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6900000003

第3章 出家的程序(1)

僧人非等同和尚

我们现在所说的“和尚”也就是指“男性佛教僧人”,其实,这是一种误称。“和尚”的原意基本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高僧”,并非每个出家人都有资格被称为“和尚”。不过,既然这个词已如此深入人心,我们也就不妨入乡随俗。在此书中,除非特别指明,“和尚”就相当于“僧人”。那么,什么是“僧人”呢?“僧”并不是汉语中固有的词汇,而是随着佛教的传入,从印度传来的一个外来语。《魏书·释老志》这样记载:

诸服其道者,则剃落须发,释累辞家;结师资,尊律度,相与和居,治心修净,行乞以自给,谓之沙门,或日桑门,亦声相通,总谓之僧,皆胡言也。

这条记载说明了成为僧人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剃落须发,释累辞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出家”;另一个条件是“结师资,尊律度,相与和居,治心修净”,也就是常说的“受戒”。只有经过了出家和受戒这两个过程,一个普通的人才能成为一名佛教僧人。

名目繁多是称呼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对于出家的佛教信徒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称谓,这些称呼语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现在简单介绍几种:

僧。僧是梵文音译“僧伽”的简称,意译是“和合众”,就是众多的出家人和合相处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看,僧其实是一个集体的称呼。所以有些佛学研究者就提出声明:一名出家人不能称为“僧”,就如同一名战士不可以叫做“军队”一样。《南山钞》说:“四人以上,能御圣法,办得前事,名之为僧。”也就是说,四个人以上,信奉佛法,遵守戒律,这样的组织才能称为“僧”。

僧的“和合”有两层含义。一是“理和”,是指僧人有共同的追求,都希望通过佛教修行,达到断绝尘世一切烦恼而归于清净寂灭的境地;二是“事和”,就是说僧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着共同的心理和喜乐,表现为六个方面:(1)遵守戒律,依律修行;(2)因有共同的目标,所以有相同的见解;(3)共同和睦相处;(4)在僧人集体中利益均等;(5)没有利害冲突,没有争执;(6)因为思想相通,心情舒畅,所以有共同的喜悦。

沙门。是梵文的音译,也译为“桑门”。在佛教创立之处的古代印度,沙门本是婆罗门教以外的其他出家修行者的一个总的称呼(婆罗门教是佛教创立前,在印度占有统治地位的一种古代宗教,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但传入我国后,就成为佛教僧人的一个特有称呼。

比丘。比丘也是外来词语,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乞士。

佛教中认为,比丘包含着三种意义:(1)乞士。即卑下自谦,向施主乞求食物,以此修炼德行;(2)破恶。也就是通过戒律禅定等修行,破除烦恼恶念;(3)怖魔。魔在佛教教义中并不是指魔鬼,而是指妨害修行人成就佛道的邪妄杂念和种种外界干扰,也就是“心魔”。破魔,就是说比丘能够排除这些干扰。这三种意思合称为“比丘三义”。

另外,比丘不是指一切僧人,只有出家后受具足戒(比丘戒)的男性僧人才能被称作“比丘”。而出家且受具足戒的女性僧人被称为“比丘尼”。

和尚。也称“和上”,是佛教僧人的另一个重要称谓。和尚也是一个外来语汇。在我国,人们普遍把“和尚”等同于男性僧人,在对僧人的诸多称呼中,也以“和尚”最为常见、流传最广。其实,和尚本来是对有相当地位的僧人的尊称,不是任何一个普通的僧人都能使用这个称呼的。唐朝僧人义净在他著的《南海寄内法传》中说:“言和尚者,非也,西方泛唤博士……若依梵本经律之文,咸云邬波驮耶,译为亲教师,北方诸国皆唤和社,致令传译习彼讹音。”

这段话的意思是:和尚是有学问而堪为僧师的僧人,在古印度曾有博士之称。原音译应为邬波驮耶。但在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过程中,先传入古西域诸国,依当地语称和尚,从而讹传至今。

