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6100000038

第38章 繁华过眼

——评《人文石羊》系列作品

以文学的方式演绎一个地区历史的雄奇与忧伤,文化的沧桑与厚重,风情的奇崛与绚丽,并在此过程中探寻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叩访生命的秘密,展示人心向度,这是文坛近年来的一个写作潮流。楚雄州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本土作家,深入千年古镇石羊,挖掘古镇内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以文学激活历史,重现个体人格在历史流变中的磨难与建构,展示生命的尊严与文化的柔韧,从而为当代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照,对作家由自发写作转向自觉写作,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一、《印象石羊》:漂泊者的心理皈依

石羊是作者心言的故乡,在这儿,留下了他青春的印迹与记忆。自青年时代起,他就离开小镇到城市谋取人生事业的发展,历经了大半辈子的风雨人生,当回首前尘往事的时候,发现故乡在心灵深处永远的扎下了根,于是,“每每翻开那些关于石羊的记忆尘封,油然从心底升起一片敬畏的情感彩云来。这片情感之云飘啊、飘啊,飘得让人久久不能释怀,那样的沁心,那样的使人心醉。在这时,只能选择让尘封已久的记忆在脑海里尽情地奔放和流淌。”《印象石羊》便是作者情感奔放与心语流淌的产物,虽为“印象”,却非走马观花,泛泛而谈,而是倾注了作者真切的人生感悟。整篇散文数万字,分若干小节,既可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以一“情”字作为贯穿始终的内核。

全文以作者记忆中的石羊场景为叙述的主线,在情感抒发上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作者对故里物象的描摹,如《香河边遐想》、《面对银杏的思绪》、《野菊花情思》、《石榴花》、《黄粉汤》等。以纯粹的回忆视角重现石羊古镇独特的物产和旖旎的自然景观,每一种物象都寄托着作者深切的情感,细节丰盈,描写细腻,叙述生动,让人可触可感。此类作品在文中所占比例较大,这也许是离乡者写作的宿命,昨日发生的事也许已忘却,但数十年前的情景却依然历历在目,历久弥新,故乡的小河淌水,虹桥卧波,苍松迎客,朗月鉴人,都成为他们心中和笔下永难释然的情怀。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积累,断然无法写出如此富于质感的文字。

第二层熔铸了作者对石羊的文化思考,即穿过具象化的乡村物景,辨析石羊的文化源流及其发展脉络,在考证中归纳、概括、提升古镇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价值。如《市井文化在石羊》、《白井婆》等,将那些被主流强势文化挤压于边缘的市井文化、草根文化也纳入文化探析的范畴,于常人习焉不察的地方独见机杼。

第三层是作者情感的升华,表现了一名离家游子深沉的家园意识和心理皈依。如《石羊:我的母亲》、《石羊的依恋》等,融入作者真切的人生感悟,将“故里”与“母亲”两个意象置于同等的高度。故乡其实就是漂泊者落脚的最后一站,一个离乡者,终其一生都是“在路上”,在他的生命践履中,永远有两个故乡在遥远之处向他发出深情的召唤:地理上的故乡可以回去,但大多难以寻觅旧时的踪迹,所谓“人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只能任凭乡愁转化为精神的故乡,日夜厮守。全文以游子眼光打探故里的沧桑变化,意境清新优美,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炽热。

二、《人文石羊》:多重视角的审美观照

文化散文创作在1990年代和新世纪初的几年里可谓领尽文坛风气之先,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为新时期散文在题材拓展、主题深化、意境营造和语言革新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此类文体体现出两种鲜明的艺术特征,即自然山水的人文化与历史意识的当代化。这一创作倾向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成员的文化层次也呈上升趋势,反映出的人民的审美需求也在急剧深化,单纯的模山范水显然很难满足具有较高审美品位的作者的情感诉求,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在具体的物象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性光辉。对历史延伸的探知,对民俗风情的体验,对文化发展的把脉,以及对在社会变迁中表现出的生命个体的悲歌与忧乐,成了他们散文写作的兴奋点。近年来楚雄州委州政府致力打造文化旅游业,在民族风情的挖掘与展示上下苦功,其精神也与这股影响深远的写作潮流相暗合。

