走一步,都能感到武侠小说里才会散发出的江湖气息。“卸任掌门人”马云再次换装,一身休闲打扮的他看起来更显轻松。他打算扮演自己的江湖偶像风清扬,还告诉我要再度赋歌一首,挑战内蒙古民歌《鸿雁》。“亲,退休后你可以转战歌坛了。”我打趣道。江南会里宾客云集,相谈甚欢,仿佛这不是一场告别,而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新开始。柳传志问我,这里几乎全是参加过你节目的嘉宾,你主持吗?我说不,今晚,我是百分之百的观众。
西湖美景,风月无边,永远不乏江湖名士们上演的精彩戏码。2000年,还是网络新贵的马云就将华山论剑搬到西子湖畔,力邀自己的武侠偶像金庸坐镇,与搜狐张朝阳、新浪王志东、网易丁磊和8848王峻涛四位互联网高手切磋“武学”,论剑西湖。无论是先生,抑或书生、暴民,还是混混,马云借力金庸,借势西湖,将他们统归于侠义的世界。金庸先生坦言自己不懂乾坤大挪移般的网络融资和借力打力,但不论任何行业,苦练内功才能够像少林派一般,经久不衰。马云谨记大师教诲,虽然自比剑宗风清扬,但仍然不忘内练一口气。他说自己要笑傲网络江湖,笑凭眼光,傲凭实力。同样有着武侠情结的丁磊,希望追随少年英雄张无忌,低调而进取,将技术研发视为提升段位的武林秘籍,甚至把技术宅男的武侠梦做到了网络游戏里,欲与陈天桥一争网游江湖霸主之位。一晃,西湖论剑已然十余年。当初的五大网站CEO同吃大闸蟹,品金庸论武侠,何等意气风发。如今西湖还是那个西湖,只是五位CEO里,王志东离恨新浪,王峻涛改旗易帜,丁磊风光不再,张朝阳闭关修炼,马云也决定隐退阿里。西湖论剑仿佛一道谶语,印证了21世纪的互联网,就是一片岁月无情的江湖。网络少侠们剑舞流年,多少江湖儿女,浮生未歇。
作为观众,我目睹过“出局”。
2001年的6月,本是一个平常夏天,却被众多关注互联网的业内人士看作中国互联网最寒冷的冬天。标志性的事件,即王志东离开新浪。两个月之前,王志东悉心创建的新浪网刚刚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上市,作为这家全球最大中文门户网站的总裁兼CEO,他却如同坐过山车一般瞬间从高峰降到谷底,6月1日被新浪董事会免除在新浪的一切职务。“第一时间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情如何?”离职4个月之后,王志东再次被我带回那个难忘的夏天。“说实话是很震惊,而且我无法想象这对新浪会有好处。”他的心情依旧难以平复,如同理想主义者突然折断了理想的翅膀,瞬间懵然。现场有观众尖锐地质疑他,是否应该从自身找问题?王志东承认人无完人,新浪的管理与企业文化没能跟上快速发展的业务。只是身处互联网的泡沫时代,每个人都只能向前冲,可以过快,却绝不能掉队。
“如果新浪再邀请你回去,你愿意吗?”我提出这个自己其实也没底的假设。
“我比较拒绝笼统地回答Yes or No。”王志东的双眼闪过一丝迷茫,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江湖,谁都不能预测明天。
网络江湖,“出局”大戏在大浪淘沙的时代里已是平常,上演的时机,更是无常。1995年,每一个进入中关村南大门的人,都会在入口处看到一幅醒目的广告牌:中国人距离Internet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就在这一年,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在中关村创立。它的创办人是当时33岁的东北女子张树新,曾被誉为中国信息行业的开拓者、第一代“织网人”。她创建的瀛海威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之一,在大多数人对互联网还全然陌生的时候,是瀛海威向国人普及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如今这个全民皆网民的时代,却已经没有多少人会记得这些网络江湖的沉浮往事。2005年,互联网十年的当口,第一代“死在沙滩上”的互联网前辈张树新坐到了我的面前,笑称自己是“中国互联网最著名的失败者”,却感谢失败所带给自己的人生财富。“不论你多难,坚持一下,互联网就是这么一个行业。”她把这句话留给坐在对面的张朝阳、李彦宏、梁建章等第二代网络新贵,亦留给这个江湖一个浅淡却无法弥散的背影。
作为观众,我体味过“焦虑”。
1998年,张朝阳正式推出搜狐产品,同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2000年7月12日,搜狐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作为中国门户网站的先锋,张朝阳似乎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奶酪,但那个时候他就对我说,比起《谁动了我的奶酪?》里居安思危、每天把跑鞋挂在脖子上吃奶酪的小老鼠来说,他的不安,更为严重。
“我(的跑鞋)还是穿在脚上的,而且我不是只盯着我的奶酪,到处好像都是我的奶酪,我要随时穿着跑鞋把这个奶酪抓住。”张朝阳边说边比画手势,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你之所以穿鞋是为了?”