和尚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著名僧人的尊称,如东晋时代的名僧佛图澄号大和尚;唐代东渡日本传教的佛学大师鉴真称“唐大和尚”等。著名僧人鸠摩罗什还曾把和尚译为“力生”,即和尚具有为僧人之师的能力,能够教导弟子成就佛教的道业。佛教认为,少年僧人一定要跟从“和尚”修行,称为弟子;而和尚要为弟子受戒并亲授经文。

一般的,中国人当然已经习惯了和尚的日常用法。所以又有“花和尚”、“野和尚”、“小和尚”等说法,虽然在正规的佛教意义上都不能这么用。

阉梨。阇梨的含义与和尚相近,它也是梵文的音译,原意为教授、轨范正行等,即熟悉佛教徒的行为准则,能纠正弟子行为的一类僧人。阉梨在僧人集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僧人的出家、受戒、传授戒律礼仪、讲授经文等佛事都要有阉梨参加。阇梨与和尚的区别在于和尚的资历比阇梨深。据佛书《翻译名义集》讲,和尚要有10年以上受戒的经历,而阇梨只要有5年以上的受戒经历就可以了。

头陀。这也是一个为中国人所熟悉的僧人称谓。和上面一些称呼一样,这也是一个佛教特有的外来语。它的原意是抖擞、弃除、浣洗等。正宗的“头陀”要抛弃一切物质生活的拖累,没有住所,云游天下,修苦行,以乞食为生。所以也称头陀为“苦行僧”或“行者”。

佛教对头陀的起居饮食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规定共12条,称为12头陀行。这些规定在今天看起来极其残酷:在阿兰若处(住处远离世人);常行乞食;次弟乞食;受一食法(一日一食);节量食;中后不得饮浆;着弊衲衣(世人遗弃的褴褛衣服);但三衣(只穿佛教规定僧人穿着的三种衣服);冢间住;树下止;露地坐;但坐不卧。

释子。也称“释氏”。中国僧人的自称,表示着中国僧人理解的自我的姓氏。在魏晋时代,僧人出家后多跟随自己师父的姓,比如名僧竺道生等。东晋时名僧道安则认为出家人最尊贵的共同的师父是释迦牟尼,所以僧人应该一律姓“释”。

因此,中国僧人出家后,就舍弃了原来的姓名,由师傅为他起一个名字,也就是法号。如道安、玄奘、惠能等,姓则统一姓“释”,所以也可称为“释道安”、“释玄奘”、“释惠能”。僧人在出家前的姓名一般不再提及。

此外,在中国僧人的名称中,还有大德、长老、导师、祖师、法师、上座等等,这些一般是根据僧人的资历、地位给予的尊称。

投身佛门有步骤

《红楼梦》中的一首曲子曾受到贾宝玉、薛宝钗的一致推崇。“漫韫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这首曲子描写的是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被迫出家避罪的心情。曲文的确绝妙,而且曲折表现了“出家”这一成为僧人的第一台阶。

一个人要出家,首先要舍弃父母妻子间的亲情,抛弃自己的家庭生活;并要断除对人世间财富、性欲、饮食、名利、爱情等一切欲望的追求,也就是要做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佛教对于出家是有着严格规定的。根据明末清初僧人读体所著《毗尼止持会集》一书的记载,佛教出家人,除了信奉佛教、真心愿意归依佛门之外,还有不少“硬条件”。

首先,出家人必须是一个能够自主的自由人。比如为人子女的,出家前要得到父母的同意;身有官职的要辞去官职;身为奴仆的要解除主仆契约;已结婚的,要解除婚姻关系;如果信奉过其他宗教,要坚决破除,断绝一切来往等。总之,在出家前要摆脱尘世生活的一切拖累,所谓的“跳出红尘”。

