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6100000034

第34章 试论少数民族现代诗的艺术特质(2)

彝族普驰达岭以虔诚敬畏的心态进入民族精神文化的深处,在灵魂根系的底部,寻找民族变迁的足迹,诗歌散发着浓重的乡野心绪。对本民族精神之根的追忆是他从事现代性学术研究的永恒动力,诗歌弥散着丰富的图腾幻象,充满了深厚的彝族文化内蕴,夹以极具先锋性的表述技巧,体现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阿索拉毅是年轻一代中优秀的彝族诗人,他的《诺苏列国略传》,以逼近历史细节的追述,提取出古国极具代表性的核心精神,如南诏国的“强悍”,大理国的“爱情韵味”,夜郎国的“无知”,古滇国的“智慧”,三星堆王国的“贵族气质”,白狼国的“乐典”等。简明的标签后面,充斥的是一段或漫长或短暂的风雨之路,充满着天崩地坼、风云变幻和茹毛饮血,其间不但有开拓者筚路蓝缕的艰辛,执政者励精图治的奋进,也有古国沉沦消失的悲壮和苍凉。诗歌让历史的气流涌进每一个诺苏子孙的血脉,烙上了鲜明的民族心理的印痕。彝族鲁娟的诗歌充满神巫的梦幻语言,言语表面萌动着隐秘的身体欲望,她以女性诗人特有的尖锐,潜入民族心理深处进行揭秘式写作,以女性角色、民族诗人的双重眼光打量世界,营造出深邃迷离的诗歌意境,内在精神指向了更为高远的境地。作为优秀的“80后”彝族女诗人,鲁娟把自己的衣袍之乡当作精神磨砺的血地,返回传统中吮吸母族的汁液,内倾式的写作将为她的诗歌飞翔蓄满腾空的力量。而更为年轻的彝族诗人沙也、吉尔色尔、吉洛打则和羌族诗人羌人六等,虽然接受了现代性的文化教育,但诗歌中的母语元素依然光鲜,他们并没有虚化传统,而是力求打通母族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通道,让诗歌写作获得更强的精神穿透力。彝族阿苏越尔的诗歌简洁、干净,构思巧妙,语言精准,《这些年,想你》:“从心头打马扬鞭/辘辘而过/草丛中惊飞一只只云雀/不经意间唤起的回忆扑满天空/就像久违的诗行迎面走来”。彝族吉日莫铁《一只战败的豹子》:“经过一场激烈的卫冕之战后/伤痕累累地/它离开了故地/沿着一条以前的战败者的路/走去/而路的尽头---坟场/却远远地闭起了门/于是它选择了一块大岩石/狠狠地撞了上去”——何等的惊心动魄,与其屈辱地活着,不如尊严地死去,姓氏“吉日”是“离群之豹”的意思,隐喻了这个家族强健的体魄和精神。藏族卓仓·果羌的诗歌几乎全是民族的元素:“我的骨骼镌刻着祖辈的遗训/我的血管流淌着马蹄的声音/我的双眼盛满芬芳的青稞酒/我的身上遍开迷人的格桑花”而且“我的左肩是苍鹰/我的右肩是牦牛/我的身躯是佛龛下那盏永不熄灭的长明灯。”民族意识深深地嵌入了灵魂深处。这几位诗人的写作,都体现出极为鲜明的民族特征。

语言是文明的载体,是辨别民族与身份的标示,孙谦以一个******的赤诚,在本民族语言的内部打捞起一串串华丽典雅、光彩夺目的言语词汇,认真辨析其内部的结构特征和意义指向。《******词》彰显出这个崇尚知识的古老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及在今天仍具有的旺盛的文化创造活力。泰雅族瓦利斯·诺干的《关于泰雅》,以一个婴儿的出生和命名为线索,展现出泰雅族诸多讲究的文化风俗,就文化人类学意义而言,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彝族嘎足斯马的诗歌充满着对母语文化被忽视和遗忘的痛苦,他对母族的情感寄托于一袭彝族的百褶裙(《百褶裙》),寄托于一声亲切的“阿妈”(《阿妈》),甚至寄托于自己的一个彝名(《一个彝名的重要》),因为这些烙着民族标示的物象,不致让自己在日趋民族大一同的社会中迷失了身份。因此,当他与年老的毕摩进行彻夜长谈后,他深深叹息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已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被剥离的命运,其间的怅惘与哀伤,足以让每一个民族的歌者去体味。排湾族莫那能以残缺的身体写出人类最健康的思想,失明的双目透视的却是一个充满光明和温暖的世界,他的《恢复我们的姓名》,把民族的自尊与自重浓缩于一个具体的名字——这平凡的要求既隐含着无可奈何的凄凉,又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信。

