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文为架空历史,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哎~新出锅的包子!热包子哎!啊,您要五个?好嘞您,拿好慢走!
昨日的布匹您拿去裁了吗,没有的话叫我内人给您做件短袄。
老板,老板,哎别光顾着跟别人寒暄了,快给我称上二斤茭白!
早市上一片熙熙攘攘,包子店的热气从街口飘飘荡荡,整条古街都跟着热闹起来。夏日的山风从镇子另一面刮来,竟带着几分凉意。卖布的,卖菜的,一团挤作一团,跟串葫芦似的,只留下三两人宽的石板路供人过让。
春凤包子店的老板赵春在这里生活三十多年了,每天清晨他都伴着虫鸣鸟叫起床,醒面、揉剂子、剁馅、包包子。灶膛里的大火呼呼的烧着,老板的小儿子正在一旁兴致勃勃的鼓着风箱。话说这赵春是个顶精明的人,整个镇子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来往的商客,跑江湖的贩子,都爱跟他打听新鲜事。今天锦绣客栈来了一批走马的队伍,赵春心想着,看样子这队伍是送的药材。路过他家门前的时候,他似乎闻到了极香的味道,想来也许是檀香吧。正暗自思忖着,突然堂内进来一位易装的少女。那姑娘眉眼分明,穿了当地的男装,头上系了一个短髻,绕了与青灰色上衣同色的带子。
老板,听说你这里花十文钱就可以打听山上的事?
赵春回过神来,陪笑道,敢问姑娘您要打听这山上的哪件事?
二人说的这山上,自然就是琉璃镇外的墨玉山。此山坐落于古镇东北方,高耸入云,常年被白云雾气所罩。远远望去,竟有几分仙山之意,凡人自觉不可测也。自古以来,古镇的人都自觉地与墨玉山保持着距离,他们从不跟墨玉山上的弟子往来,也鲜少有人去那山上作甚么事情。家里的小孩子好奇心重,刚走到山脚下就会被相识的人拉回来,仿佛那山里有什么神仙圣人,生怕凡人冲撞了去。唯一去那山里的,也只有宋家窑的采矿师傅。据说,那山里有做琉璃用的矿石,矿品是极好的,拿来去烧窑最好不过。采矿师傅们去,也只是赶在正晌午日头烈的时辰,五六人等,两三个时辰内必然回来。矿石是做辅料用的,并无过多需求,他们也不愿在山中多留几许。
那少女听赵春叫她姑娘,眉头一蹙,携了腰间的玉笛横在赵春面门,气道,你怎知我是姑娘?
赵春一听,憨笑起来,姑娘莫气,你生的眉眼分明,身段柔弱,我们镇上并无男人如你这样,因此才冒失了。
少女一听,这卖包子的粗人,竟也能说得出如此文邹邹的话来,更觉得他知道墨玉山的事情靠谱。这样一想,少女便把玉笛放回腰间,从怀里拿出一串铜钱,扔到了桌上。
那我问你,你可知道这墨玉山果真如你们镇上传闻,那山里野兽草莽,无人能去?还有,这山上真有仙贤圣殿?
姑娘,您先坐,我与你细细说便是。只是我早上包子店刚开门,你容我半个时辰,早市过了我好来清清楚楚讲与你。
少女听罢,觉得在理,摆摆手叫他去了。她环顾了一眼这包子店,店内似乎异常简陋。抬头往横梁上望去,发现店家的横梁一边尽头处挂了只布袋。这布袋似乎也有年头了,落了许多灰。想是这家人的什么旺财符之类的,便不去再看。店家的小儿子生的机灵乖巧,见姑娘看他,就嬉笑着跑来,叫了一声阿姐。少女听得他叫阿姐,便应了一声,看他手里拿的一枚圆环,晶晶亮亮。便问道,好孩子,跟我讲讲,这么好看的圆环哪里得来?
店家的小儿子大大方方的把圆环交到她手上,一脸得意,是宋家窑的涂师傅给我的,是烧坏的琉璃。
少女喜出望外,紧接着问,宋家窑是那个古镇上烧琉璃的古窑是吗?