卡罗深谙此理并力主实践。在《人文石羊》中,他以大文化的视野全方位打量这块被几千年儒商文化浸透了的土地,从四个角度对石羊古镇的人文历史作了独特的审美观照。角度一是对石羊历史源流的悉心梳理,突出表现千年古镇因盐而盛的辉煌。石羊是中国盐业发展的缩影,直观的历史叙述,让读者感到一股沉重的气压扑面而来,从而褪去与历史对话前的浮躁与孟浪。角度二是以诗化的语言重现石羊古镇绮丽的自然物产与人文风情。其中包括对明山秀水、奇雕异刻、美味佳肴等这些构成石羊文化特质的主体元素的描摹。而对石羊传奇略带玄思的书写中,为读者营构了一方亦幻亦真的家园;对节庆庙会的叙述,则尽力张扬了市民文化在此地的繁荣多元与影响之深。角度三是透过物质的表层,探访潜隐于日常生活情态之下的石羊精神,主要表现在诗词歌赋与礼教文化的古今传承上,尽显儒教文化之强大生命力。由此观之,石羊被云南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实属名至实归。角度四写出了石羊柔情的一面,即文中的“柔情石羊”和“灵韵石羊”部分,这是对古板的正统文化叙述的有益补充。天崩地坼的沧桑风云消散在生老病死的寻常生态之中,石羊人,尤其是石羊女人,倾慕先贤、相夫课子的同时却不拒绝日常生活的美学情态,清亮流动的柔性文化,成为几千年来浸润石羊气质的鲜活因子。

文章由几个短篇组成,却没有丝毫的零散之感,相反一气呵成的气势使得文气纵横驰骋,引领读者思接千载,情动古今,非走马观花者所能达到如此境界,读来让人兴会淋漓,赞叹不绝。作品以文化的物质实景为载体,将一个地区的文化、历史、生态、民俗、风情解析得周全备至,尽展这座千年盐都的烟柳繁华与温柔富贵。在反观历史,辩驳疑难中理清源流及脉络,又不忘以现代意识烛照古今,从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强劲的理性精神,一股气韵氤氲其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在对生态现状的忧心表述中,为后人提供了一份反思历史的范本。全文辞藻典雅厚重、精辟华彩,却全然没有华而不实、堆砌矫情的流弊,充盈着丰富的知性、深刻的智性和轻盈的灵性,让人大快朵颐。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这位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彝家汉子,已然成为楚雄青年作家中的翘楚。

三、《当兵》:新青年价值选择的困惑

孙庆明的《当兵》讲述的是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事,日寇的铁蹄踩踏了中国的大片江山,入侵到了滇西腹地,全国上下掀起全民抗战的高潮,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为抗战保国而倾其财力。值此民族生死存亡之秋,大批热血沸腾的青年学子纷纷奔赴战场,主人公陈小成是一名石羊籍在昆明念高中的学生,高中毕业后,他的同学全都报名参军,想为祖国出一份力,其中包括他的女友琴雅。他也是热血男儿,也想当兵,为国家,也为能和女友共同上战场,甚至厮守一生。可以说,这是典型的革命加爱情的选择,是青年梦寐以求的出路。可陈小成遭遇了阻碍,因为他的身份特殊——石羊大盐商的小儿子。父亲出高价钱将他送到昆明念书,为的就是想让他一朝金榜题名,考入大学,有了文化,既可光耀陈氏祖先,又能回乡继承祖业,将这份家产继续发扬光大。一面是国事的召唤和爱情的催发,一面是家道尊严的不容违抗,两者考验着主人公的人生抉择。