“因为我认为很重要的几件事情都可能随时被别人拿走,所以我随时要保卫这几件事情。”他的焦虑没有错。2002年7月,搜狐率先打破中国互联网的“烧钱”僵局,实现盈利。然而后续的网络发展历史却证明,他并没有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样,抓到最大的几块奶酪。搜索引擎、博客、微博、微信,江湖风水轮流转,大奶酪却依然没有转到这只互联网狐狸的嘴边,搜狐依然在搜索,穿着“跑鞋”在互联网的大迷宫里寻找自己的一杯羹。我见过张朝阳有多奋力,2011年参加汪小菲和大S的婚礼,众多观礼嘉宾都在兴奋地使用新浪微博这一新鲜玩意儿,各种@和转发的热闹场面,爱热闹的张朝阳却没有加入。“张总你肯定只能发搜狐的微博。”我半开玩笑地对坐在一旁默默发微博的张朝阳说。抢占了先机的新浪已有无数“大V”帮它热场;而搜狐微博的明星效应,还要靠明星老总张朝阳身先士卒。不知被新浪微博所包围的那份孤独感是否深深地刺激了他,以至于后来进入婚礼现场,在主办方不允许微博曝光婚礼细节的要求下,张朝阳在搜狐平台一连发布数条爆料新闻,娱乐记者般的“扒粪”精神险些让自己与汪小菲对簿公堂。或许也就是在那一刻,这个孤独的互联网明星意识到自己需要闭关,否则会有更多的地方,再也无法赶超他人。从那之后,一则互联网行业的八卦开始在微博流传:一位江湖大佬饱受忧郁症折磨。2013年,曾经自喻为“中国互联网有钱又有名的第一人”的张朝阳,在媒体面前坦承自己濒患抑郁症,刚刚经历过人生最低谷时期的闭关生活。少年得志的他人到中年,冲劲式微,不安却强势来袭。他说自己在CEO宝座上如坐针毡,最害怕董事会成员聚到一座城市一起吃午饭,唯恐他们在谈笑风生之间,就把自己踢出局。“我真的什么都有,但是我竟然这么痛苦。”金庸大师果然言中,网络一如江湖,内功心法,才是保持长盛不衰的要义。我想起2004年,当时被称为第二代互联网领袖的张朝阳畅谈中国网络十年,自己问的一个问题:“你觉得大家对你们这代网络人,最深刻的印象会是什么?”
“那时候好像赚钱不是特别重要,而是要传播一种理念,我们好像都是理想主义,而且都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这位刚晋升为江湖新贵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那时还并不执着于“有钱又有名的互联网第一人”名号。成长总是漫长的,仿佛必须要先变成身穿花衬衫和修身西服、出席各种时尚派对的查理张,或是发起“搜狗美女野兽登山队”,在杂志封面上秀肌肉的健身男,才能浮华阅尽,闭关自醒。重出江湖的张朝阳,一袭深色打扮示人,再不似从前钻石王老五的张扬,并开始相信“人心总要有个依处”。从他有着些许焦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这位来自古长安的男人,逐日沉淀下去的是一份英雄气短,稳步追求的是一份虚拟世界鲜少的来日方长。
作为观众,我看见了“危机”。
“一个男人的才华往往和他的容貌成反比。”在2004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盛典上,作为互联网界的唯一获奖人,马云一语惊四座,像顽童一样“肆无忌惮”地表彰了一把自己。而当他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反而显得有些拘谨和羞涩,虽然,当时的他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的CEO。我知道他有着深深的武侠情结,办公的会议室命名为“光明顶”,研发中心叫作“达摩洞”,每一个部下也都起了个武侠花名,于是我决定从他熟悉的话题着手:一代剑圣风清扬。金庸笔下的风清扬白须青袍、身形瘦长、神气抑郁、脸如金纸,我调侃马云,你除了一个瘦字贴切一些,其他自比风清扬的资本在哪里?马云不接我招,直言道:我喜欢风清扬,因为他是个出手无招的人。他推崇无招胜有招,把所有凌厉招数自己消化之后,自然使出。无招的马云在电子商务的虚拟江湖中大胜,一句狂语令人印象深刻:用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没对手,是特大的危机。他似乎继承了独孤求败的遗风,“希望互联网的冬天再长一些”,因为阿里巴巴正是有了曾经的“跪着过冬”,才能有今天的“活着”。