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6100000027

第27章 作家影像五则

普驰达岭:鹰翔南高原

诗人是民族精神的代言者,每个诗人的背后,都站立着一个自己的民族。比如我所熟悉的普驰达岭,他的身上,常放射出光芒万丈的彝人精神。长发披肩,鹰钩鼻子,一口京腔中夹杂着浓重的彝腔彝调,这便是普驰达岭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这个生长在云南腹地一个叫做普张康的小村落中的彝族青年,自小吮吸着民族文化的汁液长大,后来走出群山手臂的牵挽,走进了中国学术的核心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成为一名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青年学者。他最日常的生命形态,要么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学术研讨会,要么徒步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某个鲜为人知的角落,进行最原始的学术考察,要么伏案于单位那间资料堆积如山的编辑部,孜孜矻矻,钻研学问。无论以何种形态来实现对学问的追索,普驰达岭都在他的研究领域,创造了不容圈内小觑的成绩。这一切,似乎都与他的诗歌无关,甚至与诗意的生活绝缘。

然而最近两年来,普驰达岭却成了诗坛冒出的一颗新星,他在诗界的名声甚至有超过在学术界名声的迹象,至少我敢肯定,很多人对他的了解,是从他的诗歌开始的。《临水的翅膀》是他至今唯一一部诗歌著作,收录了他近年来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诗集曾在出版之初便引起诗坛的热切关注,得到众多读者颇具专业水准的评价。读过它的人几乎都认为,它代表了当下诗歌创作,至少是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较高水准。借着这部诗集走进普驰达岭的诗歌世界,我们有必要回眸看看托起他远行之足的这块厚实的南高原大地,在这里,不知养育了多少倾情歌吟的诗者。他们有的固守在母亲的身旁,成为坚贞的高原守望者,有的远离故土,到远方寻找梦的天堂。普驰达岭就是这样一名游子,他从故乡启程,逐梦远方,精神之根却永远地扎进了这片深情的土地,灵魂长久地盘旋于南高原的天空。多少个日升日落,多少个风雨晨昏,每当他枕着异乡之梦入眠的时候,思念的泪光中闪现的依然是故乡袅袅的炊烟。这份对南高原的感怀与感恩,对本民族精神之根的追忆,是他进行现代性学术研究的动力之源,也是他的诗歌恒久不变的表现主题。

通读普驰达岭的诗歌,民族性是其主要的特征。从取材而言,举凡彝族的生活起居、婚丧嫁娶、祭祀图腾,无一不在诗中出现,千里彝山绮丽的自然景致,也成为诗歌的主要表现对象。在构思立意及遣词造句方面,也都折射出彝族知识分子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民族文化心理,显示出浓重的彝族情结。普驰达岭的诗歌还是智性的,这与他的学者身份有关。作为一个在民族文化典籍中涵泳日久的学者,他的思维之剑常能穿透日常生活的表层,回到悠远的历史现场,在与历史对话中,苦苦思索本民族的出路。他不自然间充当起本民族的先知先觉者,对民族之信心、民族之痛苦有着比常人有更深的体验。然而现实的境域让他有难以言表的痛楚,这份焦灼不安,只好转变为深层的隐喻。他写诗拒绝口语,抵制语言的泛滥与平庸,崇尚唯美与知性。诗中密集连缀的史实和轻灵通透的意象,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强大的民族文化元素,构成支撑他精神背景的强劲的民族史识,体现了诗歌写作的一种高度。

学术领域的普驰达岭,研究的多是为界外之人所不知的学问,他的文论著作中,常标注满令人觉得奇形怪状的国际音标,让人望而却步。诗歌中大量难解的隐喻和民族文化知识,又让他拒绝了一批普通的读者。这似乎都使他在某种程度上与世俗性拉开了距离。然而生活中的普驰达岭,却显露出放达疏狂、不拘一格的一面。他无数次回到云南,回到我所寄居的城市,我们都免不了要痛饮狂歌,即使到四川、贵州等地考察民族文化,也会引来无以计数的兄弟姐妹为他接风洗尘。彝族酒歌里有一句歌词比较经典:“哪里有酒哪里醉,哪里有铺哪里睡”,这用来形容普驰达岭的的豪情与性情,是最为形象的。他有一个饭席上的细节为朋友们所熟知,如果是一群熟悉的朋友聚会,他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劝酒,劝歌,劝诗,一桌宴席几乎都在围绕他而展开。如果他新加入了还有些陌生的人群中,等三口白酒下肚,便会有些坐立不宁,尤其是看到别人表演的时候,就显得技痒难耐,只待主人客气邀约,便立即引吭高歌。他的保留曲调《阿惹妞》,我听过不下十遍,每一次都唱得声调婉转,让人愁肠百结,泪如雨下。

普驰达岭是一只山鹰,生命之根扎在遥远的北京,精神之翼却翱翔于南高原的天空,双重的视角,多重的审美体验,使得他的生命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与轮回。他每年来回飞翔于北京与故乡之间,为的是寻找一个灵魂的落脚点,如雄鹰迷恋故土,永远以“在路上”的精神姿态,达到对生命高度的追求。

(原载《诗选刊·下半月》2012年第9期)