对一名铁血男儿来说,前者应该更具诱惑力,尤其是对陈小成这样一名在省城接受过新时代思想文化熏陶和革命英雄主义洗礼的青年。但后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陈家毕竟是几代盐业传家的富商,陈小成作为陈家最重要的继承者之一,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意义非凡。在他的身上,寄托的是家族几代人,甚至全镇人的希望。这是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像一个无形的牢笼,软款款地剥夺了他反抗的力量,更何况他爹的话对改变他当兵卫国的初衷似乎有着无可辩驳的正确性:“我们是老百姓,老百姓就是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我一年成万数地交税,不就是支持政府,支持打仗么。你把书读好了,成了人才,当了我们家盐号的掌柜,你哥回石羊管盐井上的事和发货的事,你在昆明发展,把我们家的事业做得越来越大,交税越来越多,你说,是不是对抗战的贡献,这难道不算大事?”作者用笔最多的着墨点就是给主人公设置了两难的人生抉择,这构成了整篇小说最牵动人心的部分。通篇是在抗战处于艰难危机的大背景下展开叙述的,虽然没直接出现战争场面,但却借此展示了一幅战场后方各阶层民众的特殊心理,寓血与火的厮杀于日常化的生活场景中。

小说的结尾似乎出人意料,作者并没有让陈小成去追赶琴雅,走上投奔革命的道路,从而达到大团圆的结局,而是让他留了下来,帮助父亲打理盐铺。这也许让读者失望了,但细思之,这样的处理方式实则最能体现作者的匠心。小说最该用力经营的地方就是对世态人情的挖掘和人心向度的探秘,是否写出人性之复杂,命运之难测,是衡量小说艺术质地的重要标尺。对陈小成人物性格的评论,我们不能以“懦弱”简单概之。在他的身上,其实交织着多重文化的因子,除了前面所叙及的新时代文化思想,如主动追求自由爱情,以及革命英雄主义以外,占主导的,应该还是家乡石羊千百年来绵延至今,并蔚然成风的“读书有用论”。石羊是受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影响甚深的地方,虽地处偏僻的滇中腹地,但尊师重教,以读书求取功名、发家致富的思想经久不衰。在小说中,这种思想主要是通过陈家老掌柜对儿子的教育和期盼中表现出来。陈小成在这样的环境中,选择了留下以振兴民族工业,在逻辑推理上是有说服力的。相反,琴雅的执意当兵,甚至与心上人不辞而别,鸿飞冥冥,在悲壮难免流于浮泛。意味深长的是,在小说的结尾,作者一再提到石羊古镇的盐源和柴源都日渐枯竭,这个靠着盐业兴盛起来的千年古镇将面临的是一个比主人公的人生选择更大的困惑。如何固守,如何创新,如何发展——这是个难题。

四、情迷伊甸园

石羊是让爱情迷失的地方,在几位作家笔下,无一例外地写到了爱情,但题材、背景、叙事手法却各有千秋。敖成林素以小说见长,他的散文《石羊魅影》角度新颖,讲述了“我”与同事“老罗”一同回石羊,从而引发“老罗”对萦绕心际数十年的青春恋情的回忆。那是一段牵连着整个人生岁月最隐秘部分的往事,是其心中永难解开的结。故地重游,难免睹物思人,可物去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胜景依然,佳人不在,往事历历浮现,却永远无法复活那如梦幻般的清纯岁月。这篇散文以诗的语言融合小说创作的某些技巧,引导读者在亦真亦假的时空中漫游,体会散文“事真”与“情真”的辨证统一。