四、诗歌想象的神性思维

人类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处于刀耕火种的状态,与生俱来就要学会向天抗争,与自然搏斗,方可求得一线生机。自然环境的严酷使得他们更多将理想诉求于虚幻的彼岸世界,在对天堂、地狱的想象性书写中,诗歌沿着形而上的路子,超越肉体凡胎的束缚,一直抵达灵魂的核心。在宗教信仰的天空,诗人安置焦灼破碎的灵魂,构筑起生命之源的乌托邦。民族诗人对外界最初的文化认知来自于根深蒂固的心理濡染,如藏族的朝圣、转经,彝族的毕摩祭祀,回族的持斋等,禁忌繁多而神性突出,宗教的因子渗透进每一个角落,在理想的王国甚至人神合一。这些仪式、行为的神秘性及其衍生出的文化精神,成了他们有别于其他民族而不可再生的写作资源。彝族柏叶的《我行走在火把节的夜色中》,写出火把节蓬勃燃烧的火把和喧腾的人群,让诗人迷失了回家的路,在他笔下,彝人将生命的激情尽兴释放,汇成歌与舞的海洋。《在大西山听彝族老人讲传说故事》一诗显示,彝族人把对祖先的想象凝聚成了史诗和传奇,他们从生至死,始终与传说为伴,尤其是创世史诗,在数千年的民族繁衍中,已渐渐演变为万物有灵的崇拜意蕴。无论是自然实景对想象的激发(《凝固在岩壁上的梦想》),还是后天的启蒙与教育(《怀念老贝玛》),彝族人都能在现实中找寻到神灵的影子,亲切体贴,可触可感。

藏族才旺瑙乳的诗歌溢满了强烈的宗教意识,那种不惜奉献肉体生命,也要“附着在岩石上/泥土不停地将我吸纳/喂饱苍生”,以求得精神重生的牺牲精神,显示出超拔、坚韧的力量。(《七朵莲花盛开》)藏族人把琐碎庸常的生活提炼成了哲学,思维常在人世与天国之间漫游,在人神共居的藏区,人与神常常不期而遇,每行走一步都可能会碰上神灵游走的影子,甚至在某一时刻,你无法判断自己究竟属于哪层世界。(茨仁唯色《化身》)在与大自然的对唔中,诗人会骤然生出个体渺小的卑微感,面对自然的馈赠,又怎能不流下感激的泪水?(旺秀才丹《仰望贡唐仓》)此外,维子·苏努东主的《西藏 一半在天上一半在人间》,写出了灵魂与肉身的纠缠。藏族王志国的《赞美》表达了坚韧的信仰,《在格尔登寺》则为自己无法融入先民的信仰而忧伤,在《那是我向神下跪的地方》中,神灵赐福的故乡,让诗人为之匍匐和膜拜,《月亮,我最远的亲人》,诗人把月亮比作亲人“跋山涉水,赶来爱我”,比作“母亲头上,那一根被岁月磨亮的银簪”“闪着微凉的光/千里迢迢从故乡赶来/照我”。这种深厚的宗教情结和家园意识,没有对故土的切肤感怀是无法体会的。同样,藏族瘦水的《脚印》,也为自己无法融入宗教氛围而感到恐慌,如同离群的大雁,有一种被隔离和抛弃的失落感。藏族云丹嘉措的《给水葬的知己》,还原了藏族人水葬的场景,在他心中,“知己”会在“某个晚上”,“学着祖先的模样/像鱼一样/湿漉漉地爬上岸来/敲开我紧闭的房门/找我渴酒”。常人不可思议的景象被诗人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如同与一位即将远行的老友话别,寄寓了藏族人灵魂不灭的信仰。