要出家也得接受“健康检查”。患有恶疾的人被认为没有出家的资格。而佛教更加忌讳的是“黄门”(阉人)。男性(女性)性征不全的人被视为身体不净,是不允许出家的。犯过重罪的人同样不被佛门接纳。

要受戒的人还得向寺庙交纳一定的戒金,以充戒堂的灯烛香花、戒牒、同戒录等费用。

当然,规定只是规定,这些规定是否被各寺庙严格地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类似鲁智深这等杀人犯,也照样出了家。当然,在《水浒》里,作者写道鲁智深能够出家也是托了人情、走了后门。相信在古代,这种走后门的事肯定不少。

“剃度在莲台下”,要出家,必须经过一定的仪式。这样的仪式我们在一些影视剧中曾多次看见,比如《少林寺》。实际的情形也差不多。

通过了“考核”,下一步是对出家者授以“优婆塞戒”,也就是在家佛教徒的三归五戒。三归,就是归依佛、法、僧这“佛教三宝”。信奉三宝是一切佛教徒最基本的信仰。授三归戒的仪式大致是这样:在大德和尚的指导下,要出家的人先向佛跪拜三遍,再向大德和尚及有阔梨身份的僧人行礼三遍,然后在大德和尚前合掌发誓归依三宝。这个誓愿原文是这样:

大德,我某某始从今时乃至命终,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大德证知。

把愿文重复三遍后,如果大德和尚说“好”。就表示这个人已经归依了佛门。

五戒是戒杀生、戒偷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由传戒和尚向欲出家者解说,解说后,传戒和尚要向求出家者发问,问是否能“随学随作随持”,求出家者要回答说:“善”或者“能持”。

鲁智深在被询问是否能严守戒律时,回答“洒家记得。”引起了众僧的哄笑。台湾作家三毛评论说:这正是鲁智深的狡猾之处,记得是记得,能否照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授完三归五戒,僧众还要集会,由一位正式的僧人向众僧发问,说这人自愿出家,信心坚定,又是“遍净之身”,问大家是否允许这人出家。一般情况下,各位僧人不表示反对,也就是默认同意。于是出家的仪式告一段落。

但是还没有完。接下来还有这样几件事:

第一是请师。也就是请某位够资格的和尚收这位出家者为弟子。第二是请一位比丘(比丘尼)为这个人剃除须发,并进行沐浴。最后,由他的师傅传授衣钵,并亲自为他穿上,顺便再查看他的身体,看男相(女相)是否切实。这几件事,又被称为“剃发染衣”。

经历了这样一些麻烦的程序,这个人也终于成为了一名僧人。

出家先受沙弥戒

出家和受戒密不可分,出家就要受戒。一般来说,头一天出家,第二天就要受戒。中国汉地佛教的僧人,一生要受三次戒,第一次是沙弥戒,第二次是比丘戒,第三次是菩萨戒。合称“三坛传戒”。

首先是沙弥戒。也就是新出家者立即要受的戒。沙弥是没有成为正式僧人前的一个过渡性称号。也可以说,沙弥就是“预备役”的僧人,是成为一个正式僧人的“试用期”。

沙弥戒一般在出家剃发后的第二日进行。受戒仪式在法堂或其他适当场所进行。到时候要鸣钟召集庙里的僧人。首先,新出家的人要向佛、师傅以及大德和尚等行礼;然后右膝着地,合掌发誓,再次表明自己终生归依佛教三宝的决心。

下面,则是由传戒和尚向新受戒者解说十戒的意义。由传戒和尚念一句,受戒者跟着念一句。其主旨是,从现在直到死亡,都要严守沙弥十戒,“随学随作随持”。

授完十戒后,授戒师一一问受戒者,这十种戒“尽形寿能持否(能不能一生中奉行不渝)?”受戒者则要一一回答“能持”,或者说“依教奉行”。这时,沙弥戒仪式就算大功告成了。