李学智的《杨梅熟了》,塑造了两位为追求自由爱情而宁可抛却原有的富贵家业,跑到一座满是杨梅的深山山洞隐藏的男女青年形象。小说从首句“布家三小姐失踪了”开始,便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三小姐”是谁?为何失踪?结局怎样?在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中,作者一层一层地解开这谜底,并借布家丫环之口,叙说了这对苦命鸳鸯相识相知相依相恋的故事。小说中主人公正面出场的地方不多,篇幅更多地表现布鲁两家寻找儿女的过程,将石羊这块土地上的三种势力集中交织在了一起。代表政治势力的宋知州,代表商业势力的布如山,代表地方家族势力的“土皇帝”鲁云天,他们各自怀着不同的目的在关注、寻找男女主人公,让读者不由暗自捏了一把汗。而故事的结局是爱情的力量迫使封建礼教势力最终做出让步,主人公的胜利也无形中给当地的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提供了有效的范本。

杨会香的《观音》融进了神话的成分,叙述了一对恋人为实现幸福的结合而与邪恶势力进行较量,最后在观音的帮助下,恶人被惩处,好人终归团圆。小说写出石羊古镇繁复的人事纠葛与殊死的善恶较量,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循循相生的因果报因,折射出石羊人独特而善良的人生观。

此外,羲木的《封氏节井沉思》,以作者对历史的追思,复活了流传于此间数百年的封氏投井拒辱的壮举,展现了石羊女性柔弱贤淑外表下的刚烈性格,让读者看到石羊人硬朗坚强、宁折不弯的一面。马淑吉的《祭孔圣地》,以娓娓道来的语言,表现了一名朝觐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文化的敬畏,读来兴味悠长。

这组作品所选角度各异,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作家们各擅胜场,指涉的文学精神却是一致的,即以文学的笔触去感受千年盐都文化的博大精深,触摸现实石羊的心灵体温。作品成了一座沟通石羊古今的桥梁,引领读者从此岸渡向彼岸。

(原载《彝人古镇文学》2008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见好

    见好

    畅销书作家柏邦妮有一个好人缘,这让她的每一个被采访者都和她“相见甚欢”,所谓“见好”就是看得见对方的好,但首先要让对方看得见你的好,而柏邦妮就是有这种亲和力。不管是陈丹青的神采奕奕——“他妈的”;黄晓明的细腻——“给每个亲人送礼物,我一定想得很仔细很周全”,还是范冰冰的老辣——“拍《十月围城》,剧组和当地的地头蛇起了冲突,范冰冰亲自去谈判”,柏邦妮都能聊得很开怀,并且得到她最想了解的。这是一本以平常心交流的文集,这里没有光环、不打官腔,有的只是平等相对又妙趣横生的交谈。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瓦尔登湖》记述了作者在简单生活中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种使人沉静的力量。
  • 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本书是《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书中所选文章均为我国2007年度最有代表性的美文。选录追求挑选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本书主要内容有:《22年前的24小时》、《漠风雕镂的“古城”》、《黄河边上的那条白狗》、《记一件有意义的好事儿》、《长山(外一篇)》、《南中国有个叫周庄的水乡》等作品。
  • 最经典的外国散文

    最经典的外国散文

    本书精选了100余篇外国最经典的散文,并配以精炼的解读,立意在于读者在品位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 明天见

    明天见

    《明天见》是Pano的首部旅行摄影散文集。全书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关于巴黎罗马布拉格等九个浪漫唯美之城的旅行散文,不同于一般游记作品,Pano不但深入浅出地介绍城市风格特色,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建筑、风土人情娓娓道来,更是融入自己的个人生活与情感 ,如同一部部浪漫的纸上爱情电影;二是“你好,陌生人”主题的纪实摄影作品,记录着他遇见的陌生人们,萍水相逢,擦肩而过,或安静聆听他们的故事,遇见就是给彼此最好的纪念;三是他在巴黎生活的日记,记录着些细小琐碎的点滴日常、思悟感念,真诚敞开了一个大男孩敏感、善良的幽谧心灵。
热门推荐
  • 小妖如画