五、诗歌理性的思想批判

少数民族诗人身具民族歌者和智者的双重角色,他们一方面倾情歌颂聚居地秀美的山河与绚丽的文化,一方面又对本民族愚昧落后的生存世相发出痛苦的疾呼,以一个在场者的敏锐直觉,对社会文化生态做出深刻思考与理性批判。彝族阿库乌雾的诗歌以散章的形式对社会物象进行解析,冷静尖锐的理性批判后面,涌动着智者的激情。土家族阿飞的《哭牛》设置了“牛”与“我”对话的场景,通过“牛”的叙述,让我明白“把生活嚼出味道来”的哲理,戏谑的语言暗含着生活的本质。土家族毛于贵的长诗《浮想石头》,在对石头的默然凝视中寄托绵绵的情思,延展着关于历史、文化和哲学的审美想象,从一方顽石中,掂量出了整个世界的重量。回族安然的《阿依娜》表达了对离开家园到浮华世界寻求生存的突厥女孩的深深惋惜。王怀凌的《另一些鸟儿》则以笼中鸟与林中鸟的不同命运,隐喻了因选择的差异而决定了在世界上存在价值的区别,有较强的哲理。

彝族阿卓务林的《龁》:“一名乞丐匍匐而前/一辆轿车戛然而止/在钢筋混凝土/提升的城市上空/夕阳红了几秒钟/旋即又被鹰翅遮盖。”——这是一幅惨痛的图景,在滋生着****、龌龊和黑暗的社会,即使夕阳已渗出鲜血的汁液,也将被“鹰翅”旋即覆盖,遮住了生命的颤栗与呼号。他的《殇者》,写出卑贱求生的底层人注定不能融入以文明号称的现代社会,而其实在“闲散的云”所屏蔽的背后,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垂死挣扎。阿卓务林的诗歌有一种让人疼痛的力量,他以个体心灵烛照世相纷繁,冷眼观世的背后,是对世界更深的悲悯和体恤。彝族黑惹乌基嫫的诗歌在常人心灵难以触及的地方,独出机杼,别具一格,在光艳十足的礼仪女子身上,她看到的不是人人赞美的靓丽,而是艳丽装饰背后人性的压抑与怪异,认为衣着光鲜的彝女“好比画框里禁锢的芭比/钉在历史的墙上/成为/美艳的牺牲品”(《彝女》)。同时,在“惊艳四座”的牛头漆器背后,她想到的是器物“因为空洞的眼眶/再也流不出思念的泪水/而黯然神伤”(《牛头漆器》)她专注的目光透过浮华的摆设,抵达人性的核心。藏族王志国的《大姐》,则是用一连串冰冷的数字,勾勒了“大姐”比数字更冷酷的人生遭遇:14岁辍学,15岁离家拜师,17岁谢师,20岁初恋,22岁失恋,25岁结婚,36岁离婚。在冷漠的数字背后,承受的是家庭暴力的残忍、母子离别的痛楚和不为人知的向隅而泣。在“大姐”人生的绚丽年华,遭受的苦难足以压垮一个正常人的全部意志,可这个“始终不向命运低头,不向生活认错的女子”,却在“返回出租屋的路上/遭遇了车祸,而肇事车辆不知所踪……”诗人冷静的叙述抑制不住内心的沉重,撕开社会与生活的面纱,袒露出其狰狞的一面。

少数民族现代诗是中国诗歌方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们独特的思维、敏锐的触角,呈示了一块异质存在的诗歌世界,在题材拓展、意境营造和诗艺表现等方面,为现代诗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当今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竞争激烈、文化渗透更加深入的趋势下,挖掘和张扬少数民族现代诗的艺术特质,对于保持民族的自尊与自信,留存本民族的文化记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原载《彝族文化》2012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名家名作精选:老舍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老舍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
  • 邹韬奋散文精品

    邹韬奋散文精品

    《邹韬奋散文精品》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邹韬奋的经典散文,有叙事的、有抒情的、有释理的。这些散文文笔手法细腻、结构顺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流畅优美。散文中渗透着作者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本散文集典型而精致、可读性强、细细品味、其乐无穷。内容包括爱与人生、有效率的乐观主义、闲暇的伟力、走狗、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久仰得很!、集中的精力、敏捷准确、随遇而安、坚毅之酬报、干、感情、肉麻的模仿、高兴、办私室等。
  • 中华千年文萃:赋赏

    中华千年文萃:赋赏

    本书选取屈原、宋玉、贾谊、张衡、曹植、苏轼等人的作品,尽量采取古籍版本,古代人名、地名和专用词等仍使用原字,未改为简化字,并按作者简介、正文、注释、点评形式来编排,旨在引导读者自己去感受思索,从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获益。
  • 陆歆·爱