这时,受戒者还不能算是正式僧人,因此不计算受戒年限,只论生年。

比丘戒后方为僧

第二次受戒便是比丘和比丘尼所受的“比丘戒”,它是成为一名正式僧人的根本戒律。也就是说,受了比丘戒,就有了正式的僧人资格,成为“圣职者”。不过,这个“正式”资格也不是那么好拿的。汉地佛教均依《四分律》受戒,其中规定的比丘有250戒,比丘尼则有348戒。光是要记住这些戒律,就够人受的,何况还要一条一条去遵守实行。

受比丘戒必须满足的条件一般有这些:

首先,受戒者必须年满20,并且曾受过沙弥戒。

其次,授戒仪式上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主持和尚和证明人。中国汉地佛教一般要求“十师”,或者称“三师七证”。三师包括:授戒的主师、教授师和羯磨师(羯磨,意为为业、办事等,指佛事中的表白、告知、表决等事)。其中,授戒主师被称为“衣钵传灯本坛阿阖梨”;羯磨师被称为“羯磨阿阖梨”,教授师被称为“教授阿阇梨”。三师缺一不可。七证则是七位受过比丘戒的僧人在旁为证。这十师都必须是通晓律仪并自身清净的僧人。“三师七证”如果不够数量或者其中有一个僧人犯过戒律,授戒仪式就不能成立。

同类推荐
  •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本书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禅人禅事、禅思禅语,进行深入的挖掘。精选了数则流传千年的佛学故事,进行了精当的评述,篇篇隽永,字字珠玑。阐释佛禅智慧,探讨人生哲理。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本书是收录了《了凡四训》的原文并进行了译解,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
热门推荐
  • 孝心不能等待

    孝心不能等待

    本书是用日记体的方式写成的,其中渗透着对母亲深恩的追思。书中的这位母亲在“婚后的58年里赡养和抚育了五辈人”,是深入骨髓的敬老爱亲的传统教养,使这位母亲,以柔弱之躯和礼让、宽容的情怀,维系了一个由五辈人组成的和睦家庭。她以“淡定的人生”,向周边的邻里亲朋,昭示着爱心的伟力。作者面对远去、且永不回返的母亲,受到了“死别”之痛的巨大震撼,使他的思想走向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产生了无尽的追悔,并升华出“孝心不能等待”的哲理,众多的读者又由此开始了对孝心的“自省与自责”……这部书的出版与传播,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条由孝道传递爱心的心路历程。
  • 快穿之系统女配要逆袭

    快穿之系统女配要逆袭

    君卿羽,B大的高等生,外表冷傲,实则欢脱,有着傲人的身材,和绝美的容貌,却因为一本书而契约了一个系统,从此以后,在坑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乡图

    乡图

    情是异乡浓,月是故乡明。主人公司徒振南离别新婚妻子邓秋月到美国三藩市谋生。在大洋彼岸,他被迫另娶。在寂寞无奈的守望中,邓秋月与小叔子司徒振江萌生情感,在怀上振江的孩子后离家出走。辛亥革命爆发后,司徒振南投入到以修铁路富家乡的事业中。为了这条铁路,他将自己的生命耗到了油尽灯枯。抗日战争爆发,司徒振江和他的亲人们与日军浴血战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滔滔江水见证着这个普通农民家庭数十年坎坷的命运与坚韧的精神……
  • 太阳没了

    太阳没了

    公元2131年6月13日,天天日升日落的太阳突然没有了,世界瞬间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大劫难。在这场大灾难当中雄鸡国的铲车司机兼职影视城群众演员的张超武经历了救人、躲避灾难、勇斗恶人的跌宕起伏的一件件惊心动魄的大事。在这些大事中各色人等在这极端自然环境下本性大发,有着色、利、情、权、义、活等等特征的人轮番上涨,共同演绎了一件件震撼人心的故事。
  • 纯然恋爱谱:左翼殿下