是是是,就在这条街的后面,你走过去,一边吃包子一边走,吃两个就到了哈哈哈。
少女听罢,眼角一抬,有些许自己都察觉不到的笑意。
这时赵春忙活完最后两屉包子,脱了围裙在店门外拍了拍,便走进来。
姑娘,你刚才可是要打听这山上有什么对吗?
少女见他神色安然,并无恐惧之意也无半点笑意,倒觉略有些严肃起来。
正是,这位老板,我看你也是个略懂些世故的,想必你知道这山上到底有什么?
赵春暗自吸了一口气,缓缓道,平常人问我,我便混话答过去就是了,但今日姑娘你看起来竟非是凡人,我也不便再胡扯。这山上其实并无甚鬼怪,也无野兽草莽。只是它终年被玉树(常年生高大乔木,旧叶不落,直接被新叶覆盖。)所盖,整座山郁郁葱葱,颜色浓翠,林子里密不透风也无半点阳光,不识路的人正午走进去都会迷路,更别提其他时辰了。我们这里大窑的师傅,也只是趁晌午才能去山林里找些稀有的石矿,饶是如此,五六个人也不敢呆过三两个时辰。只怕天色一暗,便如何也回不来了。
哼,说的这么神神秘秘,我看未必,兴许是你们编出来吓人的。少女想用激将法试探试探,便故意装作一脸不屑。
赵春虽是个市侩小贩,但各色人等也见多了,于是便心平气和道,姑娘也不必生气,你但凡问我,还是自己拿不定主意的,如你真感兴趣,不妨去宋家大窑找几位师傅,趁个晌午跟上山去看看便知我所言非虚。
少女一听,略犹豫道,那我再问你,这山上可有所传的仙贤圣殿?可是住了哪几路圣人?
赵春摇摇头,说道,我并不知有何圣殿,但是却有一个山庄。山庄里也倒有些机巧能士,求仙问道之人,但他们从不与山下人来往,也不曾到过山下。因此,并无什么人见过。
姑娘皱起眉头,我看你分明是想骗我的钱,并无什么人见过,那你又如何得知的?
姑娘不必气急,我自然有缘由。那还是二十年前我母亲重病时,我父亲去山里挖一味叫做”紫莕“的药引,这药引在平常的药店里根本没有,郎中说只有这山上才能采得到,可以救我母亲的性命,所以父亲也顾不上那许多传说。他晌午上了山,迷迷糊糊中竟挖到了药引,却怎么也记不得回来的路。慌乱择路的时候,出现了两个侠客摸样的年轻人,身穿青石色麻衣,梳着短髻,论相貌都是眉清目秀的男子。他们细细问了父亲上山的缘由,之后又告知了这”紫莕“的用法,便指了路,叫我父亲回来了。他回来后,给我母亲熬了药,便睡下了。一觉醒来,便觉得浑身清爽,似乎自己的旧疾也都好了一般。他把这话讲与我母亲,两个人都甚是奇怪。就这样,后来我母亲病好了,也没有发生什么。一直过了很多年,直到他们二老去世,才把这些告诉我。
少女听的入迷,唏嘘到,那你父母二位也算是运气好了。转念又一想,这粗人谁也不告诉,单单说讲给我听,莫不是编故事来混我?便又蹙眉问道,那我怎么知道你这故事真假?
赵春又憨笑道,故事已经讲与姑娘听了,信不信自然由你。如若不信,这钱一并拿回去,我做小本生意,并不图这些横财。
少女听罢,知道理论起来自己并不是这狡猾贩子的对手,便买了两个包子,准备一路吃着往宋家窑去。
刚走没几步,赵春跟着跑出来喊道,姑娘,还有一事,须得告诉你。
少女转过身,想了想他也并无理由骗人,便走回来几步听。
姑娘去了那里,请去展堂看一眼那大名鼎鼎的琉璃瓶”绛魂“,看完这琉璃瓶,你便可去问师傅们是否近日上山。如若上山,姑娘也请找个人随行。我看姑娘眉宇间英气袭人,想必是江湖上行走的侠客,断然不必去那山上冒险。再有功夫,一旦山里迷了路,也再难走出来了。自古江湖侠客都知,凡事量力而行,需凭自身本领...
少女哪听得了这些唠叨,又丢下一串铜钱便去了。
赵春接了铜钱,看着姑娘远去的背影,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