    陆歆·爱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十字歌、歌以咏志、十年苦待、风花雪月、知足、无题、感悟人生(新)、咏春、太湖行、济沧海、励志、笑傲商海、颂、铁骨执狂、咏海等。内容源于生活,更源于一个用心生活的人的真实内心。字里行间,真切地流露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体悟,对情感的知悟,对世事的觉悟。但无论怎样还是源才陆歆一个简单而朴实的想法。
  • 休闲文化与唐宋词

    休闲文化与唐宋词

    本书内容包括:休闲:人类文化精神的家园、词体萌生的商业文化背景与休闲社会土壤、唐宋词的文体特征与休闲功能、休闲视野下的唐宋词人创作观念、唐宋词人的休闲创作实践等。
热门推荐
  • 高超推理的故事

    高超推理的故事

    探案故事是一种通俗文学体裁,主要描写刑事案件的调查和破案过程。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探案故事全集》包括《侦探出动的故事》、《高超推理的故事》、《蛛丝马迹的故事》、《扑朔迷离的故事》、《缉捕追踪的故事》、《原形毕露的故事》、《斗智斗勇的故事》、《智破奇案的故事》、《真相大白的故事》和《插翅难逃的故事》等19册,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疑案、迷案、奇案、悬案、冤案等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探案英雄大智大勇,阅读这些侦破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思维、了解社会、增长知识,还可以学到自我保卫、推理破案的常识,防范日常生活的不测。
  • 我的真爱在我身边

    我的真爱在我身边

    她在工作上遇到了他,与他一见钟情,深入交往后才发现他是有家室的人,她恼恨他的欺骗,却敌不过爱他的心,被他金屋藏娇。等被爱情伤透后,她才发现,有一个人一直在身后,默默守护着她。
  • 新世纪之另一个自己

    新世纪之另一个自己

    科幻、悬疑、推理、搞笑、校园、爱情应有尽有,构思了两年多了,只有你想不到,连载中请亲们多多支持
  • 无敌女相公:缘定今生
  • 酒香下的童昔

    酒香下的童昔

    一个内向、孤寂、固执的女孩谢琪和一个活泼、倔强、固执的女孩沈清在对中学的憧憬下进入学校,她们在无数的意外下成为朋友,她们认为初中如小学般的无忧、快乐,她们以为可以一直走下去,可是事情永远在她们的意料之外,还遇上了一个特别的事情“永远倒霉的星期四”,她们在快乐、无悔的情况下走向离别。友情在她们之间成为了在青春年少的时光中流下了最美好的见证。
  • 咏叹的骑士

    咏叹的骑士

    纯粹的西方奇幻世界代表荣耀的骑士歌颂神灵的圣庭以及咏叹的异端在鲜花旗帜下骑士咏叹着:神灵行走在人间!
  • 遗冢谜踪

    遗冢谜踪

    墓穴之地,大凶之地,是生人勿进的地域,却是死人常驻的乐土。一段尘封的历史,一首死亡的挽歌,嗜血的诅咒因墓穴而起,也将因墓穴而终。跟随主角的脚步进入那些被人遗忘的坟冢,感受埋藏地底深处的远古故事,体验前所未有的神奇和凶险。
  • 如墨似香:好久不见

    如墨似香:好久不见

    “我们回到从前好不好?”,“不,我们回不去了,如墨,你还小吗?我们真的回不去了。”,相信我,只要你愿意,我还是从前的我,我们重新开始好不好”,她笑了笑:“你怎么还是那么小孩子啊,你怎么还是那么幼稚啊,你快走啊,永远不要在出现了……”她强忍着眼泪,他终于沉默了,他转身,一小步一小步的迈着,忽然他停下来“如果你累了,别忘了还有我。”说完这句话,他很快的跑开了,风吹落了落叶,吹落了他的眼泪,她在原地苦笑着说:“如果我现在就说我累了呢?如墨,对不起…"【姐弟恋,微虐文】
  • 十二灵物

    十二灵物

    30世纪,各类灵异事件层出不穷,十二灵物应运而生,他们分散在世界各地,各有各的特长,摆平一件件普通人无法处理的案件,儿女情长,最美的事情莫过于此,而对于他们来说却是难逃的劫数。
  • 舞动真情

    舞动真情

    "本书是以美国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的自传为中心,重点反映其与前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婚恋纠葛的一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邓肯在生命最后两年里撰写的《自传》,二是邓肯与叶赛宁婚恋纠葛相关资料的整理,三是叶赛宁诗歌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