    纯然恋爱谱:左翼殿下

    【晚上日更】他,抬起高贵的头颅,修长白皙的手指中握着白银光辉的权杖,他是白封国的殿下,拥有不可践踏的尊严,他的瞳孔如同黑曜石般冰冷残忍。她,是平平淡淡的特优生,圣凯樱斯学院的话剧社副社长,为了每一年的奖学金,擦亮了带着黑框平光镜的眼睛,她的世界很难能够看到蔷薇色的微笑。他,是美丽到女孩都不可及的学院理事长,年轻的脸颊纯白干净,紫色的长发透着紫罗兰色的瞳仁,他在她面前轻轻的跪下,宣誓要做她的骑士,永远的守护。他说,她是另外的她,然而她无法去辨别自己的身份,只是哭泣着,看着梦境中曾今出现过的美丽少年和一大片白暇的蒲公英田。她到底是谁?痛彻到心灵的倒塌感;纯白的天空中的哭泣感;梦境中拥有黑色瞳仁的飘渺感;当他们在櫻色的天空下旋转到无力时,他答应她来当她的王子时,她却又一次残酷而痛苦的推开了他温暖起来的手掌。痛彻心扉的爱情交织着勾心斗角的事件,城堡上空的诅咒,许愿池下的幸福。能否,抓得到?
  • 六界修仙

    六界修仙

    妖鬼命途舛,仙人情劫苦。凡人求仙路,青天蜀道难;唯独神魔界,寿与天齐高。少年萧凡,天赋异能,三岁习武,六岁成名。奈何族人嫉妒,暗中勾结,废少年一身修为。更遭遇家门惨灭,幼妹病危。少年忍辱负重,誓要手刃仇人,为救幼妹,求神魔,踏上寻仙路……
  • 腹黑总裁:溺宠小妖妻

    腹黑总裁:溺宠小妖妻

    她是一个三流大学的毕业大学生-----乐小茹,搞怪洒脱开朗活泼就是她的标志。经过好友介绍到一家公司第一天上班,老板竟想潜规则她,气得她脱了鞋子,噼里啪啦的请老板吃了一顿‘鞋板炒肉’,还让老板赔了几百块钱。开小绵羊去闺蜜家,一路上不停照车镜臭美,’结果-----“砰”亲上了别人的车尾,尼玛还是布加迪,她赶紧扶起小绵羊跳上车,“哧溜”一下子就没影了。再次见到,“这位小姐,我们是不是见过啊!怎么看你这么面熟呢?看着怎么就这么像上次那个撞到我车的人呢?”乐小茹一瞧,这不是上次不小心撞到的那个男人吗?“怎么会呢?你认错人了!”赶紧撒腿就跑,结果被一把抓住,“撞到我你还想跑去哪?”身后冷冷的声音响起。。。
  • 阴符天师

    阴符天师

    艳阳落雨、七星连珠、晴空霹雳,这些异象本是能用科学来解释的,前两种还还说,毕竟再怎么着对个人也没什么危险是吧!晴空霹雳,一个人倘若被晴空霹雳劈中又该有多么倒霉,算算概率,得,少年买张彩票吧!小痞子打扮的少年牛仔裤洞洞装,头上染得东一撮西一缕的五彩嫔纷的长发,就是这个倒霉者,当那一道突兀的霹雳击中他的时候灵魂离体,酷爱看穿越玄幻小说的他大喊一声,“穿越,我穿越了。”消弭的雷弧把这个灵魂带向未知的世界......。事情还没结束,另一道灵魂顺着这霹雳降临,然后附在了这具身体上。对的,他才是主角。
  • 丹若开花之逆流而上

    丹若开花之逆流而上

    一段被人视为禁忌之恋,两个人不被看的人,不顾世俗的眼光,坚持逆流而上......
  • 兵王校园携美行

    兵王校园携美行

    超级兵王罗如龙在执行任务时身中剧毒,不得不提前退役,在大学里找了一份保安工作,从此,校园里风起云涌,百花争奇斗妍,杀手、佣兵、武者、元士各显神通,看谁棋高一着,唯我超级兵王。