他的危机意识无时不在,坚信冬天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死,春天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发芽;而做企业每一天都是冬天。我质疑他的冬天论“居心不轨”:你在冬天跪着生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在冬天趴下去?他却是一如既往的淡定与强悍,对我说竞争者是杀不掉的,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七年之后,马云没有被自己杀掉,他不仅活着,而且活成了云时代的教主。2012年11月30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创下的年总交易额达到了一万亿元。仅2012年11月11日一天的交易额就达到191亿元,震惊整个中国零售业。“双十一”之后,我再度对话马云,恋上太极的他,逐渐学会用绵柔的力道回应外界和竞争者的质疑。我又一次以风清扬为例,一个人一旦成为武林高手,就再也难以与世无争,不断会有其他高手前来讨教、质疑,甚至怨怼。风清扬再三叮嘱令狐冲不可透露自己的下落,用意之一便在于此。“你努力打造这样的一个电商基础,但未必每一个人都领情。”我劝他当心。他却有着太极大师的圆融,对我说天下把他当对手的人太多了,而一个公司最有乐趣的事情,就是与对手一同成长。他不再与对手针锋相对,而是学会欣赏对方。如同高手下棋,拼到最后,比的是心态,谁先乱了方寸,谁就给了对方胜出的机会。从战胜自己,到欣赏对手,出手无招,变幻无穷,造就了互联网江湖的变异种类——马云。
和马云一样,在这个江湖上行走的高手,貌似都是享受危机的人。同样来自浙江的陈天桥可谓是少年英雄,仅用五年创业时间就让自己的财富飙升三万倍,31岁坐拥150亿元身家,荣登中国首富。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少年不问生死”,而年少风光如陈天桥,每次接受采访却都会谈到生死,谈到风险,谈到危机。“微软离死亡也就只有14天。”这是比尔·盖茨版本的“危机说”。“2001年之前,盛大几乎每天都有可能死去。2002年,盛大每个月都有可能死去。进入到2003年,盛大每个季度都有可能死去。”陈天桥版本的“危机说”似乎更加惊心动魄。我问他如果按照刚才的句式来归纳的话,2004年是不是离死亡越来越远了?他却认为死亡永远在那里,只是不同的阶段,死亡有着不一样的定义。“如果企业不能在快速竞争的市场当中继续保持小步快跑的速度,被人家拉下来,就回到了不死不活的状态。不死不活比死更痛苦。”三十出头的他,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凝重神色。
生?死?不死不活?陈天桥内心的危机指数无人能识,但现场嘉宾《中国企业家》杂志主编牛文文担心,无数暴起的老大也会暴落。陈天桥却回应:一切尽在Timing(时机)。世界上没有做错的事情,错的永远是时机。跳过陷阱,战胜自己,一次又一次,陈天桥和他的盛大就这样绝处逢生,用陈天桥自己的话来说,他们不是去拼谁长得大、谁长得快,而是拼谁不会死。活下来,应该是今天的盛大的真实写照,但是活下去,却是摆在他们面前未知的未来。愈冷的冬天,他们也许生存得愈好。
作为观众,我惊叹着“神秘”。
2012年1月12日,一个网友用这样的文字记录下一段特殊的心情:“曾经有一个非常简便的搜索引擎放在了我的面前,但我没有珍惜,直到有一天它被黑了我才追悔莫及。”那一天早晨,习惯了像平时一样打开电脑百度一下的中国网民,突然间发现这个最熟悉的搜索引擎无法访问。持续五个小时的黑客袭击状态,仿佛是给百度的一个“特别”礼物,这个月,这家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迎来了它的第十个生日。那一天李彦宏正好在接受《对话》导演的前期采访,处理这起突然爆发的大事故,这位百度掌门人只是中途很短暂地离开,回来之后,丝毫看不出表情的变化,又继续聊开了节目。
“你到底是在刻意地装平静,还是这件事你就不是很在乎?”节目现场,我抛出了这个问题。
“这件事情对百度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史无前例,真的是以前没发生过这么大的事故。”李彦宏的表情很严肃,却也很平静。