    小妖如画

    这是一只小狐狸一个抖机灵成了小神仙的故事。大山深处有只小狐狸,为了修炼成仙。发生的一系列喜剧故事。
  • 开满花的院子

    开满花的院子

    孤独无依的老人有个病儿子,儿子的婚事是老人的心病,但她没有这个能力帮孩子解决这件终身大事。儿子一次次病重之后,老人和孩子睡在一起,像小时候那样。第二天,老人种在许多破盆子里的花都开了……
  • 当一个好兵

    当一个好兵

    《国与家》我把忠诚刻在那块坚硬的岩石上我将荣誉铺在那抹柔软的草地上烈火烤熟了我本不宽阔的肩膀子弹刺透了我以为坚硬的胸膛让我倒向祖国的方向我渴望祖国母亲的臂膀让我倒向家的方向我想看到远方的爹娘
  • 后来,我们都潦草离散

    后来,我们都潦草离散

    我们的青春,都有过奋不顾身,可是有多少能坚持走下去,多年后,又有多少会在城市的同一条小巷重新相遇。看着彼此曾深爱的旧人,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这本《后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我初二那年,我遇到了一个可以让我奋不顾身的人。可时过境迁,当年的他已不再是我认识的他。感谢故事里的人物,给了我一段多姿多彩、却又疼到撕心裂肺的青春。
  • 在那个剩夏

    在那个剩夏

    我把仁放在第一位,同时也把爱人和兄弟放在第一位!重情重义重仁;对朋友拔刀相助;对兄弟赴汤蹈火;对爱人尽心尽力;对伙伴互帮互助!总之你和我呆在一起,你才知道什么是朋友!本人至今...15岁,没事儿干就喜欢走极端,做一些平常人不敢做的事,总之和我一起玩,你才知道什么是刺激!自幼苦读圣贤书,发奋图强做英雄。凭得一身好武功,只为一心打天下。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名门嫡策

    名门嫡策

    袅袅檀香燃尽往事,将彼年的回忆和着缭绕馧香一道溶进了那盏澄澈透亮的滚烫茶水。一觉醒来,她又回到了十五岁,还是从三品的嫡出四小姐,苏氏世家出身,容颜未毁,姣好如画。那年的她,将窈窕与绰约悉数灌入眉间一点朱砂,清水双眸潋滟生辉。未经宫闱的风雨洗礼,心思洁如白璧,才会陷进那张由华美谎言编织而成的锦绣大网,栽倒在萧氏手里,栽倒在帝王手里,栽倒在她自己的深信不疑里。当往事重演,再度风华流转,又遇选秀大典,重生后的逆袭会否顺风顺水、击溃背景雄厚的对家?还是仍然充斥着挣扎与不甘?在抉择之后夹杂着沉痛的悔意?他说:来年明前时,可还有幸再能得了你的第一捧云雾茶?若欲知细事,且观苏氏四女如何重度一世、倾天下。
  • 宋贼

    宋贼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陆云乃是现代大学生,被一阵惊雷震到九霄云外,来到了南宋。此时,金国,西夏虎踞北疆,大理吐蕃环伺南宋,朝堂暗弱,士无带甲之力,民以奢靡度日!北疆谁守?故土谁收?!!
  • 最强宠婚:总裁私宠小娇妻

    最强宠婚:总裁私宠小娇妻

    上班第一天,她把热咖啡不小心泼在了他身上,他并没有责怪她,反倒对她一见钟情。一场突如其来的失忆,把所有的美好打破,他又一次遇见她,到底是福还是祸?他们的感情能否回归原位?
  • 异界之契约大军

    异界之契约大军

    极道魔尊遭人暗算,穿越异界附身少年。一身修习尽丧,但万年修行经验未损。沈影结合异界独有的修炼体系,摸索出一条修炼的捷径,破而后立,涅槃重生。书友群:105245292长期开放,欢迎各位大魔头小魔头,一道修魔,穿行花丛,尽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