同类推荐
  • 在鹰眼的那些记忆

    在鹰眼的那些记忆

    本书大部分收集的文章写于作者在Iowa读书期间,在作者从Iowa回来后的三年中,他一直在向原来的这些文章补充其认为值得记录的回忆,以至现在形成了您所看到的整本书,只为记录下昔日最真实的记忆和想法。
  • 自己的观音

    自己的观音

    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音之所以为观音,大约就是因为遇事只求己吧——如此再想,如果人人都拥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坚强和自信,也许人人都会成为自己的观音!
  • 浦东故事(一)

    浦东故事(一)

    浦东,我的故里,不是一首诗,不是一支歌,只是近代百多年来芸芸众生的生活截面:围堤煮盐,垦荒渔牧,作坊手工,酒肆茶楼。 我太爷曾经将浦东喻为中国的肚脐,并预言,在上海浦东,人们不仅有传统的坚守,更可以有选择,在滔滔长江牵着的大上海、全中国和浩瀚大海那边的整个世界之间。
  • 肆事融笔端(叙事卷)

    肆事融笔端(叙事卷)

    本书按照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其他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各科病人的饮食禁忌。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热门推荐
  • 吕布回忆录

    吕布回忆录

    很多年以后,吕布回忆起自己充满奇幻色彩的传奇经历,丹青笔墨,洋洋洒洒在纸上写下下面几个字:“我的一生都献给了人生最壮丽的事业——为改变大汉所有人的命运而斗争!”然后他忘词儿了。
  • 你是我的幸运星

    你是我的幸运星

    有三个女孩出生在一个比较贫困的家庭里,父母在拼事业的时候认识了欧式的老板。因为欧老板他们家只有一个男孩,所以欧老板就认三位女孩为干女儿。再一次宴会中三位女孩认识了TFBOYS,后面三位女孩和TFBOYS谈恋爱、结婚。
  • 逆天仙尊

    逆天仙尊

    一把星河剑,一套大手印,一个破碎的世界,一位重生在修真界的屌丝青年,一段坎坷修真路,一场腥风血雨战……不论最初的愿望是什么,到最后只为渡劫成仙!搬砖拍起,只有武德才能专治各种不服!
  • 匣中龙吟

    匣中龙吟

    帝颛顼有曳影之剑,光影所向,有识人之能,置于匣内,常作龙虎之吟。
  • 囧女摧草:良辰晨曦鸳鸯栖

    囧女摧草:良辰晨曦鸳鸯栖

    春梦一宿醒来的女主后竟成了妓女!腹黑男,滚远点!逃离妓院后,被男主意外救出,居然共度一晚!某女猪:“你干嘛……别……别过来!”某男猪:“要么给爷做饭,要么给爷暖床。”缓缓靠近。某女猪:“想得美!你爱睡哪睡哪去!”某男猪:“啧……看来你是非要跟爷快活了。”解开一带,直接扑上去——某女猪:“啊!救命啊!耍流氓啊!”忠犬,天然腹黑男,文雅君,这么多美男,到底要翻哪个牌子呢?
  • 命轮之寂寞的爱

    命轮之寂寞的爱

    我们重逢在雨中,撩起了一段青春的记忆。无言的眷恋,渲染了岁月,饱满了时光,永恒了红尘。所谓的永远,终是逃不过时间。当我们在不一样的天空下面彼此孤独的想念,心底的疲累总有一天会击溃整个爱情的围墙,爱情在这样的世界里变的脆弱,当等待从最甜蜜的守侯变成了最残酷的煎熬,心会累,爱会冷......青春有时很残酷……
  • 你,只能是我王俊凯的女人

    你,只能是我王俊凯的女人

    (雨馨,我说过,你只能是我王俊凯的女人)(切,流氓)(我今生只对你流氓过)本是一场复仇的计划,却被爱情冲昏了头脑,那么最后王俊凯能否和她在一起呢?
  • 大千金的屌丝玩偶

    大千金的屌丝玩偶

    一个外出打工的屌丝张佑23岁,在偶然的时刻,帮助王氏集团的生性好玩二千金(王小雯20岁)摆脱追赶,经她介绍,进入王氏集团的一个数码软件分厂,后来跟王小雯玩得非常好,铁哥们之类,经小雯介绍,认识王氏集团大千金(王小静23岁)比张佑小几个月。思想成熟,而且帮王氏集团做出很多贡献,但是王小静高傲的性格又处处为难张佑,瞧不起张佑,玩弄张佑,最后被张佑感动,开始产生对张佑的重新认识,不在瞧不起他,就这样两人擦出火花,但是情路坎坷,之后他们又有怎样的结局。
  • 重生之校园美男快到碗里来

    重生之校园美男快到碗里来

    自己不就是撞上了电线杆吧,为什么重生???重生也就好,为什么重生就是考试???看我蓝悦怎样虐渣男,打小三,哈,我打,蓝悦,你一定要加油,为了家人,为了朋友,一定要成为学霸,不,学神,不,是全校的女神,\(^o^)/
  •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一仍原先《应用写作教程》的框架,内容分为“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上编为“基础知识”部分;下编为“文体知识”部分。基础知识部分是在高中语文课的基础上把写作划分为“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文风”和“拟稿与修改”等六章,分别力求准确阐述其精华和要义,以作为应用写作过程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