“但是我作为一个公司的CEO,其实已经非常习惯了,英文叫作Multitasking,多任务,这一分钟在做这个事情,下一分钟你要去做另外的事情,马上就要切换场景。”他仿佛一位身处江湖已久的总舵主,见机行事,处变不惊。神秘的黑客门,神秘的李彦宏,这位百度的缔造者和引领百度十年的技术型总裁已然进入到了他自己的一个境界当中。他习惯低头做事,执着于“技术化生存”的理念,并始终保持开拓市场的进取之心。他的成功学定义也充满着理工男的色彩:成功=技术×市场需求。然而他又没有技术男的呆板,是一个一出现就能让女生齐声喊“帅”的男人。曾经在一次采访过后,李彦宏邀请我和太太参加他的家庭晚宴,只因李太太说,经常关注《对话》和我。有趣的是,他本人也是我太太很欣赏的男性,“英俊、专业、慎言、低调,有一个幸福家庭,几乎涵盖了我对男性欣赏的所有品质”是太太对他的高度评价。饭桌上的李彦宏夫妇亲密而默契,但也会为了一个问题争辩,真是一对性情中人。饭后,在两位太太的提议下,我们两对夫妇分别合影,也算了却了太太与心中的神秘帅哥拍照留念的夙愿。
互联网的江湖上,马化腾才是真正的神秘隐居者。这位腾讯掌门人很少接受财经媒体的访问,一旦接受,必定是严谨有加,行事缜密。为保证《对话》的新鲜感,我极少会在录节目之前与嘉宾进行提前沟通。对话马化腾,却是一个特例。这位领导着企鹅帝国上万员工的董事长,专门为了采访而请我喝茶。他认真地询问节目的流程与讨论内容,甚至细致到希望我们把所有问题都提前过一遍。我没有告诉他我会问什么,许多发问直接来自现场,无法掌控。而认真如马化腾,如果事前知道问题,也一定会准备好标准化的答卷。“我们今天这样的谈话,你会觉得紧张吗?”我问面前这个小心翼翼的男人。“不会啊。”台下的马化腾很是放松,他只是太在意自己的每一次出现,如同骄傲的鸟儿无比爱惜自己的羽毛。虽不善言,但马化腾的网络兵法却是招招有声。从QQ系列产品的凌波微步,到微信的拈花微笑,他总能以看似不经意的姿态,抛出一个个令人竞相追捧的新产品,悄无声息地迅速笼络人心,引领潮流。马化腾的神秘,果真深不可测。
2005年,互联网10年。第二代网络新贵们的江湖征战刚刚开始。2015年,互联网20年已然近在眼前,曾经的少年江湖梦,是否还能跟上时代的脚步?网络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段话:“如果IBM早发现了PC的操作系统很重要的话,那可能就没有微软了;如果微软早发现了门户很重要的话,那就不会有雅虎了;如果雅虎早发现了搜索引擎很重要的话,那就不会有谷歌了;如果谷歌早发现了中国市场很重要,那可能就没有百度了……”这个世界变化快,错一步,就面临着淘汰出局。
早在2000年,思科全球CEO钱伯斯做客《对话》时,就曾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新浪、搜狐、网易、阿里巴巴,哪一家会迅速获得盈利?这位对中美互联网研究颇深的企业家一语中的:公司大小不是问题,关键是进入市场的速度。不是最早推出的产品,就不可能在市场独占鳌头。钱伯斯说话间,不仅自己的思科死去又活来,中国互联网江湖的诸神也已面目全非。马化腾说现在的竞争是“生死时速”。的确,眼睛一睁一闭之间,江湖枭雄更迭,强强联手也许才是最好的自保。下一个十年,新的融合逐渐开启。马云意欲收购新浪微博,马化腾以微信开启国际化之路,******、马云、马化腾“三马同槽”结盟卖保险的消息甫落地,其中一方中国平安掌门人******便在公司内部讲话时坦言,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传统金融企业,而是如阿里巴巴、腾讯等现代科技企业。另一轮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戏码,拉开大幕。
你有可能远离互联网吗?你有勇气换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吗?26岁的纽约工程师保罗·米勒尝试了整整一年远离互联网的生活,去触摸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自己,却发现真实的世界与自己早已无可救药地和互联网交织在了一起:“总是会有人嘲笑脸书(Facebook)好友是多么荒谬,但我想告诉你们,脸书好友总比一无所有好得多。”在这个无网络不社交的年代里,哪里有人,哪里就有互联网。
江湖中最为上乘的武功,总是伤人于无形。在互联网这个由网络新贵们营造和掌控、强悍到无孔不入的世界里,我,以及我们,已经无法仅仅作为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